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SICU護理作業規範及程序

修訂日期:96.4.11 修訂者蔡璧如

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

( ETCO2)

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

連續監測呼吸道吐出的二氧化碳,與血液氣體分析的二氧化碳(PaCO2)作對照,做為病患呼吸道或新陳代謝之評估,如急救後心輸出量是否足夠,阻塞性呼吸道或氣體交換異常,PaCO2與ETCO2之關係,及應用在頭部外傷病患連續監測二氧化碳分壓。

原理(Principle ):

呼出氣體,CO2的正常排除情況如圖所示。剛開始呼氣,佔上呼吸道dead space的空氣首先被呼出,此時PCO2可忽略。當呼氣繼續,肺泡的氣體跑到上呼吸道,此時呼出的PCO2開始增加。PCO2在整個呼氣過程持續增加,直到將近呼氣終了,它達到一個高度,然後不變,直到下一個吸氣開始,當肺部功能正常在呼氣終了時,呼出的PC02 (end-tidal CO2,ETCO2)會和終末微血管(動脈血) 血中的PCO2相等。

方法:

紅外線分析儀在呼氣的途徑上,如圖,一個發出光源的二極管放在電極的一邊,射出紅外線經過呼出的氣體,而感應光的真空二極管放在令一邊測透過光線的強度。這些偵測反應都很快,不容易受氣體流速的干擾。

PaCO2與ETCO2的關係(The PaCO2-ETCO2 Relationship )

正常情況下,正常ETCO2值約30 ~ 45mmHg,PaCO2與ETCO2值在正常人約差4 ~ 5mmHg。當差值過大,則表示病患情況不佳,或是氣管通路不良,或呼吸器設定不適當。在心肺疾病的病人ETCO2隨動脈的PCO2下降。

備註:

AWRR:Air Way Resp. Rate (通氣道內之呼吸次數)

IMCO2:Imspire Minimun CO2 (呼氣時之最低之CO2分壓)

ETCO2:End Tidle CO2 (潮氣末CO2分壓)

a).ETCO2校正程序:使用CO2感應器前必須先要校正,且校正前須3 ~ 5

分鐘的溫機時間。

(1).每一條CO2傳導器上均有編號,按下CO2校正鍵後,利用“改變校正值”上下

鍵來鍵入正確數值。按確定鍵

(2).將傳導器感應器接上兩個校正監測眼,Cal-1 → Cal-2

(3).完整校正後,將傳導器感應器接上airway adapter。

b).ETCO2感應器的接法:Fig 9

c).ETCO2讀值之校正

ETCO2 有N2O 沒有 N2O

讀值21% O2 75% O2 21% O2 75% O2

30 -1.1 1.3 -0.4 0.7

40 -1.6 1.9 -0.5 0.9

60 -2.6 3.1 0.8 1.5

80 -3.8 4.6 -1.1 2.1

100 -5.1 6.3 -1.5 2.6

最新护士资格证必背

护士资格证必背 1、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脊柱结核)。 2、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血培养)。 3、抢救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时,最有效的方法是(非同步电击复律)。 4、发现早期直肠Ca最有意义的方法是(直肠镜)。 5、最常见的子宫肌瘤变性是(玻璃样变). 6、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表现是(尿蛋白大于3.5g/24h)。 7、确诊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 8、法鲁四联征最早且主要的表现是(青紫)。 9、对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最有意义的血检结果是(皮质醇下降)。 10、复苏后治疗,保证一切复苏措施奏效最重要的是(脑复苏)。 1、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组织液)。

3、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最常见的核型是〔46,XY,-14,+t (14q21q)〕。 4、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室性期前收缩)。 5、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最有价值的是(Cullen征)。 6、预防手术后肺不张最主要的措施是(多翻身多做深呼吸,鼓励咳嗽)。 7、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并发症是(蒂扭转)。 8、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红系增殖受白血病细胞的干扰)。 9、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心肌灌注)。 10、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是(阑尾腔阻塞)。 2、最先提出“不伤害原则”的西方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 3、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结核是(输卵管结核)。 4、偏盲型视野缺损最常见于(垂体腺瘤鞍上发展)。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共13页文档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 来源:黄志伟▇DHerve~的日志 ★★★关于Na+泵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将细胞内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钠泵的生理意义为:(1)维持膜内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内Na+的12-13倍)、K+(细胞内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2)建立势能贮备。 2.★★★组织兴奋性高则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4.★下列属于主动转运是 A.人体内O2、CO2 进出细胞膜 B.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C.葡萄糖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 D.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E.肌浆网终末池的Ca2+流入胞浆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脂溶性物质(O2 、CO2)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为单纯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内通过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完成。各种带电离子如K+、Na+、Ca2+、Cl-等依靠通道蛋白进行易化扩散。 5.★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特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全或无” B.呈不衰减性传导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 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 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 ●应用及意义(一)监测通气功能 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一定程度上PETCO2可以反映PaCO2。 正常PET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PETCO2为5Kpa (38mmHg)通气功能有改变时,PETCO2接近PACO2和PaCO2,故PETCO2逐渐增高是反映通气不足,是非常迅速、敏感的指标,而特异性一般。当PETCO2与PaCO2存在差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下降,由于通气不足的临床表现不敏感,也无特异性,故PETCO2波形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3]。其多数由于VT设置偏小。也可能是回路漏气等原因。 ●(二)维持正常通气量 全麻期间或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可根据PETCO2来调节通气量,避免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造成高或低碳酸血症。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①监测清醒病人自主呼吸时经鼻导管采样测定的PETCO2,并未受到鼻咽部死腔气体的存在而影响其结果,在非封闭条件下PETCO2亦能准确评价PaCO2,达到无创连续监测肺功能通气、换气的目的。 ②可用于非气管插管的病人,特别是小儿,能连续监测危重病人的PETCO2,可减

(整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定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已经被认为是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P ET CO2可以反映患者的代谢、通气和循环状态,临床上通过测定P ET CO2反映P aCO2的变化,以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 【监测的适应症】 ⑴麻醉机和呼吸机的安全应用 ⑵各类呼吸功能不全 ⑶心肺复苏 ⑷严重休克 ⑸心力衰竭和肺梗塞 ⑹确定全麻气管内插管的位置 【临床意义】 ⑴判断通气功能:在呼吸机治疗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可随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通气量,保证正常通气,避免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⑵反映循环功能:在低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和心力衰竭时,随着肺血流量减少,P ET CO2逐渐减低,呼吸心跳停止,P ET CO2急剧降至零,复苏后逐渐回升,如P ET CO2大于10 mmHg,则复苏成功率高。 ⑶判断人工气道的位置及通畅程度:如果气管和导管部分堵塞,P ETCO2和气道压力升高,压力波形高尖,平台降低。 ⑷发现通气机故障:气管导管接头脱落,P ET CO2立即降至零。呼气活瓣失灵和钠石灰失效时P ET CO2升高,误吸后P ET CO2急剧升高。 ⑸诊断肺栓塞:如空气、羊水、脂肪和血栓栓塞时,P ET CO2突然降低,与低血压不同,低血压时,P ET CO2逐渐降低。 ⑹代谢监测及恶性高热的早期诊断:恶性高热时CO2产量增加,P ET CO2不明原因突然升高达正常的3~4倍,经有效治疗后P ET CO2首先开始下降。静滴碳酸氢钠过快、过多也可引起血中CO2 突然升高,P ET CO2增加。 【异常呼气末CO2监测波形】 ⑴呼气末CO2波形降低:①突然降至零附近:P ET CO2突然降至零或极低水平常预示情况危急,如气管导管从气管内脱出、呼吸回路脱落或阻塞、呼吸机故障、CO2仪故障等。②CO2突然降低,但不到零。多见于呼吸管道漏气,气道压力降低;监测仪传感器位置不当时可产生类似图形,气道压的测定有助于确定,③CO2在短期内(1~2min)逐渐降低,常提示有肺循环或肺通气的突然变化。如心跳骤停、肺梗塞、血压严重降低和严重的过度通气等均可出现这种改变。④持续低分压:没有正常的平台,说明吸气前肺换气不彻底或呼出气被新鲜气流所稀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及详解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甜菜肉质贮藏根液泡中的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此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此根,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原因是: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D.花青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水 解: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使液泡中的花青素进入水中。也可用排除法,如果仅仅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不至于导致液泡中的中的花青素进入水中,盐酸是不是有机溶剂不溶解花青素。只能选择C 2.在人的体液中,CO2分压最高的是: A.组织液B.细胞内液C.血液D.淋巴 解:CO2分压,简单地说就是CO2的浓度,人体细胞内部不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CO2浓度比较高,分压大。 3.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 A.不具正电荷B.不具负电荷C.溶解度最大D.在电场中不泳动 解:当氨基酸处于等电点时,净电荷为0,并不是不带电荷,此时不泳游。由于处于净电荷为0时,氨基酸离子间排斥力最小,溶解度应为最小。 4.氨基酸与蛋白质共有的特性是: A.胶体性质B.沉淀反应C.两性性质D.双缩尿反应解:只有蛋白质具有胶体性质,氨基酸小分子不具备;蛋白质能在各种条件下(如重金属)产生沉淀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不管蛋白质还是氨基酸均具备了氨基(碱性)和羧基(酸性),因此都具有两性性质;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现象,氨基酸没有此现象。选C 5.DNA与RNA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空间结构的不同B.所含碱基不同C.所含戊糖不同D.在细胞中存在的部位不同 解:DNA中文名称脱氧核酸,RNA全称核糖核酸。基本单位均由三部分构成: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磷酸均相同;戊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含氮碱基DNA含T不含U,RNA 含U不含T其它碱基(A C G)相同。空间结构DNA有可能是双链也可能单链,而RNA是单链;存在部位DNA主要在细胞核中,也可存在细胞质中;RNA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也可以存在细胞核中。所以只能选择C 6.酶促反应的初速度: A与[E](酶的浓度)成正比B.与[S](底物浓度)无关 C.与Km(米氏常数)成正比D.与[I](抑制剂浓度)成正比 解:注意初速度,即为酶促反应的初期,此时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因而酶促反应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米氏常数为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它是酶的特征性常数,表示酶与作用物的亲和力大小。Km越大,酶与作用物的亲和力越小。选C 7.脂肪酶是一种限速酶,具有负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脂肪酶分解脂肪,限速酶,与胰岛素作用相反,所以胰岛素具有负调节作用。选择B 8.动物细胞基因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生活周期的哪一个特定时期?

2019全国生物竞赛题共25页

2008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注意事项: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做答; 2.认弄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146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4分) 1.根冠的外层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和解体,但棍冠始终保持一定的形状和厚度,这是因为() A.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B.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无丝分裂 C.分生区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D.根冠细胞不断进行有丝分裂 2.以下有关凯氏带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凯氏带是仅在根的内皮层细胞中存在的结构。 B.凯氏带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 C.凯氏带是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具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的结构。 D.如果将内皮层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凯氏带处的质膜不会与细胞壁分离。 3.水稻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 A.气孔数目 B.表皮细胞形状 C.泡状细胞的有无 D.角

质层的厚度 4.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大孢子发育为胚囊需要经过() A.1次减数分裂和2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B.减数分裂形成4核。 C .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D.2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 5.有一个充分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其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则细胞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6.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B.蒸腾拉力 C.根压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7.洪涝灾害发生时,农作物根系往往因下列哪种原因而受损、发黑甚至坏死,进而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 ) A.病原菌感染 B.饥饿 C.过度吸水 D.无氧呼吸及发酵 8.光合产物蔗糖形成的部位是在() A.叶绿体基粒 B.叶绿体间质 C.细胞质 D.类囊体

习题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1.肺换气是指()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所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二氧化碳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2.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腔内有少量的气体B.呼气时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C.用力吸气时胸内压是正压D.胸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 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3、肺换气的动力是() A.气体的分压差B.呼吸运动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E.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4、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B.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D.潮气量与余气量之和E.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 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KHCO3 B.H2CO3 C.Na HCO3 D.HbNHCOOH E.物理溶解 6、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中枢化学感受器B.外周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E.大脑皮层 7、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A.O2 B.H+C.CO2 D.Hb E.NaHCO3 8、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 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9、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和呼气初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10、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C.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D.胸内压大于肺回缩力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11、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呼气初 C.呼气末 D.吸气末 E.以上都存在 12、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C.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 D.增强肺的回缩力E.降低胸膜腔内压 13、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呼吸道口径增大: A.交感神经兴奋B.副交感神经兴奋C.组胺释放D.内皮素释放E.前列腺素释放 14、下列有关肺总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D.因体位变化而异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15、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SICU護理作業規範及程序 修訂日期:96.4.11 修訂者蔡璧如 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 ( ETCO2) 潮氣末二氧化碳分壓: 連續監測呼吸道吐出的二氧化碳,與血液氣體分析的二氧化碳(PaCO2)作對照,做為病患呼吸道或新陳代謝之評估,如急救後心輸出量是否足夠,阻塞性呼吸道或氣體交換異常,PaCO2與ETCO2之關係,及應用在頭部外傷病患連續監測二氧化碳分壓。 原理(Principle ): 呼出氣體,CO2的正常排除情況如圖所示。剛開始呼氣,佔上呼吸道dead space的空氣首先被呼出,此時PCO2可忽略。當呼氣繼續,肺泡的氣體跑到上呼吸道,此時呼出的PCO2開始增加。PCO2在整個呼氣過程持續增加,直到將近呼氣終了,它達到一個高度,然後不變,直到下一個吸氣開始,當肺部功能正常在呼氣終了時,呼出的PC02 (end-tidal CO2,ETCO2)會和終末微血管(動脈血) 血中的PCO2相等。

方法: 紅外線分析儀在呼氣的途徑上,如圖,一個發出光源的二極管放在電極的一邊,射出紅外線經過呼出的氣體,而感應光的真空二極管放在令一邊測透過光線的強度。這些偵測反應都很快,不容易受氣體流速的干擾。 PaCO2與ETCO2的關係(The PaCO2-ETCO2 Relationship ) 正常情況下,正常ETCO2值約30 ~ 45mmHg,PaCO2與ETCO2值在正常人約差4 ~ 5mmHg。當差值過大,則表示病患情況不佳,或是氣管通路不良,或呼吸器設定不適當。在心肺疾病的病人ETCO2隨動脈的PCO2下降。 備註: AWRR:Air Way Resp. Rate (通氣道內之呼吸次數) IMCO2:Imspire Minimun CO2 (呼氣時之最低之CO2分壓) ETCO2:End Tidle CO2 (潮氣末CO2分壓) a).ETCO2校正程序:使用CO2感應器前必須先要校正,且校正前須3 ~ 5 分鐘的溫機時間。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生理学》专科试及答案

生理学(专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 .排尿反射 B .减压反射 C .分娩 D .血液凝固 E .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液分泌 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 3.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细胞外K +浓度小于细胞内 B .细胞膜对Na +有很小的通透性 C .细胞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D .细胞外浓度K +升高,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 .细胞内的Na +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 A .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 .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 C .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D .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 E .血浆中抗体的类型 5.关于Rh 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人类与ABO 血型同时存在 B .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C .我国大多数人Rh 为阴性 D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能与该抗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 E .Rh 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 阳性的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 6.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小节 7.肾小球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动 D .入胞 E .出胞 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A .阈电位 B .峰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E .局部电位 9.骨骼肌细胞中的横管的功能是( ) A .钙离子的储存库 B .钙离子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 .使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 .使钙离子和肌钙蛋白T 亚单位结合 10.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 .零 B .无限大 C .大于正常 D .小于正常 E .等于正常 11.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 A .溶血 B .血液凝聚 C .血液凝固 D .血沉加快 E .出血时延长 12.正常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快速射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心充盈期缩短 D .等容舒张期缩短 E .等容收缩期缩短 13.心肌不会的生强直性收缩,其原因是( ) 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有自动节律性 C .心肌收缩时钙离子来自细胞外 D .微静脉和小静脉 E .大静脉和腔静脉 14.当血液通过下列哪一部位时,血压的减低最大( ) A .主动脉和大动脉 B .小动脉和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微静脉和小静脉 E .大静脉和腔静脉 15.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 .减低肺的顺应性 C .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 D .增 强肺的回缩力 E .减低胸内压 16.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 A .动脉血 B .组织液 C .静脉血 D .肺泡气 E .毛细血管血液 17.关于吸排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 .胃的蠕动是胃排空的动力 B .混合性食物在进餐后4-6小时完全排空 C .液体食物排空速度快于固体食物 D .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最慢 E .迷走神经促进胃排空 18.下列关于胃酸分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由壁细胞分泌 B .分泌过程是耗氧过程 C .质子泵在H +分泌中起关键作用 D .H +分泌与K +细胞内转运相耦联 E .壁细胞分泌HCI 增多时,血浆pH 将下降 19.机体70%的能量来自( ) A .糖的氧化 B .脂肪的氧化 C .蛋白质的氧化 D .核酸的分解 E .脂蛋白的分解 20.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变化百分率应为( ) A .正负25% B .正负20% C .正负15% D .正负30% E .正负5%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哪

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哪 答:细胞内液,如果是选择题,无此选项的话,也可以选组织液。 首先我们应明确概念: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分布于细胞内,细胞的平均水含量约70%,细胞内液量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体重的35%)。 细胞外液:占1/3 分布于细胞外又叫做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组织液:是细胞外液位于细胞间隙内的部分约占细胞外液的3/4 血浆:在血管中不断循环约占外液的1/4 分压:是指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气体在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越大,驱动气体扩散的力越强,扩散速率越高;反之,分压差小则扩散速率小。当因气体扩散而使两个区域分压相等而达到动态平衡时,气体的净移动为零。由此可知,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即组织的换气是顺着分压差进行交换的。 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会消耗O 2产生CO 2 ,CO 2 在细胞线粒体内产生。 O 2、CO 2 是脂溶性的,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依靠浓度压力 梯度从压力高处向低处扩散,而后顺压力梯度扩散到细胞外,进入组织液中。 所以细胞内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肯定是最高的,否则二氧化碳是无法排出来的。 比如血液经组织细胞→静脉→毛细血管→肺泡→外界这一过程时,CO 2 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通常是组织细胞(6.65kPa)>静脉血(6.12kPa)>肺泡气 (5.32kPa)>呼出气(3.59kPa),那是因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CO 2, 有氧呼吸都 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其所产生的CO 2是呼气呼出的CO 2 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自然 是发源地最多。 对于细胞内液和组织液来说,答案并不完全一致,不同教材给出的答案有出

高含CO2天然气处理技术

高含CO2天然气处理技术 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天然气脱碳技术进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dog123 发表于2008-4-18 08:53 没有什么用的哈朋友xiaoxi488 发表于2008-4-19 11:53 你是天然气处理方面的专家,可能感觉文章有点浅,当然要求高, 不过对于别人了解天然气脱CO2流程,工艺方法,脱CO2的技术进展是很有用的! 就不能给海川新人一些鼓励吗?:)木桃琼琚发表于2008-4-19 12:07 不错,楼主辛苦!:victory: :loveline :sa hire2004 发表于2008-4-19 12:44 讲到什么程度?基本原理还是有针对性的讨论啊litchi_py 发表于2008-5-22 09:53 为什么把权限设置到30呢?新人根本就看不了啊enen007 发表于2008-6-20 14:44 为方便论坛中的朋友阅读,同时内容不多,替楼主贴出来了,望楼主不要见怪: 第三节高含CO2天然气的处理技术 一般而言,天然气中存在CO2的含量不高,较H2S的危害也较小。但如果净化后的原料气中CO2的含量较高,就会在低温下成为固相析出堵塞管道。同时也会造成板翅式换热器冻堵,装置不能连续生产,CO2的存在还会使天然气的燃烧减弱。因此,脱除天然气中的CO2是天然气净化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脱除CO2的工业方法主要有:溶剂吸收法;低温分离法;膜分离法;固定床吸附;联合方法等。本书将着重介绍前三种方法。 一般而言,影响天然气脱除CO2的主要工艺选择因素有温度、压力、天然气中含有的其他杂质、CO2的浓度及其他因素。其中,温度对工艺的选择并不产生太大的影响,只需注意水合物的影响;CO2分压对工艺选择的影响在于其分压高时,通常采用再生工艺;天然气中含有的H2S和H2O对工艺选择影响较大,当H2S含量较高时,多采用溶剂吸收法,而其他杂质如重烃、有机硫、氦、汞等含量较低,可忽略不计;原料气中CO2的高低将决定采用再生或非再生工艺,当CO2浓度低,通常采用较为简单的非再生工艺,而当其浓度高时,多采用再生工艺;其他因素主要考虑地理位置的影响,当处于偏远地区时,优先选择工艺简单、容易操作的工艺路线。具体的工艺选择方案见图9-1。

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

1.★★★关于Na+泵的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将细胞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钠泵的生理意义为:(1)维持膜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Na+的12-13倍)、K+(细胞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2)建立势能贮备。 2.★★★组织兴奋性高则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3.★正常人体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细胞生活的环境,称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环境稳态。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4.★下列属于主动转运是

A.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 B.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 C.葡萄糖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 D.Na+由细胞向细胞外转运 E.肌浆网终末池的Ca2+流入胞浆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脂溶性物质(O2、CO2)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为单纯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进入细胞通过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完成。各种带电离子如K+、Na+、Ca2+、Cl-等依靠通道蛋白进行易化扩散。 5.★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特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全或无” B.呈不衰减性传导 C.有不应期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快 E.以上均是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1.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大小不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发生改变;2.“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要么就不产生,只要产生就达到最大;3.双向传导; 4.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瞬时性和极化反转。 6.★★★有关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主动转运 B.通过分解ATP获得能量,有ATP酶的活性 C.是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 D.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减少时被激活 E.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减少时被激活 本题正确答案:E

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生理学试题(分章节)-5

第五章呼吸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 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 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 B. 肺的扩大和缩小 C.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E. 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内低于大气压? A. 吸气过程中 B. 吸气末 C. 呼气过程中 D. 呼气末 E. 呼吸暂停而气道通畅时 3. 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 A.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C. 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 肺弹性回缩压与肺内压之差 E. 胸廓弹性回位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4. 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内等于大气压? A. 吸气中和呼气中 B. 吸气中和呼气末 C. 吸气末和呼气中 D. 吸气末和呼气末 E. 呼气中和呼气末 5. 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 胸膜脏层和壁层紧贴 B. 胸膜腔与外界封闭 C. 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D. 吸气肌收缩 E.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6. 肺表面活性物质 A. 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 能增加肺顺应性 C. 由肺泡Ⅰ型细胞分泌 D. 主要成份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 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与表面液体层之间 7. 跨肺压是指 A.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C. 大气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D. 大气压与胸廓回缩压之差 E. 大气压与肺回缩压之差 8.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肺顺应性

A. 约为2 L/cmH2O B. 位于肺静态顺应性曲线上段 C. 大,呼吸省力 D. 与肺泡表面张力大小无关 E. 受残气量大小的影响 9. 根据Laplace定律,如果大小肺泡彼此相通,且表面张力相等,那么 A. 小肺泡内压力大,大肺泡内压力小 B. 小肺泡内压力小,大肺泡内压力大 C. 大小肺泡内压力相等 D. 吸气时气体主要进入小肺泡 E. 呼气时气体主要出自大肺泡 10. 当肺容量约为肺总量的67%时,胸廓 A. 缩小,弹性阻力向外 B. 扩大,弹性阻力向内 C. 弹性阻力是吸气的阻力 D. 弹性阻力是呼气的阻力 E. 无变形,不表现出弹性阻力 11. 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 A. 潮气量 B. 残气量 C. 补呼气量 D. 功能残气量 E. 补吸气量 12. 下列哪种物质可减小气道阻力? A. 乙酰胆碱 B. 儿茶酚胺 C. 内皮素 D. 组胺 E. 白三烯 13. 下列哪种情况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增加? A. 呼吸膜增厚 B. 气道阻力减小 C. 肺惯性阻力减小 D. 肺弹性阻力减小 E.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4. 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加快时,受影响最大的是 A. 肺通气量 B. 无效腔气量 C. 肺泡通气量 D. 功能残气量 E. 肺扩散容量 15. 对肺泡气体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是 A. 补吸气量 B. 补呼气量 C. 深吸气量 D. 功能残气量 E. 残气量 16.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气体的溶解度 B. 气体的分压差 C. 气体的分子量 D. 呼吸膜的通透性 E. 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17. 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 组织液 B. 细胞内液 C. 毛细血管血液 D. 动脉血液 E. 静脉血液

呼吸参数对腹腔镜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呼吸参数对腹腔镜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医院麻醉科(518001) 王开俊罗健任俏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调整呼吸参数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I~II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中呼吸参数不变;B组:根据呼气末CO2分压(P ET CO2)随时调整呼吸参数。监测两组P ET CO2、气道压(Paw)、肺顺应性(Comp)。结果:两组病人气腹后P ET CO2与Paw都较气腹前升高,但A组P ET CO2与Paw升高更明显;B组P ET CO2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同时点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omp两组都较气腹前降低,无差异。结论:调整呼吸参数可降低腹腔镜手术因CO2气腹而升高的P ET CO2,减少发生高碳酸血症的危险。 关键词腹腔镜气腹呼吸参数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Effect of adjusting respiratory parameter on P ET CO2 of lap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Wang kaijun,Luo jian,Ren qiao,et,. Luohu Hospital in Shenzhen, shenzhen, 518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djusting respiratory parameter on P ET CO2 of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ical patients after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Methods:100 cases, ASA grade I~I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maintaining a fixed respiratory parameter in the whole operation. Group B:adjusting respiratory parameter according to P ET CO2. At the same time, P ET CO2, Paw and Comp.of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Results:In two groups, P ET CO2after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 ET CO2 before pneumoperitoneum. But in group A, P ET CO2were above the normal range. Furthermore, at 15min, 30min, 45min after pneumoperitoneum, P ET CO2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 It was the same in Paw,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 at different site of the process of pneumoperitoneum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in laparoscopic surgical could caused P ET CO2 step-up, and it could be decreased by adjusting respiratory parameter. Meanwhile, it coul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hypercapnia. Key words Laproscopic; Carbon dioxide pneumoperitoneum; Respiratory parameter. P ET CO2 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CO2通过腹膜血管吸收,使体内CO2增加、呼吸末CO2分压明显升高。本文通过调整麻醉机呼吸参数以增大体内CO2排除,使呼气末CO2分压降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SAI~II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45岁,无心肺疾患,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异。 1.2 方法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以咪唑安定2~3mg、芬太尼0.1mg、异丙酚100~150mg 、维库溴铵6~8mg 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用异氟烷1~2%和1:1N2O+O2 维持麻醉。设定呼吸参数TV=10ml/kg、f=10tpm、I:E=1:1.5。A组术中维持呼吸参数不变;B组术中根据P ET CO2高低随时调整呼吸参数(TV=6~8ml/kg、f=12~16tpm、I:E=1:2),维持P ET CO2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监测ECG、BP和呼吸参数的变化,记录插管后10min(气腹前)、气腹后15min、30min、45min及放气后5min的P ET CO2、Paw、Comp各项数据(两组气腹压一致、13~15mmhg)。比较两组数据,应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经方差分析和t检验判断组间差异。 2、结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现状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已经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ET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ETCO2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PETCO2和二氧化碳(CO2)曲线图对判断肺通气和血流变化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因此,PETCO2在临床麻醉、心肺脑复苏、麻醉后恢复室(PACU)、ICU、院前急救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PETCO2的监测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用以测定呼吸气体中的CO2浓度。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并由红外线检测器测定红外线的光束量,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光束量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ET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ET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根据气体的采样方法不同,CO2监测仪有旁流型( side stream) 和主流型(main stream) 两种:旁流型是由有流量调节的抽气泵把气体样本送至红外线测量室,气流速度为20~300ml/min,所需气体量小、测量敏感度高和反应快(85ms)。旁流型和主流型相比,旁流型不需要

密闭的呼吸回路,因此可用于镇痛或镇静病人的呼吸监测中,监测病人自主呼吸时CO2浓度。 主流型是将红外线传感器直接连接于气管导管接头上,使呼吸气体直接与传感器接触。因此,主流型仅能用于气管插管的病人,不能用于自主呼吸病人的监测。质普仪法虽然能同时监测病人呼出气体中成分含量,反应快,能连续监测,但该仪器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比色法是以探测器的色泽变化来确定CETCO2和判断导管是否在气管内,当有胃液或其他酸性物质接触后探测器上色泽不能复原,是一种简便有用的方法,但其精确性还需接受考验。 2 PETCO2临床应用 PETCO2可以反映病人的代谢、通气和循环状态。血液中CO2的含量、肺泡通气量和肺血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CO2的浓度或压力,由于CO2的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形成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故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ACO2很快达到平衡,最后呼出气中的CO2气体浓度应与肺泡气相同,由此可以认为PETCO2≈PACO2≈PaCO2。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PETCO2反映PaCO2的变化,以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 PETCO2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CO2产量、肺换气量、肺血流灌注及机械故障等。但对于麻醉手术期间心肺功能正常者,只要呼吸管理中不产生肺泡死腔增大,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则PETCO2与PaCO2密切相关,PETCO2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PaCO2。在通气/血流比例(V/Q)正常时,PETCO2通常较PaCO2低2~5mmHg。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意思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意思 江西省万年县中医院335500桂治民 随着近年监测技术和监测器械的发展,呼气末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麻醉、术中监测、ICU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监测中。利用呼气末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每一呼吸周期中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二氧化碳图形,显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无创、简便、迅速等优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能较准确地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合图形变化对判断通气不当、气管导管误入食管、麻醉机械或呼吸器机械故障,早期诊断恶性高热及肺动脉栓塞等具有特殊临床意义。 一、仪器和检查方法: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析仪有三种:红外线分析仪、质谱分析仪和拉曼散射分析仪。根据采样方式又分为两类:主流分析仪(1)。主流分析仪直接将传感器探头连接在气管导管或面罩与呼吸回路之间测定,探头作为呼吸回路的一部分。旁流分析仪则通过一根采样管不断从气道抽取小量气体至分析仪测定。(2)仪器通过指针偏移或数字显示呼吸周期中PCO2变化及峰值(即PETCO2),记录器记录二氧化碳波形,超出预置上,下限值即发出了声光报警。仪器使用前要求校正预热。 二、PETCO2和PO2之间的关系:

正常生理状况下PETCO2和PaO2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体循环静脉经肺动脉弥散到肺泡气而后随呼气排出(3)。其弥散方向取决于PCO2的高低,PaO2反映有血流灌注肺泡PCO2的平均值,其中包括解剖动静脉分流。影响气体弥散的各项因素包括Vd/Vt,Va/Vq,Qd/Qt以及肺顺应性等,均影响PACO2和PaCO2之间的梯度(A-DCO2)但由于C02的弥散速度比氧快20倍梯度差极小,两者很接近或几乎相等。(4)PETCO2系采取气终未部分气体PCO2,它反映所有通气肺泡PCO2的平均值,所以理想的肺泡气受到肺泡死腔气受到肺泡死腔气的稀释。正常人肺泡死腔量很小,因此PETCO2=PACO2=PaCO2,据此临床以PETCO2来估计PaCO2经过对照测定心肺功能正常病人的PaCO2和PETCO2两者差值为0.10+0.36KPa,证明PETCO2确实能准确反映PaCO2。 三临床应用呼气未二氧化碳临测的意义: (一)。麻醉手术期间估计PaCO2临测和调气量:欲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4.5-6.0KPA)可将PETCO2维持在(4.0-5.0Kpa.PETCO2随通气量变化,通气量降低PETCO2,通气量升高PETC02降低,通气量不变时PETC02相对稳定,根据PETC02调节通气量可避免勇气不足和过度通气,维持正常PAC02保持机体环境稳定。手术结束时PETC02可作为拔除气管导管的指标之一,病人自主呼吸PETC02在正常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