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目录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相关文件………………………………………………………………………………………

1.3单位制…………………………………………………………………………………………

1.4符号和缩写词…………………………………………………………………………………

2 设计基础………………………………………………………………………………………

2.1 管道设计基本点………………………………………………………………………………

2.2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2.3 管道材料………………………………………………………………………………………

2.4 腐蚀裕量………………………………………………………………………………………

2.5 管道的公称尺寸………………………………………………………………………………

3 管道系统的构成…………………………………………………………………………………

3.1 管道器材………………………………………………………………………………………

3.1.1 管子…………………………………………………………………………………………

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

3.1.3 异径管………………………………………………………………………………………

3.1.4 支管连接……………………………………………………………………………………

3.1.5 法兰…………………………………………………………………………………………

3.1.6 阀门…………………………………………………………………………………………

3.1.7 端部密封……………………………………………………………………………………

3.1.8 盲板…………………………………………………………………………………………

3.1.9 过滤器………………………………………………………………………………………

3.2 管道的连接……………………………………………………………………………………

3.3 管道材料等级变化……………………………………………………………………………

3.4 管道的隔热……………………………………………………………………………………

3.5 管道的涂漆……………………………………………………………………………………

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1 概述……………………………………………………………………………………………

4.1.1 管道走向……………………………………………………………………………………

4.1.2 管道布置……………………………………………………………………………………

4.1.3 管道坡度……………………………………………………………………………………

4.1.4 管道柔性……………………………………………………………………………………

4.1.5 管道的间距…………………………………………………………………………………

4.1.6 阀门的安装…………………………………………………………………………………

4.1.7 调节阀………………………………………………………………………………………

4.1.8 止回阀………………………………………………………………………………………

4.1.9 疏水阀………………………………………………………………………………………

4.1.10 过滤器……………………………………………………………………………………

4.1.11 补偿器……………………………………………………………………………………

4.1.12 仪表………………………………………………………………………………………

4.1.13 放空和放净………………………………………………………………………………

4.1.14 管道支架…………………………………………………………………………………

4.2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

4.2.1 一般规定……………………………………………………………………………………

4.2.2 通道、平台和梯子…………………………………………………………………………

4.2.3 平台的设置…………………………………………………………………………………

4.2.4 通道的净高…………………………………………………………………………………

4.2.5 通道的宽度…………………………………………………………………………………

4.3 基础高度……………………………………………………………………………………4.4 典型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4.4.1 管道旁通……………………………………………………………………………………

4.4.2 安全阀系统…………………………………………………………………………………

4.4.3 蒸汽管道……………………………………………………………………………………

4.4.4 蒸汽凝水管道………………………………………………………………………………4.4.5 取样系统……………………………………………………………………………………

4.4.6 软管站………………………………………………………………………………………

4.4.7 洗眼和淋浴站………………………………………………………………………………

4.4.8 蒸汽伴热系统………………………………………………………………………………

5 管廊和设备周围的管道设计…………………………………………………………………

5.1 管廊周围的管道设计………………………………………………………………………5.2 塔/立式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

5.3 卧室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5.4 换热气周围的管道设计……………………………………………………………………5.5 泵周围的管道设计…………………………………………………………………………5.5.1 一般规定……………………………………………………………………………………

5.5.2 泵进口管道设计……………………………………………………………………………

5.5.3 泵出口管道设计……………………………………………………………………………

5.6 压缩机周围的管道设计……………………………………………………………………5.7 加热器周围的管道设计……………………………………………………………………罐区周围的管道设计………………………………………………………………………

附表-1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

附表-2 通道要求…………………………………………………………………………………

附表-3 装置基础标高……………………………………………………………………………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布置设计。公用和辅助设施的管道布置设计可参照执行。

1.1.2 本规定提出了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1.13 本规定涉及的管道系统的范围均表示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及公用系统流程图(UFD)中。

1.1.4 附属于专利设备或机械设备(或设备包)的管道系统设计应执行设备制造厂标准。1.2 相关文件

《工艺配管》ASME B31。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局部修订条文)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J12-89

《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91

《装置布置设计规定》B-A99-1999

《管道材料登记规定》

《管道英里设计规定》YL-A99-1999

《蒸汽伴热管设计规定》A-A56-1999

《隔热设计规定》CL-A2-96

《设备和管道涂漆设计规定》CL-A3-96

1.3 单位制

除有其它规定外,在图纸和技术资料中采用SI和摄氏单位,但管道的公称直径尺寸一般采用英制单位。

1.4 符号和缩写词

管道系统应使用规定的符号和缩写词表示在配管图上。

2 设计基础

2.1 管道设计基本点

2.2.1 除一些特定的设施外,管道系统和管道材料的设计应按照本规定和ASME B31.3。

2.2.2 管道设计应基于正常操作条件下很少出现温度、压力短期变化,同时不能按风载荷或地震载荷与温度、压力短期变化和出现考虑。

2.2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2.2.1 用于确定管道等级的设计温度等于与其相连的设备的设计温度。

2.2.2 用于确定管道等级的设计压力基于以下几点:

(1)与管道相连的设备的设计压力;

(2)保护管道系统所用安全泄压阀的设定压力;

(3)操作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系统按全真空设计。

2.2.3 所有工艺和公用物料管道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都表示在管道表里。

2.3 管道材料

2.3.1 所选用的管道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当选用国外材料时,应ASTM标准。当维修时可以用国标、行标或ASTM标准材料代替时,设备包内的管道可以使用与其相适应的其它国家或制造厂标准的材料。

2.3.2 管道材料的详细规定按“管道材料等级规定”执行。

2.4 腐蚀裕量

2.4.1 管道的腐蚀裕量应考虑与管道表面接触的介质性质。

2.4.2 腐蚀裕量应根据管道材料来确定,其最小腐蚀裕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碳钢、镇静钢和低合金钢(不含腐蚀性介质) 1.3mm

(2)循环冷却水用碳钢 1.5mm

(3)不锈钢、非金属材料、非铁合金和镀层/衬里管子0mm

2.5 管道的公称尺寸

2.5.1 除另有规定外,管道的最小尺寸为NPS1/2″。

2.5.2 除与标准设计的机械设备连接或特殊需要之外,不得使用NPS1-1/4″、2-1/2″、3-1/2″、5″及其以上奇数公称直径和22″的管道。

2.5.3 埋地的污水管道的最小尺寸为NPS4″,埋地的其他管道的最小尺寸为NPS1-1/2″。

3 管道系统的构成

3.1 管道器材

3.1.1 管子

管子使用于管道系统的直管段部分。

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

(1)改变管道走向一般用弯头;如果可行,也可用弯管和虾米弯来代替。

(2)可用下面的管子在现场进行冷弯来代替弯头。

a. 碳钢管等于或小于NPS1-1/2″

b. 不锈钢、铁合金及铁合金钢管等于或小于NPS1″

弯管曲率半径一般是公称外径的4到6倍,同时要考虑壁厚的减簿。

(3)用管子找早的虾米弯可用于以下情况:

a. 单焊缝虾米弯使用于无压力敞开式管道系统,如空气压缩机进口管道和放空管道。

b. 多焊缝虾米弯使用于直径大于24″压力等级小于ANSI300磅的公用物料管道和钢制污水管道。

(4)除设计要求用短半径弯头外,一般用长半径弯头。

3.1.3 异径管

(1)管道尺寸变化通常用异径管。

(2)异径管的选用应按照“管道材料等级规定”。

(3)同心或偏心异经管的选择应根据使用条件考虑。

3.1.4 支管连接

(1)管道的支管连接应采用三通、半管箍、管嘴或开口焊等。

(2)支管连接的选用应按照“管道材料等级规定”。

(3)当采用开口焊时,支管与主管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45°。

(4)当采用开口焊时,如果管子壁厚不能承受压力和热应力时,在开口的一定范围内采用补强板。开口补强按照“管道材料等级规定”。

3.1.5 法兰

(1)管道上法兰的使用仅限于与设备法兰管口、在线管道元件(如阀门、过滤器、仪表)等的连接。

(2)在下列情况下也应提供法兰。

a. 经常需要拆除的管道。

b. 除法兰连接外,不能采用焊接或其它形式连接的塑料、非金属、铸铁管或衬里管道

等。

3.1.6 阀门

(1)按照PID和UFD的要求,阀门用于切断管道系统、控制流量等情况。

(2)除工艺或机械设计其它要求外,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NPS 2″压力等级等于或小于ANSI 600磅的阀门应为法兰连接形式。

3.1.7 端部密封

管道端部应使用管帽或盲法兰密封。

3.1.8 盲板

应按照PID和UFD的要求设置盲板,以使管道系统能完全隔离。

3.1.9 过滤器

(1)用按照PID和UFD的要求设置过滤器。

(2)如果泵和压缩机的进口管道未设永久过滤器,当管道冲洗时,应在其进口管道上设置临时锥形过滤器或金属网。

3.2管道的连接

3.2.1管道通常按下列方式连接:

(1)等于或大于NPS 2″的管道采用对焊连接。

(2)等于或大于NPS 1-1/2″的管道采用承插焊或螺纹连接。

3.2.2 密封焊通常不用于螺纹连接处。

3.3管道材料等级变化

当两种不同管道材料等级的管道连接时,管道材料等级的分界线一般设在阀门或法兰连接处。

3.3.1 除PID和UFD另有规定外,管道材料等级分界处的阀门或法兰应按高等级材料确定。

3.3.2 应尽可能避免两种不同材料管道的焊接。

3.4 管道的隔热

3.4.1 管道的可热设计应符合PID和UFD以及管道表的要求。

3.4.2 隔热层材料几厚度应执行“隔热设计规定”。

3.5 管道的涂漆

3.5.1 管道的涂漆要求按照“设备和管道涂漆设计规定”。

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1概述

4.1.1 管道走向

(1)在满足热膨胀和柔性的情况下,管道走向应尽量减少管件数量。

(2)应考虑管道、设备组装、拆卸和支撑。

(3)布置在管廊或管墩上的管道,当管道走向改变时,管道标高应改变。

4.1.2 管道布置

(1)除放净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用途的管道外,装置内所有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应布置在管廊管架上。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a. 管廊可敷设多层管道。

b. 对于多层管廊,工艺管道应不止在底层,公用物料管道和电缆槽板应布置在顶层。

c. 如果使用管墩,管墩上管道的管标高最小为250mm。

d. 如果使用管沟,管沟内应填充细沙,并且管沟内管道的所有法兰的最低点最少应高于沟底150mm。

(2)罐区内管道一般成组布置在低架管架(管墩)上。

(3)管架上管道的荷载按下列原则确定:

a. 管道的荷载应按下列条件计算:

---等于尺寸阀门、操作平台等集中荷载。

c. 在荷载数据中应包括安装荷载和热膨胀的水平推力。

冷或小于NPS8″的管道按充水重

等于或小于NPS10″的管道按充水重

液体管道按充水重

气体管道按管子净重

(4) b. 应考虑冷却水、饮用水、工业水和消防水主管道以及污水管道一般埋地敷设。

a. 底下管道应埋在冰冻线以下。

b. 支管的最小埋深为300mm,主管的最小埋深为600mm。

c. 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应采用敷设在套管或涵洞内等保护措施,以防止由于埋深可能出现管道受损坏的影响。

4.1.3 管道坡度

具有熔融固体或高黏度液体的水平管道,以及PID 上注明有坡度要求的管道,应设计成有连续坡度的管道。管道的坡度一般为3-5?。

4.1.4 管道柔性

(1)在下列条件下,热膨胀的计算应按照ASME B31.3执行。

a. 热位移的计算是在相对与环境温度的最大操作温度来确定。

b. 在管道柔性较核时应考虑装置开车正常操作和停车极端等可能出现的特殊操作条件(如蒸汽吹扫系统、催化剂再生系统)。

c. 在热应力计算时,应考虑管道的腐蚀裕量。

(2)在考虑管道有热或冷所产生的位移时,可利用管道不止的自然几何形状其他膨胀连接形式和/或管架设计等来增加管道的柔性。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合适的到乡指甲以避免管道的轴向偏离。

(3)与设备连接的管道系统的不止,应保证作用在设备管口上的力和力矩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允许值。

(4)需要进行热应力计算的管道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4.1.5管道的间距

(1)为便于管道安装、拆卸和维修,在同一平行敷设的无法兰管道不论有无隔热层,两管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净距为50mm。有法兰的管道,不论有无隔热层,其法兰突出部分距另一管道的外表面的最小净距为25mm 。

(2)在确定管道检举时,应靠路两相邻管道直径、热位移、保温厚度、最大法兰直径和管道福建以及连接在线仪表的仪表官衔所许的空间等。

(3)管道与管架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壁或管沟壁的净距不应小于100mm 。

4.1.6阀门的安装

(1)阀门应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成排管道(如进出装置的管道)上阀门应集中布置,并考虑设置操作平台几梯子。地面以下管道上的阀门应设在阀门井内。(2)水平管道上阀门的阀杆不能朝下。

(3)经常操作的阀门应优先安装,以便阀杆中心线不超过地面或平台1600mm ,当经常操作的阀门的标高超过1600mm 时,应考虑增设临时踏步固定平台和远程操作等措施。一般不使用铰链操作,但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延伸杆。

(4)立管上阀门手轮的安装高度(阀门手轮中心与操作面的距离)宜为1200mm,不宜超过1800mm。

(5)阀门手轮之间的最小检举一般为100mm。但公用物料软管站阀门之间的间距为50mm。

(6)不止在操作平台周围的阀门的手轮中心距操作平台边缘不一大于450mm ,当阀杆和手轮伸入平台上方且高度小于2m 时,应使其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

(7)水平安装的明杆式阀门开启时,阀杆不得影响通行。

4.1.7 调节阀

(1)调节阀的按应满足工艺流程设计和便于观察一次指示仪表的要求。

(2)调节阀应布置在地面或平台上便于操作的地方。

(3)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调节阀应直立安装。

(4)调节阀组(包括调节阀、旁通阀、切断阀和排液阀)成正立、垂直安装时,调节阀应安装在旁路的下方。公称直径小于NPS1″的调节阀,也可安装在旁路的上方。

(5)调节阀膜头顶部距旁路管道的净高应大雨200mm 。调节阀与旁路阀上下布置时应错开位置。

(6)介质中喊有固体颗粒的管道上的调节阀应布置在旁路的下放。

(7)调节阀两侧管道上的大小头应进靠调节阀。

4.1.8 止回阀

(1)升降式止回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旋启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也可安装在管内介质自下而上流动的立管上。

(2)底阀应安装在离心泵吸入管的立管端。

4.1.9 疏水阀

(1)疏水阀的安装位置不应高于疏水点。

(2)疏水阀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浮动式疏水阀必须水平安装,安装在室外时,应采取不要的防冻措施;

b. 热动力式疏水阀应水平安装;

c. 密闭系统的冷凝水主管高于疏水阀时,除热动力式疏水阀外,应在疏水阀后设止回阀。

(3)多个疏水阀同时使用,必须并联安装。

4.1.10 过滤器

管道上应提供永久性和/或临时过滤器用语保护下列设备:

(1)泵:进口管道;

(2)蒸汽透平和蒸汽喷射器:蒸汽进口管道;

(3)压缩机:工艺介质进口管道,在不影响压缩机已校正的情况下,过滤器的设置应便于安装、拆除和清洗;

(4)泵和压缩机:密封和冲洗油管道;

(5)空气或水驱动的设备:进口管道。

4.1.11 补偿器

(1)管道有热胀或冷缩产生的位移,应优先利用管道布置的自然几何形状来吸收。(2)由于设备布置的原因或其他因素使管道系统的自然几何形状受到限制,其比厂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管道系统的适当位置安装补偿器。补偿器的选用和布置规定如下:

a. 管道宜选用型补偿器;

b. 型补偿器与固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固定点间距的三分之一。

c. 管道布置受限制时,在设计压力和输送介质允许情况下可选用波形补偿器。

d. 不宜选用套筒式补偿器。

(3)管道固定点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固定点应设在能充分利用管道自然补偿的地方;

b. 固定点宜靠近需要限制分支管2位移的地方;

c. 固定点应设置在需要承受管道震动、冲击荷载或需要限制管道多方向唯一的地方。

4.1.12 仪表

管道上的仪表或测量元件的不止应便于安装、观察和维修。必要时应设置专用操作平台或梯子。

4.1.13 放空和放净

(1)管道系统的放空和放净一般通过预期连接的容器和设备完成。

(2)不管PID和UFD是否有要求,如果操作需要,对管道系统的“袋形”处应提供带切断阀的放净系统。

(3)管道上放空和放净阀的尺寸应按其牌坊介质的特性来确定。在任何情况下,放空和放净阀的最小公称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NPS1/2″管道放空阀NPS1/2″

---等于或大于NPS3/4″的管道放空阀NPS3/4″

---NPS1/2″管道放净阀NPS1/2″

---等于或大于NPS3/4″的管道放净阀NPS3/4″

(4)仅用于水压实验的放空时,一般不提供切断阀。

4.1.14 管道支架

(1)管架设计应按照“管架设计规定”执行。

(2)管架既不能阻塞通道也不能干扰通行。

(3)如果有设备维修的要求,管架布置应允许管道的拆卸。

(4)管道支吊架应在管道允许跨度内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靠近设备;

b. 设在集中荷载附近;

c. 设在弯头和大直径三通式分支管附近;

d. 尽可能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梁、柱等设置支吊架的生根点。

4.2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

4.2.1 一般规定

需要操作/维修的设备或仪表,应从地面、平台、梯子或临时设施上可以靠近。

4.2.2 通道、平台和梯子

需要操作/维修的设备或仪表,其操作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应符合附表-1的要求。4.2.3 平台的设置

平台的设置应按照“装置布置设计规定”执行。

4.2.4 通道的净高

通道的最小净高应符合“装置布置设计规定”的要求。

4.2.5 通道的宽度

(1)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装置布置设计规定”的要求。

(2)操作通道的要求见附表-2。

4.3基础高度

设备、框架、铺砌面的基础高度见附表-3。

4.4典型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4.1管道旁通

设备周围和在线仪表等的旁通,应按PID和UFD的要求设置。

4.4.2 安全阀系统

(1)安全阀应按PID和UFD的要求设置。

(2)所有安全阀出口端应设置出口管道,按照PID和UFD的要求,出口管道应引向大气(开放式)或连接到密闭系统(密闭式)。

a. 开放式安全阀的出口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全阀排放管口的高度应高出以安全阀泻压装置为中心、半径为8.0m 的范围内最高操作平台3.0m 。

当安全阀出口管道不可避免出现有“袋形”时,在“袋形”位置的下方应加一个10 mm 的泪孔。如安全需要,应将泪孔中排放液引致安全的地方。

b. 密闭式安全阀的出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密闭系统的管道走向不能有“袋形”,并排放至火炬总管。

当含有水汽的“袋形”存在于出口管道时,如果需要,“袋形”部分应设蒸汽伴热。

出口管道与主管的连接点,应尽可能靠近主管的固定点。否则,出口管道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吸收主观的位移。

排入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出口管道应顺介质流向45°斜接到拍房总管的顶部。

(3)安全阀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或管道;如果不能靠近进布置,则要求从保护的设备关口到安全阀入口之间管道的压力降不超过该阀定压值的3 。

(4)安全阀应设检修平台。

4.4.3 蒸汽管道

(1)蒸汽管道的配管设计应可能地减少“袋形”,并有利于凝水连续排除。

(2)除了超高压蒸汽系统外,蒸汽管道上出现“袋形”的低点处或蒸汽总管的端部均应设置疏水阀和捕集器。

(3)蒸汽支管应从蒸汽主观的顶部接出,避免主观的凝水进入支管。支管上的切断阀应安装在靠近主管的水平段上。

(4)蒸汽主管的末端应设分液包。

4.4.4 蒸汽凝水管道

(1)管廊上蒸汽冷凝水总管应水平布置,不允许出现“袋形”,以防凝水在返回冷凝水回收罐时产生“气锤”现象。

(2)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NPS2″的凝水支管,要求顺流向45°斜界在凝水总管的顶部;但对于公称直径小于NPS2″的凝水支管,可以垂直地接在凝水总管的顶部。

4.4.5 取样系统

(1)取样管道和取样冷却器的设置应符合PID和UFD的要求。

(2)PID另有住外,取样管道应为NPS3/4″。

(3)取样口的布置,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系统的管道布置应避免死角或“袋形”管。

(4)取样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备或管道与取样阀之间的管道应尽量短。

(5)现场取样点应设在离地面或操作平台以上1.0m 的位置。

4.4.6 软管站

(1)软管站应按UFD表示的要求设置,其一般用途如下:

a. 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吹扫;

b. 清洗、冲洗和洗涤;

c. 在正常操作和事故情况下使用。

(2)地面上公用物料软管站的设置应使每一个软管站工作范围以软管长15 m考虑。(3)软管站所用介质如下:

a. 氮气

b. 装置空气

c. 低压蒸汽

d. 水

4.4.7 洗眼和淋浴站

(1)洗眼和淋浴站应按UFD的要求设置。

(2)洗眼和淋浴用水一般取自饮用水系统。

4.4.8 蒸汽伴热系统

管道系统的蒸汽伴热设计应按照“蒸汽伴热管设计规定”执行。

5 管廊和设备周围的管道设计

5.1 管廊周围的管道设计

5.1.1 同一方向的管廊应有同一标高,不同方向的管廊应有不同的标高,以便于管廊在交汇点的支管的连接。

5.1.2 避免水平转弯,当改变方向时应改变标高。

5.1.3 对仪表槽板和电气槽板应提供足够的空间。

5.1.4 工艺单元主管廊下应提供2.0m宽、2.5m高的连续空间作为维修通道。

5.1.5 管廊的典型布置如图-1所示。

5.2塔/立式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

5.2.1 塔和立式容器周围的管道应位于管廊侧,塔和容器上人孔和平台应位于通道侧。

5.2.2塔和立式容器管道上切断阀应直接与设备管口项链或靠近设备管口。阀门一般不安装在裙座内。

5.2.3 塔和立式容器等设备裙座内的管道上不宜布置法兰、活接头和开口。

5.2.4排放至火炬系统的安全阀,排放管从塔顶出料管的垂直管段上引出,安全阀安装在高于火炬总管的塔平台上。排至大气的安全阀应直接安装在设备管口上。

5.2.5 应考虑管道的热胀冷缩,管道应有足够的柔性,以防止对所连接管口的影响。

5.3 卧式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

5.3.1卧式容器上的管道设计,通常将容器周围划分为操作区,配管区一般位于管廊或管道连接叫多的相关设备一侧。平台、梯子、人孔、液位计、压力计、温度计等布置在操作区,而管道布置在配管区。

5.3.2 当人孔、安全阀、调节阀及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NPS2″的阀门与操作面的距离3.0 以上时,需设置操作平台。而液位计只需设置梯子,以便观察和维修。

5.3.3 卧式容器的顶部管口通常位于一条直线上,管道布置时应采用90°弯头转向与管廊或相关设备相连,并应特别注意管口的检举要满足操作的需要。

5.3.4 卧式容器周围的管架,一般都采用柱架。支架也可生根在容器上。

5.4 换热器周围的管道设计

5.4.1 换热器周围管道布置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阀门的仪表的操作,并设有人行通道。

5.4.2 应有满足设备维修时(如封头壳程和管束的拆卸)所需的空间。

5.4.3 应考虑管道布置的几何形状和设置正确的支架,以减少因管道自重和热应力引起作用在设备管口上的荷载超载。

5.5泵周围的管道设计

5.5.1 一般规定

(1)泵周围管道布置时,应有便于操作和维修所需的空空间。

(2)泵的管道布置要有足够的柔性,泵管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进行应力分析,管道布置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3)泵进、出口管道的放净,应尽可能通过泵体的放净口。否则,应在管道的最低点设置放净。

5.5.2 泵进口管道设计

(1)泵进口管道的布置应满足泵所许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应尽可能短和少拐弯,不允许出现“气袋”。

(2)泵的进口与连接管道之间有管井变化时,应设置异径管:

a. 异径管应靠近泵口;

b. 除浆液管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外,异径管的形式一般为偏心异径管。

c. 泵进口处偏心异径管的安装方向:当泵是水平或从下面抽吸时,异径管应顶平安装;当泵是从上面吸入且吸入管是垂直的,异径管应低平安装。

(3)当PID或UFD有要求时,泵进口管道应装过滤器。

5.5.3 泵出口管道设计

(1)离心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应装有止回阀

(2)泵出口管道布置时应不应乡泵和惦记的维修工作。

(3)泵出口管道的放净,可通过止回阀的放净口来完成。

5.6压缩机周围的管道设计

5.6.1离心式压缩机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在满足热补偿和允许受力的条件下,应近可能减少弯头数量以减少压降。

5.6.2 离心式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应设有适当的支架,但不影响安装时管口的调整工作。

5.6.3 往复式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应尽量低,支架敷设在地面上,且为独立基础,加大支架和管道的刚性。

5.6.4 在压缩机进、出口管道上,须设置可拆卸短节,以便压缩机的检修。

5.6.5 当PID或UFD有要求时,压缩机的进口管道上应设置过滤器。

5.7加热器周围的管道设计

5.7.1 管道布置应不妨碍燃烧器的拆卸。

5.7.2 燃烧器用阀门应进可能靠近燃烧器。

5.7.3 燃料器或燃料油分配总管的设计,应能使其介质均匀供给燃烧器燃烧。去燃气燃烧器的支管应从水平总管的顶部引出。去燃油燃烧器的支管应从水平总管的底部引出。

5.7.4 事故熄灭蒸汽的切断阀应布置在地面上,并距加热器至少15m 。

5.7.5 对于多支管的分配总管和收集总管,应使支管对称、均匀分布。

5.7.6 加热炉之间应保证通道畅通。

5.7.7 如果需要,炉子周围应设置蒸汽幕。

5.7.8 重油供应管道的布置应通过主管连续循环。

5.8 灌区周围的管道设计

5.8.1 灌区围堤内的管道布置在满足管道应力和施工的条件下,管道与主管廊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短。

5.8.2 管道的布置应能满足罐的管口位移,或罐的不均匀下沉引起的管口旋转的附加位移的要求。一般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5.8.3 管道穿过围堤时,应有适当的保护;穿围堤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闭。

5.8.4 跨越围堤的管道应考虑管道的热胀和冷缩移动的可能。

5.8.5 罐区内管道应沿地面敷设时,管底距地面净高不少于250mm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附表-1

通道要求的符号规定如下:

A: 临时梯子或踏步

B: 永久梯子

C: 如果操作高度≤3.6m ,设移动平台

D: 备有直梯的永久平台

E: 备有楼梯的永久平台

F: 动力操作设备用通道

注: ①D或E的选择应按照“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②设备或仪表位于地面或其他平台1.8 m以上

③金属温度计

④无现场指示

⑤有现场指示

⑥小于或等于NPS3″

⑦大于或等于NPS4″

⑧仅用于开车

⑨人孔距地面或平台高度小于3.6 m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项目名称:×××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工程号:××× 编制: 校核: 审核: ××年××月××日 目录

1执行标准 (1) 2图形及符号: (1) 3图纸目录: (1) 4设计说明内容: (1) 5仪表索引 (2) 6仪表数据表 (2) 7管件加工明细表 (2) 8综合材料表 (2) 9联锁系统逻辑图 (2) 10端子接线图 (2) 11报警器灯屏布置图 (2) 12仪表点及电缆敷设平面图 (3) 13其他 (3) 13.1图纸编号: (3) 13.2常用设计文件图幅: (3) 13.3线形: (3) 评审确认: (4)

1 执行标准 1)《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3005-1999; 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3)《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00; 4)《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HG/T20512-2000; 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定》 GB50093-2002; 6)《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 7)《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700-2000; 8)《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 2 图形及符号: 参照《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执行。 3 图纸目录: 详细列出本专业的工程图纸的名称、编号、图幅及页数,空三行后再填写复用图的名称及编号,空三行后或另起一页填写标准图的名称及编号。 4 设计说明内容: 1)设计总说明 a)列出设计依据; b)说明设计范围; c)说明特殊工艺介质特性。 2)仪表选型说明 a)说明仪表选型原则; b)仪表选型要求; c)列明仪表采购注意事项。 3)施工说明 a).施工安装及验收执行的标准规范或规定;

中石化配管设计规定(2001)

设计标准 SEPD 0001-2001 实施日期 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22 页 目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2 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 2.3 管道间距 2.4 管道跨距 2.5 工艺管道布置 2.6 泄放管道布置 2.7 取样管道布置 2.8 公用物料管道布置 3 阀门布置 3.1 阀门布置一般要求 3.2 止回阀布置 3.3 安全阀布置 3.4 调节阀布置 3.5 减压阀布置 3.6 疏水阀布置 4 管件和管道附件布置 4.1 管件布置 4.2 阻火器布置 4.3 过滤器布置 4.4 补偿器布置

5 管道上仪表布置 5.1 流量测量仪表布置 5.2 压力测量仪表布置 5.3 温度测量仪表布置 5.4 物位测量仪表布置 6 管道支吊架布置 6.1 管道支吊架设计一般要求 6.2 管道支吊架布置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中管道的设计质量,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阀门、管件和管道附件、管道上仪表以及管道支吊架等布置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基础设计阶段进行配管研究的管道布置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的管道布置设计。 2 管道布置 2.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2.1.1 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b)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 c)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d) 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e) 在确定进出装置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 一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目次 1 总则..................................................... 2 栏目和图章................................................. 3 图纸的图幅和图面 ........................................... 4 工程项目文件号的编制 ....................................... 5 设计文件版次的编制 ......................................... 6 设计文件目录的编制 ......................................... 7 设计文件字体及排版的编制.................................... 7.1非表格类文本文件的编制 .................................... 7.2表格类设计文件的编制 ...................................... 7.3 CAD设计图纸中字型、字高、图幅及线宽的规定................. 8 CAD文件图层规定............................................ 9 CAD文件线型颜色设置........................................

建筑专业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1. 目的 为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完善设计程序,在施工图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做法,协调建筑专业的技术设计工作,特编制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工程项目中各个单体建筑物的设计;规定了企业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等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防腐、防火、防爆和抗震设防等要求;并就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及材料做法、建筑装修标准及工程做法等诸多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对有关湿陷性黄土、膨胀、软土、溶洞、严寒冻土、地下岩空区、滑坡、洪水淹没或地震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中补充完善。 3. 建筑设计规定 3.1 图纸、文字统一规定 文件和图纸的编号规定,详见《安徽华塑100万吨PVC项目一期工程总体 设计协 调和统一规定内容》 图纸采用A1?A2图幅,必要时可加长,对A1图加长时尽量不超过1.5 倍。尽量不采用A0 图幅。 3.2 标准规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规定只在此列出工程设计(含施工验收)的主要标准规范,在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活动中须遵照的其它标准规范应参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在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中,如果不同规范之间出现要求不一致或者偏差或者矛盾时,应执行较严格的标准规范。 对于所列石化行业(SH系列)与化工行业(HG系列)规范与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优先采用石化行业标准规范,当石化行业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时,执行相应的化工行业标准规范。 对于所有使用的标准规范,在施工图设计时如果有新版本(包括修改单)发布,应执行新版本(包括修改单)。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如下:

《安徽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现行)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其他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 所涉及的行业规范或标准由各设计院分别补充列出。 4. 建筑工程一般技术规定 4.1建筑设计 4.1.1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充分采用绿色建材及节能构件利于厂区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家现行的节能方针政策,打造新型节能建筑。 (3)建筑设计应尽量做到标准化、定型化与系列化。 (4)建筑设计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5)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检修、生产操作与管理的条件下,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厂房布置力求联合露天一体化、轻质化,使整个建筑设计平面布置紧凑、空间组织合理、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整个厂区风格协调一致。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目录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相关文件……………………………………………………………………………………… 1.3单位制………………………………………………………………………………………… 1.4符号和缩写词………………………………………………………………………………… 2 设计基础……………………………………………………………………………………… 2.1 管道设计基本点……………………………………………………………………………… 2.2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2.3 管道材料……………………………………………………………………………………… 2.4 腐蚀裕量……………………………………………………………………………………… 2.5 管道的公称尺寸……………………………………………………………………………… 3 管道系统的构成………………………………………………………………………………… 3.1 管道器材……………………………………………………………………………………… 3.1.1 管子………………………………………………………………………………………… 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 3.1.3 异径管……………………………………………………………………………………… 3.1.4 支管连接…………………………………………………………………………………… 3.1.5 法兰………………………………………………………………………………………… 3.1.6 阀门………………………………………………………………………………………… 3.1.7 端部密封…………………………………………………………………………………… 3.1.8 盲板………………………………………………………………………………………… 3.1.9 过滤器……………………………………………………………………………………… 3.2 管道的连接…………………………………………………………………………………… 3.3 管道材料等级变化…………………………………………………………………………… 3.4 管道的隔热…………………………………………………………………………………… 3.5 管道的涂漆…………………………………………………………………………………… 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 4.1 概述…………………………………………………………………………………………… 4.1.1 管道走向…………………………………………………………………………………… 4.1.2 管道布置…………………………………………………………………………………… 4.1.3 管道坡度…………………………………………………………………………………… 4.1.4 管道柔性…………………………………………………………………………………… 4.1.5 管道的间距………………………………………………………………………………… 4.1.6 阀门的安装………………………………………………………………………………… 4.1.7 调节阀……………………………………………………………………………………… 4.1.8 止回阀……………………………………………………………………………………… 4.1.9 疏水阀……………………………………………………………………………………… 4.1.10 过滤器…………………………………………………………………………………… 4.1.11 补偿器…………………………………………………………………………………… 4.1.12 仪表……………………………………………………………………………………… 4.1.13 放空和放净……………………………………………………………………………… 4.1.14 管道支架…………………………………………………………………………………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1制图统一规定 (1)图纸图签 设计经理需确定图纸的图签,图签内容中的项目名称、单体名称、项目编号、图纸编号、日期、项目阶段等信息都需确认无误,图签确定后发送项目所有参与人员。 (2)图幅和图纸比例 设计图纸可以选用的标准图框及加长图框 单体比例优先顺序:1:50>1:80>1:100,最高不超过1:100。 单体图幅优先顺序:A2>A1>A0,单体图幅不能采用A3。 比例>图幅,即比例选定后再定图幅。 PID:采用A2图幅。 节点详图:优先采用A2,节点详图数量少,也可采用A3。 材料表:采用A3或者A4。 (3)线型 DN50及以下管道用单线绘制,DN50以上管道用双线绘制。 1.1.2管道设计 1.1. 2.1 管道介质图例

1.1. 2.2 管道内介质压力流流速

1.1. 2.3 管道内介质重力流流速 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重力流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0m/s;非金属管道为5.0m/s; 重力流管道在检查井处变换管径时,采取管顶平接。 1.1. 2.4 管道材质 (1)生产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2)生活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3)生活污水(排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4)雨水 水泥管玻璃钢夹砂管双壁波纹管 (5)工业废水

碳钢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6)回用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7)浓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8)除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1.1. 2.5 埋地管道防腐 埋地管道防腐按照《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对埋地管道防腐等级规定如下: 中性土壤中的埋地管道均采用普通级防腐; 酸性土壤环境中的埋地管道采用加强级防腐; 位于底板下方不易维修和更换的管道采用特加强级防腐。 1.1. 2.6 管径系列 (1)钢制管道外径系列表 参考《HG/T20553-2011化工配管用无缝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所述内容,Ⅰa系列为优先选用系列。 (2)UPVC管道外径系列表 1)国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2)美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ASTM_D1785-SCH40-SCH80-SCH120聚氯乙烯塑料管规格标准》。 (3)钢制管道不推荐使用管径:DN8、DN10、DN32、DN65、DN125、DN550 1.1. 2.7 管件标准

5脱硫系统工艺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大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脱硫系统工艺管道 设计统一规定(试行) 1. 设计必需遵循的导则和使用的设计手册 (1)《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5196-2004); (2)《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烟气脱硫流化床法》(HJ/178-2005); (3)《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T 5054-1996); (4)《电力工程制图图例》(DL5028-1993); (5)《87GD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零部件典型设计手册》; (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2. 设计的原始数据 (1)介质的最大工作压力: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入口PN0.6,GGH高压冲洗水泵出口PN16,其它浆液和工艺水管道均按PN1.0进行设计。 (2)设计采用的管材型号; (3) 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 (4) 脱硫岛司令图(工艺PID图和布置图)和设备清册等; (5) 厂家资料:辅机制造厂的样本、说明书、图纸资料及技术协议书等; (6) 本工程中自定的应遵守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等; (7)司令图阶段已提供给土建专业的管道荷重、孔洞和埋件等资料; (8)土建专业提供的脱硫岛的厂房建筑图和结构图; (9)与电气、热控专业、暖通专业和水工专业的互提资料。 3 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设计深度 3.1 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卷册包括如下图纸: (1) 图纸目录; (2) 管道PID图 (3) 管道布置图; (4) 支吊架安装明细表; (5)零件制造图; (6 综合材料表。 3.2 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 3.2.1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按如下顺序排列:

1、管道PID图 2、管道平剖布置图; 3、管道立体图(如有); 4、支吊架明细表、 5、支吊架制作图; 6、零件制造图、 7、综合材料表。 除开列本卷册新制的图纸外,还需将不属于加工订货卷册的活用图纸开列出来 3.2.2 管道PID图 1)管道PID图包括:工艺流程的系统图、说明和图形符号表。 2)管道PID图上应将所设计的管道系统完全表示出来,用设计界限区分设计范围内和 设计范围外的管道,系统的连接应与布置图上的连接相一致。设计界限应表示清楚, 用“xx xx”表示设计界限,注出接口分册号,便于查找接口;接口应配合好。 接口定位尺寸、接口分册号应表示清楚。 3)不出安装图的小管道(注:DN65mm以下的水管道可不出安装图,DN65及以上的水 管道、浆液管道均应出安装图),应有零件编号,此编号应与零件明细表的编号相一 致。图面上出现的图形符号应与图形符号表上的一致。 4)图上应表示放气点、放水点和疏水点的位置,并标以符号,放气点用Q表示,放水 点和疏水点用S表示。应标示出从主管道引入或引出介质的名称和来向或去向,统 一图形符号如下:引出管道的图形符号:→ ,引入管道的图形符号: →。 5)图中的说明统一规定如下: 注: (1) 本系统管道的设计参数如下:设计压力 MPa;设计温度 0C ;公称压力PN (单位为MPa,按国标规定不写单位);管系严密性水压试验压力为PN1.0;介质 名称、含固量、温度等说明。 (2) 本管道的设计依据是:主要叙述的依据为工艺系统图和厂家资料等,应写明图 号。 (3) 有关本卷册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本卷册多大直径的管道不出安装图,这些 管道的支架间距多少,这些管道的零件编号所见的图号或综合材料表等。 (4)说明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的安装注意事项。(如浆液阀门阀杆应水平安装, 水平浆液管道上的阀门开启时阀板下半部分的动作方向应与介质流向一致,不出 图的阀门应安装在容易操作的地方)。

01_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与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塔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101-2001 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5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塔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7 页 目 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塔配管 2.1 管口方位 2.2 主要管道布置 2.3 平台、梯子 2.4 管道支架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塔配管的管口方位、塔上主要管道的布置、塔平台及梯子和塔管道支架等设计要求。 1.1.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各种塔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SEPD 0204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SEWS 0709 《装置消防竖管》

一般布置在平台的尽头,并尽量利用上、下平台的直梯观测和检修。 2.1.6 塔的液位计和液位调节器管口,不宜布置在进料或重沸器返回管口正对面60°范围之内。 2.1.7 塔顶气相管口一般设在塔顶中间,直径小的也可以塔侧面接出,其方位应与其

它附塔管道的布置综合考虑。 2.1.8 塔底出料管口应引出塔裙外,其方位应根据塔底泵或与其相连接的设备布置而定。 2.2 管道布置 2.2.1 对于大直径管道、高温管道、合金钢管道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2.2.2 必须考虑垂直敷设管道与塔体的相对热伸长量,并应尽量利用管道的自然补偿予以吸收。 2.2.3 沿塔垂直敷设的管道与塔外壁的水平距离,宜按支架系列,靠近塔外壁布置,不加短管只用弯头,与管口相接的垂直管道可除外。管道穿越平台时,不应碰平台内、外圈角钢和平台梁。 2.2.4 塔顶管道一般有顶部出口管道、放空管道和安全阀管道。 2.2.4.1 塔顶气相出口管道应按步步低的要求布置,不应出现袋形,塔顶馏出线一般管径较大,应尽量沿塔壁敷设且不穿或少穿平台。 2.2.4.2 塔顶放空管道应符合GB 50160的规定,并在顶部管道最高处的水平管段上接出,排出口应远离操作面。安全线排放管道除执行放空管道的规定外,还应符合SEPD 0204的规定。 2.2.4.3 当设热旁路控制塔顶压力时,热旁路调节阀应布置在回流罐上部管道,应保温,并不得出现袋形。 2.2.5 侧面进、出塔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管口相接,或水平靠近管口安装。接管公称直径DN不小于150 mm的阀门,应加设支架,以支承阀门的重量。由于安装条件限制,且管内介质不易冻凝的管道上的阀门,也可安装在立管上。 2.2.5.1 一根管道在同一角度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口连接时,应按图2.2.5.1 a) 的方法连接。只有当管道不会由于设备本体和管道之间的不同膨胀状况而受到过大的应力时,也可采用图2.2.5.1 b) 的连接方法,但一般不推荐这种方法。

项目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1 . 项目名称: 2 . 工程编号:100409 3 . 设计阶段:施工图 4 . 子项号及子项名称 5 . 专业代号 Z总图: W外管、S给排水、D电气、Y仪表、T土建、N暖通、R热力、G工艺 6 . 土建图纸编号 建议:建筑专业用01 结构专业用02 01-00 (建筑专业图纸目录)〖例〗干燥袋滤车间 S09008-03T-

02-00 (结构专业图纸目录)7 . 图幅:除表格外,尽量用A1、A2(少用加长) 总图、外管及工艺大平面配管可采用A0 8 . 字体及字号 8 . 1 字体:长仿宋体 8 . 2 字号 8 . 3 所有英文字母的高宽比为0.6 8 . 4 在极端情况下,各种字高不能小于2.5mm

工艺及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1. 项目名称、工程号、子项号及图纸编号等规定按照项目总的统一规。 2.设计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化工设计施工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14-200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1992 《化工设备基础设计规定》HG20643-92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1999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 《化工厂管架设计规定》HG/T20670-1989 《管架标准图》HG/T21629-1999 《变力弹簧支吊架》HG/T20664-1998 原劳动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 《设备、管道的蒸汽伴管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0-83 《蒸汽全夹套加热系统设计规定》CD42A21-8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

最新R410A系统铜管要求

R410a系统冷媒配管 2.1 铜管及配件应有铜管厂家出具的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2.2铜管除去表面缺陷后的实际壁厚应按照以下规定壁厚进行选取 注: 1.对于R410A空调的配管口径为Φ19.05,配管类型可自行决定。 2.冷媒管应使用磷脱氧铜材。 3.O材为软铜管(退火盘管),1/2H为硬铜管(直管)。 4.R410A的最大使用压力为4.30MPa,冷媒管应该确保在最大使用压力下的安全性。 2.3铜管存放 保存中的铜管是否已用端盖或胶带封口——此举可防止水分、垃圾、灰尘等异物进入配管 2.4.1铜管焊接操作及焊点检查 2.4.1.1硬钎焊的种类: ①磷铜钎焊钎焊温度735—840℃,不要焊接溶剂(铜对铜);②银钎焊钎焊温度700—845℃,耐酸性好。 2.4.1.2 作业注意事项: ①钎焊部位的清洁 ·磨光——去除连接部的金属原料。(去除氧化膜)(无纺布,研磨布,砂纸) ·脱脂——如有油污的话,用丙酮或酒精溶剂进行去油处理。 ②确认管与接头的间隙是否合适,铜管与接头间隙为0.05~0.21mm。 ③用惰性气体保护钎焊(氮气置换):钎焊时将氮气充入冷媒管保持0.5bar的压力(钎焊后应继续吹氮气直到铜管冷却方可。)充氮焊接不良则会产生氧化膜,造成系统堵塞,损坏压缩机。 ④钎焊:·加热:当表面呈红褐色的时候最佳,这时如果将钎焊接触一下间隙,就会被吸收进去。 ·必须由母材(铜管)的温度来熔化焊材,而不是由火焰直接熔化。 ·焊缝形成作业:铜管表面从暗红色向混暗红色变化。焊缝越大钎焊接头强度越大。 ⑤完工后检查以下内容:·焊缝部有无气孔和砂眼;有无明显的“钎料下垂”。

2.4.2. 冷媒配管设计范围 2.4.3 管道穿越墙孔位置及保护 2.4. 3.1 穿越墙孔时,必须在管道外设保护套管 2.4. 3.2 垂直布设的管道,穿越楼板的孔中的保护套管,应与楼板底平、楼板面高出2CM以上。2. 4.3.3 管道和保护套管之间的空隙用不燃的柔性材料封堵。 2.4. 3.4 铜管焊缝不得置于穿墙孔中。 2.4.4 弯管施工 2.4.4.1 手动弯管器加工(适合φ6.35-φ22.22);电动(液压)弯管器加工((适合φ6.35-φ41.28)。 2.4.4.2手动弯管的弯曲半径:大于100mm。 2.4.4.3防止局部弯曲过度(双手大拇指作支点,其余八个手指用力/支点移动,慢慢弯曲)。 2.4.5 扩口或翻边管子的外表 2.4.5.1 铜管的切割应尽量使用割管器切割,注意防止铜屑落入管内。 2.4.5.2 扩口后不得有歪斜、变形、裂口等缺陷。 2.4.5.3 胀管加工:同管径的铜管连接,应采用其一铜管一端胀管,另一铜管插入焊接作业。

泵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EM - PDW0111-2003 HFEC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泵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 共 9 页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中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一般规定 2.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时,进出管廊的管道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宜小于 3.5m 。 2.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3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配管形状应尽量简单。 2.4 泵的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5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从设备至泵的吸入管道较长时,应由工艺系统专业进行管道阻力降核算。 2.6 当泵入口管道和泵管口直径不同,而PID 又无特殊要求时,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表2.6的规定。 2.7 当泵出口管道的直径比泵管口大时,泵出口阀门的直径至少比泵管口大一级。 2.8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 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9 表2.6 泵入口阀门的公称直径mm 管道公称直径DN 泵管口公称直径 DN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15 15 20 20 25 40 20 20 25 25 40 25 25 40 40 50 32 40 40 50 80 40 40 50 50 80 50 50 80 80 100 65 80 80 100 150

给排水统一规定知识交流

给排水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1 目的 为统一本工程本阶段与全厂公辅工程有关的给排水工程专业的设计技术要求,特编制本规定。由于本项目涉及化工、电力、轻工、建材、铁路等行业,各个装置内部与全厂性公辅工程关联度较小的给排水设计可以按照各自行业内部规范进行。 2 标准规范 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CECS 122:2001《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3091-200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836.1-19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GB/T 5836.2-19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CJJ-T 29-1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术规程》 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一) S(二) S(三)《给排水标准图集》 (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HG20592~20614-1997(2001)(欧洲体系)《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附加2001年第1号修改单) SH3015-2003《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SH3034-1999《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规范》 SH3089–1998《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设计图例》

安全阀配管设计规定

- - . 目次 1 总则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2 安全阀入口管道设计 2.3 安全阀出口管道设计 1 总则 1.1 范围 1.1.1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阀安装的一般要求,以及安全阀入口和出口管道的配管设计要求。 1.1.2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设备和管道上安全阀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SH30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2 配管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安全阀及其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应符合GB50316、SH3012中有关安全阀的布置要求。 2.1.2 设备和管道上的安全阀必须垂直向上安装,若以其它方式安装将会影响正常工作。 - - 考试资料

2.1.3 安全阀尽可能直接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管口上或靠近该设备出口的管道上,以便流动状态下介质易进入安全阀。 2.1.4 有些情况下被保护设备的压力源存在压力波动现象(如压缩机出口管上的阀门),其波峰值接近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安全阀必须安装在远离压力源且压力较平稳的地方。 2.1.5 安全阀应安装在减压阀、孔板与流量计喷嘴、弯头等产生涡流区元件的下游足够远的地方,以避免湍流影响。 2.1.6 安全阀应安装在易于调节、检查和维修的场所,阀门周围必须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能从操作平台进行检修。 2.1.7安全阀不应安装在长的水平管道的末端,以避免杂质的积累和液体堵塞影响安全阀的工作。 2.1.8 大直径安全阀布置时考虑拆开后吊装的可能,必要时要设吊柱或其他吊装设施。 2.1.9 排放至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其排放介质是液体或可凝气体时,安全阀的安装位 上其他部件的安装和操作。 2.1.14 在往复式压缩机出口管道上设有脉动阻尼器或孔板并在其下游设置安全阀

总图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总图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版次 REV. 升版日期 DATE 说 明 DESCRIPTION 设计阶段 DES.PHASE 初步设计 项目代号: PROJECT CODE 201521 装置: JOB 业主 OWNER : 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 编制: DESIGNED 项目 PROJECT : 晋煤明升达40.60项目 校核: CHECKED 批准: APPROVED 批准日期: APPD. DATE 文件编号 DOC.NO.: 该文件所含内容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复制、泄露、或供他人使用。 THIS DOC. IS THE PROPERTY OF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E CO. LTD UNAUTHORIZED

目 录 1.设计范围 (2) 2.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2) 3.工程设计规定 (2) 4.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4) 5.厂内道路、地面铺装及小型构筑物 (4) 6.管线综合 (5) 7.汽车运输设施 (5) 8.绿化 (6)

1.设计范围 本规定适用的设计工作范围包括: 1) 厂区总平面设计 2) 厂区竖向设计(含竖向、铺砌、护坡、挡土墙等设计)。 3) 厂区道路、装卸场地设计 4) 厂区管线综合及绿化规划设计 2.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SH/T3053-2002 《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 SH/T3013-2000 《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 SH/T3023-2005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 SH3008-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SH/T3054-200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19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 DL/T5032-2005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 备注: 1)标准规范并不限于上述要求,如有必要时,还应执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 2)当引用上述规范有冲突之处,应按较严格者执行。 3.工程设计规定 3.1 设计分工与协作 1) 本工程设计负责用地红线内的全套设计,包括地面工程及绿化规划等的设计。所有

配管设计工艺规范要求

配管件工艺规范 (发布日期:2005-08-30)a)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空调器配管件设计加工工艺。 b)相关标准 Q/T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c)内容 3.1 配管弯制工艺要求 3.1.1弯曲半径 现有的铜管加工设备弯曲半径: 表2

表3 注:芜湖工厂自动弯管φ16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0,φ19铜管最小弯曲半径R35。 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其它弯曲半径, 则可以用技术通知的形式请部装分厂增加模具或者发外加工该零、部件。 3.1.2配管连接的定位与焊接间隙 3.1.2.1配管的连接应考虑通过扩口,缩口或打定位点来保证配管连接的一致性。配管的焊接间隙为0.15-0.25mm。 表4

3.1.2.2配管的定位点标注尺寸如下: 表5 3.2 装配工艺的要求 1)对于冷暖机上的四通阀部件,在整机装配时阀冷凝器接管要和冷凝器输入管焊接,为防止焊接时的高温沿阀冷凝器接管传导至四通阀,要求阀冷凝器接管的展开总长度不小于150mm.。 2)冷暖分体机整机装配时,焊接冷凝器输入管时其焊口与四通阀的位置较近时,为避免四通阀被火焰烧到,设计时保证焊口在垂直高度上与四通阀的中心距离不小于50mm。 3) 当管端不加工而采用管件的内径与其他管连接时,如φ9.53×0.6与φ8管之间的连接,必须在管口标注内径尺寸。 4) 外径为φ3.2、长度低于300mm的辅助毛细管,为了便于装配,毛细管材料状态应为软态。 5) 因低压阀接管长短直接影响四通阀的高低、压缩机回气管与压缩机回气口的配合、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排气口的配合以及阀冷凝器接管与冷凝器输入管的配合,所以设计低压阀接管时,必须标注总高,便于弯管加工时控制总高度。 3.3 铜管规格,壁厚 (1) 配管规格(外径×壁厚) T2Mφ6×0.5 T2Mφ6×0.75 T2Mφ6.35×0.50 T2Mφ6.35×0.75 T2Mφ7×0.6 T2Mφ8×0.5 T2Mφ8×0.60 T2Mφ8×0.75 T2Mφ9.53×0.6 T2Mφ9.53×0.70 T2Mφ12.7×0.75 T2Mφ16×0.75 T2Mφ19×0.75 T2Mφ22×1.0 T2Mφ22×1.2 T2Mφ25×1.2 T2Mφ28×1.0 T2Mφ28.6×1.0 T2Mφ28.6×1.2 T2Mφ30×1.0 T2Mφ32×1.2 (2) 毛细管规格(外径×内径) T2Yφ2.2×0.9 T2Yφ2.5×1.1 T2Yφ2.5×1.3 T2Yφ2.5×1.5 T2Yφ3.2×1.7 T2Yφ3.2×1.9 T2Mφ3.6×2.1 T2Mφ4×3 T2Mφ5×3.5 T2Mφ3.6×2.4 T2Mφ4×2.7 为了保证铜管加工后在弯曲处的壁厚不至于太薄,有足够的强度,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等振动较大的配管(毛细管除外),弯曲变形较大的配管,一律选用壁厚为0.7∽1.0mm的铜管。其它配管一般选用壁厚为0.6mm的铜管。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1 编制目的: a. 介绍各种不同设计压力下冷媒系统配管壁厚选择计算方法和选择方法; b. 防止开发人员在进行管组设计选型时出现错误,造成批量问题。 2 参考资料: 引用文献: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 JIS H 3300 铜以及铜合金无接缝管 专家资料配管壁厚设计基准B-010 GB/T1804 制冷铜配管标准 3 适用的范围 这个设计选择标准,是针对一般的冷媒配管用铜管的种类、尺寸以及允许偏差而做的规定。另外,也适用于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 (注) 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也是依照这个”来规定的。 4 配管的类别 配管的类别、根据最高使用压力(设计压力)来区分第1种、第2种以及第3种。 第1种:相当于R22(包括R407C, R404A, R507A)的设计压力(3.45MPa) 第2种:相当于R410A的设计压力件15MPa) 第 3 种:(4.7MPa)用 5 壁厚的计算公式

以日本冷冻保安规则关系为基准来求得的铜管(TP2M)必须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 = [( P >OD) /(2(T a + 0.8P)] + a (伽) t:必须的壁厚(伽) P:最高使用的压力(设计压力)(MPa) OD标准外径(伽) d a:在125C的基本许可应力(N /伽2) * d a = 33 (N /伽2) a :腐蚀厚度(伽)*但是,对铜管的话为0(伽)。 设计选择示例(TP2M :以下以O型(TP2M铜管设计为例 ①R22制冷系统排气管组壁厚选择,假设排气管组外径$ 19.05,其壁厚选择方法 如下: R22制冷系统排气侧最高压力取 3.45MPa,计算如下: 壁厚t = [(P x OD/ (2 d a + 0.8P)] + a (伽) =(3.45 X 19.05 ) / (2X 33+0.8 x 3.45 ) +0 =0.9558mm 取整,t=1.0mm。 注:国标GB/T1804规定$ 19.05的铜管壁厚V级偏差可以是土0.08mm这样如果供货厂家为节省成本,采用壁厚偏差-0.08mm来生产管组,则其壁厚就会选取为0.92mm了,这样由 计算结果可知,该管组在设计压力为 3.45MPa时,就会有裂管的隐患了。这时必须通过适当 增加铜管壁厚来保证该管组不会爆裂,或者在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管组壁厚在适当的偏差内,即偏差范围在(-0.4 , +0.08 ) mm内,以免除管组爆裂隐患。 实际上,一般设计的R22制冷系统最高压力不会超过 3.0MPa,以3.0MPa为设计压 力, $ 19.05 作为高压侧铜管时的壁厚,计算如下: 壁厚t = [( PX OD/ (2 d a + 0.8P)] + a (伽) =(3.0x19.05)/(2x33+0.8x3.0)+0 =0.8355mm 取整t=0.9mm,其壁厚偏差可以定在(-0.06 , +0.08 ) mm内,如果t取1.0mm,就按照国标GB/T1804规定不必考虑壁厚偏差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