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素材 语文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素材 语文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素材 语文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我爱这土地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素材 语文版(通用)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作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涵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

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向太阳》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一至三节,“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这是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四至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这是“现代化城市”里的“太阳之歌”,诗人所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现代化社会的新的理想,因此,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六至七节,歌颂“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诗人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的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与寂寞、彷徨与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来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在这里,诗人正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

(钱理群,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公开课教案《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 我也爱我们的祖国,那你平时有机会大声的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可能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表达我们的这种情感,那么今天我们机会来了,你愿意大声地说,我爱我的祖国吗? 谁愿意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激情的说! 师:很好!爱需要表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完之后,请同学们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好吗? (生看图片) 师适时解说:1997年香港回归,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8年的中国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让世界为之惊叹! 2009年的阅兵式,强大的中国国力接受世界的检阅!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是我们中国人首次承办的世博会,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世博会,百年世博,展示的人类文明的辉煌。 师:在重温了这几件令国人为之自豪骄傲的大事之后,哪位同学能用“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的祖国”这个句式来说话。 师: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回眸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但是我们也无法忘记那曾经的血雨腥风,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诗人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屏显:标题作者)聆听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二、认识作者 说一下你对艾青的了解。(屏显)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他以前是学画画的,后来被捕了,在狱中他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与闻一多、郭沫若齐名。 三、出示目标 师:认识了作者,让我们再来明确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屏显)

我爱这土地 公开课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看老师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生我们养我们的人)那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祖国土地大海地球老师等) 我们把土地、祖国也称作母亲,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亲。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关心照顾呵护和爱 (同学们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们也应该回报母亲以“爱”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的热爱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唱对祖国的热爱的。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把握主旨,体会内涵,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激情 二、进入课文 诗歌,诗歌,诗是用来唱的,请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读完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初读的感受。(好象有一种很深沉的爱,还有一种悲愤的感情吧)老师初次读这首诗时也有同感。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又极富跳跃性,往往让我们产生一种距离感。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 2、介绍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我们的祖国母亲遍体零伤,满目仓痍,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被任意的杀戮。中国人民没有退却而是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说伴着影片同时进行)爱国诗人艾青正是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跳动着时代最强音的慷慨激昂的诗。 3、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由法国回国,因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创作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主旨:诅咒黑暗和丑陋,讴歌光明与进步,抒发爱国爱明之情。 《我爱这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请同学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读这首诗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⒈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⒉象征的表现手法。 ⒊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 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4、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故此,学习方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布置: A、搜集诗人的有关材料; B、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 C、选阅一些爱国诗歌,准备朗读比赛;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镜头和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 我爱这土地 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处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爱恋故乡的心弦。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让我们用这首以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抒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 .., ..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 (2)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土地”、“鸟”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2、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土地”、“鸟"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多情的土地》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多情的土地》。是啊,我们的土地是如此的多情,如此的美丽,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根基,我们的母亲。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可是曾几何时这片多情美丽的土地却被百般蹂躏,为了这片多情美丽的土地,多少人付出生命,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赤子之心的眷恋情结。为了这片美丽,伟大的诗人艾青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我爱这土地!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心灵感受这片赤子之心。(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穿越时空面对面 师:今天,我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现在请让他做一下自我介绍。(指一生扮演诗人艾青进行作者及背景简介) 艾青,原名叫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我于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后不久我被捕入狱。在狱中我写成了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我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 三、诵读经典——点燃爱国情 1、由学生扮演的“艾青”朗读诗歌。(师生点评) 2、学生自由朗读。(屏显诗歌节奏)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诗人艾青,根据屏幕上展示的节奏,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诗歌,然后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3、提问: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转] 民族形象的诗意探寻 民族情感的深情体验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通过老师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诵读讨论的方式,探寻诗人在作品中对民族形象的诗意描绘,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优秀诗人、诗歌的热情,强化学生民族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四首》中的最后两首,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给我们写出今天要上的两首诗的题目与作者? 一同学上来写。(学生写时,老师简介作者,艾青和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学生写完走下。 师:谢谢这位同学,他写得很认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告诉我,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块阅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生:因为这两首诗都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师:很好,这位同学指出了两首诗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这两首诗都写于抗日战争年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诗的后面有写作年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把这两首诗再朗读一下,看这两首诗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学生朗读、讨论)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生:《我爱这土地》歌咏的是土地,《赞美》写的是农民。 师:仅仅是土地与农民吗? 生:土地象征了祖国,农民象征了民族。 师:我们能不能说两首诗都歌咏了民族呢? 生(齐答):可以。 师:这又是一条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阅读的理由啊,请同学们说出这个民族的全称。 生(齐声):中华民族! 师: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啊? 生(争先恐后):古老的、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民族。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你们为自己是这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吗? 生(沉默,少数几人轻声):骄傲。 师:同学们的反应很淡漠啊!再请同学们读诗,看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 《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 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 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

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 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 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 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 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 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 朗读,感悟。)

《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且学生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说)老师好!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时播放钢琴曲《黄河大合唱》)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 生:(齐说)知道。是《黄河大合唱》。 师:大家知道它写于哪一时期吗? 生:(站起来自信地说)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说课完整版

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说 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我爱这土地 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感受故乡的情怀。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让我们用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 .., ..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 ..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着名诗人。早期的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 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学习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 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一、自学新知 1.重点注音。 嘶哑()悲愤()汹涌() 喉咙()吹刮()腐()烂 2.简介作者艾青及本文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赏析 (一)朗读诗歌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2.配乐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3.指名朗读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二)赏析 1. 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我祖国》,说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 二、布置预习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朗读感知 引导学生阅读词,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点拨: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即成为意象。 明确并板书: 鸟:诗人自己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歌唱“土地” ,表赤子忠心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难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二)简介诗人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学过绘画,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是继郭沫若后中国新诗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他的诗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艾青的诗排斥华丽的矫饰,抛弃空洞的说教语言,始终采用鲜活的有流动感和弹力的语言与语调,表现出一种散文美。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版过《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集。 (三)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我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皆实行“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艾青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情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慷慨激昂的诗篇。 (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诗歌的节奏。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蔷薇(qiáng wēi)璀璨(cu? càn)讴歌(ōu)敦厚( dūn)姹紫嫣红(chà yān) 一泻千里(xiè)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 (五)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2.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 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 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哭泣的中华——侵华日军暴行实录》 教师: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5620多亿美元。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我爱这土地》。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出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 我爱这土地 1.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难点) 情景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就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自主预习 【作者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到民族

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去,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读准字音】 悲愤. (fèn) 激怒.(nù) 喉. 咙(hóu) 黎. 明(lí) 汹涌..(xiōnɡ yǒnɡ) 【辨清字形】 ???温柔广袤 ???yǒnɡ涌动yǒnɡ踊跃 【厘清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形容波涛的声音或波涛翻滚的样子。 深沉:程度深;性格稳重,感情不外露。 悲愤:悲痛愤怒。 止息:停止。 合作鉴赏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点拨指导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

20.三黑和土地 优秀教案

20.《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土地,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走近作者:苏金伞:(1906-1997)1906年2月17日生,河南睢县人,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多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重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的事。 4.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小节):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4-8小节):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第9-14小节):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第15小节):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四、品读释疑 1.诗歌塑造出的三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形象。 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比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1)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统领全文,开宗明义,表现出拥有土地农民,对土地的炽热之情。 3.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公开课教案 课程高二语文课题《我爱这土地》公开课类汇报课公开范围全校授课班级饭店171 主讲教师莫思恩所在科组语文讲授时间5月29日 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作品的内涵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感受和学习作品中浓烈的爱国之情 教材分析1.领会象征等手法的运用2.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教学 方法 手段 反复朗读、合作探究 板书 设计《我爱这土地》 写于1938年 距今2018年 刚好80周年 请大家都铭记 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活动程序一、情境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80年前,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公开课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文公开课教 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公开课教案十篇.rar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媒体设计】

1、放录音。 2、制作多媒体,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公开课教案步骤】 一、课前打出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导入 电脑显示卞之琳《断章》。同学们畅谈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导出“朦胧诗”。 三、关于“朦胧诗”和代表人物介绍 四、明确学习目标(电脑显示) 1、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 2、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 3、训练朗读能力。 五、诵读感知 1、配乐朗诵,电脑显示全诗。 2、同学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配乐齐读。 六、课文分析 1、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节: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其余同学考虑:在第一节中,诗人发明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在第一节中,诗人发明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五个意象。(电脑显示) 问: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些意象唤起人们对往事的痛苦回忆,说明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问: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节中的几个意象制成mTV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同学畅所欲言) 问:作者用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深沉而悲哀、悲痛。 问:应该怎么读? 明确:繁重、缓慢、低沉。尤其“祖国啊”三字,是其感情的凝聚点,因此我们应以有声的诵读传达出这种无声的情感。 第二节: 问:本诗节所表示的感情是单一的吗? 明确:不是。本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问:哪一句写希望?“是‘飞天’袖件间/千百年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我爱这土地》课堂实录 一、导入(组织课堂,布置同学预习课文,还可结合当时的情况导)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用心写两个字“母亲”我们把什么人称作母亲呢? 生:把生我的妈妈称作母亲。 (生: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师:那有时我们还把什么比作母亲呢? 生:祖国土地大海地球老师等师:(鼓励性的语言)我们把土地、祖国也称作母亲,因为它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我们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一起的母亲。母亲给予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 生:关心照顾呵护和爱师:(同学们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那我们也应该回报母亲以“爱”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祖国土地的热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将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克服了一切的困难。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听听他是怎么歌

唱对祖国的热爱的。(这里要不要听朗读带或者是老师朗读一遍)二、进入课文(这里会不会冷场,怎么启发同学)师:诗歌,诗歌,诗是用来唱的,请同学们先以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首诗。读完之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谈你初读的感受。 生:好象有一种很深沉的爱吧,因为最后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好象还有一种悲愤的感情吧“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生:好象读不太懂,为什么要说假如我是一只鸟,还有这些土地,河流什么指的是什么呢? 生:好象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歌唱祖国的诗歌不一样。还有一点点悲伤在里面。 师:同学们真是些老实、坦率的人,老师初次读这首诗时也有同感。因为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又极富跳跃性,往往让我们发生一种距离感。需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联想和想象去补充。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一些情况。 师: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任意践踏蹂躏中国的国土和人民,1938年连续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掠,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我们的祖国母亲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我爱这土地 教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平安演唱的《我爱你中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我们爱你,我们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幻灯片展示:《南京大屠杀》《武汉失守》 教师: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5620多亿美元。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我爱这土地》。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出版的诗集 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集体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生朗读; 第五步:分男、女生集体朗读。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直接抒发情感的诗句,并谈谈理由。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学生讨论思考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