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解供给侧改革(整理)

图解供给侧改革(整理)

专题:供给侧改革【图解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供给侧改革到底是咋回事儿?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为什

么提

出“供

给侧

改革”

1.

供需

不匹

配。一

直以

来人

们都

以为

是需

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

3.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

三、对我们的影响

1. 买优质产品不必再“海淘”,国内就能提供。国人不辞万里去国外海淘,海淘网站也备受欢迎,老百姓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实属无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这说明,我们供给端提供的商品出了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未来,通过供给端不断的改革、完善,国内也能

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咱老百姓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国外万里迢迢,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货”了。

2. 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未来从供给侧着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改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

【题型示例】

1.材料: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改革,关键看三个供给——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供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三个“供给”,最后都落在“率”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国家、企业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大潮中的担当。

答案:国家(政府)角度: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④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优进优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企业角度:①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②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变式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论证“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供给侧改革的决策,是从现实客观需要作出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解放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材料: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转向“中高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施政纲要,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道,被定义为推动中国发展调速不减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把“双创”作为实现经济向“双中高”转变的理由。

答案: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大众创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3分)

②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万众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驱动,向中高端水平迈进。(3分)

变式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自我革命”为“双创”搭好舞台。

答案: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为人民服务宗旨;(1分)

②做到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1分)

③要审慎行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1分)

④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1分)

【专题训练】

1.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升总需求的套路来促进经济增长。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①央行进一步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房贷成本;②高效投入,培育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③由“制造”到“智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④重公平,养老制度并轨以缩小社会养老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2015年11月10日到l8日,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过去我们强调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有:①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③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从2015年11月10日到18日,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过去我们强调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有:①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③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从2015年11月10日到18日,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过去我们强调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有:①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②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③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

④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政策提出的依据是: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②生产决定消费;③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④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我们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就需要:①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通过改革消除社会矛盾;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主要是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实行了较大力度的扩大内需政策,这在传统产能的市场需求还有空缺的情况下是有效的。随着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消费结构升级并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需求转换,传统产能接近或达到上限规模,原有的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再简单用扩大投资的办法化解供需矛盾,投资的效应就会明显递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趋于减弱。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功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8.“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达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

(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9.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

10.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

材料一: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深入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研究经济政策。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5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中央等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征求意见(专家学者)座谈会在北京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专家学者们就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会议指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不同主体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出台所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转变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