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DOC)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DOC)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DOC)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DOC)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气相色谱是对气体物质或可以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气体的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由于物质的物性不同,其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虽然载气流速相同,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峰。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这就是气象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各种型号的气相色谱仪都包括六个基本单元。

即:(1) 载气及其流速控制系统; (2) 进样系统; (3) 色谱柱系统;

(4) 检测器系统; (5) 记录器系统; (6)温控系统。

在刑侦检验技术工作中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简测器 (FID) 、氮磷检测器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电子浦获检测器 (ECD) 等

3、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包括:

(1)保留值定性法。固定相及操作条件恒定时,每种组分都有恒定的保留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标准物质和未知样品的保留值,当未知样品中出现与标准物质保留值相同的色谱峰时,则未知物中可能含有此种物质。

(2)峰高定性法取两份未知样品,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已知纯物质,然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两份样品的色谱图,对比色谱图,如果某一组分峰高增加,则未知样品中可能含有已知纯物质

(3)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定性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确定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某一组分。如果对未知样品的组分全然不知时,可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红外光谱联用的方法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有很强的分离能力,而质谱、红外光谱可以测定未知物的结构,如果再接上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检索就更方便。

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4、气相色谱最佳实验条件选择的原则、方法。

5.气相色谱法在在有机污染监测上的应用。

(1)建立了适用于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的前期固相萃取方法。将普通的气相毛细管去掉表面涂层,根据有机污染物在水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涂在毛细管外侧,将水中目标物萃取至毛细管上,通过顶空进样器,用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

(2)以多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混合标准液,分别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和固相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定,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代表进行了各项指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固相萃取顶空气相色谱法克服了传统顶空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低的缺点,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具有极其相近的检测限,却具有更好的重现性。 (3)运用固相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实际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固相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实际运用,显示该方法现实可行性。

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气质联用色谱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部分和质谱部分。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聚硅氧烷)。当试样流经柱子时,根据个组分分子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分子被柱子所保留,然后,在不同时间(叫做保留时间)流出柱子。流出柱子的分子被下游的质谱分析器做俘获,离子化、加速、偏向、最终分别测定离子化的分子。质谱仪是通过把每个分子断裂成离子化碎片并通过其质荷比来进行测定的。 GC-MS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7、色谱法有哪些类型?其分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类:按照固定相的形态分类分为柱色谱和平面色谱;按照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分为淋洗色谱法、置换色谱法和迎头色谱法;按照两相的物理形态、分离机理等分类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基本原理:色谱分离体系都有两相组成,即固定不动的固定相和在外力作用下带着试样通过固定相的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溶解、吸着或吸附力大,即分布常数大的组分迁移速率慢,保留时间长;在固定相上溶解、吸着或吸附力小,即分布常数小的组分迁移速率快。结果是试样各组分同时进入色谱柱,而以不同速率在色谱柱内迁移,导致各组分在不同时间从色谱柱洗出,实现组分分离。

8、气相色谱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主要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器、温度系统及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9、气相色谱最佳实验条件应该如何选择?

气相色谱分析中实验条件的选择

选择气相色谱分析的实验条件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柱温的选择和载气的选择。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条件的选择,包括气化室温度、检测室温度、进样量的选择等。 (1)色谱柱的选择

主要是选择固定相和柱长。固定相选择需注意极性及最高使用温度。气一液色谱法还要注意载体的选择。高沸点样品用比表面小的载体、低固定液配比(1%~3%),以防保留时间过长,峰扩张严重。低沸点样品宜用高固定液配比(5%~25%),从而增大分配系数,以达到良好分离。难分离样品可用毛细管柱。柱长加长能增加塔板数,使分离度提高。但柱长过长,峰变宽,柱阻也增加,并不利于分离。在不改变塔板高度(H)的条件下,分离度与柱长有如下关系。(R1/R2)2=L1/L2

(2)柱温的选择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低柱温可增大分配系数,增加选择性,减少固定液流失,延长柱寿命及降低检测本底。但柱温降低,液相传质阻抗增加,而使峰扩张,柱温太低则拖尾,故以不拖尾为度。可根据样品沸点来选择柱温。

分离高沸点样品(300~400℃),柱温可比沸点低100~150℃。分离沸点<300℃的样品,柱温可以在比平均沸点低50℃:至平均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对于宽沸程样品(混合物中高沸点组分与低沸点组分的沸点之差称为沸程),选择一个恒柱温经常不能兼顾两头,需采取程序升温的方法。程序升温改善了复杂成分样品的分离效果,使各成分都能在较佳的温度下分离。程序升温还能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环境监测中检测灵敏度。

(3)载气的选择

载气的选择从三方面考虑:对峰扩张、柱压降及环境监测中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载气采用低线速时,宜用氮气为载气,高线速时宜用氢气(黏度小)。色谱柱较长时,在柱内产生较大的压力降,此时采用黏度低的氢气较合适。H2最佳线速度为10~12cm/s;N2为7~10cm/s。通常载气流速可在20~80mL/min 内,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流速,以获得高柱效。但为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常高于最佳流速。

(4)其他条件的选择

①气化室温度气化室温度取决于样品的挥发性、沸点及进样量。可等于样品的沸点或稍高

于沸点,以保证迅速全气化。但一般不要超过沸点50℃以上,以防样品分解。对于稳定性差的样品可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进样量,这时样品可在远低于沸点温度下气化。

②检测室温度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一般可高于柱温30~50℃左右,或等于气化室温度。但若检测室温度太高,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降低。

③进样量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谱带的初始宽度,进样量越大,谱带初始宽度越宽,经分离后的色谱峰宽也越宽,不利于分离。因此,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进样量。通常以塔片数减少10%作为最大允许进样量。柱超载时峰变宽,柱效降低,峰不正常。一般来说,柱越长,管径越粗,固定液配比越高,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则最大允许进样量越大。对于填充柱,气体样品以0.1~1mL为宜,液体样品进样量应小于4uL或小于1uL。毛细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进样,分流后的进样量为填充柱的1/100~1/10。

10、目前我国水中有机污染监测,用色谱法测定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气象色谱法可用来分析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包括挥发性卤代有机物、挥发性非卤代有机物、

挥发性芳香烃及丙烯腈、一镜等);分析酚类有机物;有机农药;水中多环芳烃和有机胺类有机物。

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来分析水中苯胺类化合物(苯胺、对硝基苯胺、联苯胺、邻硝基苯胺等);水中多环芳烃类有机物;水中极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机农药等。

11、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12、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有机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污染物的基础之上工业以及农业淋容等多方面因素会对水体中造成一定的有机物污染,在针对有机物的污染监测过程中传统的监测方法无法在精度与效率方面达到要求。在此方面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对有机物进行定型的同时进行定量的监测。主要监测的项目包括了,工业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有机物等)、农业有机物(如杀虫剂、除草剂、消化抑制剂)、特殊有机物(微生物代谢物、医疗污染物、生活污水等)。针对如上的有机物监测一方面能够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鉴别污染物种类进而对排查污染源提供一定的帮助。

13、高效液相色谱仪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与气相色谱仪有何异同点?

组成部分:高压泵、进样阀、色谱柱、检测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与气相色谱的异同点: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进样方式:样品制成溶液

流动相:1 液体流动相可为离子型、极性、弱极性、非极性溶液,可与被分析样品产生相互作用,并能改善分离的选择性;2 液体流动相动力粘度为10-3Pa·s,输送流动相压力高达2~20MPa。

固定相:1 分离机理:可依据吸附、分配、筛析、离子交换、亲和等多种原理进行样品分离,可供选用的固定相种类繁多;2 色谱柱:固定相粒度大小为5~10μm;填充柱内径为3~6mm,柱长10~25cm,柱效为103~104;毛细管柱内径为0.01~0.03mm,柱长5~10m,柱效为104~105;柱温为常温。

检测器:选择性检测器:UVD,PDAD,FD,ECD ;通用型检测器:ELSD,RID

应用范围: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样品;高沸点、中分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非极性、极性);离子型无机化合物;热不稳定,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

仪器组成:溶质在液相的扩散系数(10-5cm2·s-1)很小,因此在色谱柱以外的死空间应尽量小,以减少柱外效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气相色谱法

进样方式:样品需加热气化或裂解

流动相:1 气体流动相为惰性气体,不与被分析的样品发生相互作用2 气体流动相动力粘度为10-5Pa·s,输送流动相压力仅为0.1-0.5MPa 固定相:1 分离机理:依据吸附,分配两种原理进行样品分离,可供选用的固定相种类较多;

2 色谱柱:固定相粒度大小为0.1-0.5mm;填充柱内径为1-4mm,柱效为102 ___ 103;毛细管柱内径为0.1-0.3mm,柱长10-100m,柱效为103___104,柱温为常温-300℃。检测器:通用型检测器:TCD,FID (有机物)选择性检测器:ECD*,FPD,NPD 应用范围: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永久性气体;配合程序升温可分析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配合裂解技术可分析高聚物。

仪器组成:溶质在气相的扩散系数(10-1cm2/s)大,柱外效应的影响较小,对毛细管气相色谱应尽量减小柱外效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14、高效液相色谱法适合哪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测定?

1、中等分子量的油溶性样品如油品、脂肪、芳烃等

2、不同极性取代基的化合物

3、结构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的混合物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用来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的极为有效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1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四部分组成。光源的作用是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实际辐射的是共振线和其它非吸收谱线),以供测量之用;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单色器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谱线分开;检测器的作用是将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主要是金属污染物的测定,可测定的元素有60-70种,例如:(1)Cu、Pb、Zn、Cd的测定(GB7475-87)(2)Ca、Mg的测定(3)水质、硫酸盐的测定(GB13196-91)(4)大气尘粒中金属元素的测定(5)大气降水中Na、K的测定(GB13580.12-92)(6)大气降水中Ca、Mg的测定(GB13580.13-93)(7)环境空气中铅的测定(GB/T15262-94)

17、子吸收分析技术有几种定量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样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常用的定量方法有:

⑴标准曲线法: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按照一定操作过程分别进行测定,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待测物质并测定其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浓度。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每次实验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应在吸光度与浓度成线性的范围内;整个分析过程中操作条件应保持不变。另外,标准曲线法虽然简单,但必须保证标准样品与试样的物理性质相同,保证不存在干扰物·对于组成尚不清楚的样品不能用标准曲线法。

⑵标准加入法:把待测样本分成体积相同的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标准品,然后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加入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用直线外推法使工作曲线延长交横轴,找出组分的对应浓度。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消除样品基质效应的影响。适用于试样的基体组成复杂且对测定有明显干扰时,但在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内的样品。应最少用四个点来作外推曲线。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能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而不能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故应扣除背景值。

⑶内标法:在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样本中不存在的元素(内标元素),分别进行测定。以标准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为纵坐标,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样品与内标元素的比值依曲线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本法要求内标元素应与待测元素有相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只适用于双通道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有哪些干扰因素?如何消除?

一. 光谱干扰

1、在测定波长附近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待测元素的邻近线——减小狭缝宽度

2、灯内有单色器不能分离的非待测元素的辐射——高纯元素灯

3、待测元素分析线可能与共存元素吸收线十分接近——另选分析线或化学分离

二. 电离干扰

待测元素在高温原子化过程中因电离作用而引起基态原子数减少的干扰(主要存在于火焰原子化中)电离作用大小与:1、待测元素电离电位大小有关,一般:电离电位< 6eV ,易发生电离;2、火焰温度有关——火焰温度越高↑,越易发生电离↑

消除方法:⑴加入大量消电离剂,如 NaCl、KCl、CsCl 等;⑵控制原子化温度。

三. 化学干扰

待测元素不能从它的化合物中全部离解出来或与共存组分生成难离解的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氢氧化物、碳化物等。

抑制方法:加释放剂:与干扰组分形成更稳定的或更难挥发的化合物,使待测元素释放出来加保护剂:与干扰元素或分析元素生成稳定的配合物避免分析元素与共存元素生成难熔化合物四. 物理干扰

由于溶质或溶剂的性质(粘度、表面张力、蒸汽压等)发生变化使喷雾效率及原子化程度变化的效应(使结果偏低)

抑制方法:①标准加入法(基体组成一致);②加入表面活性剂(0.5% HNO3 + 0.5% triton

100);

五、背景吸收

原子化器中非原子吸收的光谱干扰。①分子吸收(火焰中难熔盐分子和气体分子);②固体或液体微粒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有关因素:基体元素的浓度、火焰条件、原子化方法(石墨炉法大于火焰法)等

减小方法: 1 氘灯自动扣背景校正装置(190~350 nm):两个光源——空心阴极灯和D2灯、一个切光器。二次测量:

氘灯自动背景校正原理:氘灯发射的连续光谱经过单色器的出光狭缝后,出射带宽约为 0.2nm 的光谱通带(带宽取决于狭缝宽度和色散率);空心阴极灯发射线的宽度一般约为0.002nm;测量前调制: ID=I空(此时△A=0)在测定时,如果待测元素原子产生一正常吸收,则从连续光源氘灯发出的辐射 ID 在共振线波长处也被吸收,但由于所观察的谱带宽度至少有0.2nm ,因此,在相应吸收线处宽度约为 0.002nm 的辐射即使被 100% 吸收最多也只占辐射强度的 1% 左右,故可忽略不计。

局限性:①氘灯与空心阴极灯光源二束光在原子化器中的严格重叠(平行)很难调整;②氘灯测得的是光谱通带内的平均背景,与分析线真实背景有差异。

2. 塞曼效应校正法:塞曼效应——将光源置于强大的磁场中时,光源发射的谱线在强磁场作用下,因原子中能级发生分裂而引起光谱线分裂的磁光效应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比氘灯连续光源背景校正优越,可在各波长范围内进行,背景校正的准确度高。但仅限于石墨炉法,结果较理想,且测定灵敏度低。

19.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荧光定量分析条件?

⑴荧光分析法是材料元素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材料,元素处于激发态,从而产激发出光子,形成一种荧光x射线。由于不同元素的激发态的能量大小不一样,所以产生的荧光x射线不同,进而根据荧光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得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⑵荧光定量分析条件是样品溶液浓度要低。

20.ICP-MS定量分析的基础和方法是什么?如何消除其测定时的干扰?

发射光谱法利用标准样品采用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

法一:光谱谱线的强度与试样中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有关,因此可以根据谱线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在一定条件下,谱线强度和元素含量关系如下:

ACI b 其中:I——被测元素谱线强度A——常数

C——被测元素含量 b——自吸收常数

实验条件一定,被测元素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谱线的强度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但此方法受实验条件的限制。

法二:为消除工作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内标法。根据待测元素光谱线的强度与已知浓度的标准试样的光谱线进行比较的结果,可以测得未知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消除干扰:

①分离法。主要有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和色谱法。沉淀和溶剂萃取操作烦琐,周期长,还可能通过大量的试剂造成沾污,应用较少。近年来采用流动注射和色谱法在线分离的报道较多,不仅可将干扰物分离掉,有时还可将待测元素得到富集,在线操作引起潜在沾污因素少。

②改进进样方式。通过冷凝去溶、电热蒸发、氢化物发生去除或减少进入ICP焰的水分,进而消除或抑制与O、H有关的多原子离子干扰。

③混合气等离子体法。通常采用N2、He、Xe、CHF3、CH4等气体以改善ICP2MS的分析性能。

④化学添加剂。样品溶液加入某种试剂可改变ICP焰的化学性质,达到增强某些元素的信号或阻碍多原子离子的形成的目的。⑤数学校正法。常用的方法有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的方法是什么?

答:定性分析:选择合适的溶剂(非极性),使用有足够纯度单色光的分光光度计,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相近浓度的待测试样和标准品的溶液的吸收光谱,然后比较二者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数目及位置、吸收谷及肩峰所在的位置等,分子结构相同的化合物应有完全相同的吸收光谱。

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对比法:即将待测溶液与某一标样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各自的吸光度,建立朗伯-比尔定律,解方程求出未知样浓度与含量。

As=Kcs Ax=Kcx

2.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选用适宜的参比,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

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作A-c曲线,即标准曲线,也可用最小二乘数处理,得线性回归方程。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试样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未知试样的浓度。

22.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时,如何选择分析条件、消除干扰?

答;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1.适宜的吸光度范围

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

A=lg1/T=εcl

微分后得:

dlgT=0.4343dT/T= -εldc 或 0.4343ΔT/T= -εlΔc 代入朗伯-比尔定律有:Δc/c=0.4343ΔT/TlgT

要使测定的相对误差Δc/c最小,求导取极小得出: lgT=-0.4343=A 即当A=0.4343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2~0.8之间。

2.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通常是根据被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强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入射波长。当最强吸收峰的峰形比较尖锐时,往往选用吸收稍低,峰形稍平坦的次强峰或肩峰进行测定。 3.狭缝宽度的选择

为了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应以减少狭缝宽度时试样的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一般来说,狭缝宽度大约是试样吸收峰半宽度的十分之一。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对多种物质进行测定,常利用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为在一定波长范围有吸收的物质。常见的显色反应有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显色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反应的生成物必须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即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2.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被测组分生成的化合物吸收曲线应与共存物质的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差别;

3. 反应生成的产物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测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不变;

4.反应生成物的组成恒定。三、参比溶液的选择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需先用参比溶液调节透光度(吸光度为0)为100%,以消除其它成分及吸光池和溶剂等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测定误差。参比溶液的选择视分析体系而定,具体有:1.溶剂参比:试样简单、共存其它成分对测定波长吸收弱,只考虑消除溶剂与吸收池等因素;

2.试样参比:如果试样基体溶液在测定波长有吸收,而显色剂不与试样基体显色时,可按与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处理试样,只是不加入显色剂。

3.试剂参比:如果显色剂或其它试剂在测定波长有吸收,按显色反应相同的条件,不加入试样,同样加入试剂和溶剂作为参比溶液。

4.、平行操作参比:用不含被测组分的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处理,由此得到平行操作参比溶液。

23简述离子色谱仪结构,原理

结构:基本的组件是流动相容器、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此外,可根据需要配置流动相在线脱气装置、自动进样系统、流动相抑制系统、柱后反应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等。

原理: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一种分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是以低交换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对离子型物质进行分离,用电导检测器连续监测流出物电导变化,以此分析得到离子型物质的浓度一种色谱方法。离子色谱中发生的基本过程就是离子交换,因此,离子色谱本质就是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离解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或是分析物溶质对交换剂亲和力的差别而被分离。适用于亲水性阴、阳离子的分离。例如几个阴离子的分离,样品溶液进样之后,首先与分析柱的离子交换位置之间直接进行离子交换(即被保留在柱上),如用NaOH作淋洗液分析样品中的F-、Cl-和SO42-,保留在柱上的阴离子即被淋洗液中的OH-基置换并从柱上被洗脱。对树脂亲和力弱的分析物离子先于对树脂亲和力强的分析物离子依次被洗脱,这就是离子色谱分离过程,淋出液经过化学抑制器,将来自淋洗液的背景电导抑制到最小,这样当被分析物离开进入电导池时就有较大的可准确测量的电导信号。

24简述离子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离子色谱主要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包括地面水、饮用水、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酸沉降物和大气颗粒物等样品中的阴、阳离子,与微电子工业有关的水和试剂中痕量杂质的分析。另外在食品、卫生、石油化工、水及地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经常检测的常见离子有:

阴离子:F-, Cl-, Br-, NO2-, PO43-, NO3-, SO42-,甲酸,乙酸,草酸等。阳离子:Li+, Na+, NH4+, K+, Ca2+, Mg2+, Cu2+, Zn2+, Fe2+, Fe3+等。

离子色谱仪分离测定常见的阴离子是它的专长,一针样品打进去,约在20分钟以内就可得到7个常见离子的测定结果,这是其他分析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关于阳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与AAS和ICP法相比则未显示出优越性。

25、简述环境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过程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也是在两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萃取方法,不同的是萃取剂不是液体,而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态只能在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过程:1、待测分析物从基体中脱离,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 2、待测分析物通过超临界流体的流动被送入收集系统; 3、通过升温或者减压,除去超临界流体,收集纯的目的物。

二、固相萃取技术:

简介:根据样品中不同组分在固相填料上作用力强弱不同,使被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

过程:1、柱的预处理;2.样品的添加;3.柱的洗涤;4.分析物的洗脱。

三、液膜萃取法:

简介:液膜模拟生物膜的结构,通常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流动载体组成。它利用选择透过性原理,以膜两侧的溶质化学浓度差为传质动力,使溶液中待分离溶质在膜内相富集浓缩,分离待分离物质。

过程:在聚四氟薄膜(或纤维纸类)上浸透了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形成有机液膜,这种液膜把水溶液分成两相,其中流动的一相(样品水溶液)为被萃取相,静止不动的为萃取相。样品水溶液中的离子与加入其中的某些试剂形成中性分子(处于活化态),并通过扩散溶入有机液膜,进一步扩散进入萃取相。一旦进入萃取相,中性分子受萃取相中化学条件影响,又分解为离子(处于非活化态)而无法再返回液膜中,结果使离子进入萃取相中。

四、微波溶样:

简介:微波溶出法是指利用微波为能量,进行样品处理的各种方法。

过程:样品制备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粉碎、与溶剂混合、微波辐射、分离提取液等步骤。样品得到后首先要加以粉碎以增大表面积,便于与溶剂分子接触,在微波能的作用下加快溶质从样品基体中的溶出过程。粉碎后的样品需与合适的溶剂混合。

26、简述固相微萃取技术:

一、固相微萃取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固相萃取的优点,摒弃了其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溶剂洗脱解吸附的弊病,只要一支类似进样器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即可完成全部前处理,通过色谱进样口提供能量完成解吸附和进样。与SPE法相比,SPME法具有萃取相用量更少、对待测物的选择性更高、溶质更易洗脱等特点。

二、S P M E 有三种基本的萃取模式:直接萃取(Direct Extraction SPME)顶空萃取(Headspace SPME)

膜保护萃取(membrane-protected SPME)

三、SPME方法分为萃取过程和解吸过程两步:

(1)萃取过程,将萃取器针头插入样品瓶内,压下手柄,使具有吸附涂层的萃取纤维暴露在样品中进行萃取,经一段时间后,拉起手柄,使萃取纤维缩回到起保护作用的不锈钢针管中,然后拔出针头完成萃取过程。

(2)解吸过程,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采用热解吸法来解吸萃取物质。将已完成萃取过程的萃取器针头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的气化室内,压下手柄,使萃取纤维暴露在高温载气中,萃取物被解吸下来,进入后序的气相色谱分析。

四、影响固相微萃取的因素:纤维表面固定相;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无机盐与萃取pH;衍生化反应。

仪器分析与环境工程

仪器分析中通常把分析区域横向线度小于100um量级称为微区分析。微区分析应用的诸多技术,大多与表面分析相联系(当然也不是全部如此),分析深度常小于1 m,有的甚至仅限于固体表面的若干原子层的深度。由于微曲和表面分的固有特点,使其涉及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技术综合性强,以实验室应用为主,且常常使用大型贵重仪器 在环境监测和分析工作中,尤其在我国,比较强调仪器、方法的简便阻便基层使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偏重于整体分析¨_l 。因此,虽然微区分析的许多技术早已应用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有的研究者已认识到.环境分析已经开始由分析痕量成分向状态、价态分析和向表面、微区分析方向发展:但是与整体分析相比,表面和微区分析仍然甚少应用于环境研究=本文试图从环境研究的特点和方法论的角度讨论有关现象,从微区分析这一侧面.讨论现代仪器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大系统。大气圈、水圈、土壤一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纷繁复杂的研究对象和相对固定的若干污染物种和监测项目决定了环境监测与分析工作的主要注意力,从一开始就放在丁大范围的监测、常量分析和痕量分析方面。与此有关的分析技术除部分环境分析专用技术外,包括各种色谱技术、某些光谱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色谱一光谱联用技术等等成为环境分析手段的主体。在空阃概念上,大多属于总体分析范畴。总体分析的缺陷在于“难于表明污染物的活性和被污染对象的部位。“这时,需要进行分区分析.甚至要进行表面(或微区)分析” J。这一描述无疑是正确的.但尚有不足。其他的作者曾经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仅仅停留于知道某一种污染物的量是不足以把握它在环境中的作用的。例如:土壤、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重金属元素的作用就与它的数量、形态、价态等等密切相关 l_。而且,它的作尉和转化还与它和所在微环境例如微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J ]:若我fr】的观念仍然限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进行分析“.则我们很难会选用微区分析的手段去研究那些显然是多相多组分的样品,即便是作形态分析,也仍然倾向选用分离富集分析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自自地放弃了用微区分析方法可以获得的宝贵信息也许这就是在上文中已经引证过的大多数环境分析专著中基本上没有讨论微区分析技术的主要原因 在环境分析中,大气粒子或气溶胶的研究或许是使用微医(显微)分析最多的领域。在研究大气物质与海洋物质在气溶胶中相互作用的机理中,微区分析起了主导作用。事实上,正是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环境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整体的、分区的、微区的研究综合起来,才能够对环境对象形成完整而深刻的认识。以环境污染物为倒,它的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一的。它的产生、迁移、转化盟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很可能会有微观的图景和宏观的效应。监测和分析的总体分析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制定、环境污染冶理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在化学污染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成分包括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产生、迁移、转化机理,价态形态分析等等的研究中。除总体分析和分区分析以外,微区(显微)分析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在这些方法之间建立磋系形成完整深刻的认识。还需要在方法论以及采样理论、统计方法、化学计量学方面的更多的研究工作:环境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许多与产品的检验分析方法一致,是移植而来的 t6][I 。在借用之后,根据环境分析的特点,在实验方法方面又会加改善或改进与近年环境有机污染日益突出的情况相联系,和NMR、GC—MS等方法一样.FT—IR应用也更加普遍。第\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

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试题A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09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 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 B 光电效应 C 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 D 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 2. 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 A 气体燃烧 B 气体放电 C 电极放电 D 电火花 3. 原子发射光谱中,与光谱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 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B 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C 跃迁几率 D 蒸发温度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干扰。 A 磷酸 B 硫酸 C 镁 D 钾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L铅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7,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0.018,其检出限为()。 A 10 μg/L B 20 μg/L C 15 μg/L D 5μg/L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灵敏度为0.04 mg L-1/1%,当试样质量分数约为0.1%,配制25ml溶液应称取()试样? A 0.10 g B 0.015 g C 0.18 g D 0.020 g 第1页 注意:填写内容不要超出以上格式,第二页的边距和第一页一样 出题人(签名)__________ 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

6.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 A 化学计量火焰 B 贫燃火焰 C 电火花 D 富燃火焰 7.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 A n → σ* 跃迁 B 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π*跃迁 C n→π*跃迁 D σ→σ*跃迁 8. 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 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9. 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 异构体 B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10.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A 理论塔板数 B 塔板高度 C 分离度 D 死时间 二、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吸光物质在()浓度及()厚度时的吸光度,它是表明物质对()的吸收能力。 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石墨炉原子化法测定原子吸收时经历()、()、()和()四个阶段。 3. 紫外吸收光谱中,分子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一定的能级而且是量子化的。所以分子具有()能级、()能级和()能级。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吸收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产生吸收的是(),后者产生吸收的是()。前者使用的光源是()光源,后者是()光源。前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后者的单色器在产生吸收之()。 第2页

华为内外部环境分析

华为内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1、国际环境 一球多制,多元共存,世界多极化将继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力量已初步出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进程,继欧美之后,亚、非、拉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出现。国际权力呈分散化态势,世界多极化特征明显。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上升。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将是世界进入下个十年的基本面貌。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依存、调整变革、竞相发展将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出于各国国内政治利益的考虑,各种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全球经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中国威胁论正喧嚣尘上。纵观公司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这些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国内环境 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 在法律方面,我国已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这表明了我国将加大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其必将对国家整个经济生活和所有的经济部门,乃至对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电信行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垄断特点和长期发展的特性,因此《反垄断法》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电信行业产生非常重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及其基础地位,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吸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使仪器分析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自动、灵敏以及适应特殊分析方向而迅猛发展,这就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仪器分析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包括两大范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又分为基础仪器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又分为波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1 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地位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信息科学,用于陈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现代仪器分析也是一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等,有效地扩展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人们通常将信息与物质!能源相提并论,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由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没有能源,世界便成为静寂的世界。信息则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信息交换,世界便成为没有生气的世界,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 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有多少”?而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即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微量到微粒分析,从痕量到超痕量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表现分布到逐层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摘要:不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质污染,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测定技术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例如,在了解酸雨程度时,适宜采用离子色谱法;氟氯烃类气体和有机农药的测定,不但需要高难度的采样和预处理技术,还需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技术( GC -MS) 进行测定;如上所述,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这两个领域中,各类污染物质均需要相应的分析方法。因此仪器分析这门课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大气污染、水污染、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这门课是我向往已久的课程,因为在上学期通过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做一些专业基础实验,我对化学分析仪器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很是向往仪器分析这门课。另一方面,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们来说,学好仪器分析这门课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所以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流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尤为重要【1】。但当我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才发现仪器分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仪器分析》的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知识琐碎,仪器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涉及面广。例如对于气相色谱仪这一仪器来说,虽然书上介绍的很详细,老师讲解的也很细致,但听完之后对于它的整个气路流程还是不是很清楚,简单通过听课或者看书很难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所以自己课下也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1善于总结。 对于仪器分析这门课,虽然它的知识点很琐碎,各章节之间联系也不是很紧密,但每门课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是我必做的一件事情,因为不仅加深了我的记忆,还能够通过总结比较拓宽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例如对于仪器分析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来说,自己就在课下做了一些总结,并且总结的同时也会通过过程图来进行记忆。 图1 笔记总结图2 原子吸收仪示意图 1.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测量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作

环境仪器分析知识点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跃迁至激发态,很短时间后又从高能级激发态跃迁回低能激发态或基态,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就得到发射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组成 由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组成。 光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试样蒸发、原子化和激发发光提供所需的能量,它的性质影响着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试样中待测原子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所发射的特征光经分光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以便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具有不同的电子能级,在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处于最低的能级状态,整个原子也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基态。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得到一定的能量后,就会发生电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引起入射光强度的变化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组成及其作用? 答: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光源: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原子化器:将试样中离子转变为原子蒸气。单色器:可测元素的共振吸收曲线与临近谱线分开。检测器: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读出数据。信号显示系统:将讯号经处理器放大,把检测结果显示出来。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的类型有哪三种,分别适合哪些元素的测定? 答:①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燃气与助燃器之比与化学计量关系相近,适用于大多数元素)

②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化学计量,具有还原性,温度低干扰多,背景高,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 ③贫燃火焰(燃气小于化学计量,具有氧化性,温度高,适用于易解离,电离的元素) 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石墨炉升温程序包括哪几步,作用分别是什么?答:①干燥:去除溶剂,防止样品溅射。②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出去。③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④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5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有哪些?分别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消除? 答:①物理干扰。产生:在试样转移,气溶胶形成,试样热解,灰化和被测元素原子化等过程中,由于试样的物理特性变化而引起原子吸收信号下降的效益。消除:配制与待测液有近似组成的标准溶液,标准加入法,稀释。 ②化学干扰。产生:由于被测元素原子与共存组分化学反应生成稳定化合物,影响被测元素原子化。消除:加入释放剂,加保护剂,饱和剂,加电离缓冲剂。 ③电离干扰。产生:高温条件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吸光度值下降,消除:加入过量消消电离剂。 ④光谱干扰。产生:吸收线重叠。消除:另选分析线。 ⑤背景干扰。产生:分子吸收和光散射。消除:背景校正。 6 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的原子化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如何? 答:a,火焰原子化法:原理——由化学火焰的燃烧热提供能量,使被测元素原子化。特点:火焰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应用范围广,但原子化效率低。b,非火焰原子化法。分为两类:石墨炉原子化器和石英管原子化器。石墨炉原理: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高热高温,使试样原子化。特点:原子化效率高,绝对灵敏度高,稳定高。但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简便,装置复杂。石英管原理:将气态分析物引入石英管内,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原子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袁金霞(造纸试点10-1班,学号201005031174) 前言: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研究各种物质化学组成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量的方法。现代分析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现代仪器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的使用,使得现代分析技术正在逐步发展成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信息科学。现代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中应用广泛,制浆造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分析技术的支持,它对于实验研究分析非常重要,包括各种抽出物分析,碳水化合物分析,木素分析和制浆造纸沉积物分析等。 近年来现代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下面主要介绍几种用于制浆造纸研究的现代分析技术: 一、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因此又称为振动转动光谱。红外光谱的应用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应用红外光谱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来推断研究分子的基本结构;二是化学组成的分析,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分子的结构,依照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定性分析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可分为功能基定性和结构分析两方面。功能基定性分析是根据木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谱带测定它有哪些功能基,而结构分析通常是红外光谱与其他分析方法(如质谱、核磁共振、X2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等)相结合确定其结构。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近年来,红外光谱作为迅速崛起的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测试领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造纸行业中,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作定性分析,着重是结构分析,也用于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可用来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测定纸浆卡帕值,测定细纤维的取向角值,测混合纤维的构成,探测热磨机械浆的光返黄,测纸张的匀度,测量纸页的水份和纸板的重量,检查纸张结构,确定纸页内的水分分布,进行复印纸及其文字墨粉的无损检查,考察壳聚糖的吸附性能等。另外,红外光谱技术还可用来测量浆中杂质:用红外光谱

我对环境工程的认识

我对环境工程的认识 本人环境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做过将近十年环保设计、咨询和行政工作。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有一点粗浅的看法,想和各位探讨。 一、环境工程课程设置面广而不精,但并非一无是处 环境工程可以派生出的职业主要有环保科研、设计施工、环境分析、环保咨询,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基础化学、化工原理(或粗浅的流体力学)以及各门带环境(或污染)两个字的课程(以下称环保专业课)。做科研吧,理论深度不够,做个反应条件研究还凑合,做机理比化学化工专业差得不是一个档次,必须自学,而且是毫无基础的自学。做设计施工吧,结构一块得另外找人,机电自控系统只能提出基本需求任人忽悠,到了现场刚毕业的硕士生还不如施工员顶用。作分析吧,按国标法做还行,但真的没见过懂仪器维护的环境工程应届生(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做监测设备开发设计更是与环境工程专业不沾边,大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研究生等着找工作。做环保咨询吧,只能给出污染治理流程及工艺参数,但什么是咨询???你得给别人算财务帐收益、市场前景帐,环境工程的同学必须自学(财务分析可不是看两天书就能学通的,对市场的宏观把握更是要有大量背景知识的积累),总不能一个十万出头的可研还专门组个团队来做吧。环评也是环境咨询的一类,环境工程专业能做好的基本限于工程分析一章(我好几个朋友在环保公司干了不下五年,还在做工程分析,当然,有的人已经做得很精了,能够真正的指导企业做清洁生产)。但大多数做工程分析的同学还仅限于将企业提供的工艺流程图拿来照搬,对行业先进的技术水平没有了解,排污节点也找不全(当然,有的是故意漏掉重要的排污节点,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后再讲),至于高级点的污染预测模型,好像都是在照抄,倒是环境科学出身的同学在做模型方面多少有点心得。说了这么多问题,只是想告诉在校的环工学生你的局限性在哪里,并不是说环境工程这个专业就一无是处了。我的理解是环境工程与其他相关专业比较,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工艺的把握,除了工艺,人家都比你强。这里说的工艺不仅仅是设计文本上几个工艺参数,而是实实在在的调试运行能力。你设计的项目,你能把它调试好,把运行费用降下来,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同时确保稳定达标,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学化工专业、微生物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做不来的。比如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你能把微生物培养起来,少加活性碳,降低反渗透负荷,你的竞争力就出来了。又比如别人建的人工湿地经常雍水,你把运营维护制度建立起来,规范操作,延长湿地正常运行寿命,你就有市场了。又或者你设计的脱硫塔在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留足了余量,当电厂硫份超设计的时候启用塔外设施能够确保二氧化硫达标,那很多电厂脱硫整改的时候就会来找你了。所以我认为,关键要学通工艺,深入掌握几门工业三废治理技术,多看工程实例,多于同行交流,这才是吃饭的家伙。要是都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学给排水的同学基本都能胜任,也不用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了。 二、高水平的环保工程师也是生产工艺专家 现在有个行当叫清洁生产,原意是想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也是污染源头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朋友在做这个行当,赚钱不少,项目短平快。有兴趣的同学可在网上下载基本清洁生产报告学习学习,看看你能从中学到多少优化生产工艺的知识。我看过不少清洁生产报告,有时真想把厚厚的一本报告砸在编报告人的脸上。很多人其实完全没有用心了解工艺,做合成氨制尿素的的居然把尿素解吸水和煤气水封水漏掉,做磷化工的不考虑矿石里的砷,精细磷化工也不考虑黄磷水封水的收集处理,做玻璃的也不给业主推荐富氧(纯

《环境仪器分析》

环境仪器分析 第一章概述 §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和作用 1.1 环境监测技术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使环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生物、生态、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检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发展趋势随时可知。 如城市的空气质量,长江流域的水质质量,三峡流域的水质质量,沿海城市海水浴场水质周报,全国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化学指标的测定:应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对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污染水平的测定。 ②物理指标的测定:应用物理计量技术对能量污染的监测: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 ③生物、生态系统的监测:应用生物计量技术监测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生物畸形变种、受害征候及生态系统的变化。 1.2 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 目的: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当前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 ①为实施强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做好技术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②强化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 ③切实加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④加速以报告制度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传递系统建设。 ⑤巩固检测队伍,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⑥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⑦坚持科技领先,做好监测科研,全面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性:解决及时性一是建立一个高效能的环境监测网络,理顺环境监测的组织关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报告制度,有一个十分流畅的信息通道,做到纵横有序,传递自如;三是有一个能满足管理要求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四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监测成果表达形式。 ②针对性:即着重抓好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视性监测。摸清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变化特征及排放规律,掌握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做到针对性要消除监测与管理脱节现象。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数据头脑,而且要有管理头脑,还要努力开拓污染源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污染源监测网络。环境监测站应具有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能力和说清污染来龙去脉的能力。 ③准确性:一是数据准确,二是结论准确。前者取决于监测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后者取决于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防止重监测数据,轻调查材料,说不清环境污染史;重自然环境要素,轻社会环境要素,看不清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重监测结果,轻环境效益,提不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 ④科学性:一是监测数据和资料的科学性,二是综合分析数据资料方法的科学性,三是关于环境问题结论的科学性。三者缺一不可。 §2 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类型 2.1监测内容 以监测的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为:空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固弃物,生物,生态,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辐射监测等。 ⑴空气污染监测 ⑵水质污染监测 ⑶土壤固弃物监测

仪器分析题A答案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试卷( A 卷) 2010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仪器分析》试卷答案 开课单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 计算器 入场 一、填空题 (共10分 每题2 分) 1.极谱分析法定性的依据是 半波电位 ,定量的基础是 扩散电流(方程) 。 2.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中,对仪器灵敏度影响较大的实验参数有: 灯电流 、灯电压 和波长位置等。 3.空心阴极灯的两个电极的组成是:待测元素做阴极、钨棒做阳极。 4.气相色谱法要求试样具有的性质有 易挥发、热稳定性高等。 5.仪器分析方法中,一般的定量方法有: 外标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等。 二、选择题(共40 分 每题 2 分) 1.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D ) (A) 自然变宽 (B) 斯塔克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由于某元素含量太高, 已进行了适当的稀释, 但由于浓度高,测量结果仍偏离校正曲线, 要改变这种情况, 下列哪种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 A ) (A)将分析线改用非共振线 (B)继续稀释到能测量为止 (C)改变标准系列浓度 (D)缩小读数标尺 3.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D ) (A)阴极材料 (B)阳极材料 (C)内充气体 (D)灯电流 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D ) (A) 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B)氙弧灯,灯电流;

(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 (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5.在AAS分析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什么?(C) (A)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原子;(B)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激发态离子; (C)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原子;(D)把待测元素转变为气态基态离子。6.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 A ) (A)X射线区 (B)红外区 (C)无线电波区 (D)可见光区 7.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D ) (A) CH3-CH=CH-CH3 (B) CH3-CH2OH (C) CH2=CH-CH2-CH=CH2 (D) CH2=CH-CH=CH-CH3 8.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 (B)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 (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 (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 9.色谱分析中其特征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的是( D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相对保留值(D)峰面积10.在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 C ) (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11.核磁共振波谱图不能提供的信息是(D) (A)化学位移(B)积分线 (C)偶合裂分(D)自旋能态 1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 A ) (A)在水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B)在酒精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二小时以上 (D)不必浸泡 13.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 C ) (A)钨灯 (B)卤钨灯 (C)氘灯 (D)能斯特光源 14.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 ( A )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 (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15.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若气化室温度过低,样品不能迅速气化,则造成峰形( B ) (A) 变窄 (B) 变宽 (C) 无影响 (D)变高

环境仪器分析真题及答案(全)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湖南科技学院符国栋 前言: 仪器分析是指借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理化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近年来食品仪器分方法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领域中,这类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在食品分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本文主要探讨现代仪器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其中对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仪器分析/理化性质/食品分析/检测/应用 目前在食品分析检测中基本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代替手工操作 的传统方法,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仪器分析的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更加明显,多种技术的结合与联用使仪器分析应用更加广泛,有力推动了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使得食品分析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现代分析仪器的种类十分庞杂,应用的原理不尽相同,而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范围,可划分为: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射线式分析仪器、色谱类分析仪器、离子光学式分析仪器、磁学式分析仪器、热学式分析仪器、电子光学物性测定仪器及其它专

用型和多用型仪器[1]。 1.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检品用量少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分析领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为食品分析、食品营养、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毒理学等诸多领域的空前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测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1975年丹麦的Ruzicka和HansonE首次提出流动注射分析(flow—injection analysis, FIA) 的概念,指出化学分析可以在非平衡的动态条件下进行。FIA 具有适应性广泛,分析效率高,试样和试剂消耗量少,检测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在与FIA 联用的各种监测器中, 分光光度检测器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推广。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样品在检测池中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大小来确定样品含量的, 与各种在线分离富集、转化技术相结合(如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膜渗析、多流切换、合并区带、停流技术、动力学技术等),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将快速扫描的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与流动注射和专用微机联用,可形成连续自动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分光光度法系统,更进一步拓宽了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范围。近年来,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食品分析特别是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测定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可以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品的污

环境工程监测试题参考答案.doc

环境工程监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下列水质指标中,常用于饮用水的有:游离余氯、浑浊度、总硬度;常用于污水的有:BOD5 、COD、悬浮物; 水质指标:BOD5、COD、游离余氯、悬浮物、浑浊度、总硬度 2、实验测定BOD5时用的稀释水,初始溶解氧应为8~9mg/L,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培养5天后溶解氧的降低不大于0.5mg/L;pH在6.5~8.5范围内。用稀释水稀释得到的水样,在培养前后溶解氧的的降低不小于2mg/L。 3、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了13种第一类污染物,请列举其中的6种:总汞、烷基汞、总铬、六价铬、总镉、总砷、总铅、总镍、总铍、总银、苯并(a)芘、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4、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通常分为五级,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各级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和API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I II III IV V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API范围1-5051-100101-200201-300大于300 5、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将水体分为五类;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农业用水至少应满足V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将空气环境分为3类,《环境噪声控制标准》(GB 3096-93)将声环境分为5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将土壤环境分为3类。 6、在实验测定好氧量OC时,所用的氧化剂是高锰酸钾,指示剂是高锰酸钾,终点现象是无色到红色。在实验测定COD时,所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指示剂是试亚铁灵,终点现象是棕红色。 7、某企业是1998年1月1日之后新建的非特定排污单位,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能排放到周边不同功能的水体或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请列表给出该厂的废水在处理后按不同标准排放时,SS、BOD5和COD应达到的具体值。 指标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BOD52030300 SS(mg/L)70150400 COD(mg/L)100150500 二、选择题(可能有多种答案) 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关挥发酚类含量不得超过0.002mg/L的规定是根据C 的考虑而确定的。 A、毒理学 B、病理学 C、感官性状 D、不产生颜色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教学提纲

环境仪器分析考试卷A-----考前必看

东华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期末试题A卷 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使用专业环境科学09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光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法的不同点在于光谱分析法涉及到()。 A 试样通常需要预处理以消除干扰组分 B 光电效应 C 复杂组分的分离和两相分配 D 辐射光与试样间的相互作用与能级的跃迁 2. ICP光源高温的产生是由于()。 A 气体燃烧 B 气体放电 C 电极放电 D 电火花 3. 原子发射光谱中,与光谱强度无关的因素是()。 A 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B 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C 跃迁几率 D 蒸发温度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的干扰。 A 磷酸 B 硫酸 C 镁 D 钾 5.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 mg/L铅的标 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7,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为 0.018,其检出限为()。 A 10 μg/L B 20 μg/L C 15 μg/L D 5μg/L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灵敏度为0.04 mg L- 1/1%,当试样质量分数约为0.1%,配制25ml溶液应称取 ()试样? A 0.10 g B 0.015 g C 0.18 g D 0.020 g 第1页 注意:填写内容不要超出以上格式,第二页的边距和第一页 一样 出题人(签名)__________ 室负责人(签名)_________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现代仪器分析与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信号的关系曲线,由于是用标准溶液测定绘制的,所以称为标准曲线。 准确度:是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超临界流体:某些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的纯物质,当它在高于其临界点即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就变成了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而是一种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延迟荧光:分子跃迁至T1态后,因相互碰撞或通过激活作用又回到S1态,经振动弛豫到达S1的最低振动能级再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灵敏度: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改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比较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检出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 线性范围:指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到遵循线性响应关系的最高浓度间的范围。 梯度洗脱:指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组成(如溶剂的极性、离子强度、pH等)和配比,使样品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分离。 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空心阴极灯中特定元素的激发态,在一定条件下发出的半宽度只有吸收线五分之一的辐射光。 自吸收:指当浓度较大时,处于激发光源中心的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使谱线的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自吸收。 原子线:原子外层电子吸收激发能后产生的谱线称为原子线。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所发射的谱线。 电离能: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在所有原子发射的谱线中凡是由各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所长生的谱线。

ISO9001-2015 内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方法的应用

ISO9001:2015 内外部环境分析及SWOT方法的应用 依据ISO9001:2015版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组织充分识别了内外部环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对组织业务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的方法,确定组织的机遇和威胁,制定相应的措施。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的具体内容及分析方法如下: 外部环境的分析 (一)、组织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1)分析的内容 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接影响,法律环境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 a)与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 c)组织的法律意识; d)国际法规定的国际法律环境和目标国的法律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特点: a)不可测性,组织很难预测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 b)直接性,直接影响组织的活动、状况; c)不可逆转,一旦对组织有影响,就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且是无法回避和转移这种变化的。 2、经济环境分析

是构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a)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五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 b)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人均GDP、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组织形式。 d)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物价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 e)当前的经济状况: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总体变化,影响因素包括:税收水平、通货膨胀率、贸易差额和汇率、失业率、利率、信贷政策及政府投放等。 f)其他一般经济条件:如工资水平、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等。 3、社会和文化环境 组织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包括: ?人口因素 ?社会流动性 ?消费心理 ?生活方式的变化 ?文化传统 ?价值观 以上因素对组织制定营销、促销、开展业务、管理内部资源的战略产生影响。 4、技术环境

仪器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

仪器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及其基础地位,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吸取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使仪器分析技术正朝着快速、准确、自动、灵敏以及适应特殊分析方向而迅猛发展,这就是当今仪器分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仪器分析分析方法发展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是四大化学之一,包括两大范畴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仪器分析又分为基础仪器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又分为波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电镜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1 仪器分析技术的基础地位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信息科学,用于陈述事物的运动状态,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交流.现代仪器分析也是一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流通、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等,有效地扩展了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人们通常将信息与物质!能源相提并论,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由物质组成的,没有物质世界便虚无缥缈。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源泉,没有能源,世界便成为静寂的世界。信息则是客观事物与主观认识相结合的产物,没有信息交换,世界便成为没有生气的世界,人类无法生存和发展。 生产和科研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有多少”?而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全的信息,即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微量到微粒分析,从痕量到超痕量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表现分布到逐层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