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篇一】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

1、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篇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司马光好学》诗词鉴赏

朱熹《司马光好学》诗词鉴赏 司马光好学 宋代: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注释 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温国公。 患:担忧,忧虑。

不若:比不上。 众:众多。 既:已经。 迨:到;等到。 倍诵:“倍”通“背”,背诵。 乃:于是,就。 尝:曾经。 或:有时。 咏:吟咏。 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终夜:半夜。

Word 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99.99%的人知道它,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 + D调出字体栏,配合Tab+Enter全键盘操作吧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E 居中 Ctrl + F查找, Ctrl + H 替换。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Word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换”来轻松解决。打开“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对话框,把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输入框中,单击“高级”按钮,选择“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P^P”,然后在“替换为”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段落标记”(一个“^P”),再按下“全部替换”按钮。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 + Z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Ctrl + Y,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abc, 按一下F4, 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abc

朱熹的名言诗句_名人名言

朱熹的名言诗句 朱熹的名言 1、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蕩,正大光明。——朱熹 2、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3、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问佢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出自: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朱熹 7、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出自: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朱熹 8、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朱熹 9、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1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12、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1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14、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1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16、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17、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出自: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朱熹 1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21、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朱熹 22、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观书有感朱熹的诗句

观书有感朱熹的诗句 导读:观书有感朱熹的诗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 这首诗是朱熹访问占仪之时所写的。占仪之是浙江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考取了进士。他后来在瀛山书院(今浙江省淳安县)读书研究学问。朱熹与占仪之很友好,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研究学问。诗中所说的方塘在瀛山脚下。这口塘是方形的,面积有半亩大,所以人们称它为“半亩方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朱熹,还在“半亩方塘”边建了一个亭子,叫“得源亭”。 有一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朱熹站在屋檐下,望着飘落的梧桐叶子,想到自己头发都白了,还有很多书没来得及读,很多事没来得及做,不禁感慨万千,惋叹人生易老,岁月流逝。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少年打闹的嬉笑声。“年轻人太不懂得珍惜时间,不知道认真读书了。”朱熹十分叹息,自然诗兴不禁油然而生。他低头沉思片刻,接着吟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

秋声。”朱熹吟罢,连忙回到书房把诗记在纸上。 朱熹不只写诗劝喻人家要珍惜时间,认真读书,事实上他自己平时就很抓紧时间读书,每有心得体会还写诗著文加以记述,《观书有感》就是诗人用诗的形式所写的一篇读后感。 《观书有感》这首七言绝句就字面来看,作者写的是池塘、蓝天和白云,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秀丽风景图画。诗的意思是说:蓝天白云及其在水中的倒影互相映衬,飘忽移动。要问池塘为什么会有这样清澈见底,只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地向池塘时流来。诗中的“鉴”即镜子;“开”古代的镜子不用时用布盖上,用时才打开。诗中用一“开”字,指池塘像打开的镜子;“徘徊”意思是来回移动;“渠”诗中指方塘;“那得”怎么会的意思 ;“清如许”即这样清澈;“为”因为。 其实,就《观书有感》的内容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只是活泼泼的流泉、清亮亮的池水,以及蓝天白云与其在水中的倒影,而是采用比兴的手法,意在表达自己看书之后的感受,说明一个读书学习和做学问的哲学道理。在诗中,诗人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所读的书,用水中的“天光云影”来比喻书的内容精彩和形式的完美,那不断流来的“源头活水”则象征着书的作者的思想和造诣,明确地指出自己所读的书之所以内容和形式都很精美,其根源就因为书的作者有着精湛的思想和高深的造诣。 《观书有感》一诗表达了诗人对所读之书及其作者的赞美,说出

朱熹有一首诗

朱熹有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学之初,我就为自己做了一份个人计划。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二、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我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对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 3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恰当地制定教学计划;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勇于挑战前人未能研究成功的课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春日》原文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识得:认识到。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和诗句 【篇一】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词 1、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篇二】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诗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朱熹诗歌大全

朱熹 【诗人小传】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谥“文”。《宋史》有传。事迹另见黄榦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引《读书续录》云:“晦庵先生词,几于家弦户诵矣。其隐括杜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诗《水调歌头》一阕,气骨豪迈则俯视苏辛,音韵谐和则仆命秦柳,洗尽千古头巾俗套。”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云:“《词综》所录朱晦翁《水调歌头》、真西山《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 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朱熹的诗词《观书有感》(其一)阅读

朱熹的诗词《观书有感》(其一)阅读《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二句写景:半亩的“方塘”,像一面镜子般澄澈明净,镜子打开,映照出了“天光云影”。 这两句既呈现出了形象之美感,还蕴涵着一种理性:水清而深,方能 映出美好的东西,反之,假如很浅、很污浊,就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景 物的漂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承上而写水之清。 诗人禁不住要问,那个“方塘”为什么能如此清澈呢?当诗人放开了 眼界,从远处看时终于得出了答案——“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 为有源源持续的活水流出,这个方塘才永不枯竭,永不污浊,既“深”且“清”。结合诗题之“观书有感”可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 源头活水来”两句实际上写的是观书的感受。诗人借眼前之景,巧妙 地告诉我们,读书正像我们的“源头活水”,只有持续地汲取知识, 才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保持澄澈清明。其实,此二句所蕴含的哲理不 仅只适用于读书,还可以用以说明,只有思想保持活跃,以开明宽敞 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方能才思持续。当然,也可用此二句赞 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成就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 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

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词结 有《晦庵词》。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 诗作。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因为父、师 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 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持续地 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持续有所发展提升才能活跃,免得 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 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自由自在,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 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扩展阅读:朱熹的人物评价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 一定之归。 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 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 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 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 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 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 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

朱熹的

朱熹的《春日》表面上看是一首游春诗,而实际上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春日说课稿,这篇春日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春日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春日》说课稿 【说教材】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道理。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2 ppt课件准备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2、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说教法】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说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朱熹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那么朱熹是哪个朝代诗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朱熹是哪个朝代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熹,字元晦,因谥号为“文”,故后世称其朱文公,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公元1130年,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其祖籍为江南东路徽州 府婺源县,乳名唤作沈郎,他出生时右眼角有七颗黑痣,排列犹如北斗七星。朱熹五岁入学,能读懂《孝经》,六岁与孩童嬉戏玩耍,将八卦画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后朱熹之父朱松病逝,临终前将朱熹托付与好友刘子羽,并请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位学识颇深的好友代为教育,刘子羽将朱熹视如己出,而刘勉之还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了朱熹。 朱熹入仕后,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为官清正有为,还曾为宋宁宗讲过学。朱熹一生的著作颇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四书章句集注》还被钦定为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标准。后人为朱熹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朱熹的诗词朱熹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留下不少名言佳句,为中 国古诗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素材。朱熹现存作品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及四书五经于一体,是理学的名著,为朱熹儒学体系的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诗都富有生机、字字珠玉,有《春色》、《观书有感》、《泛舟》、《九曲棹歌》、《题榴花》、《偶题》、《水口行舟》、《西江月》等。其中《观书有感》和《春色》是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观书有感》的原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不仅是人们所熟知的,也是非常具有哲理的名句。这首诗是作者借景喻理,像明镜一样的池塘水,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它的寓意是人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 朱熹的词有《浣溪沙》、《好事近》、《满江红》、《南乡子》、《念奴娇》、《菩萨蛮》、《水调歌头》、《忆秦娥》、《鹧鸪天》等,他的词不仅酣畅淋漓,而且构思精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菩萨蛮》,原文是: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这首词两两互相颠倒,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自然,可以看出朱熹用词技巧颇高。 朱熹的思想主张朱熹,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人物,曾经做过南宋的江西,福建漳州知府等官,为官清正廉明,创办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武夷书院等,是第一个提出完整 教育制度的古人,对后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启发性。 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朱熹的思想主张可以简单归纳为道学之太极学,通过研究儒家经典,经过自己的理解发展为义理学说。 朱熹的思想主张的基础是程颢的理本论,理,即为道,太极,他认为理是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导读:《春日》原文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

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1.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林杰《乞巧》诗意及赏析

朱熹诗词名句

朱熹诗词名句 朱熹诗词佳句?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 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4、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5、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6、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7、心平则气自和。——朱熹的诗 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0、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11、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1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的诗 13、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

力行又次之。 1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5、守正直而佩仁义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的诗 1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21、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22、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的诗 23、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24、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5、百学须先立志。 26、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27、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的诗 28、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29、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诗中不可忽视的理趣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大理学家。中国哲学界有人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因而被后人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尊称为朱子。其实,以治学为主的朱熹,也兼诗人,虽然他并未有意作诗人,存诗仍然多达1200余首,其中不乏上乘之作。由于朱熹理学家身份的限定,后人往往忽略其诗人身份。近代诗论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续编》中说:道学先生,惟朱子诗最工。朱熹的诗风明洁,语言畅达,富孕理趣。其哲理渗透于情景相融的诗境中,耐人寻味。如其《观书有感》、《偶题三首》等,皆是极富理趣、脍炙人口的名作。 何谓理趣?清史震林《唐人试律说》中云:诗本性情,可以含理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意指理趣在于读者观其境而悟其理,得会心之妙,感其生气与灵机。现代钱钟书《管锥编》中解释理趣:释氏所谓lsquo;非迹无以显本rsquo;,宋儒所谓lsquo;理不能离气rsquo;,举明道之大纲以张谈艺之不同,则理趣是矣。纵上而言,理趣诗必须蕴哲理而有趣味,不离物境与物象。理与物之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理在景物中,如盐溶于水而不见盐;二是心之理适与物之理相凑泊成趣。 理趣诗的发展,与理学思想是分不开的。由陶文鹏、马东瑶执笔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第六章第一节宋诗与理学,涉及理学诗分类、理学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宋诗lsquo;理趣rsquo;特点的形成原因等一系列议题,最后认为理学对诗歌的影响有二:1.重道轻文思想阻碍文学发展;2.理学思想、理学观物态度与方式又促进宋诗理性精神和哲理趣味形成,并丰富了文学审美风格平淡的内涵。 朱熹的理趣诗,是先有其治学体会,然后以大自然的观察、景物的变化来顿悟或印证其心中之理,简言之,是心与境契,理在景中。诚如他自言:只把作景物看亦可,把作道理看,其中亦尽有可玩索处。大抵看时,要胸次玲珑活络。南宋李耆卿《文章精义》中,说朱熹的诗音节从陶、韦、柳中来,而理趣过之,所以不可及。这种高境界的理趣诗,除朱熹之外,之所以难觅。这与宋代禅学、理学的高度发达,以及朱子思辨能力的精密是分不开的。 朱熹诗中有一种空灵、清明的境界,亦可称之为禅境。如其《武夷棹歌》中的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清空一气,富有禅机,应是受到禅宗影响。在禅宗大师眼中,日月、河山、花草等皆可体现禅理而有禅趣。宋代以物悟禅之风尤盛,仅一个祖师西来意,既有高僧会意为君山点破洞庭湖,也有人解释为:扬澜左蠡,无风浪起。(见宋僧普济辑《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朱熹早年好禅,曾禅关夜扣手剥啄(《奉答景仁老兄赠别之句》),在禅学中得到会心之趣,诚如超然与道俱(《久雨斋居诵经》)、释志趣幽禅(《夏日两首》)。他在回答行夫所问时,也引用了释氏所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以解释道理(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8,中华书局1986年版)。后来,他的理学吸收了不少禅学成分与悟禅的方法,自然而然影响其诗歌创作。清人洪力行就看出了朱熹《观书有感》诗中有禅机:先生自谓年四十一,始悔顿悟之非,退而专求之章句。此作犹是幼时读书所感也,命意高超,语句圆活,似带有禅机在。(洪力行《朱子可闻诗集》卷5)朱熹以理学道统为主体,扬弃早年信奉的佛道学说,影响及于诗。他以真怀抱、真性情穷物之理,诗境中蕴涵哲理,有超旷之趣,并能情景圆融,物我相谐,以物显理,理味交融,其诗风堪称独树一帜,亦彰显其神智澄明。 清人方东树认为:但从诗作诗,而诗外无馀境道理,则只成为诗人而已。以此移评朱熹诗,不无适当,唯怀抱高,学识富,洞烛物理,方能诗中有理趣。朱熹的《观书有感》、《偶题三首》即为经典之作,其哲理渗透于情景相融的境界中,洋溢生气与灵机。朱熹强调诗的真情馀味,须真味发溢,这也是构成其意趣与理趣诗的因素。读其《偶题三首》,观其思想之成熟,应是他中年归于儒学之后解困释惑时所作。其一云: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嵬崔。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首句写作者面对青山沉思,次句写他凝思终日的情形。后两句转而言,一般人只看见了

朱熹-诗序辨说

诗传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心之所之,谓之志,而诗所以言志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者,性之感于物而动者也。喜、怒、哀、懼、爱、恶、欲,谓之七情。形,见。永,长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治,直吏反。乐,音洛。思,息吏反。)(声不止于言,凡嗟叹永歌皆是也。成文,谓其清浊高下、疾徐疏数之节,相应而和也。然情之所感不同,则音之所成亦异矣。)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事有得失,诗因其实而讽詠之,使人有所创艾兴起。至其和平怨怒之极,又足以达于阴阳之气,而致祥召灾。盖其出于自然,不假人力,是以入人深而见功速,非他教之所及也。)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先王,指文、武、周公、成王。是,指《风》《雅》《颂》之正经。经,常也。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夫妇之常也。孝者,子之所以事父。敬者,臣之所以事君。诗之所作,多发于男女之间,而达于父子君臣之际,故先王以诗为教,使人兴于善而戒其失,所以道夫妇之常,而成父子君臣之道也。三纲既正,则人伦厚,教化美,而风俗移也。)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此一条本出于《周礼》大师之官,盖《三百篇》之纲领管辖也。《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风》则十五《国风》。《雅》则《大小雅》。《颂》则《三颂》也。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赋者,直称其事,如《葛覃》、《卷耳》之类是也。比者,以彼状此,如《螽斯》、《绿衣》之类是也。兴者,托物兴词,如《关雎》、《兔罝》之类是也。盖众作虽多,而其声音之节,制作之体,不外乎此。故大师之教国子,必使之以是六者三经而三纬之,则凡《诗》之节奏指归,皆将不待讲说而直可吟詠以得之矣。六者之序,以其篇次。《风》固为先,而《风》则有赋比兴矣,故三者次之,而《雅》《颂》又次之,盖亦以是三者为之也。然比兴之中,《螽斯》专于比,而《绿衣》兼于兴,《兔罝》专于兴,而《关雎》兼于比。此其例中又自有不同者,学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譎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风刺之风,福凤反。)(风者,民俗歌谣之诗,如物被风而有声,又因其声以动物也。上以风化下者,诗之美恶,其风皆出于上而被于下也。下以风刺上者,上之化有不善,则在下之人,又歌詠其风之所自以讥其上也。凡以风刺上者,皆不主于政事,而主于文词,不以正谏,而托意以谏,若风之被物,彼此无心,而能有所动也。)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先儒旧说:《二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鹿鸣》至《菁莪》二十二篇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大雅》。皆文、武、成王时诗,周公所定乐歌之词。《邶》至《豳》十三国为变《风》,《六月》至《何草不黄》五十八篇为变《小雅》,《民劳》至《召旻》十三篇为变《大雅》,皆康、昭以后所作,故其为说如此。国异政,家殊俗者,天子不能统诸侯,故国国自为政;诸侯不能统大夫,故家家自为俗也。然正变之说,经无明文可考,今姑从之,其可疑者,则具于本篇云。)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风,福凤反)(诗之作,或出于公卿大夫,或出于匹夫匹妇,盖非一人,而《序》

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

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 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有: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解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偶成》 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 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 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朱熹名言

朱熹名言,警句,格言,语录 ·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活到老,学到老 ·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 朋友,以义合者。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礼即理也。 ·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 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 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 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 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 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 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 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 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 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百学须先立志。 ·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 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熹的诗词《咏岩桂》赏析

朱熹的诗词《咏岩桂》赏析 《咏岩桂》 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赏析】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两句总写岩桂的外形及芳香。“亭亭”言其挺立秀气之貌,“岩下”点明其生存环境,表明它所在之地 是人迹罕至的,因此是“独”芬芳,它的秀美,它的芳香,无人欣赏。“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两句,分写岩桂的枝叶与花朵。桂树枝 叶稠密,碧绿精巧;桂花淡雅,花小而多,一簇簇隐藏在枝叶间。谢 懋的《霜天晓角桂花》赞其叶为“绿云剪叶”,夸其花为“黄金屑”,重在其外表的漂亮精致。朱熹言其绿叶“千层”,花开“万点”,则 注重刻画其数量的繁多。“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写这人间罕有 的香树是天上月中之物,引来了白云与它相伴,更引得多少隐士为它 疯狂。“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两句用典,“招隐章”即《楚辞 招隐士》,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淮南小山作,一说为刘安所作。其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说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 以表达隐者(王孙)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因《招隐士》开篇便说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以山中桂树起兴,所以朱熹由岩桂而想到 “招隐”。朱熹为桂而折服,劝导招隐者无须发出“王孙兮归来,山 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呼唤。能与岩桂为友,生命自然不会落空,这是 隐士的真正乐趣。

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 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扩展阅读:朱熹的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 义理之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 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 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 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 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 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 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防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 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 的突破。 扩展阅读:朱熹的文学成就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 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 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词结 有《晦庵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