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熏洗法】

这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如麻疹发疹初期,为了达到透疹的目的,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水后,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蒸发,使空气湿润,体表亦能接触药气,有利透疹。患肾病综合征的小儿,浮肿较甚,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有发汗消肿的作用。患荨麻疹时,常用香樟木、葎草、苍耳草等煎汤熏洗,有止痒退疹的功效。

【涂敷法】

这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如选用鲜马齿苋、鲜乌蔹梅、鲜芙蓉叶、鲜丝瓜叶等,捣烂外敷腮部,治疗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加速腮肿消退的作用。再如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好后,在清晨敷于背部脊柱两侧,用以治疗肺炎恢复期湿啰音吸收不好者。小儿时期盗汗为常见病证,内治效果不显,可用五倍子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临睡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盖住固定,有固摄止汗的效果。

【敷贴法】

这是用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将某些芳香走窜的药物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用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坝G于脐部,用以治疗婴儿慢性腹泻,起温中止泻,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再如夏季三伏天哮喘穴位敷贴法,每一伏敷贴1~2次,共3~6次,连用3年,临床疗效显著,有减轻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常用的处方为《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中所载,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粉用生姜汁调制成6只药饼,饼中放少许麝香(或丁香),敷于肺俞、膏盲、百劳穴上,也可用电离于导入法,缩短敷贴时间,加强透入的力度。

【罨包法】

这是用药物置于局部肌肤,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如饮食不节,食积于内,或积滞证时,出现腹胀腹满,暧腐酸臭,时有呕恶,舌苔厚腻,可用皮硝包扎于脐部,即可使内积之食滞消去,此法在民间运用已久。再如慢性泄泻,用大蒜适量,捣烂后包扎于脚底心和脐部,有温经止泻的作用。易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鸡蛋清调匀,罨包于足心,有减少减轻发生的作用。

【热熨法】

这是将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寒性腹痛,阵阵发作,得温较舒,遇冷加重者,可用食盐炒热后,用布包后熨腹部,可有温中止痛的功效。再如尿闭时,可用生葱、食盐一起炒热,用布包后熨少腹部,有通利小便的功效。也有用生锈铁屑,与川乌、草乌、羌活、独活、桂枝等中药细末拌和,加人适量食醋,干湿适当,装入布袋,发热后熨于患处,治疗风湿痹证。也可用当归研成粗末,炒热后用布包,或布包后蒸热,熨脐腹部,用以治疗腹痛、疝气、肠痉挛等。

【漱回法】

用药液漱口,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一种疗法。小儿口腔粘膜柔嫩,易于破损引起口腔炎症,或因心脾胃积热上熏,导致发生鹅口疮、口疮、口穈等,在运用内治服药时,常须配合外治法,在涂吹口药之前,漱口消毒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用银花、甘草煎汤,或野菊花、一枝黄花煎汤漱口治疗口疮、口糜;用野蔷该花露漱洗口腔,治疗鹅口疮。选用银花、菊花、竹叶、鱼腥草、一枝黄花、生甘草等煎水漱口,对健康小儿,也有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的作用。如一枝黄花液,目前已成为中医口腔护理常规消毒液之一。

【吹日法】

主要用来治疗口腔粘膜和咽部疾病。口腔粘膜疾病有鹅口疮、疱疹性日炎和急性球菌性口炎等,后两种口腔炎中医称口疮和口糜。治疗口腔炎,除辨证服用中药汤剂外,还需配合吹口药外治,以加速疮面痊愈。目前临床上用治口疮的吹口药,有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青黛散等。这些吹口药中,因多数含有冰片、薄荷之类芳香的中药,涂在创面上,清凉舒适,能减轻局部疼痛。目疮病情较轻,仅有少许溃疡,只需选用冰硼散或珠黄散;若溃烂较重,或连一片,并有全身症状,可用青黛散、锡类散,溃烂好转,再改用珠黄散。若咽喉肿痛,可用冰硼散、喉症散。【吹鼻和滴耳法】

吹鼻法是用药末吹人鼻孔,刺激鼻腔达到喷嚏目的之治法。如运用通关散吹鼻取嚏,以治鼻塞不通,昏厥不醒等。吹鼻法还应用于治疗鼻部疾患,如用苍耳子、辛夷花研细末,每次少许吹鼻内,以治鼻窦炎等。滴耳法是用药液滴入耳内以治耳部疾患的一种外治法,如用鲜虎耳草或鲜地锦草,捣烂取计滴耳,或大蒜头适量,去皮捣烂加冷开水少许,绞取液汁滴耳,以治中耳炎等。【蒸汽及雾化吸人法】

这是用蒸汽吸入器或超声雾化器,使水蒸汽或中药药液的气雾由病儿口鼻吸入的一种疗法。蒸汽吸入法为用水汽吸入,主要起湿润咽喉粘膜的作用,可使痰粘变稀而易咯出,也可使喉部水肿减轻,常用于麻疹和喉炎。超声雾化时,用水或加用一些芳香中药煎液,如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常用于感冒,若要用此法治肺炎、哮喘、支气管炎测将辨证后所用内服药物中的一些主药,煎液过滤后,供雾化吸入用。超声雾化器产生的雾滴直径仅3~6μm,约80%~90%可达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效果较好。

【拔罐疗法】

以竹罐为工具拔罐,治疗小儿疾病较为安全。此法是利用燃料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皮肤郁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小儿所用竹罐口径一般为4~5厘米,每次5分钟左右。此法能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有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肺炎、腹痛、哮喘、遗尿、风湿病等。婴儿皮肤娇嫩,不适用此法。抽搐、皮肤过敏、水肿、皮肤感染、有出血倾向者,均属禁忌。取罐时以食指按压罐边皮肤,将竹罐向另一侧倾斜,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即脱落。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气血盛衰 B.脏腑功能失调 C.阴阳失调 D.经络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 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 D."五善七恶"是 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 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 A.神志昏糊 B.惊悸时作 C.疮色紫黑 D.言语呢喃 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 A.寒 B.湿 C.痰 D.气 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 A.内托法 B.补法 C.透脓法 D.补托法 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 A.创孔小,不宜排脓 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 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 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 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 A.内服清热解毒的 B.扩创法 C.垫棉法 D.外用升丹提 脓 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 A.蛇肚疔 B.托盘疔 C.蛇头疔 D.蛀节疔 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 ,诊断应为() A.疔 B.痈 C.有头疽 D.发 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发病1-2天内 B.发病一周时 C.发病10-14天 D.发病四周时 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 A.附骨疽 B.环跳疽 C.历节风 D.流痰 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 A.肝 B.脾 C.肺 D.肾 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著压痛,伴恶 寒发热,应诊断为() A.附骨疽 B.骨肉瘤 C.流注 D.历节风 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 A.凉血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解毒 C.滋阴清热解毒 D. 宣肺泄热解毒 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 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 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 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 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 A.失荣 B.石瘿 C.瘿痈 D.肉瘿 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 A.气瘤 B.血瘤 C.脂瘤 D.肉瘤 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 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 B.乳头下陷或抬高 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 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 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 A.三黄洗剂外搽 B.青黛膏外涂 C.青吹口油膏外涂 D. 白玉膏外涂 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 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 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C.脓疱 D.鼻部组织肥厚 21.白庀的别名为() A.摄颌疮 B.松皮癣 C.白屑风 D.神经性皮炎 22.结节性红斑是() A.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 B.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C.好发于面、胸背及四肢的红色结节,晚期颜面满布大小不等结节 D.生于小腿屈侧的暗红色结节性皮肤病 23.肛门病不可忽视的检查方法是() A.肛门视诊 B.肛门指诊 C.乙状结肠镜检查 D.钡剂灌 肠X片 24.鉴别痔疮、脱肛、息肉痔常用体位是() A.侧卧位 B.胸膝位 C.蹲位 D.倒置位 25.一肛瘘患者,外口位于截石位5点,距肛门缘约6厘米,其肛瘘内口大致在肛内 什么方位?() A.截石位5点 B.截石位6点 C.截石位9点 D.截石位12点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5分。 ) 1.外科以毒来取名的病的共同点是() A.传染性 B.发病快 C.病程长 D.病较重 E.预后差 2.疮疡溃后逆证的表现是() A.溃后皮烂肉坚 B.脓水清稀 C.时流血水 D.疼痛剧烈 E.疮口难敛 3.外科运用补法的适应证是() A.精神衰疲 B.元气虚弱 C.脓水清稀 D.坚肿不消 E.疮口难敛 4.腐蚀药可用于() A.头部赘疣 B.臁疮 C.脓腐不脱 D.对汞、砒过敏者 E.肿疡脓成 末溃 5.常用的生肌收口药有() A.生肌散 B.八宝丹 C.九黄丹 D.红灵丹 E.白降丹

中医外治法汇总

胃脘痛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1.艾灸 胃脘疼痛: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胃脘胀满: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 嗳气反酸: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2.穴位贴敷 胃脘疼痛: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 胃脘胀满: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 3.耳穴贴压 胃脘疼痛: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 纳呆:脾、胃、肝、小肠、心、交感 4.穴位注射 胃脘胀满:足三里、合谷 嗳气反酸:足三里、内关 5.拔火罐 胃脘疼痛:背腧穴 6.雷火灸 虚寒型胃痛:神阙、中脘、足三里(双侧)、脾俞、胃俞、涌泉等穴 药物竹罐疗法: (一)适应症 1.内科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导致的关节肿痛,感

冒、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胃痛、腹泻、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2.外科疾病:疖、痈、疮、丹毒等 3.妇科疾病:痛经等 4.儿科疾病:发热、咳嗽、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5.五官科: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等 6.皮肤科疾病:痤疮、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7.骨伤科:颈椎病、腰肌劳损、落枕腰背痛、肩周炎等 禁忌症: 1.高热、抽搐、痉挛症等不宜使用 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消瘦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 3.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需慎用 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慎用 5.患有出血性疾病者禁用,如血友病 中药热盐包疗法:(一般吴茱萸:粗盐比例为1:1) 适应症: 1.骨科:颈肩关节肌肉酸痛、腰腿痛;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 肿痛等;风湿痹症引起的关节冷痛、麻木、酸胀等。 2.消化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腹痛;脾胃虚弱所致的胃痛、寒 性呕吐、预防药物化疗后呕吐等。

中医儿科学

教材串讲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 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吴瑭:清代《温病条辨·解儿难》 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生理常数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五、呼吸、脉搏、血压 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中医外科学考点(一)

中医外科学考点:辨肿 (1)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2)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见于股肿、湿疮。 (3)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见于瘰疬、脂瘤等。 (4)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见于气瘿、乳癖等。 (5)瘀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6)脓肿:皮肤光亮,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 (7)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搜索“达成医考”更多考点,知识,乐享不停! 中医外科学考点:冻疮的分度 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4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约在5~7天后开始干燥脱皮,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 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若无感染,局部干燥结痂,经2~3周 脱痂愈合,少有瘢痕;若并发感染,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腐蚀性冻疮):损伤达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皮肤温度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坏死皮肤周围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 Ⅳ度(坏死性冻疮):损伤深达肌肉、骨骼。表现类似Ⅲ度冻疮,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分为干 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周围出现炎症反应,肢端坏死脱落后可致残;并 发感染后成湿性坏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甚至合并内陷而危及生命。 搜索“达成医考”更多考点,知识,乐享不停! 中医外科学考点:疖的临表特点 (1)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2)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 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3)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不论何型,局部皮厚且硬者较重,皮薄成空壳者较轻。若无适当治疗则迁延日久,可损及颅骨,如 以探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收口。 (4)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 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 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1中医外科学有答案

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分) 1 、袋脓 2 、走黄 3 、流火 4 、失荣 5 、臁疮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分)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 A.金创瘈疭方 B. 五十二病方 C. 世医得效方 D. 刘涓子鬼遗方 E. 外科精要2 、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外科医家是:() A.齐德之 B. 窦梦麟 C. 陈实功 D. 汪机 E. 王维德3 、疖、痈、发的命名是根据:() A.疾病特性 B. 病势缓急 C. 症状 D. 形态 E. 范围大小4 、下列病名中以部位命名的是:() A.蛇头疔 B. 臀痈 C. 委中毒 D. 肠痈 E.面游风5 、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为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A.毒蛇咬伤 B. 疫疔 C. 麻风 D. 狂犬病 E. 破伤风6 、下列表现中属于阴证的是:() A.皮肤红活欣赤 B. 肿胀范围局限 C. 皮色紫暗 D. 肿势高突 E. 以上均非 7 、发于人体上部的疮疡,其病因多为:() A.风温、风热 B.风寒、风湿 C.湿热、寒湿 D.气滞、血瘀 E. 气郁、火郁8 、下列关于辨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按触法 B.透光法 C.穿刺法 D.切脉法 E.切开法9 、半阴半阳证肿疡可用:() A.玉露膏 B.疯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白玉膏 E.生肌玉红膏10、下列关于内治法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外科疾病都应严格遵循消托补法的顺序 B.治疗肿疡早期用消法 C. 治疗肿疡中期用托法 D.治疗溃疡后期用补法 E.托法中应用黄芪主要是透脓而 不是补气11、外邪引起的疮疡发病以下哪项最为常见:()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精)

中医儿科非药物特色疗法 一、拇中指十穴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 婴幼儿湿疹是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有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目前虽然中西医方法较多, 短期疗效较好, 但往往疗效不巩固, 易反复发作或加重, 很难从根本上治疗,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外涂, 由于小儿皮肤较嫩,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 全身长时间应用经吸收可产生柯兴氏综合征,免疫抑制,皮肤干燥及刺痛感等副作用,而该病的中成药味苦,口感不佳,婴儿拒服,喂药非常困难,使家长为难。近年来由于药费不断上升, 毒副作用的增加, 人们越来越推崇和喜爱传统的推拿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并以经络的传导理论为依据,以医者的手为工具,在小儿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通过经络传导与脏腑相关性原理刺激体表穴位及特点部位, 激发经络传导感性增强, 以利于疏通经络, 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致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去除,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邪去正安康复之目的。 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湿诊,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也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特点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安全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备,不受时间的限制,便于操作,既减 少患儿服药的痛苦, 易取得患儿配合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湿疹的同时,使皮疹得到改善,其脾、胃、肠都得以保健,免疫力增强了。 二、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即西医的“小儿腹泻” 。 小儿“脾常不足”常常因饮食稍不注意而产生如积滞、泄泻等疾病。推拿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通过调整经络运行,从而达到运脾化滞,分清止泻的效果,常用方法如补脾法、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等治疗。 三、刺四缝或推拿治小儿厌食、积滞、疳证。

小儿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 1.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 1)适应症:辩证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感冒等肺系疾病。 2)疗效:本法单用或与内治疗法同用,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易为患儿接受,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缩短病程。 3)操作方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出的气雾微粒均匀而细小,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2.熏洗疗法 1)适应症:用于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疾病,我科常用于胎黄治疗。 2)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而抗炎灭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促进黄疸排出。 3)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常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则是药浴法。如在胎黄治疗过程中,将中药退黄洗剂500ml加入10L温水中,给婴儿沐浴后,用防水贴贴脐,将泳圈从前至后套入新生儿颈部,下颌放在下颌槽上,扣好双重保险扣,双手将婴儿放入专用的大浴盆中,保持颈部以下躯体完全浸泡于药液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 3.穴位贴敷理疗法 1)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泄泻等病证。我科常用于肺炎,哮喘治疗。 ( 2)疗效:通过皮肤吸收生效,产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抗炎抑菌,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调整肺脾等内脏功能等作用。 3)操作方法:将药物熬制成膏药,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 4.拔罐疗法 1)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腹痛、泄泻等。 2)疗效: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舒筋、温中止泻等功效。 3)操作方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产生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先给患儿安置好合适体位,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伸入罐内旋转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一般留置火罐5~10分钟,也有用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随即取下,再吸,再取,反复至皮肤潮红)、走罐(拔罐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肥皂水、乳剂,罐具燃火排气吸住皮肤后,右手夹罐底,左手压于罐具后方,用力使罐具推拉移动,反复至局部红润)等方法者。起罐时,先用手指按压罐口一侧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则自然脱落。在治疗肺炎时,可通过辨证选穴,直接拔于湿罗音明显处,促进罗音吸收。 5.刺四缝疗法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咳嗽、咳喘等。 2)疗效:具有健脾开胃、止咳化痰、通调百脉的作用。 3)操作方法:是用针点刺四缝穴。根据不同年龄选用粗细不同的针具。操作时,先令患儿家长将患儿手腕固定,医者用左手持住患儿四指,将四缝穴消毒,右手持针具对准穴位,自食指向小指逐穴浅刺疾出。针尖退出后,一般可见黄白色透明粘液从针孔溢出,未见溢出者可在四缝穴上下轻轻挤压,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擦去粘液即可。每周刺1-2次,待病情好转后减为每周1次,10天1次或15天1次,最多不超过10余次。 6.艾灸疗法 >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熏洗法】 这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如麻疹发疹初期,为了达到透疹的目的,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水后,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蒸发,使空气湿润,体表亦能接触药气,有利透疹。患肾病综合征的小儿,浮肿较甚,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有发汗消肿的作用。患荨麻疹时,常用香樟木、葎草、苍耳草等煎汤熏洗,有止痒退疹的功效。 【涂敷法】 这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如选用鲜马齿苋、鲜乌蔹梅、鲜芙蓉叶、鲜丝瓜叶等,捣烂外敷腮部,治疗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加速腮肿消退的作用。再如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好后,在清晨敷于背部脊柱两侧,用以治疗肺炎恢复期湿啰音吸收不好者。小儿时期盗汗为常见病证,内治效果不显,可用五倍子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临睡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盖住固定,有固摄止汗的效果。 【敷贴法】 这是用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将某些芳香走窜的药物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用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坝G 于脐部,用以治疗婴儿慢性腹泻,起温中止泻,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再如夏季三伏天哮喘穴位敷贴法,每一伏敷贴1?2次, 共3?6次,连用3年,临床疗效显著,有减轻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常用的处方为《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中所载,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粉用生姜汁调制成 6 只药饼,饼 中放少许麝香(或丁香),敷于肺俞、膏盲、百劳穴上,也可用电离于导入法,缩短敷贴时间,加强透入的力度。 【罨包法】 这是用药物置于局部肌肤,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如饮食不节,食积于内,或积滞证时,出现腹胀腹满,暧腐酸臭,时有呕恶,舌苔厚腻,可用皮硝包扎于脐部,即可使内积之食滞消去,此法在民间运用已久。再如慢性泄泻,用大蒜适量,捣烂后包扎于脚底心和脐部,有温经止泻的作用。易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鸡蛋清调匀,罨包于足心,有减少减轻发生的作用。 【热熨法】 这是将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寒性腹痛,阵阵发作,得温较舒,遇冷加重者,可用食盐炒热后,用布包后熨腹部,可有温中止痛的功效。再如尿闭时,可用生葱、食盐一起炒热,用布包后熨少腹部,有通利小便的功效。也有用生锈铁屑,与川乌、草乌、羌活、独活、桂枝等中药细末拌和,加人适量食醋,干湿适当,装入布袋,发热后熨于患处,治疗风湿痹证。也可用当归研成粗末,炒热后用布包,或布包后蒸热,熨脐腹部,用以治疗腹痛、疝气、肠痉挛等。 【漱回法】 用药液漱口,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一种疗法。小儿口腔粘膜柔嫩,易于破损引起口腔炎症,或因心脾胃积热上熏,导致发生鹅口疮、口疮、口穈等,在运用内治服药时,常须配合外治法,在涂吹口药之前,漱口消毒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用银花、甘草煎汤,或野菊花、一枝黄花煎汤漱口治疗口疮、口糜;用野蔷该花露漱洗口腔,治疗鹅口疮。选用银花、菊花、竹叶、鱼腥草、一枝黄花、生甘草等煎水漱口,对健康小儿,也有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的作用。如一枝黄花液,目前已成为中医口腔护理常规消毒液之一。 【吹日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流注 2.发颐 3.内陷 4.筋瘤 5.臁疮 二、简答题 1.简述疮疡的病因病机? 2.简述有头疽的定义及其特点? 3.说说肛门直肠疾病的内治分型? 4.乳核与乳岩停当如何鉴别? 5.肠痈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论述题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中医内治法的特点及其具体运用? 3.发和有头疽的区别? 4.论述中医外科疾病致病因和病变部位的关系?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内陷 2.休克 3.Charcot三联征 4.丹毒 5.疮疡 二、简答题 1.简述直疝、斜疝的定义与异同? 2.简述托里消毒散的应用? 3.简述辩脓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4.简述十问歌的内容? 5.说说中外疾病总发病机制? 三、论述题 1.用你所学知识论述内治法总则? 2.谈谈你对肠梗阻诊疗的认识

2013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外科感染 2.休克 3.围手术期 4.卡克三联征 5.齿状线 二、简答题 1.简述直疝、斜疝的定义与异同? 2.说说术前需准备什么? 3.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三、论述题 1.中西医结合应如何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 2.说说肠梗阻的诊断思路? 3.输血指征,并发症及防治?

中医外科学复试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内陷 2.廉创 3.丹毒 4.疮疡 5.子痈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医十问歌? 2.说说皮肤病原发表现? 3.简述补发的定义及其应用? 4.垫棉法在中医外科的应用? 5.简述托里消毒散的功效作用及其适应症?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医外科疾病发病机制? 2.论述中医外科疾病外治法?

中医外科学题库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题库 绪论 一、单选题 1.在我国医学史上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A.春秋B.战国C.周代D.东汉E.西汉 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诸病源候论》 C.《刘涓子鬼遗方》 D.《黄帝内经》 E.《外科正宗》 3.首载阳和汤、小金丹,并创立外科阴阳辨证法的著作为 A.《灵枢.痈疽》 B.《诸病源候论》 C.《千金方》 D.《外科全生集》 E.《疡科心得集》 二、填空题 1.明清时期外科三大学术流派为[ ]、[ ]、[ ],其代表著作分别为[ ]、[ ]、[ ],代表医家分别为[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二、填空题 1.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疡科心得集》,陈实功,王维德,高钧 第一章外疡 一、单选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 2.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3.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4.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 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5.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6.外疡辨有脓哪项最重要 A.疼痛剧烈 B.皮肤灼热 C.按之应指 D.脉来滑数 E.发热持续 7.外疡辨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是 A.判断病情轻重程度 B.判断外疡局部发展是否顺利 C.判断外疡的预后好坏 D.判断外疡的发展阶段 E.以上都不是 8.阳疡初起除下列哪项外皆为顺证 A.由小渐大 B.疮顶高突 C.掀红灼热 D.微红漫肿 E.根脚不散 9.下列哪项不是心善的依据 A.精神爽快 B.身体轻便 C.言语清亮 D.舌润不渴 E.寝寐安宁 10.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 A.生石膏 B.熟石膏 C.升丹 D.白降丹 E.枯矾 11.阳证肿疡初期外敷宜用 A.冲和膏 B.金黄膏 C.生肌白玉膏 D.生肌玉红膏 E.青黛膏 12.阴证外疡初期外敷宜用 A.太乙膏 B.回阳玉龙散 C.千捶膏 D.冲和膏 E.玉露膏 13.半阴半阳证外疡初期宜外敷 A.阳和解凝膏 B.冲和膏 C.太乙膏 D.回阳玉龙膏 E.玉露膏 14.外疡内治法的总则为 A.消、托、补 B.温、通、补 C.消、清、补 D.消、通、补 E.宣、清、补 15.下列哪项不是多发性疖病的症状 A.缠绵难愈 B.易于反复发作 C.多个有头疖发于一处 D.好发于项后发际及臀部 E.高血压者易患 16.发际疮常见于 A.多发性疖病 B.痈 C.暑疖 D.蝼蛄疖 E.有头疽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儿科中医特色疗法 目录 1.拔罐法 (2) 2. 耳穴压豆 (5) 3. 穴位敷贴 (7) 4. 中药灌肠 (9) 5. 中药夕卜敷............................................ 1 2 6. 艾灸.................................................. 1 4 7. 雾化吸入.............................................. 1 7 8. 针灸疗法.............................................. 1 9 9. 熏洗.................................................. 2 3 10. 推拿 ................................................ 2 5 1 1.舌I」痧............................................. 2 8 1 2.换药................................................. 3 0

1. 拔罐法 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 1.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2. 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5. 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 (二)目的 1. 缓解急慢性疼痛 2. 调整脏腑功能紊乱 (三)适应症 1. 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 2. 感冒、咳喘、眩晕、颈椎病、腰背痛、肩周炎、各种神经麻痹、风湿痹痛 (四)禁忌症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内治法: 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初起(消)、成脓(托)、溃后(补)三个阶段。 初起——邪毒蕴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消——清散毒邪,解除阻塞。 成脓——瘀久化热、肉腐成脓——托——托毒透脓,防毒内陷。 溃后——脓毒外泄、正气耗损——补——补益扶正,助其新生。 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广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适用于:没有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扩散。适用于:外疡中期,热毒已腐肉成脓,但一进不易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分为补托法和透托法。补透法适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透托法适用于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促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毒邪未尽之时,切勿过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助邪鸱张而犯“实实之戒”。 内治法的具体应用: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养胃等十一法。 解表法——用解表发汗的药物使邪从汗解。应用时当分辨风热、风寒,分别应用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牛蒡解肌汤、银翘散;辛温解表法——荆防败毒散、万灵丹。通里法:用泻下药物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从而达到除积滞、逐瘀散结、泻热定痛、邪去毒消的目的。分为攻下法和润下法。攻下法——大承气汤、内疏黄连汤、凉膈散;润下法——润肠汤。 清热法: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是治热毒蕴结的主要法则。运用时须分清热之盛衰、火之虚实。实火宜清热解毒,热在气分当清气分之热,邪在营血者当清营凉血;阴虚火旺者当养阴清热。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清气分热——黄连解毒汤;清营凉血——犀解地黄汤、清营汤;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清骨蒸潮热——清骨散。 温通法:用温缀通络、散寒化痰等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是治疗寒证的主要法则。运用时分为温经通阳、散寒化痰及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两法。温经通阳——阳和汤;温经散寒——独活寄生汤。 祛痰法:用咸寒软坚化痰药物,使因痰凝聚的肿块得以消散的法则。分为疏风化痰、清热化痰、解郁化痰、养营化痰等。疏风化痰——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清热化痰——清咽利膈汤合二母散;解郁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养营化痰——香贝养营汤。 理湿法:用燥湿或淡渗的药物,以社队湿邪的一种治法。湿热两盛,留恋气分,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热下注膀胱,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蕴结肝胆,宜清肝泻火、利湿化浊;风湿袭于肌表,宜除湿祛风。燥湿运脾方——平胃散;清热利湿方——二妙丸、萆渗湿汤;五神汤、龙胆泻肝汤;除湿祛风方——莶丸。 行气法:用理气的药物,使气机流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水肿散坚止痛的目的。常用逍遥散或清肝解郁汤。 和营法: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肿消痛止的目的。常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坚汤。 内托法:是用透脓和补益的药物,使个税疾病的毒邪移深就浅,早日液化成脓,并使扩散的证候趋于局限化,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

中医外科学-1-5

中医外科学-1-5 (总分:14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26,分数:26.00) 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内容丰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疮疡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外科其他杂病) 解析: 2.______代出现了我国现存的______部外科学专著《______》。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晋第一刘涓子鬼遗方) 解析: 3.提出“治外必本诸内”思想,创制玉真散治疗______的是明代______的《______》。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破伤风汪机外科理例) 解析: 4.外科疾病的命名一般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解析: 5.疡,有时也称作______,是______的总称。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外疡一切外科疾病) 解析: 6.溃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______的______。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溃破疮面) 解析: 7.发于头面部的丹毒称为______;发于腰胯部的称______;发于下肢部的称______。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抱头火丹内发丹毒流火) 解析: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 外治是一种医学概念,外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素问·至真要大论》当中就有关于外治概念的说法,其中提到了“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理论。中医外治中的内容十分丰富,经过详细 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百余种方法,例如针灸、熏洗、按摩、针刀、膏药、敷贴、足疗、脐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被常用于中医儿科中的药物外治方法较多,最为常用的以以下十种 为主,下面内容将针对十种中医儿科常用的药物外治10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也就是熏蒸法,利用煮沸的药液蒸气对皮肤进行熏蒸,对患者局部或全身进行熏蒸、浸泡、洗涤、沐浴等,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的药物外治法。将药物煎煮,降低药液温度达到温 热状态后,通过洗涤和浸泡局部,或是通过先熏后洗,实现对患者身体局部或全身疾病的治疗。使用大量的药液进行沐浴,可用于治疗全身的瘙痒症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浴法。 二、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指的是利用雾化装置雾化气雾后,经由患儿的呼吸道吸入药物,实现对疾 病的有效治疗。目前常用于儿科的雾化装置以超声雾化器为主,这一方法能够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感冒、鼻渊等肺部疾病,使用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药物,利用雾化装 置对患儿进行治疗。例如可以使用气雾吸入法将鱼腥草注射液运用其中,可以达到清肺解毒 的治疗效果。 三、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加热器材、药物和相应的材料后,通过熨敷的方式治疗患儿的局部机体,达到最 终的治疗目的。例如小儿腹痛时可以炒热食盐,并将食盐装入到布袋中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熨,如此可治疗患儿腹痛、痹症、哮喘、泄泻、积滞等。 四、涂敷疗法 涂敷疗法是将药物制作成药糊、药液等,在人体的体表局部或穴位处进行涂抹湿,达到疾病 治疗的目的。涂敷疗法主要可治疗小儿烧伤、湿疹、遗尿、腹痛、哮喘、发热、泄泻等病症,常用于涂敷疗法中的药物以利尿摄尿、止咳平喘、活血消肿、温中止泻、清热解毒以及燥湿 收敛等功效的药物为主。 五、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做成油膏或膏药,也可以将药物进行加工做成药饼、药膜等自然薄型药源 等进行治疗的方式,将制作好的药物贴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一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小儿 烧伤、湿疹、遗尿、腹痛、肺炎、哮喘、感冒、泄泻、暑疖等疾病,常常运用到贴敷疗法中 的药物,以活血生肌、舒筋通络、温中健脾、化痰平喘、摄涎敛汗功效的药物为主。例如, 小儿寒凝腹痛、泄泻时,可以使用暖气贴膏进行治疗,小儿哮喘可以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 小儿痄腮、疖肿初起等问题,可以使用蟾皮药膜贴在身体局部进行治疗。 六、滴药疗法 滴药疗法指的是在患儿的耳、鼻、眼等部位,点滴新鲜药汁或药液的疗法,可治疗乳蛾、天 行赤眼、鼻渊、鼻窒、脓耳、耳疔等五官类疾病,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以具有明目退翳、清 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定痛功效的药物为主。例如,小儿天行赤眼可以使用黄连西瓜霜眼 药水进行滴眼达到治疗目的,而小儿脓耳问题则可以使用鲜虎耳草,将其捣汁后进行滴耳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精选试题: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精选试题: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一、A1 1、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选用的外用药是 A、红灵丹 B、八宝丹 C、平胬丹 D、黑虎丹 E、九一丹 2、阳证肿疡的首选外用药物是 A、冲和膏 B、回阳玉龙膏 C、玉露膏 D、生肌玉红膏 E、疯油膏 3、挂线法常用于治疗 A、内痔 B、脱肛 C、瘰疬 D、肛漏 E、以上都不是 4、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是

A、九黄丹 B、八宝丹 C、五五丹 D、红灵丹 E、以上都不是 5、阴证疮疡外敷药物宜首选 A、冲和膏 B、阳和解凝膏 C、太乙膏 D、疯油膏 E、以上都不是 6、阳证疮疡外用药物宜首选 A、红油膏 B、冲和膏 C、金黄膏 D、疯油膏 E、以上都不是 7、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外用药物宜选用 A、冲和膏 B、太乙膏 C、阳和解凝膏 D、咬头膏

E、以上都不是 8、性偏寒凉,能消肿、解毒、提脓、祛腐、止痛的药物是 A、咬头膏 B、金黄膏 C、千捶膏 D、冲和膏 E、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种药物为提脓祛腐药 A、九一丹 B、红灵丹 C、八宝丹 D、白降丹 E、以上都不是 10、太乙膏的功效是 A、清热消肿,散瘀化痰 B、活血祛腐,解毒止痛 C、消肿止痛,提脓祛腐 D、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E、温经和阳,祛风散寒 11、附骨疽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宜采用 A、药线引流 B、垫棉法

C、扩创引流 D、导管引流 E、以上皆非 12、手指关节处脓肿的切口选择应 A、越过关节切开 B、放射状切开 C、自然纹理切开 D、避免越过关节 E、以脓肿为中心,放射状切开 13、适用于一切确已成脓者的是 A、砭镰法 B、切开法 C、挑治法 D、挂线法 E、结扎法 14、具有腐蚀性的膏药是 A、千捶膏 B、太乙膏 C、咬头膏 D、阳和解凝膏 E、红油膏 15、下列各项中属于提脓祛腐药的是

重视中医外治法在儿科临证中的传承与发展

重视中医外治法在儿科临证中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中医外治法儿科临证传承与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的转变,传统中医康复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古老的中医外治法在崇尚自然的今天焕发了勃勃生机,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源于长期医疗实践,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在《山海经》中就已载外用药物33种,并提出佩、服、浴、席、养、搽6种外治方法。《枸农本茸经百种录》中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芳香性中药有“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作用,药物挥发之气味作用于口鼻、肌肤、经络穴位,经过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浙江省中医院在继承传统佩法的基础上,应用香佩疗法预防小儿呼吸道疾病,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科研专项课题——中药熏香剂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中。 《千金要方》中外治法有溻浴法、粉法、敷法、摩法、熏法等27种,治疗病种广,尤善治疗儿科疾患。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李叶煎汤……温洗浴儿”治疗“反倒天矫,其状似痫”之小儿肢体痉挛症候。熏洗疗法主要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脉络调和、气血通畅,达到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缓解肌肉痉挛,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末梢循环的作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中药熏洗疗法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十一五”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课题小儿脑性瘫痪的中药熏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研究正在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本草纲目》总结明代以前的外治经验,荟萃了涂、擦、抹、敷、塞等近40余种外治方法,收载捣、煎、烧、调配等外用药的加工配制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多年来采用“小儿浴热净搽剂”擦浴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并可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中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理论探讨,提出“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纳气敷脐散”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肺炎恢复期,还可改善气虚及气阴两虚儿童体质偏颇状态。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运用“敷胸散(膏)”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具有化痰止咳功效,并能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目前正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儿科肺炎协作组14家单位进行验证工作。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理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伏九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正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儿科哮喘协作组13家单位进行验证工作。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万全所著《幼科发挥》。小儿推拿是根据小儿形体、生理、病理特点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采用各种手法用于防治脾胃系疾病,如泄泻、呕吐、厌食、便秘;急性外感热病,如发热、咳喘、惊风;肌性斜颈、小儿瘫痪、遗尿等;并能养生保健的中医外治方法。传统小儿推拿疗法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传承发展与完善,但由于其学术渊源、师承关系不同,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清光绪年间徐谦光创立推拿三字经流派,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是推拿三字经流派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