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方云夏咏梅

(无锡轻工大学化工系,无锡市,214036)

摘要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体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

温和

性,相应的评价方法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安全性温和性的关系。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温和性温和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的体系如药物、食品、化妆品及个人卫生用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与人体接触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毒副作用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不同用途,对表面活性剂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粘膜的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性、毒性、遗传性、致癌性、致畸性和溶血性、消化吸收性、生物降解性等方面。例如对化妆品而言,以前选取配料的原则以装扮靓丽为主,选择表面活性剂只是考虑如何达到最佳的第一功效或主功效,如净洗、发泡、乳化、分散等;其次才考虑到发挥其第二功效或辅助功效,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毛发等自然状态的影响。现在对表面活性剂的选取原则则逐渐趋向于在首先满足保护皮肤、毛发的正常、健康状态,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少的毒副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才考虑如何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佳主功效和辅助功效。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表面活性剂原料供应商、配方师和生产厂商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即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及温和性,向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温和又最有效的制品。因此,重新评价原有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是十分必要的。

1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

表面活性剂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即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溶血性等等。表面活性剂与人体不同部分以不同方式接触,对上述毒副作用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食品和医药行业中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各种加工助剂或增效剂,因此增大了表商活性剂与人体消化道、血液系统的接触机会,这就对表面活性剂的经口毒性、溶血性、遗传性和致癌性、致畸性提出了严格要求。用于食品和口服药品如液剂、片剂、丸剂等中的表面活性剂必须是低毒或无毒类物质,如经静脉或肌肉注射,则必须注意表面活性剂的溶血性;长期使用则需考串由此可能引起的遗传性、癌变性、致畸性等问题。

1.1 毒性

表面活性剂对人体的经口毒性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毒性大小,特别是急性毒性大小一般用半致死量,也称致死中量LD50表示,即指使一群受试动物中毒死一半所需的最低剂量(mg/kg)。对鱼类用LT50(mg/kg)或LC50(mg/1)表示。

由表1数据可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高毒性,阴离子型居中,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普遍较低,甚至比乙醇的LD50(6,670mg/kg)还低,因而是安全的。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对各类细菌、霉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同时也有毒副作用。它们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下降,并使胃部充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较低,在通常应用浓度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毒性伤害,但口服后会使胃肠道产生不适感,有腹泻现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毒或无毒类,经口服无毒。其中毒性最低的是PEG类,较次的是糖酯、AEO和Span、Tween类,烷基酚聚醚类毒性偏高。

从表2所列数据看出,对水生动物而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总体上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表1 一些表面活性剂对黑鼠的经口急性毒性

表面活性剂 LD50(mg/kg)

阳离子类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 200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B) 400

十二烷基咪唑啉阳离子 3200

阴离子类

硬脂酸钠 1000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1300

α-烯烃磺酸盐(AOS) 1300~2400

十二烷基苯磺酸盐(LAS) 1300~2500

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盐(AES) 1800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单钠盐(OT) 1900

烷烃磺酸盐(PAS) 30000

仲烷烃磺酸盐(SAS) 2000~3000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PES) 3700~5400 长链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Igepon T) 4000

十二酰基肌氨酸钠 5000

十一烯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10000

醇醚型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3900~12000

酰胺型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00

非离子类

TX-10 1600

A18EO20 1900

A10EO6 2700

6501 2700

A18EO10 2900

A12EO7 4100

APG350 5000

APG550 7500

A12EO4 8600

A12EO23 8600

Tween 20000

A18EO2 25000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25000

蔗糖酯类 30000(大鼠)

A18EO8 53000

Pluronic系列 5000(大鼠)

L44、L62、L64 15000(小鼠)

L68 (对大鼠、兔、狗无急性毒性)

实际无毒性

两性离子性

Tego-51 13500

十二酰基咪唑啉二乙酸 10000~15000

表2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水生动物的急性霉性LC50(mg/L)

表面活性剂鱼类无脊椎动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AEO) 1~6 1~10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APE) 4~12 1~100

烷基苯磺酸盐(LAS) 1~10 1~1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l~10 5~20

烷烃磺酸盐(PAS) 2~10 无数据

σ-烯烃磺酸盐(AOS) 1~15 2~

烷基硫酸盐(AS) 5~21 2~7200

仲烷基磺酸盐(SAS) 1~50 9~30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耗时较长,由于采用实验动物和其它实验条件的差异,各种数据很难比较。但一般认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均为无毒类,长期服用不会造成病态反应,只是有些品种会增加人体对脂肪、维生素或其它物质的吸收,或在大剂量口服时引起某些脏器可逆性

功能改变,因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高安全性物质使用。食品中常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使用,有时也需要用到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消泡、润湿、分散、防结晶、防老化、防返生、保水、杀菌、抗氧化等功能。作为食品乳化剂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一般只批准几个品种可以使用,有些还受到日允许摄入量(ADI,mg/kg)指数的限制,即人体对某种添加剂连续摄入,对单位重量人体不会产生侵害性影响的最大剂量。

表3 食品乳化剂的ADI值和允许最大使用量

品种 ADI值食品中最大使用量(g/kg)

甘油单、二酸酯不限 6.0

乙酸甘油单、二酸酯不限

乳酸甘油单、二酸酯不限

柠檬酸甘油单、二酸酯不限

卵磷脂不限

脂肪酸盐不限

Span系列 0~25 3.0(Span 60)

0.05(Span 65)

1.5(Span 80)

Tween系列 0~25 2.5(Tween 60)

1.0~1.5(Tween 80)

丙二醇酸酯 0~25

硬脂酰乳酸钙(钠) 0~20 2.0

蔗糖酯 0~20 1.5

1.2 溶血性

药物注射液或营养注射液中常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增溶剂、乳化剂或悬浮剂使用,对于一次注射量较大的场合,特别是静脉注射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血性必须引起重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性最大,一般不在注射液中使用;阳离子型的溶血性次之,非离子型的溶血性最小。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又以氢化蓖麻油酸PEG酯的溶血性作用为低,最适于静脉注射,但若其中PEG聚合度加大,则溶血性会超过Tween类。非离子型溶血性的排列次序为:Tween<PEG脂肪酸酯<PRG烷基酚<AEO。在Tween系列中,溶血性次序为:Tween 80

2 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对人体皮肤、眼睛、毛发,特别是对皮肤、眼睛的温和性是一个颇难定义的概念,截止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表面活性剂对粘膜产生的刺激性或致敏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引起:

(1)溶出性指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本身的保湿成分(如保湿因子NMF)、细胞间脂质及角质层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的溶出程度。这些成分的过分溶出将使皮肤油脂和表层受到破坏,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引起细胞成皮屑脱落,从而造成皮肤紧绷、刺痛或干燥感。

更有甚者,表面活性剂除了对细胞有剥离作用外,还对细胞有溶解作用,如SDS 就是生物膜的很有效的溶解剂。

(2)渗入性指表面活性剂经皮渗透的能力,这种作用被认为是引发皮肤各种炎症的原因之一。表面活性剂渗入改变了皮肤的原始结构状态和相邻分子间的相容性,从而引发接触性皮炎、真皮皮炎,造成皮肤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过敏反应,使皮肤上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以阳离子最甚,阴离子次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最小。

(3)反应性指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的吸附,致使蛋白质变性以及改变皮肤pH条件等的作用。实验表明PEG非离子类的反应性较低,LAS等阴离子的反应性较大。

2.1 评价温和性的方法

评价表面活性剂温和性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尚缺少统一标准。目前通用的温和性评价方法主要分为活体试验(in vivo test)和离体,试验(in vitro test)两大类。出于安全性考虑和满足保护动物运动的需要,目前大力提倡采用离体试验方法,但大部分立法仍以活体试验结果为检验标准。

2.1.1 活体试验

活体试验主要在人体皮肤和兔皮及兔眼粘膜上进行,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

Driaize兔皮试验和Draize兔眼试验。有时也采用Duhring chamber test或Cupshaking test,即对人体前腕屈曲侧部进行贴斑试验,观察表面活性剂对人体间歇试验引起的红斑和浮肿等现象。也有采用手部浸渍法,即将人手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模拟搓洗动作或洗碗碟动作,一定时间后测试浸泡前后皮肤表面的皮脂脱落率或蛋白质溶出性。

(1)Draize兔皮试验 Draize兔皮试验主要以兔皮、有时也用大白鼠或荷兰猪皮肤作试验,,以各种浓度试样对皮肤涂敷后观察红斑和浮肿程度综合给分(参见表4)。Draize兔皮试验可以作为一种独立试验,也可以作为人体皮肤试验的预备试验,一些兔皮试验结果列于表5。

表4 Draize试验和RBC试验的评价和比较

Draize兔皮试验 Draize兔眼试验 RBC试验评价总刺激指数总刺激指数 L/D值

0~0.5 <5 >100 无刺激作用

0.6~1.9 <10 >10 轻微刺激

2.0~5.9 <20 >1 中等刺激

>50 >0.1 较强刺激

≥6.0 >50 <0.1 强烈刺激

(2)Draize兔眼试验将0.1mL受试液作用于白兔的角膜,间隔一定时间观察刺激结果并综合评例(参见表5)。从表6可以看出眼粘膜对表面活性剂的耐受程度也以阳离子为最低(0.5%~1.0%),阴离子型次之,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受程度最高。

表5 几种表面活性剂的Draize兔皮刺激指数

表面活性剂 Draize兔皮试验总刺激指数

LAS(烷基苯磺酸盐) 5.6~6.0

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1.6~6.5

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 3.1~5.0

AE09(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 5.1~6.1

APG550(烷基葡糖苷) 1.2

表6 兔眼粘膜对几种表面活性剂刺激的耐受度

表面活性剂耐受刺激的最高浓度%

非离子类

TritonX—100(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 5.0

Neutronyx 600(壬基酚聚氧乙烯(9.5)醚) 15.0

Nin01 2012(椰油酸二乙醇酰胺) 20.0

Span 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 l00.0

Span 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100.0

Tween 2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单月桂酸酯) 100.0

Tween 8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20)醚单油酸酯) 100.0

Arlacel A(二缩甘露醇单油酸酯) 100.0

阴离子类

Nacconol NRSF(烷基芳基磺酸钠) 5.0

Miranol SM(单羧基化辛基咪唑啉钠盐) 10.0

Aerosol OT(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15.0

Duponol WA(月桂醇硫酸钠) 20.0

Triton X-2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8.0

阳离子类

BTC(N-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0.5

Hyamine 1622(二异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0.5

Roccal(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0.5

Isothane Q-75(烷基溴化异喹啉) 0.8

Triton X-400(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钠) 1.0

2.1.2 离体试验

离体试验则以体外细胞或蛋白模拟生物体,观察表面活性剂对离体蛋白或细胞的作用,从而推断对活体组织的作用程度。最常用的两种离体试验方法为red blood corpuscle test(RBC test)和Zein test。

(1)RBC test 一般认为刺激性物质若与活体蛋白质发生反应,则反应首先会发生在细胞膜。RBC test即红血球细胞试验以离体红血球作为细胞替代物进行实验,观察各种表面活性剂对红血球细胞的作用情况。该试验中将表面活性剂对红血球细胞的溶血作用记作L值,对血红蛋白变性作用记作D值,用L/D 表征综合指数来评价对细胞的刺激作用。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表面活性剂的RBC试验结果。

表 7 一些表面活性剂的RBC test结果

表面活性剂 RBC test的L/D值

阴离子型

月桂醇硫酸钠(SDS) <0.1

月桂醇硫酸酯三乙醇胺盐(TEA-LS) <0.l

椰油酰基羟乙基磺酸钠(1gepon A) <0.4

月桂醇醚硫酸钠(AES) 0.5

月桂醇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0.8

月桂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8.5

十一烯酸单乙醇酰胺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120

椰油单异丙醇酰胺聚氧乙烯(4)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

谷甾醇醚(14)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

月桂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

蓖麻油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

柠檬酸月桂酯聚氧乙烯(5)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200

两性离于型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 5

椰油基两性二乙酸二钠盐(CADA) 5

椰油基两性丙酸钠(CAPR) 11

羟基磺基甜菜碱(HSB) 70

蓖麻油酰胺丙基甜菜碱(RAPB) 200

(2)Zein test Zein是一种特定的玉米蛋白质,其自身几乎是完全不溶于水的。如果zein与表面活性剂有较大的相互作用,则作用后zein的水溶性将加大。在Zein test中,zein用于模拟活体蛋白质进行试验,通过测定与表面活性剂作用前后水溶液中氮含量的增大决定zein溶解度的变化,这种溶解度的变化反映了表面活性剂与zein相互作用的强弱,从而间接表征了表面活性剂对活体蛋白质的作用程度

2.2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温和性的影响

由于目前尚缺少统广的法定方法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因此很难排出各种具体品种温和性的大小顺序,只能指出表面活性剂结构对温和性影响的一般规律。

(1)分子大小

一些表面活性剂zeintest结果,按照刺激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2、月桂醇硫酸钠盐

3、C12C18醇硫酸酯钠盐

4、仲烷基磺酸盐

5、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盐

6、月桂醇硫酸酯铵盐

7、月桂醇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8、月桂醇醚硫酸酯钠盐

9、月桂醇醚(2)硫酸酯铵盐

10、月桂醇醚(2)硫酸酯三乙醇胺盐

11、十二/十四醇醚(3)硫酸酯钠盐

12、月桂醇醚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13、特制月桂/油醇醚硫酸钠/镁混合物

14、月桂醇醚硫酸镁盐

15、酰胺醚硫酸盐

16、月桂酰基多缩肽钾盐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容易造成经皮渗透,对皮肤刺激性大;而大分子表面活性

剂不易发生本身经皮渗透问题,且由于大分子二。级、三级结构的影响,极性基团及疏水支链均不易与皮肤或毛发发生直接、强烈的作用,因而比较温和。目前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有向大分子、高分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或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如采用淀粉、多肽、水解纤维素、树胶的改性物,或采用合成高分子,如用聚酰胺或聚丙烯酸作化妆品乳液的乳化剂和增稠剂,收到了高效、低刺激、具温和性的效果。

(2)疏水基链长

一般认为疏水基链越长,分支化程度越小,表面活性剂对人体越温和,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事实证明。但目前也发现存在例外,如P&G开发AGS(烷基甘油醚磺酸盐)时发现,并不是长链烷基的衍生物,而是八碳烷基的衍生物刺激性最低,起泡性亦好。

(3)分子内引入PEG基团

PEG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论在对皮肤粘膜或眼粘膜的刺激性方面都表现得比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低。增大分子中PEG长度,刺激性会进一步降低,既使是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引入PEG链,形成所谓掺合型(hybrid)表面活性剂,也会增大分子的温和性,SDS中引入PEG键形成AES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分子中引入甘油或其它多元醇也会收到与引入PEG链相同的结果。

(4)表面活性剂结构与皮肤的相似性

本身结构比较复杂,与皮肤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或相近性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比较温和。因此目前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新开发的一些温和型表面活性剂都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不再是长链烷基与亲水基的简单结合体,而是多分子缩合物型。如Witco推出SBCS (Disodium PEG-5 Laurylcitrate Sulfosuccinate),将柠檬酸酯与磺基琥珀酸酯的结构合二为一,据称具有很低的皮肤刺激性和很好的应用性能。此外,分子中引入酰胺键或引入水解蛋白、氨基酸结构等,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皮肤组织的相似性,亦有助于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如改性皂AM(N-酰基甲基牛黄酸钠)、酰基丙基甜菜碱、油酰多肽等。如将醇醚磺基琥珀酸酯钠盐改成醇酰胺磺基琥珀酸酯钠盐,其对皮肤和眼睛粘膜的刺激性均小于前者,且两者都比AES低。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由前者的12000mg/kg提高到约

20000mg/kg。酰基β-丙氨酸的钾盐或铵盐,水溶性很好,又具有羧酸根的柔和结构,作为香波配料使用时,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的钙、镁改性皂,能在头发周围形成润滑性好的层状晶体,使头发得到温和调理和保护,不会产生一般皂垢带来的僵硬、发涩感。

(5)离子基团的极性

离子基团的极性愈小,对皮肤、毛发愈温和。在SDS结构中引入PEG基团形成的AES已大大降低了对皮肤、毛发的脱脂力;如果进一步将磺酸根改变为羧酸根,形成ECH(烷基醚醋酸盐),则形成更温和的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更换离子化基团的反离子种类,即改变离子基团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化度也有助于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温和性。如将AES中的钠离子改变为铵离子,有助于减小分子的离子化度,因而AES铵盐的温和性增大,可作为香波和浴波的主表面活性剂。如将AES中钠离子改变为镁等二价离子,则可大大增加头发洗涤后的平滑性和柔和性。少量脂肪酸钙、镁皂与大量钠皂混合,可赋予皮肤浴后的光滑、洁净、爽快感,这是强亲水性基团磺酸根、硫酸根所不具备的。

2.3 配伍性和温和性

开发结构特殊的新表面活性剂品种,追求温和性是一件耗时费资、永无止境的事,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协合性,或对原有表面活性剂品种进行工艺、化学结构方面的改进是提高产品温和性的另一条途径。

(1)表面活性剂的纯化

许多表面活性剂的纯品经检测都是刺激性低、温和性高的品种,但工业产品中由于原料、工艺、副反应等众多原因,会在产品中带进一些杂质,如未反应原料、副产物、有毒有色物质等,限制了这些表面活性剂作为高品质、温和性品种在化妆品和个人卫生用品中的应用。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品种,在温和性排列次序中它甚至名列咪唑啉和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之前。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工业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颇大,不适于作为温和性表面耗性剂使用。另一个例子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其温和性排名亦名列前矛,但工业品中由于含游离胺和过量氯乙酸钠等而带来刺激性。目前已有许多工作集中在对原有优秀温和性表面活性剂品种的工艺优化和产品纯化,以还其温和性的本业面目。由RHONE-POULENC制备的高纯无刺激咪唑啉两性表

面活性剂,我们实验室制备的晶体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BALLESTRA用刮膜干燥法脱除二氧六五制备的AES等都是这样的品种。

(2)表面活性剂复配

几种常用大宗表面活性剂产品,如LAS、AES、SDS等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刺激性问题,除了对其化学结构和生产工艺作出改进外,还可以与一些温和性好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刺激性方面的协合效应,增加复配体系的温和性,使低档原料升级。这一方面也已经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酰胺型磺基琥珀酸钠盐与AES按3:1复配时刺激性降到比两性表面活性剂更低的水平,可以用于配制儿童香波和高档低刺激香波。再如在LAS,AES/烷醇酰胺常用餐具洗涤剂复配体系中配入少量APG(烷基葡糖苷),便可使配方的刺激性下降一个等级,达到基本无刺激的水平。25%烷基多苷与75%AES复配,可使AES的刺激性降低70%以上。当然复配体系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对目前流行的浓缩型配方,其中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此时靠复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和性问题,只有使用性能温和的主表面活性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开发新型温和性表面活性剂和利用已有表面活性剂复配是提高产品温和性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原则

3.1 药物

(1)配伍变化和禁忌

选择药物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首先必须掌握表面活性剂与药物的配伍变化和禁忌知识,所选表面活性剂只能对药物起增效作用或与之不发生相互作用,不得使药物减效或失效,即不得影响药剂的稳定性,如晶型改变、分散稳定性、水解、氧化稳定性等。

(2)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如丸、片、乳液制剂等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首先得满足食品乳化剂的ADI指标,并从动物经口急性毒性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品种中挑选(参见表1),常常选用蔗糖酯和吐温类产品。此外还得综合考虑对人体胃肠的刺激作用、代谢作用等因素。

(3)注射类药物

注射类针剂特别是静脉注射针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须注意溶血性次序,优先选择溶血作用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Tween类产品或氢化蓖麻油酸PEG 酯等,同时考虑致变性因素。

(4)外用药物

外用软膏、药水、栓剂、膜剂、气雾剂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和致敏性要求高,尽量采用无刺激作用或有轻刺激作用的品种如磺基琥珀酸酯或APG等。使用SDS、SEO等也时有报道,但一般均需经临床试验证明无明显刺激性和致敏性方可采用。

(5)主要功能

在保证满足配伍变化和禁忌要求,并无安全性和温和性之虞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及链长,以满足增溶、分散、乳化、润湿等不同应用要求,使表面活性剂发挥最佳主要功能作用。

3.2餐具洗涤剂

餐具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不象在药物或食品配方中作为一种成分直接进入人体内,而只是有少许残余在餐具表面,故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要求比在药物或食品中稍低。曾经有段时间对LAS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提出责难,甚至怀疑其在洗衣粉配方中的可用性,但终因缺乏足够的证据而终结。AE(2)S或AE(3)S是餐具洗涤剂中常用成分,但需严格控制其中二氧六环含量在50×10(-6)以下或更低,因为已经证实二氧六环是强烈致癌物之一,在比较高档的餐具洗涤剂配方中已不再采用AES。同样,二乙醇酰胺是餐具洗涤剂中最常用的稳泡剂和增稠剂;但由二乙醇酰胺环化形成的副产物有形成亚硝胺的强烈趋向,故有被单乙醇酰胺或其它表面活性剂取代的趋势,国外高档餐具洗涤剂配方也逐渐淘汰二乙醇酰胺。

新一代餐具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除了考虑上述毒理学因素,还考虑到在手洗时与人体皮肤接触是否带来危害。据Kirk试验结果,将手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lmin,测量手部表皮的皮脂减少率,纯水时为25.3%,肥皂为50.1%,ABS为44.4%。与纯水比较,即使是认为比较温和舶肥皂也具有较大的脱脂率。新的选择是采用更加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如APG、糖酯、磺基琥珀酸酯、蓖麻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等作为主剂,创造全新的安全性、温和性配方。

出于成本和消费习惯方面的考虑,则可以将APG等掺入原有餐具洗涤剂配方中使用,测试结果表明亦可使原有配方的刺激性下降一个等级。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化工11-2班谢佳璇311031324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对洗涤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献综述主要从洗涤剂的现状、洗涤剂的类型发展历史、质量标准及未来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单的概述,让我们加深了对洗涤剂的了解和认识。 洗涤剂, 是指以去污为目的而设计配方的制品, 由活性组分和辅助组分构成。作为活性组分的是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组分的有助剂、抗沉淀剂、酶、填充剂等,其作用是增强和提高洗涤剂的各种效能。洗涤剂的产品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 肥皂、合成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固体状洗涤剂及膏状洗涤剂几大类。衣用(或其他纺织品)洗涤剂是洗涤用品中生产最早,用量最大的洗涤剂,人们日常使用较多 的衣用洗涤剂主要是洗衣粉、皂粉、液体洗涤剂和肥(香)皂。[1] 1 洗涤剂现状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亲 油基两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分解为离子, 又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 区别于家用洗涤剂,专业洗涤剂是个独立分类,主要有宾馆、医院、酒店洗 涤剂,用于洗衣房等大型洗涤业的需求。包括公用设施用清洗剂、纺织工业清洗剂、皮革清洗剂、食品工业清洗剂、交通工具清洗剂、金属清洗剂、光学玻璃清 洗剂,塑料橡胶清洗剂以及其它工业清洗剂。 工业清洗剂常用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 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低泡沫清洗剂常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 2 各类洗涤剂 2.1 粉状洗涤剂 粉状洗涤剂主要为洗衣粉和皂基洗衣粉。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再加一 些辅助剂, 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皂基洗衣粉为近几年上市的洗化用品, 与 合成洗衣粉不同点在于: 它的主要成分为皂。另外加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洗 涤助剂而成。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烷醇酰胺等去污力较强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同时加入助洗剂。常见的洗衣粉配方如下[3]: 配方一:含磷重垢洗衣粉配方(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4.9,羧甲基纤维素

表面活性剂的综述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文 献 综 述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姓名:XX 2016年1月1日

表面活性剂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表面活性剂中胶束的形成,阐述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多种性质,并简要分析了胶束催化的原理。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进行了归纳,并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途和实例应用。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urfactant and surfactant micelle form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rious properties of surfactant solution,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micellar catalysis.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the categorization of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explains the use and application of cationic surfactant. Keywords: surfactant, solvent, micelle, cationic surfactant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化学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改变相应溶液的各种性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完成其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大部分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即有机胺的衍生物。简单的胺的盐酸(或者它的无机酸)盐及醋酸盐等(碳8~18),可在酸性水溶液中用作乳化、分散、润湿剂,也常用作矿物浮选剂,以及用作颜料粉末表面的疏水剂。 二、表面活性剂基本概论 2.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活性剂是有两种基团的分子:亲水基和亲油基。表面活性剂分子作用于水溶液与气相或油层形成的界面,亲水性基团插入水溶液,亲油基团则朝向空气或油层形成一定形式的排列。当表面活性剂到达一定的浓度后,可以形成紧密的单分子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2.2表面活性剂分类及举例 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可以根据电性,更具体地分为阴离子型(如硬脂酸、肥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阳离子型(如带有季铵离子的长链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 性剂综述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题目:综述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AAS

N-酰胺基及其盐 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子AAS。 用途: 香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 皮肤清洁剂:治疗面部粉刺,可与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而不影响其活性; 口腔制品:口腔清洗剂,抑制己糖激酶的生长,防止牙齿腐烂; 含药化妆品:去屑香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香皂和添加剂等… 安全性: 已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应用几十年,非常温和,对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和刺激,安全性非常高。 羧酸(酯)盐 一般指单价羧酸(酯)盐型。 用途: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安全性: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用途:O/W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是香波和皮肤清洁使用较广泛的AAS之一。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皮肤的脱脂能力。 安全性: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用途:香波的主要表面活性剂,也用于皮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用作乳化剂。一般与其它AAS(阴、两性、非离子)复配。

安全性:与AS相近,但刺激性略低于AS。 磺酸盐 用途:去污力太强,因此在化妆品中应用不广泛,主要用于洗衣粉。 安全性:对皮肤中等刺激,容易脱脂而变得干燥粗糙,用三乙醇胺盐复配可降低刺激性。 用途:成本低,稳定性好,刺激性地,去污能力好,很有前途的AAS。 安全性:对皮肤无致敏作用。 阳离子AAS 烷基咪唑啉盐 用途:用于香波、护发素和一些护肤品中,用作调理剂、乳化剂、抗静电剂和抗菌剂等。 安全性:pH值较高,对皮肤和眼睛有较大刺激性。制成盐后刺激性大大降低。 乙氧基化胺类 氨基上的氢被乙氧基取代。 用途:乳化剂和调理剂 安全性:浓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但作为调理剂加入到化妆品中是安全的。 季铵盐 是应用最广的阳离子AAS。取代基可以是亲水基或亲油基,因此其润湿、发泡、乳化作用差别很大。季铵盐碱性较强,在酸碱中都稳定,热稳定性也好。 突出特性:对有负电荷的固体表面的吸附和杀菌消毒作用。 复配时禁配阴离子AAS、氧化物、柠檬酸钠蛋白质或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等。

各种洗面奶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比较

各种洗面奶表面活性剂 安全性比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各种洗面奶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比较 洗面乳的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含有洗面皂成分的皂化配方,第二是完全不含皂而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配方。 第一类皂化配方的洗面乳只有油性肤质的人冬天适宜使用。 判断皂化配方的方法:皂化配方是脂肪酸与碱剂反应制造出来的,所以只要同时出现这两种,就是皂化配方。 脂肪酸(Fatty acid): 十四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十二酸/月桂酸(Lauric acid) 十六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 十八酸/硬脂酸(Stearic acid) 碱剂: 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三乙醇胺(Triethanol amine) AMP(2 - Amino-2 - methyl propanol) 第二类表面活性剂配方:表面活性剂的好坏是有差别的。 以下将越值得推荐的成分,以*号表示,*号越多表示越好。 1、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 此为去脂力极强的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强调油性肌肤或者男性专用的洗面乳。缺点是对皮肤具有潜在的刺激性,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属于刺激性大者。所以只建议肤质健康且属油性肤质者使用。 2、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eth sulfate, 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Sodium laureth - 2 sulfate, Sodium trideceth sulfate, SLES) 亦属于去脂力佳的表面活性剂,刺激稍微小于前面的SLS。原料价格低廉。注意不要购买SLS和SLES声称与果酸搭配的清洁用品。 3、酰基磺酸钠***(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 具有优良的洗净力,且对皮肤的刺激性低。此外,有极佳的亲肤性,洗时及洗后的触感都不错,皮肤不会过于干涩且有柔嫩的触感。建议油性肌肤或喜好把脸洗的很干爽的人使用。选用这一成分,长期使用对肌肤比较有保障。 4、磺基琥珀酸酯类**(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inate, Disodium lauramido MEA - sulfosuccinate) 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剂,较少作为主要清洁成分。去脂力虽不强,但具有极强的起泡力,经常与其它洗净成分搭配使用以调节泡沫。刺激很小很温和,适合敏感和干性皮肤。 5、烷基磷酸酯类(Mono alkyl phosphate, MAP) 属于温和、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剂。亲肤性不错。但对于碱性会过敏的肤质仍不建议长期使用。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摘要】:烷基糖苷(APG)是由糖的半缩醛羟基同醇羟基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脱水而生成的化合物,是新一代温和、绿色、环保型表面活性剂。APG 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洗涤剂、化妆品、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农药增效剂等领域。它性能优越,适应了“绿色”和“环保”的要求,应用日益广泛。烷基糖苷(APG)是一类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以碳水化合物和天然脂肪醇为原料制成。由淀粉制成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中含有葡萄糖单元,因此,除了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1]。所以,目前开发和利用廉价的淀粉基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字】:烷基糖苷、性质、合成、应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正文】: 一.烷基糖苷的性质 烷基糖苷是糖类化合物和高级醇的缩合反应产物。其较典型的结构式为: 烷基糖芳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下列独特性质: ①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及润湿性; ②能够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③无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性; ④无浊点; ⑤易溶于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1.物理性质 纯APG为白色固体。实际产品由于其组成不同,分别呈奶油色、淡黄色、琥珀色。工业上收到的APG为吸潮性固体。烷基多苷一般溶解于水,但难溶解于一些常见的有机溶剂。在相同聚合度的情况下,随着疏水基烷链的增长,APG 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2]。 2.生物降解性与安全性 APG基本无毒,无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降解快而完全;APG对眼粘膜刺激性及一次皮肤刺激性均极低,其刺激指数与月桂基硫酸钠(SLS)、月桂醚硫酸钠(SLES)及月桂醚磺基琥珀酸二钠(SB3)相比较低,对人体作用温和无毒。 3.皮肤刺激性 APG 的极性基团为天然糖结构,这是低刺激性的主要原因。APG 的皮肤刺激性与烷基碳链平均长度有关。烷基碳链平均长度越短,对皮肤刺激性越小,聚糖度对皮肤刺激性则影响很小。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碳氟表面活性剂综述

碳氟表面活性剂综述 姓名:陶玉青班级:B化工062 学号:0610310112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促进了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带动了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而对特殊表面活性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殊表面活性剂在功能上比普通表面活性剂更好。而氟碳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本文就碳氟表面活性剂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国际、国内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一些新型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析了我国碳氟表面活性剂发展缓慢,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碳氟表面活性剂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碳氟表面活性;性能;合成;应用;发展。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surfactant species and the number of growing demand,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study of surfactant development,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tant. Of special surface-active agent is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Special surface active agent in the functional than the more common surfactants. The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is a special surface-active agent in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The question on the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introduced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the m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ynthesis method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Introduced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especially some new type of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ses. analyzes the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slow growth abroad, a huge contrast with the reas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industry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Key words:Fluorocarbon surfactant; performance; synthesi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一般为碳氢链,称碳氢表面活性剂将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子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用氟原子取代,就成为碳氟表面活性剂,或称氟表面活性剂碳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有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题目:综述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AAS

名称简称用途安全性 N-酰胺基及其盐香波、皮肤清洁剂、口腔制 品、含药化妆品、香皂和添 加剂等…没有刺激性,非常安全 羧酸(酯)盐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 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 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烷基硫酸酯盐AS很广泛,O/W型乳化剂、润 湿剂和悬浮剂,常在香波和 皮肤清洁制品使用。一般与 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 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 皮肤的脱脂能力。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N-酰胺基及其盐 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子AAS。

用途: 香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 皮肤清洁剂:治疗面部粉刺,可与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而不影响其活性; 口腔制品:口腔清洗剂,抑制己糖激酶的生长,防止牙齿腐烂; 含药化妆品:去屑香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香皂和添加剂等… 安全性: 已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应用几十年,非常温和,对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和刺激,安全性非常高。 羧酸(酯)盐

一般指单价羧酸(酯)盐型。 用途: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 安全性: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用途:O/W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是香波和皮肤清洁使用较广泛的AAS之一。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皮肤的脱脂能力。 安全性: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用途:香波的主要表面活性剂,也用于皮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用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文献综述】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读书报告【091200028环院江静怡】【基本概况】 有机污染物,organic pollutant即进入环境并污染环境的有机化合物,导致生物体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效应。 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即有机污染物在生物或其酶的作用下分解的过程。 具体的来说,生物降解分为三种基本类型。Primary biodegradation初级生物降解:指的是母体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并改变原化合物分子的完整性;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biodegradation环境兼容性降解:是指可除去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或者人们所不希望的特性;Ultimate biodegradation完全生物降解:指的是有机污染物经过矿化转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其他的可利用的无机盐。 不过在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中,由于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滞留时间可达几个月或者几年之久,有机污染物又有难降解和易降解化合物之分。比如,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它的半衰期为半年。而通过一定的处理过程后,半衰期超过五天的化合物被定义为生物难降解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难降解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化合物本身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抗降解性。像我们常常提到的农药“666”(六氯代环己烷)和常见的多环芳烃类就是依结 构的稳定性等特性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之中。另外地,在自然环境中也存在阻止生物降解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多种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比方说,活性污泥就是模拟多 种条件下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生物降解处理污染物的效果。 生物降解的过程非为两种,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在好氧分解过程中,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微生物以有氧呼吸消耗分解大分子有机物。其中水质评价体系中的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的是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量。而厌氧分解则是主要依靠厌氧细菌,这个过程俗称“发酵”。在农村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沼气池就是这样工作的。通常地,科学家们在厌氧微生物 中能寻找到一些能特异性氧化分解某特定难降解有机物的酶。 目前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为:1.研究自然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寻找自然界中具有生物净化能力的特殊群体,探讨生物降解和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便制定消除污染的措施。2.利用遗传学方法将多种有益的特异性基因重组成具有多功能、高降解能力的菌株。3.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制备成专一的或多功能的生物催化剂,以降解多种污染物。

药物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表面活性剂应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改变溶液性质的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能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 1. 口服制剂中作增溶剂 在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液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使药物增溶。 采用自乳化系统以改善脂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体内易形成良好的乳滴,可通过淋巴吸收,克服首过效应,适用于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主要包括:聚乙二醇辛酸、葵酸甘油酯、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脂及聚乙二醇硬脂酸甘油酯。 2. 在混悬剂中做助悬剂 优点:载药量大、防止药物氧化水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易吞咽等。 例子:蜂蜡、卵磷脂、羟甲基纤维素 3. 乳剂、纳米乳中作乳化剂 烷基聚葡糖苷(APG)表面活性剂形成纳米乳 4. 在靶向制剂中的应用 在各种抗癌药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是乳化和增溶。 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能显著降低药物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利用其乳化作用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疗效。 许多药物仅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其浓度达不到治疗的要求,这时还需要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抗癌制剂中表面活性剂:一般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

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脂质混和物形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单(双)烷基聚三醇醚类、司盘类、吐温类、苄泽类等。 5. 表面活性剂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渗透促进剂 阴离子型的月桂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阳离子型的苯扎溴胺; 非离子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吐温、泊洛沙姆等。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1. 在片剂中的应用 (1)片剂的润湿剂和粘合剂 片剂要求所用的药物能顺利流动,黏度不能太大,服用后在体液作用下又能迅速崩解、溶解和吸收。 粘合剂往往也是润湿剂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润湿剂、粘合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等 (2)崩解剂 片剂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提高片剂的润湿性能,加速水分的透入,增大药物的溶出速度,使片剂较快崩解 表面活性剂有月桂基硫酸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硬酯醇磺酸钠等 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方法:(a)溶于粘合剂中;(b)与崩解剂淀粉混合加于干颗粒中;(c)制成醇溶液喷在干颗粒上。 表面活性剂化学及其一般相行为 表面活性物质是有机分子当在溶剂中的浓度较低时它们易吸附于界面从而

表面活性剂解析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加入很少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 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憎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精细化学品。在结构上至少存在亲水基和疏水基两种基团,一个分子中可以同时 存在多个亲水基,多个疏水基。 分类:(1)按离子类型分类: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2)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 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常见阴离子、阳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英文名、简写及结构 (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或LAS) 弧比一 3 Na (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MBAC ) (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bol Ethoxylate (AE 或AEO) R-O-(CH2CH2O) n-H (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 (BS-12)C12H25-N+(CH3)2CH2COO-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 a?以烯烃为烷基化试剂合成长链烷基苯: 反应历程:(质子酸做催化剂) R—CH = CH2 + H+ = R- + CH —CH3 (以AlCl3作催化剂) HCl + AICI3 = H S +—Cl S - ? AICI3 RCh k CH2 + H S +—Cl S - ? AlCl3 = R — + CH- CH V AICI4 — 之后反应: R-CH-CH3 +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题目:综述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AAS 类型 特点代表性产品应用 阴离 子 去污能力强,主要用于清洁 洗涤 脂肪酸皂(肥皂)、 十二烷基硫酸钠 清洁洗涤产品 阳离 子 较好的杀菌性与抗静电性, 应用于柔软去静电 高碳烷基的伯仲叔 季盐 洗发水、护发素 两性良好的洗涤作用,很温和,常与 阴或阳离子AAS搭配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 碱、咪唑啉 洗发水、洁面品 非离 子 安全温和,无刺激性,具有 良好的乳化、增溶等作用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 酯(Span)和其环氧乙 烷加成物(Tween) 应用最广,常用于膏 霜、乳液中阴离子AAS 名称简 称 用途安全性 N-酰胺基及其盐香波、皮肤清洁剂、口腔制品、 含药化妆品、香皂和添加剂等… 没有刺激性,非常安全 羧酸(酯)盐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 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 和膏霜基体。 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 感觉 硫酸(酯)盐 烷基硫酸酯盐A S 很广泛,O/W型乳化剂、润湿剂 和悬浮剂,常在香波和皮肤清洁制 品使用。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 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 皮肤的脱脂能力。 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 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 的 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 酯盐 A ES 香波的主要表面活性剂,也用 于皮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用作 乳化剂。一般与其它AAS(阴、两性、 非离子)复配 与AS相近,但刺激性 略低于AS 磺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L AS-Na 去污力太强,因此在化妆品中 应用不广泛,主要用于洗衣粉 对皮肤中等刺激,容易 脱脂而变得干燥粗糙,用三 乙醇胺盐复配可降低刺激

性。 烷基磺酸盐S AS 低成本,稳定性好,刺激性低, 去污能力好,很有前途的AAS 对皮肤无致敏作用 N-酰胺基及其盐 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子AAS。 用途: 香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 皮肤清洁剂:治疗面部粉刺,可与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而不影响其活性; 口腔制品:口腔清洗剂,抑制己糖激酶的生长,防止牙齿腐烂; 含药化妆品:去屑香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香皂和添加剂等… 安全性: 已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应用几十年,非常温和,对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和刺激,安全性非常高。 羧酸(酯)盐 一般指单价羧酸(酯)盐型。 用途: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 安全性: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用途:O/W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是香波和皮肤清洁使用较广泛的AAS之一。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皮肤的脱脂能力。 安全性: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方云夏咏梅 (无锡轻工大学化工系,无锡市,214036) 摘要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体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 温和 性,相应的评价方法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安全性温和性的关系。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温和性温和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的体系如药物、食品、化妆品及个人卫生用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与人体接触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毒副作用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不同用途,对表面活性剂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粘膜的刺激性、对皮肤的致敏性、毒性、遗传性、致癌性、致畸性和溶血性、消化吸收性、生物降解性等方面。例如对化妆品而言,以前选取配料的原则以装扮靓丽为主,选择表面活性剂只是考虑如何达到最佳的第一功效或主功效,如净洗、发泡、乳化、分散等;其次才考虑到发挥其第二功效或辅助功效,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毛发等自然状态的影响。现在对表面活性剂的选取原则则逐渐趋向于在首先满足保护皮肤、毛发的正常、健康状态,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少的毒副作用的前提条件下,才考虑如何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佳主功效和辅助功效。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表面活性剂原料供应商、配方师和生产厂商都面临着一种挑战,即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及温和性,向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温和又最有效的制品。因此,重新评价原有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是十分必要的。 1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 表面活性剂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即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副作用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溶血性等等。表面活性剂与人体不同部分以不同方式接触,对上述毒副作用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很重要,β-环糊精的使用及其安全性

β-环糊精的使用及其安全性 一、β-环糊精简介 中文名称:β-环糊精 英文名称:β-Cyclodextrin 别名:β-环糊精;环麦芽七糖;环七糊精;BCD 结构式:低聚糖同系物,由7个葡萄糖单体经α-1,4糖苷键结合生成的环状物。 分子式:(C6H10O5)7 分子量:1135.0 理化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稍甜,溶于水(1.8 g/100 ml,20℃),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熔点290-305℃,内径(分子空隙)0.7-0.8nm,旋光度[α]25D+165.5°。本品在碱性水溶液中稳定,遇酸则缓慢水解,其碘络合物呈黄色,结晶形状呈板状。本品可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包结复合物,使其稳定、增溶、缓释、乳化、抗氧化、抗分解、保温、防潮,并具有掩蔽异味等作用,为新型分子包裹材料。 来源与制法:淀粉糊化后经微生物产生的环状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glycMyltransferase)作用,经脱色、结晶、分离而制得。 二、β-环糊精在食品中的应用 1、食品和食品成份的稳定 (1).防挥发、防氧化、光和热分解 食品用的香精如玫瑰油、麝香酮月桂醛十一癸醛、壬基醛、鸢尾油、茴香脑、d-樟脑、鞠荽醇等易于挥发,易受空气、日光氧化分解。同CD包接成结晶复合物,挥发性和氧化显著缓慢,便于长期贮存或在食品中保持。 芳香和辛竦调味料提取出的油,一般不稳定,用β-CD包接得到药含香油8-13%的复合物。复合物贮存中,挥发、氧化、热分解都大为减低,用于食品制造有相当高的稳定功效,可用于各种食物和罐头的生产,如从食、烘饼、饼干、糕点、速食食品、速溶食品、调味膏、调味粉等香味的保持和防止香料分解引起的颜色改变。 薄荷醇用β-CD包接,在加热食品制造中可以减少损失。 香辛辣料用β-CD包接,效果也很显著。 食用芳香油如芝麻油同β-CD包接成固体,在速溶食品制造中保护香味。 高挥发性食品香料同β-CD包接成复合物,再与氢化动物油或植物油混合,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适用于烘烤食品和罐头食品的制造。 水果香精的高沸点(100-2500)成份同β-CD混合,另粉末基料和凝结剂混合,成为稳定的固体香精组合物 速溶饮料制造中,茶叶、咖啡豆或烤谷粒在浸出、干燥时原有香味常损失,加用β-CD 可以保持 佛手柑油或茉莉油-β-CD复合物加入茶叶增加茶叶香味,并要长期保持。 (2).保持色素 天然色素用作食品着色剂,不存在毒性问题,但受光、热、酸、碱的影响而不稳定。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色素类,木槿等类黄酮类色素,核黄素等黄素类,胭脂红等醌类色素类,叶绿素等卜吩色素类以及其他天然色素,都可用β-CD包接成复合物,保持稳定(3).防潮、保温 β-CD10份,豆油5份,水5份混合成包接物,再同300份颗粒砂糖混合,干燥成粉,可作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材料表面与界面》 课程论文 题目:新型表面火性剂——烷基糖苷 学生姓名:葛影学号:1121416033专业: M11材料科学与工程 所在学院: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日期:2012年5月18日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葛影1121416033 摘要:烷基糖苷是一种新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它具有配伍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烷基糖苷。不仅成本低,而且无污染,符合现代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用途。 关键字:烷基糖苷合成方法性能应用 1 引言 烷基糖苷(APG)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的一类基于淀粉的新型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表面活性高(表面张力低)、润湿能力强、去污能力强、泡沫丰富细腻且稳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合用时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配伍性能极佳;②在浓度很高的酸、碱和盐溶液中仍有较高的溶解度,无浊点和胶凝现象;③毒性小,对皮肤刺激不大,且生物降解完全,符合环保理念; ④属可再生资源,可以弥补天然油脂资源的不足和解决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各种弊端。因此,它将是下一代新型表面活性剂最有希望的品种之一,是绿色表面活性剂领域中真正能称得上“世界级”的唯一品种。 2 烷基糖苷的结构与性能 2.1烷基糖苷的结构 烷基糖苷是糖类化台物和高级醇的缩合反应产物, 其结构式为: 式中: R为C 8-C 10 的烷基,n为平均聚合度。当R< C 8 时,烷基糖苷的性能不佳,而R 为= C 8-C 16 时,其性能优良。 2.2 烷基糖苷的性能 2.2.1物理性状 纯的烷基多苷一般为白色粉末,它与玻璃体相似,没有明确的熔点,从软化点开始到流动点有一个较宽的熔程。对于烷基单苷而言,软化点随烷链增长而提高。实际工业生产所得的烷基多苷都为混合物,并根据精制情况不同可分为浅色、淡黄色乃至棕色吸湿性固体。烷基多苷一般溶解于水,但难溶解于一些常见的有机溶剂。在相同聚合度的情况下,随着疏水基烷链的增长,APG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2.2.2 溶解性能 APG在酸液中有优良的溶解性、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在碱液中的溶解性能及表面活性要比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良得多。使用过程中, 其他表面活性剂对

文献综述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摘要】药剂学的研究速度正在飞一般地进行着,新技术、新剂型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从药剂学的诞生发展到今天,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药物剂型有数十余种之多,现在习惯称为“传统剂型”。传统剂型所面对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量的药物都不溶于水或水溶性很低,有研究表明,固体药物的溶解度如果低于1mg/mL就会存在药物难吸收的问题。自乳化系统指的是在无水的情况下,难溶性药物与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混合的体系,在遇水之后可以自发乳化。难溶性药物溶解在油相或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中形成微乳,这就解决了水不溶性药物难吸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对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作简要综述。【关键词】新剂型;生物利用度;微乳;油相;乳化剂;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是指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难溶性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与油相、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的稳定体系。这样的体系

在遇水的情况下能够自发地乳化成为微乳,解决了难溶性药物的难溶问题,利于药物的吸收,增大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传统剂型相比,可以服用更少的药物就产生相等或更高的治疗力度。SEDDS制成的药物主要共口服,药物在胃液及肠液中随着胃肠道的蠕动而自发乳化。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来源于乳剂的研究,与传统的乳剂相比,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服用更加方便,体积更小,稳定性更高! 一.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组成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SEDDS)是一种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而被创造的新剂型[1]。他的组成是由固体或液体的难溶性主药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 (1)油相 油相是药物的载体,是SEDD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药物的载体,优秀的油相必须对药物的溶解度大,力求少量的油相就可以溶解较多的药物,这称为油相的“载药量”。溶解在油相中的药物应该稳定地处于溶解状态,即便是在低温的条件下也不能有固体药物的析出。油相不能影响到药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药物的药理活性。[2] 能够运用于SEDDS系统的油相种类繁多,根据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油相,一些性能优秀的常用油

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新型高效、无毒、可生物降解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西北大学刘毅锋 烷基糖苷(APG)是新型高效、无毒、可生物降解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很好,复配后可形成目前最好的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表面张力低、起泡力强、泡沫稳定、润湿性好、配伍性能极好,对人体刺激性小,毒性极低,能迅速生物降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被称为无毒级的品种,因此,烷基糖苷也以其超群的性能被誉为“世界级”表面活性剂。课题组于1998年开始本课题的研究,先后受到西北大学校内重点基金项目、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的资助,2005年10完成了全部中试任务,取得了成熟、先进的一步法合生产烷基糖苷的工艺技术成果,于2006年3月通过了陕西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会(证书编号:陕科鉴字2006第021号),已取得中国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200510096464.8。该工艺无环境污染, 设备及原料能立足于国内, 适合中小型企业接产,投产后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00吨/年烷基糖苷生产工厂,需投资约250万元,厂房面积:200m2×2,员工人数:34人,年产值:900万元,年利税:355万元,返本期:1.0年,50%烷基糖苷水剂的工厂成本约5500元/吨。 烷基糖苷可应用很多行业和领域,如:洗涤业、化妆业、食品加工业、纺织印染、农药及制药等众多领域,此外,烷基糖苷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C8~12烷基糖苷都有抗菌活性,并以烷基碳数增加活性递增。因此作为卫生清洗剂更具优点。烷基糖苷还可用作乳化剂、润湿剂、发泡剂、增稠剂、分散剂和防尘剂等。近年来,在农药乳化剂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烷基糖苷用于三次采油,具有耐高温、耐碱和耐矿物盐的特点。在解决金属矿物开采所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方面取得料很好的应用效果。 据资料报道世界表面活性剂市场前景广阔,仅北美地区年需求200万吨,到2010年前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世界年日用品消费的表面活性剂可达到1156万吨,预计亚太地区到2010年将达到年需求580万吨。尽管目前表面活性剂品种有上千种,但占主导地位仍是LAS、AES、AEO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APG作为新产品,在产品性能及毒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早期的品种。另外,烷基糖苷采用可再生的淀粉和食油作原料,在生态安全性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其它表面活性剂可与其媲美。在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今天,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简单的应用,还有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类发展现状

一、简介 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通常具有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多种复合功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精细化工、化学合成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生产部门。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疏水基结构进行分类,分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进行分类,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 衍生物、内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方法。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人们一般都认为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来分比较合适。即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又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共四类: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负电荷。主要有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分子中并没有带电荷的基团,而其水溶性来自于分子中的聚氧乙烯醚基和端羟基。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正电荷。主要有季铵盐和咪唑啉系。 4.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分子中同时具有溶于水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基团。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能够实现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开发力度非常大,并且开发理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 以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应用为例,国外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只单纯地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以提高药量而达到增效的目的,若针对各种药剂特性,采用适当种类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且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可见有选择性地开发和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