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学重点及答案

昆虫学重点及答案

一、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

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二、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方向,可分为3种头式:

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于一直线。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后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的口器:一般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两类。吸收式口器又可分为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等常见类型。

四、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造成作物破损,如啃食、咬断、钻蛀等,对暴露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对钻蛀的虫子要掌握在钻蛀之前防治,对地下害虫可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治。一些口腔入侵的微生物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

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保持植物完整,为害作物一方面由于吸取植物营养液,使植物营养受损,发育不良;同时由于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植物枝叶卷缩,形成瘿瘤,甚至枯萎而死。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植物病害。防治时可使用触杀剂、内吸剂,对造成卷叶的要掌握在卷叶前防治,或使用内吸剂,对传播病毒病的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

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暴露在外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诱饵诱杀。

五、昆虫的体壁:

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基底膜3部分所组成。基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物质层。体壁的特性和功能,主要与表皮层有关。

六、昆虫呼吸方式的类型:

(1)体壁呼吸:无气管系统或气管系统不完全,气体交换经体壁直接进行。

(2)气管鳃呼吸:体壁向外突出形成片状或丝状结构,上密布气管分支。

(3)气泡和气膜呼吸:水生昆虫的特殊呼吸方式。如龙虱、仰泳蝽等体躯腹面有一层

(4)气门和气管呼吸:绝大多数昆虫的呼吸方式。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和虫体呼吸运动通风的帮助,使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和微气管,最后达到各组织间和细胞内。扩散作用是由于气管内和体外氧与二氧化碳分压的不同而进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是腹节的交替扩张和收缩,帮助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快慢,随多种因子而变化,一般在高温情况下比低温呼吸次数多

七、突触传导机制: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的轴状突、侧支或树状突的端丛,并非直接连接,而是在脑内或神经节内形成突触,突触间还有一定间隙,突触中间的传导作用是由前一神经末梢受到冲动后,由囊泡中分泌出乙酰胆碱,靠它才能把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原的端丛,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冲动过后,乙酰胆碱被吸附在神经末梢表面,乙酰胆碱酯酶很快将乙酰胆碱水解为胆碱和乙酰,使神经恢复常态。

八、昆虫神经系统与杀虫剂的关系:

(1)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突触部位乙酰胆碱积累,产生持续增强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活动,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2)与化学传递物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对神经传导产生阻塞作用,如烟碱类;

(3)影响动作电位在神经原上的正常传导,阻止或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传递物质,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DDT。

九、昆虫生殖方式类型:

两性生殖:雌、雄昆虫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每一粒卵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形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雌虫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翅在幼虫体内发育,幼虫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截然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翅在幼虫体外发育,幼虫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

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开始产卵的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次年越冬结束的发育经过。

单食性:具有高度特化的食性,仅以一种或极近缘的少数几种植物或者动物为食。

寡食性:昆虫取食少数属的植物或嗜好其中几种植物。

多食性:昆虫能以多种亲缘关系疏远的植物或动物为食。

十、物种亚种命名法:

由3个词组成,即属名﹢种名﹢亚种名。

如果一个种只鉴定到属而尚不知道种名,则用sp.表示,如Aphis sp.表示蚜属的一个种。多于一个种时,用spp.表示。

种名在一篇文章中再次出现时,属名可以缩写。

种级以上的名称是单名,由一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字母大写。排版时属名用斜体,属以上阶元用正体。命名者的姓氏不是学名的组成部分,在用到某一学名时,命名者的姓氏可以引用也可以不用。属级以上学名的作者一般不引用,但属和种的作者常需写出,尤其是在分类学专著或论文中。

十一、优先率:

动物命名法规的核心是“优先律”,即一个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命名法规定,将1758年1月1日林奈《自然系统》(第十版)的出版,作为分类学和学名有效的起始日期。

一种昆虫首次作为新种公开发表以后,没有特殊理由,学名不能随意更改。若后人将该种昆虫定名为别的学名,应作为“异名”而不被采用;该种昆虫的学名如被用于命名其他种的名称,则称同名,必须另取新名。十二、鳞翅目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体小型至大型,体翅密被鳞片,大型蛾蝶类为现存昆虫中的最大种类;触角蝶类棒状,蛾类不定形,非棒状;复眼发达;口器虹吸式;翅两对,鳞翅,翅脉发达。

十三、同翅目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体型微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线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多数种类有蜡腺。

十四、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温度积累值为一常数称有效积温。发育的总积温为日平均温度减去发育起点温度,这一规律称有效积温法则,公式表示:K=N(T-C)式中,N为发育历期;T为发育期间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

十五、作物抗虫性:

(1)不选择性。由于作物的某些结构物理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使害虫不趋向或少趋向其上栖息、产卵和取食,对害虫具有抗栖息选择、抗产卵选择和抗取食选择的特性。

(2)抗生性。作物体内具有某些有毒物质、抗代谢物质、抑制消化吸收物质,或缺少昆虫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昆虫取食后导致死亡率高、繁殖力低、生长发育延缓或不能完成发育。

(3)耐害性。作物具有忍耐害虫为害的特性,遭受一定程度的害虫为害不会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具有耐害性的作物品种,其个体或群体对害虫为害具有很强的增殖和补偿能力.

十六、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分为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两大类。

捕食性昆虫是天敌昆虫中的优势类群。捕食性昆虫的主要特点有:一般身体比猎物大;在猎物体外自由生活;成虫和幼虫都为捕食性;杀死猎物的速度快;一生需要捕食多头猎物才能完成发育。

寄生性昆虫的主要特点有:一般身体比寄主昆虫小;除成虫自由生活外,其它虫态或至少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活;成虫和幼虫食性不同,幼虫为肉食性;寄生后寄主不会立即死亡;一个寄主可育成一个或多个寄生昆虫个体。

十七、害虫防治方法类型: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是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按照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及可能协调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特点:1.允许害虫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继续存在;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4.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5.强调害虫综合治理体系的动态性; 6.提倡多学科协作;7.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盘考虑。

我国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社会学观点。

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第一,必须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极为困难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第二,必须是主要依靠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第三,必须是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

十八、杀虫剂的毒性等级及划分标准:毒性大小常以大白鼠急性致死中量LD50表示,单位为mg(药剂)/kg(体重)。分为:特毒杀虫剂(LD50小于或等于1mg/kg)、高毒杀虫剂(LD50在1mg/kg~50mg/kg之间)、中等毒性杀虫剂(LD50在50mg/kg~500mg/kg之间)、低毒杀虫剂(LD50在500mg/kg~5000mg/kg之间)、微毒杀虫剂(LD50在5000mg/kg~10000mg/kg之间)、无毒杀虫剂(LD50大于10000mg/kg)。

十九、害虫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

优点:1.作用迅速,杀虫谱广;

2.效果高且稳定,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卫生上的需求;

3.在经济上常常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在卫生上带来的好处则难以估量;

4.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局限性:1.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

2.广谱性农药大量杀伤天敌,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和某些害虫的再猖獗。

3.对非目标生物具毒害作用;

4.污染环境,残留对人的健康可能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对人、畜有直接毒害作用。

二十、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优点:1、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害虫一般不会产生抗性;

3、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往往能收到长期的控制效果;

4、天敌资源丰富,一般使用成本较低

局限性:1、天敌本身也是生物,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防效不稳定;

2.杀虫作用缓慢,杀虫范围较窄,有时不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3.有多种害虫为害或对一些直接为害的害虫,生防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4.天敌的人工繁殖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

《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点中考真题练习

《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点中考真题练习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被世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 作品简介 《昆虫记》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称之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原法文版的《昆虫记》共有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昆虫记》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 内容梗概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其中共详细介绍了三十二种昆虫的特点。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业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关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以下是对《昆虫记》中写到的部分昆虫的概括介绍:

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2.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3.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4.蝉——为自己唱歌 5.螳螂——美丽的“杀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8.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9.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2.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3.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14.绿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5.蝈蝈——到树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蝎子——极具杀伤力的毒液 17.石蚕——小鞘与潜水艇 18.豌豆象——尽忠职守的税务官 典型情节 1.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2. 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3. 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昆虫学重点

昆虫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平衡棒:后翅退化为小棒状体,飞行时平衡身体 生殖节:雌虫腹部第八节或雄虫腹部第九节上有附肢特化而来的产卵器或交尾器,构造有所不同,特称为生殖节。 翅连锁器:前翅发达,后翅不发达的昆虫,在前翅的后缘和后翅的前缘生有专门的连锁结构即:连锁器,以保持前后翅扑动一致并增强飞翔力。连锁器有五种:翅褶型、翅钩型、翅轭型、翅缰型、翅抱型 经济阈值:某害虫种群达到对被害作物造成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时的临界密度。 孤雌生殖:又叫单性生殖。昆虫的卵不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叫孤雌生殖。 若虫:成虫幼虫形态差异不大。但幼虫体型较小,仅具翅芽,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全。这类幼虫统称为若虫。 虫龄: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蜕皮后的幼虫为第二龄,以后每脱一次皮即增加1个龄期。这就是虫龄。 生活史: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指一年内昆虫发生的世代数以及各世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一年一代,一年多代,多年一代昆虫的年生活史。 生命表:用表格表示昆虫的年生活史。适于表达一年多代昆虫的生活史。 两性生殖:最常见的生殖方式。雌雄交配,受精后由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并发育为新个体。 多胚生殖:昆虫的一粒卵在发育过程中可以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再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如:膜翅目的茧蜂科、跳小蜂科等内寄生蜂。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现象称为变态 综合防治: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合理应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达到保护作物,人畜健康,增加生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蝗蝻:蝗虫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蝗蝻,蝗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 稚虫:半变态类昆虫的幼期虫态,水生,与成虫形态差异较大

《昆虫记》常考知识点及练习答案

《昆虫记》常考知识点及练习答案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作者介绍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 ②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品简评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

昆虫学重点及答案

一、昆虫纲具有以下特征: 1.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二、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方向,可分为3种头式: 1.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于一直线。 3.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后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的口器:一般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吸收式口器两类。吸收式口器又可分为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等常见类型。 四、昆虫口器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造成作物破损,如啃食、咬断、钻蛀等,对暴露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对钻蛀的虫子要掌握在钻蛀之前防治,对地下害虫可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治。一些口腔入侵的微生物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 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保持植物完整,为害作物一方面由于吸取植物营养液,使植物营养受损,发育不良;同时由于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植物枝叶卷缩,形成瘿瘤,甚至枯萎而死。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植物病害。防治时可使用触杀剂、内吸剂,对造成卷叶的要掌握在卷叶前防治,或使用内吸剂,对传播病毒病的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 虹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暴露在外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诱饵诱杀。 五、昆虫的体壁: 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基底膜3部分所组成。基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皮细胞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各种分泌腺体,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物质层。体壁的特性和功能,主要与表皮层有关。 六、昆虫呼吸方式的类型: (1)体壁呼吸:无气管系统或气管系统不完全,气体交换经体壁直接进行。 (2)气管鳃呼吸:体壁向外突出形成片状或丝状结构,上密布气管分支。 (3)气泡和气膜呼吸:水生昆虫的特殊呼吸方式。如龙虱、仰泳蝽等体躯腹面有一层 (4)气门和气管呼吸:绝大多数昆虫的呼吸方式。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靠空气的扩散和虫体呼吸运动通风的帮助,使空气由气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和微气管,最后达到各组织间和细胞内。扩散作用是由于气管内和体外氧与二氧化碳分压的不同而进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是腹节的交替扩张和收缩,帮助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快慢,随多种因子而变化,一般在高温情况下比低温呼吸次数多 七、突触传导机制: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的轴状突、侧支或树状突的端丛,并非直接连接,而是在脑内或神经节内形成突触,突触间还有一定间隙,突触中间的传导作用是由前一神经末梢受到冲动后,由囊泡中分泌出乙酰胆碱,靠它才能把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原的端丛,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冲动过后,乙酰胆碱被吸附在神经末梢表面,乙酰胆碱酯酶很快将乙酰胆碱水解为胆碱和乙酰,使神经恢复常态。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昆虫外部形态 2、昆虫头部可以分为哪几个区? 昆虫头部可以分为五个区,即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 3、昆虫的头式有哪几种形式? 昆虫的头式有三种,即下口式、前口式和后口式。 (1)下口式(hypgnathous):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大致成直角。多见于植食性昆虫,如蝗虫、蛾蝶类的幼虫等。 (2)前口式(prognathous):口器位于头部的前方,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近似于平行或成一钝角。这种头式多见于捕食性和钻蛀性昆虫,如步甲、虎甲、锹甲和潜叶蛾幼虫等。 (3)后口式(opisthognathous):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该头式多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蝉、蝽、蚜虫等。 4、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 触角的基本构造包括三部分,即柄节、梗节和鞭节。 柄节(scape):是触角基部的一节,通常比较粗大,基部与触角窝相连;梗节(pedicel):是触角的第二节,通常比较短小。有些昆虫在这一节上具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称为江氏器(Johnston’s organ),如雄蚊;鞭节(lagellum):通常可分为若干个亚节,在各类昆虫中,不仅数量变化很大,而且形状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触角类型。 5、昆虫的口器有哪几种类型?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 口器的类型: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和舐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基本构造:咀嚼式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 刺吸式口器基本构造:上唇退化为狭窄的三角形骨片,下唇的前颏演化成为喙管,上颚特化为内面具有1条纵沟、端部具逆刺的细长口针,下颚特化为内面具有2条大小不一纵沟的细长口针,两条纵沟嵌合形成两条管道,即食物道和唾道,舌短小,位于口针的基部。 6、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 自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的侧下方着生一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大多数昆虫在中胸和后胸上还着生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作物种子、 地下根、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一般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 期;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不能 张开,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 者导致落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 面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 害造成“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 后结成细长白色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色纵线,叫五色虫;3龄 后蚕食叶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 指标,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方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展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兴旺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局部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根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展,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展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场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普通昆虫学部分重点

第一部分昆虫的内部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色素色2.结构色3.混合色4.贲门瓣5.脑激素6.授精 7.排泄循环8.再生细胞9.血淋巴10.辅搏动器11.气门12.扩散作用13.通风作用14.体壁呼吸15.动作电位16.内激素17.性信息素18.追踪信息素19.种间信息素20.开放式循环 21.外激素22.受精23.突触传导 二.填空: 1.血淋巴是由()和()组成。 2.根据气门的数目和功能将昆虫的气门分为()、()、()、()、()、()六种形式。 3.前肠由口开始依次被划分为( )、( )、( )和( )。 4.卵巢管可分为()、()和()三个部分。 5.原表皮又分为()和()。 6.昆虫不必取食脂肪,但有两种必需脂肪酸——()、(),其中()对脱皮非常重要。 7.昆虫的血细胞可分为9种类型,分别为()、()、()、()、()、()、()、()、()。 8.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 9.气管系统包括一系列的气管、支气管和伸入到组织和细胞中的(),以及由气管特化而来的()。 10.神经元按功能、传递冲动的方式等分为四种类型()、( )、()、()。 11.中枢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12.交感神经系统包括()、()和()三部分组成。13.周缘神经系统位于体壁之下,仅为()和()神经形成的神经网络。 14.昆虫的内激素又可分为三大类()、()、()。15.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有三个用途()、()、()。16.任何能导致神经电位发现变化的因素物质叫();而昆虫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叫()。 17.咽侧体受()的刺激分泌保幼激素。保幼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 ) - 1 -

昆虫记复习重点和答案

《昆虫记》重点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昆虫记共有十卷; 是一部文学巨著,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显著的写作特色是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情感。 二、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法国);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他曾担任物理教师; 三、《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①螳螂;②蟋蟀……;喜欢的理由:①螳螂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②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四、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次重点,一般不会考得这么深,只求理解。) 答:①《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②《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③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考,美术家一般的看法,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五、语段阅读: (一)蜘蛛 蜘蛛的最佳捕猎期是每年的五六月间。当我第一次观察蜘蛛洞时,就发现它躲在洞穴第一层——即前文所说的“拐角处”。一开始我想用蛮力来对付它,就用一把一英尺长两英寸宽的小刀,不停地掏那些洞,一连干了好几个小时,却没有抓到蜘蛛。我又开始更大面积地寻找,想抓住一只塔蓝图拉毒蛛,冲动之下甚至想拿把斧头,把这些洞穴劈开。最终一无所获的我终于放弃了武力,改用头脑。人们都说:需要是创造之母。我居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我找来一根植物的主茎,在顶部绑一个麦穗,用做诱饵,在蜘蛛洞口轻轻地晃动。很快我就发现蜘蛛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踱着步向麦穗走过来。我将这个家伙引出洞,确信它已无法逃回洞中后,迅速抽开麦穗;蜘蛛见势不妙,转过身嗖地朝洞口冲去,我当然不会让它逃跑得逞,抢在它梢把洞口封住了。塔蓝图拉毒蛛一

(完整版)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 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 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 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分) 1、蝗虫口器由上颚、上唇、下颚、下唇、舌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前、胃盲囊属于中.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腐食性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离蛹、围蛹、被蛹。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 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感觉和取食、运动、代谢和生殖。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 ;蝶类的触角为: 棒状; 三、简答题(24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二、头部有口器,一般具有1对触角、1对复眼;胸部3节,具胸足3对,还常有两对翅;腹部11节,8,9两节有由附肢特化形成的外生殖器. 三、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背面。 四、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 2、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由内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体壁功能: 最佳的保护性屏障.体壁是虫体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外来物质如病原体、杀虫剂等的侵袭。 表皮硬化成的外骨骼有保持昆虫体形的作用.

昆虫学思考答案

昆虫复习题纲 1、昆虫纲主要特征是什么?试比较昆虫纲与蛛形纲异同点。(P5) (1)昆虫纲主要特征:体躯分别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1对触角、一对复眼及0-3个单眼;胸部:具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腹部9-11节 (2)昆虫纲与蛛形纲异同点:蛛形纲体躯只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一般有4对足,无触角 2、简述昆虫咀嚼式口器构造及其功能。(P9) (咀嚼式口器是昆虫中最基本而原始的口器类型,其他口器类型均是由此演化而成。) (1)构造:它包括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部分。 (2)功能:上唇具有味觉器;上颚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并有御敌功能;下颚生有具有味觉作用的 下颚须,是辅助上颚取食的机构;下唇生有下唇须,具有味觉和托持食物的功能,舌具有味觉和搅拌食 物的作用。 3、以荔枝蝽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基本构造。(P9) 刺吸式口器基本构造:上唇很短,呈三角形的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有保护口器的作用;上颚与下颚变成细长的口针,包在喙内,两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其食窦(即唇基与舌之间)和咽的一部分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4、请比较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昆虫的为害特点。了解这些有何意义? 了解这些的意义: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危害方式,而且对正确选用农药和和合理施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可选用胃毒剂来防治,应用时将药喷撒在园艺作物上或做成毒谷、毒饵,害虫食了就引起中毒死亡。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可以选用內吸剂进行毒杀。 5、请举出10种常见果树害虫的名称,并简述它们各自口器、足、触角的类型。

6、请简述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P7) (1)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2)类型(12种):丝状(线状)、刚毛状、念珠状、棒状(球杆状)、锤状、锯齿状、栉齿状、羽毛状、膝状、环毛状、具芒状、鳃片状。 7、了解触角的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P7、园艺昆虫讲稿P4) (1)触角的类型:见第6题 (2)触角的功能:A、触角上生有各种感觉器,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以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是 昆虫感受信息的主要器官。B、有些昆虫的触角有些还有听觉作用。C、有些昆虫的触角可以帮助呼吸;(3)在实践上的意义:A、可以根据触角的类型、长短、节数、着生位置等来辨别昆虫或昆虫雌雄;B、昆虫学家利用昆虫触角嗅觉灵敏的特点,研究出不同的信息素来诱杀害虫、仿生学家模仿昆虫触角制造 出一些现代仪器,用来分析气体成分、跟踪定向等。 8图示胸足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名称。并举例说明胸足的类型及代表虫。 前胸、中胸和后熊上各有1对足,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从基部向端部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6个部分组成类型:步行足:最常见、最基本的是步行足,其外形细长,各节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适于担负行走功能,如瓢虫、步行虫、蟑螂等。 跳跃足:蝗虫、蟋蟀等昆虫善于跳跃,它们的后足腿节膨大,内有发达的肌肉,可以控制胫节的曲伸,产生跳跃行为。 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前足特化,基节延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在腿节的槽中,像一把铡刀,腿节和胫节上还常有锐利的刺,是捕捉猎物的有力武器。 开掘足:蝼蛄生活在土中,它们的前足胫节变得宽扁,还带有小齿,像一把铲子,适于掘土,它们用前足作为工具为自己在土中安居开辟出道路。 游泳足:许多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如龙虱、水龟等的后足常发生相应的变化,胫节宽扁,边缘有长缘毛,就像一把船桨,适于游泳。 携粉足:蜜蜂后足胫节宽扁,上面有长毛相对环抱,专门用来携带花粉,称为花粉篮;第一跗节较大,有10-12排横列的硬毛,用来梳刮身体上的花粉。 抱握足:为雄性龙虱所特有。前足第1-3跗节特别膨大,上有吸盘构造,在交配时用以抱持雌虫身体。 9 鳞翅目幼虫的胸足和腹足有何异同点? 胸足:具有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爪) 腹足:只有一团肉团,末端有趾钩。 10 节式3-3-3是什么含义? 前足-中足-后足的跗节数量 11 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和模式脉相如何? 翅的基本构造:昆虫的翅多为三角形。在展开时,朝向前面的边缘叫前缘,朝向后面的边缘叫后缘或内缘,朝向外面的边缘叫外缘。与身体相连的一角叫肩角,前缘与外缘所成的角叫顶角,外缘与后缘所成的角叫臀角。多数昆虫的翅为膜质的薄片,由于翅的折叠可将翅面划分为臀前区和臀区。 有的昆虫在臀区的后面还有一个轭区。翅的基部则称为腋区。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7.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8.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 9.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10.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 11.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12. 趋性:是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面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 13. 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 单胚生殖:是指一粒卵产生一个体,这是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方式。 15.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16.初生分节:是指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其相邻体节间以环形凹陷——节间褶相连,纵肌着生在节间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时期的体节,故称初生体节。 17.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18.昼夜节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形成了与自然界中昼夜变化相吻合的节律,即昆虫的生理代谢和行为反应在白天和黑夜有规律地周期性变化,称为昼夜 二.单项选择题 1.蝉的头式为( C )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C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B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C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D )

昆虫学(附标准答案)

知识竞赛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 1、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的过程。 胚后发育: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2、趋光性和趋化性 趋光性:向着光源的运动。 趋化性:生物对化学物质所起的反应。朝向或背离化合物浓度高的方向移动分别称为正趋化性或负趋化性。 3、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有性生殖中两性配子的结合,也就是通过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生殖的现象。 孤雌生殖有些水生动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其雌体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繁殖方式。 4、双名法和三名法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 三名法:亚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三部分组成的动物命名法则。 5、优先律和同名律 优先律:生物命名法的一项重要规定,在属级和种级的可用名中,惟有最早命名的名称是有效名。 同名律:是国际上生物命名的一条原则,是指一个可用名称的次同名必须废弃,并用新名代替。在动物系统分类的研究中,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单元常被命名以相同的名称,形成异物同名。 6、一化性昆虫和多化性昆虫 一化性昆虫:将一年完成一代的昆虫。 多化性昆虫:一年完成两代以上的昆虫。 7、局部世代和世代 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叫局部世代。 世代:具有共同祖先并在系谱上处于同一等级水平的一群生物个体。 8、休眠和滞育 休眠: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9、正模和副模 正模:新种发表时,由作者指定作为载名模式的一个标本。 副模:除正模以外的模式标本。 10、复变态和原变态 复变态:在昆虫的完全变态中,前期和后期的幼虫的基本体制(原足型、多足型等)都发生变化,称为复变态。 原变态: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地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虫。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地成虫期要经过-个亚成虫期。亚成虫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亚成虫历期较短,一般经1至数小时,即再行-次脱皮变为成虫。亚成虫期是性已成熟的时期,其卵子和精子可以在生理盐水中结合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同时,蜉蝣

农业《昆虫学》试题库及答案

农业《昆虫学》试题库及答案注意:下载题库后可编辑,可直接用组合键CTRL+F搜索答案或解释[ChenY] 一、判断题 1.褐飞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越冬。(错误) 2.稻纵卷叶螟没有远距离迁飞习性。(错误) 3.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寄主单一,以幼虫蛀茎为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等病症。(错误) 4.一般栽培制度由单纯单季稻改向复杂双、三季稻,三化螟增加,二化螟下降,反之,那么有利于二化螟。(正确) 5.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的水稻害虫。(正确) 6.本地虫源害虫又称定居性害虫,如稻螟类、稻蝗、稻象甲等。(正确) 7.当前我国水稻害虫发生的动向是迁飞性害虫为害最为严重,本地虫源害虫相对处于次要地位。(正确) 8.稻飞虱、稻蝗、稻蝽和叶蝉都属于刺吸式口器的水稻害虫。(错误) 9.稻苗受稻瘿蚊为害初期无病症,中期基部膨大成大肚秧,后期叶鞘愈合成管状伸出,称为“标葱。(正确) 10.稻象甲和稻水象甲的成、幼虫均可危害根部和叶片,尤以幼虫为害重、损失大。(错误) 11.稻纵卷叶螟没有远距离迁飞习性。(错误) 12.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一种迁飞性水稻害虫,对白炽灯的

趋光性最强。(错误) 13.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寄主单一,以幼虫蛀茎为害,形成枯心、枯孕穗和白穗等病症。(错误) 14.返青早,生长嫩绿的稻田,三化螟卵量多,为害重。(正确) 15.分蘖多、高大,叶长而宽的稻田,受二化螟为害重。(正确) 16.负泥虫、稻象甲、中华稻蝗和稻针缘蝽都属于咀嚼式口器的水稻害虫。(错误) 17.褐飞虱灾变条件: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正确) 18.一般栽培制度由单纯单季稻改向复杂双、三季稻,三化螟增加,二化螟下降,反之,那么有利于二化螟。(正确) 19.钻蛀茎秆的水稻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错误)第二局部 20.棉红铃虫幼虫可以为害棉花的营养器官。(错误) 21.华南地区的棉蚜生活史属于不全周期型。(正确) 2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蚜生活史属于不全周期型。(错误) 23.棉铃虫幼虫可以为害棉花的营养器官。(正确) 24.天热少雨不利于棉红蜘蛛的发生。(错误) 25.棉铃虫为兼性滞育的昆虫,食物和湿度是影响其滞育的两个重要条件。(错误) 26.一般说来,施肥水平较高,长势好的棉田,受棉花朱砂叶螨的为害会重些。(错误)第三局部 27.菜蚜对黄色有正趋性。(正确)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十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20%) 1、昆虫 2、两性生殖 3、蜕 4、产卵前期 5、趾钩 6、临界光周期 7、种群 8、有效积温法则9、地下害虫10 x 破叶疯 二填充(20%) 1、 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从基部到端部依次为 __ 节 _________ 节 _________ 节。蝶类的触角为 _______ 状;金龟子的触角为 ________ 状;塞蜂的触角为 _____ 状;苍蝇的触角为 _________ 状:: 2、 螳螂的前足是—足;蝗虫的后足是 _______ 足;蟻站的前足是 __________ 足。 3、 昆虫的体壁由 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构成。 4、 昆虫的幼虫类型有 ________ x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三种。矫蜡为;粘虫为。 5、 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四种。 6、 使用化学农药不当,会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问题〉 7、 害虫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x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七个方面。 8、 害虫综合防治的三个基本观点是 _________ _____ 和 ____________ 9、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地老虎一年发生 _____ 代;粘虫一年发生 ____ 代;暗黑金龟子一年发 生 ___________ 代;绿盲箱一年 ________ 代;棉铃虫一年发生 __________ 代。 三、单项选择题(20%) 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格所对应的题号内 题号 12345678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0、 粘虫产卵有()的习性。 A 、趋嫩绿 B 、趋半枯萎 C 、趋枯黄 D 、赴高大 11、 麦螃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是()。 A 、高温高湿 B 、高温干旱 C 、中温高湿 D 、中温干旱 2、 3、 4、 昆虫的翅是由()演化而 来:: A 、背板 B 、侧板 C 、腹板 光同期主要影响昆虫的()。 A 、生活史 B 、滞育 刺吸式口器的喙管由( A 、上瓠 B 、下唇C 、 C 、迁飞 D 、发育繁殖 )演化而来。 下领的内瓠叶D 、下颉的外颉叶 5、 6、 7、 8、 9、 A 、变脆 B 、变臭C 、变硬 ()不是吸汁性害虫。 A 、麦蜗 B 、棉螃 C 、小地老虎 D 、绿盲蜡 为害根部断得整齐的是()。 A 、蟒蟾 B 、镂站 C 、 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的药剂是( A 、咲喃丹;B 、吐虫射;C 、 朱砂叶蟻可使棉花变成()。 A 、卷叶 B 、红叶 C 、白叶 D 、 三龄幼虫已蜕皮()次。 金针虫 )O 漠氛菊酯;D 、三氯杀蟻醇; 破叶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

农业昆虫学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1) 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举行检疫和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惊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带有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1.地下害虫:指活动为害期或要紧为害虫态日子在土壤中,要紧为害作物种子、地下根、 茎等的一类害虫。 2.两查两定:普通指查害虫发育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虫龄或发蛾期等),定防治适期; 查虫情(虫量、虫口密度)或苗情,定防治对象田。 3.“虫花”与“双连籽”:棉红铃虫幼虫为害棉花时,吐丝牵住花瓣,使花瓣别能张开, 开成风车状“虫花”(或称“扭曲花”、“玫瑰花”);为害棉籽时,有时吐丝将两个棉籽连在一起,叫“双连籽”。 4.“红砂”与“垮杆”:朱砂叶螨在棉叶背面吸食,轻者造成红叶,称“红砂”;重者导 致降叶形成光杆,称“垮杆”。 5.“花叶”与“排孔”:玉米螟初孵(1龄)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留下表皮,使叶面 呈现许多半透明斑,称“花叶”。2龄后咬穿纵卷的心叶,心叶展开后呈一横排圆孔,称“排孔”。 6.世代交替:在生物的日子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浮现的现象。 7.“枯心”与“枯鞘”:水稻螟虫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在苗期或分蘖期为害造成 “枯心”;二化螟和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 8.“蚁螟”与“蝗蝻”:水稻螟虫的初孵幼虫称为蚁螟;蝗虫的若虫称为蝗蝻。 9.“丝囊”与“脱出孔”:大豆食心虫幼虫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后结成

细长白XXX薄丝网,于其中咬破荚皮,穿孔蛀入荚内,荚面丝网痕迹长期留存,可作为调查幼虫入荚数的依据。荚内幼虫老熟后在荚上咬一长椭圆形孔,从孔中脱荚入土,此孔为“脱出孔”。 10.“麦蚕”与“剃枝虫”:小麦粘虫幼虫背面有5条彩群纵线,叫五群虫;3龄后蚕食叶 片成缺刻,俗称“麦蚕”;高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穗部咬断,似给小麦剃头,又叫“剃 枝虫”。 11.经济损失水平和经济阈值: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又称防治指标,是指 害虫的某一密度,对此密度应采取防治措施,以防害虫达到经济危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简称EIL),即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虫口密度。 12.稻田赶蛾:稻纵卷叶螟的测报办法之一,每天清晨用竹竿赶蛾,拨动稻株目测起飞蛾 的数量,查动身蛾高峰日,结合发育历期,预报防治适期。 13.“杨树枝把诱蛾”:用来测报和防治棉铃虫、粘虫等的一种办法。在发蛾期,用70cm 左右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条,每10枝捆成一把,倒挂于木棍顶端,竖插在田间,每公顷105~150把,每天清晨用塑料袋套把,计数或捕杀成虫,6~7天更换1次树枝把。 14.“草把诱卵”:依照粘虫等具有趋向枯黄物产卵的习性,用稻草扎成小把,在成虫产卵 盛期前定田定量插好,对粘虫举行发生期预测和防治。 15.“干母”与“干雌”:棉蚜的越冬卵孵化出的无翅蚜虫,称为“干母”;干母营孤雌胎 生产下的1代为“干雌”。 16.“苗蚜”与“伏蚜”:5~6份棉花上发生的棉蚜称为“苗蚜”;7、8月份发生的小型蚜 称为“伏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