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

最佳答案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线形动物具有

叫么叫假体腔,真体腔,无体腔?它们的进化意义是什么?

浏览次数:1692次悬赏分:0|提问时间:2007-6-3 22:31 |提问者:happyyy510

推荐答案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等。假体腔动物一般体纵长,蠕虫状,两侧对称,三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表具角质谱。有肛门。通常雌雄异体,两性外形也常不同。

真体腔

真体腔deuterocoel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无体腔动物

Acoelomata

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和纽形动物门。无体腔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已有中胚层,但还没有体腔。两侧对称体型和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从附着、漂浮转变为主动运动,为器官系统的发展和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成为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础。无体腔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水、淡水中,少数在阴湿的陆地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适应了寄生生活。寄生的无体腔动物为各种吸虫和绦虫,危害人类和家禽、家畜。

形成真体腔(true coelom)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育而来的。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而真体腔是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①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②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③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完善的循环系统。

④为身体出现分节现象提供了基础。

假体腔 真体腔

(2009-05-03 10:51:47)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动物学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第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第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第三次出现的腔:真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

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

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包括扁形动物门和纽形动物门。无体腔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已有中胚层,但还没有体腔。两侧对称体型和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从附着、漂浮转变为主动运动,为器官系统的发展和分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成为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础。无体腔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水、淡水中,少数在阴湿的陆地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适应了寄生生活。寄生的无体腔动物为各种吸虫和绦虫,危害人类和家禽、家畜。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等。假体腔动物一般体纵长,蠕虫状,两侧对称,三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表具角质谱。有肛门。通常雌雄异体,两性外形也常不同。

真体腔deuterocoel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育而来的。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而真体腔是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①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②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③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完善的循环系统。

④为身体出现分节现象提供了基础。

原体腔:

也叫假体腔或初生体腔。胚胎发育时囊胚腔遗留的空腔,在体壁中胚层与肠壁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肠壁上一般缺少肌肉层,如线形动物门动物如蛔虫和轮虫等属此类。

真体腔:

比原体胶出现得迟,所以也叫次生体腔或真体腔。出现始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中胚层细胞,最早是两团中胚层带,后来在每团内裂开成体腔囊,中胚层的内层到内胚层的外面,而外层到外胚层的内面,腔位于中胚层的内、外层之间,由于

该体腔是从中胚层裂开形成的,故名裂体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肌肉层和体腔膜:前者无体腔膜、缺少肌肉层;后者都有。

动植物分类

动、植物分类 动物生物学部分: 一、总体概述: 动物体制的改变、体腔的出现以及体节的形成都是动物进化的标志,其中两侧对称的体形、三胚层的出现、形成真体腔和身体产生分节对动物进化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使动物的结构复杂性、生理机能和代谢水平都进化到更高一个层次,使动物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能力,分布和空间也随之扩大。 二、以下是分类框架: 进化方向: 海绵动物门 无体腔动物腔肠动物门(二胚层无体腔) 扁形动物门(三胚层无体腔) 线虫门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假体腔动物腹毛动物门(三胚层假体腔) 轮虫门 动吻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真体腔动物(包括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说明:1、棘皮动物门以前(不包括棘皮动物门)为原口动物,从棘皮动物开始为后口动物 2、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 3、原肠胚的分化问题:外神表感,内消呼肝胰,非内非外即中胚层。(外即外胚层, 神即神经系统) 4、对于每一门、每一纲等都有一种或几种代表动物,我们主要通过这些代表动物来 认识各门的特点。对于每种动物的特点的把握要从以上的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以及各自的独特之处来把握(当然,低等种类要求放低点)。 三、以下介绍一下各门动物的代表: 原生动物门:草履虫 海绵动物门:海绵 腔肠动物们:水螅 扁形动物门:涡虫 假体腔动物:主要认识一下线虫门—-尾感器纲---蛔虫目的蛔虫,其他的大家在书上涉猎一

下。 软体动物门(动物界第二大门):河蚌 环节动物门:蚯蚓 节肢动物门(动物界第一大门):蝗虫、龙虾、蜘蛛 棘皮动物门:海星 毛颚动物门:箭虫 半索动物门:长吻虫 至于脊索动物门,很多,大家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希望大家多看看书,了解了解,识记一下。 四、下面以环节动物门为例: 1、环节动物门出现了真体腔,约9000多种,分4纲:多毛纲、寡毛纲、蛭纲、螠纲。而蚯 蚓属于寡毛纲。 2、蚯蚓的主要特征为:1、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2、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其他门动物 还有的为开管式、单循环、双循环,大家可以在学的过程中总结)。3、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什么是后肾管,涡虫的前肾管与其有何区别,其与以后的肾等有何区别)。4、体表有刚毛。5、神经系统的特点(与其他动物的区别)。6、进步性。7、同律分节,每两节之间有隔膜(实验中观察的)。8、消化系统:口、咽、食管、嗉囊、砂囊、肠、肛门。 由于为原口动物,其口来源于胚孔。9.生殖系统的特点。 3、可以据此总结出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并涉猎一下环节动物门其他纲的动物。 4、上面提到身体分节,那么其意义为: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运动更灵活,而且不同部分不同 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的附肢等十分必要。 5、真体腔形成的意义: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也为肠的进 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对循环、排泄和生殖等器官和系统的形成和功能也有很大影响。 五、对于每一节后的老师留的问题与思考题,大家也重视一下。 六、大家可以根据以上例子,来对动物生物学这门课程从总体上把握一下。并且是从进化 的方向来把握的,这样可以很好地把框架打好。并且可以进行各门动物的比较,以更好地理解。我相信大家都能把这门课程学精了。。。 植物生物学部分: 一、植物界中共分16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 二、原核藻类(蓝藻门、原绿生物) 三、真核藻类:主要的:绿藻门:衣藻属、石莼属、水绵属 轮藻门:轮藻属 红藻门:紫菜属、江篱 褐藻门:海带 硅藻门:中心硅藻纲、羽纹硅藻纲

动物学习题(5、6)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一)、名词解释 1、假体腔;假体腔又称次生体腔或原体腔,位于线虫等动物体壁与消化管之间,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覆盖,仅有体壁中胚层而无肠壁中胚层,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 2、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新鲜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由肛门排出。 3、逆行感染:蛲虫虫卵可在肛门口孵化,幼虫再爬入肛门,侵入大肠,引起感染,这种感染方式称逆行感染。 6、孤雌生殖:雌性个体产的卵不需受精,仍能发育为成熟的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如轮虫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的生殖。 9、直接发育:动物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者,称为直接发育型。如蛔虫的发育。(二)、判断与改错 1、线虫为原体腔动物,具有体腔膜。(错) 2、寄生线虫的消化道简单,有退化趋势,无消化腺。(对) 3、线虫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形成,无纤毛和焰细胞。() 5、线虫的排泄开口于腹中线后端。() 6、蛔虫的环肌发达,因此运动时只能作歪曲的蠕动。() 7、人体因误食蛔虫卵而感染蛔虫。() 8、蛔虫的生活是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 9、所有线虫都可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 10、轮虫的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 11、人蛔虫寄生在人的盲肠和阑尾处。() 14、绕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直接经口感染。() (三)、填空 1、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几个较大的类群,又称________或_________。 2、线虫体表被一层______,由_______分泌形成,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有_____作用。 3、线虫的体壁从外至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又称_______。 4、线虫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_____,又称________,其内充满________在起源上它是由胚胎时期的_______发展形成的。 5、线虫发育完善的消化道,即有____有_____,消化管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分别由___胚层,____胚层和______胚层发育形成。 9、蛔虫生活在含氧量极低的肠腔内,行_______呼吸。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是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假体腔 2、体壁发达,角质膜厚——蜕皮 3、消化管完善——前肠、中肠、后肠 4、排泄系统腺形或管形——原肾细胞 5、多雌雄异体 6、神经系统不发达—围咽神经环、侧神经节、腹神经节 触觉——头棘毛、唇乳突 化学感受器——头感器、尾感器 三、假体腔如何形成?其出现有何进化意义? 形成: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辅助运动。 四、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1).*线虫动物门 1.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分布极广,约15000种。 2.体壁(皮肌囊) 3.原体腔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5、排泄器官 6、生殖 7、神经系统 2.分类:无尾感器纲。 无尾感器:虫体尾端无尾感器,具尾腺,排泄器官腺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有1交合刺,多自由生活。 ⑴人鞭虫:寄生于人盲肠及阑尾。 ⑵旋毛虫:寄生于人、猪、鼠的十二指肠。(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感染;人并不是其自然寄主;在肌肉中形成包囊,引发疼痛。) 尾感器纲:虫体尾端具有1对尾感器,无尾腺,化感器不发达,排泄器官为成对纵管,位于身体两侧的侧线中。雄虫有1对交合刺,多寄生生活。 (1)小麦线虫 (2)丝虫 (3)人蛲虫:卵藏于指甲,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引发疾病并不严重。 (4)*人蛔虫:1、外形:体呈圆长型,侧线明显,全体乳白色。 口有三片唇片,四个乳突。

动物生物学作业

补做动物学实验思考题: 1. 根据实验观察,比较蛔虫和蚯蚓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点;并简述真、假体腔的定义及区别;分别简述体腔及真体腔出现的重要意义。 答:外形上来说,蛔虫无刚毛而蚯蚓有刚毛;蛔虫分雌雄,而蚯蚓则是雌雄同体;蛔虫的体节较多不易计数;而蚯蚓体节分明,可以根据体节来判断改节的作用;并且两者的肛门在不同的位置;蛔虫有唇蚯蚓无;蛔虫具侧线蚯蚓有生殖环节。从内部结构来说,两者都有消化和生殖系统,但是蚯蚓为雌雄同体,并且其消化系统比蛔虫复杂得多;蚯蚓具有神经和循环系统这是真假体腔的区别。 假体腔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体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假体腔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上皮细胞形成;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大多雌雄异体。真体腔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肠道内出现肠肌层;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器官并有肠膜固定;有孔与体外相通。 假体腔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较之间质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以完成循环的机能,体腔液也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此外,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能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从而使假体腔动物大多数类群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的状态。、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肠道蠕动,提高消化能力;消化管与体壁为真体腔隔开,促使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真体腔被分隔为许多小室,各室彼此有孔相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运输,也与体节伸缩有密切关系。 2. 结合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比较虾和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论述为什么昆虫在地球上如此繁盛。 答:蝗虫的头部: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由5 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 片,上颚、下颚各2 片,舌1片。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蝗虫的胸部 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 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 对翅:前翅和后翅。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肢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 最佳答案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线形动物具有 叫么叫假体腔,真体腔,无体腔?它们的进化意义是什么? 浏览次数:1692次悬赏分:0|提问时间:2007-6-3 22:31 |提问者:happyyy510 推荐答案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生物重点

第一章 多细胞动物中的体细胞开始有了分化,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 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组织(tissue)。(p16)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将动物的组织分为4类: 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很少。有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之分。它主要在动物体表和消化管,以及各种管、腔、囊等的内表面上。主要功能是保护、感觉、分泌、和吸收。还有一些特化的上皮细胞,如感觉上皮,视网膜、鼻腔上皮,舌上的味蕾等。(p18) 2.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特点是具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结缔组织种类多,一般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血组织、脂肪组织、骨骼组织。(p18) 3.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由肌肉细胞组成。肌肉细胞又称肌纤维,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机能特点,肌肉组织可分为平滑肌、横纹肌和心肌。(p20) 4.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具有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和修复的功能。(p20)第二章 (p23)受精卵进行分裂,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分为: 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等裂: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不等裂: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盘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如乌贼、鸡卵。 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面。如昆虫卵。 (p28)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在中胚层之间的腔称真体腔。真体腔的形成主要有2种方式: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在胚孔两侧,内、外胚层交接处各有1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 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在中胚层之间的空腔为体腔(真体腔)。 由于这种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的,又称为裂体腔。原口动物都是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 2.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 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成中胚层,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称为体腔。又称为肠体腔。后口动物的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都是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的。 中胚层具有多能性。肌肉、结缔组织、血管、囊胚内的上皮内衬、肾以及其他从事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骨骼等均由中胚层形成。(p28) 何为假体腔?何为真体腔?它们的形成各有什么意义?(p26) 从进化角度来看,假体腔(pseudocoel)是动物界中最先出现的体腔形式。在这种体腔中,中胚层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而动物的肠壁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假体腔动物的肠壁仍然是单层细胞。假体腔内也没有体腔膜,器官系统均游离在假体腔内。假体腔是一种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动物生物学实验) 姓名:薛晶学号:2014312048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王倩 二、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 三、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 四、正文 1.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 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suum)、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解剖并绘图分析观察到的各个系统结构。 2.3仪器:解剖针、镊子、解剖刀、蜡盘、剪刀、大头针、显微镜、培养皿、滴 管。 3.结果与分析 3.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 3.1.1猪蛔虫的外形观察 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口呈三角形,位于中央,其周围有三个突起的唇瓣,背面的一个较大为背唇,腹面的两个较小为腹唇.在背唇的两侧各有一个感觉乳突,腹唇只有一个乳突,位于腹唇外缘中央处 在身体的背、腹及两侧的正中各有一条细线.背面的背线较细,隐约可见,腹面的腹线呈白色,较明显,两侧的侧线较粗,呈褐色,很明显. 生殖孔和肛门:雌性生殖孔一个,为前1/3稍后腹线上的一个缢陷;肛门位于后端稍前腹面.雄性生殖孔和肛门合成一个共同开口,称为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借鉴参照)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 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 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 二、本章目录 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4、真、假体腔的比较 三、本章内容 (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

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 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 (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 (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 (4)大多数雌雄异体 (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 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三)、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 (2)、蛔虫体腔的分析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1

蛔虫和蚯蚓的比较解剖 (普通动物学实验) 学生吴莎极指导老师王茜 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 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在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猪蛔虫环毛蚓解剖结构横切结构 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动物的主要区别,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以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的方法 2.结构与分析 2.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 2.1.1猪蛔虫(Ascaris suum)的外形观察 将蛔虫置于解剖盘中腹以清水,观察其大小、形状,辨别其前、后、背、腹、雌、雄.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如图一所示,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

假体腔动物各门的共性与差异性

假体腔动物各门的共性与差异性 一、外部形态 共性:身体都有假体腔结构。 差异性: 线虫动物门:头部不明显,有6或3个唇瓣围绕着口,身体圆柱形,两端细,通常末端较前端尖细。线虫的体表没有纤毛。前端有头感器或侧器、尾端有尾感器。 腹毛动物门:身体呈长圆形,体表有纤毛,前端有一个不明显的头部,后端尖细,多有分叉。 轮形动物门:身体呈长圆形或囊形,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及尾部,尾部末端常有1~4个趾。头部都有一个称为轮盘的结构,是由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动吻动物门:体表有13个节带,没有纤毛。第一个节带为头节,顶端有口,头节上长有环绕的刺,第二个节带为颈节,周围有一层角质板。其余的节带形成躯干,躯干的节带上有一个中背刺和二个侧刺,尾节上有可以运动的长侧刺。 线形动物门:身体特别细长,头部不明显,前端有口。体末端尖细呈二叶或三叶状分叉。 棘头动物门:身体分为吻、颈、、躯干3部分,吻位于身体前端,具有钩、棘以附着在寄主组织上。吻后为一短的颈部,吻和颈可缩入吻鞘内。颈后的躯干部表面光滑,或有褶皱和刺。 内肛动物门:单体的内肛动物身体分为萼部、柄部和附着盘三部分。萼部一般为顶端边缘有一圈触手的球形,触手数目为8~36个,触手的内面有纤毛。触手基部围绕一个凹陷部分称为前庭,口、肛门、排泄管及生殖管均开口在前庭。柄是萼部背面的延伸物,柄表面常呈现由肌肉膨胀而形成的念珠状。群体的种类常由数个柄共有一个附着盘,很多群体种类的附着盘形成了匍匐茎,柄则着生在匍匐茎上。 铠甲动物门:虫体前端的口(翻吻)能缩入体内,上有9列棘。身体被6块板组成的铠甲包围。 鳃曳动物门:鳃曳动物体长多为12~15厘米,个别种可达39厘米长。 二、体壁 共性:均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构成。 差异性: 线虫动物门:上皮细胞为合胞体。角质层结构复杂,明显可分为3层,有一定弹性。肌肉层只有纵肌,没有环肌。 腹毛动物门:构成表皮细胞的是单纤毛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主要由环肌和纵肌组成。 轮形动物门:角质层有的加厚成甲板、刺或棘;上皮细胞数目固定。上皮细胞内有环肌带和成束的纵肌。 动吻动物门:上皮细胞为合胞体。 线形动物门:上皮细胞分界清楚。具有背上皮索和腹上皮索,没有侧索。 棘头动物门:上皮细胞合胞体较大。外层为环肌,内层为纵肌。 内肛动物门: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肌肉纵行排列。 三、消化系统 共性:出现完全消化管,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固定地由肛门排出体外,不必返回口吐出,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

蛔 虫 、 环 毛 蚓 的 比 较 解 剖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312043 姓名:李尚浪 指导老师:王茜、井维鑫

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 学生:李尚浪指导教师:王茜、井维鑫 科目:动物学实验年级: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摘要:通过蛔虫、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他们在外形、分节现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演化趋势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环毛蚓人蛔虫解剖比较观察 前言:学习蠕形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通过蛔虫的解剖与观察,了解原腔动物的一般特征,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蚯蚓是自由生活种类,蛔虫营内寄生生活,在躯体结构上反映着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变化特点,也反映出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不同的结构特点,环毛蚓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又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两者虽然在外形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与器材 人蛔虫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显微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 1.2 研究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 2 观察结果与分析 2.1 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 蛔虫(Ascaris 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 )蛔科( Ascarididae )。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2.1.1人蛔虫的外形观察 蛔虫的身体为灰白色长圆柱状,形似蚯蚓,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简答题答案: 1.结合鸟类肺与气囊说明鸟类是如何进行双重呼吸的? 双重呼吸指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肺中都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其结构基础是具有气管肺和气囊。具体过程是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肺中进行交换,另一部分气体进入后气囊储存,肺中原有的废气进入前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废气呼出;而储存在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则继续进入肺中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实现了双重呼吸。 2.真体腔区别于假体腔的特征是什么? 假体腔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残留的囊胚腔形成的体腔;而真体腔是在中胚层组织细 胞之间形成的腔。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从假体腔动物的横切面上观察,假体腔有体壁中胚层(肌肉层),没有脏壁中胚层(肠道上没有肌肉层),并且不与外界相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压力; ②从真体腔动物的横切面上观察,真体腔既有体壁中胚层(肌肉层),又有脏壁中胚层(肠道上也有肌肉层),并且肌肉层的表面还被一单层细胞的上皮——体腔膜所覆盖。 3.鸟类消化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外部形态:具有羽毛,使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飞行时的阻力,也有利于减轻体重,有些羽毛是构成飞翔器官的组成部分。 运动系统:头骨薄,中间有气腔,骨中空,有气腔,减轻体重;胸骨、肋骨和胸椎构成的胸廓不能运动,有利于飞翔;肌肉集中于躯干部,有利于飞翔时保持重心的稳定。 消化系统:无牙齿;无直肠,不贮存粪便;消化道短等有利于减轻体重。 呼吸系统:有气囊,是双重呼吸,即有利于获得氧气,也有利于散热,还有利于减小比重。排泄系统: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有利于减轻体重。 生殖系统:生殖腺只在生殖季节发育,非生殖季节退化,有利于减轻体重;雌鸟只发育一侧的生殖腺,有利于减轻体重。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在动物分类的各个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的结构体制(body plan),这是反映一个动物体的整个结构和功能体的体制,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并在系统进化中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一、对称(symmetry) 在动物多种多样的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对称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身体的对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对称(asymmetry): 一些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某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动物)由于缺乏固定的结构型式而呈现不对称体形。 2、球形对称(spherical symmetry): 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 的两部分。主要见于一些原生动物(如太阳虫,放射虫)。 具有球形对称的动物最适应漂浮和滚动式的生活,因为它 们悬挂在水中,上下左右的环境都一样。 3、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 相等的两部分(如大多数腔肠动物)。这种对称的动物只适应水

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4、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之间的体形。 5、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1个切面可以把身体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的意义: 1、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 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 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的体型最有利于运动,既适合游泳,又适合在物体上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次生辐射对称(secondary radial symmetry): 棘皮动物幼体时两侧对称,而成体则是辐射对称。这 种变化是棘皮动物适应从活动生活逐渐过渡到很少活动

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

假体腔动物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出现了假体腔——来源于囊胚腔,中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形成,没有体腔膜 出现了发育完整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前肠(口、咽、食道)、中肠、后肠(直肠、肛门),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中肠来自内胚层,是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体表具有角质膜; 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 未形成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大多雌雄异体。 包括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等一大类动物。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一.主要特征: 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身体一般呈圆柱形,细长。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代表动物:人蛔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外形:细长圆柱形,两端细,具口、唇片(有小乳突)、肛门、生殖孔,雄性为泄殖孔,具交合刺。 1.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皮肌囊。 表皮外具角质膜,上皮层为合胞体;只有纵肌而无环肌。 2.原体腔: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只有体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无脏壁中胚层。 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较扁形动物有明显的进步,它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发展和活动提供了空间,提高了营养物质的运转、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新陈代谢的能力。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构成流体静力骨骼。 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了肛门。消化管分前(口、咽)、中、后(直肠、肛门)肠三部分。前、后是外胚层内陷,中来自内胚层,胞外消化 4. 排泄器官:结构特殊的原肾管,没有纤毛和焰细胞。可分为腺型和管型2种。 5. 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腹、背、侧神经节;腹、背、侧神经索(腹、背神经索) 6. 循环系统:假体腔的体腔液起循环系统作用,无呼吸系统,行厌氧呼吸 7.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感器、尾感器、唇乳突、乳突(雄虫泄殖孔) 8. 生殖: 一般雌雄异体异形,雄性小于雌性。 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为单个,雌性成对。 雌雄交配(交合刺),体内受精。 直接发育,不更换寄主,幼虫脱皮一次后才成为感染型虫卵。 器官发育完成后,除生殖细胞外,其他停止发育,细胞数目保持恒定 代表动物——人蛔虫(横切面图,生活史) 二.线虫动物门的分类 约有15000种,分为2纲。 1、无尾感器纲:如旋毛虫、人鞭虫。

动物学复习

1.简述细胞组成和基本结构。 元素组成:CHONPSCa占细胞总重99.35%,其余的为微量元素。 分子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基本结构:细胞质膜,细胞质基质,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细胞核。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多种细胞器),细胞核。原核生物不具核膜,真核生物具有核膜。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什么区别? 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 4.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是如何连接的 桥粒:如子宫颈,动物皮肤,桥粒与细胞质中的中间纤维连接形成相邻细胞间的细胞骨架。

紧密连接:如肠壁上皮细胞,细胞连接紧密,无空隙,不允许胞外质通过。 间隙连接:细胞间有空隙,约1.5nm通道,允许离子和小分子(分子量小于1000)通过5.简述不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1、上皮组织: A.特点:细胞排列紧密,连接方式为紧密连接,细胞间质很少。 B.结构:有单层或多层,细胞基部分泌一层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组成细胞主要为柱状、 扁平状,多有纤毛与鞭毛等结构。腺上皮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如汗腺、乳腺、唾液腺;感觉上皮如味蕾,生殖上皮如卵细胞都是特化的上皮细胞。 2、结缔组织: A.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细胞间质由多种液态、胶状或 固态的基质和纤维组成。 B.结构: 1)疏松结缔组织:由排疏松的纤维及散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如白细胞、浆细胞和淋巴 细胞构成的,间质由基质及散布其中的纤维构成。 2)致密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少而纤维多且致密,主要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或弹性纤维 构成,如肌肉、肌腱、骨膜。 3)弹性结缔组织:由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组成,如韧带、大动脉、肺壁。 4)网状结缔组织:由主要的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网状,如脾脏,肝脏,淋巴结的基质网 架。 5)脂肪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故细胞核和细胞器都被挤到细胞的一侧,网状 纤维发达,如动物皮下,肠系膜 6)血组织:包含血液和淋巴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浆中含有不同的血色素,淋巴液一般不含红细胞而含有淋巴浆。 7)软骨:特化的致密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坚固有弹性,软骨间质中有发达的胶原纤维, 软骨中只有一种细胞,分布在基质小室中,没有血管和神经,如脊椎动物的外耳、 鼻、喉中的软骨。 8)硬骨:细胞间质十分坚硬,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和磷酸钙,细胞也只有一种,分布在 细胞间质之中。疏质骨在骨骼的里面,有很多大孔隙,称为骨髓腔,充满骨髓组织。 骨骼外面是密质骨,有很多排列紧密的骨板和哈佛氏管组成的哈佛氏系统构成,哈 佛氏管内有血管和神经,环绕哈佛氏管的是有无机盐钙化物组成的同心圆骨板,以 及排列其间一环一环的骨细胞。 3、肌肉组织: 结构:主要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组成。 1)骨骼肌:由肌细胞和肌原纤维构成,肌原纤维又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2)心肌:心脏特有,具不明显横纹,心肌细胞单核有分支,细胞间形成有利传导,受 植物神经控制,为不随意肌。 3)平滑肌:肌细胞无横纹,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内脏器官。受植物神经控制,为不 随意肌。 4、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形态:树突、胞体、轴突 分类:依形态分:单级、双级、多级等 依功能分:运动、感觉等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意义 1、两侧对称的形成:(扁形动物) 1)其体可明显区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2)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灵敏、准确. 3)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中胚层的形成:(扁形动物) 1)使动物从组织分化水平进入到器官系统的分化. 2)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环节动物 3、身体分节(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环节动物) 1)提高了动物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为动物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4、真体腔(环节动物) 1)加强了肠功能(出现机械消化)并促使之分化,提高了消化功能。 2)促进了器官系统的形成,使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加完善。 5、脊索(脊索动物) 1)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2)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3)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五趾型附肢:(两栖纲) 1)肩带借肌肉与头骨和脊柱联结(灵活) 2)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支撑体重) 3)腰带与后肢骨相关节(运动) 4)肢骨发展成为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完成和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前肢活动范围扩大和动作灵活,以及后肢承重和运动是登陆的必须条件 7、羊膜卵(爬行纲): 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在陆地上繁殖成功,使繁殖不再受外界水环境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8、肺(两栖纲): 使脊椎动物离开水面生活 9、大脑皮层: 能有效的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10、上下颌:(鱼纲) 1)极大的增强了口的主动捕食和防御功能; 2)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 11、恒温(鸟纲)(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1)高而恒定的体温使体内各种酶活性充分发挥,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产热、散热能力是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 3)减少了对外界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12、次生腭(爬行纲) 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

动物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名词解释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生物技术进行动物生命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 生物学开展史,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2.实验生物学阶段 3.分子生物学阶段 4.现代生物学阶段 生命的主要特征: 1.新陈代谢 2.生长与生殖 3.遗传、变异和进化 4.应激性与活动性 5.稳态 新陈代谢:是生命最根本特征,是维持生物体生长、生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总称。同化作用:生物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体分解身体组成物质,释放能量或将分解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生长:生物体或细胞的体积由小到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质量逐渐增加的过程。 发育:生物体或细胞在生命周期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生殖:求偶、交配、产卵、育幼等生理和行为过程的总称。

遗传:亲代的性状在后代中得到表现的现象。 变异:后代有异于亲体,是生物界进化开展的源泉。 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的,二者都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前提条件。 应激性:生物接受外来刺激,通过身体内在的兴奋和调节,发生相应的反响。 生物的活动和行为时应激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稳态:生物系统内部的各种组成成分能够相互协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反响:系统当中某一成分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后者的变化最终又回过来影响首先变化的成分。负反响:反响抑制或减少首先变化的成分,负反响。 正反响:反响加剧或增加首先变化的成分,正反响。 负反响抑制变化能够维持系统的稳态,正反响加剧变化使系统更加偏离稳态。 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能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内质网:细胞内除核酸以外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基地。 高尔基体: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脂质也通过其运输〕。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运输的一个主要交通枢纽。此 外,高尔基体还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 溶酶体:〔1〕去除生物大分子衰老、死亡的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