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青诗歌的意象分析及诗歌主要特色

艾青诗歌的意象分析及诗歌主要特色

艾青诗歌的意象分析及诗歌主要特色

.. 艾青诗歌的意象分析:

艾青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土地”是主要的意象之一。在艾青的诗中,“土地”大都象征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他的多首诗歌都用“土地”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我爱这土地》中用“土地”来表达对祖国深挚的爱恋之情。《北方》和《复活的土地》等诗中也用“土地”这一意象表达情感。

艾青诗歌的主要特色:

解放前,艾青诗歌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建国后,他在诗歌中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 摘要:艾青标志我国现代新诗的成熟。艾青的诗歌深植于民族的土壤,具有现实主义的本色,在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时,他将自己的忧郁情怀融于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之中。忧郁的灵魂易造就独特的诗人,毫无疑问,艾青的心灵是敏感且忧郁的,而造成他心灵忧郁诗绪的原因就在于那个特殊的时代赠予他的坎坷人生经历。 关键词:艾青,忧郁 1 绪论:40年代新诗适应了抗战时期现实性的时代要求,作为中国现代 诗的标志性人物,艾青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引起了诗坛极大的关注。作者与作品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理解诗歌,就要了解诗人,同样,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也能更好地分析诗人所创作诗歌的意蕴。这是很自然的。从诗歌角度,读者可欣赏、了解诗歌本身的结构、语言、修辞、文风、意象、韵律、节奏等,但仅从诗歌角度进行现代诗解读不一定可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诗人,包括经历、遭遇、命运、情感、思想、素养、心理、观点、性格等,看一看这一些与作品的相关性。换句话说,诗不是简单的情绪的抒发,也不是简单的书写哲理,而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的诗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是土地,象征忧郁和悲怆;二是太阳,象征激昂与希望。他还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以现实主义手法予以呈现,并在这种自由的散文化形式诗歌中穿插实实在在非虚幻的意象,即以根植于人性的现实主义来突出诗歌的主题,艾青开创的这种寄忧郁和希冀于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手法成为后续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范本与不竭源泉。 2 艾青诗歌中独具特色的意象 2.1独特的意象 艾青在他的《诗论》里表示:“意象是纯感官的,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指意象是一种用感官可以感知的、感觉的具体、抽象化了的具体表现。 而这种具体化的感觉,是诗歌中以意象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关于诗歌,艾青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们的情感本互不相同且互不相通,为表达自己心中所感与所思,艾青选择特定的意象以表达他在诗歌中的忧郁情感,但传达忧郁不是他创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诗人的情绪往往在他进行诗歌创作时自然流露,因此,艾青的忧郁也很容易被人们所感知。艾青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而要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母亲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选取“土地”这一具体事物作为意象恐怕再合适不过。由此,在诗歌创作中,艾青常常将意象与内心所捕捉到的印象结合起来,并赋予意象独特意义传达感情。艾青的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他诗歌中的意象具有不同寻常的新颖意义,光明与黑暗,天空与大地,晨曦与黄昏,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诗歌的感情旋律。由于身处那个特殊的时代,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着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

《艾青诗选》相关练习题及答案

1.《礁石》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3.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5.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出自艾青的____. 6.艾青的___歌颂了毛主席. 7.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选自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与主题探析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与主题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社会道德与审美方面不甚和谐的情况,有人要么重视文学作为工具的作用,把文学服务社会看的高于一切,而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要么把文学艺术的纯化放在首位,而缺乏关注和探讨现实问题的热情和耐心。艾青认为,诗歌艺术是伟大时代的产物,诗歌艺术应当真实的表现出时代的全部激烈冲突和时代特征,而在其内容表达和审美创造两方面应当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而不应人为的割裂它们。他说:“我们是悲苦的种族之最悲苦的一代,多少年月积压下来的耻辱与愤恨,都将在我们这一代来清算。我们是担戴了历史的多重使命的。……我们写诗,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所以他对于人民痛苦的关心,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及其浓厚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全部作品。而且他的诗抒发的不只是一己的悲欢,是大时代的诗情。他的诗真实全面的表现了现代中国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人民思想情感的发展轨迹,是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同时,艾青的诗具有与时代主题相适应的艺术架构。对于诗情的表达,艾青反对情感泛滥与直抒,主张将诗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他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的创造,就是“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能糅合的,塑造形体”,这就是说,诗中的意象本来就是情意化了的物象或形象。我们从艾青的大量诗作中可以看出,活跃在诗人心灵视野中的审美意象是何等的多姿多彩,诗人对审美意象是多么的敏感,而且还体现着作者多层的思想、情感含义。首先,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他“我始终是旷野的儿子”(《旷野(又一章)》)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北方》) 。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他满怀深情地写到:“中国,/ 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正因为他深沉的挚爱祖国,才对苦难现实忧心如焚;纵然无力正乾坤,他也要用这爱的火花,爱的热力给祖国带来一点温暖。这里袒露的是一个多么忠实的灵魂啊。其次,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四处漂泊、流地”,看到“那上面,合着雾、雨、雪一起,占据了大地的,是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搜刮空了的贫穷”。为此,他心里极为悲愤和不安。他在许多诗中,怀着不尽的忧郁,抒发着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作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析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 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 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 经典名言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

《艾青诗选》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的诗歌特色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和土地,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艾青首诗中,借土地来激发诗人情绪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 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艾青是一个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艾青对土地怀有永恒的忧患感。在此后的诗中,他关注的始终是和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复活的土地》写出了土地--农民的复活;《春 雨》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和解放。通过这种描绘,艾青的诗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 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艾青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和理想世界的呼唤者,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艾青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如他写的光明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二)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是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 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道:"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旷野》中写道:"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这一时期诗美风格的集中。他忧郁的诗情里积淀了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也是发自内心他置身于黑暗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幼年时缺乏父母亲情的冷漠凄清,少年时飘泊异乡的辛酸孤苦,三年囚徒生涯的悲愤伤感,以及人世间的苦难不平、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深思忧虑……这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注在他血泪凝成的字里行间,形成他许多诗歌沉郁的底色。在这首带有自叙叙传记性质的长诗中,艾青用丰厚的感情,朴实的口语,大量的排比,细腻的笔触,形象的语言,凄楚地叙写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怀着虔诚而深切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深爱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后的悲凉,艾青成了家庭与时代的叛逆者。他在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受尽人间凌辱、最后与世长辞的农村女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母性的不幸的人的爱”[5],对自己家庭所属地主阶级和整个不公道世界的强烈不满和诅咒。 三散文化了的诗情律动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

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第一单元名着导读《艾青诗选》 - -如何读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4.诵读《艾青诗选》中喜欢的诗作,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赏析《艾青诗选》中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进行专题探究。 教法学法:诵读法,赏析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 《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 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

浅析艾青诗歌中太阳的意象+(1)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现状 新世纪以来,诗歌写作比较完杂, 进入到一个个体化写作的时代。 等不同,而今个人面对的是功利、交往的是市场空间,他们要面对丰富和复杂的市场 选择。伴随网络载体的出现,诗人和创作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使得写作者的伦理下 移,诗歌的写作呈现一种大众化的世俗的快乐。社会“民生”问题,己提上日程,新 时期文学要有反应社会大多数人的责任意识,体现出“人民”的生存和精神的状态及 需求。艾青的诗歌,在四、五十年代曾起过一个“丰碑”的作用,就是因为“始终和 人民在一起”是他的创作基石。正是基于此,本人想就艾青诗歌意境进行细致深入的 研究。这对目前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一定的意义。 《艾青论》出版之前,路寒超已经发表了长篇论文《论艾青的诗歌艺术》,这篇论 文可以说是在艾青诗歌研究领域中开始认真地从艺术上来讨论诗歌问题的幵山之 作。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杨11汉、杨匡满合著的《艾青传论》,《艾青 传论》的书名体现了既“传”又“论”的特点,全书十六章也大体是按诗人生活发展 道路而展开行文的。在第六章《诗美的向往》和第十五章《风格论》中,作者比较集 中地论述了艾青对诗美的追求及其诗歌风格。叶橹所著《艾青作品欣赏》一书于1986 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着眼于从微观的角度对艾青代表性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 分析。1991年再版改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改为《艾青诗歌欣赏》。《论艾青 的诗学观念及其与大众化的关系》(丁茂华、郭文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一文论述了艾青对现实主义诗学观念的坚持以及当时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作者在文中探索了这种形式的实现正是创作主体失落的过程。雨石在《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中,简略地总结评价了半个世纪以来,即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艾青所创作的国际题材诗歌。路寒超的《论艾青诗的意象世界及其结构系统》(1991年)一文里,作者将艾青诗歌的意象分为三类:土地、波浪、太阳,并深挖作者的创作原则——即做诗是至人性的原则。陈富志的《试从太阳意象看艾青与屈原的契合与差异》(2005年),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二人皆是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的完美契合。刘晓飞的《指向时代和民族:艾青诗

1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我们应该将敬重的眼泪献给这位只能瞧见一半光明的诗人──艾青.虽然他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接受光明,但他却把一颗涌动着无限力量的光的种子从他的心里通过他的诗移植给了我们读者. 艾青受诗神最多眷顾的一段创作生涯是在灰色硬冷的监狱之中.我们似乎能从中感悟到很多东西──禁锢常常引起最猛烈的反抗意向而压抑常常引起情感最强烈的爆发,这些恰恰是伟大作品产生的必要条件. 芦笛并不在我的身边/铁镣也比我的歌声更响/但我要发誓──对于芦笛/为了它是在痛苦地被侮辱着/我将像一七八九年似的/向灼热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如果我们能够想象无数条火舌舔扯我们连心的手的残忍,我们就能体会到艾青反抗的拳头能将自己手骨捏碎的力量.可能的话,这股力量能将整座监狱震毁.但是,艾青只能将这滚滚沸腾的情感寄托在了他的创作上,通过文字让我们来感受他的呐喊,像所有被压制而渴望通过反抗得到自由的不安分的灵魂一样. 在它出来的日子/将吹送出/对于凌辱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诅咒的歌/而且我要将它高高地举起/以悲壮的Hymne/把它送给海/送给海的波/粗野撕吼着的/海的波啊!这种毁灭诅咒一切压迫者的誓言,以及送给海或者说更广阔世界里的人民的颂歌,是灼热之火燃烧后激发的爱憎分明的感情的爆发,虽然对象不同,但强度一致.我们也许应该感谢国民党的监狱,它是艾青诗情的摇篮. 艾青诗歌中除了反抗意向之外,对于光明的渴望和深情讴歌也是引发诗情的重要因素.一双渴望光明的眼睛,一个张开双手要以通透胸怀接受的光明的人,在他的诗中就常常会出现“太阳”“光”“火”等宏大意象.在苍白及铁锁链包围和绑缚下的心灵渴望接受光的洗礼,确信光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贽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蠢蠢欲动的虫蛹,蠢蠢欲动的心急待光的到来,点亮生命最暗处.从艾青那种在想象中看见光明看见太阳的激动,我们似乎也看见了光明捣毁黑暗那一刹那的惊天动地.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摈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人类再生之确信.艾青告诉我们,生命之光不仅能够暴露黑暗,更能净化黑暗.一切猥琐一切愚昧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它会像原子弹的辐射一般将旧的世界旧的灵魂变成骨灰状的粉尘,然后新生的绿色便会轻而易举的从这些灰尘下探出脑袋. 反抗的意向以及对于光明的渴求是我觉得支持艾青展开他整个生命之图的基柱,而这两根基柱的基座也就是艾青诗之生命的奠基石,我觉得是他由个人引发开去的对于整个人类和新时代的关怀.这不仅是五四以来诗坛的一大收获,更是中国人乃至整个地球上所有苦难者的一大抚慰. 在《时代》一诗中,艾青充分表现了他对于新时代的热切向往.我的心追赶着它/激剧地跳动着/像那些奔赴婚礼的新郎,在这意象的建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艾青的那种期盼. 也许我对于艾青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和细致,所以引发不起更强烈的爱,但我的这份仅有的喜爱或者说崇敬几乎全部献给了他如此之伟大的关怀.这种同情和博爱正是五四诗坛最稀缺的内容.听惯了由爱情的不定引起的心绪的不宁,听惯了永远听不懂的由几排字组成的伟大的哲学的意义,听惯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听惯了一群人的喜怒哀乐,听惯了与“博爱”之伟大没有比较资格的喜怒哀乐后──为什么我们的眼里仍旧常含泪水──因为我们遇着了一颗真正伟大的博爱的灵魂.它对于土地及土地上人民的爱赢得了我们的尊敬. 假如我是一只鸟/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青他正真深爱这片土地,爱这土地里每一粒尘土,爱得像鸟一样腐烂成这土地的每一部分.我不考虑篇幅地引用了这整首诗,因为每一句都不能割裂,我不认为最后两句好过前面一段.“嘶哑的喉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汹涌着”“悲愤的河流”,还有“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以及“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些充满矛盾的句子浸透了充满矛盾的爱,而矛盾激烈地碰撞积聚起的能量,在最后地呐喊中如洪水冲毁大坝般—泻万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爱这土地,当然包括主宰这土地的人民.这,我们也许应该感谢上帝或者说整个时代的命运之神.它安排了艾青这个地主的儿子去吃一个饱受苦难的劳动者的乳汁,给艾青小小心灵土壤中一粒光明的种子浇上最富营养的肥料.种子最后开花了,那光芒的照射犹如金色太阳的发丝迎风而展的刹那.而我们所能见到的花的果实,就是《大郾河──我的保姆》.如此深情的赞歌挑起了所有劳动人民儿子的同声歌唱,因此它几乎成了整个时代的歌声. 看了艾青诗选后,有个很粗略的感觉,那就是前期诗歌的艺术成就要比后期来得高.从1933年《透明的夜》1937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到1945年《悼罗曼罗兰》,都是配得上“中国诗坛泰斗”这一称号的诗歌,且这些诗歌都拥有能够走向国际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诗在内容上多表现了命运之鞭抽打下的整个时代的悲苦,承袭了法国现实主义流派诗歌的特点.如《农夫》和《乞丐》,艾青的悲悯就寄托在这两个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人民的形象上了.在《乞丐》

《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训练及答案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 20 世纪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艾青诗歌风格范文

艾青诗歌风格范文 艾青是我国的爱国诗人,那么他的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呢? 一、生平及创作 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 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置身在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 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 * 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1935年

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 * 、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诗作,著名的有诗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抗日战争时期,可称为"向太阳"时期,也是艾青创作生活的高潮阶段。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堪称是用现代技巧表现时代生活主题的典范性艺术试验。 艾青不仅长期从事文学实践,还根据自己的丰富创作经验,写了《诗论》及其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的见解,作为现代的杰出诗人,艾青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对同时代和后起的诗人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 。 二、艾青的历史地位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艾青的诗在起点上是与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并且明显地受到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特莱尔 * ,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他的诗一开始就汇入了世界近现代诗歌的潮流之中。1939年,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出版之后,

第8课时_名著导读课_诗集:《艾青诗选》教案

第8课时 诗集:《艾青诗选》 【课型】名著导读课 【学习内容】《艾青诗选》 【学习目标】 1.阅读诗集,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 2.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艾青诗歌蕴含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诗人牛汉曾经这样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这句话其实肯定了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中的伟大功绩。我们曾经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感受到艾青诗歌的魅力,那么今天我们通过《艾青诗选》的阅读再一次感受艾青诗歌的美。 二、学习环节 活动一:为你读诗 1.选择《艾青诗集》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朗诵这首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 2.请几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艾青诗歌朗诵,看谁读得最好。 活动二:漫谈诗集 1.小调查:你喜欢艾青的诗歌吗?为什么? 明确:学生可以对艾青诗歌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在尊重学生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艾青诗歌的文学价值。 2.你能否从你的阅读体验中总结出艾青诗歌的特点? 明确: 诗歌形式灵活自由 诗歌意象丰富 诗歌具有绘画美

诗歌紧密联系现实 情感真挚热烈 3.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用之前学过的诗歌欣赏方法,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活动三:品味诗歌 1.艾青诗歌中有很多突出的意象,请找出最主要的意象,找出相应的诗歌。 明确: “土地”意象:《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复活的土地》等。 “太阳”意象:《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 2.根据所整理的意象,选择其中一种,自由组合为新的学习小组,比如“太阳”意象学习小组等。小组合作,通过意象探究这些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形成一份阅读汇报,阅读汇报如下表: 三、小结 艾青的诗歌,具有强烈鲜明的意象,以及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诗歌情感抒发真切炽烈,在艾青诗集中常见的意象,都象征某些特定的意义:革命、希望、祖国、未来等等。这本诗集,值得我们继续好好品味。 四、作业 将本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小文章,题目为《浅析艾青诗歌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