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word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word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word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docx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概述:

1、博弈概念:

博弈: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决策以及种决策的均衡。

博弈研究的假:

1、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完全理性是共同知

3、每个参与人被假定可以所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形成正确的信念与期

2、和博弈有关的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行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参与人的决策

略:参与人的行,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之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的。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略、收益、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

程的任何点每个参与人都能察并之前各局中人所的行,否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略空及支付函数等信息,

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所的行的函数。

从学的角度,博弈是决策主体之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个人决策存在着区:

3、博弈与决策的区:

1、微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定市价格、消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可表示:maxU(P,I),其中 P 市价格, I 消

者可支配收入。

2、其他消者个人的合影响表示一个参数——市价格,所以在市价格既定

下,消者效用只依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其他消者的影响。但是在

博弈理个人效用函数依于其他决策者的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略式博弈和展式博弈

略式博弈:是博弈的一种范性描述,有亦称准式博弈。

略式博弈是一种假每个参与人一次行或略,并且参与人同行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上来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博弈程的完全信息静博弈。

1、参与人集合{ 1 , 2,...,n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略集S

i

n

s i(s

1

,...,s

i

,..., s

n

)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3、每位参与人定在略合

i1

展式博弈:是博弈的一种范性描述。

与略式博弈重博弈果的描述相比,展式博弈更注重参与人在博弈程中遇到决策序列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 , 2,...,n }

类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 、参与人的行动顺序,即每个参与人在何时行动;

3 、序列结构:每个参与人行动时面临的决策问题,包括参与人行动时可供选择

的行动方案、所了解的信息;

4 、参与人的支付函数。

比较:

1、战略式博弈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静态模型。

2、扩展式博弈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动态模型。

5、博弈论分类:

按决策主体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可分为:

1、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团体最优决策、效率)

2、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

按参与人行动先后顺序可分为:

1、静态博弈: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或者虽然不是同时行动,但是在行动前不

知道其他参与人所选择的行动。

2、动态博弈: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获得先行动者的行动信息。

按参与人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可分为:

1、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所有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有精确的

了解,博弈开始时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2、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

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按决策主体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行动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静态动态

完全信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均衡:纳什均衡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6、根据所学这四种博弈的特点对这四种博弈做一个对比分析:

信息和行动特点均衡均衡类型特别均衡求解方法学过的例子性质

每个参与人对其纳什均纯战略纳占优战略纳箭头法Hotelling 价格竞多重性和存他所有参与人的衡什均衡什均衡划线法争在性

特征、战略空间及(PNE)( DSE)库诺特价格竞争

支付函数有精确重复剔除的不断剔除劣一般一个博弈中

的了解,博弈开始占有均衡战略(弱劣存在参与者有多

时不存在不确定(IFDE)战略的剔除个行动时可以先

性因素,参与人同顺序会影响考虑能否剔除弱

时行动或者不是均衡结果战略简化博弈

同时行动但是后混合战略聚点均衡支付最大化社会福利博弈

行动者不知道行纳什均衡法小偷-守卫博弈

动者的行动信息。(MNE)支付等值法

战略和行动相同。

完全信在博弈开始之前子博弈息动态参与人之间的信精炼纳

博弈

息不存在不确定什均衡

性,但是参与人行

动存在先后顺序。

在完全信息动态

博弈中,为了表示

参与人之间的信

息掌握关系,引入

了信息及的概念。

不完全在博弈开始之前贝叶斯信息静参与人之间的信纳什均

态博弈

息存在不确定性,衡

但是参与人同时

行动或者不是同

时行动但是后行

动者不知道行动

者的行动信息。

不确定是参与人

的了性的不确定

性子博弈精有限次重复与纳什均衡连锁店悖论

炼纳什均博弈均衡的唯一性有

衡关

无限次重复与贴现因子囚徒困境(冷酷

博弈均衡有关战略)

(无名氏定无限期轮流讨价

理)还价模型

一般博弈逆向归纳法斯坦科尔伯格寡

求解头竞争

雇主与公会之间

的竞争

贝叶斯纳混合战略对原混合战性别战

什均衡(不完全信略加入少许

息情况下纯不确定性因

战略均衡的素,求极限。

极限)

一般贝叶斯Harsanyi 转机制设计

均衡换

1、均衡结

果是原

博弈的

Nash 均

衡;

2、同时

在每一个

子博弈

上构成

Nash 均

1、均衡存

在性

2、不确定性

体现为类型

的不确定性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在博弈开始前参精炼贝信号传递分离均衡

与人之间的信息叶斯纳博弈

存在不确定性,同什均衡混同均衡

时参与人行动存

在先后顺序。不完准分离均衡

全信息动态博弈

过程不仅是参与

人选择行动的过

程,而且是参与人

不断修正信念的

过程。

根据所得信信号传递博弈不完全信息

息修正判断不完全信息重复动态博弈子

概率,根据博弈与声誉博弈精炼纳

收益最大化Milgrom-Roberts什均衡与海

决策垄断限价模型萨尼不完全

信息静态博

弈贝叶斯均

衡的结合。

二、四种博弈类型具体分述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特点:每个参与人对其他所有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

数有精确的了解,博弈开始时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参与人同时行动或者不是同时行动但

是后行动者不知道行动者的行动信息。战略和行动相同。

1.2完全信静态博弈相关概念:

以新产品开发博弈举例说明:

参与人:参与人 1 和 2。

参与人的集合卡表示:Γ={1,2,?n}.表示所有参与人的集合,在新品开博弈中:

Γ={1,2}

行:开、不开。

Ai 表示参与人行的集合。新品开博弈中参与人的行集合A1=A2={a,b},其中 a 开, b 不开。

a={a1,a2?an}表示参与人的行合。新品开博弈中:A={( a,a),(a,b),(b,a),(b,b)}略:参与人的行。

在博弈中的略可以定从集到行集的映射关系,即:Si:Xi— Ai。用Si={si}表示参与人所有略的集合。

在n 人博弈中,用 S=(s1,s2,s3?,s n )表示 n 个参与人的略合,它表示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采取

略 si 的一种博弈情形。

在完全信息静博弈中,由于不存在决策序上的差异,所有参与人在同一决策点即

博弈开始的那一刻决策,因此,所有参与人面的决策情形都只有一种,所以,参与人的略集与行集相同。

支付: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所得。一般情况下也是用效用函数来表示参与人在博弈中

的所得。因此,参与人的支付就可表示一种特定博弈情形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

期望效用水平。支付一般用ui(1,2,?,n)表示参与人i 的支付 (效用水平 ),支付合 u=(u1,u2, ?un)表示参与人在特定博弈情形下所得到的支付,其中参与人i 的支付。因此,参与人

i=(i=1,2,?,n)的支付就可表示:ui=ui(s i ,s-i).

信息:是参与人所具有的有关博弈的所有知,如有关其它参与人行或略的知、

有关参与人支付的知等等。在“新品开博弈”中,如果两个企都知道市需求,那

么的博弈情形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完全信息假;如果两个企中至少有一个不知道

市需求,那么的博弈情形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完全信息假。

1.3略什均衡

略:参与人在定信息下只一种特定(或确定性)的略

混合略:混合略解了一个参与人其他参与人所采取的行的不确定性,它描述了参与人在定信息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不同的行或略。

略什均衡中包括:占有均衡、重复剔除劣略均衡、一般略什均衡等。

1、占均衡

占略:参与人的最略 si * 与其他参与人的s-i无关。无其他参与人什

么略,参与人的最略是唯一的,的最略称之“占略”。

在 n 人博弈中,如果于所有的其他参与人的s-i,si * 都是参与人i 的最

u i (s i* , s i ) u i (s i , s i )

称 si *参与人的占略。

在 n 人博弈中,如果所有参与人都存在占略si * ,占略合si*=(s1 * si2*, ?, sn *)称占略均衡。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略存在,那么占略均衡就是唯一

的所有理性参与人可以到的博弈果。

2、重复剔除劣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参与人不存在占略,但是参与人i 存在两个略,其中一

u i ( s i, s i ) u i (s i , s i )

个略叫另一个略的所得效用要大,理性的参与人不会略。

格劣略:u i ( s i , s i ) u i ( s i , s i )

u ( s i , s i )u i ( s i , s i )

弱劣 略 :

若重复剔除 程一直可持 到只剩下唯一的 略 合, 略 合即 重复剔除的占 均衡,此 博弈是重复剔除 略可解。

要点:再重复剔除 程中,如果每次剔除的是 格劣 略,均衡 果与剔除 序无关;如果剔除的是弱劣 略,均衡 果可能与剔除 序有关。 3、一般 Nash 均衡

Nash 均衡是完全信息静 博弈的解的概念,

略是不可剔除的,即不存在任何一个 略 格 于

在完全信息静 博弈中,

Nash 均衡 略。

构成

Nash 均衡的

求解 什均衡的方法

划 法、箭 法。

划 法 :

1、考察参与人

1 的最 略

2、用上述方法找出参与人 2 的最 略

3、找出最 略 合

箭 法:

1、 于每个 略 合, 是否有参与人会偏离 个 略 合

2、 直至找出没有参与人会偏离的 略 合

略均衡反映函数

:各博弈方 的 策略 其他博弈方 策略的反 。

1.4 混合 略 什均衡

混合 略:

在博弈

G { ; S 1 ,..., S n ;u 1,..., u n } 中, 任一参与人

i , Si={S i

1

, ? ,S i k }, 参与人

i 的一个混合 略 定 在 略集

Si 上的一个概率分布δ

i={ δ i 1, ?, δ i

k

}, 其中δ i j

(j=1, ? ,k )表示参与人 i 略 表示参与人 i 略

i j

的概率的概率,即δ

i j

S

足 0≦δ i j ≦ 1,其中概率之和 1。

支付:混合 略的支付 各种概率下收益的加 平均。

混合 略 什均衡:

在博弈 G {

; S 1,..., S n ; u 1 ,..., u n }

中,混合 略 合δ

i={ δ 1* , ? ,

δ n* } 一个 Nash

均衡。 当且 当

i , i

i ,有v i ( i *

,

*

i ) v i ( i ,

*

i ) 。

混合 略 Nash 均衡的求解:

1. 支付最大化法;

2. 支付等 法;

混合 略均衡反映函数:

在混合策略的范畴内,博弈方的决策是 概率分布,因此,

函数就是一方 另一方 的概率分布的反 。

聚点均衡:在 生活中, 参与人可能使用某些被博弈模型抽象掉的信息来达到一个 “聚点”

均衡。 些信息可能与社会文化 、参与人 去博弈的 史有关。 不同均衡概念之 的关系:

占 均衡 <重复剔除劣 略均衡 < 略 什均衡 <混合 略 什均衡

1.5 什均衡的多重性与存在性

存在性:每个有限 略式博弈(参与人与相 的 略集均 有限) 必存在 什均衡, 个均

衡可能是 略 什均衡,也可能是混合 略 什均衡。

多重性: 一个博弈可能有多个均衡, 博弈 并没有一个一般的理 明,

哪一个 什均衡

果一定能出 。

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特点:在博弈开始之前参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参

与人行动存在先后顺序。

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为了表示参与人之间的信息掌握关系,引入了信息及的概念。

2.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有关概念:

信息集:信息集 I i是参与人 i 决策结的一个集合,它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 I i中的每个决策结都是参与人i 的决策结;

2、当博弈到达I i时,参与人i知道自己处在该信息集中的某个决策结,但不知道是哪

一个。

在博弈树中,属于同一信息集的决策结一般用虚线连接起来。

结:包括决策结和终点结两类。决策结是参与人采取行动的点时点,终点结是博弈行动路径的终点。

一个信息集可能只包含一个决策结,也可能包含多个决策结。如果只包含一个决策结的信息集就是但单结信息集。如果博弈中所有信息集都是单结的则成为完美信息博弈。

子博弈:是原博弈的一部分,它始于原博弈中一个单结信息集中的决策结x,并由决策结x 及其后续结共同组成。

1、子博弈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博弈进行分析,并且与原博弈具有相同的信息结构;

2、原博弈可以作为自身的一个子博弈;

2.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子博弈精炼Nash 均衡:

解决 Nash 均衡多重性问题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精炼的方法,即在Nash 均衡的基础上,通过定义更加合理的博弈解并剔除不合理的均衡。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引入就是将那些包含不可置信威胁战略的纳什均衡从均衡中剔

除,从而给出动态博弈结果的一个合理预测。即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要求均衡战略的行为规

则在每个信息集上都是最优的。

s*(s1* ,..., s n* ) ,是一个子博弈精炼Nash 均衡,当且仅当满扩展式博弈的战略组合

足以下条件:

1、是原博弈的Nash 均衡

2、在每一个子博弈上构成Nash 均衡

一个战略组合是子博弈精炼Nash 均衡当且仅当它对所有的子博弈( 包括原博弈) 构成Nash 均衡,同时也意味着原博弈的Nash 均衡并不一定是子博弈精炼Nash 均衡,除非它还对所有子博弈构成Nash 均衡。

2.4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求解——逆推归纳法

逆推归纳法是最常用的求解子博弈精炼Nash 均衡的方法,其步骤为:

其中Γ ( x i ) 代表博弈中由最底层到博弈起点的顺序,以Γ (x3)为最底层,则有:

1、找出博弈的所有子博弈;

2、按照博弈进程的“反方向”逐一求解各个子博弈,即最先求解最底层的子博弈,再求解

上一层的子博弈,......,直至原博弈。

由于逆推归纳法对各个子博弈逐一进行求解,因此,逆推归纳法所得到的解在各子博弈

上构成 Nash 均衡 , 即意味着逆推归纳法所得的解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5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承诺行动的均衡结果分析:

承诺行动:就是在博弈开始之前参与人采取某种改变自己支付或战略空间的行动,该行动使原本不可信的威胁变得可信。但是参与人的承诺行动是有成本的,否则这种承诺就不可信。

例子 :要挟

要挟就是指那种原告几乎不可能而其惟一的目的是希望通私了而得到一笔

的。博弈的果原告不指控,博弈束。博弈的果似乎与人到的

并不相符,因中人常常看到各种“要挟” 生。在上述模型中,“要挟”之所以没有成功,关在于原告将会起的威并不可信。

要是威得可信,就必采取承行(沉没成本)。参与人的威就会得可信,从而使其他博弈参与人改策略。

2.6重复博弈:

1、将来可信的威或承如何影响到当前的行

2、在一次博弈中无法的均衡,在重复博弈中能否

有限次重复博弈:于定的段博弈,令 ( ) 表示

G 重复行 T 次的有限重复博弈,

G G T

并且在下一次博弈开始前,所有以前博弈的程都可被到。

有限次重复博弈均衡:

如果段博弈 G有唯一的Nash均衡,任意有限的T,重复博弈 G( T)有唯一的子博弈精解,即 G的Nash均衡果在每一个段重复行。

而且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在段博弈中均衡解不只有一个,将来行所作的可信威或承可以影响到当前的行。

无限次重复博弈:定一段博弈G,令G(∞,δ ) 表示相的无限重复博弈,其中G 将无限次的重复行,且参与人的率。每个 t ,之前 t -1次段博弈的果在 t 段开始行前都可以被到,每个参与人在G( ∞ , δ) 中的收益都是参与人在无限次的段博弈中所得收益的。

无限次重复博弈的解——无名氏定理:

令 G一个n人段博弈,令(e1,e2,?,en) G的一个Nash均衡下的收益,且用 (x1,x2, ? ,xn) 表示G的其它任何可行收益,表示可行收益的集合。若存在

x i e i , 对 i , x i X

存在率δ,使无限重复博弈G(∞,δ ) 存在一个子博弈精Nash 均衡,其平均收益可达到 (x1,x2, ? ,xn) 。

无名氏定理的解: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参与人具有足的耐心(只要足一定的条件),那么任何足个人理性的可行收益向量都可以通一个特定的子博弈精Nash

均衡得到。

影响重复博弈果的因素:影响重复博弈果的是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性。

2.7子博弈精Nash 均衡与 Nash 均衡的区:

由于子博弈精Nash 均衡在任一决策上都能出最决策,也使得子博弈精

什均衡不在均衡路径( 即均衡略合所的路径) 上出参与人的最,而且在非均衡路径 ( 即除均衡路径以外的其它路径 ) 上也能出参与人的最。即子博弈精 Nash 均衡不

会含有参与人在博弈程中不合理的、不可置信的行。

3、不完全信息静博弈

3. 1不完全信息静博弈特点:在博弈开始之前参与人之的信息存在不确定性,但是

参与人同行或者不是同行但是后行者不知道行者的行信息。

在不完全信息静博弈中,在博弈开始前存在关于博弈人信息的不确定性,个不确定像通常是博弈参与人的型。

在市入博弈中不完全信息表:在位者的成本型(高成本、低成本)

在斗博弈中不完全信息表:参与人的性格型(硬,弱)

3.2海尼

由于在不完全信息静博弈中,参与人的型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当一个参与人并不知道在与博弈,博弈的是无法定的,海尼提出了海尼解决种不确定的。

解决方法:

海尼指出,引入虚参与人——自然,由自然先决定参与人的不同型,将不完全信息博弈不完美信息博弈。海尼通引入“虚”参与人,将博弈的起始点提前,从而将原博弈中参与人的事前不确定性博弈开始后的不确定性。种通引入“虚”参与人来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方法称Harsanyi。

海尼注意要点:

1、海尼定:参与人关于“自然” 的推断共同知。

2、“自然”的。在一般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中,Harsanyi 定“自然”

的是参与人的型 (type)。除了根据参与人的支付来划分参与人的型以外,可以根据参与人的行空,甚至根据参与人掌握信息的多少( 或程度 ) 来划分参与人的型。

3、参与人关于“自然” 的推断是基于自己型判断的条件概率。

3.3 不完全信息静博弈均衡——叶斯什均衡

叶斯博弈的定:

叶斯博弈包含以下五个要素:

1、参与人集合 BΓ={1,2 ,? ,n}

2、参与人的型集合 T1, ?,T2

3、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型的推断P1(t -1|t1),?,Pn(t-1 n|t n)

4、参与人型相依的行集1A(t n

A(t ), ?,)

5、参与人型相依的支付函数

叶斯博弈的略:在叶斯博弈G={ Γ ;(Ti);( P i);( A( t i);( ui ( a( t ); t i) }中,参与人 i的一个略是从参与人的型集i i(t i) ;它包含

T 到其行集的一个函数s 了当自然予i 的型 t i, i 将从可行的行集i i) 中的行。

A (t

叶斯博弈的序:

1、“自然” 参与人的型合t=(t1,?,t n)

2、参与人同行,每个参与人i从行集 A i(t i ) 中行 a i (t i )

3、参与人 i得到支付

叶斯什均衡:在叶斯博弈中,于一个理性的参与人i ,当他只知道自己的型t i而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型,定其他参与人的略s-i,他将使自己期望效

*

用 ( 支付 ) 最大化的行 a i

(t i ) ,其中

a i( t i)arg max

v i(a i, s i ; t i)

a i A i (t i )

叶斯博弈什均衡的存在性:

一个有限的叶斯博弈一定存在叶斯Nash 均衡。

3.4 叶斯博弈与混合略均衡(关于混合略什均衡的一个解)

首先,混合策略均衡不是生活的一个合理描述,人并不是根据概率分布来自己行;

海尼明,在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混合策略均衡可以解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策略均衡的极限。

混合策略的本:

混合策略的本质不在于参与人随机的选择行动,而在于他不能确定其他参与人将选择

什么纯策略,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参与人不知道其他参与人的类型。

海萨尼的基本思想:

只要在原来的博弈中加入少许不完全信息因素,使得参与人的支付函数中的收益不再是

确定的,而是和一个有范围的不确定参数有关,从而通过将混合战略均衡求解转换为贝叶斯

均衡的极限解,但是得到的纯战略贝叶斯均衡就与完全信息下的混合战略均衡相似。

结论:完全信息博弈的混合战略Nash 均衡可以解释为与之密切相关、存在一点点非完

全信息的纯战略贝叶斯 Nash 均衡。同时海萨尼给出了描述混合策略和纯策略之间关系的一个正

式的定理:混合策略均衡的纯化定理。

3.5贝叶斯均衡 Eg:机制设计问题

机制设计问题实际上就是探讨设计者如何向参与人提供激励,以促使参与人向设计者透露其掌握的信息(说真话),从而确定对设计者有利的结果的问题。这一机制对

应于一个博弈形式,设计者需要设计出一个博弈形式,让参与人在这个博弈形式下进行博弈从而实现他的目标。博弈形式不同,实现目标的程度也不一样,设计者必须选择对他来说是最有利的博弈形式,即最有利的机制。

机制设计的基本模型:

机制设计是典型的 3 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期阶段如下:

阶段 1:机制设计者 ( 委托人 ) 设计一种“机制”,或者“契约”,或者“激励方案”;

阶段 2:代理人选择接受或拒绝该机制,拒绝的代理人得到某个外生的“保留效

用”;

阶段 3:接受机制的代理人选择自己的行动( 或者战略 ) ,实现一个博弈结果。

机制设计模型中的有关概念:

参与约束:由于代理人在第二阶段总可以选择不接受该机制从而获得一个保留效用,

因此,代理人接受这个机制获得的效用必须不小于拒绝这个机制时获得的效用。

激励相容约束:这意味着,对于代理人而言,代理人真实报告自己的类型时获得的效

用必须不小于谎报自己类型时获得的效用。

可行机制:满足参与约束的机制被称为可行机制。

可实施机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机制称为可实施机制

可行的可实施机制:如果一个机制既满足参与约束,又满足激励相容约束。

机制设计的目的:

机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设计出可行的可实施机制,从而在该机制中找出最优规则以追

求最大化收益。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4.1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特点:在博弈开始之前参与人之间的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同时

参与人行动存在先后顺序。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不仅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过程,而且是参与人不断修正信念的过程。

4.2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有关概念

类型 : 是指参与者的类型。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自然首先选择参与人的类型。

动态博弈:行动有先有后。所以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信息,从而可以

修正自己对于参与人的类型的信息的判断。

类型相依:参与者的行动传递着有关自己的类型的信息,对方可通过参与人的行动来

推断自己的最优行动。先行动者预测到自己的行动被后行动者利用,就会设法传递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

4.3 不完全信息 博弈的 什均衡——精 叶斯均衡

于不完全信息 博弈的 什均衡称 精 叶斯均衡;

精 叶斯均衡是

不完全信息 博弈子博弈精 什均衡与海 尼不完全信息静 博弈 叶斯均 衡的 合。

1、不完全信息 博弈均衡求解的基本思路:

不完全信息 博弈将子博弈精 Nash 均衡中“均衡精 ”的思想 用到不完全信息 展式博弈中,但是有提前条件:

1、 每个参与人 i ,在其信息集上 出关于自己位于 信息集中哪一个决策 的信念

( 或推断 ) 。

2、 参与人

i 的每个信息集,在 定参与人

i

在 信息集上的信念

( 或推断 ) 情况下,

参与人的 略是 其他参与人 略的一个最 反 。

与静 博弈不同的是: 在 到先行 者第一 段 后,

后行 者可以修正 先

行 者 型的先 概率,

因 先行 者的行 可能包含其 型的信息,

即行 就是 型

的反映,不同的行 反映不同的 型信息。

参与人最初 于 手 型信息概率的判断成 先 概率, 于根据行 反映出得信息修

正后的概率成 后 概率。 先 概率 (prior probability): 修正之前的判断;

后 概率 (posterior probability)

:修正之后的判断

先 概率和后 概率的 化是根据 叶斯法 算:

在不完全信息 博弈博弈均衡解的求解 程中, 如果不可置信的威 , 均衡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要 均衡 果精 , 剔除那些不可置信的威 。 从而引入子博弈精 什均衡的概念, 但是,在不完全信息 博弈中, 只有一个子博弈,不能将上述方法直接用于求不完全信息 博弈的均衡解。

合理的均衡 是 足:

定每一个参与人有关其他参与人 型的后 信念, 参与人的

略 合在每一个后 博弈上构成 叶斯均衡, 我 将通 种方式得到的 什均衡称 精 叶斯 什均衡。

精 叶斯均衡是 叶斯均衡、 子博弈精 什均衡和 叶斯推断的 合, 精 叶斯均衡要求:

1、 在每个信息集上,决策者必 有一个定 在属于 信息集的所有决策 上的一 个概率分布(信念)

2、 每一个参与人根据 叶斯法 和均衡 略修正后 概率

3、

定 信息集上的概率分布和其他参与人的后 略,参与人的行 必 是最 的。

3、精 叶斯 什均衡:

足条件:

1、 于所有的参与人

i ,在每一个信息集

h 上,存在

s * ( s

,

i )

arg max

p (

i a

i

h

)u ( s , s

, i

)

i

i

%i

i

i

i

~

s i

i

h

h ) 是使用 叶斯法 从先 概率,

p i (

-i

i )

、 到的 a -i

和最 略 s -i *(.)

2 、 p i ( i s i

得到的。

精 叶斯 什均衡是均衡 略和均衡信念的 合, 定信念

p=( p 1* ,? ,p n * ),

略 s*=( s 1* ,s 2*

, ?,s n * )是最 的 ,

定 略 s*=(s 1* ,s 2*

, ? ,s n * ),信念 p*=( p 1* ,? ,p n * )

是使用 叶斯法 从均衡 略和所 到的行 得到的。

4、均衡型:

以信号博弈例:

信号博弈序:

1、“自然”首先 1 的型,参与人 1 知道自己的型,但参与人 2 不知道,只知道 1 属于的先概率p=p( )

2、 1 在到型后出信号m M,M={m1, ?,m J } 是信号空

3、2 到 m(而非) 使用叶斯法从先概率p 推断后概率p=p( θ︳ m),然后

略 s;

4、支付函数分u1(m,s,), u2(m,s,) 。

信号博弈的均衡是略合(m*( ),s*(m))和后概率p=p( θ︳ m)的合,他足

1、 s*(m) 极大化p( θ︳ m)u2(m,s, )

2、 m*( ) 极大化 u1(m,s*(m),)

3、是参与人 2 使用叶斯法从先概率p=p( ) 、到的信号m和参与人 1 的最略

m* ( ) 得到的。

在信号博弈模型中存在 3 种均衡解,分:

分离均衡(separating equilibrium):不同型的送者以 1 的概率不同的信号,

或者,不同型的人的信号互不相同。在分离均衡下,信号准确地揭示出型。

混同均衡(pooling equilibrium):不同型的送者相同的信号,或者,不

同型的人相同的信号,因此,接收者不修正先概率。

准分离均衡( semi-separating equilibrium):一些型的送者随机地信号,另

一些型的送者特定的信号。

以上些是根据最先列出的表格分每种型的博弈行了分析。我局的博弈

程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博弈分析的方法。通信息个量,从而可以引入各种因素去分析。而且博弈考的是决策主体之的博弈关系,由于的生活中的博弈

无不在,所以博弈程更多的来是生活中争关系的一个影版。博弈的学使得我自己于分析的角度和思路都有了拓展,而且分析有了框架和依据确

我受益匪浅。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博弈论 (一):基本知识 1.1定义: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即,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的均衡。 1.2基本要素:参与人、各参与人的策略集、各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是博弈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1.3博弈的分类: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binding agreement)。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目前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信息,是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 a、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1950) b、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1965) c、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1967-1968)

d、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泽尔腾(1975)Kreps, Wilson(1982) Fudenberg, Tirole(1991) 1.4课程主要内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机制设计合作博弈 1.5博弈模型的两种表示形式:策略式表述(Strategic form), 扩展式表述(Extensive form) 1.6占优均衡: a、占优策略:在博弈中如果不管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一个参与人的某个策略给他带来的支付值始终高于其他策略,或至少不劣于其他策略,则称该策略为该参与人的严格占优策略或占优策略。 对于所有的s-i, si*称 为参与人i的严格占优战 略,如果满足: ui(si*,s-i)>ui(si',s- i) ? s-i, ? si' ?si* b、占优均衡: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如果对应的所有策略都是各参与人的占优策略,则称该策略组合为该博弈的一个占优均衡。 1.7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a、“严劣”和“弱劣”的含义: 设 s i’和s i’’是参与人i可选择的两个策略,若对其他参与人的任意策略组合s-i, 均成立 u i(s i’, s-i) < u i(s i’’, s-i), 则说策略s i’严劣于策略s i’’。 上面式子中,若将“<”改为“≤”,则说策略s i’弱劣于策略s i’’。 b、定义:重复剔除严格策略就 是各参与人在其各自策略集 中,不断剔除严劣策略…如 果最终各参与人仅剩下一个 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被称 为重复剔除严劣策略均衡。

Internet技术知识点总结

Internet技术 1.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质是网络的网络。 2.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称。 3.Internet:由路由器及通信线路基于一个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网 络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网络,是共享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主要功能 4.WWW服务 a)(WorldWideWeb)万维网服务 b)网页文件连接的组合 c)超级连接文本: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组成。 d)HTTP协议:WWW客户机到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用的协议。 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网页的语言。 5.电子邮件服务:利用存储-转发原理,克服时间,地理上的距离,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 信网络进行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6.数据检索:分类目录和关键字 7.电子公告板(BBS):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 8.远程登录 9.商业应用 ISP 网络服务供应商,是Internet网络用户接入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10.分类 a)为用户提供拨号入网业务的小型ISP(应为IAP)。区域性强,服务能力有限,没有 自己的主干网络和信息源,提供的服务信息有限 b)真正意义上的ISP:全方位服务,有全国或较大区域的联网能力,可提供专线、拨 号上网 11.ISP服务 a)提供专线接入:提供如DDN、X.25、FR、CATV等专线接入 b)提供拨号接入:向用户提供通过公用电话网联机访问Internet的能力,包括UNIX 仿真终端方式和SLIP/PPP连网方式 c)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d)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信息(用户名(账号)、用户口令(密码)、IP地址、域名服 务器(DNS)地址) e)提供联网设备,网络系统集成,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 12.主页:打开浏览器后第一个出现的页面 13.超文本:含有超链接的文本 14.超链接:通过网址链接到别的网页 15.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又称为网址) 16.HTML的超链接用URL来定位信息资源所在的位置 17.格式协议://域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a)协议:又称信息服务类型,是客户端浏览器访问各种服务器资源的方法 b)端口号:默认端口号可以省略 c)文件名或路径名缺省时,会返回浏览器一个index.html或default.html文件 18.Internet的特点 a)对用户隐藏网间连接的底层节点,用户不必了解硬件连接细节 b)不指定网络互联的拓扑结构

(完整版)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博弈论 教案

《两种常见的博弈论模型》一课教案 审签: 2010 年 4 月 13日 班 级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教 师 授课 时间 课 型 授课地点 课 题 项 目 认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课 时 任 务 通过学习完全信息静态、动态博弈,认识价格战及搭便车现象。 任务分解 1、知识准备:明确博弈论常见的5种分类及类型。 2、案例举例:囚徒困境、智猪博弈 3、模拟测试:分小组,应用所学独立解决智猪博弈问题。 教学 目标 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博弈论知识分析解决“双寡头价格战问题”及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知识目标 1.掌握博弈论的分类; 2.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及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论模型; 3.学会运用博弈论知识分析、解决分析价格战、搭便车的问题。 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博弈论的兴趣及爱好;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 点 掌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其扩展运用。 难 点 运用博弈论知识解决分析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问题及搭便车现象。 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完全信息动态博案例—“卖鞭炮的选择”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 教学策略与方法 启发 讲解 任务驱动 多媒体演示 自主 描述 案例 分析 小组 讨论 归纳总结 实践 操作 √ √ √ √ √ √ √ √ 课后回顾 本次课程的优点: 存在的问题: 改进设想:

项目名称:博弈论与决策策略 任务:能够自主分析博弈论的模型并分析解决问题 一教学组织活动总过程设计:1、师生问好2、班长报告人数 老师活动:1、问好2、环顾学生 学生活动:1起立问好2、坐姿端正3、班长清 点人数,向老师报告。 活动达到的目标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使学生注 意力集中,进入学习 状态 1分钟 二课程导入情境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以《囚徒困境》博弈论案例视频引入 老师活动: (1)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 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博弈论的五种 基本分类方式及类型。(2)播放关 于囚徒困境的视频,点出其中的重 点,并向学生提问。 学生活动: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 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老 师所提问题。 活动达到的 目标: 复习旧课内 容为新课做 铺垫,视频 引入抓住学 生焦点。 时间分 配: 5分钟 三教学过程认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活动项目一:囚徒困境(11分钟) 1、首先,老师给出囚徒困境的博弈论模型。“囚徒困境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6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3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6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提问:对于囚犯A而言,他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囚犯B如何呢?(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分析此问题,并让他们尝试通过表格表达出囚犯A及B可能选择的策略及面临的后果) 我们来看看这个博弈可预测的均衡是什么。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6年。(老师讲解,板书,学生对照自己所写跟老师是否一致) 提问:那么囚徒困境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同样存在呢? 补充介绍“囚犯困境”的扩展:双寡头企业价格战、军备竞赛等。 归纳总结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3点特性:(1)同时做出选择;(2)明确对方的选择与游戏规则(共同知识);(3)不管是否沟通过,无法做出有约束力的承诺(非合作)(最好由学生归纳出)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2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2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 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 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 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 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信念 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全信息) 等的信息。 完全信息: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函数有准确的了解;完美信息:在博弈过程的任何时点每个参与人都能观察并记忆之前各局中人所选择的行动,否则为不完美信息。 不完全信息:参与人没有完全掌握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等信息,即存在着有关其他参与人的不确定性因素。 支付:决策主体在博弈中的收益。在博弈中支付是所有决策主题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博弈是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和传统个人决策存在着区别: 3、博弈论与传统决策的区别: 1、 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个人决策就是在给定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条件下,最大化自己 效用,研究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可表示为:maxU(P ,I),其中P 为市场价格,I 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2、 其他消费者对个人的综合影响表示为一个参数——市场价格,所以在市场价格既定 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遇到决策问题时序列结构的分析。 包含要素: 1、 参与人集合 {1,2,...,}n Γ={1,2,...,}n Γ=11(,...,,...,)n i i n i s s s s ==∏

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有正确应用的特性。(此条不需要知道)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大型机阶段(1946年ENIAC、1958年103、1959年104机)、 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收购美国IBM公司的全球PC业务)、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 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中长期天气预报)、事务处理(不涉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过程控制(常使用微控制器芯片或者低档微处理芯片)、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4、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服务器:按应用范围分类:入门、工作组、部门、企业级服务器;按处理器结构分:CISC、RISC、VLIW(即EPIC)服务器; 按机箱结构分:台式、机架式、机柜式、刀片式(支持热插拔,每个刀片是一个主板,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工作站:按软硬件平台:基于RISC和UNIX-OS的专业工作站;基于Intel和Windows-OS 的PC工作站。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1)字长:8个二进制位是一个字节。(2)速度: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百万;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字节Byte用B表示,1TB=1024GB(以210换算)≈103GB≈106MB≈109KB≈1012B。 (4)带宽(数据传输率) :1Gbps(10亿)=103Mbps(百万)=106Kbps(千)=109bps。(5)可靠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版本 6、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EPIC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1)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两条整数指令流水线,一条浮点指令流水线。 (2)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3)分支预测:分值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 (5)固化常用指令。(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与存储器之间的外部总线

博弈论基础复习

《博弈论基础》主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5×2=10分) 策略型博弈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局中人、策略和各种策略组合中所得到的利益。 纳什均衡指参与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上策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合。 混合策略局中人的混合策略是其纯策略空间上的一种概率分布,表示局中人实际博弈时根据这种概率分布在纯策略中随机选择加以实施。 扩展型博弈博弈存在着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是对具有动态结构的决策形式进行研究的规范分析工具。 博弈树对于任何一种双人完备博弈,都可以用一个博弈树来描述,并通过博弈树搜索策略寻找最佳解。博弈树类似于状态图和问题求解搜索中使用的搜索树。 完美信息博弈是指一次只有一个局中人在行动,而且他在行动时知道博弈的所有以往行动历史的一类特殊博弈。 子博弈指由原扩展型博弈中的一个决策节点与它的所有后续节点组成的博弈。行为策略是指每一个参与人在每一个信息集上随机的选择行动。 逆向归纳法逆向归纳法是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最简便方法。在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时,从最后一个子博弈开始逆推上。 冷酷策略又称触发策略。指参与人在开始时选择合作,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如果对方合作则继续合作,而如果对方一旦背叛,则永远选择背叛,永不合作。 类型 :一般地,将一个参与人所拥有的所有私人信息称为他的类型。 信号博弈是研究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信号机制的一般博弈模型,其基本特征是两个博弈方,分别称为信号发出方和信号接收方。 分离均衡信号博弈中的完美贝叶斯均衡之一,这种均衡中不同类型的发送者以概率1选择不同的信号,接收者完全可以通过信号来准确判断出发送者的类型。 混同均衡信号博弈中的完美贝叶斯均衡之一,这种均衡中不同类型的发送者选择了相同的信号,接收者无法从信号中得到新的信息,无法对先验信念进行修正。 特征函数特征函数型博弈对每一种可能联盟给出相应的联盟总和收益,也就是给出了一种集合函数,称为特征函数。 联盟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点总结

博弈论知识总结 博弈论概述: 1、博弈论概念: 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的假设: 1、决策主体是理性的,最大化自己 的收益。 2、完全理性是共同知识 3、每个参与人被假定为可以对所处 环境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形成正确的 信念与预期 2、和博弈有关的变量: 博弈参与人: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受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参与人的决策选择 战略:参与人的行动规则,即事件与决策主体行动之间的映射,也是参与人行动的规则。 信息: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尤其是其他决策主体的战略、收益、类型(不完 全信息)等的信息。

1、

2、 既定下,消费者效用只依赖于自己 的收入和偏好,不用考虑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但是在博弈论理个人效用函数还依赖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和效用函数。 4、博弈的表示形式:战略式博弈和扩展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有时亦称标准式博弈。 战略式博弈是一种假设每个参与人仅 选择一次行动或战略,并且参与人同时进行选择的决策模型,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战略式博弈是一种静态模型,一般适用于描述不需要考虑博弈进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问题。 1、参与人集合 : 2、每位参与人非空的战略集 S i 3、每位参与人定义在战略组合 上的效用函数Ui(s1,s2,…,sn). 扩展式博弈:是博弈问题的一种规范性描述。 与战略式博弈侧重博弈结果的描述相 比,扩展式博弈更注重对参与人在博弈过程 {1,2,...,} n Γ=11 (,...,,...,) n i i n i s s s s ==∏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2)利润最大化→最有生产要素组合 (3)扩展线→规模报酬长期生产中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第五章成本论 一、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成本曲线特征边际产量-边际成本 2.MC→TC AC 3.TC→AC MC 4.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 MC-MPL AVC-APL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推导):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 (a)推导:由LTC推导包络线 (b)形状决定因素:规模(不)经济 (c)位置决定因素:外在(不)经济 3.长期边际成本推导:由LTC 由S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划分市场类型的因素 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 ◆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的两个选择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