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三是书牍札记。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这类作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他的这类作品,虽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重要特色。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类作品的代

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等。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我的杂学》等。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

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

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在作者看来,在人生路途上,每个人大可不必行色匆匆,心急火燎;其实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应该是处世的最佳态度。作者以平和冲淡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这一典型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透露出闲适隐逸的情思。

舒徐自在、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小品文独有的魅力。这篇散文也同样表现出周作人此类散文的特有风格。

首先,采用书信体形式,显得亲切随意。在结构上,作者不刻意追求大起大落的变化,而是以乌篷船为中心,先写乌篷船的特点、构造等,然后再侧重写乘船游故乡的景色。其间,作者信笔所至,舒卷自如,不着痕迹地介绍出了故乡的风情野趣。

其次,笔调委婉含蓄,语言风格自然平和。作品无论是写船,写乘船游景,或是借此表达悠悠的思乡之情以及闲适的人生态度,笔墨都

极其朴素、自然、含蓄。如作品的前半部分介绍乌篷船的特点,初读起来,那平实朴白的介绍笔墨,简直有如介绍商品的“说明书”;但细想,倘若作者真的对阔别多年的家乡已经淡漠,那么他谈起故乡的风物,就不会是这样真切、细腻地一一道来。又如作品的后半部,作者在向人们介绍如何乘船游家乡景色时,简直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游者——时而从远处的山峦谈到“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时而又从鉴湖、兰亭说到“城上都挂着薛荔”的绍兴东门,从河中的水声、橹声谈到两岸乡间的犬吠鸡鸣,从乡下的庙戏论及“海式”戏场里的猫儿戏。这里,作者介绍家乡风物的笔墨也是极平实的,而且作者也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乡情;但透过作者对家乡风物如数家珍。绘声绘色的介绍,人们一样可以领悟到作者对故乡的绵绵情愫,领略到作者所追求的闲适隐逸的处世态度。

《乌篷船》是周作人冲淡平和的小品文的代表作,阅读这类散文,不但可以领略到作者闲适恬然的情思,而且也可以获得一种悠然自

得的美的享受。

乌篷船

周作人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

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

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

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偁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1926年11月作,选自《泽泻集》)

注:子荣,是周作人的笔名,始用于1923年8月26日《晨报副刊》

发表的《医院的阶陛》一文。以后,1923年、1925年均用过此笔名,在本文之后,1927年9、10月所作诅咒》、《功臣》等文中,也用过“子荣”的笔名。一说“于荣”此笔名系从周作人在日本时的恋人“乾荣子”的名字点化而来。本文收信人与写信人是同一人,可以看作是作者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

绍兴的船有特色的叫做乌篷船

绍兴的船有特色的叫做乌篷船,这种船只有旅游意义,作为交通工具的作用不大。 绍兴的桥都是历史遗留物,因为绍兴是水乡,所以当时建的桥很多不过都是石桥,现代化的城市其实不是很需要,路,道路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绍兴的桥。绍兴的桥有全国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和广宁桥。所以绍兴的桥的特点是:为了让背纤者能通过桥下,做成了能从桥下走过的广宁桥式的立交桥;为了让南北和东西都能从一座桥上通过,做成了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上桥的八字桥式的立交桥。这是绍兴人的骄傲,是绍兴桥的最典型的特点。其余的桥还有廿眼桥,既可走过湖面,又能让船从桥下穿行,这也是有绍兴特点的桥。拱形桥不是绍兴独有的。 绍兴的船与嘉兴方向的船不一样。绍兴的船主要是小划船,是坐在船上用两手划的,孟关良就是绍兴人,孟关良划船就是绍兴人的划法。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按材料与结构分: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而嘉兴方向的船多是小摇船,船不大,却是站在船上摇船。而绍兴的摇船不是小摇船,而是摇大船。

最新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三是书牍札记。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这类作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他的这类作品,虽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重要特色。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等。

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我的杂学》等。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 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阅读答案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阅读答案 ①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②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 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到绍兴。 ③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 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⑤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 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⑥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 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 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是这种漫不经 心的散淡所弥漫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⑦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 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 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 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⑧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⑨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 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 差上就能令人会心一笑。 ⑩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 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 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⑾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 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 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小题1:对“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VIP专享】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 一、周作人及其散文 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沦陷时期著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1949 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 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

是有着精巧用心的:虽飘逸而自有定格,虽洒脱而不得枝蔓。因而,读他的散文,有和与老朋友无拘无束闲谈的感觉。 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 周作人的散文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无论记叙性的文字、议论性的篇章、还是讽刺性的杂文,写得不板滞,有趣味。文中有时庄中有谐,有时谐中有庄,有时又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这种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别有一种平易亲切的艺术魅力,使读者阅读他的散文时,感到亲切和蔼,易被吸引。 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 读周作人的散文,我们感到似乎是作者舒徐自在、从容不迫地信笔写出,甚或简直是从笔端流出,不追求文字表面的漂亮和雕琢,而是凭借渊博的学识和恬适谈泊的趣味,把这种文体发展到任心闲话、着手成春的境地。 二、《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 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在作者看来,在人生路途上,每个人大可不必行色匆匆,心急火燎;其实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应该是处世的最佳态度。作者以平和冲淡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这一典型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透露出闲适隐逸的情思。 《乌篷船》是周作人一组文章中的第九篇,文章总题目是“苦雨斋尺牍”。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但他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赏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的这首名作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外敌入侵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在这种忧虑里,展现了他对祖国与民族命运的赤诚关切。 这首诗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它重复叠现,以舒缓沉郁的叙述性语调所表现的沉重、忧郁的感情,构成了贯穿全诗的基本情绪和反复出现的“主题”,既写出了彼地的自然环境,是寒夜的生活写照,又道出了彼时的政治氛围。在这首诗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第一幅生活画面,表现了“中国的农夫”在寒冷岁月中的艰苦跋涉,而自己也被“苦难的浪涛”所吞没而又卷起的困厄。在那样的年代,无论农民、青年和知识分子,都不可能有好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寒冷中艰难地忍受生活的折磨,等待着难以预料的明天。第二幅画面,诗人把笔触指向了女性的悲惨遭遇,“蓬发垢面的少妇”“垂着头”坐在“破烂的乌篷船里”,“年老的母亲”“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第三幅画面刻画了拥挤在绝望的污巷里的垦殖者,他们人身遭凌辱,土地受蹂躏。这三幅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语言上具有散文美,比喻奇特。 艾青的诗歌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很多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平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技巧。而所谓散文美,也正说明诗歌语言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它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这也正是诗的大气之所在。“寒冷”“封锁”等词语虽然简洁,但极富于弹力与表现力,它们蕴涵着深深的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 一、周作人及其散文 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沦陷时期着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1949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 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是有着精巧用心的:虽飘逸而自有定格,虽洒脱而不得枝蔓。因而,读他的散文,有和与老朋友无拘无束闲谈的感觉。 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 周作人的散文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无论记叙性的文字、议论性的篇章、还是讽刺性的杂文,写得不板滞,有趣味。文中有时庄中有谐,有时谐中有庄,有时又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这种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别有一种平易亲切的艺术魅力,使读者阅读他的散文时,感到亲切和蔼,易被吸引。 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 读周作人的散文,我们感到似乎是作者舒徐自在、从容不迫地信笔写出,甚或简直是从笔端流出,不追求文字表面的漂亮和雕琢,而是凭借渊博的学识和恬适谈泊的趣味,把这种文体发展到任心闲话、着手成春的境地。 二、《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

乌篷船详解

《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在作者看来,在人生路途上,每个人大可不必行色匆匆,心急火燎;其实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应该是处世的最佳态度。作者以平和冲淡的格调、朴素自然的笔墨,紧紧扣住乌篷船这一典型事物,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透露出闲适隐逸的情思。《乌篷船》是周作人一组文章中的第九篇,文章总题目是“苦雨斋尺牍”。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但他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为了排遣,“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他提笔写信,写给谁呢?给知己者川岛(《尺牍》之三)、钱玄同(《尺牍》之六)--二三人而已;实在没人可写了,就写给自己(如,《尺牍》之一及《乌篷船》),这封信的收信人就是写信人周作人本人。 《乌篷船》所表现的是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作者把自我的两个侧面外化为收信人“子荣”与写信人“岂明”,于是,就有了两个“自我”之间的撞击与交流。这是两个“实体”,有着不同的意趣与追求。 先看收信人“子荣”。由于书信体的限制,作者没有对“他”多作介绍,只能留下大量空白;不过,寥寥几笔,已显出轮廓,足以使读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丰富与完整。于是,不知不觉间,也就参预了作品的再创造。“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可 “他”生活在一个开始有了现代物质文明、大概类似北京这样的现代城市里;“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那样性急”,“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他”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都开始追逐于现代城市的快节奏,而对传统的、缓慢的、近乎停滞的生活不相适应;“坐航船到西陵去,也特别有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传统生活所特有的“风趣”于“他”已开始隔膜。可见,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已经被现代文明改造了的“自我”。 而写信人“岂明”就是在内心深处顽强抵抗着的“自我”,在周作人看来,这也是更值得保存、更真实、更本色的“自我”。“他”是那样津津乐道于故乡的“船”:讲了白篷船,又讲乌篷船;讲了大船,再讲小船;介绍乌篷船时,单是“三明瓦”就费了一百三四十字,约占全文十分之一的篇幅;这还不够,还要讲船尾怎样,船头如何,船篷又有多高,多宽,4个人坐着都可以打马将(深恐你没有实感);小船呢,又是怎样的矮、窄,“遇着风浪,或者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简直唠叨得没个完,仿佛这不是那位平日沉默寡言、写起文章来惜墨如金的周作人,而是一位热心得有点过分的导游者。从这近乎反常的表现里可以感觉到,讲述者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这样的词儿。这当然不是因为“词汇贫乏”,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讲述者的心思本不在“船”而在“船”中所蕴含的“趣味”、情感、心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罗嗦了,正是从那些似乎有些重复的字句中,我体味出一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从容心境,一种故意用轻描淡写掩盖起来的思乡感情。

乌篷船周作人读后感乌篷船读后感范文

乌篷船周作人读后感乌篷船读后感范文 乌篷船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的乌篷船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周作人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很恬淡,这是一封写给友人的书信。友人去自己的故乡,作者写这封信作指导,他没有过多介绍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那是写不尽的,“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而是说了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这种代步工具在周作人笔下完全成了一种消遣悦乐心情的工具,在信中他这样写到:“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来喝喝。”我想,若是我,也会选择这种方式。我羡慕,希望,追求。因为早已厌了这种钢筋水泥的生活和车水马龙的繁忙,乌烟瘴气的污染,如果城市中真有这样的绿洲,我会一辈子不离开这样的城市,因为里面有我要的恬淡和平静。可惜,这座城市被时尚和前卫冲刷得太厉害,无时不刻都在改变它的风格,使得原汁原味的风格不复存在,它早已不再是若干年前的小渔村了。 夜晚夜深人静之时,会失眠,有人会用现代科技的睡眠,如吃安眠药,或喝牛奶,而我,如果可以,想去乌篷船里躺着,因为周作人的信中提到“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提及故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浮现在脑海中的会是白墙绿瓦,青苔石板路,清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有青壮年挑着扁担上集市,鸡犬椎鸣……至少,对于我来说,若不是自己的故乡,别人的故乡应该会是这种情形吧!这种想法好象和现代社会脱节了,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那一年,我们匆匆挥别故乡。像一只候鸟,在一个陌生的村庄和都市里扑腾,不经意,许多年便无影无踪。突然发现,我们再也无法长久驻留于故乡,但是,故乡成了我们无法忘记的纪念。那熟悉的乡音俚语,那熟悉的一草一木,那些亲密无间的故交知己,一想起来就另人心旌摇动。我们的心始终跋涉在回乡的路途中…… 春末初夏交替之时,晚间的蛙儿伴随着雨水的敲打声敲断了我此时的思绪。借着夕阳过后的一点儿霞光往外边望去,我似乎看到了连绵的山区下流淌着一条没有边际的河流,河流上载着一只又一只的船只,有大也有小。这一刻我惊呼,咦?这不是乌篷船吗? 是啊,这是乌篷船,我脑海中勾画出来的乌篷船。在这次重读周作人的《乌篷船》时,有种像牢笼里的小鸟在逃出鸟笼的魔掌后般欣喜。其实,在这之前我曾接触过这篇文章。在那时,只是觉得这是一篇普通的书信体文章而已,只是一封介绍自己家乡的乌篷船,何来的特别呢。甚至心里嘀咕着我也能写的,心里琢磨自己的家乡虽不是生活在海边,可山村里有比乌篷船更吸引人的呢!我们有那么壮观连绵的大山呢!这时的我甭提心中是有多么多的疑惑了,为什么这如此平凡的文章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也会有这么一天呢?这是随波逐流么?可我哪能知道周作人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阅读理解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人坐在乌篷船里的真实答案

篇一:阅读理解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人坐在乌篷船里的真实答案 1.① b ② a 2.d 3.d 4.①乌篷船是绍兴的一大特色,有其历史渊源②暗示几代人的不同生活 5.而是两岸的新貌和游人的欢笑.篇二:阅读理解不坐乌篷船,不算到绍兴.人坐在乌篷船里的真实答案 绍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水乡,乌篷船便是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早期的乌篷船有三种,大的叫明瓦,小的是脚划船,但最适用的是不大不小的“三道”,又叫三明瓦。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箬(ruò),上面涂着黑油,所以叫乌篷船。在前后两扇固定的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头做的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直径约一寸,有点透明,所以叫明瓦。乌篷船的船尾有两支橹,船首有竹篙用来定船。三道篷大约有一人高,舱内可以放下一张方桌,四个人坐着打牌。现在的乌篷船一般比较小,可容四至六名乘客,它是靠船夫用脚躅(zhú)桨前进的,要调整航向则要划桨,或把桨夹在腋下当舵使用。船夫手脚并用,船就在湖面轻盈地游行。小船真是一叶扁舟,坐在船底,篷顶离你的头只有两三寸,你的手可以放在外边玩水,仿佛是坐在水面上,所谓“人在乌篷船中,乌篷却在水中”,所以有人说: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要真正了解绍兴,你就得闯进窄小的横街小巷,这些地方汽车是进不去的,只能坐乌篷船。坐在乌篷船上游览,你可以看到历代名人留下的足迹,还有市民生活的情景,小桥流水的市容……这些都一一展露在你眼前。你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家道衰落时常去光顾的那家当铺,看到与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的戒珠寺、题扇桥,可以看到因王羲之在这里为躲避一个拿着扇子索要题名的老太婆而得名的躲婆弄……游到东湖则更有诗情画意,因为东湖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再加上这里有名人郭沫若题的诗,有为纪念绍兴革命先烈陶成章的陶社,就更令人神往了。 1.看拼音,写词语。 zhùmíng zhēyángchuáncāng tiáozhěngshīqínghuàyì ( ) ( ) ( ) ( ) (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早期的乌篷船的样子。 3.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与绍兴有关的文化名人和故事? 4.为什么说“到绍兴,不坐乌篷船,等于没有到过绍兴”呢? 1.著名;遮阳;船舱;调整;诗情画意2.“略”3.当年鲁迅家道衰落时常去光顾的那家当铺;与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的戒珠寺、题扇桥;因王羲之在这里为躲避一个拿着扇子索要题名的老太婆而得名的躲婆弄;东湖名人郭沫若题的诗;为纪念绍兴革命先烈陶成章的陶社。(答案不唯一)4.因为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要真正了解绍兴的历史文化,就得闯进窄小的横街小巷,这些地方只能坐乌篷船。同时坐在乌篷船上游行本身也有一种说不完的情趣。

乌 篷 船

乌篷船 周作人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年)原名寿,又名遐寿,自号起孟、启明、知堂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 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语丝社的主要成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泽泻集》等。周作人的散文功绩斐然。它取材广泛,体式多样,文字上大巧若拙,举重若轻,素朴清涩,形成了平和恬淡,空疏幽然为主的风格,达到了知识哲理与趣味统一。 周作人一生著述涉及文学各门类与民俗学、文化学诸方面,尤以散文创作成就为主。20年代初,胡适即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予以评价:“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意味。”当斯诺夫人访问鲁迅,询问中国最优秀的杂文家是谁时,鲁迅所列名单中第一位就是周作人。可惜这件事周作人生前并不知道。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追求知识性、哲理性与幽默闲适情趣的统一,并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借鉴英国随笔,明末公安派小品与日本俳句等,形成了独特的“平和冲淡”的散文艺术风格。其行文平易从容,如老友促膝,如名士清淡,评说时政、纵论文史、描摹风物、探究人事,虽无锐利的锋芒和绚烂的色彩,却自有蕴藉通达的风致,透露出淡泊雅致而略带清涩的韵味。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局限:他常于描绘自然胜景,赞叹奇妙人事时,追寻一种崇尚原始、返朴归真的理想,则与现实社会相悖,显得空泛无边。 1940年底,周作人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一步步走向落水附逆的深渊,堕落为汉奸,这是周作人的人生悲剧。

【写作背景】 《乌篷船》写于1926年1月18日,收入散文集《泽泻集》。是一篇书信体散文,是一位名叫“子荣”的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去,请作者给予指点,这是他写这篇散文的缘起和目的。【层次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待写这篇书信体散文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乌篷船的特点。在“四明瓦”与“脚划船”的对比中,极写“三明瓦”的好处。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描述船中见到的沿岸风光,以及十分写意的船中“理想行乐法”。【内容述评】 本文扣住乌篷船这一典型事物,于娓娓细谈中,既写出绍兴水乡的风趣,又传递了作家的悠游闲适之情。 【艺术特色】 1.对比的手法:先描述乌篷船的不同种类及其各自特点,从“四明瓦”、“脚划船”、 “三明瓦”的对比中,突出最适用的“三明瓦”,对它的构造特色、色泽形状等作了细致的描写。 2.白描的手法:作家以这有趣的乌篷船作媒介,对绍兴水乡的迷人风光作了一番巡 礼,并且集中渲染了乘船游乐的情趣。 3.文章抒发的虽是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但也能传达出江南水乡的浓郁风情。作家 娓娓面谈,舒卷自如,在亲切平易的描述中,渗透着自然质朴的诗意。 【词语注释】 壶觞:觞,shang,酒杯。壶觞,地名。 山:cheng,山名。 乌桕:桕,jiu,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做黑色染料。树皮、树叶均可入药。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 1、散文 《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三个文学家的纪念》、《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 2、情诗 《镜花缘》、《自己的园地》旧序、《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沉默》、《生活之艺术》、《苦雨》、《苍蝇》、《若子的病》、《死之默想》、《喝茶》、《元旦试笔》、《上下身》、《鸟声》、《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乌篷船》、《教训之无用》、《诗的效用》、《谈龙集》《谈虎集》自序、《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上海气》、《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雨天的书》自序一、《雨天的书》自序二、《燕知草》跋、《三礼赞》、《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等、《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小引》、《枣》和《桥》的序、《国庆日颂》、《闭户读书论》、《苦茶随笔》小引、《志摩纪念》、《知堂文集》序、《爆竹》、《杀奸》、《鬼怒川事件》、《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重刊袁中郎集序》、《蛙》的教训、《苦茶随笔》后记、《日本的衣食住》、《关于英雄崇拜》、《自己的文章》、《结缘豆》、《赋得猫》、《苦口甘口》、《俞理初的谈谐》、《怀废名》、《两个鬼的文章》、《石板路》(二)、《杂拌儿》跋、《立春以前》后记 3、文论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儿童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4、美文 《圣书与中国文学》、《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贵族的与平民的》、《论八股文》5、诗歌 《小河》、《两个扫雪的人》、《山居杂诗》、《饮酒》、《昼梦》 二、作者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又走了一条曲折、复杂道路的著名散文作家。周作人生于1885年1月,原名?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或作岂明)、知堂等。重要笔名有独应、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省会稽县(今绍兴)人。青少年时期,他和其兄鲁迅走过几乎相同的道路。 幼年曾在“三味书屋”读书,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1906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在此期间,他曾与鲁迅一起提倡文艺运动,介绍外国的新文学,共同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二集等。 1911年返回绍兴,曾任浙江省教育司督学。因病辞职后,又任浙江省省立第五中学教员,并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在此期间周作人发表不少著译,并于1915年结集出版了《异域文谈》。 1917年春,经鲁迅介绍,周作人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编辑员,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教授。新文学运动发轫时期,周作人积极倡导新文学运动,他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思想革命》等文,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理论建设上的重要文章,产生过广泛影响。 1920年参加“新潮社”,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年末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执笔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并与沈兼士共任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任。“五四”前后,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外国作品外,还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之一。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 一、周作人及其散文 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沦陷时期著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1949 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 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 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乌篷

乌篷(péng)船 鲁迅的故乡绍兴,有一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就是乌篷船。乌篷船船身长4米左右,宽约1米。看上去细细长长的船头微微向上,行驶时可减少阻力。船舱比一般的船要深一些,里面可以坐人,还可以睡觉,船舱上方盖着用竹编的乌篷。乌篷既可以挡太阳,又可以挡风雨,十分管用。 (1)给带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微微向上()船舱上方() 一般的船()十分管用() (2)这段话是按()顺序向我们介绍乌篷船的特点的。 (3)表示乌篷船方向的词有:()、()、()、()。(4)用“”画出带有“既……又……”的句子,再用“既……又……”写一句话。 二、会变色的雷鸟 在我国新疆北部和黑龙江流域,有一种鸟叫雷鸟。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羽毛的颜色,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使自己不受伤害。 春天,它的羽毛是淡黄色;到了夏天,就成了褐色;秋天,它的羽毛又换成了深棕色;而在寒冷的冬天,它又披上了雪白的冬装。 (1)雷鸟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2)雷鸟改变羽毛的颜色有什么作用? 三、马兰花小记 我家附近生长着一片片茂盛的马兰花。 孩提时代,当我牧羊羔和牛犊,在草滩上戏耍之时,常常被马兰花绊倒。而漂亮的小羊羔和小花牛犊又经常藏身在马兰花丛里,使得人无难以找到它们。这可恶的马兰花。一气之下,我常常是连拔带拽,全然不顾额吉的责备。 7岁那年,我告别故乡,开始了我的校园生活。 放寒假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发观了久违的马兰花。它们已经枯黄,随风摇曳,仿佛在说:你好吗?朋友!此时,我内心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我开始喜爱马兰花。 在家的日子里,天气突变,积雪没膝,羊群不但没有避风之处,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这时,牲畜就以这些枯黄的马兰花为食物度过了大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知识点分析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知识点归纳 一、交流平台 朗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2)(2)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3)(3)抓住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4)(4)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描写广阔背景之下的大月亮,以此对比家乡的小月亮,突出故乡月亮之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个句子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对比,说明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中的一部分,表达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鸟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这个句子把姑爹破旧的小船与绍兴精致的乌篷船作对比,表达“我”对父亲、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日积月累 游子吟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注释: 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②意恐:担心。 ③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秆,也指子女的心意。 ④报得:报答。 ⑤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复习]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复习]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 一、周作人及其散文 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及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沦陷时期著作结集有《药堂语录》、《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1949年1月保释出狱。 “周氏兄弟”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周树人(鲁迅)与周作人。这里“周氏兄弟”这一概念,涵盖了二人在思想、才具和文学活动上的某些共性。虽然他们实际上各有所长,鲁迅之于小说创作,周作人之于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新诗创作和散文创作,分别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 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 周作人的散文中令人感不到汹涌澎湃的感情波涛,感不到有不可遏抑的憎爱激流。作者抒写自己的情怀时,好象总是经过了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

蓄于中的激情舒缓的、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一种熨贴、宁静、幽远、质朴的美感。 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 周作人的散文在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淡,娓娓到来,无所拘束。乍读,似构思不那么精到,结构不那么严谨,细细品味又觉其实作者是有着精巧用心的:虽飘逸而自有定格,虽洒脱而不得枝蔓。因而,读他的散文,有和与老朋友无拘无束闲谈的感觉。 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 周作人的散文的另一重要特色,就是具有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无论记叙性的文字、议论性的篇章、还是讽刺性的杂文,写得不板滞,有趣味。文中有时庄中有谐,有时谐中有庄,有时又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这种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别有一种平易亲切的艺术魅力,使读者阅读他的散文时,感到亲切和蔼,易被吸引。 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 读周作人的散文,我们感到似乎是作者舒徐自在、从容不迫地信笔写出,甚或简直是从笔端流出,不追求文字表面的漂亮和雕琢,而是凭借渊博的学识和恬适谈泊的趣味,把这种文体发展到任心闲话、着手成春的境地。二、《乌篷船》赏析《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在作者看来,在人生路

周作人《乌篷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乌篷船① 周作人 子荣②君: ①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②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③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岂明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注解】①本文原载《语丝》第107期,1926年11月27日出版,署名岂明,后收入《泽泻集》。②子荣,周作人笔名,始用于1923年8月26日《晨报副刊》。 12. 试简要概括“子荣”的形象。 13. “我”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等字眼,试概括乘船游览中各种活动蕴含的的情趣? 14. 第③节中对“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的叙写有何作用? 15. 试探究文中“子荣”和“岂明”的关系。 【答案】12.久居现代都市,为名利(生计)奔走且已经渐渐适应了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的知识分子。 13.①亲近自然的情感;②慢节奏的生活方式;③悠闲的人生态度(心态);④传统文化的底蕴;⑤民间艺术的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