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

3。2 雨水布管内容:

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

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由于该城镇为中小型城镇,且其大气污染不是很严重,酸雨等不严重,同时我们的排水管道的设计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的排水,所以收集的雨水以最快的方式直接排入水体,减少城市的积水,沿着河堤自动往西共有六个排水口.

2)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择

本设计城市为江西的一个中小型城市,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雨水收集后不用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雨水收集过程中不用设置污水处理厂来专门处理雨水,浪费资源,出水口的位置分散在河堤处,河南区有一个,河北区有五个,共同完成城市的雨水排除工作.

3)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

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一般按照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雨水的管道设计过程中没有主干管,干管直接把雨水引入水体。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雨水干管的走向和平面布置。

定线时,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走向按照地面标高由高到低来进行,干管敷设在沿地面标高到低从一个至高点排至水体,最短却是最快的汇水方式,管道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和狭窄的道路下,一般设在两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带下.

支管的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穿坊式,同时将原有的各个汇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原来的各个区域排入不同的管网,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减少了汇水时间,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减少地面的积水。进而组成的一个污水排放系统可将该系统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过的街区的污水管道相连接.

管道的材料采用混凝土管

4)确定雨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跌水井设置地点

管道系统的控制点为每条管道的起点和整个管段的地面标高起伏点, 这些点决定着管道的最小埋深,由于整个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埋深一直满足最

实用条件,且对于将来的发展留有空间,所以不需要提升泵站,全部依靠重力流排水,由于管道坡度小于地面坡度,所以在下游的部分管段不能够满足最小的覆土厚度,所以需要设置跌水井,今本上每个干管需要设置一个跌水井,以满足埋深和覆土深度的要求。

5)确定雨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

充分协调好与其他管段的关系,污水和雨水管道应该敷设在给水管道的下面,处理管道的原则为: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雨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比其他的管道都要大,所以更要协调好各个管道的关系,明白各个管段的位置和相对规矩,一般雨污水管段要在给水管道的下面。

1—城镇边界2—排水流域分界线3—干管4—主干管5—污水厂6—泵站7—出水口8—汇水水体

ψ=地面径流量

总降雨量

正交式雨水排水管道设置系统

3。3 设计计算:

3.3.1基础计算: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并不是全部都流入雨水管道系统的,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只是相应汇水面积上全部将水量的一部分,所以进行一下基本计算:

3。3.1.1径流系数的确定: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在沿地面流行的过程中,形成地面径流,地面径流的流量称为雨水地面径流量。因此将雨水管道系统汇水面积上的地面雨水径流与总降水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ψ表示,即:

目前再设计计算中径流系数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的规定见表9.由于在同一个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根据本设计中各中地面的覆盖情况,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可以求出整个城镇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该城镇的各种地面的覆盖率等具体数据见表10。

表1 径流系数ψ值

()

0.430.90.080.90.040.4

i

i

av F F

ψψ=

=⨯+⨯+⨯∑

表2 各种性质地面所占面积百分率表

所以本城镇的平均径流系数为:

0.190.30.060.60.20.150.5820.6+⨯+⨯+⨯=≈

平均径流系数为0.6,与国内的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相比,其符合江西城市的基本情况,所以采用本数值。

3。3。1。2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降雨的规律也不同,因此各地的降雨强度公式也不同。虽然,不同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各异,但都反映出降雨强度与重现期p 和降雨历时t 之间的函数关系。要求的某地区的暴雨强度,只需求出该地区的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即可

3.3。1.3 设计重现期p 的确定

有暴雨强度公式可知,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p 值的不同而不同,p 值越大,暴雨强度越大,p 值越小,暴雨强度越小.P 值的确定影响着设计流量,如果p 值采用较高的值的话,计算的雨水设计流量就会比较大,雨水管道的设计断面相应增大,安全性高,但是会增加工程的造价;反之,可降低工程造价,地面积水可能性大,可能发生排水不畅,不能及时排除雨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重现期差别比较大,同一城市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重现期。但是本设计的目标城市为一个中小城市,暴雨强度的差别不会很大,同时没有很多重要的区域,所以整个城市采用统一的重现期。

结合国内的各个城市的经验数值和对该城市的具体分析,确定该城镇的重现期为1a 。

3。3。1.4 设计降雨历时的确定

当汇水区域最远点到达回水管道的那一刻,相应的设计断面上产生最大的雨水流量。所以集水时间t 是由地面雨水集水时间1t 和管内雨水运行时间2t 两部分组成,所以降水历时可用下式表达:

12t t mt =+ m —折减系数;

1)地面雨水集水时间1t 的确定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区域上最远点A 流位于雨水管道起始端点到第一个雨水口a 的地面雨水流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的确定1t 值较为困难,故通常不予计算而直接采用经验数值。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采用5-15min 。一般汇水面积较小,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的1t 值,一般为5—8min 左右,其他情况为8—15min 。

本设计符合《规范》中的第一种情况,汇水面积较小,同时根据其周边城市的情况来确定1t ,结合经验数值,最终确定地面集水时间1t 为8min 。

2)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的确定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是指雨水在管内从第一个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的时间。他与雨水在管内流经的距离L 及管内雨水的流行速度v 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3)折减系数m 值的确定

设计断面的流量和流速并非同时达到设计状况,实际上,雨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也是由零逐渐增加到设计流速的,雨水在管内的实际流行时间大于设计水流时间,所以折减系数的产生就是为了折算这段时间的差额。为是计算简便,《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暗管采用m=2。0。对于明渠,为防止雨水外溢的可能,应采用m=1.2。在陡坡地区,不能利用空隙容量,暗管采用m=1.2—2.0.

本设计中的管道全部采用暗管,所折减系数按照m=2。0计算.

3.3。1.5 暴雨强度公式

综上所述,当设计重现期、设计降雨历时、折减系数确定以后,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所用的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可写为:

在设计要求中,部分参数已经给出,同时经过前面的确定,可知:

1A =20,C=0。7,b=19,n=0.86,1t =8min,p=1a ,m=2;

2(min)60i

i

L t v =∑

112167(1lg )()n

A c p q t mt b +=

++

0.86

23340(272)q t =

+带入相关参数进去可知:

从而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2t 需要根据管段流量确定,当进行水力计算后,即可确定流速,2

t 才能确定.

3.3。1。6 单位面积径流量的确定:

单位面积径流量0q [L/s ·hm 2]是暴雨强度q 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即

剩下的工作就只有确定雨水在管段内流行时间2t 即可。 相应的设计雨水径流量为:

0Q q F = F 为其相应的汇水面积.

3。3.2 水力计算:

3。3.2.1 设计要求

1. 设计充满度:

由于雨水较污水清洁,对水体及环境污染小.因发生暴雨时径流量大,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允许雨水灌区溢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因此,雨水灌区按满流来设计,既充满度/1h D =。对于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 。街道边沟,超高应大于等于0.3m 。

2. 设计流速

与污水相似,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对应的水流平均速度称为设计流速。设计流速过小,雨水流动缓慢,其中的悬浮物容易沉淀淤积;反之,设计流速过高,产生对管壁的冲刷,使得管材损坏严重,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最小设计流速:

雨水灌渠(满流时)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由于明渠内发生淤积后易于清除、疏通,所以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 最大设计流速:

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4m/s ,明渠根据不同材质按照设计说明来定。

3. 最小设计坡度

与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相似,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一致,这对降低管道系统的造价非常有利。但相应于管道敷设坡度的雨水流速应该等于或大于最

小设计流速,这在地势平坦地区或管道逆坡敷设是尤为重要。为了防止其管道的沉淀淤积,所以行业中有规定最小的设计坡度.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一般规定:

在设计充满度为0。5时,管径为2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1;管径为3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街坊厂区内为0。004 ;街道为0.003。

4.最小管径

一般在雨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雨水设计流量很小,若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则设计管径会很小.根据管径养护经验证明,管径过小容易堵塞,从而增加管道清淤次数,并给用户带来不便。采用较大的管径可采用较小的设计坡度,从而使管道的埋深减小,降低工程造价。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雨水管道到在街坊和厂区内的最小设计管应为200mm,在街道下的最小设计管径为300mm.本设计中的所有管段均满足以上要求.

5.不计算管段

在雨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若某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其在最小管径、最小设计流速、最小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道通过的流量,则这样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设计时不再进行水力计算,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即可,其他的水力参数则按照最小管径来核算。

6.最小埋设深度

具体规定与污水管道相同,为了满足如下的技术要求而提出最小覆土厚度:

1.防止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

2.防止管壁因地面负载而破坏

3.满足街坊雨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

防冻-无保温时为冰冻线上0.15m;

防负载-车行道下最小覆土0.7m;

衔接—建筑物出户管0.5-0。6m。

所以就需要考虑管段控制点(管道的起点)的最小埋深,以确定整个管道的埋深,同时还要考虑地下埋深,考虑地下地质和地下水以及工程造价情况,一般规定,在干燥土壤中不超过7—8m;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5m.当埋深超过最大埋深,可以考虑采用提升泵站,以提高下游管段的管位,减少下游管道的埋设深度。

本设计中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离地面有7—8m,且为砂质粘土,本设计中全部埋深都在0.7-5m之间,符合要求。

7.污水管道的衔接

在污水管道系统中,为了满足管道衔接和养护管理的要求,通常在管径、坡度、高程、方向发生变化及支管接入的地方设置检查井。在检查井中必须考虑上下游管道衔接时的高程关系。管道衔接时应遵循一下两个原则:

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道的高程,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降低造价;

2)避免在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

常见的衔接方式有:管顶平接、水面平接、设跌水井的方式。

本设计采用管顶平接进行管道的敷设,管材为圆形的钢筋混凝土管.

3.3。2.2计算步骤:

从居住区地形图中得知,该地区坡度较大,有很明显的分水线,可按照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雨水分散出水口设在河岸边,故雨水干管的分布基本方向垂直于河岸线,为保证在暴雨期间排水的可能性,故在雨水干管的终端设置雨水泵站.

根据地形及管道布置情况,划分设计管段。具体的管道的布置方法见附图(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将涉及管段的检查井依次编号,并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汇总到表11。确定出检查井各检查经的地面标高填入表12。

表1 设计管道长度汇总表

每一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汇水面积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然后将每块回水面积编号,计算数值。雨水流向显示在图中(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的计算数值见表2. 3。3。3 水力计算表计算

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计算的具体结果见表2。先从管段的起始端开始,然后依次向下游进行。

1. 表2中第1项为需要计算的设计管段,应从上游向下游一次写出管段的编号,在第2项,可从

表1中获得,设计地面标高即13、14列由平面图估得,汇水面积即第3列根据水流方向计算得到。

2. 在计算中,假定管段中雨水流量均从管段的起点进入,将各管段的起点作为设计断面。因此,

各设计管段中雨水的设计流量按该管段的起点,即上游管段的终点的设计降雨历时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暴雨强度时,所采用的2t 值是上游各管段内的雨水流行时间之和2t ∑.2t ∑的求得需要根据上一条管段的水力计算后,确定了流速才能确定。例如,设计管段的1—2是起始管段,故2t 为0,将此值列入表中第4项。设计管段的2—3的2t ∑确定却是需要等1—2的设计流速确定,求出其运行时间,才能计算得出.

3. 该居民区的平均径流系数av ψ在前面已经计算得出为0.6

4. 求单位面积的径流量,在前面,本设计的单位面积的径流量也已经计算得出.

从而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2t 需要根据管段流量确定,当进行水力计算后,即可确定流速,2t 才能确定。

5. 用各设计管段的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汇水面积的该管段的设计流量,例如,管段1

—2的设计流量为012117.74 4.93580.46/Q q F L s -=⨯=⨯=,依次将计算值列入表2中第7项.

6. 根据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参考地面坡度,查满流水力计算图,确定出管段的设计管

径、坡度和流速。在查水力计算图或者水力计算表时,Q 、V 、I 、D 这四个水力因素可以相互适当调整,使计算结果既符合设计数据的规定,又经济合理。

由于该街区的地面坡度不是很大,为不使管道埋深过大,管道坡度宜取最小值,但所取的最小坡度应能使管内水流速度不小于设计流速。例如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580。46L/s ,按照其最小设计坡度,可调整其管段的实际输水能力为585.44 L/s ,同时相应的管径、流速都有扩大。

00.86

22004

(272)q q t ψ==

+

7. 根据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速求该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2t 。例如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

时间 ,将其计算值列入表2中第5项。 8. 求降落量,由设计管段的长度及坡度,求出设计管段上下端的设计高差(降落量).例如管段

1-2的降落量0.004289.65 1.16SL m =⨯=,将此值列入表2中第12项。

9. 确定管道埋深及衔接。在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条件下,考虑冰冻情况,承受载荷及管道衔接,

并考虑到与其地下管线交叉的可能,确定管道起点的埋深或标高。将此值列入表2中的第17项.各计算管段的衔接采用管顶平接。

10. 求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用1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管道的埋深,得到该点的管

内底标高,即(104.2—2)m=102.2m 列入表2中第15项,再用该值减去该管段的降落量,记得到终点的管内底标高值,即(102.2—1.16)m=101.04m ,列入表2中第16项.

用节点2的地面标高值减去该店的管内底标高值得到节点2的管道埋深,即(102。8-101.04)m=1.76m ,经此值列入表2中第18项。

由于管段1—2和管段2—3的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即管段1—2的末端与管段2—3的起端的管顶标高应相同,所以计算得管段2—3的起端管内底标高应为(101。04-1.1+0。7)m=100.64m ,求出其起端管内底标高后,可用前面方法求得末端管内底标高,直到求出全部的数值.

12212289.65

3.17min

6060 1.522

L t v --===⨯

表2 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表

长L (m)

汇水

面积A

(F/h

m2)

管内雨水流行

时间/min

单位

面积

径流

量q0/

[L/

(s·

hm2)]

设计流

量Q/

(L/s)

D/m

m

S/

流速

v/(m

/s)

管道输

水能力

Q′/

(L/s)

坡降

设计地面标高

/m

设计管内底标高

/m

埋深/m

SL/m起点终点起点终点起点终点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654。93 0。00 3。17

117。

74 580.46 700 4。0

1。

522

585.44 1。16 104。2 102。8 102.20

101。

04

2.00 1.76

8.2517.88 3。17 1。41 98.20 1755.80

110

0 3。3

1.86

9

1775.27 0.52 102.8 102.0 100。64

100.1

2

2.16 1.88

3.0521。32

4.58 1.79 91.57 1952.30

120

0 3.3

1.98

2238.19 0。70 102.0 101。6 100.02 99.32 1。98 2。28

3。839.86 6.38 1。09 84.42 3364。96

140

0 3。3

2。

195

3377。23 0。47 101。6 102。0 99.12 98.64 2。48 3。36

9.852.29 7.47 1。49 80。62 4215.87

160

0 2。6

2。

129

4278。44 0。49 102.0 101.2 98。44 97.95 3。56 3.25

.4562。68 8。95 0。17 76.01 4764.61

160

0 3。3

2.39

9

4821.03 0。08 101.2 101.0 97.95 97。87 3。25 3。13

9.85。03 0.00 2.27

117。

74 592。23 700 4。1

1.54

1

592.75 0.86 103.8 102。8 101。80

100。

94

2.00 1.86

2.17。21 2。27 1.68

103.0

1 742。73 800 3.3

1。

511

759.13 0。50 102。8 102.6 100.84

100。

34

1。96 2.26

4.4511。35 3.95 2。00 94。44 1071。85 900 3.6

1。

707

1085。40 0。74 102。6 101。4 100.24 99。50 2.36 1。90

。25 17.85 5.94 0.56 86。04 1535.73

110

0 2。7

1。

690

1605。25 0。15 101.4 101.0 99.30 99.15 2。10 1。85

5.70 8。65 0。00 3。16

117.7

4 1018.4

5 900 3.2

1.61

1023.72 0.98 106.5 105。4 103.8

102。

82

2.7 2.58

6。00 12.89 3.16 1.82 98。24 1266.26

100

0 2。8

1.61

5

1267.78 0.49 105.4 105。3

102。

72

102.2

3

2.6

8

3.07

9。65 18。44 4.98 2。33 89.87 1657。26

110

0 3。0

1.78

2

1692.63 0。75 105.3 104。3

102。

13

101.3

8

3。

17

2。92

1.15 27.40 7。32 1.50 81.13 2223.02

110

0 4。7

2.23

2118.17 0.95 104。3 102。6

101。

38

100。

43

2。

92

2.17

7.70 30.48 8.82 1.33 76。41 2328.97

120

0 3。7

2。

097

2370。45 0。62 102.6 102。8

100。

33

99.71

2。

27

3.09

.35 33.88

10。

15 0.74 72.69 2462。79

120

4。0

2.18

2464.27 0.39 102。8 101.6 99。7199.32

3。

09

2.28

。35 38。84

10。

90 0。40 70。78 2749。11

125

4。1

2。

268

2781.84 0.22 101。6 101。0 99。2799。05

2.3

3

1。95

2.50 4.83 0.00 2。39

117。

74 568.69 700 3.8

1。

484

570.82 0.81 106。2 105。7 104.20

103。

39

2。00 2.31

6。95 8.18 2。39 1。52

102.3

6 837.30 700 2.4

1。

394

536.20 0。30 105。7 105.6 103。39

103.0

9

2。31 2。51

1.15 9。62 3.90 1。97 94.63 910.38 900 2。6

1。

451 922。62 0。44 105。6 104。6 102。89

102。

44

2.71 2.16

.45 13。70 5.87 0。88 86。31 1182。49

100

0 2。7

1。

586

1245.01 0.23 104.6 104.6 102。34

102.1

2

2.26 2.48

7。30 16。90 6.75 2。27 83.09 1404.19

110

0 2。4

1.59

4

1514。06 0。52 104。6 104。7 102.02

101.5

2.58

3.20

6。10 21。81 9。02 1。99 75。83 1653。75

110

0 3。1

1.81

1

1720。18 0。67 104。7 103。4 101.50

100。

83

3.20 2.57

9。50 29。29

11.0

1 2。24 70。50 2065.03

120

2.9

1。

856

2098。02 0.72 103。4 103.6 100。73

100。

00

2。67 3。60

3。60 35.31

13.2

5 1。6

6 65.39 2309。04

125

3.0

1。

940

2379.53 0.58 103.6 101。8 99。95 99.37 3。65 2.43

9.65 45.36

14.9

1 1.60 62.09 2816.28

135

2.8

1。

973

2822.70 0。53 101。8 101.3 99。27 98。74 2.53 2.56

.15 47.92

16.5

1 0.24 59.23 2838.13

135

2。9

2.00

8

2872.77 0。08 101。3 101.0 98。74 98。66 2。56 2.34

7。40 7.95 0。00 2。43

117.7

4 936.03 900 3.0

1。

559

991.29 0.68 105.5 104。7 102.4

101.7

2

3.12。98

4.95 9。60 2.43 2。19

102.1

1 980。29 900 3。0

1。

559

991.29 0.61 104.7 104。2

101.7

2

101.1

1

2.9

8

3.09

7.55 14。67 4.62 1。71 91。40 1340.86

100

0 4.0

1.93

1

1515。84 0.79 104。2 103。1

101.0

1

100。

22

3。

19

2.88

5.15 17.21 6。33 1。60 84.60 1455。96

100

0 4.0

1。

931

1515.84 0.74 103.1 101。7

100.2

2

99.48

2。

88

2。22

。45 19。27 7。93 0.46 79.14 1525。10

100

0 4。1

1.95

5

1534.68 0.22 101。7 101.0 99。4899。26

2.2

2

1。74

6.60 10.27 0.00 1.54

117。

74 1209。19 900 4.5

1。

909

1213.84 0.79 103.2 102.3 100.8

100。

01

2。42。29

6。55 19.69 1。54 1。42

107.2

8 2112.42

120

3.2

1.95

2204。28 0。53 102。3 101。2 99.7199。18

1.8

8

2.02

.80 25。32 2.97 0。24 99.26 2513。19

120

0 4.2

2。

234

2525。31 0.13 101。2 101.0 99。1899。05

2。

02

1.95

水力计算后,要进行校核,使计算管段的流速、标高及埋深符合设计规定。雨水管道在设计计算时,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划分汇水面积时,应尽可能使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均匀增加,否则会出现下游管段设计

流量小于上游管段的设计流量,这是因为下游的管段的集水时间大于上游管段的集水时间,是下游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下雨上游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而总汇水面积只有很少增加的缘故。若出现了这种情况,应取上游管段的设计流量作为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

2. 水力计算自上游管段依次向下游进行,一般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设计流速也相应增加,

如果流量不变,则流速不应减小。

3. 雨水管道各设计管段的衔接方式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4. 本设计只进行了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干管和支管是同时进行计算的。

5. 在支管和干管相接的检查井处,会出现该断面处有两个不同的集水时间2t 和管内底标高值,

再继续计算相交后的下个管段时,应采用其中较大的集水时间值和较小的管内底标高. 检查之后,核对相关数据,没有什么问题,整个雨水部分的设计到此结束.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0.758 3027.3(10.655lg ) (19) p q t += + (2-5) 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a) 径流系数Ψ 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 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规定的选用范围,是根据我国各地目前实际采用的数据,经归纳综合后确定的。在选用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是,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等条件确定。我国南部地区主要城市的重现期间下表:

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

雨水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

目录设计说明书 3 一、主要流程及构筑物 3 1.1 泵站工艺流程 3 1.2 进水交汇井及进水闸门 3 1.3 格栅 3 1.4 集水池 4 1.5 雨水泵的选择 6 1.6 压力出水池: 6 1.7 出水闸门 6 1.8 雨水管渠 6 1.9 溢流道 7 二、泵房 7 2.1 泵站规模 7 2.2 泵房形式 7 2.3 泵房尺寸 9 设计计算书 11 一、泵的选型 11 1.1 泵的流量计算 11 1.2 选泵前扬程的估算 11 1.3 选泵 11 1.4 水泵扬程的核算 12

二、格栅间 14 2.1 格栅的计算 14 2.2 格栅的选型 15 三、集水池的设计 16 3.1 进入集水池的进水管: 16 3.2 集水池的有效容积容积计算 16 3.3 吸水管、出水管的设计 16 3.4 集水池的布置 17 四、出水池的设计 17 4.1出水池的尺寸设计 17 4.2 总出水管 17 五、泵房的形式及布置 17 5.1泵站规模:17 5.2泵房形式18 5.3尺寸设计18 5.4 高程的计算19 设计总结20 参考文献21

设计说明书 一、主要流程及构筑物 1.1 泵站工艺流程 目前我国工厂及城市雨水泵站流程一般都采用以下方式:进入雨水干管的雨水,通过进水渠首先进入闸门井,然后进入格栅间,将杂物拦截后,经过扩散,进入泵房集水池,经过泵抽升后,通过压力出水池并联,由两条出水管排入河中。出水管上设旁通管与泵房放空井相连,供试车循环用水使用。 1.2 进水交汇井及进水闸门 1.2.1 进水交汇井:汇合不同方向来水,尽量保持正向进入集水池。 1.2.2 进水闸门:截断进水,为机组的安装检修、集水池的清池挖泥提供方便。当发生 事故和停电时,也可以保证泵站不受淹泡。 一般采用提板式铸铁闸门,配用手动或手电两用启闭机械。 1.3 格栅 1.3.1 格栅:格栅拦截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及杂质,起到净化水 质、保护水泵的作用,也有利于后续处理和排放。格栅由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栅 条组成,闲置在进站雨、污水流经的渠道或集水池的进口处。有条件时应设格栅间, 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清捞格栅上拦截的污物,可以采用人工,也可以采用格栅清污机,并配以传送带、脱水机、粉碎机及自控设备。新建的城镇排水泵站,比较普遍的使用了格栅清污机, 达到了减轻管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效果。 格栅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流速一般采用0.8-1.0m/s;格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可选用 0.6- 0.8m/s;栅后到集水池的流速可选用0.5-0.7m/s。 1.3.2 栅条断面:应根据跨度、格栅前后水位差和拦污量计算决定。栅条一般可采用10mm ×50mm~10mm×100mm的扁钢制成,后面使用槽钢相间作为横向支撑,通常预先加工 成500mm左右宽度的格栅组合片。

雨水设计说明

目录 1 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2 划分设计管段-------------------------------------------- 3 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4 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5 确定设计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t1----------------------------- 6 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 7 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以求得各管段的设计 流量--------------------------------------------------- 8 注意事项------------------------------------------------- 9 管径试算------------------------------------------------- 10 设计流量与管内流行时间的关系---------------------------

1划分流域和管道定线 根据总平面图,如图中所示,该城市被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分为南北两区根据该地暴雨量较大的特点,每条干管的承担的面积不宜过大,故划分为四个流域。 由于地形对排除雨水有利,拟采用分散出口的雨水管道布置形式。为了充分利用街道边沟的排水能力,每条干管的起端100米左右可视具体情况不设雨水暗管。雨水支管一般设在街坊较低的道路下。 2 划分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设计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都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按顺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3 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按照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的编号、面积数、雨水流向标注在图中。 河流的位置确定了雨水口的位置,雨水出水口位于河岸边,雨水干管如图中所示,考虑到河流的洪水位高于该地区地面平均标高,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说明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 系统设置 1 在有市政雨水道的地区,建筑物室外场地及建筑小区应设室外雨水管网系统。 2 雨水系统应和污水系统分流。 3 室外下沉的花园、绿地、广场、道路灯低洼处积水时若有流进室的可能,则应设水泵压力流排水系统,该低洼处的雨水口不得直接接入室外雨水井。集水池应设在建筑物外。 4 宜考虑雨水的利用。 雨水口 1 布置。小区雨水口的布置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一般设在下列各处: 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的上游处。双向破路面应在路两边设置,单向坡路面应在路面低的一边设置。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 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及低洼处,地下车道的入口处。 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地面排水点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雨水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 5)其他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2 形式、数量与间距。 1)无道牙的路面和广场、停车场,用平箅式雨水口;有道牙的路面,用边沟式雨水口;有道牙路面的低洼处且箅隙易被树叶堵塞时用联合式雨水口。 2)道路上的雨水口宜每隔25-40m设置一个。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3 雨水口的设置与连接 1)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5m,连接管上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3个。2)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坡度为0.01,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3)连接管埋设在路面或有重荷载处地面的下面时,应沿管道做基础,无重荷载处地面以下的连接管座枕基基础,具体做法见国标图。 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0m。泥沙量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泥(砂)槽;

(完整版)雨水管网设计说明参考

5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 5.1 雨水量计算 (1)暴雨强度公式 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 n b t P c A q ++= lg 11671……………………(式5—1) 式中 q —— 设计暴雨强度(L/s ·ha ) P —— 设计重现期(a ) t —— 降雨历时(min ) A1、c 、b 、n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 根据所处地区分别选用不同的暴雨强度公式,经过查表的本设计地区杭州的暴雨强度公式为:()()686 .0403.6lg 736.71200.1770++= t P q ………………………………(式5—2) 重现期:一般地区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地区3~5年,本设计地区取值为1年 降雨历时:21mt t t +=………………………………………………………(式5—3) .(min)602i i v L t ∑ =…………………………………………………(式5—4) 式中 t —— 设计降雨历时(min )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取5~15min ,本设计地区取值为15 min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m —— 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本设计都为暗管,即取值为2 L —— 设计断面上游各管道的长度(m ) V —— 上游各管道中的设计流速(m/s ) (2)径流系数ψ计算 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av ψ=0.515 (3)实际地面径流量即雨水管渠设计流量Q 计算 按推理公式:qF Q ψ=………………………………………………(式5—5) 式中 Q ——计算汇水面积的设计最大径流量,亦即要排除的雨水设计流量(L/S ) q ——雨峰时段内的平均设计暴雨强度[(L/S) /2hm ] ψ——径流系数 F ——计算汇水面积(2hm ) 把(式5-2)、(式5-3)和av ψ=0.515代入(式5-5)得 ∑∈+++= i k k i i F t Q 515.0)403.6215() 1lg 736.71(200.1770686.02…………………………………(式5—6) 式中Q i ——管段的设计流量(L/s ) t2i ——管段i 的计算流经时间(min ) Fk ——管段i 上游各集水面积(2hm ) 5.2 雨水管网定线(分散排放和集中排放相结合)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2)出水口布置: 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布置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见《雨水计算图》。 5.3 划分设计管段(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 设计管段: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划分设计管段方法:只是估计可以采用同样管径和坡度的连续管段,就可以划作一个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流入,有旁侧管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

雨水污水管网计算说明书(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3) 第一章总则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依据 (4) 1.3规划范围 (4) 1.4规划内容 (4) 1.5规划期限 (4) 1.6规划人口 (4) 1.7规划指导思想 (5) 第二章城市概况 (5) 2.1城市地理位置 (5) 2.2地形地貌 (5) 2.3工程地质 (5) 2.4气象 (5) 2.5水资源 (5) 2.6 规划城区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中心区内部交通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污水工程规划 (8) 第三章污水工程现状及污水量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醴陵市城区污水工程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污水工程现状分析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污水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污水工程规划 (9) 4.1污水工程规划原则 (9) 4.2排水体制选择 (9) 4.3污水排放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醴陵市城区排水区域划分 (9) 4.5污水处理厂选址及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污水管网计算方法和参数确定 (9) 4.7污水管网布置规划 (9)

11.3 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 1、污水管网流量计算表 2、污水管网水力计算表 3、雨水管网水力计算表 4、污水工程投资估算表 5、雨水工程投资估算表

雨水管道设计规范

雨水管道设计规范 【篇一:3 雨水管道的设计】 3 雨水管道的设计 3.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该地区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部分区域有逆坡现象,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雨水干管数量:4条。具体雨水管道布置请参看某市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0??avq 式中 q0—单位面积径流量?av—平均径流系数q—暴雨强度公式 ? av ? f?? i i f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36%,混凝土路面占16%,碎石路面占10%,非铺砌路面占20%,绿地占18% 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 av 3.3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 3.3.1雨水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1) 采用的流量公式 城市、厂矿中雨水管渠由于汇水面积小,属小汇水面积上的排水构筑物,其雨水设计流量可采用下式: q???q?f q?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 a1(1?clgp) (t?b)n 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本设计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q? 1272(1?0.65lgp) 0.56 (t?6.64) (3) 设计重现期的选取理由和数值 暴雨强度随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设计中若重现期选用较大,则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样偏安全,有利于防止地面积水,但工 程造价高。 若重现期选用较低,则暴雨强度小,雨水设计流量小,管渠断面小。这样工程造价低,但可能会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或对城市生 活及生产造成危害。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在同一排 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 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本设计中选择p=1a。 (4) 集水时间选取数值 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 流行时间t2两部分组成: t =t1 + mt2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 而定, 一般采用5~15 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t2?? l 60v 式中 l ——各管段的长度(m); 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 1min=60s。本设计中选择t1=10min。 (5) 折减系数的选取说明 m的含义即为:因缩小了管道排水的断面尺寸使上游蓄水,就必然 会增长泄水时间。因而采用了增长管道中流行时间的办法,达到适

雨污水设计说明

污雨水管道设计说明 SⅣ-3-1 一、设计依据 1、规划局提供的该路的红线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地下管网规划图;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施工图设计文件。 二、设计概况 1、本工程设计污水主管道1根,管径d800,主管长约1.585km;设计雨水主管道1根,管径d600、d800、d1000,主管长约1.580km。管径的大小、坡度均按规划拟订。 2、污、雨水管道位置:雨水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2.5m,污水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2.5m。 3、排水走向:根据成都市温江区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资料: 污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入预留管道。 雨水:分3段收集雨水后分别流入既有涵洞和石鱼河。 三、技术要求 (一)、管道 1、管道类型、等级、基础及接口 ①雨水进水管采用d300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管),360°混凝土带基满包,坡度i=0.001。 ②当管顶覆土<1.5m时,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Ⅱ级管),360°混凝土加固基础,详见95S516-7。 ③其余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道。且当覆土高度1.5m≤H≤4.5m时,管级采用Ⅱ级,当覆土高度>4.5m时,管级采用Ⅲ级。采用180°天然级配砂石基础,其最大粒径≤25mm,具体要求详见国标《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11。接口采用橡胶圈接口,具体要求详见国标《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23。 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的规定,管道强度满足覆土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不小于100KP a,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换填深度根据现场情况由建设、监理、施工以及设计院等单位有关人员共同商定。 2、管道回填 为确保道路路面的工程质量,应特别重视管道工程的沟槽回填质量,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选用适当回填机具设备。采取各种有效技术措施,加强检测手段,设专人负责沟槽回填土工作的自监和检查。管顶上0.5m以下全部采用8%灰土回填(上图中(Ⅱ)),其余管沟回填均采用连砂石。 管道回填前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完整版)某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说明计算书

一、生活用水 1、用水量计算: 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室内消防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T=3hr。 自动喷淋用水量:26L/S;火灾延续时间T=1hr。 2.给水方式 1)、生活给水方式: A. 高区:采用地下室生活水池-生活变频水泵-用水点的供水方式。生活 水池及水泵房设于D段地下室。 B. 低区:三层及三层以下直接利用市政压力供水(市政水压0.30Mpa)。 压力复核:H(34m)≥H1+H2+H3=11.75+12+10=33.75m H1:最不利点与供水点最低水位高差:1+9.65+1.1;(室外管网埋深按照1m 计算)

H2:管路全部水头损失:3+3+6米(水表在生活用水工况时,取0.03Mpa;管道倒流防止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取0.06MPa); H3:最低工作压力0.10MPa; 2)、水池及水箱计算: 由生活(水箱)水池—变频水泵—用水点系统供水部分,水池水泵设于地下室设备房内。 生活冷水箱容积取58 m3,设于地下室设备房内。 消防水池容积为30×3.6×3+26×3.6×1=417.6m3(取432 m3) 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200给水管道,在建筑红线内形成给水环状管网,可以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因此消防水池不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有效容积取432m3,储存全部室内消防用水量。 3)、生活变频水泵计算: 生活水泵主要供给四层及四层以上部分用水: 最高日用水量为354m3/d,最大时用水量为40.50m3/hr; 高区的最高日用水量为232m3/d,生活水池的有效容积取高区的最高日用水量的25%。 生活变频调速泵组型号SHV20/SV3003F55T:Q=31 m3/h; 气压罐Φ800;水泵扬程计算:H≥H1+H2+0.01V2/2g; H1储水池最低水位与高位水箱入口处高程差;26.75+5.85+1.2=33.8m H2管路(吸水管口至高位水箱入口处)的全部水头损失取1.41×1.3=1.83m;H≥33.8+15+ 1.83=50.63米,取55米; 最不利管路水头损失计算表

雨水排水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叶集区兴叶大道道路排水工程位于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西起固叶路,东接柳林大道,北邻G40沪陕高速,南邻花园路,为东西走向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全长米。 二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 2001);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289—98); (6).该道路平面、纵、横断面以及与该道路相关基础资料; (7).《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叶集城区排水规划》。 三设计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2.遵循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所定分区,以及所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排水设计系统要与排水专项规划相适应。 4•雨、污水系统的设计要满足城市排洪、排涝总体要求。 5•雨水分段就近排放,与相交道路妥善衔接,以降低埋深,减小管径,节约投资。 6•管道设计考虑后期道路沿线的雨、污水顺利接入,且不破坏永久道路设施等。 7•本次仅对雨水进行设计。 四设计标准及参数 按照《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叶集城区排水规划》、《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相关设计规范要求,本项目道路排水工程按照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进行排水设计。 1、暴雨强度公式: _ 12.8(1 + 0.71 lg P) q~ (r + 6.29)0 71 - Q二屮XqXF(l/s) 其中q -------- 暴雨强度(L/s • ha); P ------- 设计重现期,采用年; t ------- 降雨历时(min) , t=tl+mt2; tl ------- 地面集水时间(min),取10min; t2 ------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采用m=2。 F—汇水面积(ha) 综合径流系数:屮二 2、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非满流时粗糙系数=, 塑料管:組糙系数=。 3、流速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o 五排水工程设计 1、设计范围: 叶集区兴叶大道道路排水工程位于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为扩建项目,起于固叶路,沿线与民强路、观山路、胜天路、经八路、经九路相交,终于柳林大道,项目全长米。规划红线宽度50m。 2、雨水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及《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叶集城区排水规划》,此次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两侧距道路中心线米处,采用雨水口集中收集路面排水排至沿线自然沟渠或现有道路雨水管道,并对沿线两侧隔段预留支管,以便相邻区域内的雨水排出。 具体雨水分布如下: 固叶路至K0+500段沿线向西,带固叶路西侧雨水管道铺设后接入; K0+500至K1+030段排入K0+712处现有沟渠; K1-030至K2+340段排入K1+717处现有河流; K2+340至终点段集中排至规划经九路。

雨水设计说明

雨水设计说明 【篇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 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 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 1. 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根 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一般不 设泵站。 2. 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 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 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 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 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 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 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 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 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 口排放。 6. 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 排洪沟的设置。

雨水管设计规范

雨水管设计规范 【篇一:雨水管道设计重点】 雨水管道设计重点: 22 1 降雨强度:采纳以上计量单位时,因为1mm/min =l(l/m )/min =10000 (l/min )/hm ,可得 i 和 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式中q —降雨强度,( l/s ) /hm ; i —降雨强度, mm/min 。 2 (9-2 ) 2暴雨强度的计算: 式中 —设计暴雨强度,( l/s ) /hm ; —设计重现期, a; 2 (9-9 ) —降雨历时, min 。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依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立 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9-12 )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s ; —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 —汇水面积, hm ; 假设:( 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散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添为常数;( 3)汇水面积内陆面坡度均匀;径流系数确实定 设计规范》 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 径流系数 值表9-3 2 2

实质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状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均匀径流系数 值。 (9-14 ) 式中 -汇水面积上的均匀径流系数;-汇水面积上各种地面的面积,hm ;-相应于各种地面的径流系数;-所有汇水面积,hm。2 2 在设计中可采纳地区综合径流系数。国内部分城市采纳的综合径流 系数值见表 9-5 。 一般城市市里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纳 0.5 ~0.8 ,城市郊区的径流系数采纳 0.4 ~0.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101-2005 介绍的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取值见 表 9-6 。 1.设计重现期 p 确实定 一般状况下,低凹地段采纳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高地;干管采纳的 设计重现期应大于支管;工业区采纳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居住区。 市里采纳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郊区。 区采纳 0.5 ~ 3a ,对于重要干道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域,一般采纳 3~ 5a ,并应与道路设计相协调。特别重要的地域,可依据实质状况采纳较高的设计重现期。在同一设计地域,可采纳同一重现期或不一样重现期。 2.设计降雨历时确实定 对于雨水管道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是由地面雨水集水时间 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两部分构成(如图9-7 所示)。所以,设计降雨历时可用下式表达:(9-15 ) 式中 -设计降雨历时,min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min ;- 设计管段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 ;-折减系数,暗管,明 渠 , 斜坡地域暗管采纳 1.2 ~2。1)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确实定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课程设计题目:某县城雨水管网课程设计 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工程07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代倩倩 指导教师姓名:刘俊良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0年07 月

目录 目录 1总论 (1)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1.1设计任务 (1) 1.1.2设计要求 (1) 1.1.3设计依据 (1) 1.2设计原始资料 (2) 1.2.1县城概况 (2) 1.2.2工程概况 (3) 2工程规模 (3) 2.1暴雨设计流量计算 (3) 2.2工程规模 (4) 3管网设计 (4) 3.1管线布置原则 (4) 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4) 3.3设计步骤 (5) 3.4管材及排水设施 (7) 4效益分析 (8) 4.1社会效益 (8) 4.2经济效益 (8) 4.3环境效益 (8) 5设计心得 (8)

1总论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设计任务 1.县城雨量计算; 2.县城雨水管网定线; 3.县城雨水管网设计:管长、管径、坡度、埋深、衔接、充满度; 4.县城雨水资源利用分析; 5.绘出成果图。 1.1.2设计要求 1. 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所学有关知识,掌握城镇雨水管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在设计过程中要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加独立工作的能力; 3. 阅读熟悉有关手册、规范和资料; 4. 逐步增加实际工程概念。 1.1.3设计依据 (1)标准规范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 3. 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4. 严煦世,刘遂庆编著.《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5. 张奎,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6.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06; 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国家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5.10。 (2)甲方提供资料 1.《某县城总体规划》 2.原始资料 该县城位于保定地区,县城现有居住人口为12 万。 3.自然资料: 该县城非采暖季节主要风向:西南风;

雨水管道设计说明书

雨水管道设计说明书 雨水管道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安全地排出,以防止城市内涝和环境污染。本说明书旨在为设计师、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提供雨水管道设计的指导和技术支持。降雨量: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降雨历史数据,确定设计降雨量。这有助于确定雨水管道的尺寸和排水能力。 水质:考虑雨水的水质,包括污染程度、酸碱度、悬浮物等,以便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地形:研究地形地貌,了解地形对雨水流动的影响,以便合理布置雨水管道。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对雨水管道的埋深和材料选择有影响,需在设计中考虑。 管道材料:常见的管道材料包括铸铁、钢管、HDPE等。选择时需考虑耐久性、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 管道直径:根据设计降雨量和排水能力来确定管道直径。较大的管道直径可以提高排水效率,但也会增加成本。

管道埋深:考虑土壤类型、冻土深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管道埋深。过浅的埋深可能导致管道损坏,过深的埋深则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雨水篦子:选择合适的雨水篦子,以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流入管道,同时方便清理和维护。 排水出口:选择合适的排水出口,以确保雨水能够安全排出,同时考虑河道的承受能力。 收集数据:收集气候、地质、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初步设计: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设计,包括确定管道材料、直径、埋深等。 详细设计:进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管道布置、雨水篦子布置、排水出口设计等。 模型模拟:使用水力模型进行模拟,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施工指导:根据设计结果提供施工指导,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雨水管道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说明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设计参数和建议,但实际设计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希望本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雨水管网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雨水管网的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降雨量的不确定性、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等。因此,制定合理的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对于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管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城市排水系统在应对各种降雨情况 时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具体目标包括: 确保排水系统在暴雨期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水,防止城市内涝。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设计高效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合理选择和布局雨水收集设施,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减轻排水管道的负担。 雨水管道:根据排水的需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直径。同时,要考虑到管道埋深、坡度、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雨水储存设施: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如人工湖、地下雨

水池等。这可以调节雨水流量,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并在干旱期间提供水源。 排水泵站:根据排水系统的需求,设置合适的排水泵站。考虑到泵站的能源消耗、噪音和运行维护等因素,确保泵站在满足排水需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监控与控制系统: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设置适当的监控和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雨水流量、水位等参数,对排水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选择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塑料管道或耐腐蚀的金属管道。 在进行管道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控制施工废水的排放,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例如,通过合理布局雨水管道和储存设施,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雨水管网设计应考虑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例如,在城市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雨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雨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正宁县榆林子镇党家村,本项目雨水工程全长 983m,有2条主管道,长度 461m,6条预埋管道,长度 267m,8条雨水连接管,长度 207m,16条过户管,长度48m。 榆林子镇位于正宁县西南部19公里处,银西公路、正周 公路穿境而过,镇域东接本县 永正乡,西壤宫河镇,南邻罗 川乡,北与宁县平子镇隔沟相 望。 正宁县榆林子镇耕地面积 5.64万亩,共辖12个行政村, 82个村民小组,7165户,3.2 万人口。镇区规划面积4平方 公里,建成2.8平方公里,城 镇建设,财政收入居全县前列,是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小城镇重点乡之一。 辖区东西长18公里,宽约6公里,属黄土高原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域平坦,土地肥沃,塬面宽阔,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5C°,年降水量635mm,年均蒸发量1500mm左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乡镇,以盛产优质烤烟誉满内外。 正宁县榆林子镇党家村安置点是正宁县西坡乡周家乡等乡镇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建设的九个安置点之一。计划新建住宅47套,用于集中安置从榆林子镇党家村杨店组搬迁来的47户209人。在项目实施方案中,对住宅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已进行了规划。并落实了建设资金。因项目资金的问题,在实施方案中,对该住宅区的排水设施

已做了规划。该安置点位于塬 面中心,地势平坦,南与长乐 公路相接,西面、北面、东面 均是耕地。地势是南高北低。 对住宅区硬化后,必然产生积 水,难以再渗入地下,排水不 畅的问题就会出现,排出口选 择在安置点北面约0.3公里的 沟中,通过排水管线,可有效 解决住宅区排水不畅的问题。 2、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 1. 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B01-2014); 2. 公路设计排水规范JTGT D33—2012; 3. 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 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 该条路线的项目位于甘肃省正宁县,根据“公路自然区域划分图”本区域为Ⅲ3甘东黄土山地区。项目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庆阳地区东南部,子午岭西麓,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倾斜,东宽西窄,海拔在1300~1700m 之间。地形有塬、梁、川、峁和沟谷,东部多山,为子午岭林区,地势高,植被较好,有次森林分布,子午岭最高点调令关海拔达1700m以上。中、西部为塬面和沟壑区,塬面平坦开阔,坡度平缓,塬面被纵横交错的大小沟谷所环抱,多数沟谷坡度较陡,间有悬崖绝壁。由于山塬相交,河溪纵横,谷壑深险,梁峁参差使沿线地理形势复杂。 3.1.项目沿线地貌形态主要类型: 1.黄土塬:地势平坦、开阔。 2.梁峁沟壑类型;黄土层较厚,“V”型沟谷发育,地面被切割成长梁、圆峁,山势起伏,沟坡平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