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面临着基础条件薄弱,效率低下等问题。破解之策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机械耕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问题农业效率农业产业化

目录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1)

引言 (1)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1)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2)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2)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3)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3)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4)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4)

(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 (4)

(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5)

(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 (6)

参考资料 (6)

致谢 (6)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

现代农业是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发展理念引领、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它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理解,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大量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的局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发挥资源、区位和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分工合理化布局;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实现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系统化管理和服务;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组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弱质产业、效率低下、农民贫困的局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利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止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山“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并再次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既是就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六年关注“三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的集中体现。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随着中央加人“三农”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2008年****大石乡粮食总产达23032吨,转移动力1.2万人,创劳务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09元。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潜力多大,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条件薄弱

长期以来形成的耕地规模小,田块不规则,田问路状况差等,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农村道路、水利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水渠变干渠等,薄弱的基础条件使农业在很人程度上还是“靠天收”。例如,****江塘乡现有田块真正能旱涝保收的不到50%,能完全适应大、中型农机具生产的不到30%。另外,长期以来重化肥轻农家肥的“卫生农业”和掠夺性生产的经营模式,使地力水平严重下降。例如,根据土壤取样调查,我乡一、二、三级土比例由80年代的80%下降到了07年的54%,其中一级土仅占耕地的16%;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采集的354个土样中,偏高(≥30g/kg)的只有3个,而极低(≤10g/kg)的有212个。

(二)农业发展效率低下

一方面,土地二轮承包时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平均分配,各农户经营的土地零星、分散,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成果推广的成本高、收效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成本高、市场控制力差;生产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需求不足;农业自给率高、商品率较低,从而使农业的投入产出率偏低。从耕作现状看,各农户安排茬口不一,品种杂乱,生产耗时、费工,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领域的流失,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造成了劳动效率低下。例如,江塘乡何墩村某组24户137人,青壮年劳动39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达38人。

(三)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一方面,耕地抛荒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下降,农业生产总量不高。例如,江塘乡2008年双季稻播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15000亩减少到3500亩,复种指数仅为1.19,不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一半。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是老幼妇孺,他们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必要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生产技术主要靠言传身教,选择品种基本靠经验,导致农业结构相对单一,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效益得不到提升。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农业发展必然出现实用人才和带头人匮乏现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后继乏力。据调查,我乡农村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小学占31%,初中占46%,高中占21%,文盲占2%,其中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90%为初中以下文化。种田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不到全乡总人数的2%。

(四)农业发展服务不优

农资销售缺乏有效监管,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农资价格形成体系不健全,涉农补贴涨,农资跟着涨,农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大幅上升。例如,尿素07年涨幅达59%,钾肥08年涨幅达96%,而粮食价格同期涨幅不到7%。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由于资金、人力等制约,很难开展有效技术服务;针列农业的适用性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力度不够,推广力度不大。

分析面临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快、发展不优原因,从表面看是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引起的,但是深入分析,正是由于农业眼前低收益和长远保障作用之间的搏弈,使农民无奈地做出了既“不种”也“不放”的选择,农业也因而陷入了总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的尴尬境地。首先,从眼前收益来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是农民最不情愿的选择。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产业收入差距的拉大,使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大的期许,他们不敢也不愿在农业上投入更多,因而生产要素从农业大量流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出现农业生产副业化趋势。如何墩村某组,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而从事分散农业生产的,亩纯利润最多也就200元,这种差距使全组52名青壮年劳力51名长年外出。其次,从长远利益来说,农业生产又是是农民意识里最保险的选择。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获得补偿权益和最后保障的功能,从目前情况看,

主要是保障功能。他们将从事农业作为应对一切变数的最后保障,将保有对土地的权利视为一生的根本保证,因此宁愿少种,共至不种,也不愿意将土地交给别人经营,根深蒂固的种粮保吃饭观念,使农村的土地流转异常艰难,农业的规模效益也难以显现。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们现阶段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兼顾农民的长期利益和眼前利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促进农业大发展,实现农村大繁荣。

(一)创新发展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解决农业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稳定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产之路,巩固粮食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重点抓好棉花、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能力强的专业村。延伸产业链条,人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服务产业,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利益,同时还可获得加工和流通环节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基地建没。制定政策,创造环境,选择优势项目,扶持壮大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要实施品牌战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四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推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严重影响了农业连接第二、三产业的进程。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要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也就是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让农民在吃上“定心丸”的基础上,按照“平等、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放心地将手中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巩固基础地位;还可以在农户生产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现代农业组织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推进农民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世袭转向职业、由兼业走向专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和现代化的主人。从现实情况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久不变,从根本上解除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担心和顾虑;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高涨,加上农村抛荒和闲置土地的大量存在,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动力也已初步具备。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靠制度的创新与突破。政府必须加强引导和服务,规范产权交易和流转行为,完善纠纷仲裁、调解机制,只有当流转行为由自发向自主、无偿向有偿、口头协议不规范流转向签订书面协议规范流转转变,才可能迎来农业发展的又一次漂亮转身和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嬗变。例如我县新仓镇花桥组,64户居民以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村民互助的形式,发展龙虾规模养殖。集约经营后,荒滩荒涂、水田等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和修缮,水田净利润增长4倍,达1500元。2008年全组稻虾联作总产值达21.4万元,仅此一项净增17万元;此外,新增剩余动力转移劳务收入净增50 万元,中央山视台曾专题做过报道。

(三)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能力,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一要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高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改变现有的田地条块分割的耕作模式,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行。据调查,我乡种田大户购置成套

农机设备后,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l10元左右,且农时缩短,劳动强度降低,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田间道路,做到田成块、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创造适合农业机械操作的硬件环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要加强农业机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研发、生产更多维修便捷、经济实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提高农机普及率。

(四)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化

农业科技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先进的、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技术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农业科技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建进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产品的有效供给。二要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实施“阳光工程”等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重点搞好专业大户、职业农民和新型农场主等核心农户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合格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现有农业推广体系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推广体系,并完善各推广机构的运行机制,增强推广活力。大力加强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建设,进行综合整体的农业推广,稳定基层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完善运行机制,搞好农业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创办服务实体,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农业推广组织。

参考资料:

1、****农业局2010年“农业产业化”统计资料。

2、*******镇、****乡2010年度工作总结。

致谢:

本人三年学习期间,蒙**农业大学老师精心指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带领村民发展的能力。谨此向***农大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比较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并对不同利益联结机制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带动形式的带动能力与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相关,利益联结越紧密带动能力越强,反之,带动能力越弱。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形式 1 引言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独立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农民以及一些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主体,内联农户,外联市场,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纽带,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作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的兴衰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带动农户、带动地区以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龙头企业带动型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然而,龙头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带动作用应该是带动农户,在组织农户进市场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增加农户收入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培养新型农民中发挥带动作用。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带动关系形成的动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龙头企业与农户走到了一起,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结成带动关系。 2.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 龙头企业经营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龙头企业所追求的无外乎增加收益和减少费用。在市场交易中广泛存在交易成本,包括交易双方提出要求、谈判、接受合同、交货检验等有关活动的成本。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就需要将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来完成,即把部分原本是外部的市场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计划生产和分配,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要与农业保持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以某种形式把与自己生产经营有关的原材料生产供给者(农户)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另外,龙头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而其面临的现实却是高质量的原材料不能得到稳定供应,资金的短缺又使得完全由自己进行原材料的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龙头企业联合农户、带动农户,走向农业产业化。 因此,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获得稳定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培育提升10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

培育提升10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的意见》(甘政办发〔2015〕11号)精神,为认真组织实施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18年,集中培育10个以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力争5个在主板上市,5个以上在新三板上市,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创建重点 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增强发展实力。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和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强企业实力,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创建标准 (一)经济实力强。在我省注册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达1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特色优势明显、成长空间大的企业可适当放宽条件;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总收入的70%以上;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现行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资产负债率低于60%,无不良贷款;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 (二)科技含量高。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能开展自主研发,具有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有全国著名(驰名)商标或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年内未发生过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 (三)发展潜力大。企业产权明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 (四)带动能力强。通过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领办合作社或订单生产,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合作社和农户的数量应达到1500户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以上。 四、工作措施

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汇报

上半年,我镇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抓好板栗、肉鸡两大主导产业,把抓项目、抓特色、抓服务贯穿农业产业化始终,多措并举有力的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情况 1、新建项目3个:1)10万吨果汁饮品项目:该项目座落在海红庄村,占地150亩,建设生产加工厂房、冷库、冷藏保鲜库、办公楼等土建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安装榨汁生产线2条、浓缩生产线1条、灌装生产线4条,项目估算总投资353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55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802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补偿协议已签订90%,预计2014年6月初开工建设。项目实施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038万元,利润8638万元,税金7263万元。实现劳动就业100多人。 2)万亩安梨基地项目:该项目座落在岭南光明、姚丈子等8个村,实施主体为项目所在村,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是安梨栽植,预计在2016年12月底建成,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农户2000户,种植基地面积达10000亩。3)重点板栗节水滴灌项目:主要对高丽铺、海红庄、下抱榆槐、上抱榆槐4个村实施,实施主体为县水务局,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打深井、建泵房、蓄水池、铺设管路等。 2、续建项目2个:1)自治县天海生态园:该建设地点王子店村,项目总投资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215万元,完成环山路建设、生态养猪场、山林生态柴鸡养殖场、山羊生态养殖场。2)8000吨板栗仓储保鲜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在五指山村,拟建年储藏保鲜板栗8000吨,加工速冻板栗2000吨。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其中征地500万元,设备及安装900万元,基建3000万元,板栗基地500万元,科技投资及管理费1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净利润预计达到1420万元。解决劳动力500人,增加农户收入45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1万多户,直接实现农民收入6930多万元,目前一期基本完工,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设。 3、在谈项目1个:蓝猫50万吨野生酸枣汁项目:该项目预建设地点在温杖子村,项目建设主体为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建设车间、野生酸枣汁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等,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00000万元。目前正在洽谈阶段,预计2014年8月签约。 二、工作举措 狠抓板栗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集中力量,积极向上争取涉农资金和帮扶资金用于进一步改善各村的板栗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1)年内重点抓好村2013年低灌配套工程,架设线路2200米。沙沟村修护田大坝2000米。完善引水工程相关配套,建变压器1座,架电线10000米。荒山沟村修护田大坝800米。引水上山工程8处,打机井8眼。五指山村2处板栗基地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及维修加固,打井3眼,架设管路2000米。硬化与娄子店村老刘家道路4500米。2)积极与水务部门沟通协调,抓好2014年县水务局投资1000万元板栗配套滴灌工程建设,重点在高丽铺、海红庄、下抱榆槐、上抱榆槐4个村实施。 狠抓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坚持把抓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按照肖营子镇“《关于实力建设实施方案》中“一区三园”框架布局”要求,全镇确定“板栗、肉鸡”两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户大力发展优质果品、特色养殖、建乡村游农家饭庄等产业。重点在五指山村、荒山沟村2个村建2个板栗基地在1000亩以上,其它各村每户板栗栽植株数达100

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论文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就全国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6000多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有27000多个,占41%;中介组织带动型的为22000多个,占33%;专业市场带动型的为7600多个,占12%;经纪人、专业大户带动型的为9600多个,占14%。2002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其营业额达1042亿元,利润264亿元。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4693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销售收入为946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者达1762个,增长62.3%。2003年,监测合格的35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平均为8.1亿元,比2001年第一次监测时提高3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固定资产规模3.2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销售收入9.7亿元,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截止2004年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超过10万个,带动7000多万农户,每户平均增收100多元,初步形成以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27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局面。国内各地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在58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83.7%,合作方式占10.1%,股份合作方式占1.4%,其他方式占4.8%。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及西部地区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就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省来说,2007年初,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3657家,总销售收入1823亿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达200家。浙江省绍兴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00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2006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利润12.8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55亿元,联结基地728.9万亩,带动农户169.7万户。而中西部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则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政协调研组2004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川农《农业产业化概论(本科)》在线作业

川农《农业产业化概论(本科)》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B ) A. 科学化 B. 商品化 C. 持续化 D. 产业化 满分:5 分 2.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B ) A. 市场 B. 农户 C. 龙头企业 D. 农、产品加工企业 满分:5 分 3. 下列不属于市场功能范畴的是(D) A. 交换功能 B. 实现功能 C. 检验、评定功能 D. 指导功能 满分:5 分 4.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条件是(C) A. 社会经济条件 B. 制度条件 C. 生产力条件

D. 生产关系条件 满分:5 分 5. 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是(A) A. 发挥资源优势 B. 确立主导产业 C. 调整产业结构 D. 制定产业政策 满分:5 分 6. 下列哪项不属于产权界定的含义的是(A) A. 明确产权客体 B. 明确产权主体 C. 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边界 D. 明确产业化经营法人财产权的边界 满分:5 分 7.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C) A. 产业化 B. 国际化 C. 现代化 D. 一体化 满分:5 分 8. 下列属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特征的是(A) A. 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B. 能够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C. 必须优先发展的企业

D. 在农业产业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满分:5 分 9. 近年来,在我国发展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的哪种组织模式(B) A. 公司制模式 B. 合同制模式 C. 合作社模式 D. 股份制模式 满分:5 分 10. 农业产业化按照(B)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A. 市场需求 B. 比较优势 C. 合理布局 D. 优势产品优先 满分:5 分 11. 推动农业产业化最终目的是(A) A. 调查研究 B. 创新管理 C. 选好项目 D. 定好战略 满分:5 分 12. 下列不属于企业发展战略特性的是(B) A. 基本性 B. 局部性 C. 长远性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1、龙头企业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2008年达70家,2009年达94家,占全市的39.3%,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市级72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实现税收2.1亿元,带动27.3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2、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2009年底,已形成20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25家,20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35家,全县生猪饲养达181.3万头,家禽饲养达3686.6万羽,水产品起水量12.02万吨,蔬菜种植26.2万亩,产量69万吨,苗木2万亩。 3、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80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2009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7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6家,各类中介组织30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2000多人。 4、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9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24个,产品16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2个,注册商标124件,拥有“汇仁”、“皇禽”2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9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5、“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

农业产业化发展措施论文

摘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运作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基地建设滞后、优惠政策落实难等问题;其解决对策为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关键词:**市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式,努力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抓大放小战略。重点抓好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成为带动面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放活搞好中、小农业企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与农民利益和产业基地结合紧密的龙头企业,财政要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强化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由目前的产中贷款贴息投入转向产前基地建设、产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投入并重;银行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倾斜,既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增加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等。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生概念,它是伴随着国内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对规模化经营需要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农业产业化”的说法一出生就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是人们从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产业目标,然而这也是众多学者从词语词义角度对“农业产业化”提出诸多异议的根源。早在1999年,国内学者郑林在《产业化的含义与“农业产业化”概念的辨误》一文中,就对农业产业化的涵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对产业化的误用,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孔繁来则撰文从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角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论点,他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面向市场的根本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 在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农业产业化概念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本意大体一致,均表现出了对市场的关注。这与我国农村地区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所表现出的农业抗风险能力低、土地产出效率低、农民对农产品议价能力低等背景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发展成熟,很多地区开始走规模化、特色化农业道路,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度假及现代农业

的深入开发,农业分工更趋细致,区域化特征愈加明显,特别是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新理念作为我国在新世纪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这些都为农业产业化的涵义注入了新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区域农业在地区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途径,以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柱,以产业立体化、土地集约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新技术引进、劳动力改造、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形成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利益联盟,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组织经营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1.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单独经营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规模化和市场化,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一方面拆院并院,流转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业企业生产,防止企业建设侵占耕地资源;另一方面流转耕地,实现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基地、农业公司集中,化零为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村地区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水平。与此同时,土地流转所释放出的农村劳动力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参与农业企业的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作为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已成为农村经济一大新的增长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重点实施农业“三项工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的打算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全面形成,主导产品已经确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底,全市共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基地300多个,其中5万亩以上的50多个,生产基地面积40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7,全市成规模畜、禽养殖场200多处,牲畜饲养量万头,占全市牲畜总饲养量,禽类饲养量万只,占全市禽类总饲养的。全市成规模水产养殖近100万亩,占全市可养水面60以上。林果基地100多个,占林业总面积的10以上。具有龙头作用的集贸市场360多个,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其中专业市场150多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全市共有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300多个,从事产业化组织4万多人,带动农户近70万户。其中全市龙头企业90多个,固定资产6亿多元,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

净利润亿元以上,创汇2000多万美元,中介组织40多个,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专业农协140多个,会员数万人,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兴办150多个实体。财税金融部门几年来对龙头企业有了很大的扶持,银行贷款5亿多元,财政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税收减免400多万元。创立各类名牌农产品20多个,绿色产品18个。 二、主要做法 (一)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我市在认真理清调整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优质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在过去占大头的水稻杂交组合上汕优63已由1998年的80以上,降低到现今的20以上;小麦老品种扬麦158面积由1998年的240万亩下降到不足100万亩。油菜品种实现了秦油系列向油研系列的转变。全市大宗

论文范文—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提要本文首先提出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现状,论述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绿色农产品产业化入手,对我国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几点建议。 一、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生态农业就是实现农业生产系统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相协调,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效农业,使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农业产业化就是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约束下,通过种、养、植、深加工、农工贸并举和产加销一条龙形式,促使生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这个产业群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元化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和基地连农户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农业走上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生态动态平衡轨道,促进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随后农业部制定出若干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并决定从2006年起,启动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X〕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发〔201X〕6号精神,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市政府决定,从201X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市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根据《安徽省农业产业化 532 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到201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5家,1亿元以上的20家,5000万元以上的30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0个以上、绿色食品60个以上,创省级名牌农产品25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 1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18%提高到35%以上;建立10个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界首、太和

农副产品加工业走廊,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1.粮食加工。重点发展小麦、稻米、薯类等大宗农产品加工,到201X年,实现粮食加工产值60亿元。 (1)小麦加工: 优先支持发展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重点开发绿色面粉、有机面粉。加强小麦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小麦深加工,鼓励发展小麦胚芽油、麸皮制品、戌聚糖等深加工产品。建立以太和为中心的100万亩绿色食品小麦原料生产基地和小麦制粉加工基地。滤布厂重点扶持阜阳快乐面粉、太和六本食品、三泰面粉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延长产业链。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家,省级品牌农产品2个。 (2)稻米加工: 大力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发展免淘洗米、营养强化米生产,综合利用米糠、稻壳资源,发展米制食品工业化生产。在现有颍上南照大米市场基础上建立以南照为中心的稻米精加工基地。重点扶持海泉粮油、管仲贡米、八里河大米等龙头企业,努力打造管仲贡米、南照大米、八里河大米品牌。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 (3)薯类加工: 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加工工艺,提高薯干、淀粉、粉条、粉丝等传统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方便粉丝、薯条等高档产品,积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化概论(专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88603--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化概论(专科)期末备考题库8860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农业产业化以()为导向 A.技术 B.政策 C.科技 D.市场 正确答案:D (2)下列不属于市场功能范畴的是() A.交换功能 B.实现功能 C.检验、评定功能 D.指导功能 正确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的是() A.中介组织带动型 B.龙头企业带动型 C.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D.先行产业带动型 正确答案:D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中,( )模式可以将分散、势力弱小的农民组织起来,充分代表农户在市场上与加工营销商进行交涉。 A.合同制 B.公司制 C.农工商综合体 D.合作社 正确答案:D (5)现代农业的核心是( ) A.科学化 B.商品化 C.持续化 D.产业化 正确答案:B (6)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是() A.规模经济 B.产业链的延伸 C.高度集约化 D.分工协作 正确答案:D (7)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条件是() A.社会经济条件 B.制度条件

C.生产力条件 D.生产关系条件 正确答案:C (8)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 (??) A.建立龙头企业 B.农工贸一体化 C.培育主导产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正确答案:C (9)近年来,在我国发展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属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哪种组织模式() A.公司制模式 B.合同制模式 C.合作社模式 D.股份制模式 正确答案:B (10)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是() A.组织创新 B.降低交易成本 C.利益驱动 D.规模经济 正确答案:C

乡镇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乡镇农业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构元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XX县城14公里,地处汉江北岸,境内交通便捷,316国道贯通东西。东与关口镇相连,南与棕溪镇一水相邻,西接城关镇,北与白柳、双河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920米,平均气温15℃,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镇内辖7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3397户,11959人,均为汉族居民,耕地总面积18634亩,森林覆盖率达 68%,201x年人均纯收入9729元。 近年来,构元镇把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科技兴农,突出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按照“稳粮、强烟、壮畜、扩芋、兴药和优果”的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在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烟草、畜牧、中药材、枇杷、柚子、狮头柑、蔬菜等产业,着力培育核桃、油桐、金银花、油牡丹、皂角后续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重点以群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牵总的羊山市级生态农业园区、万阳公司为龙头的清明河现代渔业园区,以谷多公司为引领的羊山特色种植酿造园区,以庆丰油脂为龙头的芝麻种植园区,以羊山民俗文化村建设

为龙头的磨沟河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园区。 二是大力发展烟草产业。抓住放开烟叶收购价格上调的机遇,加大对村级烟草生产扶持力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保持特色优质烟叶发展、烟农收入稳步增长和财政增税“三个不动摇”目标,加快推进全镇烟草产业稳步发展,抓好林相烤烟千亩村、每个村各建2个百亩以上烤烟生产小区,年种植烟草3000亩,实现产值780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发展畜牧业。把畜牧业列为主导产业,突出规范、生态发展,重点以生猪养殖、林下养鸡和养羊为主,以大鲵、甲鱼、山鸡、网箱养鱼等特种养殖为辅,已建成千头生猪养殖场9个,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60余户,121循环经济示范户512余户,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8万头。发展林下养鸡1000只以上大户6户,存栏 5000羽以上蛋鸡养殖大户 2户。养羊大户 50—100 只的 12 户,存栏 820只。养牛大户 10—20 头的 3户。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在万阳大鲵养殖水产公司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磨沟流域为核心区的水产养殖基地,主要水产有大鲵、金樽、银樽、中华鳖、鲤鱼、草鱼等,大鲵产出8吨,产值1280万元,全镇实现渔业产量230吨,产值1642万元。四是注重打造林果产业品牌。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在构元社区发展柚子、枇杷、狮头柑系列产品和羊山村、林相村核桃等果品,截至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 3000 亩,枇杷面积500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