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公路运营)评价指标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公路运营)评价指标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公路运营)评价指标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公路运营)评价指标

附件4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公路运营)评价指标

(2014版)

说明

一、评价对象

本指标适用于对运营期高速公路的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打分方法

(一)满分为100分。其中,强度指标权重15分,过程指标权重65分,管理指标权重20分。

(二)标*的指标为可选指标。根据可选指标的适用条件,可以不选用可选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时,对于过程指标,应按所选用指标的权重之和与过程指标权重的比例,将得分进行折算。

(三)评价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五)不能出具证明材料的评价指标,得0分。

(四)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3

4

5

6

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 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包含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以及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其中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区县间均衡和学校间均衡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核心能力的标准等级。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合格水平以上的人数比例。标准划定时采用了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学业能力测试和水平考试等领域的安哥夫(Angoff)法和书签(Bookmark)法的方法。 (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在关注学生标准达成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三)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度、区县间均衡度和学校间均衡度三个方面。 1.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学业成绩总体均衡度指的是上海所有参测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各学科的学业成绩采用多种现代统计测量方法(如罗序(Rasch)模型和多维分步计分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 2.学生学业成绩区县间均衡度学业成绩区县均衡度是指上海各区县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3.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均衡度指的是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是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得到的。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一)学习自信心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学习自信心与学生学业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学习自信心主要通过调查学生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评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附件2-1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 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 1、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计量设备、照明配置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2、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3、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4、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设计、能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5、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污染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和附表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3.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样表)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指标解释评价标准 项目决策20 项目目标 4 目标内容 4 目标是否明确、细化、量 化 目标明确(1分),目标细化 (1分),目标量化(2分)决策过程8 决策依据 3 项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 划;是否根据需要制定中 长期实施规划 项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和部门年度工作计划(2 分),根据需要制定中长期 实施规划(1分) 决策程序 5 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申报、批复程序是否符合 相关管理办法;项目调整 是否履行相应手续 项目符合申报条件(2分), 申报、批复程序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2分),项目实施调 整履行相应手续(1分) 资金分配8 分配办法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 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 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 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 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 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项目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 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项目管理25 资金到位 5 到位率 3 实际到位/计划到位 ×100% 根据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 计划的比重计算得分(3分)到位时效 2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若未 及时到位,是否影响项目 进度 及时到位(2分),未及时到 位但未影响项目进度(1.5 分),未及时到位并影响项 目进度(0-1分)。 资金管理10 资金使用7 是否存在支出依据不合 规、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 用项目资金情况;是否存 在超标准开支情况 虚列(套取)扣4-7分,支 出依据不合规扣1分,截留、 挤占、挪用扣3-6分,超标 准开支扣2-5分 财务管理 3 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等制 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 行;会计核算是否规范 财务制度健全(1分),严格 执行制度(1分),会计核算 规范(1分)。 组织实施10 组织机构 1 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机构健全、分工明确(1分)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附件1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所示 管理库系 环境能源与资 生产过程 沥投入 图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 )分类。 (三)评价方式 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 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 分制评分。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找专业人才上一览爆破英才网 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绩效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调动和激发企业生产和创造更高绩效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动力。然而,由于目前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使许多企业对绩效评价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因此,分析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绩效评价与战略柔性的界定 1、绩效评价的界定 要评价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Bate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管理学的角度,绩效是企业期望的结果,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企业经营效益水平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2、战略柔性的界定 (1)基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企业外部的环境来特征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高绩效,增强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竞争优势。从柔性的起源看,柔性和柔性战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柔性的界定的确首先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处于相对静态环境中的企业不确定因素较少,竞争优势的来源可能依然来自于规模、范围、成本等传统要素所带来的高效率;而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则更加倚重于预测、多样化、快速反应和战略联盟,以增强战略柔性,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在这个层面上,战略柔性的实质就是企业面对多变或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性或战略灵活性,企业要依据环境变化的程度,实现战略柔性与企业效率的平衡。 (2)基于企业内部系统可调整性当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不确定事件的影响时,企业总是要作出各种反应来应对这些变化,从而势必通过对企业内部系统的调整和变革实现对资源的重新配臵。比如,企业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而品种结构或产量结构的调整依赖于设备、技术、人力、组织等系统的调整。如果企业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系统调整,实现产品品种、产量的变化,则具有较高的战略柔性;如果某些系统的调整成本太高,代价太大,资源重组就难以实现,企业就难以对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意味着这些系统是缺乏柔性的。从这个层面上讲,战略柔性还应是企业内部系统所具有的属性特征,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可变革性。 综上所述,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界定战略柔性,认为战略柔性是企业在面对大规模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快速的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在环境不确定条件下重新配臵和运用资源时系统所表现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和可变革性,其实质是增加企业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选择权,使企业在转变策略时能够付出较小的成本持续地实现优势绩效,获取竞争优势。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附件1 绿色工厂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基本信息表

一、工厂基本情况 概述企业的基本信息、发展现状、工艺产品和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二、绿色工厂创建情况 对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主要对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等内容进行情况描述。基础设施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的建筑、计量设备、照明配置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管理体系情况。主要描述工厂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能源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描述能源投入、资源投入、采购等方面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实施建设的节约能源资源投入的项目。 产品情况。主要描述产品的设计、能效、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等情况,以及相关标准落实情况。 环境排放情况。主要描述污染物处理设备、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温室气体的排放及管理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 说明工厂在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拟实施的重大项目情况。 四、绿色工厂创建自评表

依据工厂情况和《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工厂进行自评,并填写附表1和附表2。 五、相关证明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适用时); 企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适用时); 工厂建设批复文件复印件; 三同时验收文件复印件; CCC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适用时); 组织承诺或相关方要求及证据; 最高管理者承诺书(包括传达与资源); 管理者代表授权书(包括4项职责); 管理机构的组织及相关制度; 文件化的绿色工厂建设的目标、指标、方案; 教育和培训记录; 企业三年内安全、环保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厂房平面布置图(包括空间布局图、计量设备布置图);计量设备清单、用能设备清单、污染物处理设备清单、原材料清单等;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

附件1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评价指标体系(2017) 为科学评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创建情况,依据《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工信部联节〔2015〕82号)相关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 一、适用对象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 二、主要指标 指标主要包括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使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有害物质控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表。 指标名称要求分值备注 电能使用效率η(PUE 或EEUE数 值)η ≤ 1.2 50分 50分1.2 < η ≤ 1.692-35*η1.6 < η ≤ 1.8124-55*η 1.8 < η ≤ 2115-50*η 2 < η ≤ 2.285-35*η2.2 < η0分 供电系统 改造 具备能效提升管理制度5分

参照国标GB/T 32910.3安装 电能分项计量系统 5分 水资源利用供水系统具备分项计量系 统,可出具监测点设置示意 图 5分 参照监测手册,进行水资源 使用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 告 5分 具有水资源使用管理制度及 节水管理办法 5分 碳排放监测参照监测手册,进行碳排放 自查,并具备阶段性报告 3分具有碳排放监测制度,将碳 排放纳入考核指标,并制定 奖罚机制 2分 有害物质控制建立“绿色采购”制度,优先 采购满足国家有关绿色设计 产品评价要求或满足相关节 能、节水、有害物质限制标 准要求的设备和产品 4分 建立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及管 理制度 4分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与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 签署回收处理协议或将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交由具有资质 的回收处理企业处理并具备 交付记录 2分 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 处理制度及记录 2分

港口考核指标体系

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指标体系

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考核指标体系操作说明 一、主要指标定义 1、主要耗能单位:是指港口集团内直接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中,港口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位于前列,且占集团所有从事港口装卸生产的企业总能源消耗量的比例超过70%的港口集团下属单位。 2、主要用能设备:是指各类型装卸运输设备中能耗量位于前列,且 能耗量占所有装卸运输设备的能耗量比例超过70%的设备类型中的 各设备。 3、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指港口完成每万吨吞吐量(万TEU)所消耗的生产综合能源量,体现了港口装卸生产和辅助生产的能耗水平,包括港口全部工艺流程能耗,外包单位能耗也应计入。 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直接用于装卸生产的能源消耗量,

包括装卸船设备、水平运输设备、库场作业设备、现场照明灯具等能源消耗量。 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指港口企业为装卸生产服务的其它的生产能源消耗量。包括集装箱冷藏箱制冷、油码头罐区及管道伴热、空调通风、供热采暖、机修、给排水、污水处理、办公用能、室内照明等能源消耗量。由于目前大多数港口不统计港作船舶、港作车辆能耗量,因此本考核体系中港口生产综合能耗不包括港作车船能耗。 4、港口生产碳排放强度:指港口完成每万吨(万TEU)吞吐量消耗的能源(不含电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体现了港口吞吐量和 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港口低碳模式的直接反映。 5、绿色照明灯具:指同时满足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灯具,如LED灯、风光互补灯具、高效反光灯具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的1级能效等级的高压钠灯等。 6、能源计量器具: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7、能源管理体系: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8、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9、清洁能源: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得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得50%以上得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得50%左右;与建筑有关得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得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得40%。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得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得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得建筑。绿色建筑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得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得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得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得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得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得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就是具有中国特色得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得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得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得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得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得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得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得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得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得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得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得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得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得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加工、制造、组装等实际生产过程的制造业工厂,并作为工业各行业制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或具体要求的总体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18916(所有部分)取水定额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0862 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工厂green plant 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3.2 绿色产品green product 在产品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废弃等不同环节中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环境影响小、对人体健康无害、便于回收再利用的符合产品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产品。 4 基本要求 4.1 总则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优先选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体系框架 4.2 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工厂应依法设立,近三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对利益相关方的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的要求。 4.3 管理职责 4.3.1 最高管理者: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工厂认证标准类

水泥行业绿色工厂认证国家标准类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 (2)《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9〕45号) (3)《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4)《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3年)》 (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6)《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 (7)《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 (8)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9)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10)GB 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1)GB 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12)GB 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13)GB 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14)GB 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15)GB 18586-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16)GB 1858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17)GB 18588-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18)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2013修改版)(19)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13修改版) (20)GB 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21)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2)GB/T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23)GB 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4)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5)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6)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27)GB/T20862-2007《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28)GB/T 24256-2009 《产品生态设计通则》 (29)GB/T 29115-2012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30)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31)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2)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3)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4)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35)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6)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7)GB/T32326-201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评价导则》 (38)GB/T32327-2015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39)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40)《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附件 港口发展指标体系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安全便捷1 风险分级管控 与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体 系建设水平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对港口风险分级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管理制 度、人员配置等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2 百万吨吞吐量 死亡率及经济 损失 反映港口安全生产 的最终结果。 由港口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与港口货物 吞吐量的比值确定。 3 运输便利化程 度 反映港口运输服务 水平、口岸监管环 节简化程度和流程 优化程度。 对作业单证电子化率、服 务项目在线化率,以及单 证合规和边境合规时间等 情况综合评价。 智慧绿色4 码头新技术应 用及自主可控 水平 反映码头自动化程 度和5G、北斗、区 块链等新技术在港 口设计、建设、运 营中的应用水平及 相关核心技术自主 可控程度。 对码头设计、建设、运营 领域新技术应用程度、自 动化设备设施数量和比 例、设施设备在线实时监 控数量和比例,以及相关 技术自主可控程度等情况 综合评价。 5 港口物流智能 化程度 反映港口仓储、集 疏运系统自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 对港口仓储控制、管理系 统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智 能闸口、无人驾驶集疏运 车辆应用、智能化集疏运 调度等情况综合评价。

别号 指标名称指标内涵评价说明 6 港口铁路、水 路、管道集疏 运比重 反映港口集疏运体 系通过结构化减排 实现绿色发展的水 平。 由铁路、水路、管道集疏 运量占港口集疏运总量的 比重确定。 7 港口污染防治 水平 反映港口大气、水 等污染防治水平和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成效。 由港口单位货物吞吐量所 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和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耗 量占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 量的比重确定。 经济高效8 口岸综合成本 反映单证合规成 本、边境合规成本、 其他口岸收费等口 岸综合成本。 对口岸收费项目透明化程 度、收费标准、单证合规 和边境合规成本等情况综 合评价。 9 港口作业效率 反映码头装卸效率 和船舶在港平均停 留时间。 对码头单机效率、单船效 率、旅客上下船效率,以 及船舶进出港平均停时等 情况综合评价。 10 泊位专业化率 反映煤、油、矿、 集装箱四大货类专 业化泊位比重。 按照煤、油、矿、集装箱 四大货类分别计算,由各 货类专业化泊位数与用于 各货类装卸的泊位总数的 比值确定。 支 撑有力11 港口能力与功 能适应性 反映码头、航道、 锚地等设施能力对 腹地货物运输需求 的保障程度,以及 对客货运码头能力、航道 等级、锚泊时间,以及各 类港口服务、危险货物作 业功能完备性等情况综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

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通用)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

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 i),其通用公式为: n ∑(Z i)/n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附件1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 单位 指标 类型 权数 (%) 数据来源 1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 准煤 ◆ 1.83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改 革委 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 2.75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2.7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 4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 重 % ★ 2.75 国家统计局、 国家能源局 5 用水总量 亿立方 米 ◆ 1.83 水利部 6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 ★ 2.75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 7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 ◆ 1.83 水利部、 国家统计局 8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1.83 水利部 9 耕地保有量 亿亩 ★ 2.75 国土资源部 10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万亩 ★ 2.75 国土资源部 11 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降低率% ◆ 1.83 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 12 资源产出率 万元/ 吨 ◆ 1.83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改 革委 1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0.92 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资源利 用(权数 =29.3%) 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 0.92 农业部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量 单位 指标 类型 权数 (%) 数据来源 15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 ★ 2.75 环境保护部 16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 ★ 2.75 环境保护部 17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 ★ 2.75 环境保护部 18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 ★ 2.75 环境保护部 19 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 % △ 0.92 环境保护部 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1.83 住房城乡建设部 21 污水集中处理率 % ◆ 1.83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环境治理(权数=16.5%) 22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 △ 0.92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 23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比率 % ★ 2.75 环境保护部 24 细颗粒物(PM 2.5 )未达标地级 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 ★ 2.75 环境保护部 25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 例 % ★ 2.75 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 26 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 % ★ 2.75 环境保护部、水利部 27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 标率 % ◆ 1.83 水利部 28 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1.83 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 29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 比例 % ◆ 1.83 国家海洋局、 环境保护部 3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 0.92 农业部 31 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 千克/ 公顷 △ 0.92 国家统计局 三、环境质量(权数=19.3%) 32 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 千克/ 公顷 △ 0.92 国家统计局 33 森林覆盖率 % ★ 2.75 国家林业局 34 森林蓄积量 亿立方 米 ★ 2.75 国家林业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