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与现代广告“行”的关系

古代诗歌与现代广告“行”的关系

古代诗歌与现代广告“行”的关系
古代诗歌与现代广告“行”的关系

中国古代诗词对有关行的广告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延续了几千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从伦理道德标准,到社会的诚信,从追求对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到对亲情、爱情的责任,它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古代文学为现代广告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现代广告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现代广告能够从传统的文学中汲取营养,寻求与消费者产生感情交流的共鸣点,广告活动与古代诗词的融合也为广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得广大购买者可以认识到这一点,并意识到产品的优良性。

广告借助古诗词语言将商品的具体价值诉求形象化,将抽象的消费理念具体物质化、人性化。从而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达到最终的广告目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广告文案具有一种文学化的倾向,并通过古诗词的运用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江铃牌载重汽车的广告文案“三十功名创传奇,八千里路驰江铃”则套用岳飞的《满江红》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式,形象地说明了汽车历史悠久,行驶迅速的特点。将这句古诗作为广告语,使得诗句有了广告语言的商业性质。同时,在广告之外,诗句仍然保留有原来的意思。古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强有力的信息和最强烈的感情。不仅符合广告文案的特点,而且达到广告主要向顾客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目的。这也是古代文学与现代广告相结合所产生的活力。如济南某广告公司的公交车车体广告,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语。两句诗结构整齐,语句对称,言简意赅,意义鲜明。在短短的数十字中,优美的形式尽显其文辞、意境、情操之美。古代文学知识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广告不在是那么枯燥和乏味,它给了人一种文学的美感的享受,同时,也提高了广告传播的效果。又如同丰田汽车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更远更自由。改编一句诗歌,十分生动形象,吸引顾客的注意,既宣传了自己的产品,也表达了中国的深远问话。还有李煜的“手提金缕鞋”等等,这些广告无一不是与诗词有关。当然,这种情况下引用古诗词要慎重考虑,不是任何一句古诗都可以用做广告语言,灵活运用也要注意产品和诗词的相关性。

经过以上举例,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利用我们的资源。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对广告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文案内容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广告与我国特色文化诗词相结合,可以提高广告作品的文化品味,显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不仅培养了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还弘扬了特色民族文化。

广告承载着传播和营销的重大使命,虽然有其商业性,但是,其蕴涵的传统文化在打动消费者,与之引起共鸣,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向受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弘扬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同时我们要权衡利弊,让广告走的更远,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答题技巧 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⑴本诗中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分别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试题规律总结

可以运用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①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一下题干要求的诗句,即把凝炼的诗句“泡开”。②用“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的方式加以总结。 2、“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答案】本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试题规律总结 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 [摘要] 在当代,如何有效地传播古代诗词,去让人们了解继而热爱传统的文学样式,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信息化的当代,利用好网络,对传播古代诗词大有裨益。传播古代诗词不是复古,古代诗词已经过了它的繁荣期,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研究和发掘的它的精华,并有效的为当下的文学和文化服务。 [关键词] 古代诗词瑰宝服务当代文化信息化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人,都曾从古代诗词中汲取它的艺术之美,都能感受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现在,当代诗词仍受到人们的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原来越局限于欣赏的成分,时下真正去写古体诗词的人太少,即便是诗人,也大多转向新体诗,偶有古体诗出现,也绝对少有精品。 唐诗宋词是已经是古体诗词的巅峰,超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古代诗词传播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另外现在已经是白话文的天下,再想去更进一步的发展古体诗词,语言环境的缺失也是让古体诗词难以再拓一步的巨大障碍。所以我以为,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与其大力倡导人们去继续拓展古体诗词,不如对内更好的研究发掘古代诗词的美,引导人们去喜欢,去欣赏,去从中汲取养分更好的服务当下的文化,这是最妥协也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古代诗词注重抒情、写景的部分,善于在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能妥帖的表现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在另外一个层面,古典诗词又强调,意强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突出一种张力的意境美。优秀的古代诗词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画一体,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这些都是古代诗词优势所在,这是它当代传播的依托所在。关于古代诗词的在当代的发展,主要说两个方面,如下一,古代诗词在当代即便已经死了,这并不妨碍它的伟大。 古代诗词死了,它的第二春变得不可能,遥遥无期,甚至是已经响下了很多人不愿意听到的休止符。不论古代诗词有多美,有多大的影响,有多深的文化力,有多少人喜欢,它还是不能改变它在当代不可能在开拓一步的事实 动过大手术后的诗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了,其理由不言自明。那么,传统诗词就让它这样消亡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它

2016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学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在关系” (一)结构关系: ①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是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缘情及景,移情入景:又称“借景抒情”、“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情藏于景,景中寓情:又称“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二)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基本题型是: 1、指认意象;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 2、概括景象(意境)特点;不仅要描述画面,而且要对画面进行提炼,揭示其中的涵。 3、剖析作者思想; 4、欣赏画面美。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 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 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总体而言,词较诗更易于进入流行歌坛,婉约词人的作品较豪放词人更受欢迎。词体参差不齐的句式更易于与现代流行音乐匹配。 融合型的最有可能进入流行歌坛。尤其是文字融合型:现代作者或沿袭、或取意像、或取意境而再度创作在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才有特殊的意义。如《新鸳鸯蝴蝶梦》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蓝本。原作抒发的是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而黄安抒发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不仅如此,还有从古典诗词中吸取元素来创作流行歌曲的作品。其中墨明棋妙乐团创作歌唱的一系列歌曲就很不错,例如《人面桃花》、《如梦令》、《临安初雨》、《镜花水月》,虽然很多没有直接演唱古诗词,而是利用古诗词的意境发挥及展开。 当我们听这些古典诗词创作的流行音乐时,通过古今的创造、融合、加工、整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后,把原来诗人抒发的各种情感呈现在现代人的面前。这些情感或抒发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人生机遇,或盼望天长地久的爱情,对知己红颜无尽地相思的爱情观,或抒怀。我们通过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展示了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比如著名的一首融合很多古诗词意境的流行歌曲《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小到意象、诗句、作品,大到诗人、流派、诗体、主题、手法,均可寻绎出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也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诗句“晨钟云外湿”。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洛夫也做过许多将古代诗句“加工改造、旧诗新铸的实验”,他就“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像何其芳的名篇《罗衫》,即是对班婕妤《怨歌行》的改造重组;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席慕蓉名篇《悲喜剧》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掘进;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李金 发象征诗的生涩凄美与李贺、卢仝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余光中诗歌的骚雅、才气、琢炼与屈赋李诗姜词,席慕蓉、舒婷诗歌的浪漫忧伤气质与唐宋婉约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生代诗的口语谐趣与元散曲本色派浅俗的“蛤蜊风味”,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试卷

2013-2014年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测试 班级_________ _ 座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名句默写:(24分) ①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 ________ ___ ____。(陆游《书愤》) ②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行路难》其四) ③千岩万转路不定,。…… 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 _ _ 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野哭几家闻战伐,___________ _ ___。(杜甫《阁夜》) ⑤,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⑥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⑦小楼昨夜又东风,。,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二、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12分) 潺湲 ..()()将.进酒() 迤逦 ..()()訇.然() 三、选出正确的一项。(16分) ①从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看,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李白——辛弃疾 B、《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 C、《离骚》——李白——苏轼——陆游——龚自珍 D、《离骚》——建安诗人——李白——李贺——杜牧 ②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③下列诗句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陈王/昔时∕宴平乐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可怜/楼上/月徘徊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④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但骚体诗已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诗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B、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在谢灵运手上,南朝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 C、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因为在《全唐诗》中独占鳌头,一跃成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绝唱,他的一生仅存下两首诗,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D、词源于唐代的,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作词。南唐后主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词鼎盛于宋代,宋代词坛分为两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四、运用已学的知识,鉴赏古代诗歌。(48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并回答问题。1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对于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8分) ②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

用古诗改的广告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用古诗改的广告词 篇一: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摘要: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从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出发,描述了广告文案中引用诗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并指出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运用的意义,在广告文案日趋个性化的今天,深入探讨恰当运用古诗词的策略。 关键词:广告文案;古诗词;运用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它具有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征,易于朗诵和记忆,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经久流传。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而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文学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古诗词以其独特魅力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怎样更好的进行广告诉求一直是广告文案写作探求的重点。而人们

总是较易接受自己了解的东西,如果在广告文案创作中能较好的运用古诗词,就容易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使产品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古诗词意境可以描绘出一种基于现实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的诗情画意,使广告文案更具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广告中有悠久的传播历史 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行为,为了推销商品,古人很早就开始有了广告,如春秋时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精妙的文字不仅描述了酒家讲究服务态度,用美酒待客,还表明了他们已知道采用高挂酒旗的广告手段来招揽生意。有广告的诸多形式,必定有广告文字和文案出现。中国的古典诗词具备了广告文案写作的诸多特点,从中国广告历史发展来看,广告文案确实从一开始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常用古诗词形式来宣传某件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用古诗改的广告词)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 宋代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当地有一位孤老太太所卖的环饼非常好吃,但因饼店处在偏僻的地方,生意清淡,难以维持生计。老太太仰慕苏轼的大名,恳请他为小店题诗,以之为生意扬名。苏轼十分同情老人,为她亲笔题写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米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运用古诗词的广告

运用古诗词的广告 1“杏花村”酒所做的广告,它所引用的是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湖北“白云边”酒的广告引用了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南湖秋水夜无烟,奈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3“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杜康”酒做的广告,它是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1、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3、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4、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5、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6、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7、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8、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9、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10、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 11、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 12、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 13、百衣百顺(某名牌服装广告语) 14、引人入店(某高级饭店横额) 15、智者见质(古桥空调广告语) 16、触幕惊新(亚细亚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 17、百闻不如一试喝过方知福乐好(福乐奶粉广告语) 18、大石化小小石化了(胆舒胶囊广告语) 19、六神有主一家无忧(六神特效花露水广告语) 20、胃病患治在四方(四方胃片广告语) 21、中国电信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 22、佳丽--洗尽您一路征尘(某洗衣粉广告语) 23、有痔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 24、香山瓜子——开心一刻(嗑) 优点: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更好的宣传 缺点:长期会导致人们的错误记忆,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情景关系解析 此情此景,让我忍俊不禁。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看到这种情景,心潮澎湃。 这种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 上述情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情、景二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情、景是诗歌内容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景交融”。因此,情景关系常成为诗歌考查的重点。本文拟从3大角度10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做一探讨,以飨莘莘学子。 一、从抒情方式角度看,可分为三种方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春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从首联“野兴长”到尾联“忽惆怅”,反映了诗人喜悦到悲伤的情感变化。诗人兴味十足,骑马观赏秋天景色,却触景生情,看到了好似自己家乡的桥和树,由此思念起家乡来。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主题思想

浅唱低吟——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第一讲“主题思想”授课教师:福州第十九中学林中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1 )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考场答题能力。2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做好初高中衔接。3 .过程与方法目标:2 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初步领悟诗歌所传达的主题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性,加深对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教学课时】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 4.讲练结合法1.启发点拨法 2.诵读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的人说读诗如春日赏花,于春浓花重间赏其瑰姿;有的人说如午间品茗,于澹远宁静处觉其滋味;如秋日听琴,高山流水觅知音;又如踏雪寻梅,怀抱雅致寻梅格。然而,古典诗歌作为文学中的精粹,读来容易,读懂不易。所以,很多同学在面对诗歌鉴赏题时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就来雪中送炭来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有效的解决诗歌鉴赏的问题,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先大致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我们做一篇阅读文章,我们首先要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把握文中的其它内容。所以,读诗也只有在把握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深一步地去鉴赏诗的用词、造句及艺术手法,从而真正感悟古典诗歌的魅力。同学们,那么我们该如何领悟一首诗的主题思想呢?下面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解密这文学精灵吧! 二、技法指导(一)读题目,明诗类,初悟主旨 师:我们欣赏一首诗,最先接触的肯定是标题。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看出诗歌类别,所以题目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亦是表现生活的,诗歌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亦是如此。而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所以诗歌所展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老师就我们初中阶段最经常接触的诗歌做了个归类,下面几类就是我们初中阶段较经常接触到的诗歌的分类,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题目判断后面的几首诗分别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吗? 猜一猜: A山水田园类 B边塞军旅类 C赠友送别类 D羁旅思乡类 E怀古咏史类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C ②《从军行》(唐·王昌龄) B ③《静夜思》(唐·李白) D 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E ⑤《归园田居》(晋·陶渊明) A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请问,你们是如何判别的呢? 1 《从军明确:从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眼中可以看出。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诗歌应该多样化,他不能排除任何风格的语言形式。当今网上、诗刊除了现代诗之外,仍有大量的古诗词,而且人们仍然乐道于平仄与尾韵的技巧,包括词。作为文学创作人,你总不能将其排除在文人之外吧。 难道诗人就喜欢进入这种模式?“存在即道理”,一切自然存在的都有他的合理性,我分析了一下,在头条上大量的诗歌几乎都带有古典诗歌,张口就来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在回复中可以看。例如:在“诗词大会”、“诗词欣赏”、“唐宋诗词”等热词搜索中,圈子非常热闹,好像远比现代诗繁荣。我很纳闷,现代诗怎么了? 在头条中,搜索现代诗,谈论最多的仍然是评论或相关余秀华的文章,再就是所谓的“梨花体、垃圾派”等,也有常写批评文章的郑正西老先生。鲜有热门的现代诗也只有“徐志摩”、“海子”、“席慕蓉”、“余光中”等国内外名家的作品,偶尔看到诗人芒克出新的作品,却也响应程度不高,点评也不专业,不到位。另外,其他几位知名的诗人如:老巢、李元胜、大连点点、海啸、王久辛等诗人外,很少再见有其他诗人注册了,而且这些已注册的诗人大多沉默不语,半月不更新。头条更多的热门基本属于国内外社会热点现象、书法、情感等方面内容。发现也有几个现代诗圈子,却好像没有古典诗圈子热闹,例如那个“中国诗词大会”,可能是借电视火起来的。这是为什么?我感到一种压抑,一种现代诗的冷门感觉,从头条里可以折射出现代诗目前状况的影子。 头条的另一种情况,也反应在优秀古典诗歌传播的专家教授与浮于表面的普通爱好者形成二种落差。前者的创作呈专业性,后者则是中年人古诗创作者。而现代诗,比较有热闹气氛的则是写现代诗的女性比较多,大多写爱情诗,文艺特浓的抒情模式,但总体缺少对社会及其他主题的涉入。还有一种情况,而且比较多见,那就是由于手机的便利阅读,使许多作者采用分行格式来写,其形式就像现代诗歌。因此,相当多的作者把日常也作为诗来写,这进一步增加了我选择阅读的难度。这样,可能错误地判断创作诗歌的从简性、日常性、便利性,更有作者也自称为诗人,冠以主题,误认为现代诗好写,另外头条的打卡也促使了这种情况的重复发生。 如何恢复人们对现代诗的热情?这是一件压在诗人们头顶上的事,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能办到的,我只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何让更多的社会文友加入到现代诗爱好者当中来,如何推广我心目中的几百名优秀现代诗人的作品,这很难。仿佛以小我之力怎能行使狂澜之舵? 现代诗与古典诗,可以追溯到我国“五四运动”时期,30年代初期,关于古文与白话文之争。当时是以胡适、吴稚晖、鲁迅等新文化创作者与朱光潜、梁启超等人之争;是当时建议古诗文入教材与现代文学可能对孩子的影响之争,争论了相当时段。如今,现代语言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古典运词的应用。因此,可能古典文(八股文)会因各种束缚和教义而退居二线,如同戏曲与现代电影、歌曲一样,但不泛古典精髓的再创造与承传,这种意义上的承传个人认为,不是语言上的再仿造,而是从语言形式上划掉,从精神、信仰、道德伦理思想上的重建与承传。 不难看出,现代诗歌(含当代诗人)有着不朽的创造魅力,这种魅力是来源于继承与开创上的成功,我国早期现代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新文化运动”胡适;“九叶新派”郑敏、陈敬容、唐祈等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顾城、海子、北岛等;以及70年代至80年代改革开放出现的“中间代”诗人,他们的创作更激情,洒脱,如安琪、江非、伊甸、樊子、黄梵、马高明、凡果、大解、臧棣、叶匡政、陈先发等诗人,他们以鲜明的诗风和不屈的人格以及对诗学的探索精神,树立了当代诗人的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摘要: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从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出发,描述了广告文案中引用诗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并指出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运用的意义,在广告文案日趋个性化的今天,深入探讨恰当运用古诗词的策略。 关键词:广告文案;古诗词;运用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它具有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征,易于朗诵和记忆,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经久流传。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而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文学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古诗词以其独特魅力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怎样更好的进行广告诉求一直是广告文案写作探求的重点。而人们总是较易接受自己了解的东西,如果在广告文案创作中能较好的运用古诗词,就容易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使产品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古诗词意境可以描绘出一种基于现实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的诗情画意,使广告文案更具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广告中有悠久的传播历史 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行为,为了推销商品,古人很早就开始有了广告,如春秋时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精妙的文字不仅描述了酒家讲究服务态度,用美酒待客,还表明了他们已知道采用高挂酒旗的广告手段来招揽生意。有广告的诸多形式,必定有广告文字和文案出现。中国的古典诗词具备了广告文案写作的诸多特点,从中国广告历史发展来看,广告文案确实从一开始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常用古诗词形式来宣传某件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例如,于进水的《诗帜》。《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教案资料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 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 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 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 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 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 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 游难归); 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 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 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 --------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象征、比拟、托物言志

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 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 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 (一)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 后有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二)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分组展示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一、诗词配曲式。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 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二,词句提取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