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21151410《汉语史》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汉语史是汉语从古至今发展变化的历史,是关于汉语历史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以及分期,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意在弄清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探索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本课程一般在大三开设,讲授一学期。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解决中国古代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存在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若干实际问题;由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是建立在汉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学习汉语史对于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和研究汉语史对理解现代汉语方言尤为重要,方言之间的语音、词汇、语法差异可以通过汉语史上的规律得到解释;汉语史对于普通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也很有意义,因为普通语言学是在总结各种具体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了解汉语发展的规律就有了进一步认识普通语言学规律的基础和材料。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习者对汉语的发展历史有个初步的了解,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分期以及研究汉语史的依据和方法,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把握汉语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主线,引导学习者发现并解释汉语发展和演变中的现象和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以便将来能继续学习和研究有关内容。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史的任务和研究意义。

(2)理解: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3)掌握: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汉语史的分期。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齐冲天.汉语史简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汉语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和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关于汉语史的分期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4)研究汉语史要遵循哪些原则?说说你对每个原则的理解。

(5)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建立汉语史的依据?请举例说明。

(6)研究汉语史的主要方法是什么?什么是历史比较法?用来研究汉语史有什么不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汉语史的分期。

(2)难点: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授课内容】

第一节汉语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汉语发展、变化的历史。

2.任务:(1)描写汉语历史演变的各种现象;(2)解释这些演变的原因;(3)总结汉语历史演变的特点和规律;(4)预测汉语发展的方向,以指导现代汉语的使用和各种规范的制定。

3.研究意义:(1)从大的方面说,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2)从与现代汉语和方言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汉语和现代方言;(3)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研究汉语史有助于普通语言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

第二节研究汉语史的原则、依据和方法

1.原则:(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4)认清语言发展的方向。

2.依据:(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2)汉字的形体结构;(3)前人的研究成果;(4)现代方言口语;(5)借词和亲属语言。

3.方法:基本方法是比较法,还有其他方法:历史比较法、归纳法、统计法、实证法、探源法、推论法。

第三节汉语史的分期

1.关于汉语史分期的不同观点

2.本课程采用的分期:(1)上古期——即商、周、秦、两汉时期;(2)中古期——即六朝、隋、唐、宋时期;(3)近代期——即元、明、清时期;(4)现代期——“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二章汉语语音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上古声母、韵母、声调到中古的发展规律。

(2)理解:中古韵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3)掌握:中古声母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从上古到中古,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中古到近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近代到现代,声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述声母演变的总体特点。

(5)从上古到中古,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从中古到近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从近代到现代,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试述韵母演变的总体特点。

(9)关于上古声调,有哪些不同观点?

(10)从中古到近、现代,声调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试述声调演变的总体特点。

(12)如何根据现代音推知中古入声字?

(13)试述汉语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古声母、韵母、声调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

(2)难点:上古声母和韵母。

【授课内容】

第一节声母的发展

1.从上古声母到中古声母的发展

(1)上古声母:钱大昕首次提出“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著名论断,对后世影响很大。章

炳麟提出“娘日归泥”说,黄侃提出“照二归精、照三归知”说,曾运乾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王力《汉语史稿》32个声母。关于复辅音问题。

(2)中古声母:守温30个字母;《切韵》36个声母;“三十六字母”。

(3)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轻唇音的产生;舌上音的产生;庄组(照二)和章组(照三)的合流;云(喻三)的分化及其与以(喻四)的合流。

2.从中古声母到近代声母的发展

(1)近代声母:《中原音韵》21个声母。

(2)汉语声母从中古到近代的演变:浊音清化或趋于消失;“非、敷、奉”演变为唇齿擦音[f],“微”变为半元音[v];知组声母和照组声母合流,演变成一套卷舌声母。

3.从近代声母到现代声母的发展

(1)现代声母: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

(2)汉语声母从近代到现代的演变:微母、疑母变为零声母;从舌根组声母“见、溪、群、晓、匣”和舌尖前组声母“精、清、从、心、邪”中演变出一组舌面声母j、q、x,两组在洪音(开口呼、合口呼)前不变,在细音(齐齿呼、撮口呼)前变为j、q、x。

4.声母发展的总体特点:分化与合并兼有,总体上朝着精简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韵母的发展

1.从上古韵母到中古韵母的发展

(1)上古韵部:关于上古韵部的研究;王力《汉语语音史》拟定周秦古韵30部。

(2)中古韵部:《广韵》206韵;“平水韵”106(或107)韵。

(3)汉语韵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总的看来,从上古韵部到中古韵部以分化为主;入声韵与阴声韵、阳声韵的相配关系发生了变化;谐声系统遭到破坏。

2.从中古韵母到近代韵母的发展

(1)近代韵母: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分为19个韵部,46个韵母。

(2)汉语韵母从中古到近代的演变:入声韵尾[-p]、[-t]、[-k]消失,入声韵并入阴声韵;韵部合并,韵母系统简化;出现了舌尖元音韵母“支思”。

3.从近代韵母到现代韵母的发展

(1)现代韵母:普通话39个韵母。

(2)汉语韵母从近代到现代的演变:“四呼”格局发生变化;鼻音韵尾合并;卷舌元音和儿化韵产生;韵母e形成。

4.韵母发展的总体特点

(1)从韵头上看,从开合二呼各四等逐渐发展成开、齐、合、撮四呼,i、u、ü介音齐全。

(2)从韵尾上看,上古、中古阴、阳、入三类韵齐备,到近代和现代,入声韵消失,阳声韵尾[-m]并入[-n],从而使音节样式大大减少。

(3)从韵腹上看,主要元音接近的韵部逐步合并。

(4)产生了一些新的韵母。

第三节声调的发展

1.从上古声调到中古声调的发展

(1)上古声调:关于上古声调的研究。

(2)中古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但每类调值如何,不得而知。

(3)汉语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四声相承”,即中古继承了上古的声调,只是有些字的具体归类可能与上古不同。

2.从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发展

(1)近、现代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2)从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发展

从中古音到《中原音韵》,声调有三大变化: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从中古声调到现代声调与到近代声调的演变规律基本相同,区别只在入声的分派上,到现代是“入派四声”。

3.声调发展的总体特点:(1)四声相承;(2)平分阴阳;(3)入声消失。

第四节汉语语音史小结

1.汉语语音发展的总趋势:(1)新要素的产生;(2)旧要素的消亡;(3)语音系统的简化。

2.声韵调互相制约

【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三章汉语词汇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借词的发展;固定语的发展。

(2)理解:单音词的发展;复音词的发展。

(3)掌握:词义的发展。

【学时分配】6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5学时,讨论1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3)许慎著,臧克和,王平校订.说文解字新订[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举例说明汉语单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2)举例说明汉语复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

(3)汉语不同时期的借词各有什么主要特点?试举例说明。

(4)上古、中古、近代的成语各举三个例子,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5)词义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6)什么是词义发展的类比引申、关联引申和假借引申?每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7)什么是词义发展的链条式、辐射式和综合式?每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8)举例说明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9)从数量、语音、结构和表义几方面,阐述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单音词的发展;复音词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难点:词义的发展。

【授课内容】

第一节单音词的发展

1.上古单音词的发展:(1)上古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2)周秦时期、《说文解字》时代的单音词与甲骨刻辞相比,数量在逐渐增多。

2.中古单音词的发展:(1)继承旧形,新义和旧义有联系;(2)利用旧形,新义和旧义没有联系;(3)词形和词义都是创新。

3.近代单音词的发展:(1)新词旧形,新义与旧义没有联系;(2)新词新形;(3)新词多义化。

第二节复音词的发展

1.上古复音词的发展

从结构上,上古复音词可以分为联绵词、重言词和合成词三类。总起来看,上古复音词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1)上古词汇虽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在上古后期(两汉)表现得尤为显著。

(2)上古复音词已有多种结构形式,现代汉语单纯词里的联绵式、叠音式(一部分重言),合成词里的重叠式(一部分重言)、复合式和附加式,各种结构大体具备。但前缀“阿、老”,后缀“子、儿、头”在上古尚未完全形成。复合词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最多,其他形式较少,补充式还未出现。(3)不少单音词已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可以跟不同的语素构成不同的复合词。2.中古复音词的发展

(1)已有的类型更加丰富:中古复音词虽然仍以上古已有的联绵词、重言词、合成词等类型为主,但数量大大增加,内容大大充实。

(2)出现了新的结构形式:出现了补充式、名量式、超层次组合三种新的结构形式。

(3)出现了新的词缀:出现了现代汉语常用的前缀“阿、老”和后缀“儿、头”。上古出现的后缀“子”用法进一步扩大。

总的说来,中古复音词有了全面的发展,其中以联合式、偏正式最为重要,占中古复音词总数的80%以上。

3.近代复音词的发展:近代产生的新词中,双音词占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不少三音词和四音词。这是近代词汇发展的特点,在近代后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第三节借词的发展

1.上古借词:(1)先秦借词;(2)两汉借词。

2.中古借词:(1)普通借词;(2)佛教借词。

3.近代借词:(1)蒙语借词;(2)满语借词;(3)日语借词;(4)印欧语借词。

4.现代借词:现代借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借词大量增加,出现了大批“字母词”,即将西文字母直接借入汉语。

第四节固定语的发展

1.上古的成语和谚语

(1)成语:在商代甲骨卜辞里没有四字格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两汉,成语才逐渐多起来。有的来自口语,有的来自书面作品。

(2)谚语:谚语是在人民口语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只来自民间。

2.中古的成语

中古产生了大量的新成语。主要有三个来源:(1)来自上古典籍;(2)来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3)来自佛家作品。

3.近代的成语和谚语

近代成语和谚语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近代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近代的成语:出现在近代作品里的成语总数估计在5000个以上。近代成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2)近代的谚语:随着近代白话文学的广泛传播,谚语数量大大增加,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通俗化和口语化。

第五节词义的发展

1.词义发展的表现

(1)理性意义的发展:深化;转移;增减;分合。

(2)附加意义的发展:由褒义(或中性)到贬义;由贬义(或中性)到褒义。

2.词义发展的途径:(1)类比引申;(2)关联引申;(3)假借引申。

3.词义发展的方式:(1)链条式;(2)辐射式;(3)综合式。

4.词义发展的方向: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概括、抽象的方向发展。5.词义发展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第六节汉语词汇史小结

1.汉语词汇发展概况:汉语词汇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词汇在不断丰富,词义在不断发展变化。

2.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数量上由少到多;语音上从单音到多音;结构上从简单到多样;表义上逐渐丰富细腻。

【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四章汉语语法史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称代词、结构助词的发展。

(2)理解:“们”、“了”“着”“过”的发展。

(3)掌握:宾语前置式、判断式、处置式、被动式的发展。

【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3种以上文献。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三版.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重印本.

许仰民.古汉语语法新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2.作业与思考题

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简述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展历史。

(2)简述复数词尾“们”的产生和发展。

(3)简述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发展历史。

(4)简述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产生和发展。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哪些情况?举例说明。

(6)动词后的“得”、宾语和补语,它们的位置在中古和近代如何摆放?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7)简述“是”字句的发展,并列举现代汉语“是”字的用法。

(8)中古和近代的处置式和现代汉语的“把”字句有何异同?

(9)简述被动式的发展。

(10)简述汉语语法发展的总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们”;宾语前置式;判断式;被动式。

(2)难点:结构助词;“了”“着”“过”;处置式。

【授课内容】

第一节词类的发展

1.实词的发展:名、动、形、数、量、代、副等各类词的发展。

2.虚词的发展:介、连、助、语气各类词的发展,重点介绍结构助词、复数词尾“们”和时体词尾“了”“着”“过”的发展。

第二节语序的发展

1.动宾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甲骨卜辞、周秦汉语中,宾语往往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有7种宾语前置的句型。后来宾语逐渐后移。

2.动宾宾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甲骨卜辞中双宾语的位置不太固定。到了周秦,逐渐统一了起来,通常是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即“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与现代汉语一致。

3.动宾补结构中宾语和补语的位置:一个动词如果后面有“得”、宾语和补语,开始时位置并不固定。到了清代,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逐渐统一了,发展的趋势是,动词、“得”、补语三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宾语往往被排挤出来。

4.比较结构中比较体的位置。

第三节句法结构的发展

1.连动式的发展

2.兼语式的发展

3.动结式的发展

4.判断式的发展

5.处置式的发展

6.被动式的发展

第四节汉语语法史小结

1.词法发展的特点:实词虚化;实词多功能到功能单一;虚词应用逐步规范统一。

2.句法发展的特点:语序逐渐固定;句法手段逐渐多样;句子结构逐渐严密;句子容量不断扩大。【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讨论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课程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

2.成绩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实践和课堂表现构成。

七、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二版.

[2]向熹.简明汉语史(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一版.

2.参考资料

[1]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齐冲天.汉语史简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5]宋学农,等.古代汉语(上册)[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8]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三版.

[9]许仰民.古汉语语法新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10]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重印本.

[11]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重订本.

[12]周光庆,杨合鸣.古代汉语教程(上、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5]许慎著,臧克和,王平校订.说文解字新订[Z].北京:中华书局,2002.

[16]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0.

[17]李格非.汉语大字典(简编本)[Z].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

[18]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Z].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150个左右。 3、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读、写,大部分会用。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 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 7、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阅读 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 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速

度。 11、对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含义或体会思想感情色彩。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12、能初步理解具、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 14、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15、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 16、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17、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8、能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根据要求选择材,编写作文提纲, 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19、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 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 20、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王力《汉语史稿》 复习提纲(练习题)

王力《汉语史稿》复习提纲(练习题) 一、绪论部分 第一节 1、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第二节 2、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 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3、语言科学以前的语文学和作为语言科学的汉语史有什么区别? 第三节 4、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5、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 主要缺点是什么?

第四节 6、汉语史的研究跟世界其他语言史的研究比较起来有哪些特点?研究汉语史的根据 有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对于汉语史的建立有什么重大作用? 第五节 7、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8、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六节 9、分期在语言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汉语史应当如何划分时期?分期的主 要标准是什么?文体的转变为为什么不能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七节 10、从整个历史上看,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节 11、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式?汉字字形的演变经过哪些主要阶段?在文字发展 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文字的?简化汉字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二、语音发展部分 第九节 1、从双声叠韵的事实中如何看出语音和语法、词汇的密切关系? 2、什么叫做骈词?骈词是怎样构成的? 第十节 3、中古文学语言的语音为什么应以“切韵系统”为标准?

4、中古语音的声母和韵母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5、什么叫做“反切”?“反切”在语音的研究上有什么作用? 6、《广韵》35声母和传统的36字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试就“五音”和“清浊”两方面 给36字母加以分类。 7、《广韵》206韵可以归出哪61韵类,哪92个韵母?其中平声韵有哪些?入声韵有哪些? 它们的读音是怎样的? 8、“平水韵”的性质和体例是怎样的?它和《广韵》有什么不同? 9、什么叫做韵摄?每一摄包括哪些韵母? 10、什么叫做“四等”?在韵图上声母和韵母是怎样分等的? 11、什么叫做“四呼”?“四呼”和“四等”有什么关系? 第十一节 12、清代学者对于古音的研究有什么卓越的成就?他们是怎样研究出上古的韵部来 的? 13、先秦古音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各有哪几类?它们是怎样相配的?阴阳入互相通 转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14、研究先秦韵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先秦声母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15、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 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6、什么叫做古音的重建?重建古音应当遵守什么原则?高本汉重建先秦古音的时候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第十二节 17、钱大昕说“古无舌上音”是什么意思?我们怎样从谐声偏旁和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 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18、餘母(喻四)在先秦是怎样一个声母?它从先秦到中古变化的结果和原因是怎样 的? 19、先秦照系二三等各声母的读音是怎样的?它们到中古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第十三节 20、上古纯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三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 化为哪些韵类? 21、上古促音韵母可以分为哪四类?每一类包括哪些韵部?每个韵部发展到中古分化 为哪些韵类?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2014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史考研复习资料

2014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史考研复习资料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语言学与古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注意事项:所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试题随答卷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第一部分两个专业共做题(60分更多资料文汇南师大考研网)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 1、《句法结构》的作者是()。 2、语言中的句子是无限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和()却是有限的。 3、基本元音共有()个。 4、文字起源于()。 5、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音位称之为()。 6、()是汉语复音词的一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整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7、《经籍籑诂》按()编次被释的字,分为106 卷。 8、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会意”的解释是()。 9、王力先生综合各家的意见,将先秦古韵分为()部。 10、《十三经注疏》中《春秋左传》为晋代(),唐代孔颖达等正义。 二、术语解释题(共20 分,每题5 分) 1、亲属语言(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2、他源文字 3、如字 4、《诗词曲语词汇释》 三、简答题(共30 分,每题5 分) 1、常见的语法手段包括哪些? 2、什么是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基本词及基本词的特点?(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4、通假字和六书中的假借字的区别是什么? 5、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6、你认为上古汉语中有成熟的第三人称代词吗? 第二部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做部分(共9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分,每小题1 分)(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1、《唐韵》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韵书,它的编纂者是()。 A、唐代孙缅 B、隋代陆法言 C、宋代丁度等 D、宋代陈彭年 2、在下面的韵部中,属于吟声韵部的一组是()。 A、支、缉、元、微 B、脂、幽、鱼、宵 C、蒸、质、侯、侵 D、之、觉、歌、物 3、下列字母中,属于全浊字母的一组是()。 A、船、匣、禅、奉 B、清、澄、群、泥 C、从、来、定、日 D、心、奉、邪、敷 4、在先秦时期,疑问句中,()作宾语的时候,宾语要前置。 A、代词 B、人称代词 C、疑问代词 D、名词 5、清代以后,一般人采用的“六书”的顺序是()。A、许慎的名称及次序B、班固的名称及次序C、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D、郑众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6、我国第一部方言词汇的著作是《方言》,今本共30 卷,汉代()撰。 A、刘熙 B、扬雄 C、杨雄 D、郑玄 7、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词,叫做(),它们往往音同义近,音近义同或音义皆近。(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A、同音词 B、同源词 C、同义词 D、同形词 8、古代汉语单音词有三大特点()。A、多义性、灵活性、能产性B、重言、灵活性、逆序C、多义性、能产性、明确性D、重言、逆序、能产性 9、《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柸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一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式。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word完整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 习惯,并有一定 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 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 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 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 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 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

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 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 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 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 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 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 明了;讲述见闻,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汉语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填空、简答) 一、研究汉语史的原则(填) 1.注意语言发展的时代特点 2.区分通例和特例 3.重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联系 二、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分为韵文(音韵)和散文(词汇和语法)两部分) 2.前人的研究成果 属于词汇词义研究的,有《尔雅》类,《方言》类,《释名》类等 属于字形字义研究,有《说文》《玉篇》等书 属于字音研究的,有《切韵》《广韵》《中原音韵》等韵书 3.外语借词和亲属语言 外语借词包括外语里借汉语的词和汉语里借外语的词两种情况 4.现代汉语方言 三、研究汉语史的方法 1.归纳 2.比较 3.统一 4.证实 5.探源 6.转换 7.推演 8.系联

世纪,即商周秦汉时期,其中商为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声调分平、入两大类,两类之中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没有去声。(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b)中古期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二世纪左右,即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唐为中古中期,宋为中古后期。 特点:(1)语音上,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系统形成;平、上、去、入四声形成;轻唇音产生;舌上音产生;庄组声母和章组声母合并;大量古入字变为阴声。(2)词汇上,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复音词大量增加;由于对外文化交流和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汉语词汇中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外语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汉语史纲要习题

语音部分复习 1.汉语史 2.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贡献分为哪几个阶段? 3. 分别说说《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4.汉语史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分期(以王力分期为例)?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韵部的?上古音有多少个韵部?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6.前人怎样研究出上古音字母的?上古音有多少的字母?试默写出来。(按王力观点) 7.解释: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对转、旁转、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8.《广韵》声母;2.中古36字母、平水韵 9.由《广韵》声母到36字母有何发展变化? 10.什么是入声?韵尾入声何时在北京话里消失? 11.鼻音韵尾m在北方话里何时转化为n? 12.简要说明以下几个字从中古到现代“四呼”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减、家;杯、门;书、住。 13.简要谈谈中古声调的发展演变情况。 汉语史—语音部分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汉语史; 2.阴阳对转; 3.旁转; 4.入声; 5.反切; 6.古无轻唇音; 7.四呼; 8.阴声韵; 9.阳声韵;10.浊音清化;11.平水韵;12.古无舌上音;12.中古三十六字母;13.上古十一类三十部。 二、填空 1.汉语史分为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汉语研究的三个阶段是___阶段、___阶段、___阶段。 3.中古汉语的语音,以___系统为标准。 4.近代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是____在北方话里消失。 5.传统音韵学认为中古声母有,直到十五世纪北方话声母才变为。这可以由《早梅诗》证明。声母数目的减少表明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共同语的声母趋于____。 6.广韵的唇音声母已有____之分。 7.中国最古的字典是___。 8.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是东汉___的___。 9.汉代语义研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说文解字》和___。 10.元明两代中国语言研究,主要在北方话活的语言方面。周德清的___是为北曲而作的。《中原音韵》 11.按字的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___的___。 12. ___以后,语言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语音方面。 13.汉语语音系统___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趋势。 14.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最主要的标准是。 15.中国第一个语法学家是___,他的著作是____。 16.至迟在的北京话里,韵尾-p-t-k已经消失,由入声的闭口音节变为开口音节。 17. 韵尾-m在北方话里变为-n。 三、问答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2.中年级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整理)

近代汉语研究期末复习 第一章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一汉语的历史分期 (一)20世纪初,高本汉、钱玄同的分期: 1.(瑞典)高本汉: (1)《诗经》以前是太古汉语。 (2)《诗经》以后——东汉是上古汉语。 (3)六朝——唐是中古汉语。 (4)宋代是近古汉语。 (5)元明是老官话。 (《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译) 2.钱玄同: 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 钱玄同《文字学音篇》1918年 以上都是从汉语语音的标准来明确“近代汉语”。 (二)王力先生的分期情况: 1.分期: (1)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以语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语音演变。 判定近代汉语的依据: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中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中消失。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影响: 潘允中关于汉语史的分期: (1)上古时期:殷商——西汉(东汉是过渡时期) (2)中古时期:两晋——隋唐五代 (3)近代时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 (4)现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1988年)也赞成王力先生的意见 (三)吕叔湘分汉语史为两段: 1古代汉语以晚唐五代为界 2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自序》1984年 从文献语言反映实际口语的情况着眼。 (四)日本汉语家: 1汉以前是“上古”。 2六朝——唐末是“中古”或“中世”。 3宋元明是“近世”。 4清代是“近代”。 二、关于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汉语史》考试资料整理

《汉语史》整理资料(湘大中文系10级适用,蒋金星老师的重点) 考试比例:训诂学40%,文字学30%,音韵学30%。 1名词解释5分*5=25分 2简答10分*3=30分(文字、音韵、训诂各一个) 3论述题15分*1=15分(训诂) 4默写《广韵》和《平水韵》的平入声10分左右 5把古文字转化成简化汉字6分左右 6标点老师说本题难度最大,古文200字左右14分左右 注: 1.对标点没有信心的同仁最好带铅笔和橡皮吧。 2.资料中加粗为老师所提供的重点,但不是全部重点,剩余重点要靠各位的聪明才智和多年的考场经验。 3.资料中有国际音标,去打印店打印的时候需要顺便带上国际音标安装包,我在乐园旁边小打印店里安装了,如果不想麻烦的可以过去直接打印,更不想麻烦的可以直接略过那一小节不看,我觉得老师也不会考。我用人格保证没有任何商业目的。 第二讲音韵学概述 一、音韵学基础知识 1、三十六字母是怎么一回事 (1)汉字的语音结构在唐代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汉字的字音可以分析为声母和韵母(包括声调)两部分。 (2)双声他们把声母相同的字归为一类,叫双声字,有多少群双声字就表示有多少个声母。 (3)字母音韵学家拿一个含有该声母的字代表该声母。古人专门替这种声母的代表字起了个名称,这就是字母。古人的“字母”,就是指声母的代表字。 (4)字母的最早创立者 (唐代的和尚舍利唐代的和尚首温唐代的和尚神珙唐代少数民族和尚了义) 唐末五代和尚守温1923年,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抄录该馆所藏的我国敦

煌写本一个残卷,记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的三十字母表。 。(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 守温参照梵藏字母,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 (5)守温为什么能创制三十字母 一方面,一般的和尚既无官场之逐,又无百姓之辛苦,可以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各种学问。 另一方面,佛教经典都是印度传来的,他们使用的梵文是拼音文字。守温既通晓双声叠韵,又对梵文字母有着深刻的理解。 (6)宋人三十六字母到了宋代,汉语声母又有了新的变化,音韵学家们根据当时语音实际情况,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六个字母,并对原有的个别字母加以调换,重新排列,就成了汉语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掌握三十六字母是学好音韵学的一个关键。它代表了宋代的声母系统,它可上溯 上古声母系统,下探近代以至现代普通话和方言的声母系统。 ●其次,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给后代的语音分析和研究语音发展规律带 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拼音字母的制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近代的注音字母和现在的汉语拼音字母都与三十六字母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二、音韵学及其内容(重点在概念,考名词解释) (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的学科,它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如果以研究内容为出发点,语音学可以进一步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特点)、试验语音学、应用语音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