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检测

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检测

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检测
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检测

6 生活中的真菌姓名:

1.填空。

(1)我知道的食用真菌有、、等。

(2)食物在、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3)保存食物,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有、、等。

(4)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多种。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些衣物上的“长毛”、食物上的发霉都是真菌。()

(2)灵芝、木耳、猴头菌、冬虫夏草、银耳等食用菌是名贵的滋补品,其药用价值也很高。()

(3)蘑菇营养价值很高,我们可以去野外采摘蘑菇食用。()

(4)盐腌可以使食物不坏,我们可以多吃腌制食品。()

(5)真菌用肉眼都能看到。()

(6)真菌大家族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我们蒸馒头、面包坊制面包时,常用以下()发面;生病时注射的青霉素是从()中提取的。

(2)研究发现,()对癌症具有一定疗效。

(3)()可以滋阴补肾、润肺、强精、补血、提神;()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防止衣物发霉最好的办法是( )。

A .保持衣物干净

B .往衣柜放樟脑片

C .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

4.实验题。

(1)准备4块馒头片,其中两片用微波炉烤干,两片滴上水变湿。

(2)给馒头片编上号,干的1号、2号,湿的3号、4号,然后分别装进塑料袋里,封好口。

(3)把1号、3号馒头片放入冰箱,2号、4号馒头片放到暖气旁,观察馒头片的变化。

以上实验,采用的是 实验的方法,看到的现象是 。从结果对比来看,馒头发霉与 、 有关。食物在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DOC)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就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

—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活动1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就是既不就是省力杠杆也不就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 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就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就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您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单元检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得分: 一.把你所了解的有关“生物的演变”方面的知识填在下面的方框中。(8分) (说明:只要写出与“生物的演变”相关的知识,即可酌情给分) 二.填空题:(16分) 1.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出版的(《物种起源》)全面提出了生 物进化学说。 2.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3.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4.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5.月球上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 6.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7.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8分) (√)1.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的。 (√)3.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4.地球和月球上的山脉是一样的。 (√)5.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一个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 (×)6.月球上也有像地球上风雨雷电的现象发生。

(√)7.长颈鹿为了吃到更高树上的嫩叶,它的脖子逐渐变长。 (√)8.生物的生存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其生命及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四.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②) ①火山爆发形成的②陨石撞击形成的③地震形成的 2.月球围绕地球(③)方向运行。 ①时针②顺时针③自西向东 3.地球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②)。 ①山峰②环形山③山川、河流 4.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3/ 11 5.月球的质量是7350亿亿吨,大约是地球的(①)。 ①1/ 81②1/ 49 ③3/ 11 6.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②),引力大约是地球的(③)。 ①1/ 81②1/ 49 ③1/ 6 7.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①)千米。 ①38.4万②30万③360 8.“我迈出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这句话是宇航员(①)说的,他 是(②)国人。 ①阿姆斯特朗②美国③前苏联 9.月亮明亮的部分总是(③)。 ①背着太阳②有时背着太阳,有时对着太阳③对着太阳 10.有一种植物,原产热带沙漠,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这种植物是(③)。 ①香蕉②椰子③仙人掌 五.看图做题:(8分) 1.按照从农历月头到月尾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月相: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3.6在星空中(一)∣教科版

3.6在星空中(一) 1.判断题。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 (2)随着季节的变化,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 ) (3)星星越亮说明它离我们越近。 ( ) (4)北斗七星的星体离我们有远有近。 ( ) 2.连线题。 仙后座 小熊星座 狮子座 大熊星座 3.读图题。 请指出下图中的北斗七星,并连在一起。 4.填空题。 (1)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 ,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 (2)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北斗七星运动的规律是方向的。(填“顺时针” 或“逆时针”) (3)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辨认方向。

5.选择题。 (1)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定,天空被划分为( )个星座。 A.86 B.87 C.88 (2)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 是( )。 A.天狼星 B.大角星 C.北极星 (3)天文观测中,常用星座中的亮星构成的图形来认识星座,下列图形位于大熊星 座的是( )。 A. B. C. (4)北斗七星是( )的明显标志。 A.小熊星座 B.大熊星座 C.狮子座 (5)夜晚,在( )能找到大熊星座。 A.北方天空中 B.南方天空中 C.东方天空中 6.画图题。 在下图中画出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所在的位置。 7.简答题。 我们观察到的星座,如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等,它们的位置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8.【探究题·选择】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天空不 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季节:斗柄指东,天 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如下图所示)。 (1)北斗七星之所以会旋转,是因为它们都围绕着( )转动。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北极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斗七星之间的位置是一直不变的 B.北极星是北半球最亮的星星 C.北斗七星的星体离我们有远有近 9.【实验题·操作】建一个“星座”模型: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 板,按图1所示打上7个小孔。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l5厘米、12厘米、 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悬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如图2所示)。用投影仪的光从不同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纸屏上的影子。 图1 图2 (1)从不同侧面照射,7个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的图案是一样的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 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我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它的镜片特点是 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 它能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 .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 碱面 、 味精 等的颗粒都是 有规则 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晶体 。 3、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借助 显微镜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 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 表皮细胞 。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 淀粉 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有甜味的 麦芽糖 。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 蓝 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 发光发 热 、 产生气体 、 改变颜色 、 产生沉淀物 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自然大 .看到的范围 就小 ;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小 .看到的范围 大 。 7、 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 二氧化 碳 . 使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 土壤沙 漠化 、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 微生物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 (×) 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理由: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 理由: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 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 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6、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理由: 8、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理由:163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小。…………………………………………(×) 理由: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焦距就越大。 10、硫酸铜与铁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锈。……………………………(×) 理由: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三、选择题(选择最佳答案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5分. 共15分)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 认为生物的种是不变的,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达尔文提出的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2.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到,由到,由到。 3.太阳系是由太阳、、、和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4.科学家发现300万年前的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能;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会。 5.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和三大类。 6. 是植树节,是世界环境日,是世界水日。 7.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8.北斗七星属于座,北极星属于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座。 二、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6分) 1.科学家在()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只有海洋生物。 A.3.60亿 B.4.08亿 C.5亿 D.1.44亿 2.太阳系中有着巨大光环的行星是()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土星 3.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木星 D.火星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 A.水 B.岩石 C.气体 D.生命 5.流星发光的原因是() A.太阳的反射光 B.闯入地球时与地球上的空气摩擦燃烧产生光 C.星光的照射 D.自己发出的光 6.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像银河系一样的()集团。 A.星系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7.生物进化演变以及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证据是()。 A.古生物的化石 B.科学家的理论 C.解剖 D.外貌特征 8.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大猩猩 B.黑猩猩 C.猴子 D.长臂猿 9.太阳系里有()。 A.银河系 B.火星 C.河外星系 D.仙女大星系 10.秋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1.天空中的星星,除北极星之外,其他的都会向() A.东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 12.下列不能证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认识常见岩石 一、教学目的: 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 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 课时 引课: 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

的?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板书课题:略 认识岩石 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 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师生共同研讨,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我对岩石的了解: 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岩石的作用

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观察岩石并分类: 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引导。 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学生阅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全课总结和拓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认识常见的矿物。 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8物质变化与我们∣教科版

8.物质变化与我们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判断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

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 (3)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 2.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32分) 1、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研究化石能够了解()并能协助()。 2、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马。体型像(),牙齿适于(),前肢有()趾。 3、达尔文,()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震动世界的《》一书,全面提出了()学说。他认为,生物繁衍是()。 4、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5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的形式实现的。 6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以及()称为太阳系。 7()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 8、农历初二、初三在()部天空露出的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农历初七、初八,在()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在()天空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二十八黎明前挂在()天空的月牙叫()。 9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在() 10、太阳是个(),全部由()构成。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 11、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以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 12、银河大约包含()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人们把由()称为银河系。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更像运动员投掷的()。 13、()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首次登上天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14、()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宇航员()被顺利送上太空,乘坐的是()。 15、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是()按卫星的用途可将卫星分为三类()()和()。中国第一颗卫星是() 16、宇宙飞船的用途是(),请列举五个宇宙飞船的名字()()()()() 17、动物的种类有:()()()()()() 18关于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科学家做了多种猜测,其中有四种猜测: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二、判断(每题0.5分、共8分) 1、上新马的前脚趾数是2趾,现代马的前脚趾数是1趾。() 2、化石标本不能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特征。() 3、《特种起源》学说,告诉了我们“适者生存”的道理。() 4、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昼夜变化。也有风,雨,雷,电现象。() 5、月球在农历上半月晚上是逐日增大() 6、“日珥”是一种极为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而“日冕”是在月全食时观察太阳。() 7、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污染的能源。()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8、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金星没有卫星,水星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 9、彗星就是冥王星,冥王星属于矮行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同步探究(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1、使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细微之处放大。 2、放大镜镜面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4、填空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就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填空 1、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2、昆虫的眼睛是复眼。 3、草蛉及其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比较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四种物体的颗粒形状,我们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有规则几何外形。 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这种固体物质叫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4、怎样放得更大 用两个镜片比用一个镜片观察得更清晰。 填空 1、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做成显微镜,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3、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现在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目前的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填空 1、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应先将物体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调整显微镜的准焦螺旋,可以将镜筒上下升降,以使标本清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可以观察到它的细胞,比用放大镜观察得更清晰。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填空 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填空 1、水中的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2、我观察到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我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工具也不断发展,观察的范围越来越大。填空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观察到了微生物、细胞。 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等。 小结与评价 一、填空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也是凸透镜。 2.计算机屏幕和电视机屏幕都是应用光的混合色原理,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屏幕上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4.列文虎克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等,它们的形状一般都很有规则。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7.昆虫是靠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的。 8.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主要和它脚趾的肉垫的构造有关。 9.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标本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移动方向相反。 10.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心。 11.我们平时喝的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 二、判断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1放大镜∣教科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1.选择题。 (1)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C.用放大镜能看到手上的细菌 (2)下列关于放大镜镜片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四周薄 B.放大镜的镜片四周厚,中间薄 C.放大镜的镜片薄厚是均匀的 (3)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2.填图题。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用途,请根据你对放大镜用途的了解,完成下图。 3.填空题。 小明的爷爷上了年纪,而报纸的字又太小,因此小明给爷爷买了一个放大镜。如果你是小明,请将下面关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

(1)放大镜的第一种使用方法:让眼睛和报纸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 和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清晰。 (2)放大镜的第二种使用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直至报纸上 的字大而清晰。 4.判断题。 (1)放大镜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有关,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 ( ) (2)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 ) (3)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我们看到的细节也越多,但是视野会随之变小。 ( ) 5.连线题。 请将以下两位人物和其对应的贡献进行连线。格罗斯泰斯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培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6.简答题。 小明说:“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放大镜内看到被放大的物体的像,说明物体实际上也被放大了。”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7.【实验题·分析】下面是某同学研究“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的实验,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同学们,我们即将毕业,这是小学的最后一次科学检测,请认真仔细得完成这份检测,记得书写端正,有书写成绩的哦!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时间40分钟) 题号我会填 (20) 我会选 (20) 我会判 (20) 我会答 (20) 我会用 (10) 得分等级 卷面 书写 得分 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5分。) 1.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 2. 潜水艇在水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控制沉浮的。 3. 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最早制成的。 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登上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古代有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叫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的。 6.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 。 7.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8.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9.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总是指向______方向。 二、我会选。(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26分。) 1.物体燃烧需要空气中的( )帮助才能进行。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气 2.用下列杯子装热水,最不容易变凉的是() A.铁杯 B.铝杯 C.塑料杯 3.把纸揉皱后,塞入玻璃杯的底部,把玻璃杯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里,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 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B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C 空气能流动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 A 导体 B 绝缘体 C 半导体 D 物体 5.自行车的车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 )机械。 A 杠杆 B 斜面 C 轮轴 D 滑轮 6.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 )形成的。 A 地球绕地轴自转 B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月球绕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4、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5、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7、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是和。 二、选择题(把一个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里,每题3分,共30分)。 1、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一分钟后熄灭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做饲料 B、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3、下面放在()里的铁钉,生锈的速度最快。 A、干燥空盘子 B、菜油盘 C、水盘子 4、很多使用过的物品都可以回收利用,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是()。 A、 B、 C、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6、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7、表示日环食的示意图是()。 A、B、C、 8、下列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A、番薯B西红柿C、萝卜 9、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和()。 A、改变大小 B、改变状态 C、改变颜色 10、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对或错,在下列表格相应题号下打“√或×”,每题3分,共27分)。 1、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2、淀粉遇到碘酒不会变色。 3、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4、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米饭有点甜,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5、地球的引力大约是月球的1∕6。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7、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 8、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9、电池是有毒垃圾,我们要把它埋得很深,就不会有危害了。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题12分,第2题11分,共23分)。 (一)对照下列月相图,选择正确农历日期填到相对应的括号里。 初一初三初七十五二十三二十八 ()( )( )( )()()(二)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造成损坏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甲乙丙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与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 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精彩补白(每空2分,计40分) 1.人的一生要经历()、()、()、()、()等几个阶段。 2.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和()的变化最为显著。 3.()是一种以往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 4.()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 5.青春期是我们由()向()过渡的时期。 6.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 7.要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 8.电磁铁是一种将()能转换成()能的装置。 9.()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 10.()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二、择优录取(每题2分,计2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说明植物有()A 生殖现象 B 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2.我们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 A 青年期 B少年期 C婴幼儿期 3.穿高跟鞋造成的危害有() ①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②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狭窄 ③容易摔倒 A ①② 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 4.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 克隆羊 B克隆牛 C克隆鼠 D克隆猪 5.下列对恐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B 恐龙时代也有人类的活动 C 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劳动 D 我们今天对恐龙的了解一定是正确的 6.( )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A 鸟类 B昆虫 C哺乳动物 7.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 火山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8.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