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化论文2

农业产业化论文2

农业产业化论文2
农业产业化论文2

大方县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西南大学作物生产与技术专业黄正荣

(指导教师:刘后才讲师)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大方农业发展面临着基础条件薄弱,效率低下等问题,破解之策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耕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农业产业化

目录

关于大方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1)

引言 (1)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1)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1)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1)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1)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1)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1)

(五)土地流转效果不明显 (2)

(六)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步伐不明显 (2)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2)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2)

(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 (3)

(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3)

(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 (3)

参考资料 (3)

致谢 (3)

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它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理解,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资源、区位和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分工合理化布局;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二、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随着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潜力多大,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调研、客观分析当前农业生产,我县农业生产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耕作制度及田块不规则,田间路状况差,农民小家庭盲目生产、盲目投入等,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水渠干渠等,薄弱的基础条件使农业在很人程度上还是“靠天收”。例如,小屯乡现有田块真正能旱涝保收的不到过去的40%,且全部不能使用农机局耕作。另外,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卫生农业”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加上采矿业的发展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地下水位下沉,导致水土流失、亩产低、土地荒芜等。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一方面,土地二轮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地。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的成本高、收效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市场控制力差;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需求不足;农业自给率高、商品率较低,从而使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偏低。从耕作现状看,各农户安排茬口不一,品种杂乱,生产耗时、费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领域的流失,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特点。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老幼妇孺,他们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必要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生产技术主要靠言传身教,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导致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效益得不到提升。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农资销售缺乏有效监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资价格形成体系不健全,涉农补贴涨,

农资跟着涨,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大幅上升。例如,尿素12年涨幅达10%,钾肥13年涨幅达11.5%,而粮食价格同期涨幅不到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由于资金、人力等制约,很难开展有效技术服务或开展服务都存在严重的盈利性导致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

(五)、土地流转效果不明显

我县土地流转自2005年来就已经开始了,都是零星的流转,不成规模,流转后也没发挥好,大部分都是极个别的搞土地买卖,圈地等带有盈利性的非农产业,效果不明显。

(六)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步伐不明显

收市场因素和农业成本的制约,在产业调整方面虽然几经尝试,成功例子屈指可数,而多数是瞅准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廉价统筹农村土地,套取国家产业发展基金,老百姓受惠极微或不能享受优惠,接二连三造成失败,挫伤农民产业发展的勇气,如安乐乡2011年板蓝根基地,至今农民很多没有得到补贴资金。

分析面临的问题,现阶段我县农业的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原因,从表面看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及农村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引起的,但是深入分析,正是由于农业眼前低收益和长远保障作用之间的搏弈,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既“不种”也“不放”的选择,农业也因而陷入了总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的尴尬境地。首先,从眼前收益来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是农民最不情愿的选择。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大的期许,他们不敢也不愿在农业上投入更多,因而生产要素从农业大量流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趋势。其次,从长远利益来说,农业生产又是是农民意识里最保险的选择。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获得补偿权益和最后保障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保障功能。他们将从事农业作为应对一切变数的最后保障,将保有对土地的权利视为一生的根本保证,因此宁愿少种,导致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交给别人经营,根深蒂固的种粮保吃饭观念,使农村的土地流转异常艰难,农业的规模效益也难以显现。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们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兼顾农民的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促进农业大发展,实现农村大繁荣。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一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稳定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产之路,巩固粮食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重点抓好辣椒、中药材、马铃薯、茶叶、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能力强的专业村。延伸产业链条,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利益,同时还可获得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如海马贡茶叶、羊场镇中药材基地等。二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基地建没。制定政策,创造环境,选择优势项目,扶持壮大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如琼食品、天椒公司、石老祖公及引进的兰雁集团等。三要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四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

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连接第二、三产业的进程。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也就是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让农民在吃上“定心丸”的基础上,按照“平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放心地将手中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世袭转向职业、由兼业走向专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和现代化的主人。

(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能力,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一要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高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变现有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耕作模式,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行。做到田成块、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三要加强农业机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研发、生产更多维修便捷、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农机普及率。

(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

农业科技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先进的、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技术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农业科技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建进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产品的有效供给。二要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实施“阳光工程”等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加强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建设,进行综合整体的农业推广,稳定基层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搞好农业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资料:

1、大方县农牧局2013年统计资料。

2、大方县农牧局近年年度工作总结。

3、大方县人民政府网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农业资讯

致谢:感谢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感谢刘后才老师!我在学校的学习期已满,是您们促使我懂得很多东西,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新鲜感,谢谢学校的教育及老师的指导!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比较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并对不同利益联结机制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带动形式的带动能力与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相关,利益联结越紧密带动能力越强,反之,带动能力越弱。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形式 1 引言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独立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农民以及一些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主体,内联农户,外联市场,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纽带,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作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农户、带动地区以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型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然而,龙头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带动作用应该是带动农户,在组织农户进市场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增加农户收入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培养新型农民中发挥带动作用。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龙头企业与农户走到了一起,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带动关系。 2.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 龙头企业经营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龙头企业所追求的无外乎增加收益和减少费用。在市场交易中广泛存在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双方提出要求、谈判、接受合同、交货检验等有关活动的成本。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就需要将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来完成,即把部分原本是外部的市场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计划生产和分配,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要与农业保持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以某种形式把与自己生产经营有关的原材料生产供给者(农户)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另外,龙头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而其面临的现实却是高质量的原材料不能得到稳定供应,资金的短缺又使得完全由自己进行原材料的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联合农户、带动农户,走向农业产业化。 因此,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获得稳定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五种模式与三个经典案例

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五种模式与三个经典案例 近年来,农业与旅游都是集各方宠爱于一身,两者结合的产物——休闲农业自然更是宠上加宠,成为了投资人的心头爱。休闲农业产业化都有哪些模式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几种。 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在城市周边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区域,并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 作用——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功能;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载体;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 特点——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功能,以农业为依托,集合工业、旅游、创意、研发、商贸、储运、地产、娱乐、会展、博览等三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为一体,在进行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经营的同时,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产业综合体。 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传播现代农业理念,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的良好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点——可以是一个乡镇、一个村落或者一个园区,在规划上却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功能,而农业是作为提升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版块;国内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使其保留农业田园元素,在不破坏当地风土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城市功能的乡村田园。 作用——是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提升了区域的城市功能和地块的品质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保留了田园元素,维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特点——利用“一沟一品,一域一景”的特色农业景观,并以此为模式扩展至其他地域经济,利用地理优势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项目开发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撬动当地经济发展;一般在沟域内规模化开发鱼塘,或者大面积种植果树等赏花摘果,立足农业、林业或者渔业,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打造特色休闲农业。 作用——是北京及河北地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模式;是集生态建设、沟道治理、生态产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创新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此为借鉴,针对特殊地域寻找特色,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实现功能完善,既可打造出更多经济模式,如水域经济、河域经济等,在更广泛的区域应用。 特点——“大园”是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成熟的或者正在规划的大型农业园区,而“小镇”则是符合园区特色和整体风格,满足园区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配套功能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地产开发,或用以突出园区特色的重点项目。作用——避免在景区规划过程中涉及农村拆迁和农民转移问题,有效地控制开发成本的同时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对于合理利用园区资源,统筹规划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丰富园区特色与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休闲农业的模式,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休闲农业如何实现产业化的案例。日本农业产业化主题农场——日本MOKUMOKU农场 案例概况 MOKUMOKU农场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郊区,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工作室农庄。以家庭、学生为主要客群,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现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主题农场。 农业各个环节与旅游产品无缝融合,形成密切关联的农旅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研究 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极影模式比较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十企业十农户), 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

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受资源比较优势战略的影响,不容易把握市场需求。②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③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对市场的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②较好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与市场大的矛盾。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①有些服务以盈利为目的,不考虑农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 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

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200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销售收入为94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1762个,增长62.3%。2003年,监测合格的35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9.7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截止2004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10万个,带动7000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00多元,初步形成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83.7%,合作方式占10.1%,股份合作方式占1.4%,其他方式占4.8%。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3657家,总销售收入1823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200家。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2004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前景和措施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险,这些问题在 90 年代以后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之后变得日益突出。二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比较利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农业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是农业政策、农业投入以及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如果对这些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具体化,除了农产品价格水平及其与工业品的比价关系这一影响农业比较利益高低的重要因素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专业化分工状况,以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都对农业效益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这些已经为我国农村走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山东省自 1993 年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 1.3 万个,连接 700 万个农户,带动基地 5500 多万亩,全省已确立 18 个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山东农业出现新突破,农业经济全面增长。过去农民只得到生产环节的收益,而实行农业产业化,还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流通利润中分享一部分。而黑龙江省由于近年来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各地对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收到了显著成效。如双城雀巢公司投资4.3 亿元,日处理鲜奶530 多吨,带动了全市27 个乡镇和附近市县乡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现在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加工企业增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海南省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抓住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海淡水养殖几个主导产业,组织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贸工农、产加销有一体化,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了运输流通环节严重妨碍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难点,推动了海南市场农业的大发展,农业比较利益大为提高。实现了农业增加值、农业纯收入连续三年以两位数增长,粮食连续三年夺丰收。 近年来政府尽可能地采取了一些支持、加强农业的措施,但是,目前我国财政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地方小气候”,但是从全国广大农村以及庞大的农垦系统来看,至少在近期内是不可能得到这种资金投入的。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提高农业比较利益,主要应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来实现。可以说,事实证明,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农垦企业的兴旺发达是确定无疑的。 (二)、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广东垦区自改革开放后,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加速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 “八五”以来,进一步实施“巩固提高农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方针,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速度有较大较快的扩大及进展。 1 、建立了一批区域商品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环节,也是“龙头企业”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条件,目前,已建成或初步建成的区域性基地有:湛江垦区的糖蔗、剑麻、橡胶、水果茶叶和禽畜饲养、养殖基地,茂名垦区的水果、橡胶、蔬菜、茶叶、禽畜饲养和水产养殖基地,阳江垦区的水果、橡胶、海水养殖和生殖和生猪饲养基地,揭阳垦区的水果、高档茶生产基地,汕尾垦区的海水养殖、优质稻生产基地,总直的乳制品、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基地”可以为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奠定得天独厚的基础。 2、“三高”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至 1997 年底,其累计面积达到 106.05 万亩,年出栏 5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 13 个,万头以上的猪场 5 个,生猪饲养量 44.2 万头,鸡 300 万只,饲养奶牛 2000 头,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 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 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 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 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 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 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 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 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D.统一品牌认证 A. 经营规模大 B. 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 产出比较高 D. 投入比较大 A. 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 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 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 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1. fi- C.统一销售渠道 2.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4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

A. 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A.产量高 B.效益好 C. 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 具有普遍性 A. —个企业群 B. 两大市场 C. 四大企业 D. 五大基地 A. 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 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A. 科学规划 B. 加强技术 8. 寿光模式的特点不包括? fi- D.有统一价格 5.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6.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7.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突出资源优势深化结构改革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观摩现场会交流发言材料 **县是传统农业县,精耕细作,生态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黄花菜、**食用菌、苦荞系列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全县扶持壮大了物华、荞宝生物科技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了北野食用菌业、凯龙农业科技等28家新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513”龙头企业10家。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40家,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食用菌协会,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500多人,带动了当地特色种植规模发展。 一、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龙头 “亮”小米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誉度的地方特产,以营养价值和口感享誉省外,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县以加工“亮”小米为龙头的物华农业科技,是在原“**县青年小米精加工厂”的基础上重组而成的,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为主业,集科研、制造、营销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注册资

金5000万元,占地150亩,自有种植基地12万亩,年加工“亮”小米1.8万吨和10万吨“英国红”芸豆的产能,公司可带动农户6600户;2016年加工杂粮8185吨,销售收入16153万元。物华农业科技“亮”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县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物华公司是“杂粮加工十强”“省重点龙头企业”“第29届奥运会粮油产品优秀供应商”,获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食用菌是**县特色农业发展较早的优势产业。**县北野食用菌开发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和研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产800万元,现有资产6300万元,员工78名,占地240亩。公司建有菌种生产线一条,菌包生产线一条,产品加工生产线三条,保鲜冷库10座,标准化出菇大棚200栋。公司现有三个菌业园区:南壶园区以产品加工为主,三庄园区以菌种、菌袋生产为主,千栋片园区以带动农户出菇为主。公司以“公司+园区(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为农户统菇棚,提供菌种菌包,提供出菇技术指导和回收产品,统一品牌销售,农户负责出菇管理,而且种菇农户在冬季由公司组织集中生产菌包,夏季分散管理出菇,全年有活干,种菇种地两不误。北野食用菌业的“北野牌”食用菌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省著名商标,“北野牌”香菇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北野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蔬菜产业十佳优秀园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优秀企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境内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 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1天,是典型的农业县。 全县共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459个村民小组,3.16万农户,农业人口11.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2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达到175536万元,比上年增加25567万元,增长17.1%;农业总产值达到1379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371万元,增长14.4%;其中种植业产值72851万元,牧业产值21719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1977万元,比上年增加9150万元,增长14.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4002万元,牧业增加值1236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7.6%。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农牧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符合金塔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截止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6家,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28家,番茄加工企业1家,脱水菜加工企业4家,白酒酿造企业3家,粮食、油脂加工企业13家,瓜子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销售企业1家,制种企业1家,养殖企业1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2家,鹅肥肝生产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带动全县1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400多元。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形成组织有力、指挥有方的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四大班子联席会、人大例会、政协常委会经常听取、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为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县上专门建立了四大班子包挂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科学、及时的指导,确保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对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环节、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纳入年度目标,实行定向目标管理,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参与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县直相关单位对口扶持制度,实行领导、部门、企业三级承包制,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带动能力强的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县、乡、村领导干部及科技示

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论文

摘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运作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基地建设滞后、优惠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其解决对策为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关键词:**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式,努力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抓大放小战略。重点抓好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成为带动面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放活搞好中、小农业企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与农民利益和产业基地结合紧密的龙头企业,财政要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强化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由目前的产中贷款贴息投入转向产前基地建设、产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投入并重;银行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倾斜,既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增加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等。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7.1浅谈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的“1+托n”模式

市县域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的“1+托N”模式 “1+托N”模式的概念 所谓“1+托N”模式,是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经过多年与农业市县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成功理论模型,所谓1就是指以市县为基础的一个区域强势特色农业品牌,这个品牌是以政府为主导创建的强势品牌;所谓1+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强势农业品牌基础之上,创建的农业产业化若干个龙头品牌;所谓“托N”就是指通过区域强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扶持并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农业产业化的品牌群和企业群,做为区域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金字塔塔基。形成区域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集群式的稳固金字塔型发展模式。这一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区域运营模式是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首席专家任立军于2009年总结提出并创建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托N”模式面临的四大挑战 从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模式的运行常常会出现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区域农业的整体运营思路不统一。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政府方面的政策不完善、落实不果断;有的是因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有的是中小企业集群跟不上,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无统筹规划。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发展特色农业的一窝蜂现象,很多中小特色农业企业不但不能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反而认为龙头企业的“微型模仿”似乎更加来得容易,于是便做起了龙头企业的简单模仿,不但造成内部竞争,还大大降低了区域特色农业及相关品牌的价值。曾经的承德杏仁露就是因为区域特色农业布局不合理,整个特色农业产业运营思路不统一,导致内部竞争加剧,降低了承德杏仁露的区域品牌价值。 二是区域强势品牌打造不利。一方面是区域市县政府认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认知到位执行不利的问题。幸好,很多农业市县领导甚至是一把手都亲自出来抓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事情,重视上够了,但品牌运营思路上还有不足。典型的情况就是市县领导期望品牌广而泛,恰恰忽视了特色农业品牌的精而专的特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凡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咨询机构的市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区域强势品牌打造效果。 三是强势扶持的龙头品牌不争气。这是常见的现象。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然而,在与市场进行对接的过程中,企业由于技术研发能力、人力资源能力、营销能力、文化对接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等的不足,导致“扶一把走一步”的状态,品牌运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基本上是看着“政策资金”过日子,虽为“龙头”,实不“出头”。 四是在对于区域内所谓“N”的布局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中小企业往往一窝蜂,没有形成市场支撑式的广泛布局,而是东边赚钱向东走、西边赢利向西行,完全没有区域产业布局的统筹意识。这要求,政府要做出正确的指导和引导,比如属于长线投资的技术研发型企业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自身也要看清形势,做好战略规划。“1+托N”模式的四个要点 区域农业产业化的“1+托N”模式是解决中国市县区域农业产业化健康平衡发展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从整体上、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市县域农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彻底解决“依托资源优势却无法依托品牌优势、无法形成区域竞争合力、区域内品牌竞争的内耗、区域内各研发生产服务等不配套、区域农业附加值低”等问题。 “1+托N”模式的具体运营需要抓住如下四个要点: 要点一:区域农业经济的整合力 区域农业经济的整合力,是指通过区域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区域内经济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优势,制定区域农业经济的资源整合型发展规划,着力按照“1+托N”模式创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整合力,打造1个区域农业产业的强势品牌,做为金字塔塔尖,成为区域农业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09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

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

农业概论论文 农业市场化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11食科一班姓名:袁舟舟学号:201141905123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课程名称:农业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学生:袁舟舟学号:201141905123 摘要:在"三农"政策推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 正文: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企业化不仅能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农业的竞争质量,而且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此,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市场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 二,农业市场化发展现状 "没有农业就没有一切;没有农民,就没有人民。"这一论断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以农业为本,农民是我国人口中的"主力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内容到机制都在不断的进步,形势也日益多样化,但是与其它产业相比,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 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抓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正确选择。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 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 定水平,单靠农民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 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 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

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 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 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 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 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 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 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 大 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 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 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 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

论文范文—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要本文首先提出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现状,论述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农产品产业化入手,对我国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几点建议。 一、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生态农业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系统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协调,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植、深加工、农工贸并举和产加销一条龙形式,促使生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和基地连农户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随后农业部制定出若干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并决定从2006年起,启动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