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总结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总结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总结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总结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总结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成分分:

纯金属(简单金属):指由一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纯金属约有80多和,但工业方面所采用的则为数甚少。

合金(复杂金属):指由一种金属元素(为主的)与另外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它的种类甚多,例如:钢是由铁、碳组成的合金,即铁碳合金;黄铜是由铜、锌组成的合金,即铜锌合金;青铜是由铜、锡组成的合金,即铜锡合金;……等等。由于合金的使用性能好,在工业生产中,其应用范围要比纯金属广泛得多

按实用分:

黑色金属:指铁和铁的合金,如生铁、铁合金、铸铁和钢等。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锡、铅、锌、铝以及黄铜、青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工业上还采用镍、锰、钼、钴、钒、钨、钛等,这些金属主要用作合金附加物,以改善金属的性能,适宜于制造某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零件。

所有上述金属称为工业用金属,以区别于贵重金属(铂、金、银)与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1、钢的来源及组成成分

来源: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供再轧制成各种钢材)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

组成成分:是含碳量低于2%的一种铁碳合金。此外尚含有硅、锰、磷、硫等元素,不过这些元素的停驶量要比生铁中的少。

2、钢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

碳素钢:钢中除铁、碳外,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等元素,根据含碳量的高低,碳素钢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0%),高碳钢(含量>0.60%)

合金钢:除含有碳素钢所含有的各中元素外,尚含有一些其它元素(如铬、镍、钼、钨、钒等)。根据钢中合金元素总含量多少,合金钢可分为: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

按质量分:

普通钢:含硫量不超过0.05%;含磷量不超过0.045%,优质钢:含硫量不超过0.040%,含磷量不超过0.040%,

高级优质钢:含硫量不超过0.030%,含磷量不超过

0.035%

按用途分:

结构钢:指用以制造各种工程结构(如建筑、桥梁、

车辆、锅炉构件)、机械零件(如齿轮、轴类零件)的钢。

工具钢:指用以制造各种工具、模具、量具等的钢。

特殊性能钢:简称特殊钢,指作特殊用途和具有特殊

性能的钢,如不锈钢、耐酸钢、耐热钢、磁钢、低温用钢、

电工用钢等。

按冶炼方法分: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

按浇铸前脱氧程度分:镇静钢,沸腾钢,半镇静钢。

3、钢材

类别:棒钢、型钢、钢板、钢带、钢簧、钢丝、钢丝绳。

综合分类:

甲类钢——按照机械性能供应的钢

普通碳素钢

乙类钢——按照化学成份供应的钢

特类钢——按照化学成分供应的钢

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

构钢

碳素钢

易切削钢

碳素工具钢

低合金结构钢

钢合金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弹簧钢

轴承钢

合金钢合金工具钢

合金工具钢

高速工具钢

特殊用途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等

生铁

组成成份:是含碳量在2%以上的一种铁碳合金,此外尚含有硅、锰、磷、硫等元素。

品种:有炼钢用生铁和铸造用生铁。

铁合金

定义:是指铁与硅、锰、铬、钛等元素组成的合金总称。铁与硅组成的合金叫硅铁;铁与锰组成的合金叫做锰铁……

用途:供铸造或炼钢作还原剂或作合金元素添加剂用。

铸铁

来源:把铸造生铁放到熔炉中熔炼,产品即为铸铁(液状)。

再把液体状铸铁浇铸成铸件,这种铸件叫做铸铁件。

品种:工业上常用的有灰口铸铁(灰铸铁、铸铁)、可锻铸铁(马铁、玛铜)、球墨铸铁和耐热铸铁等。

工业上常用的有色金属

铜合金:黄铜——普通黄铜,特殊黄铜(含有其他合金元素的黄铜);青铜——锡青铜(铜锡合金,一般尚含有磷或锌,铅等合金元素),特殊青铜(无锡青铜)——铝青铜(铜铝合金)、铍青铜(铜铍合金)、硅青铜(铜硅合金)等

金属材料性能

物理性能: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

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化学稳定性。

机械性能: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扭强度,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弹性与刚性,弹性极限,弹性模数,塑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韧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疲劳极限)。

工艺性能:

铸造性,锻压性,可焊性,可切削加工性。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机械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分为三类:

1、高分子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2、陶瓷,如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等。

3、复合材料。

一、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

1、高分子材料通常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比强度一般高于碳钢,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用于工农业生产。

2、耐蚀性和绝缘性较好。

3、具有隔热、隔音和减振的特性。

4、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加温加压下可塑性极为优良,可以通过挤压、注射、冲压、焊接、粘接、和切削加工等方法制成各种制品。

5、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强度不高;刚度较低;不耐高温;线膨胀系数大,是钢铁的10倍。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一类有机材料。有两大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油脂和天然橡胶,其使用受资源限制。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其中塑料应用最广,约占三大合成材料的2/3以上。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止:

高分子材料容易发生“老化”。在氧气、阳光、受热、

常用非金属材料

常用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包括除金属材料以外几乎所有的材料,主要有各类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合成纤维、部分胶粘剂等)、陶瓷材料(各种陶器、瓷器、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及近代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和各种复合材料等。本章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陶瓷和复合材料。 工程材料仍然以金属材料为主,这大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但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陶瓷等非金属材料的急剧发展,在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面均有重大的进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工程中。非金属材料已经不是金属材料的代用品,而是一类独立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是一种不可取代的材料。 第一节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又称为高聚物,通常,高聚物根据机械性能和使用状态可分为橡胶、塑料、合成纤维、胶粘剂和涂料等五类。各类高聚物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同一高聚物,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和成型工艺,可以制成塑料,也可制成纤维,比如尼龙就是如此。而象聚氨酯一类的高聚物,在室温下既有玻璃态性质,又有很好的弹性,所以很难说它是橡胶还是塑料。 一、塑料 按照应用范围,塑料分为三种。 1.通用塑料 通用塑料主要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等六大品种。这一类塑料的特点是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它们占塑料总产量的3/4以上,大多数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以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这四大品种用途最广泛。 (1)聚乙烯(PE) 生产聚乙烯的原料均来自于石油或天然气,它是塑料工业产量最大的品种。聚乙烯的相对密度小(0.91~0.97),耐低温,电绝缘性能好,耐蚀性好。高压聚乙烯质地柔软,适于制造薄膜;低压聚乙烯质地坚硬,可作一些结构零件。聚乙烯的缺点是强度、刚度、表面硬度都低,蠕变大,热膨胀系数大,耐热性低,且容易老化。 (2)聚氯乙烯(PVC) 聚氯乙烯是最早工业生产的塑料产品之一,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日用制品。聚氯乙烯耐化学腐蚀、不燃烧、成本低、加工容易;但它耐热性差冲击强度较低,还有一定的毒性。聚氯乙烯要用于制作食品和药品的包装,必须采用共聚和混合的方法改进,制成无毒聚氯乙烯产品。 (3)聚苯乙烯(PS) 聚苯乙烯是三十年代的老产品,目前是产量仅次于前两者的塑料品种。它有很好的加工性能,其薄膜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常用于电器零件;它的发泡材料相对密度小(0.33),有良好的隔音、隔热、防震性能,广泛应用于仪器的包装和隔音材料。聚苯乙烯易加入各种颜料制成色彩鲜艳的制品,用来制造玩具和各种日用器皿。 (4)聚丙烯(PP) 聚丙烯工业化生产较晚,但因其原料易得,价格便宜,用途广泛,所以产量剧增。它的优点是相对密度小,是塑料中最轻的,而它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都比PE塑料大;它无毒,耐热性也好,是常用塑料中唯一能在水中煮沸、经受消毒温度(130℃)的品种。但聚丙烯的粘合性、染色性、印刷性均差,低温易脆化,易受热、光作用而变质,且易燃,收缩大。聚丙烯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目前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如法兰、齿轮、接头、把手、各种化工管道、容器等,它还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家用电器外壳和药品、食品的包装等。 2.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能作为结构材料在机械设备和工程结构中使用的塑料。它们的机械性能较好,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也比较好,是当前大力发展的塑料品种。这类塑料主要有:聚酰胺、聚甲醛、有机玻璃、聚碳酸酯、ABS塑料、聚苯醚、聚砜、氟塑料等。 (1)聚酰胺(PA) 聚酰胺又叫尼龙或锦纶,是最先发现能承受载荷的热塑性塑料,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它的机械强度较高,耐磨、自润滑性好,而且耐油、耐蚀、消音、减震,大量用于制造小型零件,代替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金属材料重点 复试

金属材料重点 题型:填空(30-40%),选择(20%,有多选),简答(10%+10%),问答(10%+10%+20%) 一、钢的物理冶金基础(15%) 1、钢的分类(填空、多选) 结构钢: 工程结构钢:铁素体-珠光体钢、低碳贝氏体钢、马氏体钢 机械制造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轴承钢、高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弹簧钢等工具钢: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等 不锈耐蚀钢 耐热钢 2、铁碳相图中的反应及平衡温度: 包晶转变:LB+δH→γJ(1495℃,单相A) 共晶转变:LC→γB+Fe3C(1148℃,A体+Fe3C:Ld ) 共析转变:γS→αP+Fe3C(727 ℃,F体+Fe3C:P) 3、退火的定义、目的及得到的组织: 退火: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Ac1(727℃)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炉冷以获得平衡状态组织(扩散型相变,加热速度为0.125℃/分时A1的温度为Ac1)。 目的:稳定组织,成分和组织均匀,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成形和加工性能。 4、马氏体(M)转变特点(简答):

1) 无扩散:Fe 和C 原子都不进行扩散,M是体心正方的C过饱和的F,固溶强化显著。 2) 瞬时性:M 的形成速度很快,106mm/s。温度↓则转变量↑。 3) 不彻底:M 转变总要残留少量A,A中的C%↑则MS、Mf ↓,残余A含量↑ 4) M形成时体积↑,造成很大内应力。 5)切变共格性:表面产生浮凸。 ☆5、钢中杂质的种类(填空): 常存杂质:Mn、Si、Al、S、P等 由脱氧剂带入(Mn、Si、Al)的或矿石中存在的(S、P) 隐存杂质:O、H、N,极其微量,有溶解度 偶存杂质:Cu、Sn、Pb、Ni、Cr等,与矿石和废钢有关 ☆6、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存在方式/状态: 溶解于固溶体中,置换和间隙固溶体; 溶于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或单独与碳、氮等作用形成碳、氮化合物; 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氧化物、硫化物等夹杂物; 以纯金属相存在,如Cu、Pb等; 偏聚 7、什么叫奥氏体形成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 在γ-Fe中有较大溶解度并能稳定γ-Fe的元素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而在α-Fe中有较大溶解度并使γ-Fe不稳定的元素,称为铁素体形成元素。 △8、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填空,掌握重要类型): 合金钢中比较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有σ相、AB2相(laves拉维斯相)及AB3相(有序相)。 9、合金钢的回火脆性,原因及解决办法: 提高韧性、降低脆性、稳定组织,但200~350 ℃,450~650℃之间回火,冲击韧性出现两个低谷,称为回火脆性。 (a)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200~350 ℃) 原因:Fe3C薄膜在原A或M晶界形成,降低晶界强度;P、S、Bi等元素偏聚于晶界合金元素作用:Mn、Cr、Ni促进,Mo、Ti、V等改善,Si推迟脆性温度区。 (b)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450~650 ℃) 原因:Sb、S、As、P、O、N等杂质元素偏聚于晶界,或形成网状化合物,高于回火温

最新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总结

习题 第一章 1、何时不能直接淬火呢?本质粗晶粒钢为什么渗碳后不直接淬火?重结晶为什么可以细化晶粒?那么渗碳时为什么不选择重结晶温度进行A化? 答:本质粗晶粒钢,必须缓冷后再加热进行重结晶,细化晶粒后再淬火。晶粒粗大。A 形核、长大过程。影响渗碳效果。 2、C是扩大还是缩小奥氏体相区元素? 答:扩大。 3、Me对S、E点的影响? 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S点左移—共析C量减小;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的C量降低。 4、合金钢加热均匀化与碳钢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由于合金元素阻碍碳原子扩散以及碳化物的分解,因此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5、对一般结构钢的成分设计时,要考虑其M S点不能太低,为什么? 答:M量少,Ar量多,影响强度。 6、W、Mo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而对珠光体转变的推迟作用大,如何理解? 答:对于珠光体转变:Ti, V:主要是通过推迟(P转变时)K形核与长大来提高过冷γ的稳定性。 W,Mo: 1)推迟K形核与长大。 2)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Fe的自扩散系数,增加Fe的扩散激活能。 3)减缓C的扩散。 对于贝氏体转变:W,Mo,V,Ti:增加C在γ相中的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推迟贝氏体转变,但作用比Cr,Mn,Ni小。 7、淬硬性和淬透性 答: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淬透性:指由钢的表面量到钢的半马氏体区组织处的深度。 8、C在γ-Fe与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γ-Fe中,为八面体空隙,比α-Fe的四面体空隙大。 9、C、N原子在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N大,因为N的半径比C小。 10、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答:V:MC型;Cr:M7C3、M23C6型;Mo:M6C、M2C、M7C3型;Mn:M3C型。 复杂点阵:M23C6、M7C3、M3C、稳定性较差;简单点阵:M2C、MC、M6C稳定性好。 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 答:二次硬化:含高W、Mo、Cr、V钢淬火后回火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及回火冷却时A’转变为M回,使硬度不仅不下降,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二次硬化。 二次淬火:在高合金钢中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称为二次淬火。

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标注

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标注 (试行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发动机图样中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标注方法。 本标准适应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所用二维图样上材料的标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见标准各章节 3 常用金属材料的标注方法 3.1 钢板 3.1.1 标注方法 钢板厚度 钢板品种规格标准号 △△-GB(Q/BQB)××× 厚钢板 △△-GB(Q/BQB)××× 钢板技术条件标准号 钢板所用钢号 尺寸精度等级 钢板厚度 钢板品种规格标准号 △-△-GB(Q/BQB)××× 钢板 △△-△-△-GB(Q/BQB)×××钢板技术条件标准号 拉延级别 钢板所用钢号 表面质量级别 注1:尺寸精度等级、拉延级别、表面质量等级可以不注,不注按最低级别供应。 注2:钢板的品种规格标准号 GB/T 709

3.1.2 标注示例 钢板的标注示例见表1。 表1 常用钢板的标注

表1(续)常用钢板的标注 3.2 型钢 3.2.1 圆钢、六角钢的标注方法 3.2.1.1 热轧圆钢、六角钢 钢材尺寸(圆钢为直径、六角钢为内切圆直径) 钢材品种规格标准号 △△-GB(Q/BQB)××× 圆钢 (六角钢)△△-GB(Q/BQB)××× 钢材技术条件标准号 钢材所用钢号 3.2.1.2 冷拉圆钢、六角钢

金属材料学总结

第一章 1、为什么钢中的硫和磷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控制硫化物形态的方法有哪些? 答:S与Fe形成FeS,会导致钢产生热脆;P与形成Fe3P,使钢在冷加工过程中产生冷脆性,剧烈降低钢的韧性,使钢在凝固时晶界处发生偏析。 硫化物形态控制:a、加入足量的锰,形成高熔点MnS;b、控制钢的冷却速度;c、改善其形态最好为球状,而不是杆状,控制氧含量大于0.02%;d、加入变形剂,使其在金属中扩散开防止聚焦产生裂纹。 2、钢的强化机制有哪些?为什么一般钢的强化工艺采用淬火加回火?答:a、固溶强化(合金中形成固溶体、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强化) b、细晶强化(晶粒细化、晶界增多、位错塞积、阻碍位错运动、强化) c、加工硬化(塑性变形、位错缠绕交割、阻碍位错运动、强化) d、弥散强化(固溶处理的后的合金时效处理、脱溶析出第二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上、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强化) 淬火处理得到强硬相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硬度,使钢塑性降低;回火可有效改善钢的韧性。淬火和回火结合使用提高钢的综合性能。 3、按照合金化思路,如何改善钢的韧性? 答:a、加入可细化晶粒的元素Mo、W、Cr; b、改善基体韧性,加Ni元素;

c、提高冲击韧性,加Mn、Si元素; d、调整化学成分; e、形变热处理; f、提高冶金质量; g、加入合金元素提高耐回火性,以提高韧性。 4、试解释40Cr13属于过共析钢,Cr12钢中已出现共晶组织,属于莱氏体钢。 答、Cr元素使共析点左移,当Cr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共析点左移到碳含量小于0.4%,所以40Cr13属于过共析钢;Cr12中含有高于12%的Cr元素,缩小Fe-C平衡相图的奥氏体区,使共析点右移。 5、试解释含Mn钢易过热,而含Si钢高淬火加热温度应稍高,且冷作硬化率高,不利于冷变性加工。 答:Mn在一定量时会促使晶粒长大,而过热就会使晶粒长大。 6、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①、K类型:与Me的原子半径有关;②、相似相容原理;③、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④、NM/NC比值决定了K类型;⑤、碳化物稳定型越好,溶解越难,析出越难,聚集长大也越难。 第二章 1、简述工程钢一般服役条件、加工特点和性能要求。 答:服役条件:静载、无相对运动、受大气腐蚀。 加工特点:简单构件是热轧或正火状态,空气冷却,有焊接、剪切、

金属材料考试复习资料

1.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分为(1)使用性能和(2)工艺性能。(1)又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金属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3.通过拉伸试验可测得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测得的塑性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4.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类型。α–Fe 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δ–Fe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5.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空位或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 6.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获得的晶粒越细。 7.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可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提高;在生产中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机械搅拌和振动;压力加工再结晶;热处理。 8.合金的晶体结构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其中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塑性,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的硬度和脆性。 9.在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中,珠光体属于复相结构,它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按一定比例组成,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10.铁碳合金相结构中,属于固溶体的有铁素体和奥氏体;其中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11.铁碳合金的力学性能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增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w C>1.0%时,强度随其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12.铁碳合金中,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亚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F;过共析钢w C为>0.77%,室温平衡组织为P+Fe3C;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Ld';亚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P+Fe3C II+Ld';过共晶白口生铁w C为>4.3%,室温平衡组织为Fe3C I+Ld'。 13.按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碳素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类;钢硫、磷杂质质量分数的不同,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和特级优质钢三类。 二、简答题与应用题 1.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有那些?若某种材料的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是由于那些力学性能指标不足所造成的? (1)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有: 强度、塑性、刚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 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裂,是由于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不足所造成的。 2.画出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并简述拉伸变形的几个阶段。 oe段:弹性变形

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一、钢铁材料分类 钢铁材料又称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是指钢和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合金。 1、生铁的分类 生铁:碳的质量分数ωc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 (1)按用途分: ①炼钢生铁:指平炉、转炉炼钢用生铁,其含Si量较低,ωsi不大于1.75%,含硫较高,ωs不大于0.07%。 炼钢生铁硬而脆,断口成白色,所以也叫白口铁。占生铁产量的80%-90% ②铸造生铁:又称翻砂铁,一般含Si量较高,ωsi达3.75%,含硫量较低,ωs不大于0.06%。断口呈灰色又称 灰口铁。它占生铁产量的10% (2)按化学成份分: ①普通生铁:普通生铁是指不含其它合金元素的生铁,如炼钢生铁、铸造生铁 ②特种生铁: a.天然合金生铁:天然合金生铁是指含有共生金属,如铜、钒、镍等的铁矿石或精矿石,用还原剂还原而炼 成的一种生铁,它含有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可用来炼钢或铸造。 b.铁合金:是在炼铁中特意加入其它成份,炼成含有多种合金元素的特种生铁,如硅铁、锰铁、铬铁、钼铁 等等。 2、铸铁的分类 碳的质量分数ωc超过2%(一般为2.5%-3.5%)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是用铸造生铁经冲天炉等设备重熔,用于浇铸机器零件。 (1)按断口颜色分: ①灰铸铁:铸铁中碳大部或全部以自由状态的片状石墨形式存在,断口是暗灰色,故称灰铸铁,有一定力学 性能和良好的被切削加工性。

②白口铸铁:组织中完全没有或几乎没有石墨的一种铁碳合金,其中碳完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 ③麻口铸铁:介于白口铸铁与灰口铸铁之间的一种铸铁,断口呈灰白相间的麻点,故称麻口铸铁,性能不好, 极少应用。 (2)按化学成份: ①普通铸铁:指不含任何合金元素的铸铁。如常用的灰铸铁,可锻铸铁等。 ②特殊铸铁:在普通铸铁中有意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借以提高铸铁某些特殊性而配制的一种高级铸铁,如各 种耐热、耐腐蚀、耐磨铸铁。 (3)按生产方式和组织性能分: ①孕育铸铁:又称变质铸铁,在灰铸铁基础上,采用“变质处理”即是在铁水中加入少量的变质剂(硅铁或硅 钙合金)造成人工晶核,获得细晶的珠光体和细片状石墨组织的一种高级铸铁。这种铸铁强度塑性和韧性比一般灰铸铁好,主要用来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而截面尺寸变化大的大型铸件。 ②可锻铸铁:是一种由一定成份的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后而成,其中碳大部或全部成团絮状石墨的形式存 在。比灰铸铁具有较高的韧性,故又称韧性铸铁,此种铸铁并不可以锻造,多用来制造承受冲击载荷的铸件。 ③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又称球铁。它是通过在浇铸前往铁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球化剂(如纯镁或其合金)和墨 化剂(硅铁或硅铝合金)以促进碳呈球状石墨结晶而获得的。由于石墨呈球状,应力大为减轻,它主要可减小金属基体的有效截面积,因而它的力学性能比普通灰铸铁高得多,也比可锻铸铁好。还具备比灰铸铁好的焊接性和接受热处理的性能;和钢相比,除塑性、韧性稍低外,其他性能均接近,是一种同时兼有钢和铸铁优点的优良材料。因此,在机械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 3、钢的分类 (1)按冶炼方法分: ①平炉钢:指用平炉炼钢法所炼制出的钢(有停建平炉的趋势) 主要有普通碳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钢。 ②转炉钢:指用转炉炼钢法所炼制的钢。分底吹、侧吹、顶吹和空气吹炼、纯氧吹炼等转炉钢。顶吹转炉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材料的基本概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 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与社会现代化及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材料对提高人民生活,增加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新材料的发展十分重要。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而各种材料的起点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化学制备和化学改性。 2、什么是材料科学工程 具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点,并且具有鲜明的工程性。 3、什么是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在研究开发新材料中的作用,就是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功能分子以及由功能分子构筑的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使人们能够设计新型材料,提供的各种化学合成反应和方法使人们可以获得具有所设计结构的材料。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方法,合成新物质和新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各组分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相互转换过程。涉及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是材料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4、材料的分类 (1)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类 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功能性能。 (2)以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将材料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由此三类材料相互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第二章 1、原子结合---键合 两种主要类型的原子键:一次键和二次键。 (1)一次键的三个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都涉及电子的转移,或者是电子的共用。)一次键通常比二次键强一个数量级以上。 ①金属键: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晶体格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 ②离子键:包含正电性和负电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最通常的键类型为离子键。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通常都是球形对称的,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有最外层电子的键合,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饱和电子层。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二次键:范德华键(二次键既不涉及电子的转移,也不涉及电子的共用。) 以弱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比前3种键合力要弱得多。包含色散效应、分子极化、氢键。 ①色散效应:对称的分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由于电子运动的结果,有时分子或原子的内部会发生电子的偏离而引起瞬时的极化,形成诱导瞬间电偶极子,就会产生很弱的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力在其它力不存在时能使分子间产生结合。 ②分子极化:原子、离子及分子的电荷并不是固定在一定部位上,它们在相互靠近时,电荷会发生偏移,形成

金属材料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四章合金元素和强韧化 1、请简述钢的强化途径和措施 答:固溶强化 细化晶粒强化 位错密度和缺陷密度引起的强化 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 2、请简述钢的韧化途径和措施 答: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0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硅作业

第10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碳、硅 A 组 基础题组 1.下列我国古代优秀艺术作品中,所用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2.(2017北京海淀期中,2)下列说法的是( ) A.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C.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D.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CO 、NO x 等的排放量 3.(2017北京东城二模,6)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 是( ) 4.(2017北京东城期末,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物品所用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5.(2018北京密云阶段测试)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D.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6.(2017北京西城期末,17)C、Si是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元素。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为比较C、Si的非金属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①中盛放的试剂是,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3)SiC是一种重要的高温耐磨材料。SiC中,C元素显 (填“正”或“负”)化合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 因: 。 7.(2017北京朝阳期中,17)硅材料是微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发电的基础材料,以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纯硅的方法主要有热还原法和熔盐电解法等。 (1)非金属热还原法:工业上以石英砂(含SiO2)、焦炭为原料,高温熔炼制得工业硅。流程如下: ①卤素(X2)都能与Si反应生成SiX4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 。 ②Ⅰ中事实不能作为“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证据,理由是。 (2)金属热还原法:实验室中可将金属镁与足量二氧化硅的微细粉末混合加热而制得硅。流程如下: ①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已知:ⅰ.Si在常温下很难被氢氟酸腐蚀。 ⅱ.MgF2(氟化镁)难溶于水和氢氟酸。 请设计Ⅱ中分离提纯的实 验: (按上图形式呈现)。 (3)熔盐电解法:采用CaCl2为熔盐体系,由SiO2直接电解制得纯硅。装置图如下:

金属材料学 简要总结

《金属材料学》复习总结 第1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一、名词解释: 合金化:未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或工艺性能而特别在钢铁中加入某些元素,称为合金化。 过热敏感性:钢淬火加热时,对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的敏感性。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合金化理论是金属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过程控制的重要原理,是材料成分、工艺、组织、 性能、应用之间有机关系的根本源头,也是重分发结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的基本依据。 2.扩大A相区的元素有:Ni、Mn、Co(与Fe -γ无限互溶);C、N、Cu(有限互溶); α无限互溶);Mo、W、Ti(有限互溶); 扩大F相区的元素有:Cr、V(与Fe - 缩小F相区的元素有:B、Nb、Zr(锆)。 3.强C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Nb、V; 弱C化物形成元素有:Mn、Fe; 4.强N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Nb、V; 弱N化物形成元素有:Cr、Mn、Fe; 三、简答题: 1.合金钢按照含量的分类有哪些?具体含量是多少?按含碳量划分又如何? ●按照合金含量分类: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5%;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在5%~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10%; ●按照含碳量的分类:低碳钢:w c≤0.25%; 中碳钢:w c=0.25%~0.6%; 高碳钢:w c>0.6%; 2.加入合金元素的作用? ①:与Fe、C作用,产生新相,组成新的组织与结构; ②:使性能改善。 3.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1)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 F形成元素均是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V等 (2)S点向左下方移动,意味着共析C含量减小,使得室温下将得到A组织; E点向左上方移动,意味着出现Ld的碳含量会减小。 4.请简述合金元素对奥氏体形成的影响。 (1)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提高碳在A中的扩散激活能,对A形成有一定阻碍作用; (2)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Co可以降低碳的扩散激活能,对A形成有一定加速作用。 (3)钢的A转化过程中存在合金元素和碳的均匀化过程,可以采用淬火加热来达到成 分均匀化。 5.有哪些合金元素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组织奥氏体晶粒长大有什么好处? (1)Ti、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会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因为:Ti、Nb、V等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点缺陷1范围分类1点缺陷.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在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2线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位错3面缺陷在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的晶体缺陷 2点缺陷的类型1空位.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2.间隙原子.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3.异类原子.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替换原有的原子占有其应有的位置3点缺陷的形成弗仑克耳缺陷: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进入间隙,形成等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肖特基缺陷:只形成空位不形成间隙原子.(构成新的晶面)金属:离子晶体:1 负离子不能到间隙2 局部电中性要求 4点缺陷的方程缺陷方程三原则: 质量守恒, 电荷平衡, 正负离子格点成比例增减. 肖特基缺陷生成:0=V M,,+ V O··弗仑克尔缺陷生成: M M=V M,,+ M i ·· 非计量氧化物:1/2O2(g)=V M,,+ 2h·+ O O不等价参杂:Li2O=2Li M,+ O O + V O··Li2O+ 1/2O2 (g) =2Li M, + 2O O + 2h· .Nb2O5=2Nb Ti ·+ 2 e, + 4O O + 1/2O2 (g) 5过饱和空位.晶体中含点缺陷的数目明显超过平衡值.如高温下停留平衡时晶体中存在一平衡空位,快速冷却到一较低的温度,晶体中的空位来不及移出晶体,就会造成晶体中的空位浓度超过这时的平衡值.过饱和空位的存在是一非平衡状态,有恢复到平衡态的热力学趋势,在动力学上要到达平衡态还要一时间过程. 6点缺陷对材料的影响.原因无论那种点缺陷的存在,都会使其附近的原子稍微偏离原结点位置才能平衡即造成小区域的晶格畸变.效果1提高材料的电阻定向流动的电子在点缺陷处受到非平衡力(陷阱),增加了阻力,加速运动提高局部温度(发热)2加快原子的扩散迁移空位可作为原子运动的周转站3形成其他晶体缺陷过饱和的空位可集中形成内部的空洞,集中一片的塌陷形成位错4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空位移动到位错处可造成刃位错的攀移,间隙原子和异类原子的存在会增加位错的运动阻力.会使强度提高,塑性下降. 位错 7刃型位错若将上半部分向上移动一个原子间距,之间插入半个原子面,再按原子的结合方式连接起来,得到和(b)类似排列方式(转90度),这也是刃型位错. 8螺型位错若将晶体的上半部分向后移动一个原子间距,再按原子的结合方式连接起来(c),同样除分界线附近的一管形区域例外,其他部分基本也都是完好的晶体.而在分界线的区域形成一螺旋面,这就是螺型位错 9柏氏矢量.确定方法,首先在原子排列基本正常区域作一个包含位错的回路,也称为柏氏回路,这个回路包含了位错发生的畸变.然后将同样大小的回路置于理想晶体中,回路当然不可能封闭,需要一个额外的矢量连接才能封闭,这个矢量就称为该位错的柏氏矢10柏氏矢量与位错类型的关系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相互垂直.(依方向关系可分正刃和负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相互平行.(依方向关系可分左螺和右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的夹角非0或90度. 柏氏矢量守恒1同一位错的柏氏矢量与柏氏回路的大小和走向无关.2位错不可能终止于晶体的内部,只能到表面,晶界和其他位错,在位错网的交汇点, 11滑移运动--刃型位错的滑移运动在晶体上施加一切应力,当应力足够大时,有使晶体上部向有发生移动的趋势.假如晶体中有一刃型位错,显然位错在晶体中发生移动比整个晶体移动要容易.因此,①位错的运动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②位错移动的方向和位错线垂直;③运动位错扫过的区域晶体的两部分发生了柏氏矢量大小的相对运动(滑移);④位错移出晶体表面将在晶体的表面上产生柏氏矢量大小的台阶.螺型位错的滑移在晶体上施加一切应力,当应力足够大时,有使晶体的左右部分发生上下移动的趋势.假如晶体中有一螺型位错,显然位错在晶体中向后发生移动,移动过的区间右边晶体

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

第8章 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 本章重点要讲解内容: (1)掌握金属的主要晶格结构及其特点。 (2)掌握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及主要性能 (3)熟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了解金属热处理的种类及方法。 第一节 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 1、力学性能 该性能决定许用应力,主要的指标如:强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等。 (1)强度 设备的强度指的是构件抵抗外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利如提升重物的钢丝绳,不允许被重物拉断。例如提升重物的钢丝绳,不允许被重物拉断。但在设计中,为了保证强度而盲目的加大结构尺寸是不合理的,因为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增加运输及安装费用。 常温强度指标:[]0 /n σσ=,屈服强度和抗拉(压)强度;蠕变极限σn 疲劳极限σr 。 (2)硬度 局部抵抗能力,是弹性、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性能指标。 ◆ 压入硬度: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 、HRB)和维氏硬度(HV); ◆ 低碳钢 σb =0.36 HB ◆ 高碳钢 σb =0.34 HB ◆ 灰铸铁 σb =0.1 HB (3)塑性 (在第二章中已经详细讲过,在此让学生复习一下) (4)冲击韧性 冲击韧度αk ,使其破坏所消耗的功或吸收的能除以试件的截面面积。 低温容器所用钢板αk 值不得低于30J/cm 2 2、物理性能 密度、熔点、比热容、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导电性、磁性、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等。 3、化学性能 ◆ 耐腐蚀性 金属和合金对周围介质侵蚀的抵抗能力; ◆ 抗氧化性 高温氧化,降低表面硬度和抗疲劳强度,选耐热材料。 4、加工工艺性能 (1) 可铸性:收缩与偏析; (2) 可锻性; (3) 焊接性; (4) 可切削加工性。

服装材料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机织物:用两组纱线(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相互垂直交织成的片状纺织品。 2.针织物:用一组或多组纱线通过线圈相互串套的方法勾连成片的织物。 3.非织造布: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粘合、溶合或其他化学、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的薄皮或毛毡状制品。 4.毛皮:又称裘皮,是经过鞣制的动物毛皮,由皮板和毛被组成。 5.皮革:经过加工处理的光面或绒面动物皮板。 6.衬料:介于面料与里料之间起支撑作用的服装材料 7.纤维:把长度比直径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统称为纤维。 8.纤维的体积质量:单位体积纤维的质量,影响植物的覆盖性 9.纤维的疲劳:纤维因蠕变也会逐渐损伤,以致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10.热定型:利用纤维的热塑性进行的加工处理 11.抗熔孔性:在穿着过程中,织物某个局部受到或接触到温度超过熔点的火花或热体时候,接触部位会形成熔孔,抵抗熔孔称为抗熔孔性 12.纤维的吸湿性:纤维能吸收空气中气相水分 13.纤维的吸水性:从水溶液中吸收液相水分的能力 14.丝光:棉纤维耐碱性较好,在常温或低温下浸入浓度为18%-25%的烧碱溶液中,纤维的直径膨胀、长度缩短,此时若施加外力,限制收缩,则可提高光泽度,易于印花染色 15.混纺纱线: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纺成的纱线 16.线密度: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17.旦数:指9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18.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时,1g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19.花式纱线: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 20.织物:由纺织纤维和纱线按照一定方法制成的柔软且有一定的力学性能的片状物,分为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和非织造布四大类 21.印花织物:经印花加工后表面有花纹图案的织物 22.色织物:将纱线全部或部分染色,再织成各种不同色的条、格及小提花织物 23.织物组织: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错、上下沉浮的规律 24.非织造布:不经过传统纺纱、机织或针织的工艺过程 25.树脂整理:以单体、聚合物或交联剂对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进行处理,使其具有防皱性能的整理方法 26.毡缩:毛织物在洗涤过程中,除了内应力松弛而产生的缩水现象外,还会因为羊毛纤维的弹性特点尤其是定向摩擦效应而引起纤维之间发生缩绒,即毡缩 27.洗可穿性能:织物洗涤后不经熨烫或稍加熨烫就达到平整的性能 28.织物手感:用手触摸、撰握织物时,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手并通过人脑产生的对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29.织物的成衣加工性能:指面料在服装加工中形成优良的服装外观的难易程度 30.织物悬垂性: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呈波浪屈曲的特性称为织物的静态悬垂性 31.天然毛皮是动物毛皮经过加工而制成。天然毛皮是有皮板和毛被组成 32.服装辅料包括里料、絮料、衬料、垫料、线料、扣紧材料、商标标志 33.衬料:是介于服装面料和里料之间的材料,它是服装的骨骼 34.粘合衬:是以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为基布,以一定方式涂热熔胶而制成,因此粘合衬得基本性能主要取决于基布、热熔胶盒涂层方式。 35.纽扣分为:合成材料纽扣、金属材料纽扣、天然材料纽扣、复合纽扣 36.拉链按使用功能分为:开尾型、闭尾型和隐形拉链拉链按材质可分:金属类拉链和非金属拉链 37.编织花边:以棉纱为经纱,以棉纱、粘胶丝或金银丝等为纬纱,编织成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花边 38.机织花边:由提花织机织成,花边质地紧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图案多样 39.刺绣花边:由手工或电脑绣花机按设计图案直接绣在服装所需的部位,形成花边 40.用于服装的标志有:品质标志、规格标志、产地标志、使用标志、质量标志 41.标志:用于说明服装原料、性能、使用及保养方法、洗涤及熨烫方法等的一种标牌 42.服装的外观和性能是由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和后整理四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金属材料学

名词解释 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从而得到一定的物理、化学或机 械性能的化学元素。(常用Me表示) 微合金元素:有些合金元素如V,Nb,Ti, Zr和B等,当其含量只在0.1%左右(如B 0.001%,V 0.2 %)时,会显著地影响钢的组织与性能,将这种化学元素称为微合金元素。 奥氏体形成元素:在γ-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稳定γ-Fe的元素C,N,Cu,Mn,Ni,Co,W 等 铁素体形成元素:在α-Fe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且能α-Fe稳定的元素Cr,V,Si,Al,Ti,Mo等 原位析出:指在回火过程中,合金渗碳体转变为特殊碳化物。碳化物形成元素向渗碳体富集,当其浓度超过在合金渗碳体中的溶解度时, 合金渗碳体就在原位转变成特殊碳化物。如Cr 钢碳化物转变 异位析出:含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在回火过程中直接从过饱和α相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同时伴随着渗碳体的溶解,如V,Nb,Ti。(W和Mo既有原味析出又有异位析出) 网状碳化物:热加工的钢材冷却后,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过剩碳化物(过共析钢)或铁素 体(亚共析钢)形成的网状碳化物。 水韧处理:高锰钢铸态组织中沿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显著降低钢的强度、韧性和抗磨性。将高锰钢加热到单相奥氏体温度范围,使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然后在水中快冷,使碳化 物来不及析出,从而获得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水韧后不再回火) 超高强度钢:用回火M或下B作为其使用组织,经过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大于1400 MPa (或屈服强度大于1250MPa)的中碳钢,均可称为超高强度钢。 晶间腐蚀:沿金属晶界进行的腐蚀(已发生晶间腐蚀的金属在外形上无任何变化,但实际 金属已丧失强度) n/8规律:随着Cr含量的提高,钢的的电极电呈跳跃式增高。即当Cr的含量达到1/8,2/8,3/8,……原子比时,Fe的电极电位就跳跃式显著提高,腐蚀也跳跃式显著下降。这个定律 叫做n/8规律。 黄铜: Cu与Zn组成的铜合金 青铜: Cu与Zn、Ni以外的其它元素组成的铜合金 白铜: Cu与Ni组成的铜合金 灰口铸铁:灰口铸铁中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其断口呈暗灰色。(片状石墨 对基体产生割裂作用,并在尖端造成应力集中,故灰口铸铁力学性能较差)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中的碳全部以或大部分以图案絮状的石墨形式存在,它是由一定成分的 白口铸铁经长时间高温石墨化退火而形成的。又称韧性铸铁。 蠕墨铸铁:蠕墨铸铁中的碳大部分以蠕虫状石墨形式存在。(高耐热性) 麻口铸铁::麻口铸铁中的碳一部分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另一部分以石墨形式存在,端口呈 黑白相间。(无实用价值)。 基体钢:指其成分含有高速钢淬火组织中除过剩余碳化物以外的基体化学成分的钢种。(高 强度高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优于高速钢,可做冷热变形模具刚,也可作超高强度钢) 双相钢:是指显微组织主要是由铁素体和5%-20%体积分数的马氏体所组成的低合金高 强度结构钢,即在软相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一定量的硬质相马氏体。 黑色组织:高速钢在实际铸锭凝固时,冷速>平均冷速。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在结晶和固 态相变过程中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共析转变形成δ共析体为两相组织,易被腐蚀,在金相组 织上呈黑色,而称作黑色组织。 低(中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合金钢叫低合金钢。合金含量在5%-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