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庄舞蹈

锅庄舞蹈

锅庄舞蹈
锅庄舞蹈

锅庄舞

第一章历史渊源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卓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赵尔丰等撰写的《清史稿》卷一百一、志七十六乐八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日大锅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加十字”。这种对藏区锅庄的描述,解放初期尚见于昌都的寺庙锅庄。《卫藏通志》认为“锅庄”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记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马帮宿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空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锅庄舞·玉树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

第二章风格特色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锅庄舞有许多舞蹈名称,亦即曲牌和词牌,叨唠半步舞、六步舞、八步舞、索例哆、猴子舞、孔雀舞牧羊曲等。锅庄舞的舞步分“郭卓”(走舞)和“枯舞”(转舞)两大类。锅庄边舞边唱,多为问答对唱比赛。

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一)锅庄舞的分类

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

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银光闪烁的王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啊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

新锅庄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新锅庄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比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二)锅庄舞·迪庆锅庄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迪庆地区,有的地方称锅庄为“卓”(即舞蹈),有的地方称“擦拉”(意即玩艺)。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之前。它是随着藏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

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吸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锅庄舞有“擦尼”(古旧锅庄)和“擦司”(新锅庄)之分。擦尼相传在吐蕃祖孙三法王时就已流传于迪庆,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和原始宗教形态,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年大都喜爱擦尼,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壁辉煌的寺庙》、《银光闪耀的王宫》、《福气财运降地此》、《丰收呀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擦司的歌词内容、舞姿等都比较灵活,反映生产劳动,歌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的歌词比较多,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擦司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青年人通过擦司歌词中的比喻配对来表达相互爱慕的情意。如檀香树与孔雀鸟配对,松柏与鹦哥配对,杨柳树与布谷鸟、雪山与马鹿、森林与獐子、草原与花、鱼与水配对等。

锅庄舞(特别是擦尼)的歌词,有一套比较严谨七妙的排比和比喻规律。唱词规律是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者,唱地方必唱北京、拉萨和家乡。这种固定式格式在擦尼歌词中最为突出,擦司歌词亦采用这种固定格式,但可以灵活运用,即兴编唱,任意发挥。锅庄舞有许多舞蹈名称,亦即曲牌和词牌,如半步舞、六步舞、八步舞、索例哆、猴子舞、牧羊曲等。在擦尼舞中,它既是舞蹈名称,又是曲眚和歌词的词牌。若领舞者唱

起“孔雀舞”的曲调,舞伴们也只能跳“孔雀舞”的舞蹈,唱“孔雀舞”的传统歌词。

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方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产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年轻人喜爱擦司,舞时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圆圈。人数不限,顺时针舞动。上身前俯,颤膝幅度较大,踏跺动作较多,脚跟击地或击靴。男子两胯向左右晃动,手只随身摆动,女舞者左臂夫腰或拉手,右臂随动作前后摆动。有顺圈走步、压脚跟、猴子对脚、三步一翻身、三踢一勾掖、孔雀吃水、山兔蹦跳等十多套动作。

锅庄边跳边唱,多为问答对唱比赛。在传统式的对歌比赛中,谁掌握的传统歌词全面,谁就能取胜。在即兴问答比赛时,谁想象丰富,思维敏锐,胜利就属于谁。

迪庆各地的锅庄舞因地域不同而又各具特色。德钦奔子栏一带的锅庄舞曲调低沉典雅、浑厚豪迈、凝炼深沉,拖腔多而长,犹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洒脱、豪放稳健,犹如雄鹰展翅。轻快活泼与豪放相济。跳舞时,参舞者皆弯腰搭肩,舞蹈始而平稳缓慢,临近结束时动作小巧迅速,变化较快,歌舞都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德钦一带的锅庄舞自始至终有严密的顺序,一般程序为:

仪瓦(锅庄序歌)、央卓(招福锅庄)、思卓(迎宾锅庄)、堆卓(赞颂锅庄)宗卓(相会锅庄)、主卓或彰卓(辞别锅庄)、卦卓(挽留锅庄)、扎西巨(锅庄结尾歌)。其中除序歌和尾歌外。每个程序的锅庄都有数调或数十调曲子,但跳唱必须按程序来进行,跳完这道程序后再跳下一道程序。

第三章、舞蹈流派

迪庆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从丽江石鼓轿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画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测,锅庄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镇、小中旬镇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栏在待客时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逐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其曲调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个部分。

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有专门的动作和歌词,多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是新舞,系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迪庆藏族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凡遇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个通宵,表示欢庆和祈福。

1、锅庄舞·昌都锅庄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流行在藏东康巴人中间的昌都锅庄,舞姿潇洒,气势高昂,充分显示出康巴男性的剽悍之美。而以巴塘弦子为代表的藏东“康谐”,则更为优美与抒情,充分展示康巴女子优美的体态和迷人的歌喉。

在西藏,昌都锅庄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起唱,女性随后唱和,歌声嘹亮,穿透力很强,舞者和着歌曲“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呀”(拟声)地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蹉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换动作。男性动作幅度很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显现出健美、明快、活泼的特点。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达,舞毕由长者或组织者敬献美酒、哈达,兄弟姐妹情谊藉此得到升华。

锅庄舞形式多样,从内容上看,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杂以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摹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西藏藏族

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骠悍豪爽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很大。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锅庄舞的健身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锅庄的节奏可以分为三段:先是序舞。序舞时只要舞蹈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脚步缓慢地交替迈步即可,步伐很轻,节奏也不强。序舞过后逐渐进入慢板卓舞。快板卓舞最能体现卓舞粗犷奔放的热烈场面。这时,随着序舞,慢板卓舞后,舞蹈者的情绪达到一发不可收的艺术激情。于是,他们忘了周围一切,只顾尽心、尽力、尽情地去舞、去跳,从而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伟大。

2、昌都锅庄的分类

从地域特点来看,昌都锅庄可分为农区锅庄(包括城镇)、牧区锅庄、寺庙锅庄三大类。

农区锅庄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农区锅庄的结构分两大段,即从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唱完后齐声喊“哑”,顿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

牧区锅庄的层次及表演形式和农区锅庄大体相同,但动作差异很大,多在胸前晃手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同边手足)的舞是牧区锅庄的一大特点锅庄的动作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姿热烈、奔放。动作多模拟动物形态,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动作大体可分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节奏急促,舞蹈热烈奔放。昌都锅庄的动作多有模拟动物形态的,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等,其表演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

寺庙锅庄多为寺庙念冬经或迎宾时跳。其要求严格,如预先指定领舞者(多为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要求服装统一等等。这种舞具有一定的舞蹈程式,舞步稳重,舞姿端庄、含蓄,表达厚诚之情。

3、锅庄舞·玉树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其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同时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演出分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广泛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三个部分。玉树卓舞按功能可分世俗性较强的普通卓舞和宗教色彩很浓的“法”卓(藏语称“曲”卓)两类,整体结构由从慢到快两部分组成,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玉树卓舞的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舞者的袖子很长,全都拖在地上,男子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运动路线变化多样。

腿部的动作幅度也很大,需要配合着手臂的甩袖作抬腿、撩腿、转身等大幅度的跳跃、移动,动作路线以弧线为主,周身协调配合。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舞蹈阳刚、帅气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女子舞蹈动作柔美流畅,甩袖和脚下动作基本与男子舞蹈相近,但幅度较小,展现出女性柔美秀丽和温柔端庄的特性。

4、玉树依舞

玉树“依”的产生比“卓”早。旧石器晚期原始人为了表达内心情感、传递住处根据日常劳动呼声、劳动节奏,发现原始音乐,随藏族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继而产生了歌,后又有谣,随着它们的发展和完善,便产生了“依”这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依”是歌必舞,舞必歌,二者不可分割。

其唱词内容多为赞美自然、宗教、劳动,歌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产资源,赞颂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歌颂党、歌颂社会。“依”的舞蹈动作和技巧都来源于生活,从骑马、狩猎、赶羊、打场、挤奶、剪毛、打酥油等生产劳动姿态中吸取动作发展提炼而成,是反映玉树藏族人民生活风貌的百科全书,有笛子、牛角胡等器乐简单的伴奏,亦可无器乐伴奏。

“依”是歌舞结合的形式,舞姿轻快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有歌必舞,有舞必歌。舞蹈动作和技巧来源于生产生活,涉及骑马、狩猎、赶羊、打场、挤奶、剪毛、打酥油等活动,富有典型的高原特色。玉树依舞形式活泼自由,不仅在喜庆节日中跳,还

在日常休闲男女群众欢聚一起时舞蹈,对舞蹈者的人数、年龄、性别、服饰、场合无特殊要求,老少皆宜,具群众基础。

5、白龙卓舞

称多县白龙村,白龙卓舞,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成年男子在祭祀、迎宾和寺庙宗教活动时表演的舞蹈。

藏族民间古典舞蹈“白龙卓舞”主要发源和流传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镇白龙村的空格、布热、上、下开哇和东郭四个村寨里。“白龙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白龙卓”作为一种藏族民间传统的古典舞蹈,早在远古时期它只在祭祀、迎宾和寺庙节庆上演出,并且只允许成年男子参加。白龙卓舞以诗体的语言,通过唱和舞的形式,是藏族成年男子在祭祀、迎宾和寺庙宗教活动时表演的舞蹈。白龙卓舞存世约有30多种,以诗体的语言,通过唱和舞的形式,反映自然万物。白龙卓舞舞姿粗犷飘逸,曲调庄重饱满,蕴涵了藏民族对精神、信仰、价值的取向,地域特色鲜明,极具美学价值。

许多白龙卓舞艺人相继去世,断层严重,文化空间越来越小,陷入消亡的境地,亟待抢救和保护。

第四章、传承现状

为了继承和发扬昌都锅庄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昌都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成立了半专业性质的县乌兰牧骑文艺演出队。20年来,县乌兰牧骑演出队始终把锅庄作为“镇团之宝”,在汲取民间锅庄营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吸收了现代歌舞

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加强了传统舞蹈的节奏和旋律,增加了传统舞蹈的时代性和欣赏性,使传统的民族歌舞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乌兰牧骑演出队改制为县民间艺术团,继承和创作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祝福昌都》、《嘎昌都》、《赞文成公主的服饰》等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乡土风味的锅庄节目深受群众喜爱,也多次获得区、地的奖项,并多次在出藏演出。2003年开始,昌都县文化局和民间艺术团更是把收集整理锅庄艺术作为了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创出品牌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广泛收集材料、邀请老艺人现场歌唱讲解,对流传于民间的锅庄进行词、谱记录和整理,并对队员们进行培训、传授,重新录音,如今已完成70余首锅庄唱词的记录、整理,并与昌都地区芭啦芭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了昌都首张锅庄光盘专辑--《嘎昌都》,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了保护和继承。同时,昌都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传统民间文艺的继承和发展。2005年,在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下,专门投资了40多万制作一部较为完整的锅庄光碟,使昌都锅庄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保护。

锅庄艺术不仅在城镇、农牧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今也逐渐走进学校、课堂,很多学校都把锅庄作为体育锻炼、文艺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范围,既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效保护和继承了传统文化。锅庄能够充分锻炼人的协调能力,

对于锻炼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效果,非常适合各类人群锻炼。

西宁市的中小学生开始利用课间操时间学习青藏高原特色舞蹈锅庄舞。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即圆圈歌舞的意思,一般在节日或农闲时跳。锅庄舞进入校园,既能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又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西宁市所辖四区三县的中小学已全部开展了锅庄舞活动。

第六章、传承意义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锅庄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锅庄舞·昌都锅庄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昌都作为锅庄发源地,其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历久弥新,不仅传统锅庄得到了继承,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锅庄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2001年,昌都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锅庄艺术之乡”,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昌都地区农牧民群众极为喜爱锅庄艺术,各乡镇都有业余演出队伍,其中以城关镇锅庄队最为有名,是继承和发展锅庄艺术的一支生力军,曾多次代表县、地区参加各类演出,获得了较好

成绩,人数也不断扩大,锅庄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保护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是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开发民间艺术资源,继承发展创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了我们能够共同拥有和享受这份文化遗产,我们正积极对其进行挖掘和创作,使之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锅庄舞·玉树卓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卓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卓舞蕴有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它所具备的凝聚力和激发力,在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第七章锅庄舞基本步骤

学习锅庄舞《溜溜调》

1、圆形手牵手,四步两踏反复四次

2、换方向,向圈内进退

3、同一个脚步动作双手顺势抬起高度与眉平行

4退时,手顺势而下,垂直状。

学习锅庄舞蹈的意义

学习锅庄舞蹈的意义 摘要: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锅庄”舞, 具有生产与生活、多元与交融性、健身与娱乐等文化特征。长期进行“锅庄”舞的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节奏感及协调性,对提高各民族人民体质健康,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以及推广和 普及藏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藏族; 锅庄; 文化特征; 健身价值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在大二这一学期学习这么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锅庄。感谢这一年老师的辛勤教导,是我对锅庄产生了由衷的热爱。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关锅庄的知识。“锅庄”在藏语中叫“卓”, 是一种集体舞蹈。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 场地选择在锅庄房或院坝, 男女自成两排, 围圈携手共舞。锅庄舞分为大锅庄(藏名达尔嘎底) , 小锅庄(藏名达尔嘎薏依)。大锅庄属礼仪性舞类。多为寺庙念冬经或迎宾时跳。它要求严格, 如预先指定领舞者(多为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 ; 要求服装统一等等。这种舞具有一定的舞蹈程式, 舞步稳重,舞姿端庄、表达厚诚之情。小锅庄属自娱乐性舞类。它不拘形式, 随时随地都可以跳, 锅庄房、院坝里, 甚至劳动场所。小锅庄领舞者可男可女, 不受限制。小锅庄内容多表现爱情、劳动、花鸟、自然等, 因而活泼, 洒脱, 长袖挥舞, 步伐欢快自如。小锅庄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而且是不可多得的强身健体体育项目之一。 锅庄舞作为藏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其身体动作主要源于生产和生活。动作多模拟动物形态, 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 十分注重姿态的变化。“锅庄”的动作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节奏缓慢, 舞姿舒展、优美; 另一类节奏急促, 舞姿热烈、奔放。“锅庄”舞与其他民间舞蹈形式的最大不同点在于: 肢体呈单向姿态, 右手右脚, 左手左脚, 胸前晃手跳跃, 前顿步接左、右翻身, 顺手顺脚。狂舞的长袖, 优美的舞步, 展现了藏族儿女的豪情。锅庄舞不仅陶冶了人们的心灵, 而且也强壮了人们的体魄。腿部的整个动作是屈膝、下蹲, 显得稳重粗犷、健美有力, 这些扭、转、屈、蹲等动作组合有助于提高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可帮助练习者纠正肩、胸、背、腿等身体不良姿势, 克服形体和动作上的毛病, 长期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身体机能, 改善体质状况。锅庄舞活动老少皆宜, 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状况的人, 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速度、幅度和练习的时间来调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 因而是一项适应面广、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 “锅庄”舞具有较强的自娱和娱人性。所谓自娱是通过练习者身体运动来实现宣泄情绪、欢娱身心; 而娱人是给外界观众的满足, 能吸引观众, 引起观众的共鸣。“锅庄”舞动作优雅、健美, 摆动姿势流畅、大方, 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向上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藏族“锅庄”舞有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青稞酒等劳动歌舞, 也有雄鹰展翅、盘旋等各种摆式, 多而不乱, 在动作造型上任意取合、变形夸张、对比强烈, 浑为一体, 使生命充满了生机。“锅庄”舞被誉为“圆的歌舞, 圆的文化,圆的历史”。凡跳舞者都深信天地可以交合、阴阳可以协调, 他们为了团结而跳舞、为了喜庆而唱歌、为了敬畏而摇铃! 人体

音乐节奏对舞蹈的作用

2012年第04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4,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4期) Total No .304 收稿日期:2011—12—09 作者简介:王晓杰(1986—),女,辽宁辽阳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学。 浅谈音乐节奏对舞蹈的作用 王晓杰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一个好的舞蹈,首先应来自生活,配以具有鲜明节奏的音乐,精心打磨舞蹈动作,在表演时能够打动观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激发斗志。这样才能称为是好的舞蹈作品。节奏来源于生活,服务于舞蹈。舞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类。节奏让舞蹈更美,更有激情。 关键词:音乐节奏;舞蹈语言;舞蹈与节奏;灵魂;激情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4—0153—02 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是音乐的三要素,节奏 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节奏起源于人类最初在庆祝、祭礼、欢愉等活动时的呐喊和用器物敲打的有规 律的声音。舞蹈是人类情感通过动作、 姿态的表现过程,这个过程受音乐的支配,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在舞蹈表演中节奏对舞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舞蹈要发展要进步,我们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研究音乐,而音乐节奏是舞蹈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该首先将音乐节奏研究透彻,分析清楚它对舞蹈的作用和影响,以便我们更好的发展音乐和舞蹈。 一、什么是音乐节奏 (一)音乐节奏 “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 应。”[1] 可见节奏是一种客观存在,与时间有关,其反应形式是延续性、顺序性和有规律性的客观反映。 节奏分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是指事物内部用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的或无法听到的各种节奏变 化,如人的呼吸;外在节奏是指事物发出的,能够看到或听到的声音,如钟表的摆动。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音乐节奏是在音乐中的有规律的、延续的物体 声音。“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时间通过节奏来体现,节奏构成了音乐的生命。”[2] 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多么的重要。 (二)音乐节奏的存在形式 音乐节奏通过人的耳朵来感知,表现出强弱、长 短的变化,而随其变化,音乐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音乐节奏的强拍和弱拍循环往复,不断交替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是由何种乐器发出的,采用几个拍子的,是高亢还是低徊。是由作者在创作时根据表现需要安排和固定下来的,所以说音乐节奏存在于音乐中,存在于感知中。 二、什么是舞蹈 (一)舞蹈 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 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的主要特征是: 1.动作和知识的组合形成了舞蹈;2.舞蹈动作都代表着美感,是抒情的艺术;3.舞蹈同音乐紧密相连。 (二)舞蹈起源中国的舞蹈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而且内容及其丰富。舞蹈起源于古代人类在劳动、祭礼、庆祝、集会、图腾、崇拜、性爱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比如,在庆祝丰年,祈祷来年还会有好年景的舞蹈中,我们会看到舞蹈 3 51

锅庄舞

欢跳校园锅庄舞打造一流特色课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探析 凉州区吴家井乡中学钱福 关健词:校园锅庄舞健身阳光体育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藏语称为“卓”,即圆圈舞的意思,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种舞姿”。由此可见锅庄舞的艺术特色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锅庄舞又分为古旧锅庄和新锅庄:古旧锅庄一般适合中老年人跳,其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都比较古老,舞蹈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新锅庄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喜爱,舞蹈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舞蹈时舞姿矫健,动作挺拔,优美飘逸,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的变化动作,在节奏上钢柔并进,快慢和谐,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它的健身作用远远超过广播体操,为了推动本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凉州区吴家井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在甘南藏羌锅庄为素材的基础上,自编自创了一套校园锅庄舞。 一、锅庄舞走进校园的原因 之所以选跳锅庄舞是因为:第一、自2007年九月一日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学生校园集体舞》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这7套校园集体舞是教育部组织专家花了两年时间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的,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广大中小学生。然而教育部在大力推行校园集体舞的同时,并不强制要求学校照搬,一些地区也根据自身实际鼓励各县区自行创编适合本地区的特色校园舞,有好多学校自编的校园舞融入了秧歌、街舞、健美操、跳皮筋等元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二、自《第一套全国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推广以来,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欢迎,在度过最初阶段的些许不适应后,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集休舞时下

(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一、师生问好 二、舞蹈欣赏导入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我们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 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羌族人民喜欢跳的锅庄舞,看完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生: 师:羌族人民特别热情!刚刚我们欣赏的舞蹈叫锅庄舞。锅庄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由于羌族大部分也居住在云南、四川等藏族地区,所以羌族人民也喜欢跳锅庄,这是一种文化融合的现象。孩子们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学锅庄舞,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 …… 师:你们的节奏感很强哦! 三、了解羌族文化 师:羌族的舞蹈我们也学习了,那么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通过PPT播放羌族风景,服饰,羌笛,跳锅庄等图片) 师: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哟!呦喂!”的欢呼声。 师:我们也来学一学他们的欢呼声,感受他们喜悦。 …… 师:我觉得大家还不够喜悦,请大家站起来,我们加上动作来试试。 …… 师:比刚刚热情多了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还记得羌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哪个省吗?(四川)每逢节日,他们喜欢跳起什么把歌唱吗?(跳起锅庄把歌唱)羌族人民喜欢吹什么笛?(羌笛)羌族人民在跳起锅庄时嘴里还会发出什么样的欢呼声?(哟!哟喂!) 师:你们的记忆里很不错哦!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的音乐感受能力,老师唱着问,请你们唱着回答。 吹起哟什么哟?跳什么哟喂?(……)唱歌哟,跳舞哟,怎么样哟?(……)师:不错哦,能用歌唱的形式来跟老师对答,看样子你们的音乐感受能力都很不错! 四、学唱 师:刚刚大家跟老师对唱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模唱旋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羌族的小伙子丹木想要打扮一下去参加锅庄舞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丹木想要穿着什么样的服饰去参加舞会。 头巾,看看与头巾相对应的旋律,让我们用du来模唱旋律。 …… 师:同学们,为了跟丹木一起去看热闹的舞会,我们来快速地学习这首《吹起羌笛跳锅庄》的民歌吧! 师:跟唱歌词(解决歌曲难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比较简单,请你们随着音乐自己演唱歌曲,注意用活泼欢

北方民族大学第十一届藏族锅庄晚会

热情飞扬的“锅庄” 跳动的音符,跳跃的灯光,场中忙碌的身影,是盛装打扮的演员们,他们即将登台,在锅庄晚会上大展光彩,挥洒他们的热情。观众络绎不绝,一直往大学生活动中心涌进,顷刻便座无虚席,后来的观众,也只得在边缘人挤人站成了一大圈,翘首张望,等待晚会的开始。 开始倒计时10秒,9,8……3,2,1,全场观众一起呼喊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火花喷放,带出星星点点的光亮,悠然舞动的身影,冲进了观众的视线。洁白的长袖飞舞,犹如萦绕在雪山顶的白云,舍不得飘远,婉转流连。忽而音乐变得粗犷,洁白的长袖,舞动如风起云涌,透出一股豪情,直冲天际。这个开场舞《献给北民大的祝福》,把晚会的观众,带入了藏族舞蹈的世界中,徜徉那份犹如在蔚蓝洁净而又苍茫的天空下飞驰的潇洒肆意。 舞台上缓缓走出四个身着藏袍的男生,昂首阔步,让人感觉他们是迎着风,在那辽阔的草原上信步,忘却了这是一片小小的舞台。歌声唱起,那是豪迈的藏族男同学带来的《献给雪域的祝福》,那嘹亮的歌声穿透了人们的心灵,唤醒了全身的细胞,仿佛令人置身于广袤的大自然当中,开阔了心胸,净化了灵魂。 《阿若布姆》,美丽的藏族女生带来的舞蹈,没有歌唱的音乐,伴着那轻快跳动的节奏,一个个婀娜的身姿,旋转出场,那轻盈的长袖,似那神圣的雪山上,融入江河的一条条白练,滋润了干涸的土地,沁入心底,翻起一汪清水。旋转,舞袖,时而似那天真活泼的孩童,喜乐玩耍,时而是那娇妍清丽的少女,顾盼生姿。那让人惊艳如飞虹的舞姿,在一片片欢呼和掌声中淡出,留下满座惊叹。 低沉缓慢的曲调响起,飘飞出两条火红长袖,在那轻柔的微光中,悠然绽放。突然节奏变得明快,又一条条白练在台上飞舞了起来,灯光变得明亮耀眼,适才看清,在舞台上拂动那一条条长袖的,竟是一群刚健豪放的男子。《卓舞的风采》,挥洒了那磅礴气势,展示了舞蹈艺术的阳刚之美。 在激情澎湃的舞蹈过后,传来的清扬歌声,如微风轻抚了那难以抑制的激情,留下了那悠远的回味。但是在余韵未散时,又一《情满草原》的舞蹈,让那热情,翻涌而出。男子红衣长袖,双臂舒展,腿脚起落,如那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跑向那宽阔无尽的天边。女子缓缓轻舞,旋转的身姿、飘动的青丝和发带,如那雪水汇聚成潺潺的溪流。男子女子,用翻涌天际的云彩般的身姿,挥洒着她们的青春和热情。 那交相呼应的歌舞,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互动环节的游戏和献哈达、乐队的高歌、高原汉子的《夯杆起舞》、胜似空谷传来的轻风般的《堆谐》独唱、透亮悠远的藏歌、别具风情的女子《雪域踢踏》……举手投足,挥洒的都是她们的欢乐,都如激浪敲打着每个人的心,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 锣鼓声响,《藏戏》重磅登场,戴着蓝色,神秘的面具的舞者出场,随之是翻飞长袖,轻盈舞动的女子,现场的观众呼声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藏戏中,面具的色彩,是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的,而蓝色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参与了这场《藏戏》表演的巴桑多吉同学说:“这个戏是为了纪念藏戏始祖唐东杰布而表演的,一般在雪顿节表演。”雪顿节,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千千万万的佛教徒从全世界涌向拉萨,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圣道至高无上的佛祖。佛教信徒们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毕时家里的亲人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人们吃酸奶、跳舞、唱歌。 他们传达着对那雪域高原和家乡的虔诚和热爱,也把我们带到了那片圣境,只余天地和“我”的返璞归真。最后,现场的观众在藏族同学的领舞下,围起了一个一个大圆圈,一起跳起了锅庄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偶尔,在那一片跳跃的身影中,看见那随着人群舞动而飞扬的洁白的哈达,犹如那缠绕着神圣雪山的白云,诉说着它对雪山的虔诚、热爱和依恋,也传达着雪域中那一群最挚诚的人们,对生活、对所有人,最美好的祝福。

《吹起羌笛跳锅庄》

吹起羌笛跳锅庄 一、目标依据: 了解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从少数民族歌舞中锻炼学生民间音乐的演唱和演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 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五、评价任务: 完整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xx互相问候 (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 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1、羌笛和锅庄舞 (1)羌笛: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2)羌族的锅庄舞: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舞蹈的美离不开音乐的点缀。我们不能忽视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多的注重音乐而偏失了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舞蹈本身外,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但在其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伙伴。 【关键词】:音乐舞蹈辅助相依形式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 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

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据”,存在着共同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行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之间的结合是合理的,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反映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是一种至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二、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同时,还有助于舞蹈元素、舞蹈短句、舞蹈组合以及各种舞蹈语汇之间的连贯和流畅,音乐可以大大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这就是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舞蹈离不开音乐,还基于舞蹈艺术中对声音本能的需要。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舞蹈表演艺术中,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是“主”,舞蹈音乐是次要的,是“宾”。对于此种观点我认为是非常幼稚和无知的。我们说,加强舞蹈音乐的作用只可能对舞蹈艺术产生积极后果。因为这是“舞蹈艺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当做视觉艺术去欣赏舞蹈时,音乐始终是无形的伙伴,例如舞蹈最后结束时,灯光打开,请指挥向观众鞠躬致谢,这时才提醒人们音乐的存在。一部优秀的舞蹈或舞剧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音乐来配合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才能被观众所认可。然而,对于什么是好的舞蹈音乐,有时人们还不能很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篇一: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2013—2014第二学期学院:艺术学院班级:舞蹈121 姓名:崔凌盛学号:1217310102 2014年6月23日浅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眼舞蹈是音乐的心!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以优美的声音来创造听觉的形象,舞蹈是以优美的动作来创造视觉的形象,两者的结合构成时空中流动的舞蹈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都是以音乐伴奏的。两者相辅相依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一、从科学角度分析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在舞蹈艺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是有着它们共同的科学依据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因为音乐和舞蹈都要表达一个过程,即进行着的过程。音乐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靠乐音的连续,舞蹈表达内容和情绪的进程是依靠动作的连接,就作为时空艺术的舞蹈整体概念而言,一个孤立的动作只构成画面,是静止的,不是舞蹈的典型现象。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音乐也是如此,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是“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在这一点上,它们与文学和美术有很大不同,文学中的小说,虽然有“动”着的情节和进行着的事件,常可中止进行插入背景和人物说明以及作某种观点或理论阐述。又如美术中的图画、雕塑等则是完全不动的。所以从时间概念上说,文学和美术,它们有时是静止的,或是根本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和舞蹈则不是这样,从这方面来讲,就构成了音乐和舞蹈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音乐与舞蹈就本身而言,二者之间也存在有不同之处。如舞蹈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是属于听觉艺术范畴,有声而无形。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我想,从今天完整的舞蹈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作出可见的解释。并不是一切不同特点的东西都可以相互弥补。比如一些无声的物体,像桌子、椅子等等,音乐不能够和它们发生什么有机联系。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可能结合,主要是因为它们存在着“共同的依

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义审批稿

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 义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藏族锅庄舞的来源及意义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这便是人们对内容丰富的锅庄舞的赞誉。锅庄舞其实是一种欢乐舞,所以凡遇喜在佳节,人们就不分老幼地欢跳。如迁居新房,结婚办喜事,春节、端阳节,男女老幼都要跳个通宵。 一、历史溯源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卓"是藏语的译音。根据昌都县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卓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赵尔丰等撰写的《请史稿》卷一百一、志七十六乐八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日大锅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加十字。"这种对藏区锅庄的描述,解放初期尚见于昌都的寺庙锅庄。《卫藏通志》认为"锅庄"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记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马帮宿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空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二、艺术特色

锅庄舞主要基本动作归类初步总结6

锅庄舞主要基本动作归类总结 一、一步 一步,多是两个一步组成两步! 一步,可以组成两步、三步、四步!之间,没有快慢、强弱、长短之分。 12袖子甩出去收回来,12步双手甩出去收回来(双手收回来,可以圈腰),。 一步手对脚调整步,。 一步手对脚调整步,有时跳1下,有时跳2下,有时跳3下,有时跳4下。 12步双手胸前划圆,12步双手甩手划大圆,。 12步双手甩手划大圆(右脚后退),。 12步上左右下左右摆双手。 12步左右移动步,。 同手同脚右左甩袖子,同手同脚左右甩袖子,。 12步同手同脚左右甩袖子转身(四步) 动脚移重心双手圈腰,。 同脚点地1下,2下,3下。 两步,多数实质为一步! 12步,实质为一步!有时跳1下,有时跳2下,有时跳3下,有时跳4下。 二、三步 基本三步: 三步双手前后摆。 三步双手左右上下摆(侧123)。 三步盖抬手,123盖右手,123抬左手,123盖右手(三步盖抬手):123盖右手,123抬手(另一手,左),123盖右手,都是三步。基本三步-三步双手前后摆的变种! 三步双手左右摆,。 基本三步往前走,。 原地三步右手左右摆,。 后腿起步12,123快步,。 三步往前走三步退回来,。 正面123,。 三步侧转身(三步双手左右摊),三步双手前后摆的变种。 三步转身。 左右上腿分手(三步)。 左右上腿砍手(三步)。 左右三步掏抡手。 基本三步正面双手上下摆。 123身侧划半圆,。 123三步双手甩手划大圆,。

123左右掏手,。 侧身三步走,。 正面三步走,。 侧身123,。 。 纤夫三步 基本三步双手左右甩,。 123甩手(123圈腰),三步,。 三步双手大车轮,。 三步手对脚调整步,。 123双手往左123双手往右。 左右上腿砍手(三步)。 123三步手打开。 123三步双手身侧打开。 12左上3右后。 左123三步半圈腰,右123三步半圈腰,。 三、四步 1234步,。 四步转身,。 1234,56步: 1234-56步,就是“快快快快慢慢”,六步,一般右腿起步。有十几种跳法。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右左右左右右,右右-右脚前后踩),。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右左右左右右,右右-右脚原地踩),。 1234-56步(慢慢慢慢快快,快快-脚原地快点2下),1234-56步,就是“慢慢慢慢快快”,六步,一般右腿起步,做完后换左腿起步。基本1234-56步的变种,就是“快快快快慢慢”的变种。 1234-56步甩袖子,。 1234-56步(1234双手胸前交叉,56同手同脚甩袖子,快节奏),。 1234-56步变种(快快快快慢慢),1234是1212弹腿步(踢腿步),56右脚前后踩。 1234-12同手同脚2步,34一脚点地2次。 1234(同手同脚2步,右脚点地2次)。 三步一撩(三步一前踢腿,4步;也可以三步一侧前踢腿;也可以三步一后抬腿,都是4步),。1234抬腿。 1234双手侧边甩,四步,三步一撩的变种。 四步翻身抬撩手,。 四步转身双手打开手脚往侧左右悠。 同手同脚四步并摆手。 12,34步,右脚左前走,左脚平移,右脚踩地2次,。

浅析音乐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浅析音乐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杨梦思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舞蹈表演和音乐一般归为不同的范畴,但二者的关系又非常紧密,彼此之间相互辅助。音乐在舞蹈表演 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表演是由人体动作来传达心中情感的,比语言文字更生动形象。舞蹈表演被称为可 以用眼睛看的音乐,能够把一些语言文字不能表达的情感演绎的真真切切,将音乐运用到舞蹈表演中使人的 情感表现的更加明朗、清晰。音乐相当于舞蹈表演的灵魂,音乐课堂注重情感体验的学习,重视培养学生思维 与个性的培养,把音乐融入舞蹈表演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值得去实践探索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舞蹈表演音乐紧密联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55-02 很久之前,舞蹈表演和音乐就以简单的娱乐方式融合在一块,最初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无特殊地区分,音乐、舞蹈表演、祀、狂欢、悲鸣等各项活动是杂乱地交织在一起的。二者的结合,有利于进行情感的沟通和表达。随着内容表达要求的逐步提高,舞蹈表演和音乐逐渐从二者的融合状态中分离出来,分别形成了独自的艺术特征,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分化为相互独立却又密切关联的艺术范畴。舞蹈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发展到现在,已完全不像过去那样只包含简单的肢体动作,它已经变成了带有灵魂的娱乐形式。显然,音乐对舞蹈表演有着很大的作用,故本文初步探究音乐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一、舞蹈表演的基本内涵 舞蹈表演最为独特的地方是,其进行情感传达与表现的中介是人体自身,这一中介不像语言符号、声音、颜色、图像等一样是无生命的,其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生命有机体。舞蹈表演所吐露的形式实质上就是人体自身的艺术。可以把舞蹈表演的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舞蹈表演本身的因素,即舞蹈演员的肢体,也包含外貌、身材等演员的自然条件;过硬的舞蹈表演技术,基本功要扎实、技能应多样化等;艺术表达力,角色理解力与情感再现力等,这些都需要舞蹈演员拥有很强的生理及心理调节能力。显然,拥有比较不错的舞蹈演员是舞蹈表演的基础。无论编导的构思多么美好,缺少了舞蹈演员这一基本条件,舞蹈表演的任务是无法实现的。另一类属于非舞蹈表演本身的因素,但外界的刺激也会对舞蹈表演自身产生影响,即舞 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括音乐、文化、舞台背景、剧场环 境等因素,其中音乐对舞蹈演员的影响最大。 二、音乐的基本含义 音乐是人类独有的特殊的活动信号,它对人的情 感产生影响、使人的思维想像得到启发,进而对人的审 美能力产生影响。音乐所表达的信息是非语义性的,相 对较模糊,但它也能够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然后直接 影响人的思维、情感与审美能力。声音的节奏和音乐的 旋律是最基本的两个元素,音乐的节奏由节拍、力度、 附点、等共同构成。拍点组合起来形成节拍,即音乐中 的重拍和弱拍有规律地进行周期性循环。速度是音乐 节奏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划分为慢、快和适中三个层次,快拍给人的感觉是欢快喜悦,慢拍则让人获得优闲 的效果。 三、舞蹈表演和音乐的联系 舞蹈表演和音乐作为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有着 独立而又密切地关系。首先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舞蹈 表演更具美感,再者,舞蹈影响于音乐,让音乐变得有 血有肉。音乐是整个舞蹈表演中特别重要的元素,其并 不只是背景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把舞蹈表演的主要 情感和思想展现出来。舞蹈表演可以展示整个故事情节,和音乐结合效果更加完美,音乐为舞蹈表演增加了 氛围。舞蹈表演与音乐既相互区别又密切关系,一起承 担着塑造的任务,舞蹈表演展现了音乐背景下的视觉 冲击,音乐演奏了舞蹈支配下的视觉盛宴。舞蹈表演和 55 Yi Shu Ping Jian

[非遗]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非遗]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 、“歌庄”、“卓”等,藏语意为 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 、用于民间传 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 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 、“趋步辗转” 、“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 迪庆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从丽江石鼓轿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画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测,锅庄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迪庆藏族锅庄舞以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镇、小中旬镇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栏在 待客时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 逐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

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 分罕见。其曲调分“吆” 、“卓金”、“霞卓”、“卓草”四个部分。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有专门的动作和歌词,多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是新舞,系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迪庆藏族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凡遇喜庆佳节、新居落成、 婚嫁喜事,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个通宵,表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咼的艺术和社会价值。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 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 示欢庆和祈福。迪庆藏族锅庄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 庄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昌都锅庄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 在西藏,昌都锅庄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 边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起唱

浅谈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一)

浅谈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音乐舞蹈作用影响 论文摘要:音乐可谓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舞蹈动作两者和谐统一,音乐可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还可以起到提示舞蹈动作的作用。舞蹈中舞者的形象是靠视觉和听觉和谐一致而引起美感的,离开了音乐的配合,舞蹈就失却了它的生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能有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分不开的。人的听觉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通过中枢神经对听觉作出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现代舞的音乐,有缠绵、浪漫、柔媚、抒情,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爱情的欲望,尽情地发挥。 舞蹈的编排以音乐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联想,音乐节拍的强弱、节奏的轻重、音调旋律的谐美、音乐的浑厚悦耳,会产生同动作和事物的联系。因此,根据音乐的这种特点,能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进而能更美、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 1.3音乐能起到加强动作记忆的作用

试论藏族锅庄舞的文化特征及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2732870.html, 试论藏族锅庄舞的文化特征及价值 作者:王生平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3期 【摘要】文章概述了藏族锅庄舞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锅庄舞的文化特征: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表演性、观赏性、娱乐性与集体性;是融民俗、舞蹈、体育、音乐为一体的和谐统一。论述了藏族锅庄舞的娱乐、体育健身、旅游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藏族;锅庄舞;健身娱乐价值;文化特征 藏族是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伴随着时代的演变与历史的变迁,藏族与各族人民一起书写了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史,也造就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承载了藏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有着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与研究价值。在我国藏族主要聚居的西藏、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地,“锅庄舞”无疑是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之一,以其场面宏大、服饰绚丽、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备受广大藏族群众喜爱。 一、藏族锅庄舞的起源和发展 锅庄舞,又称“果卓”、“歌庄”、“卓”等。[1]根据藏学家研究与史料记载,锅庄起源于早期西藏奴隶社会时期的盟誓活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藏族民间的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中对“锅庄”已有记载,音译为“郭庄”,《卫藏通志》将其描述为围着锅台而舞之意。关于锅庄舞的起源还流传着许多传说:一种是西藏拉萨大昭寺竣工时,格萨尔王命令所有的观众围着寺庙跳舞庆祝,后来发展成为圆圈舞。另一种说法是藏族群众围着房子中间的灶台跳舞,久而久之形成了“锅庄舞”的艺术形式。[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锅庄舞被广大藏族同胞传承与改进,频频出现在各类庆典之中,并于2010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增加,藏族锅庄舞逐步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乃至衍变为校园锅庄、广场锅庄、乡村锅庄等众多表现形式。在众多节日庆典当中,锅庄舞以欢快的节奏、整齐划一的步伐、独特的肢体表现形式、展现民族自信精神等特点,使广大观众为之倾倒。 二、藏族锅庄舞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和地域性 藏族锅庄舞植根于藏族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是少数民族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锅庄舞这种艺术形式与藏族群众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藏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多为丘陵草地,不仅造就了藏族人民坚韧、顽强、勤劳、勇敢的性格与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互助、共同奋斗拼搏的品质。纵观藏族历史不难看出,在反抗藏族土司奴役的斗争中,藏族先民展现出逆境中生存的坚韧与强悍粗犷的民族个性。藏族锅庄舞也直

锅庄舞主要基本动作归类初步总结2

锅庄舞主要基本动作归类初步总结 一、一步 12袖子甩出去收回来,12步双手甩出去收回来,。 一步手对脚调整步,。 一步手对脚调整步,有时跳1下,有时跳2下,有时跳3下,有时跳4下。 12步双手胸前划圆。 12步上左右下左右摆双手。 两步,多数实质为一步! 12步,实质为一步!有时跳1下,有时跳2下,有时跳3下,有时跳4下。 二、三步 基本三步: 三步双手前后摆。 三步双手左右上下摆(侧123)。 三步盖抬手,123盖右手,123抬左手,123盖右手(三步盖抬手):123盖右手,123抬手(另一手,左),123盖右手,都是三步。基本三步-三步双手前后摆的变种! 三步双手左右摆,。 三步往前走三步退回来,。 三步侧转身(三步双手左右摊),三步双手前后摆的变种。 左右上腿分手(三步)。 左右上腿砍手(三步)。 基本三步正面双手上下摆。 123身侧划半圆,。 侧身三步走,。 纤夫三步 基本三步双手左右甩,。 123甩手(123圈腰),三步,。 三步双手大车轮,。 三步手对脚调整步,。 123双手往左123双手往右。 123三步手打开。 12左上3右后。 左123三步半圈腰,右123三步半圈腰,。 三、四步 1234-56步,就是“快快快快慢慢”,六步,一般右腿起步。有十几种跳法。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右左右左右右,右右-右脚前后踩),。 1234-56步(快快快快慢慢,右左右左右右,右右-右脚原地踩),。 1234-56步(慢慢慢慢快快,快快-脚原地快点2下),1234-56步,就是“慢慢慢慢快快”,

六步,一般右腿起步,做完后换左腿起步。基本1234-56步的变种,就是“快快快快慢慢”的变种。 1234-56步甩袖子,。 1234-56步(1234双手胸前交叉,56同手同脚甩袖子,快节奏),。 1234-12同手同脚2步,34一脚点地2次。 三步一撩(三步一前踢腿,4步),。 1234抬腿。 1234双手侧边甩,四步,三步一撩的变种。 四步翻身抬撩手,。 四步转身双手打开手脚往侧左右悠。 同手同脚四步并摆手。 四、特殊动作 藏族转腰,六步(2个三步),三步左侧转身右手掏上去,三步右侧转身转腰左手盖下来。有几个变种。 基本藏族转腰,六步(2个三步)。 藏族转腰变种,六步(2个三步);上右腿砍右手,上左腿盖左手。 藏族转身,就是一手和肩膀高,另一手和肩膀低,以低的一腿为轴转身。 同手同脚掏袖子,三步。 举手另侧脚手摆2次。 同手同脚左右甩袖子。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