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条例(征求意见稿)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域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章海岛的保护与利用

第四章海洋经济发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海域海岛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毗邻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 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利用遵循陆海统筹、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原则,重点推动海洋海岸功能规划与沿海发展规划的统一,实现多规合一。

第四条[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本市海洋资源优势,促进

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全国海洋经济强市。

第五条[协调机制] 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设立市海洋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上级政府、中央直属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沟通,统筹协调解决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利用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市政府设立海洋工作专家咨询机构,为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利用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六条[管理体制] 区政府是海域海岛保护和利用的主体,应当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定期将沟通协调情况上报市海洋工作协调机构。

海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并对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环境保护、公安消防、规划、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旅游、市政、海事、发改、港口管理、航道、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监督管理。

横琴新区、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行政区政府的职责。

第七条[资金保障] 市、区政府应当将海域海岛保护和

利用相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设立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转移支付制度。

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利用。

第八条[调查制度] 本市建立海洋资源调查制度。市海洋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海岛资源、珊瑚礁本底等海洋资源的调查工作。

第九条[监测制度] 市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市海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动态监视监测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监督执法情况等信息。

相关部门应当将职责范围内形成的海洋管理信息,依法录入全市海洋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第十条[预警机制] 本市建立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

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气象、地震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海洋灾害应急监测、趋势预测分析、灾害评估,按规定发布灾害信息,编制暴潮、灾害海浪、赤潮、溢油、海啸、海上及临海危化品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联合执法] 本市建立海上联合执法机制。由市海洋主管部门组织渔业、海事、环境保护、港口、市政、公安、边防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海洋环境进行巡航监视,发生较大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事件时,开展联合执法。

第十二条[社会参与] 保护海域海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级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海域海岛的保护意识,鼓励市民对破坏海域海岛生态保护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海域的保护与利用

第十三条[规划编制] 市海洋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域使用规划、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相关规划,按程序报批后公布实施,但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除外。

第十四条[规划衔接] 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体总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本市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本市养殖、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本市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五条[海洋生物保护] 加强保护海洋生物的宣传教育,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减少海洋污染,保护中华白海豚等重点保护海洋动物。

第十六条[珊瑚资源保护] 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珊瑚资源的保护工作,划定珊瑚礁区生态红线,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

利用珊瑚资源保护范围内的海域进行重点建设项目或开展旅游项目的,应当经市海洋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项目开发、建设、使用单位破坏珊瑚资源的,应当负责对珊瑚资源进行修复;拒不修复的,由海洋主管部门组织修复,所需费用由项目开发、建设、使用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入海排污口设置] 入海排污口位置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等规定确定,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情侣路、港湾大道等主城区沿海路段,应当实行雨污分流,陆岸生活污水、工地泥浆废水、商饮服务、洗车美容等排水一律应当收集纳管,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放。

情侣路、港湾大道等主城区沿海路段和海洋、海岛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海水养殖区等重要渔业水域附近海岸不得新建入海排污口。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开展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工作,依法清理违法设置或者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

第十八条[海上垃圾监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从事航运、施工、采矿、挖砂、渔业生产、旅游、垂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禁止将垃圾、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或倾倒入海洋。

经批准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装载、运输废弃物,并按照废弃物倾倒许可证注明的期限和条件在指定区域倾倒,并如实填报倾倒情况记录。

第十九条[海上垃圾清理] 海洋、环境保护、市政、海事、公安、港口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海上垃圾进行巡查与监管。

港口、码头、临海企业、海水养殖、海滨旅游点等使用海域或者海岸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废弃物进入海域,并负责清除使用海域或海岸线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和固体漂浮物;拒不清除的,由各区政府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使用海域或者海岸线的单位、个人承担。

使用海域或者海岸线的单位、个人履行清除职责后可以向污染物、废弃物的产生单位或个人追偿。

第二十条[涉海企业] 海域、沿海陆域和海岛的石油、天然气开采、输送与处理企业,石油、化工冶炼企业,石油、天然气、危险品仓储企业以及其他有可能造成严重海洋污染的企业,应当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配备符合标准的应急设备和器材,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公安机关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向市政府提交监督检查报告。

第二十一条[海域使用权] 单位或个人持续排他性使

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应当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可以在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或者底土分别设立。

使用海域的情形包括:

(一)填海、围海、海岸工程、人工构造物及安全区用海;

(二)海洋石油、天然气和其它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用海;

(三)港口、航道、锚地等海上交通设施用海;

(四)打捞沉船沉物用海;

(五)海洋旅游业(含海上游乐设施)用海;

(六)海洋考察、科研、教育、公益服务事业以及建筑、设置公共设施用海;

(七)海底电缆、管道及安全区用海;

(八)养殖用海;

(九)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内适度开发的项目用海;

(十)陆源污染物海域排放区、海洋倾倒区用海;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海活动。

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申请] 申请使用海域的,申请人应当向海域所在地的区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规定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书等书面材料。

第二十三条[海域使用权出让] 同一海域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用海意向人的,海洋行政部门应当采用招标、拍卖等竞价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

确定海域使用权人后,海洋行政部门应当与中标人、买受人当场签署成交确认书并签订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四条[海域使用金] 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按规定或者依合同约定向海洋主管部门缴纳海域使用金。

海域使用金应当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海域的调查、监视监测、整治、保护和利用等。

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海域使用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五条[海域使用权变更] 海域使用权人在批准的海域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海域使用权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向原批准海域使用权的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海域使用权转让] 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开发利用海域满二年;

(二)不改变海域用途;

(三)已缴清海域使用金;

(四)除海域使用金以外,实际投资已达计划投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以上;

(五)原海域使用权人无违法用海、破坏海洋资源、污

染海洋环境等行为,或者违法用海等行为已依法处理。

经批准减免海域使用金的项目用海,转让海域使用权前应当依法补缴原批准减免的海域使用金。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权收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批准使用海域的政府,依法组织听证后,可以依法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并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

(一)因海洋功能区划或海域使用规划调整需要收回的;

(二)因产业政策调整,属于禁止或限制行业的用海;

(三)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需要的;

(四)海域使用权人严重污染海域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前款(一)、(二)、(三)项规定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应当根据海域使用年限和开发利用情况,对海域使用权人依法给予合理补偿。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海域使用权终止] 海域使用权终止后,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五日内交还海域使用权证书,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并拆除可能造成海域环境污染或者影响此后用海的设施或构筑物,恢复海域原状。

第二十九条[临时用海] 海洋、海岸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使用海域且使用期限预计不超过三个月的,按照简易程序办理海域使用手续。

用海单位应当将海洋工程施工图、临时设施用海位置图等以及建设单位出具的拆除临时设施、恢复海域原状的承诺书,一并提交海洋主管部门审查,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经认定的救灾抢险、紧急维修等临时工程用海,可以先行施工,并在开工后一个月内向海洋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海域使用手续。海域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恢复海域原状。

第三章海岛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十条[海岛规划] 市海洋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市海岛分类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按程序报批后公布实施,但涉及保密的内容除外。

区政府可以制定辖区内海岛分类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以及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但涉及保密的内容除外。

海岛分类保护与综合利用规划应当根据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的实际情况,划定禁止利用区域和限制利用区域。

前款规划应当根据海岛开发和保护实际需要,尊重陆岛差异,结合海岛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历史风貌等特殊性专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海岛湿地规划]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海岛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海岛生态保护] 禁止破坏海岛生物栖息地,保护红树林、海岛湿地等自然景观,制定海岛自然岸线率的保护红线,保持海岛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完整与稳定。

禁止捕鸟、采拾鸟蛋、损毁鸟巢,禁止伤害或捕捉猕猴等动物。禁止采挖罗汉松、黄杨树、红树林等珍贵海岛植物。禁止将海岛上的野生动植物带出海岛。

未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禁止砍伐海岛的树木、灌木和周边海域的红树林。

第三十三条[渔业资源修复]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人工鱼礁区域的监督管理与生态监测,积极推进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加快人工鱼礁建设。

市政府应当加强生态公益型、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采取措施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建设开放型人工鱼礁。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增殖放流] 鼓励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增殖放流。

市、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的放流活动,应当提前十五日向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

时间、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

禁止放流和放生未列入增殖放流物种名录内的物种。

第三十五条[公共设施保护] 保护国家的领海基点标志。禁止在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改变该区域地形、地貌的活动。

保护依法设置在本市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视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设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移动、损毁或者妨碍其正常使用。

第三十六条[军事设施保护] 禁止破坏和擅自使用海岛军事设施和建筑物。

海岛国防设施的国防用途终止时,市政府应当提请上级政府与军事机关协商,经军事机关批准后,将海岛及其有关生态保护的资料等一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第三十七条[遗迹保护] 禁止毁坏有历史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壁画、石刻和衙署、兵营、炮台遗址,禁止损毁庙宇、祠堂和反映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保护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旅游开发价值的军事遗留设施或环境风貌。

第三十八条[生态保护方案] 有居民海岛和经批准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生态

环境保护方案,并报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雨水收集、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优先建设或者与工程项目同步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不得投入使用或营业。

第三十九条[海岛垃圾处理] 区政府建立海岛(海上)垃圾回收奖励制度。海岛的污水、废水、垃圾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鼓励万山区在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先行先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市政、科技、工业、信息、财政等部门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四十条[海岛生态修复] 海岛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修复;建设单位无法修复的,由区政府责令停止建设,并可指定有关部门组织修复,修复费用由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承担。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对海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无法确定修复责任人的,由区政府制定海岛修复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四十一条[交通保障] 市、区政府应当保障有居民海岛的航线、航班正常运行。海上交通运输企业对海岛居民实施船票优惠政策的,市、区政府可以予以财政补助。

市政府建立粤港澳航空审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开放海

域海岛低空飞行领域,保障直升飞机、水上飞机的正常飞行。

第四十二条[交通管理] 桂山岛、担杆岛实行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和非机动车登记备案制度,对机动车进行总量控制,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具体办法由万山区管理机构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其他海岛严格限制机动车通行。

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便民措施,为海岛居民办理车辆年检、发证等提供便利。

第四十三条[海岛消防安全] 区政府负责所辖区域海岛的消防工作,并将消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应当制定符合所辖区域海岛实际情况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海岛消防工作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海岛开发原则] 海岛利用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探索整岛利用模式,依托不同岛群自然条件、潜力等,突出一岛一品特色,形成多元化功能体系。

鼓励社会资本利用海岛土地、居民房产等资源参与海岛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活动。

第四十五条[开发利用权取得] 在国家批准的可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从事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公平竞争的方式取得经营权,并依法缴纳无居民海岛使用金。

经国家批准可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区政府对相关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海岛村居建设] 海岛居民住宅、社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应当符合海岛保护规划和生态与环保要求,实现统一规划、适度集中、能源节约、突出特色。

万山区海岛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康体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园等根据海岛的地形地貌特点进行规划建设。

第四十七条[管理权下放] 区政府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通过市政府向省政府申请无居民海岛行政管理权下放。属于授权事项的,签订交接实施方案或协议;属委托下放事项的,签订职权委托协议。

承接行政管理权下放的主体应依据无居民海岛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职能。

第四十八条[经营性用地出让] 海岛的经营性用地出让,可以结合海岛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以现状供地。土地情况应当在出让公告中予以说明,成交情况同时载入出让合同。

第四章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十九条[海洋产业体系] 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

海洋高端服务业、海水利用业,推进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第五十条[海洋总部经济] 积极发展海洋总部经济,引进国际或地区海洋科技研发总部、培训教育总部、交流合作总部、质量检测总部。

第五十一条[海洋生物产业] 建立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和药理检测平台,促进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生物食品产业发展。

第五十二条[海洋能源产业] 建设临海能源供应基地,发展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滨海能源利用项目,发展海洋清洁能源产业。

第五十三条[海岛旅游] 发挥本市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万山群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海岛休闲旅游,建设世界级海洋海岛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海岛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海岛休闲度假区建设。

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海岛交通体系建设,改善海岛交通条件,完善陆岛、岛岛立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万山群岛海上休闲运动中心建设,重点建设邮轮停靠码头、游艇帆船基地、海上运动平台、潜水海钓基地等。

万山区应当加强对海岛旅游景区的管理,具体办法由万

山区管委会会同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海岛旅游度假区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区级政府定价或区级政府指导价。

第五十四条[海岛旅游] 海岛渔民和渔业生产经营组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利用自有或自营住房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区政府应当建立海岛旅游信息公示平台,对休闲渔业、餐饮住宿等内容进行信息登记公示和信用评价,规范海岛旅游,促进海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十五条[海岛旅游] 经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国际邮(游)轮可以靠泊万山港口岸补给,组织海岛旅游观光和消费。

经国家或省有关部门批准,港澳游艇经海事、边检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后,可在我市开放海域垂钓观光,游艇可在政府指定的地点靠岸,船上人员可上岛观光活动。

第五十六条[渔港经济区] 本市以渔业产业为基础,建设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

市海洋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现代渔港建设规划。

第五十七条[休闲渔业] 鼓励和支持发展休闲渔业,加强对休闲渔业管理,编制休闲渔业发展规划,休闲渔船规划

期内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对利用休闲渔船从事休闲渔业活动的项目实行备案。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各区政府可以设立休闲渔业区。

第五十八条[远洋渔业] 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外海捕捞业,扶持建立外海捕捞和远洋渔业船队,降低近海捕捞压力,优化捕捞结构,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十九条[海洋品牌] 鼓励和支持海洋产品品牌建设,建设海产品加工园区,发展海洋食品、新型药品和海洋保健品等海洋加工业,对获得著名商标的海洋产品企业给予奖励。

第六十条[海洋科技] 加强海洋科技的研发和投入,培育海洋先进适用项目、海洋企业共性技术,重点支持海洋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与运用,促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由排水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并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单

位或个人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清除海上垃圾;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污染的严重程度、补救措施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考虑,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海域海岛使用权人其他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六十四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捕鸟、采拾鸟蛋、损毁鸟巢、将海岛上的动植物带出海岛等,相关主管部门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伤害或捕捉猕猴,采挖罗汉松、黄杨树、红树林等珍贵海岛植物的,相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损毁海岛历史与人文遗迹的个人,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按相关规定处罚。

第六十六条[法律准用]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七条[解释] 本条例所称的以上均包含本数。

第六十八条[生效时间]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_文本_2009-5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文本与图集 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九年五月

委托单位: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主持: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副教授) 报告编制: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韦献革(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李耀初(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林海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曾建军(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技术顾问: 汪晋三(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报告审核: 陈新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领导小组 组长:毛东信 副组长:熊豪品潘明 成员:陈金华贾建红吴纯德吴锡汉梁玉昭王淳麦驱海曲波陈长才卢晓波 陈永章邵英贤廖中和王泽俊詹林 刘荣茂叶建勋刘重阳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参加工作人员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梁玉昭张勇黄汉鹏苏锦顺侯小凤李慧 毕冬静湛福祥关群顺洪国荣钟浩文

目录 1. 总则 (1) 1.1修编背景 (1) 1.2主要修编依据 (2) 1.3修编指导思想 (4) 1.4修编范围 (4) 1.5修编原则 (5)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2.1自然环境概况 (6) 2.2社会经济概况 (8) 2.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10) 3.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 (12) 3.1珠海市河流水系及湖库概况 (12) 3.2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 3.3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1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2水库水质现状 (27) 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30) 5.1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 (30) 5.2珠海市周边地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30) 5.3现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 (33)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1水库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2河流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附件 (40) 一、附表 (40) 二、附图 (46) I

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2018-3-15)

珠海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2018-3-15) 2018-02-02 15:09政策法规 (2017年11月22日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物业管理区域和共有物业 第三章业主和业主组织 第四章物业管理服务 第五章物业的使用和维护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安全、文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 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 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或者以自行管理的方式,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 地进行管理、养护、维修,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物业管理实行业主自治、专业服务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区政府)应当将物业管理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物业管理机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横琴新区和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区政府职责。 第五条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条例,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相关政策; (二)指导和监督各区开展物业管理行政监管工作; (三)统筹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工作; (四)建立完善全市物业管理宣传和培训机制; (五)建立全市物业管理信用体系; (六)建立全市物业管理综合平台; (七)制定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物业服务合同、承接查验协议、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等示范文本;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摘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而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7300多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加强对海岛的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对我国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海岛保护方面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海岛地名普查和整治修复步伐,加强监视系统建设……在海岛管理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海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边远海岛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岛屿,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边远海岛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顽症。面对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合理科学管理与保护,促进我国海岛科学生态发展。 关键词: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治理措施 正文: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以来,海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多。开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海岛管理现状 (一)、建立专门负责海岛管理机构 2010年3月1日《海岛保护法》生效实施,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岛保护管理缺乏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的局面。根据《海岛保护法》,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立海岛管理司,自此,我国的海岛管理工作有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海岛技术支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40余家科研单位为海岛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的依据。该规划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明确了海岛分类、分区保护的具体要求,确定了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偏远海岛开发利用等10项重点工程,并在组织领导、法制建设、能力建设、公众参与、工程管理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现在,整个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完善。 (三)、首次实现我国全部海岛现场调查 根据《海岛名称管理办法》,海岛管理司研究制定了名称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设置、成果编制、安全工作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在各级海洋部门和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共调查海域海岛地理实体2万余个,首次实现了我国全部海岛的现场调查,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海岛第一手资料,普查整体登岛率达到80%;完成了所有海岛的命名、更名、注销等名称标准化处理,首批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完成了1660块海岛名称标志的设置工作。 (四)、4000个海岛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为了对海岛的生态及对海岛非法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海岛管理司经过近三年

基本农田保护的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的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 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自治区、省、第九条、 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17修正)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6.03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 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章水资源节约 第四章水资源保护 第五章用水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

【最新】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实用word文档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 篇一: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附件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 201X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四川省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发挥世界遗产的教育和展示功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 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分为核心保护区、保护区、缓冲区。 第三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世界遗产资源调查、评估、申报和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监测、保护、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世界遗产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坚持共同保护、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世界遗产管理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的重大 问题。 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世界自然 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协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世界 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的保护管理工作。 民族宗教、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其他行政主 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由世界遗产地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纳 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七条世界遗产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世界遗产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世界遗产的行为。 第二章申报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世界遗产申报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世界遗产申报的指导、监 督和审核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分布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并建立档案,加强保护。 第十一条对具有申报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遗产资源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提出申请,按照世界遗产申报标准,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世界遗产 申报的资源调查、价值评估和文本编制等工作。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筛选、评估论证后,列入四川省世界遗产 预备名单。 第十二条申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 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评估论证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申报。 第十三条申报世界遗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经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初审 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国务院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 跨行政区域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 第三章规划

广东省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

广东省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 :12-01 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广东省的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相关定义】本条例所称生态控制线,是指为了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适应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划定并公布的生态保护范围界限。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控制线的划定、调整,以及生态控制线保护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政府职责】省人民政府统筹组织全省生态控制线划定和管理工作。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全省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依法履行生态控制线监督管理职责。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控制线划定,制定生态控制线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依法实施生态控制线管理。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生态控制线划定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控制线划定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社会公民权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支持实施生态控制线管理,有权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为生态保护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奖励。 第二章划定和调整 第六条【划定程序】生态控制线按下列程序划定: (一)【工作方案】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下一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编制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划定工作组织和计划、初步的空间边界、分级管制边界和管理实施措施等。 地级以上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完成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方案后,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修改完善后,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复执行。 (二)【生态控制线成果】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工作方案,组织编制生态控制线划定成果。编制生态控

21.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

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北(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分为一级和二级的基本农田。其中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水稻田为一级基本农田,长期保护;保护区的其他农田为二级基本农田,保护期限到2020年。 第三条县以上国土部门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保护区面积的划定,调整、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审查以及对非法占用农田保护区土地行为的查处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审查以及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和地力保护等工作,协同国土部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非农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国家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而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除按国家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办理外,还必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建设单位向县级国土部门提交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包括: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地点、范围、保护等级和占用面积、编号、该范围1:10000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复印件。 二、县级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审查,分别签署意见,连同保护区调整意见(含地点、土地种类、面积、地力状况等),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 三、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并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人民政府根据审议意见办理审批。 超过权限范围的,再逐级上报省或国务院审批。 第五条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审批权限: 占用一级基本农田或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上的,报省批准;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下的,由地级以上市批准,并报省国土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经批准被占用的,县级国土部门应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被占农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程序,将同等数量和质量相当的非保护区农田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保证保护区面积相对稳定。基本农田调整原则上在乡(镇)范围内调整,乡(镇)没有农田可调整的,应逐级申报,可在县(市、区)、市范围内调整、调整时应从收取的造地费中按每亩不低于2500元补偿给被调整的乡(镇),用于农田建设。 第七条经批准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其土地补偿费按我省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的高限

瑞士水资源保护条例.doc

瑞士水资源保护条例 10月 28日(从2000 年 3月28日起) 瑞士联邦立法委员会根据1991 年 1 月 24 日水资源保护法1第 9,14 条第 7,16,19 段第 1,27 段第 2,46 段第 1 ,57 段第4 和 62 段特此规定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原则 一.本条例将有助于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使之不受有害的影响并使之能够可持 续地利用。 二.为此目的,根据条例令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考虑水体(附件 1 )的生态目标。 第二条范围 一.本条例规定了: 1.水体的生态目标; 2.水质要求; 3.废水的排放; 4.污水淤泥排放; 5.畜牧业的要求; 6.区域规划中的水体保护; 7.适当的剩余水流量的维护; 8.防止其他对水体有害的影响; 9.联邦政府补贴的给予。 二.本条例适用于对那些其化学性能产生生物影响的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如果这些 物质的辐射会对生物造成影响,则应按照辐射保护和核能法对其进行管理。 第二章:废水的处置 第一款:污染和未污染的废水的区别 第三条 1.有关当局应按下列因素评价经排放或渗流进入一个水体的废水是否应被视为 污染的或未经污染的废水: (1)废水中含有并能够污染水体的物质类型,数量,特性和暂时存在; (2)废水排入其中的水体的状况; 2.有关当局还应考虑废水在渗流过程中是否: (1)由于受到损害的土壤或非水浸润的底土的存在而使废水被污染; (2)废水在土壤里或在非水浸润的底土里得到足够的净化; 1 SR 814.20

( 3)可以长期保持1998年7月1日法令2 中规定的被损害土壤的标准值(VBBo ),渗流进入一个为达此目的设施,或靠近道路进入路基或中 央草地专用地者除外。 3.从建筑物表面或钢筋混凝土层面流下的雨水一般来说认为是未经污染的废水,如果: (1)是源于屋顶面层; (2)源于道路,小径和上面没有大量的水污染物质卸下、加工和存贮的区域或者 这些物质已经通过渗入地下或进入非水浸润的底土而得到足够的净化。在 评价污染物质的量是否大时必须考虑事故风险。 ( 3)源于轨道设施,根据1986 年 6 月 9 日物质法 3 附件 4.3( StoV )4保证已经长期放弃使用杀虫剂。根据StoV 附件 4.3,如果杀虫剂已经被土壤的生 物活性层挡住并降解,这一条也适用。 第二款:排水计划 第四条地区排水计划 一.二. 各州应确保制定一个地区排水计划(RDP )以保证对一个限定的,与水力有关的区域内的水资源予以适当的保护。在该区域内市政当局的各项水资源保 护措施必须互相协调一致。 地区排水计划特别应确定: 三. 四.五.1.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和将要加入其中的区域; 2.那一种地表水和到什么程度的地表水适宜于作为废水处理,特别是降雨带来的地表水。 3.那些排放要求必须增强或增加的污水处理厂。 制定地区排水计划时,除了废水处理外当局应考虑水体所需空间,防洪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市政当局规划和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时必须制定地区排水计划。 地区排水计划应向公众公开。 第五条城市排水计划 一.各州应规定制定确保充分保护城市水资源和住宅区有效的排水的综合排水计划。 二.该综合排水计划至少应规定: 1.污水处理厂位置; 2.从建筑物表面或加钢筋混凝土层面流下的雨水须与其他废水分别排放的区域; 3.允许未经污染的废水渗流的区域; 4.未经污染的废水排入一个地表水体的区域; 5.使未经污染的不断补给的废水远离污水处理厂的程序; 6.要建立污水处理厂的地点,和使用何种处理系统及多大容量; 7.使用系统而不是污水处理厂的区域,及在这些区域如何处理废水。 2SR 814.12 3SR814.013 4根据 1999 难月 1 日起生效的1999 年 6 越 3 日颁布的工厂处理物质法规(SR916.161)附件2表4打印本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二、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 1.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

珠海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珠海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003-08-25 来源: 珠府[2001]22号 2001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颁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工作,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广东省实施<消防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各县、区、镇等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居 (村)民委员会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安全职责: (一)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和组织实施消防发展规划,建立、落实、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队 (站)的装备; (四)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组织扑救特大火灾和处理善后工作。 第五条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本规定及其他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 (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消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制定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四)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六)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七)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扑救; (八)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第六条市、区、县公安(分)局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公安派出所可实施市公安局授权的消防监督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各单位和公民都应当积极组织或者参与消防宣传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无偿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消防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公安消防队的装备购置,应当列入当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维修所需的经费,在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支。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制定城镇消防规划,将其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 第十条已列为本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开发条例

珠海经济特区海域海岛保护与开发条例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域管理 第一节海域规划 第二节海域保护 第三节海域开发 第三章海岛管理 第一节海岛规划 第二节海岛保护 第三节海岛开发 第四章海洋经济发展 第一节滨海旅游业 第二节海洋渔业 第三节海洋高科技产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加强本市的海域海岛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海域海岛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本市海洋资源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强市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 第四条[基本原则]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遵循海陆统筹、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的原则。 第五条[领导机构]市人民政府设立市海洋工作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管理主体] 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是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的主体。横琴新区、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履行行政区政府的职责。 海洋渔业、环境保护、规划、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监督管理,推动和促进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

第七条[资金保障]市、区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海岛、海洋资源的调查研究、开发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万山群岛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海洋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投入、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资金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加大资金投入。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海域海岛的保护和开发。 第八条[咨询机制] 市人民政府设立海洋开发决策专家咨询机构,为本市海域海岛保护和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九条[社会参与]保护海域海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增强公众对海域海岛的保护意识,建设珠海特色海洋文化城市。 第二章海域管理 第一节海域规划 第十条[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

最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doc

最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国家专门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下面我就基本农田保护找来相关的条例,供大家阅读! 最新关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

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5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9.30 【实施日期】201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15号)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已于2017年9月30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9月30日 山东省水资源条例

(2017年9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资源规划、保护、配置、取水管理、节约用水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应当坚持全面规划、节水优先、严格保护、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科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保障资金投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告

[提要]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依法实施,现起公告。各区域法定图则详见附件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 ——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二、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 “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 1.发展规模: 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教研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景观区。 五、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珠海市森林防火条例

珠海市森林防火条例 【法规类别】消防管理 【发文字号】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号 【发布部门】珠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7.07.10 【实施日期】1997.09.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珠海市森林防火条例》等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十五号) 《珠海市森林防火条例》经珠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997年7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日 珠海市森林防火条例 (1997年7月10日珠海市第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第四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五条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市长、县(区)长、镇长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 第六条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七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实施工作。 林业公安机关应当履行职责,协同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八条市、县(区)和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应当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镇林业站负责。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村民委员会对本村范围内的森林防火负有直接的责任,必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林果场、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名胜区、采石场等单位的管理机构对其管理范围内的森林防火负有直接的责任,必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条<

《广东省旅游条例(修订送审稿)》全文

《广东省旅游条例(修订送审稿)》全文 为了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广东省旅游(修订送审稿)》,下面是详细内容。 《广东省旅游条例(修订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旅游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产业促进、经营服务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原则】本省旅游业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发展措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旅游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组织制定和实施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融合发展。 第五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统筹协调、行业指导、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保障和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六条【行业组织】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旅游业诚信建设,发挥服务、引导、协调作用,依法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 第七条【文明旅游】旅游行业组织、旅游经营者、旅游服务提供者应当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环保出游。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旅游资源与规划 第八条【资源普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旅游及有关部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普查、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协调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