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我们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既然"式推断复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对于各个具体的"既然"式推断复句,我们采用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我们又要对"既然"式推断复句采取宏观的视角,这就涉及到邢福义(1996)提出的"大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整体性展开,除了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还要考察方言、古汉语(涉及文言文、近古白话)中的该类句式。我们提倡一种整体汉语的研究观。全文除去第一章研究综述和第八章总结之外,共分成三大视野计六个章节。第一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综述。通过前人或者时贤的汉语复句相关研究成果,生发出对"既然"式复句的些许启示。并且简要梳理"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背景,我们从相关论著中整理出了该句式由初始到上升再到成熟阶段这一发展脉络。但我们发现对于该句式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的汉语观"。我们按照邢福义先生的主观视点、小句中枢说、句管控等理论,从整体汉语的角度出发,指出全文既要共时考察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又要考察方言、古汉语中的该类句式。视野之一:普通话角度。包括二、三、四三章。第二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套合组配。按照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我们从跨小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因此q"弱势推断句、"既然p,所以q"客观推断句。从跨大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不如q"据实优选推断句、"既然p,但是q"违逆推断句。从多重复句组配去考察"既然"视点下的"只有"精准条件强推句、"既然p,可见q,否则r"多重推断句。最后从

与异类语气组配去考察"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既然p,请q(吧)!"祈使推断句式。通过共时的组配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既然"式的理解。第三章是论"既然"、"就"单用时的选择倾向及功能差异。在因果推断关系复句中,除了完备式"既然p,就q"之外,还有两种单用关联词语的推断式:"既然"式、"就"式。推断标记"既然"、"就"在单标频率、关联范围、主客观性、内部差异这四个方面造成了两者的选择倾向与功能差异。第四章是因果类推断标记在语体中的优选序列及其分布。。因果类推断标记根据其推断的真实程度、语义韵、社会心理3个条件与语体进行匹配。我们对匹配度进行了取值,按照分值的高低,生成了推断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优选序列。每个语体的优选序列代表着该语体的倾向性特点。同时,我们还分别探讨了5个推断标记在4种语体中的不同分布。视野之二:方言角度。第五章是方言视角下的有标"因果推断"式。方言视角属于整体汉语中的重要分支。我们通过对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非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的多角度考察,可以加深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全面认识。视野之三:古汉语角度。包括六、七两章。第六章是推断标记"既然"的形成历程及其推断句的来源。我们从"既然"的词汇化以及因果推断句的形成两个角度来历时考察该句。(1)状中短语"既+然"由作单句的谓语,慢慢进入到复句中作分句的谓语。在复

句中,谓词性短语"既+然"通过右向滑落之后处于了句首位置,并根据语义虚化、韵律因素和高频使用使得谓词性短语"既+然"最后词汇化为连词。词汇化往往伴随着语法化,连词"既然"同时在语用介引的作用下,成为了推断复句的典型标记。(2)由于副词"就"的多义性,往往造成分句间的语义关系难以准确把握,那么就需要加上典型的推断标记"既然"。推断句"既然p,就q"出现于明代,并且沿用至今。"既然"、"就"两个都用于表示推断,但并不与语言的经济性相矛盾,这样分工使得分句间的语义理解更加准确。第七章是副词性推断结构"借X"的来源与连词化历程。副词性推断结构"借X"经历了两种不同来源的历时演变,在清代完成了其合流的历程。随即便向连词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它们具有推断性的本质,并且可以用因果推断标记"那么"进行替换,那么连词化"借X"结构也是属于因果类推断标记范畴。第八章是总结。我们立足于整体汉语视野下,对"既然"式推断句进行了整体性考察,从中得出了很多结论,继而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这些规律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语言事实的理解。

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word版本

?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 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 (3)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如何区分单、复句: ①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复句的 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 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 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

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5)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 “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 “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 “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 “只有”“只要”讲条件。 (6)多重复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并且具有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的复句是多重复句。 ?句子成分的构成: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复句的关系类型(1)

复句的关系类型 一、并列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既A,又(也)B 又(也)A,又(也)B 有时A,有时B 一方面A,(另、又) 一方面B 一边A, —边B 一会儿A, —会儿B 单用:也又同时同样另外 ①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张望。 ②他既会写诗,?又能作画。 ③她又漂亮,又聪明。 ④我们有时说普通话,有时说粤语。 ⑤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二、.连贯复句(顺承)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 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合用:首先(起先、先)A,然后(后来、随后、再、又)B 刚A,就B 一A,就B 单用:就又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继而终于 ①我悄悄地起身,穿上大衣,轻轻地带上门,摄手摄脚地走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②首先我递给科长一份报告,接着.我给老王一个通知,然后.我就离开了办公室。 ③开始只是小张一个人唱,后来?大家都跟着唱了起来。? ? ④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三、选择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 ;是A,还是B;不是A,就是B ;要么A,要么B;与其A,不如(无宁、宁肯、还不如、倒不如)B;宁可(宁、宁肯、宁愿)A,也不(决不、不)B 单用:或者;或是;或;还是。 ①或者你唱,或者我唱,或者我们一齐唱。(表示商量选择,又叫商选式) ②我明天去北京,'或者.去天津。(陈述式) ③是你去,还是让小王去?(疑问式) ①与其说她有过人的才能,倒不如.说她以美貌胜人。 ②他宁愿住在偏僻的城郊,也不.愿住在闹市区。 ③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下生。 ④与其跪下生,还不如站着死。 ⑤他宁愿挨一顿批评,也要.把老王拉来评评理。 四、递进复句??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 B 单用: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甚至于更何况 1、多重递进,又称顺进式,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层层推进。顺进式就是后一分句以前一分句的意思为基点来顺向推进。 ①水不仅是植物生命的源泉,而且.是植物生命得以诞生的条件。 ②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③小王会唱歌,而且.还会作词、?作曲。 ④我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更会为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⑤他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信心,甚至还想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情景。 2、逆向递进: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句表示肯定,从反面把意思推进一层。 ①他非但没有送来情报,就连人也没有了消息。 ②不但她的丈夫没有找到,而且连她的儿女也没有再回来看她一眼。 3、反向逆进:前一个分句以否定的意思为基点,后一分句则向一个肯定的意思反向推进。 ①他不但不生我气,反而对我更好了。 ②小王不光不给他妈钱,反倒把他妈妈赶出了家门。 4、让步递进(也叫衬托递进):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让步递进主要在于强调后一分句。 常用关联词语:合用: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还)B;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单用:尚且何况反而 ①你论文不能按时完成也不要勉强,何况我们还不知道会议能否如期举行。 ②别说是只狗,就是老虎我也不怕。 ③十月的武汉就这么冷了,更何况深冬时的哈尔滨呢。 六、因果复句 1、说明性因果: 常用关联词语: 合用:因为(因、由于)A,所以(才、就、便、故、于是、因此、因而、以致)B;之所以A, 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B; 单用:因为由于是因为是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以致致使从而 ①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船只都只停在边上。 ②路上车堵得慌,所以.没能按时赶到。 ③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④我从未见过成年人这种打扮,因此.,有些吃惊的望着她。 ⑤他之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是因为他过于骄傲。

九年级语文:因果复句和假设复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因果复句和假设复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例如: 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前三句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第四句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先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些句子有的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有的只在一个分句中使用,都清楚地表明了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 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例如:如果于勒叔叔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例如:

基于语料库的转折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转折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以ノニ条件复句与“而”句的日汉对应关系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双语言对比分析反作用于汉语研究,更加清晰地透视汉语中“而”的用法。本文作为探索ノニ条件复句与汉语转折复句对应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论述,期以该研究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逆接条件句学习产生指导意义。 标签:中日对译语料库转折复句日汉对比ノニ条件复句 一、文献综述 关于ノニ的意义分类,莲沼等(2001)在《条件表现》一书中将其用法分为“因果关系不成立”和“预想外”两种。在表示“因果关系不成立”时,ノニ的用法又进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为ノニ的最典型用法即用来提示因果关系的不成立;第二种是用来表示前后分句对比关系。在表现“预想外”时,ノニ逆接条件句的预想外用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1.对于前句的预想结果后句并未实现;2.在前句预想事态并未发生的情况下,省略预想落空的结果,直接表达对预想没有实现的意外感;3.终助词用法。前田直子(2009)在《日语复句——条件句及原因理由句的记述研究》一书中将ノニ的使用方法分为从属用法和非从属用法。从属用法包括逆原因、非并列·对照、预想外、非本意事态发生;非从属用法包括表露意外感用法和终助词用法。 对于汉语中“而”的分类,邢福义(2001)在《汉语复句研究》一书中指出,“而”的接续关系主要有并列、转折、因果和连贯。关于“而”表示转折的用法,吕叔湘(1999)对其主要用法及语法意义进行了归纳,具体分为以下四类:1.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用法同“然而”“但是”“却”。两部分意思相反,后一部分修正和补充前一部分;2.连接小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两件事。“而”只能用在后一句的头上;3.“而”前后两部分一肯定一否定,对比说明一件事或一件事的两个方面;4.放在意思上相对立、形式上像主语谓语的两部分之间,含有“如果”“但是”的意思,后面要有表示结论的另一小句。严丽明(2009)在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对比和转折两个语义关系范畴的区别性特征,从前后项的意义均衡性、前后项语义内容的对等不兼容性、主要功能等方面入手,对“而”的句法及语意特点进行了重新分析,认为“而”的语法意义是表对比,推翻了传统意义上“而”表转折的论说。 二、ノニ条件句的意思分类 结合各类先行研究,通过对语料库的整理分析,本文将ノニ条件句划分为五类进行研究,分别为:1.逆原因承接;2.对照关系;3.预想外事态;4.非本意事态; 5.语义省略(下文中分别略称为“逆原因”“对照”“预想外”“非本意”和“省略”)。对ノニ的终助词用法及其他特殊用法暂不做研究。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

《》读书报告 本书作者为徐阳春教授,他是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江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士,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完成省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课题和省政府课题各1项,在研省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在本书中,徐阳春教授对复句句式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复句的具体分类上,至今语言学家人仍存在明显分歧。一种较流行的分法是,首先将复句区分为联合和偏正两类,然后进一步将联合复句在细分为并列、承接、选择、递进,有的还包括解说、总分等关系;同样,将偏正复句也再细分为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有的还包括连锁、时间、取舍等关系。也有首先将复句分为因果、并列、转折三大类,或者首先将复句分为条件和非条件两大类,然后再进一步分类至各细目的。至于具体到某一复句句式应当归入哪一复句类型,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而这本复句句式研究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第一,作者把纷纭复杂的复句,以关联词语的逻辑语义关系为纲,概括出分属六大类的十二种句式。第二,复句表达的主要问题是它内部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本书中,作者不仅研究它内部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研究它的句法,即小句间的次序,关联的特点,以及小句结构的特点。第三,本书对每种典型句式都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侧面加以分析讨论。例如,本书在讨论“p,否则q”句式的时候,分析了这种句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关联词语“否则”的含义和功能,还涉及“否则”省略的形式和条件。在语义部分,本书着重分析了句式的语义特征,特别是深层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例如本书在“如果p,就q”一节中,谈了它的“虚拟性”和“条件性”;在“p,否则q”一节中,联系它的深层语义关系把“p,否则q”分为因果式和条件式两类。 本书将复句句式分为六类: 假设类代表句式、条件类代表句式、因果类代表句式、让步类代表句式、递进类代表句式、选择类代表句式。在本书中,我觉得作者与其他学者很大的

国内外关于日语表达因果关系的复句研究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114351417.html, 国内外关于日语表达因果关系的复句研究述评 作者:高荣聪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24期 一、引言 关于日语复句的分类,三上(1953,2002)、南(1974,1993)、仁田(1992,1993,1995)、益冈(1997)、野田(2002)、高桥(2005)等均作出了详细的阐述,目前仁田(1992,1993,1995)的分类较为被学界认同。根据仁田(1992,1993,1995),日语复句分为主句节与从属句节,从属句节分为副词句节、中止句节、并列句节、时间句节、接续句节和包含条件的句节,在包含条件的句节之下进一步分为条件句节、逆条件句节、理由句节和目的句节。 国内外对于日语复句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连接复句的接续助词进行语言间的对照或习得方面的考察。在日语复句研究的范畴下,本文将对日语的理由句节,即表达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国内外研究特点和趋势进行概述。 二、日本学者对日语表达因果关系的复句研究 日本学者对日语复句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日语因果复句的研究则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卓有建树。在日本论文搜索网站CiNii上,以「理由節」(汉语称理由句节)「因果関係複文」(汉语称因果关系复句)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2篇论文,经筛选,以理由句节、因果复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4篇,发表时间从1985年到2014年。对研究视角进行分类,可分为条件句节和理由句节的对照研究、语言间的对照研究以及对理由句节(因果复句)本体的考察。其代表性研究如表1所示。 学条件句节和理由句节的对照研究纲滨(1990)、大桥(1997)理论研究提出了条件句节和理由句节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分为事态级别起作用和传达话语级别;论述了条件句节和理由句节的内在意义和对话的原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间的对照研究新田(2007)、ケウワッタナ(2014)理论研究探讨了顺接型、逆接型、变形型三种句子结构模式下中日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日语和泰语关于理由句节所使用的接续表达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理由句节(因果复句)本体的考察乾(2004)、宇野(2006)、桃内(2013)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分析了大规模电子化文书中自动获得因果关系知识的方法;对因果复句中静止关系加以认知上的分析;分析通过运用实验法及等价电子双极子推定法,观察随着时间的变化脑内活动部位的差异,论述了因果关系复句中副句节事态和主句节之间关于因果关系意义的整合上的差异。

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

句子成分的构成: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2、宾语和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一片碧绿的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

汉译日-4 复句讲义+作业

汉译日-4 复句 第一部分:联合复句 一、并列关系复句 ?既…又…,既…也…,又…又…,也…也…,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 ?~て~,~もあれば~もある,~と同時に~,~し~, ?~であり~でもある,~また~,~用言連用形+用言 1.你年纪轻轻,人品又好,学问又好,前途实在光明得很。 あなたは若いし、人柄もいい。学もあって、前途は明るい。 2.这个小区既有邮局,又有银行,很方便。 この団地の中には、郵便局もあれば、銀行もあるので、とても便利です。 3.丈夫衬衫上有口红也吵,太太和不相识的男人说话也吵,那一对夫妻吵架的理由多着呢。 旦那のシャツに口紅が付いていたといっては喧嘩し、女房が見知らぬ男と話をしていたといっては喧嘩し、あの夫婦には喧嘩の種が絶えません。 4.须知国际化不是言语英美化,服装法意化,而是要觉悟到和外国人共同创造“杂种文化”。国際化というのは言葉をイギリス?アメリカ化し、服装をフランス?イギリス化することではなく、外国人と共に「雑種文化」を作り出すのだと自覚しようとすることである。 二、连贯关系复句 ?接着,然后,就、又、才、于是 ?連用形(中止)、連用形+て(てから)、連用形+た上で ?在我工作之余,总要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之后回到屋里再写点东西,然后再出去。 仕事の合間に庭に出て眺めまわし、こちらの木に水をやったり、あちらの鉢を動かしたりして、それから部屋に戻り、少し書いて、また外へ出る。 三、递进关系复句 ? 不但…而且…、不止、不单、非但…而且、甚至、就连、更 ?~だけでなく、~も~,~ばかりでなく、~も~ ?~のみでなく(のみならず)、~も~ ?~のみか、~も~,~うえに、~も~,~ばかりか、~も~,~、また~も~ 最近,在中国节日里摆设花卉的家庭增多起来了。而且,遇上喜庆佳节相互赠花的现象也习以为常了。このごろ中国では祝日に花を飾る家庭が増えてきました。また、祝い事があると、花を贈ったり、贈られたりすることもそう珍しくなくなりました。 四、含反问语气的递进关系复句 ? 连…就更、连(尚且)…何况 ?~でさえ(も)~まして~~すら~、まして~ ?なおさらなおのことおまけに 这么冷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住,何况是孩子。 こんな寒い天気は大人でさえも耐えられないのに、まして子供にはなおさらのことだ。 五、选择关系复句 ?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あるいは~あるいは~,~か、(それとも)~か ?~か、(もしくは、あるいは)~かである,~でなければ~である,~または~ 他在休息的时候,不是看书,就是看报。 彼は休みの時、本を読んでいるか、新聞を見ているかである。

复句关系解析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复句的结构关系 二. 教学重点: 1、辨别复句的结构关系。 2、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三. 教学难点: 了解分句间的结构关系。 (一)什么叫复句: 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一定的事理关系组合而成的。 例1: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二)复句构成的特点: 1、分句间按一定的关系直接排列好。 2、分句间借助关联词语排列。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关联词语:指有关联作用的连词或副词等统称为关联词语。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三)复句中分句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1、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举例:海燕叫喊着,飞翔着。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在工作组召集的大会上,他也不检查,也不辩解。 常见的关联词:既……又……;不是……而是……;也;又;同时、同样、另外;既……也;又……又;也……也;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一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是……不是 2、承接复句:分句之间是承接的关系。承接复句的各个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事理的顺序排列。 承接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后来、然后、接着、继而、终于、刚……就、首先……然后”。 举例:他们穿过一片枣林,走进一座大院落。 上班以后,首先清理卫生,关掉充好电的灯源,然后就开始在窗口收上井工人的矿灯,再把充足电的矿灯发放给下井的工人。 有些承接复句不使用关联词语,而是依靠动作或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句的语序。 他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地溜了出去。 医生掏出听诊器,把冰凉的听筒贴在我的胸脯上。

2021毕业论文写作攻略大全毕业论文不同专业的选题参考日语博士论文题目大全

最新日语博士论文题目大全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完整版)复句关系整理版

复句关系 【学习要点】 掌握常见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的基本结构,正确理解关联词语。 【学法指导】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一个重要标志。正确理解和使用关联词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表达分句的逻辑关系。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有“既a,又b”。例如: ①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②不是 ..存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存在,而是 ③绿既.是美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④人的明智并非 ..与经验的吸引力成正比。 ..与经验成正比,而是 ⑤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2.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 连(就是)b”。例如 ①他不仅 ..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学习好,而且 ②城里尚且 ..买不到,乡下她哪里能得到手呢? ③他不认识我,甚至 ..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④这次展出的年画,数量多,而且 ..题材新颖、形式风格多样。 ⑤老年人热情都那么高,何况 ..我们青年人呢? 3.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 还是b”、“与其a,不如b”。例如: ①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他是.忘了,还是 ..故意不来? ③我宁可 ..自己多做些,也.不.想把工作推给别人。 ④与其 ..拼出一条生路来。 ..这样等死,不如 ⑤不是 ..网破。 ..鱼死,就是 4.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虽然a,不过b”、“可是”、 “然而”、“却”等。例如: ①自然是伟大的,然而 ..人类更伟大。 ②天气虽然 ..我身上还在出汗呢。 ..这么冷,但是 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④钱有的是,可.是.不能乱用。 ⑤虽然 ..倒是收拾得很整洁。 ..房间不大,不过 5.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然a,(那么)就b”、“因此”。例如: ①因为 ..从不害怕失败。 ..他有坚定的信心,所以 ②既然 ..产品质量又好又适用,就.一定畅销。 ③今天进城要办的事情很多,因.而.一清早他就出门去了。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 ?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单用) ?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 ?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高尔基《海燕》 ?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 ?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 ?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说_于是_兼谈顺承_因果复句的划界

文章编号:1008-7613(2001)01-0026-02 说“于是”X ——兼谈顺承、因果复句的划界 赵运普 (新乡师专中文系,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于是”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连词,又是汉语中历史最悠久的连词之一。然而,目前关于“于是” 的研究还很不够——有人认为它是顺承连词,有人认为它是因果连词。本文在大语言观思想指导下,在分析“于是” 的历史发展和三种用例的基础上指出:现代汉语的“于是”是一个多义多功能连词,既可以表示顺承关系,又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关键词:于是;顺承;因果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于是”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连词。仅据余秋雨《文化苦旅》36篇文章的粗略统计,除去《青云谱随想》、《吴江船》、《信客》和《夜雨诗意》未出现“于是”外,其余32篇共出现“于是”65次,平均每篇出现两次有余,其中《西湖梦》竟多达7次。 “于是”又是汉语中历史最悠久的连词之一。起先也用作“于时”,《诗经?周颂?我将》中就有“我其夙夜,畏天之畏,于是保之”的例子。 然而,现代汉语关于“于是”的研究还很不够,关于“于是”的种种分歧就是明证。目前,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看法,一种认为“于是”是顺承连词,另一种认为它是因果连词。 顺承连词说,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可以作为代表[1],《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是这种看法的有力支持,都认为“于是”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汉语大词典》也是这一类看法,说“于是”亦作“于时”,是连词,表示承接[3]。因果连词说,陆俭明先生是个代表[4]。 那末,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于是”呢? 我们认为,要正确、全面地认识“于是”的性质,需要在大语言观的思想指导下,具体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多方面收集、分析、归纳“于是”在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用例,不要仅仅根据部分用例作结论;第二,要研究一下“于是”的历史发展,它是如何从古代汉语的“于是”发展为现代汉语的“于是”的。 先说第一个问题。概括地说,现代汉语中“于是”的用例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 1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o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他快跑了六十多步,这才慢慢的走,于是心里便涌起了忧愁……(鲁迅《阿Q正传》) 第二类: 1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o……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三类: 1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朱自清《儿女》) o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鲁迅《孔乙己》) 26第15卷 第1期 2001年2月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 U RN A L OF XIN XI AN G T EA CHER S CO L L EGE Vo l.15,No.1 FEB.,2001 X收稿日期:2000-10-20 作者简介:赵运普(1944-)男,河南获嘉人,新乡师专中文系副教授。

多重复句的划分方法

-WORD 格式--试题-范文范例--指导案例 --专业文档--可编辑--指导学习- 多重复句的划分方法: 一、要准确地划分多重复句, 首先得弄清楚这个复句里含有几个分句。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 二、要准确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第一层的划分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特别细心。 我们可先找出复句中的关联词, 看哪个关联词能管到整个复句, 这个关联词所关联的两个部分就是第一层关系。 如何准确划分多重复句的第一层 1. 从句子内容入手 一个复句, 不管它包含多少分句,关系多么复杂,它的每个层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并 列复句、选择复句有的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组成) ,所以,划分第一层时,首先应该从 内容入手,除上句括号内注明的情况之外,其余的把全句一分为二。例如: ( 1 )我赞美白杨树, ( 2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3 )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全句内容明显地分为观点和原因两个部分,所以,第一层在( 1 )和( 2 )( 3 )之 间,属因果复句。 2. 从关联词语入手 多重复句的关联词语往往套用, 划分多重复句第一层时要特别认真分析各个关联词语的 搭配关系和统辖范围。例如: ( 1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 ( 2 )又因为状况也无聊, ( 3 )说起 来无非使他失望, ( 4 )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这个复句共四个分句, ( 2 )句中的关联词 “因为 ”不仅统领( 2 )( 3 )两句,还统 领( 1 )句,与( 4 )句中的 “便”呼应,说明原因,所以,全句第一层次在( 1 )( 2 ) ( 3 )和( 4 )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3. 从关键词语入手 分句间关系的标志, 除关联词语外, 往往还有一些提示性的关键词语, 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助于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例如: 黄的是土, 未开垦的荒地, 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这个多重复句中用了 “黄的 ”、“绿的 ”分别领起其后的分句, 用颜色的对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 抓住这两个词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 全句第一层应在 “绿的 ”前面划分,是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 4. 从余下分句入手 有些多重复句划分第一层次之后, 次划分有误。例如: (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 余下分句不能表达完整又有联系的意义, 表明第一层 ( 2 )如果不凭借空气, ( 3 )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 空。 如果把( 1 )( 2 )句与( 3 )句之间确定为第一层次,那么, ( 1 )句和( 2 句之间则作为这个多重复句的第二个层次, ( 1 )( 2)句应能表达完整又有联系的意义, 然而事实上却不能。说明第一层次划分错了。 上述方法可结合使用。 )

复句的基本类型

复句的基本类型 因果类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非因果类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下八种类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走,一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⒋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能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复句常用关联词1并列复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 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 是……而是……等。 2承接复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接着……、……就……、……于是……、……又……、……便…… 等。 3递进复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 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复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 与其……不如……等。 5转折复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 是……、……然而……、……却……等。 6因果复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 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7 假设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作者:————————————————————————————————日期: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王紫微李光赫吴世兰林乐青 摘要:本文根据益冈「ナラ」的分类,以表示假设的「ルナラⅠ」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ルナラⅠ」在汉译形式中,理论上应该是“如果P(的话),(就)Q”的形式,但实际考察的结果是无标形式“P,Q”最多,并且出现了表示既定事实“既然P,Q”的汉译形式。 关键词:ルナラⅠ 语料库对译中日对照如果……那么…… 既然……就…… 一、引言 大多数日语学习者可能会将「ルナラⅠ」翻译成“如果,那么”,但从实际的对译结果来看,并不是只有“如果,那么”,也出现了表示既定事实的“既然P,Q”。同时也存在“ P,那么(就)Q”等汉译形式。 二、先行研究 益冈(1997)将「ナラ」分成了7种用法:1.P是从听话人得到的情报;2.观察听话人的样态;3.典型的假定表现。4.反事实条件句。5.「タラ」的强调形式。6.提题用法的「ナラ」。7.P是客观事实,现实的状态。本文只研究「ルナラⅠ」的汉译倾向。 ナラⅠ:「モシ+(という)ナラ/ノナラ」表示偏句中假设听到的信息为真,正句中表示说话人的判断和态度。从听话人口中得到的信息是发生在说话当时获得的新信息,无法判断其真假。因此说话人只能假定听话人的信息是真。句首可以加上「モシ」,并且「ナラ」的前面也可以加入「という」。「ノナラ」的形式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我们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既然"式推断复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对于各个具体的"既然"式推断复句,我们采用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我们又要对"既然"式推断复句采取宏观的视角,这就涉及到邢福义(1996)提出的"大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整体性展开,除了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还要考察方言、古汉语(涉及文言文、近古白话)中的该类句式。我们提倡一种整体汉语的研究观。全文除去第一章研究综述和第八章总结之外,共分成三大视野计六个章节。第一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综述。通过前人或者时贤的汉语复句相关研究成果,生发出对"既然"式复句的些许启示。并且简要梳理"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背景,我们从相关论著中整理出了该句式由初始到上升再到成熟阶段这一发展脉络。但我们发现对于该句式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的汉语观"。我们按照邢福义先生的主观视点、小句中枢说、句管控等理论,从整体汉语的角度出发,指出全文既要共时考察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又要考察方言、古汉语中的该类句式。视野之一:普通话角度。包括二、三、四三章。第二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套合组配。按照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我们从跨小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因此q"弱势推断句、"既然p,所以q"客观推断句。从跨大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不如q"据实优选推断句、"既然p,但是q"违逆推断句。从多重复句组配去考察"既然"视点下的"只有"精准条件强推句、"既然p,可见q,否则r"多重推断句。最后从

与异类语气组配去考察"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既然p,请q(吧)!"祈使推断句式。通过共时的组配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既然"式的理解。第三章是论"既然"、"就"单用时的选择倾向及功能差异。在因果推断关系复句中,除了完备式"既然p,就q"之外,还有两种单用关联词语的推断式:"既然"式、"就"式。推断标记"既然"、"就"在单标频率、关联范围、主客观性、内部差异这四个方面造成了两者的选择倾向与功能差异。第四章是因果类推断标记在语体中的优选序列及其分布。。因果类推断标记根据其推断的真实程度、语义韵、社会心理3个条件与语体进行匹配。我们对匹配度进行了取值,按照分值的高低,生成了推断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优选序列。每个语体的优选序列代表着该语体的倾向性特点。同时,我们还分别探讨了5个推断标记在4种语体中的不同分布。视野之二:方言角度。第五章是方言视角下的有标"因果推断"式。方言视角属于整体汉语中的重要分支。我们通过对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非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的多角度考察,可以加深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全面认识。视野之三:古汉语角度。包括六、七两章。第六章是推断标记"既然"的形成历程及其推断句的来源。我们从"既然"的词汇化以及因果推断句的形成两个角度来历时考察该句。(1)状中短语"既+然"由作单句的谓语,慢慢进入到复句中作分句的谓语。在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