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精品)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精品)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精品)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整体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文档编号:)

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三月

目录

背景及需求............................................................................................. - 1 -应用背景................................................................................................ - 1 -业务现状................................................................................................ - 1 -需求分析................................................................................................ - 2 -业务需求........................................................................................ - 2 -系统需求........................................................................................ - 3 -总体目标................................................................................................ - 3 -系统总体思路......................................................................................... - 4 -设计思想................................................................................................ - 4 -设计原则................................................................................................ - 4 -设计依据................................................................................................ - 4 -设计思路................................................................................................ - 5 -系统总体设计......................................................................................... - 7 -总体架构................................................................................................ - 7 -系统拓扑........................................................................................ - 8 -系统组成........................................................................................ - 8 -系统特点................................................................................................ - 9 -全网络覆盖.................................................................................... - 9 -综合监控,全面集成.................................................................... - 9 -易于扩展,复用便捷.................................................................... - 9 -专业软件,管控一体.................................................................... - 9 -前端感知系统....................................................................................... - 11 -设计概述.............................................................................................. - 11 -视频监控子系统.................................................................................. - 12 -需求分析...................................................................................... - 12 -系统设计...................................................................................... - 12 -系统组成...................................................................................... - 14 -

前端部署...................................................................................... - 15 -前端配套...................................................................................... - 17 -系统特点...................................................................................... - 19 -塔吊安全管理系统.............................................................................. - 20 -需求分析...................................................................................... - 20 -系统设计...................................................................................... - 21 -系统组成...................................................................................... - 21 -功能介绍...................................................................................... - 22 -系统特点...................................................................................... - 24 -环境监测系统...................................................................................... - 25 -需求分析...................................................................................... - 25 -系统设计...................................................................................... - 25 -系统组成...................................................................................... - 27 -系统特点...................................................................................... - 28 -传输网络............................................................................................... - 30 -传输网络总体设计.............................................................................. - 30 -传输网络选择.............................................................................. - 30 -设计要求...................................................................................... - 30 -传输网络详细设计.............................................................................. - 30 -无线网络设计.............................................................................. - 30 -视频监控网络设计...................................................................... - 33 -监控中心............................................................................................... - 35 -存储子系统.......................................................................................... - 35 -存储结构设计.............................................................................. - 35 -存储设计原则.............................................................................. - 35 -存储可靠性设计.......................................................................... - 35 -存储热备设计.............................................................................. - 36 -存储空间计算.............................................................................. - 37 -

管理平台............................................................................................... - 38 -

平台总体架构...................................................................................... - 38 -

工地管理可视化平台构成.................................................................. - 39 -

工地管理可视化平台特点.................................................................. - 40 -

工地管理可视化平台管理功能.......................................................... - 41 -

成功案例............................................................................................... - 54 -附录一关键设备介绍......................................................................................... - 56 -碗型鹰眼.............................................................................................. - 56 -产品介绍...................................................................................... - 56 -

产品功能...................................................................................... - 56 -

产品优势...................................................................................... - 58 -热成像摄像机...................................................................................... - 59 -

HKTC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 61 -产品介绍...................................................................................... - 61 -

产品功能...................................................................................... - 64 -

产品优势...................................................................................... - 66 -

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背景及需求

应用背景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吸纳劳动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近年来,在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主体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可否认,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仍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仍将是摆在各级政府部门、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住建部2003年11月发布的《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要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建造应用系统和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推动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实现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23号文件,同年质监总局下发164号文件,要求在建筑起重设备上必须加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是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布署,推进了全国各省市建筑信息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进程。真正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

2015年11月《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随即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建筑行业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工作给出指导意见。

业务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福建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工地新安装塔吊监控、新开工项目应安装施工现场在线监控系统、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

报体系等是其中重点。

需求分析

针对目前安全监管和防范手段相对落后,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仍较低,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核心业务的现状,利用信息化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智能化”监管。提升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服务。

业务需求

通过工地管理可视化系统,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提高政府、企业对工程现场的远程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对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处理的速度。政府通过出台相应法规文件推动企业完善物联网建设,并通过本系统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协调各业务管理部门,围绕安全监管制度为核心,以物联网技术为技术手段,将科技技术力量与安全监管制度紧密集合,成立综合性省-地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实现体制创新,能够统一处置生产安全领域的各类事件。

企业单位业务需求:

1)远程对分散的建筑工地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

减少工地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工地现场施工实时情况,施工动态和进度,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对于场面比较大的工地,对于重点项目企业领导也需要远程监管。

3)出现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4)对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上存在技术不足,普遍存在的超载和违章作业等现象,企业对租赁的塔式起重机信息如塔式起重机使用年限、维修状况等了解缺乏;地面的风速与高处的差别很大,很难判断塔吊的合理使用时机。

5)监管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财产安全,避免物品的丢失或失窃给企业造成损失;

6)将施工实况展现于客户面前,向客户展现工地的建设规划和进度,达到一个宣传效果,也使得销售计划能够合理制定;

系统需求

1)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实时监控、数据回传、远程应急指挥等功能。

2)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塔式起重机等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监督管理等功能。

总体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监管责任,提高企业对工程现场的远程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对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处理的速度。政府通过出台相应法规文件推动企业完善物联网络建设,并通过本项目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系统总体思路

设计思想

通过工地管理可视化系统为政府、企业、现场工程管理,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同时,其也将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引入新理念,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传统的施工监测、易受人为影响且效率低下。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进而构建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并最终达到创造智能城市的目标。

设计原则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海康进行顶层规划、相关技术标准设计;

?政府推进和出台相应管理制度;

?企业与施工现场按照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实施。

设计依据

本方案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主要从以下行业规范、标准出发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视频安防系统技术要求》(GB/T367-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安全防范系统》(浙江省标准)(DB33/T334-200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5905-86)

?起重机电控设备(JB4315-8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制造规范(GB7251-87)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标准(GB4912.2-85)

?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GB12602-90)

?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5)

?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规定部分) (GB5031-2008)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安全装置规定部分)(GB5144-2006)

?《福州市建设工程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设计思路

对于工地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建设,绝不应该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而是在满足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与外部其它智能化系统之间的完美结合。系统主要依托于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来实现对众多安防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后实现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权限卡、统一

安防管理业务流程等,同时考虑将各安防系统资源作为信息化基础数据,满足部分建设单位运营管理的业务需求,辅助业务流程优化。

基于综合管理平台,前端子系统可接入子系统包括(不限于)以下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塔吊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

除此之外,平台支持通过标准接口(如OPC等)或通过SDK接入第三方设备进行联动。

基于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系统的灵活布署,根据实际项目的设备接入规模、包含子系统类型及各模块功能需求,可按需配置多种模块化服务,按需布署相应的服务器。在统一平台管理的基础上,系统提供精细化的分级权限管理以及总部到分支的远程联网管理。

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架构 塔吊监控仪视频监控设备应力监测传感器GPS RFID 读写器

移动执法终端语音对讲终端RFID 识别标签升降机监控仪WSN 无线传感网移动通信网(2G/3G/Wi -Fi/WiMax )

INTERNET/INTRANET/VPN 专网

实时监测数据数据集成层GIS 服务通信服务流媒体服务视频存储注册服务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地图数据外部数据工作流服务安全认证服务RFID 中间件电子表单报表服务短信服务权限管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物联网管理集成平台

工地可视化系统塔式起重

机监控系统

数字质安监系统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升降机

监控管理系统

混泥土搅拌车超

载超速监控子系统语音对讲系统联动应急指挥系统市建委市质安监总站区县质安监分站工地建设企业监理部门技

系责任追溯和查证体系

设备采集层网络传输层

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

平台总体架构图

基于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标准体系和责任追溯和查证体系的要求,运用物联网综合应用技术建设《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物联网管理应用平台》。

系统拓扑

移动通信网络(2G / 3G / Wi-Fi / WiMAX …)Internet 信息采集(各类传感器)广域通信网

(公众传输网络)信息存储与处理系统(应用领域)……接入网

综合管理平台

GIS 数字地图移动执法工地可视化塔吊监控VPN

塔吊监控数字化质安监管理应急救援

……

工地可视化……

系统拓扑图

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层、网络接入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处理层组成。如图2所示。将移动执法终端、塔式起重机作业产生的动态情况、工地周围的视频数据及时上传给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融合,进行报警联动等处理。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工地现场的状况,将有效提高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效率。

系统组成

该系统可满足职能部门及企业办公需求,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要求,系统总体上包括业务子系统、工地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子系统、管理决策子系统、外网子系统、监督检测子系统等六大子系统组成。

系统特点

全网络覆盖

该系统平台可适应局域网、广域网、3G、4G移动网络、Wifi网络等多种网络集合,支持NAT穿越,可穿越防火墙、网闸;

综合监控,全面集成

建筑工地的视频监控、传感数据、安全防范、报警联动、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混合网络硬盘录像机,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可采集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易于扩展,复用便捷

强大的可扩展性和伸缩性,是系统投资的长期保障,系统的伸缩复用性是用户投资的根本的保证,当一个施工现场完成后,拆解的设备可以迅速部署到其他施工现场,保护用户投资;此外我们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构建大型网络系统的J2EE平台架构,采用微核心+插件技术、支持从PC、服务器到小型机的迁移,支持操作系统移植,支持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可以随着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简单的调整服务器的部署可以轻松实现从前端-市级监控中心-省级监控中心一直到全国范围的多层次的纵向延伸和多区域联网的横向扩展,而无需更换版本和产品升级。而这种扩展,丝毫不影响系统的原有稳定性。

专业软件,管控一体

由于前端施工现场数量庞大,一般都分布在多个地域,综合监控技术的采用又增加了

数据处理量,单级系统的部署已不能满足要求,需采用多服务器分布部署甚至多级级联的方式来实现。

工地监控平台软件可以支持超大规模的部署,能满足多级综合监控的应用需求。软件采用模块化构建方式,可因需裁剪;采用Web Service作为对外的服务接口协议,方便二次开发商集成;方便的增值业务集成;统一的平台内部协议;统一的部署和管理。

前端感知系统

设计概述

本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工地现场的远程预览、远程云控制球机转动、远程接收现场报警、远程与现场进行语音对话指挥等功能外,本系统与其他常规监控系统比起来着重突出联网、高清、无线三方面贴近工地行业应用的设计方案。

本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施工现场远程巡查——通过施工现场本身就具有的互联网,可以直接在监控中心显示屏上看到各施工点的现场情景图像,也可以通过监控中心的监控电脑向前端摄像机、高速球发出控制指令,调整摄像机镜头焦距或控制云台进行局部细节观察,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实时抽检监控。在监督施工现场是否规范施工的同时,保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财产安全,并对违反规定的施工企业进行处罚提供证据。

2)录像存储及回放——录像文件存储在工地前端NVR 里,既满足了存储,又不会适时占用很多上行带宽,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远程访问各施工现场的录像记录,并可按时间、企业名称、摄像机编号等要素进行录像资料的智能化快速检索和回放显示,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相关录像资料转存到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指挥中心。

3)视频监控不仅能在白天实时监控,且在夜间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

4)若前端主动发出报警信息后,监控中心监控图像应自动切换到发生报警的施工现场图像;

5)中心系统能对所有设备进行管理;

6)系统能对登录平台用户进行管理,系统为不同级别用户配置权限功能,保证不具备权限的用户不可以随便查看他人管辖范围内的工地现场图像。

7)本系统设计使用性价比极高的高清摄像机及高清球机,分辨率为200万,可以看清工地现场的作业细节,无论是对现场施工指挥、监管,还是事后追踪现场情况,都能保证看得清,有据可依。

视频监控子系统

需求分析

在事故多发的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地的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财产安全是建筑企业管理者关心的头等大事;每个建筑企业或者是开发商在地区或者全国都会有很多的建筑工地,这些工地分布很散,很难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去频繁的到现场去监管、检查,所以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根据上述内容,对建筑企业用户具体的需求分析如下:

?远程对分散的建筑工地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使用人力频繁的去现场监管、检查,减少工地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工地现场施工实时情况,施工动态和进度,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对于场面比较大的工地,对于重点项目企业领导也需要远程监管。

?监管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财产安全,避免物品的丢失或失窃给企业造成损失;

?将施工实况展现于客户面前,向客户展现工地的建设规划和进度,达到一个宣传效果,也使得销售计划能够合理制定;

?防范外来人员的翻墙入侵、越界出逃,非法入侵危险区及仓库等场所,保证工地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系统设计

本方案为满足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管理需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视频数字压缩处理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管理,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施工操作工作面上的各安全要素等实施有效监控,同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和改善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实现建设工程监管模式的创新,同时加强了建筑工地的治安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采用政府部门、企业、施工现场三级联动架构,有效实现视频数据共享,并提供建筑公司管理系统对接接口,方便进行二次开发。通过企业平台,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对工地

进行安全质量监管,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同时可以方便企业进行自我监管,实时掌握工地现场信息,减少管理成本。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从根本上决定了系统所能提供的业务服务的规模和水平。基于事实上的工业标准的J2EE 平台和SOA 面向服务的架构,是当前几乎所有的企业级业务平台所普遍采用的,被反复证明是目前最强壮、最博大、最高效、最具伸缩性和业务扩展能力的平台架构之一。

软件采用了在J2EE 三层体系结构基础上构建的面向业务的四层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接入服务应用

平台服务

业务逻辑子系统

DVR DVS IP Camera 报警门禁流媒体服务存储服务报警管理

中心管理

WEB 认证授权动态域名网管服务视频

报警存储智能对讲巡更GIS/GPS 负载均衡

C/S 客户端B/S 客户端手机客户端Web Service 接口

J2EE

.NET 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加密第三方系统

调度管理互联管理第三方系统

工地监控系统拓扑图

系统组成

工地监控系统拓扑图

如上图所示,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由三部分组成:前端施工现场、传输网络、监控中心。

1)工地前端系统

工地前端系统主要负责现场图像采集、录像存储、报警接收和发送、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

前端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分布安装在各个区域的球型鹰眼全景相机、高清红外星光网络摄像机、网络硬盘录像机,用于对建筑工地的全天候图像监控、数据采集和安全防范,满足对现场监控可视化、报警方式多样化和历史数据可查化的要求。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工地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紧急报警按钮向企业领导和上级单位报警,启动应急预案,满足应急指挥协同化的要求。

2)传输网络

工地和监控中心之间可采用专线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专线方式带宽有保证,网络稳定,通过软件预览的实时图像效果清晰,真正做到不仅看得见而且看得清,提示系统价值,但是租用专线价格比较昂贵;采用互联网方式,价格相对便宜,但是由于共享带宽,网络稳定性不如专线,高清摄像机的效果无法发挥到最大值。

工地现场的传输可以采用无线AP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方式,无线传输能适应工地现场复杂的环境,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网线的损坏而不能传输的问题。而有线传输则信号传输

比较稳定,但是容易受现场环境限制,比如塔吊的升级会对网线的长度有所要求,这样容易损坏网线。

3)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本系统的核心所在,是执行日常监控、系统管理、应急指挥的场所。内部署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库服务模块、管理服务模块、接入服务模块、报警服务模块、流媒体服务模块、存储管理服务模块、Web服务模块等等,它们共同形成数据运算处理中心,完成各种数据信息的交互,集管理、交换、处理、存储和转发于一体,是视频监控系统能稳定、可靠、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支持随时抽查全部视频监控资源,接收报警信息,查阅各类统计数据,实现管理的高度集中化,做到管控一体集中处理。

平台支持分布式部署,当系统容量较大时,能够有效降低局部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压力,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前端部署

前端摄像机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原始信号源,主要负责各个监控点现场视频信号的采集,并将其传输给视频处理设备。监控前端的设计将结合实际监控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技术方法,保障视频监控的效果。

作为工地监控系统的视频源头,摄像机对整套监控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摄像机的基本要求是:防尘、防水、图像清晰真实、安装调试简便。

1、图像真实清晰——摄像机种类很多,其本源是内部核心部件“图像传感器+数字处理芯片”,针对不同的行业有完全不同的优化方案。图像清晰度主要取决于图像传感器线数,线数越高,图像解析力越高,能获取更多的图像细节。此外镜头倍数也将影响用户捕获图像的景深,广角取景能获取全景概况,长焦取景能获取人脸面部特征,因此,用户对图像要求与使用场景密切相关。当然,在特殊场景下还需要特殊功能进行匹配,比如:超低照度、逆光等等。

2、安装调试简便——摄像机多安装于难以摘取的位置,因此使用过程中的再度调试是较麻烦的,增加维护成本。摄像机应该提供OSD操作菜单供用户远程调试及参数修改。

工地现场监控缩略图如下图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设施基本配置如下表:

表1视频监控点位配置表

点位设计说明:

工地出入口摄像机

工地是人员出入的场所,需在每个门口设置监控点,实时监控进出人员和货物,安装

智慧工地考勤管理解决方案样本

智慧工地考勤管理 解决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智慧工地·考勤管理解决方案

一、总述 建筑行业是一个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当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流程纷繁复杂,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控制事故发生率,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而对工地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建筑工地监管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信息化监管缺失:因为施工工地环境复杂,工地分散,无信息化远程监管手段,人工巡检难度大,管理效率低,无法及时对施工现场情况及时反馈,造成管理的滞后效应,对突发事件确定实时有效的控制和支撑; (二)人员管理难度大:工程相关人员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经理、项目技术主要负责人考勤难度大,违规操作多发,往往导致惨痛的事故; (三)缺乏统一平台支撑:各工地之间管理不一致,无统一平台和服务,出现问题支撑难、响应慢,影响问题处理效率。 介于上述问题,建立能动态反映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实际情况的数据库、花名册和考勤册等管理台帐,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出勤状况的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二、方案目标 智慧工地考勤管理系统依托信息通讯技术,结合先进的物联网架构,整合联通主流的3G通信技术,辅以指纹、照相、IC卡等识别技术,对建筑工地工作人员信息进行多维采集,并利用数据仓库整合技术对其综合分析并汇总,以求达到帮助建筑管理方提高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水平,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

目标。 考勤数据采集:依托成熟的互联网、3G通信技术,使用拍照或指纹识别议,采集建筑工地人员的指纹或面部生物部位图像信息,做到上下班考勤,并将考勤时间及时存储到本地数据库中,提供有效的出勤管理依据。 组织机构划分:根据改进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RBAC)而设计,并重点利用了角色,密级和范畴的概念,设计了不但能根据角色来控制用户所能操作的模块,而且还能够根据操作范围来控制在这个模块中的权限大小,实现了权限的二级联合控制。权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角色权限,用户特权等。 考勤规则设定:对工地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安监人员的出勤制定出相关的规则,系统设置这些人员上下班考勤的时间及倒班工人在不同时间段内每天工作的工时;对于一些加班、请(销)假等事项,定制录入平台的最后期限或日期。为了能统计迟到、早退的人员,系统规则设定了它们上下班打卡的延迟时间。 考勤核对:对系统平台形成的考勤识别记录及被考勤人员的工时,相关有权限的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对、修改。核对、修改后的数据会及时保存到数据库中,也能够经过报表汇总。对于这些修改操作,系统会自动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 报表统计:依照建筑工地现场考勤管理办法和系统制定的考勤规则,系统不但实现了考勤原始记录表、考勤时间日报表、考勤时间月报表、考勤人数统计表等统计,而且能够把这些报表打印成纸质材料装订成出勤台账报送管理部门,真实地反映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出勤情况。报表也能够导出Excel、PDF格式

智慧工地整体建设项目系统总体设计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整体建设项目系统总体设计解决方案1.1 总体架构 技术和业务标准体系 市建委市质安监总站区县质安监分站工地建设企业监理部门用户层 塔式起重深基坑施工联动应急 语音对讲系统 机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系统指挥系统 工地可视化系统数字质安监系统 施工升降机混泥土搅拌车超 应用层 监控管理系统载超速监控子系统 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物联网管理集成平台 注册服务安全认证服务GIS 服务电子表单报表服务短信服务 服务层通信服务流媒体服务视频存储RFID 中间件工作流服务权限管理 数据集成层 数据层实时监测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地图数据外部数据 INTERNET/INTRANET/VPN专网 移动通信网( 2G/3G/Wi - Fi/WiMax ) 网络 传输层 WSN 无线传感网 塔吊监控仪升降机监控仪RFID 识别标签GPS 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应力监测传感器RFID 读写器移动执法终端语音对讲终端采集层 责 任 追 溯 和 查 证 体 系图 1. 平台总体架构图 基于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标准体系和责任追溯和查证体系的要求,运用物联网综合应用技术建设《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物联网管理应用平台》。

1.1.1 系统拓扑 信息存储与处理系统(应用领域) 广域通信网(公众传输网络) 接入网 信息采集 (各类传感器) 综合管理平台工地可视化塔吊监控 GIS数字地 图 ?? ?? 数字化质安监管理应急救援 ?? Internet 移动通信网络(2G / 3G / Wi-Fi / WiMAX ?) VPN 移动执法工地可视化塔吊监控 图2. 系统拓扑图 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层、 网络接入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处理层组成。如图2所示。将移动执法终端、塔式起重机作业产生的动态情况、 工地周围的视频数据及时上传给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 台对各子系统进行融合,进行报警联动等处理。各级管理部

最新版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3) 2. 系统设计 (4) 2.1数字化工地系统框架 (4) 2.2功能概述 (5) 2.3系统基本特点 (7) 2.4系统应用环境 (7) 2.5 系统性能参数及界面设计 (8) 2.6关键技术 (8) 3. 数字化工地服务器配置方案 (14) 3.1 Web应用服务器需求计算 (17) 3.2 塔机、施工升降机应用服务器需求计算 (18) 3.3 人员管理服务器需求计算 (19) 3.4 移动终端服务器需求计算 (21) 3.5 流媒体终端服务器需求计算 (22) 3.6 数据库服务器需求计算 (23) 3.7 磁盘阵列空间计算 (24) 3.8 用户身份管理服务器需求计算 (26) 3.9 各类应用服务器的建议配置 (28)

1. 概述 建设工程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焦点,对其实施监督管理更是国内外同行的惯例做法。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总量的不断增长,项目分布范围愈加广泛以及监管力量的不足给行业质量安全主管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建设工程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是行业管理部门的不二选择。 数字化工地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先进的建筑工程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将规范管理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合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政府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深度信息化应用融合,使得信息化监管能够承载业务,辅助监管,进而提升行业监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形象,推进行业自律管理!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简短介绍)

1系统简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地质灾害险情发现、险情鉴别、险情处置业务流程、数据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按区域、移民新城区、单体地质灾害分别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及应急指挥逻辑模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及防灾、救灾各类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卫星系统、单兵系统、通信指挥车系统、GPS定位系统等通过综合组网,快速搭建技术会商和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创造了可视化程度高的、信息畅通的、可辅助决策并适应快速响应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用了数据仓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数据采集、治理工程等子系统建设的各项成果,有效地支持地质灾害预警决策及应急指挥。

2 系统业务流程 险情处置 图2-1系统业务流程图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一个地质灾害的生命周期(险情发现、险情鉴定、险情处置)进行管理和流程监控,同时建立技术会商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地支持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 3 系统构成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由险情上报、技术会商、应急指挥、配置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

险情上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险情分布、险情信息标注、险情报警、报警信息管理、险情核查、险情报告、险情报告处理。实现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报警录入,核查险情的真实性,对核查后的险情进行处理及生成核查报告上报上级部门。显示险情的分布图,并在分布图中对险情地点进行标注等针对险情的管理操作。 技术会商模块实现针对某次险情发起会商,制定会商计划。对会商计划、会商执行、会商结果进行管理。提供辅助编制报告与建议功能,对专家会商全过程进行追踪、记录、存储、管理,并将会商中得出的建议与报告发送到相应单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应急指挥包括应急指挥平台、GPS系统接口、应急预案库管理以及应急预案辅助编制、信息交流,接收会商文件并对灾情进行应急响应、追踪,对灾情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案例归档。 配置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需要配置的模块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灾害点信息配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注册、多维展现模型库管理、应急通讯平台模式管理、会商内容模式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用户个性化设置。

中兴智慧城市应急联动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详情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13360504.html,/wl/solution/223810.html 呼叫中心系统

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 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 数字调度系统 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 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 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 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

局XX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某第三建设有限公司“XX智慧工地” 解 决 方 案

第一章建设思路 1、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建设工地面积大、人员多、设备物资分散、管理作业流程琐碎的特点,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型项目管控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成为项目建设管理方的必然选择。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将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相结合,通过RFID 数据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网络技术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的实时定位,有效获取人员、机械设备、物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轨迹信息等,及时发现遗漏异常行为,实现自动化监管设施联合动作,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事件的处置速度,形成人管、技管、物管、联管、安管五管合一的立体化管控格局,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的整合,实现项目资源信息与基础空间数据的结合,构造一个信息共享、集成的、综合的工地管理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工程建设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监控现场的施工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整改隐患,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 2、建设需求 “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工地现场管理的突出问题,围绕现场人员、材料、设备等重要资源的管理,构建一个实时高效的远程智能监管平台,有效的将人员监控、位置定位、工作考勤、应急预案、物资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现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管理层进行人员调度、设备和物资监管以及项目整体进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现场监测监控管理 ?将监测监控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实现以下管理功能: 1)实时显示各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并可以图表等形式显示历史监测 数据; 2)设置预警参数,并能实现声光预警; 3)视频监控应支持按摄像机编号、时间、事件等信息对监控图像进行

智慧消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消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力安科技智慧消防系统可根据建筑防火分区和消防通道等的变化情况灵活、方便的设定控制区域、疏散路线、疏散预案、系统参数、灯具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关、定时开关、方向、语音、频闪等)。发生火灾情况时,控制系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传递的信息进行联动所有消防应急灯具转入应急状态,由系统集中设置的EPS提供备电电源,疏散指示灯始终指向最近的安全疏散出口处,快速点亮建筑物内所有消防应急照明灯具,保证在疏散通道内的连续可视。引导人员避烟避险、安全快速的逃离危险区域。符合公安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公消[2017]297号)文件要求。 力安科技智慧消防系统运营中心 一、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1、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启动相应的装置。 2、技术简介 力安科技智慧消防系统 3、特色 力安科技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 行业内首家采用新一代ARM高速微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与传统技术相比,数据处理速度提高100倍,存储容量提高1000倍。 回路内终端设备地址码可以混编,提高回路地址码利用率。 控制器可以自动识别回路内终端设备地址重码,方便系统调试开通。

行业内独家火警、故障信号主动上传技术,使控制器响应时间只需2秒。 采用先进的低功耗技术,使总线信号传输距离最长可达2000米。 采用分层结构的主从式组网方案,可支持20×20台控制器联网,通过光纤传输可以实现20km远程组网。 二、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1、概述 气体灭火系统主要用在不适于设置水灭火系统等其他灭火系统的环境中,比如计算机机房、重要的图书馆档案馆、移动通信基站、UPS室、电池室、一般的柴油发电机房等。气体灭火控制器专用于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中,融自动探测、自动报警、自动灭火为一体的控制器,气体灭火控制器可以连接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紧急启停按钮,手自动转换开关,气体喷洒指示灯,声光警报器等设备,并且提供驱动电磁阀的接口,用于启动气体灭火设备。 2、技术简介 3、特色 、、多线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提供2个探测器接入回路,可连接公司生产的各类普通型感烟、感温探测器。 可预置0~30秒电磁阀(电爆管)自动启动延时时间,并提供启动倒计时显示。 提供独立的电磁阀驱动输出端口,支持3A(24V)启动电流。 具有历史信息记录功能,可记录火警、故障、放气信息各999条 全面监控各类故障,故障排除后控制器自动恢复,无需人为干预。 采用低功耗设计,备电连续工作时间大于48小时。 、总线气体灭火系统 4、产品特点: 分布式智能联动控制系统,无极性信号二总线,方便施工布线,避免接线错误。 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消除漏报、误报,提高了稳定性。 回路内终端设备地址码可任意混编,提高回路地址码利用率。 控制器可以自动识别回路内终端设备地址重码,杜绝灭火分区串扰启动。 行业内独家火警、故障信号主动上传技术,使控制器响应时间只需2秒。

(精品)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整体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文档编号:) 设 计 方 案 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三月

目录 背景及需求............................................................................................. - 1 -应用背景................................................................................................ - 1 -业务现状................................................................................................ - 1 -需求分析................................................................................................ - 2 -业务需求........................................................................................ - 2 -系统需求........................................................................................ - 3 -总体目标................................................................................................ - 3 -系统总体思路......................................................................................... - 4 -设计思想................................................................................................ - 4 -设计原则................................................................................................ - 4 -设计依据................................................................................................ - 4 -设计思路................................................................................................ - 5 -系统总体设计......................................................................................... - 7 -总体架构................................................................................................ - 7 -系统拓扑........................................................................................ - 8 -系统组成........................................................................................ - 8 -系统特点................................................................................................ - 9 -全网络覆盖.................................................................................... - 9 -综合监控,全面集成.................................................................... - 9 -易于扩展,复用便捷.................................................................... - 9 -专业软件,管控一体.................................................................... - 9 -前端感知系统....................................................................................... - 11 -设计概述.............................................................................................. - 11 -视频监控子系统.................................................................................. - 12 -需求分析...................................................................................... - 12 -系统设计...................................................................................... - 12 -系统组成...................................................................................... - 14 -

智慧工地施工智能化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施工智能化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背景及需求............................................................................................. - 1 - 1.1应用背景................................................................................................ - 1 - 1.2业务现状................................................................................................ - 2 - 1.3需求分析................................................................................................ - 2 - 1.3.1业务需求........................................................................................ - 2 - 1.3.2系统需求........................................................................................ - 4 - 1.4总体目标................................................................................................ - 4 -第二章系统总体思路......................................................................................... - 5 - 2.1设计思想................................................................................................ - 5 - 2.2设计原则................................................................................................ - 5 - 2.3设计依据................................................................................................ - 5 - 2.4设计思路................................................................................................ - 7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 9 - 3.1总体架构................................................................................................ - 9 - 3.1.1系统拓扑...................................................................................... - 10 - 3.1.2系统组成...................................................................................... - 10 - 3.2系统特点.............................................................................................. - 11 - 3.2.1全网络覆盖.................................................................................. - 11 - 3.2.2综合监控,全面集成.................................................................. - 11 - 3.2.3易于扩展,复用便捷.................................................................. - 12 - 3.2.4专业软件,管控一体.................................................................. - 12 -第四章前端感知系统....................................................................................... - 13 - 4.1设计概述.............................................................................................. - 13 - 4.2视频监控子系统.................................................................................. - 14 - 4.2.1需求分析...................................................................................... - 14 - 4.2.2系统设计...................................................................................... - 15 - 4.2.3系统组成...................................................................................... - 17 -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1.1 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 近几年在我国连续发生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应急指挥调度技术相对滞后。如调度手段太多,各种调度手段之间存在通信屏障,无法实现统一的指挥调度,无法实现分级调度和协调各种现有应急平台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天津市北辰区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为了进一步规范应对突发事件行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制和应对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北辰区急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全区统一的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 1.2 建设内容 项目地域范围覆盖全区478平方公里。 项目管理对象覆盖四大类突发事件,即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项目覆盖的职能部门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中所涉及的各委办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等。

1.2.1指导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紧密结合北辰区的实际,本着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总要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合作、整体联动、反应迅速、依靠科学、依法实施的原则,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应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数字化。 1.2.2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 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设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努力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分级管理、全面协同的原则 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分级响应、逐级提升,形成区镇两级管理、各部门分类指挥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应急管理流程,建立智慧化的应急管理的运转体系。 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智慧化应急指挥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储备,推进应急系统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部门、条块、军地之间的协调联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1.2.3建设目标 基于移动通信、电子政务等网络,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和WEBGIS 等先进技术,按照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区分消防、防疫、防汛、清雪、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反恐等突发事件,建设智慧化的应急指挥系统。在梳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设计不同的指挥程序,要从事件预警着手,开拓多渠道信息获取路径,根据事件类别触发不同的处理规程,下达

浅谈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浅谈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工地的蓬勃发展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智慧城市”理念在工程领域的行业具体体现,是一种 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智慧工地立足于互联网+ ,采用云计算、BIM、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将传统的工地管理,转化为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实时监控,以可控化、数据化以及可视化的智能系统以便于对工地进行设计和管理。智能系 统对建筑项目的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设备管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 实时监管,对加强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BIM;智慧工地;物联网;实时监控;智能系统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city" is embodied in the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a brand-new concept of engineering life cycle management. Smart site based on the Internet, using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ite management, into real-time monitoring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ontrol, Digitize and visualize intelligent systems to facilitate site design and management. Intelligent system for personnel management, video surveillanc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safety and civilization on the spot. Keywords: Internet+; BIM; Smart site; Internet of things; Real-time Monitoring; Intelligent system 1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据统计,目前已建建筑当中,超过 90%的建筑都不是节能建筑,能 源消耗巨大。其中建筑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 40%;建筑业用水约占可饮用水资 源80%;我国建筑业的水泥消耗量约占全球消耗量的40%;建筑业的 CO2 排放量 约占全国总体碳排放的50%;建筑业的粉尘(PM2.5)占 30%。从以上数据可以 看出建筑行业的各项能耗占总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当前建筑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IBM 公司于2008年最早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变革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BIM技术、数据存储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 术相结合为基础,以产业高端发展、社会创新服务、居民智慧生活、生活环境逐 步改善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而建设工程项目正是促进居民智慧生活、生活便捷 有序、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载体,其在建设的各个阶段如设计变更、竣工验收、 投资概算、项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一个更加智能化的平台来统筹协调,提 高自愿的利用效率。智慧城市的兴起为工程项目的智慧建造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基 础与现实路径,同时,智慧建造也是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的运用是用来解决现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如何顺利地地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标,是对智慧工地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 速发展,智慧工地智能系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通过对现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反馈,智慧工地智能系统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智慧工地的运用,

应急指挥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作为监狱数字平台和监控安防升级项目的子系统之一,是一个针对我省监控安防与应急事件处理业务全新开发的系统,系统实现通过综合调度应用单位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通讯资源、安防资源、应用系统资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监狱应急指挥平台,迅速提高应用单位应急指挥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将应急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系统还可以实现与上级单位的互联互通,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扩展到GIS、GPS等资源调度。 系统在整合和利用音频、视频(需监控综合管理系统支持)、控制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实现对通讯类设备、安防类设备的统一调度控制以及对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从而将各自分离的设备、系统和信息统一协调到系统中,达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的目的,从而构建一个集通信、控制、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监狱应急指挥系统,协助干警快速处理事件。

自 Qsaifjp 2. 接警管理 系统设立统一对外应急事件报警坐席,用户可通过数字对讲、内线电话等拨 打坐席报警电话,由接警员进行接警,并根据报警人的描述快速判断事件类型和 启动相关处置预案。 £111*49 11 ft an-oe-n? 33 is S1LIT&啲]?.$l MLI-M-a 19 22 HifiXgrrp 总切ft c^tt. > l-軽-皿扎啦上i s T ff e r t 7 SUftfj ?晉记/ *7flllK >9鼻覆准 VRfiS 徂?记M 羽《W 現 lEAifeV HII Dt-¥ | ?H 3B-^ I UlaJ

高清应急指挥平台解决方案

高清应急指挥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前言 (3) 第2章应用目标 (4) 第3章项目主要内容 (5) 3.1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5) 3.2系统关键功能 (7) 第4章主要应用 (8) 第5章解决问题 (8) 5.1“平”时应急管理 (9) 5.2“战”时应急指挥决策 (10) 第6章技术线路 (11) 6.1系统界面图 (11) 6.2系统架构 (12) 6.2.1架构图 (12) 6.2.2架构说明 (12) 6.2.3架构优势 (13) 6.3整体系统拓扑图 (14) 6.4拓扑说明 (14) 6.5服务器中心架构 (15) 6.5.1服务器平台拓扑结构 (16) 6.5.2平台服务器说明 (16) 6.6系统整合 (18)

第1章前言 近些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化,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普及,政府所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制控能力、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进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以密切与民众的联系和达到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包括信息服务)的目的。 经过四个阶段的政府信息化推广,面对政府机构信息化的现状,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这种现状与需求,针对政府专门推出了基于多媒体视频技术交流、协同办公、远程培训、远程应急指挥等各种视频应用于一体的“Active UC应急指挥平台政府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该方案着眼于政府日益增长的一网多用,协同办公的需求,将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延展到桌面,使得用户在办公桌上,基于网络,员工可随时登录系统,进行在线协同办公、视频会议、远程教学培训等基础应用的同时,为政府提供统一的应用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政府内外工作的各种需要还能够使政府通过该平台能够不断的为企业为公众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使政府在其“指令性”和“指导性”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其“服务性”。 Active UC统一通信平台采用“平台+模块”的设计,可根据政府当时的需要选择相应模块,也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开发及接入相关应用模块,从而满足客户日益频繁的视频通信网络应用需求,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应用。该平台的建设能够满足政府不断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更加具有规划性,所以该平台的建设具有整合性和前瞻性的双重特点:这个平台,应该考虑到政府行业的特殊性,有充分的安全考虑,采用服务器集群,具有故障恢复、动态热备份,动态不停机扩容,能够为政府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视频服务; 这个平台,可以扩展各种应用模块,包括视频通话、视频会议、远程交互式培训、在线接访、政府监控与视频督察、应急指挥、政府知识管理等特色化应用,还能够将政府在不断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为政府提供统一的视频服务平台,用户只需注册一个帐号,经过授权即可享受上述所有功能; 这个平台,应该基于多级服务器结构设计,具有跨网络、分布式、动态均衡、数据分流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