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LD 50 和95 %可信限。

[ 方法] 寇氏法(K ?rbar氏法)

[ 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 n )应为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 m )应为100% ;

如果P n <20% 或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 n >20% 或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1 预备实验

(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P m =100% 和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 5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 d ”来表示。D 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

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

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

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d 应小于0.155 ,多在0.08 ~0.1 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 k ,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 1 ,组数为G ,则:

d =(X k -X 1 )/ (G-1 )

④确定各组剂量:由X 1 逐次加 d (或由X k 逐次减 d ),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

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 3 )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0.5ml/20g )。

⒉正式实验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①选择原则:可根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同时也应考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

LD 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②分组原则: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如共8 组,

每组10 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6 、9 、10 ,但如果每组只用6 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6 。)

③分组方法:见附录,实验对象分组法。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编组,然后按体重分群,再随机分组,

为求使各组平均体重相等。

( 2 )给药、观察死亡数、求出死亡率

①给药途径:可据不同药物及动物而定,小白鼠多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也可静脉注射。

②给药顺序:宜采取间隔跳组方法。如共7 组,先按2 、 4 、 6 组顺序给药,然后逆行按7 、 5 、 3 、 1 组的顺序给药。

这样可避免药物放置过久或动物饥饿造成的偏向性误差。而且当第3 组给药后,如第2 组动物已经全死,则可省下第1 组动物及

1 号药液。如第7 组已死亡,可补做第8 组,争取做出0 ﹪死亡率的组来。每只动物的给药容量可按个体体重或平均体重确定。

③观察时间:直到动物不再因药物作用而死亡为止。在观察期间应注意保证食、水、温度等生活条件,严防非被试因素引起的死亡。

最后将死亡情况及各种数据填入下表中。

3. 计算公式

①基本公式㏒LD 50 =X K -d( ∑ P-0.5)

式中:X K 死亡率为100 ﹪组的对数剂量

d 对数组距

∑ P 各组死亡率之和

②校正公式

当Pm>0.8 或Pn<0.2 时可用下公式计算

3-Pm-Pn

㏒LD 50 =X K -d( ∑ P - ───── )

4

③LD 50 =㏒-1 ㏒LD 50 ,单位应换算成mg ∕ kg 或g ∕ kg 表示。

④95 %可信限:

LD 50 ± 4.5S ㏒LD50 .LD 50

S ㏒LD50 =d√∑p(1-p)/(n-1)

式中:S ㏒LD50 ㏒LD 50 的标准误

P 各组死亡率

n 每组动物数

[ 测定LD 50 的原理及公式来源]

为了解LD 50 测定原理,首先需了解剂量与反应的关系。某被试因素对动物的毒性也是一种反应,

其大小往往以其使动物致死的量表示。致死量小说明毒性大,反之说明毒性小。根据剂量与反应的关系,

可绘出剂量反应曲线(量效曲线)。图中表示的是以死亡频数和死亡率为反应指标的质反应量效曲线,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 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一条中间高,两侧低,右侧延长较远的曲线(图5-a )

2. 对数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正态分布曲线(图5-b )

3. 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条长尾“ S ”形曲线(图5-d )

4. 对数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正“ S ”形曲线(图5-c )

从对数剂量与死亡频率的正态分布中(5-b )可见,㏒LD 50 恰在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按此剂量给药动物恰好死亡一半。

因在正态曲线中,其中点恰是均数所在处,所以㏒LD 50 就是全部实验动物最小致死剂量对数的算术平均值(也是真数剂量的几何平均值)。

从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正S 形曲线(图5-c )中可见,㏒LD 50 恰为正S 形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

因此正S 形曲线中点对应的纵轴(死亡率)恰为50 %。这条曲线的特点是:①死亡率为50 %(即LD 50 )时的斜率最大,

由于其位于曲线中央,故灵敏度最高。②曲线两端平坦,接近0 %或100 %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不易确定,而且即使确定了也常不可靠。

所以采用半数致死量做为判定某因素毒性大小的指标是恰当的。总之,如果求出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或正S 形曲线

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即可求出㏒LD 50 及LD 50 。

公式推导:根据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量数曲线,通过面积法可得出公式:

LogLD 50 =X K –d ∑(p i – p i+1 )/2

图中横坐标为对数剂量X ,纵坐标为死亡率P ,G 为正S 形曲线中点,它对应

的纵坐标H 点P =50 %,

横坐标 F 点X =㏒LD 50 ,A 点P =0 %=0 ,D 点P =100 %= 1 ,B 点X K 为P =100 %的对数剂量。

由图可知:矩形AFED =AF×AD =㏒LD 50 ×1 =㏒LD 50

又:曲边△X 1 FG ≌曲边△GCE (二边一角相等)

∴矩形AFED =曲边形AX 1 CD =㏒LD 50

则㏒LD 50 =矩形AX K CD -曲边形X 1 X K C 。

∵曲边形X 1 X K C 相当于多个梯形面积之总合。

∴曲边形X 1 X K C =d× ∑ (P i +P i+1 )

又矩形AX K CD =AX K ×CD =X K ×1 =X K

∴㏒LD 50 =X K - d ∑ (P i +P i+1 )

上述推导过程用直观图表示

实验八干燥实验

实验八 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 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 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 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干燥 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 机理。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概括起来 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 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目 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 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 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 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 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 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 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 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ω与X 的关系为: X =-ωω 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 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 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 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 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 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院(部):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王敬尧学号: 2010016068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12班 同组人员:雷雄飞、雍维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流化床干燥实验 实验日期: 2013.6.4 北京化工大学

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

药物半数致死量测定

士的宁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操作版 【目的】 1.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基本步骤; 2.掌握按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的方法。 【原理】 LD50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是以动 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LD50与毒性呈负相 关。当剂量取对数值时,曲线呈近似两端对称的S型, 对称点位于LD50。LD50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曲 线两端平坦,在1%或100% 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 不易确定。对称点附近量效关系呈直线关系,即该段 范围内效应百分率/比与对数剂量呈正比关系。(见右 图) 测定LD50的方法有多种,但以改良的寇氏法计算 简便,结果较准确,比较常用。 对于毒性低的药物测不到LD50,则按最高可用的 浓缩浓度、以最大给药容积给药,即最大给药量,如 能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可检测其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 图质反应量效关系曲线 受量,否则即以最大给药量反映其安全性。 【材料】 动物:小鼠,雌雄兼用,18~22g。 药品:士的宁溶液(0.125mg/mL)。 器材:鼠笼,JY4001电子秤,1.0mL注射器,试管,试管架。 【方法】 1.预实验:取小鼠8~12只,分成4~5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士的宁,摸索出可致小鼠大多数死亡的最小剂量(D m)及大多数小鼠不致死亡的剂量(D n)。即找出引起0%到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参考剂量:D m为0.125mg/mL,0.1mL/10g) 2.正式实验:以预实验所获得的D m和D n确定正式实验组数及组间剂量比(分5个剂量组,按1:0.8组间等比)。每组取1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药液按等比稀释,腹腔注射,给药容量都为0.1mL /10g。给药后观察30分钟。(正式实验观察7~14天,并设阴性对照组) 3.汇总实验结果,计算士的宁LD50及其95%可信限。 【结果】 表士的宁小鼠半数致死量测定实验结果 组别剂量(mg/kg)动物数(n)死亡数(n)死亡率

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干燥实验实验日期:2012-5 班级:化工0906 姓名:郭智博 同组人:常成维尉博然黄金祖学号:200911175 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 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

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LD 50 和95 %可信限。 [ 方法] 寇氏法(K ?rbar氏法) [ 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 n )应为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 m )应为100% ; 如果P n <20% 或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 n >20% 或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1 预备实验 (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P m =100% 和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 5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洞道干燥计算机实验

洞道干燥实验装置说明书 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3.06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并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2.练习并掌握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 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4.练习并掌握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5.学会用误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估算。 二、实验内容 1.在固定空气流量和空气温度条件下,测绘某种物料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该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2.测定恒速干燥阶段该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根据介质传递特点,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干燥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湿含量较大,其物料内部水分能迅速到达物料表面。此时干燥速率由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这个阶段中,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干燥速率恒定不变,故称为恒速干燥阶段。 第二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干燥其水分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由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随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逐降低,干燥速率不断下降,故称为降速干燥阶段。 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以及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等。 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测绘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测定 τ τ??≈ = S W Sd dW U ' ' (1) 式中:U —干燥速率,kg /(m 2 ·h ); S —干燥面积,m 2 ,(实验室现场提供); τ?—时间间隔,h ; 'W ?—τ?时间间隔内干燥气化的水分量,kg 。 2.物料干基含水量 ' ' 'Gc Gc G X -= (2) 式中:X —物料干基含水量,kg 水/ kg 绝干物料; 'G —固体湿物料的量,kg ; 'Gc —绝干物料量,kg 。 3. 恒速干燥阶段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tw w tw r t t Sd r dQ Sd dW Uc )('' -= ==αττ w tw t t r Uc -?=α (3) 式中:α—恒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 Uc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kg/(m 2 ·s ); w t —干燥器内空气的湿球温度,℃; t —干燥器内空气的干球温度,℃; tw r —w t ℃下水的气化热,J/ kg 。 4.干燥器内空气实际体积流量的计算 由节流式流量计的流量公式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可推导出:

实验5、干燥实验讲解

实验洞道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 2、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不同的干燥阶段所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最常见的有效除湿的方法之一,干燥速率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与物料及其含水性质、干燥介质的性质、流速和干燥介质与湿物料接触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由实验测定。 三、实验装置 图1 实验装置流程图 1.中压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 空气进口温度计; 4.重量传感器; 5.被干燥物料; 6.加热器; 7.干球温度计;8.湿球温度计;9.洞道干燥器;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 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干球温度显示控制仪表;14.湿球温度显示仪表; 15.进口温度显示仪表;16.流量压差显示仪表;17.重量显示仪表;18.压力变送器。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将被干燥物料试样进行充分的浸泡。 2. 向湿球温度湿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使池内水面上升至 适当位置。 3. 将被干燥物料的空支架安装在洞道内。 4. 调节新空气入口阀到全开的位置。 (二) 装置的实验操作方法 1. 按下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键,在按风机开关按钮,开动风机。 2. 调节三个蝶阀到适当的位置,将空气流量调至所需读数。 3. 在温度显示控制仪表上,利用(<,>,︿)键调节实验所需温度值,sv窗 口显示,此时pv窗口所显示的即为干燥器的干球温度值,按下加热开关,让电热器通电。 4. 干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恒定达5分钟之后,即可开始实验。此时,读 )。 取数字显示仪的读数作为试样支撑架的重量(G D 5. 将被干燥物料试样从水盆内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份(使用呢子 物料时,最好用力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 器内取出,再将支架插入试样内直至尽头)。 6. 将支架连同试样放入洞道内,并安插在其支撑杆上。注意:不能用力过大, 使传感器受损。 7. 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显示仪表的显示值。然后每隔一段时间 记录数据一次( 记录总重量和时间 ),直至减少同样时间重量的减少是恒速阶段所用时间的8倍时,即可结束实验。 注意: 最后若发现时间已过去很长,但减少的重量还达不到所要求的克数,则可立即记录数据。 注意:放入物料后不要在点击〈读取操作条件〉,那样会使实验程序进入错误状态,无法正常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盐酸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目的】 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 50 )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原理】 LD 50 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LD 50 的测定方法很多,例如目测机率单位法、加权机率单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贯法等,其中Bliss氏法最常用。此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小鼠数相等(不应太少,一般10-20只),剂量范围接近或等于0%-100%死亡率之间,一般分5-8个剂量组。 【实验材料】 1、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电子计算器。 【方法和步骤】 (一)预备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 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m及Dn)。方法是先取出小鼠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文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小鼠全死则降低剂量一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一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 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在找出Dm及D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 r =(G-1)√D m /D n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Reed-Muench法[参考内容]

Reed-Muench法 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然后把血清-病毒混合物置适当的条件下感作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测定血清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及其效价。如果接种血清病毒混合物的宿主与对照(指仅接种病毒的宿主)一样地出现病变或死亡,说明血清中没有相应的中和抗体。中和反应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故中和试验可应用于: 1.病毒株的种型鉴定: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同一病毒的不同型的毒株或不同型标准血清,即可测知相应血清或病毒的型,所以,中和试验不但可以定属而且可以定型。 2.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中和抗体出现于病毒感染的较早期,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较长。动物体内中和抗体水平的高低,可显示动物抵抗病毒的能力。 3.分析病毒的抗原性。 毒素和抗毒素亦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用组织细胞进行中和试验,有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因微量法简便,结果易于判定,适于作大批量试验,所以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 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 50 )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鸡胚测 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 (EID 50 )。用细胞培养测 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 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 (IMD 50)或半数保护量(PD 50 )。 (1) LD 50 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干燥实验数据计算实例

计算实例: 空气物理性质的确定: 流量计处空气温度t o =35.1(℃),查表得空气密度ρ=1.11(Kg/m 3 ) 湿球温度t w =38.6(℃),t w ℃下水的气化热 (kJ/ kg) γtw =2590。 以第二组数据为例 1、计算干基含水量X=(总重量G T -框架重量G D -绝干物料量G C )/绝干物料量G C =(149.4-88.5-24.48)/24.48=1.4877(kg/kg ) 2、计算平均含水量 X A V =两次记录之间的平均含水量=(1.4306+1.4877)/2 =1.4592(kg 水/kg 绝干物料) 3、计算干燥速率U=-(绝干物料量GC/干燥面积S )*(△X/△T ) =-(24.48*0.001/0.0232))*(1.4306-1.4877)/(3*60) =0.0003352 [kg/(s ·m 2)] 4、绘制干燥曲线(X —T 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U —X AV 曲线) 5、计算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α[W/m 2℃] w tw t t r Uc -=1000**α Uc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kg/(m 2?s )=0.0003352 γtw —t w ℃下水的气化热,kJ/ kg 。查表P351,t c -t=374-38.6=335.4℃.查表得,γ tw =2590 α=3.352*0.0001*2590*1000/(70-38.6)=27.65 6、计算干燥器内空气实际体积流量V t (m 3/ s) 。1.3527370273*0258.027327300++=++?=t t V V t t 其中: =0.0287 V t0—t 0℃时空气的流量,m 3/ s ;12 .1560*2*001256.0*65.02000=????=ρP A C V t =0.0258 t 0—流量计处空气的温度,t 0=35.1℃;t —干燥器内空气的温度,t =70℃; C 0—流量计流量系数,C 0=0.65; A 0—流量计孔节孔面积,m 2。001256.004.0*4 14.342200===d A π d 0—孔板孔径,d 0=0.04 m 。ΔP —流量计压差,ΔP =560 Pa 。 ρ— t 0时空气密度kg/m 3,ρ=1.12。 7、计算干燥器内空气流速U (m/s )。 U=V t /A=0.0287/0.030=0.9567(m/s )。 其中:A —洞道截面积(m 2) A =0.15*0.20=0.030 (m 2)

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药物LD50测定的意义、方法、计算过程。 【实验原理】 量-效关系:量反应:血压、心率、血糖等;质反应:有或无、阴性或阳性、死亡或存活等。 药物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常态分布曲线,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长尾“S”形曲线; 药物的对数剂量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对称“S”形曲线。此量效曲线两端平坦,反应灵敏度差,中间段陡,反应灵敏。而以50%处最敏感,剂量稍有变化,死亡率就有明显变化。 故常以引起半数动物死亡(LD50)或半数动物产生阳性效应(ED50)的剂量作为衡量药物毒性或效应大小的最常用、最恰当的指标。 LD50是指使—群动物中半数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参数。 可了解药物单次给药或短时间内多次给药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常需要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动物才能测得。最大耐受量LD50的测定方法很多,较为常用的有寇氏法、简化概率单位法、序贯法、孙瑞元点斜法和Bliss-Finney法。由于寇氏法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本实验主要介绍寇氏法。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各半。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 【实验器材和药品】 计算器,电子秤、量筒(10ml)、注射器(1ml)、小鼠笼;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溶液、苦味酸。 【实验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差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0,最大

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题目: ——流化床干燥实验姓名:沈延顺 同组人:覃成鹏 臧婉婷 王俊烨 实验时间:2012.05.23

一、实验题目:流化床干燥实验 二、实验时间:2012.05.23 三、姓名:沈延顺 四、同组人:覃成鹏、臧婉婷、王俊烨 五、实验报告摘要: 本实验利用流化床干燥器间歇干燥泡水小麦进行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测定。使用电子托盘天平测量干湿状态下物料重量,使用电烤箱干燥物料1小时,视为自由水含量为零的绝干物料。 六、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式。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七、实验基本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下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不动,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压降与气速关系不再成比例。当气速逐渐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气速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值(D点),床层压降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流速即为带出速度 u。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 压降与气速关系将沿图中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沿CA’变化。C点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 u。 mf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见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下图左)。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及干燥速率曲线(如下图右)。

半数致死量测定

时间:08-11-21 授课教师:叶和杨 目的:了解用小鼠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方法,掌握一些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会一种计算LD50的简单方法。 原理: 一、简单复习质反应、量反应、LD50 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量反应:指效应可用连续数量值表示的反应,如血压、脉搏等。 质反应:指效应用是通过计数(即数阳性反应的个数)而取得的,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如死亡。 LD50在质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ED50在质反应则是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 通常以此值表示药物安全性大小,但其又不能完全表示出药物安全性的差别。因此,安全性 还应参考1%致死量(LD1 )与95%有效量(ED95之比值。 二、介绍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实验动物总体的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 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的。通常以mg/kg表示。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是检定药物毒性的一种常用 方法,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实验只介绍寇氏法。 药物致死量(Lethal Dose 简称LD)有三种表示方法: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 量(LD50)和全致死量(LD00)。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的剂量与反应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若以对数剂量作横坐标,发生反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作图, 就可以得到一个以50%反应率处的点为对称的S形曲线。这是因 为在一大群生物对象中,特别敏感或特别不敏感的总是占少数,而 大多数的敏感情况总是比较接近的,形象地说它符合“两头小,中 间大”的规律。由 这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两端比较平坦,灵敏度差, MLD和LD oo 剂量不易确定,也就是说, 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只有在LD50处曲线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当剂量稍有变动时,反映率就发生明

化工原理实验——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十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一、实验装置 干燥器类型:洞道; 洞道截面积:1# A=× = 0.0221m2、2# A=× = 0.030m2 加热功率:500w—1500w;空气流量:1-5m3/min;干燥温度:40--120℃ 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0=,孔板孔径d0=( m) 重量传感器显示仪:量程(0-200g),精度级; 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显示仪:量程(0-150℃),精度级; 孔板流量计处温度计显示仪:量程(-50-150℃),精度级; 孔板流量计压差变送器和显示仪:量程(0-10KPa),精度级; 图10-1 洞道干燥实验流程示意图 1.中压风机; 2.孔板流量计; 3. 空气进口温度计; 4.重量传感器; 5.被干燥物料; 6.加热器; 7.干球温度计; 8.湿球温度计; 9.洞道干燥器;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 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干球温度显示控制仪表;14.湿球温度显示仪表; 15.进口温度显示仪表;16.流量压差显示仪表;17.重量显示仪表;18.压力变送器。 二、物料 物料:毛毡;干燥面积:S=**2=(m2)(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绝干物料量(g):1# G C=,2# G C=(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三、操作方法 ⒈ 将干燥物料(毛粘)放入水中浸湿,向湿球温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 使池内水面上升至适当位置。 ⒉ 调节送风机吸入口的蝶阀12到全开的位置后,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再按风机按钮,启动风机。 ⒊ 用废气排出阀10和废气循环阀11调节到指定的流量后,开启加热电源。在智能仪表中设定干球温度,仪表自动调节到指定的温度。 干球温度设定方法: 第一套:长按 ——增大,设定好数值后,按键确定。 第二套:/减小,设定好后,自动确认。 ⒋ 干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恒定达5分钟之后,既可开始实验。此时,读取数字显示仪的读数作为试样支撑架的重量。 ⒌ 将被干燥物料(毛粘)从水中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分(最好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器内取出,将被干燥物料夹好。 ⒍ 将支架连同试样放入洞道内,并安插在其支撑杆上并与气流平行放置。注意:不能用力过大,避免使传感器受损。 7.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并记录显示仪表的显示值。然后每隔一段时间(3分钟)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总重量和时间),直至干燥物料的重量不再明显减轻为止(重量变化小于0.1克)。 ⒏ 关闭加热电源,待干球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风机电源和总电源。 ⒐ 实验完毕,一切复原。 四、注意事项 ⒈ 重量传感器的量程为(0--200克),精度较高。在放置干燥物料时务必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仪表。 ⒉ 干燥器内必须有空气流过才能开启加热,防止干烧损坏加热器,出现事故。 ⒊ 干燥物料要充分浸湿,但不能有水滴自由滴下,否则将影响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⒋ 实验中不要改变智能仪表的设置。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 材料小鼠(体重17~25克,雌雄均可,应注明性别);鼠笼,天平,1ml注射器;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溶液。 方法和步骤 1.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剂量间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给各组腹腔注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致死量约在105~150mg/kg范围内)。本步骤可由实验室预先进行。 2.正式试验:在预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相邻剂量之间比例为1:0.7或1:0.8),各剂量组动物数为10只,分别用苦味酸标记。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分层随机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尽可能使动物的死亡率在50%上下,死亡率为0%或100%时,不能用于计算。 实验以全班为一个单位,可以一个组观察一个剂量组(10只小鼠),或每组各作每一剂量组的2只小鼠。务求用药量准确,注射方法规范,以减少操作误差,避免非药物所致的死亡,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3.观察试验结果:给药后即观察小鼠活动改变情况和死亡数,存活者一般都在15~20分钟内恢复常态,故观察30分钟内的死亡率。 4.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 LD50计算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的加权直线回归法(Bliss法)。此法虽计算步骤稍繁,但结果较精确,实际应用时可借助于计算机。 首先,用较大的剂量间距确定致死剂量的范围,进而在此范围内设定若干剂量组,剂量按等比方式设计,相邻两个剂量间距比例在0.65~0.85之间,给药后观察7~14天内动物一般情况和死亡数,根据死亡率计算LD50。请注意:若死亡率为100%和0%的数据,其机率单位为+∞和-∞,数据可列于表格中,但不能用于计算。现用下述例子具体说明计算方法。 例:将某批中药厚朴注射液腹注射于小鼠,三天内的死亡率如下: 剂量(g/kg): 4.25 5.31 6.64 8.30 死亡率(死亡数/试验动物数):1/10 3/10 5/10 9/10 求LD50及其95%可信限,计算步骤如下: (1)列计算用表 将各项数据填入表11-6,机率单位和权重系数分别查附表A和附表B。 表11-6 小鼠腹腔注射厚朴注射液LD50计算表

北京化工大学-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干燥实验报告

e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12.5.9 班级:化工0903班姓名:徐晗 同组人:高秋,高雯璐,梁海涛装置型号:FFRS-Ⅱ型 流化干燥实验 一、摘要 本实验通过空气加热装置测定了空气的干、湿球温度,通过孔板流量计测定了空气的流量,并采用湿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燥,分别记录了物料温度、床层压降、孔板压降等参数,测定了小麦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流化床干燥器中小麦的流化曲线。实验中通过Excel 作图并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流化床干燥含水量床层压降速率曲线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 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 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 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流化曲线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

(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 阶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得流速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使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 mf)。 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

洞道干燥实验数据处理

洞道干燥实验 1. 调试实验的数据见表2, 表中符号的意义如下: S ─干燥面积, [m 2] G C ─绝干物料量, [g] R ─空气流量计的读数, [kPa] T o ─干燥器进口空气温度, [℃] t ─试样放置处的干球温度, [℃] t w ─试样放置处的湿球温度, [℃] G D ─试样支撑架的重量, [g] G T ─被干燥物料和支撑架的"总重量", [g] G ─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T ─累计的干燥时间, [S] X ─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X AV ─两次记录之间的被干燥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物料] U ─干燥速率, [kg 水/(s ·m 2)] 2. 数据的计算举例 以表2所示的实验的第i 和i +1组数据为例 (1) 公式: 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D i T i G G G -=, ,[g] (1) D 1i T 1i G G G -=++, ,[g] (2) 被干燥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X: c c i i G G G X -= , [kg 水/kg 绝干物料] (3) c c 1i 1i G G G X -= ++ ,[kg 水/kg 绝干物料] (4) 两次记录之间的平均含水量 X AV 2 X X X 1 i i AV ++= ,[kg 水/kg 绝干物料] (5) 两次记录之间的平均干燥速率 I 1i i 1i 3C 3C T T X X S 10G dT dX S 10G U --? ?-=??-=++-- ,[kg 水/(s ·m 2)] (6) 干燥曲线X ─T 曲线,用X 、T 数据进行标绘,见图 2。

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 1.熟悉常压洞道式(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在恒定干燥条件(即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不变,物料与气流的接触方式不变)下的湿物料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3.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0; 4.掌握有关测量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相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向周围介质传递。根据干燥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点,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在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到达物料表面。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亦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被干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进入降速干燥阶段。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亦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随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逐渐减少,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测定:U=dW`/Sdτ??W`/S?τ U------干燥速率,kg/(m2.h) S------干燥面积,m2

半数致死量测定

测定半数致死量: 实验器材:鼠笼,天平,砝码,1ml注射器,伤寒杆菌(细菌浓度1%、1.18%、1.14%、1.68%、2%;苦味酸。 实验方法: 第一步:试验动物选择原则: 1.种属:昆明鼠 2.年龄、体重 3.性别:雌鼠对药物的敏感性稍大于雄鼠。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 第二步:探索剂量范围。已知MLD为100mg/kg,LD100为200mg/kg 第三步:均衡随机分组。每小组取50只小鼠,称重,标号,随机分为5组,为了避免各组的实验误差,应先将雌雄鼠分开,然后分别随机分到各组,保证每组动物中雌雄小鼠数量相同,体重相近。 第四步:各组剂量计算。用寇氏法计算LD50,各剂量组要求按等比级数排列。经过预实验,得知最大剂量也就是死亡率为100%的剂量为200mg/kg,最小剂量也就是死亡率为0%得剂量为100mg/kg,然后按照下列公式求出各组剂量间的比值,计算出各组剂量。 第五步:给药观察和记录。在各实验组剂量确定以后,即可给药,给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并记录动物死亡时的症状和死亡时间,按新药报批要求,一般需观察7天,因为学生实验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今天只观察2个小时。2小时后,统计各组死亡率(用小数表示)。 第六步计算方法。经上述实验得出各组死亡率之后,按下列公式计算LD50及其标准误和可信限。 LD50=log-1[Xm–i(∑P–0.5)] Xm ;I ;∑P; LD50的可信限=LD50(P+0.95) =LD50±2.68LD50(P=0.99) 由于整个半数致死量实验比较繁琐,所需时间比较长,所以今天同学们作实验只需从第三步做起,也就是在已知MLD和LD100的情况下,求LD50。做完实验后请同学们思考两道题。 在做实验之前,介绍一下小鼠的捉拿、标记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小鼠牙长而尖锐,如果激怒它则容易被咬伤。所以捉拿时动作要轻缓,现用右手拎住小鼠尾巴放于粗糙面上,轻轻向后拉扯,再用左手的拇指及食指抓住其两耳之间及关颈部皮肤,然

操作规程——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操作规程——半 一、目的 小鼠是应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值不相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 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则不能用此法计算。本操作规程为规范实验操作、保证样本质量、操作安全而制定。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按照本文件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以小鼠为模型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一)生物安全要求 根据所使用病毒的生物安全条件在ABSL-2、ABSL-3或ABSL-4条件下操作。病毒融化后不能再次冻存。 (二)材料 根据具体实验配制。 (三)实验步骤 1.预备实验 (1)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小剂量(Dn)。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 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

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m =100% 和 P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1)组数:一般 5~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2)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d应小于0.155,多在 0.08~0.1 之间。 3)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k,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1 ,组数为 G ,则:d=(Xk-X1)/(G-1)4)确定各组剂量:由 X1 逐次加d(或由Xk逐次减d),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3)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 0.5mL/20g)。2.正式实验 (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1)选择原则:可根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同时也应考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 LD 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2)分组原则: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如共8组,每组 10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6、9、10,但如果每组只用6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6)。 3)分组方法:实验对象分组法。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