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教师概要: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1*cnjy*com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

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

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答案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教师引导:为什么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如此繁盛的局面。分组讨论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多媒体出示问题: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出现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些政策措施?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一位明君。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板书设计?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发的社会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复习目标】 1、能够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能够正确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3两课的内容,找出并掌握以下内容: 1、唐朝时期出现了哪两大盛世局面?它们分别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创的? 2、唐朝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有哪些? 3、唐朝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又有哪些? 4、唐玄宗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谁?她称帝时将国号改为了什么?她当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后人怎样评价她的统治? 【合作探究】 1、你怎样评价唐太宗? 2、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 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资料

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创新七下历史352课堂导学案编制:毛明学班级: 姓名;第组号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求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记住“开元盛世”的含义。 3.归纳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本课思维导图 三、自主预习 1. 贞观之治: (1)措施:吸取的历史教训,,。唐太宗,知人善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及;制定,减省;增加,鼓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在经济上,减轻,鼓励。 (2)含义: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2.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创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他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她在位期间,得到持续发展,持续增长,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局面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年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发展经济,改革。注重、,这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 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时期,史称“”。 四、合作探究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请回答:这首诗反映了开元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全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2.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这三位帝王的主要功过,你对哪位帝王评价最高?为什么? 五、知识结构:(见右图) 六、随堂演练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关“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徵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C.加强中央权力 D.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说:“……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长处和短处,如今他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所说的“他”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A.房玄龄 B.魏徵 C.姚崇 D.杜如晦 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魏徵既殁,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家给人足”,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关注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可贵品质。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四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社会状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右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626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 C.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2.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复习提纲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言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何时?唐朝。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4、隋末在太原起兵的隋朝官僚是谁?李渊。 5、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李渊(唐高祖)、618年、长安。 6、唐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其年号是什么?李世民(唐太宗)、贞观。 7、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贞观之治”局面怎出现的原因?) (1)主观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8、举出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三例。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9、如何评价唐太宗时期的统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0、唐朝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1、唐太宗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进士科。 12、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贞观之治。 13、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共有4小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二、女皇帝武则天 14、唐朝第三代皇帝是谁?(武则天是哪位皇帝的皇后?)唐高宗。 15、武则天改国号为什么?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6、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实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课程讲授 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学生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教师提出问题: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出现的第一段政治治世局面叫什么呢?贞观之治 2、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由小组长发言。 学生从政治、经济、个人品质三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教师点拨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 三、开元盛世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文P12《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的经历。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武则天的统治。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 治家。 2.教师引导思考: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是怎样的皇帝? 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基础。 小结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片展示。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第十四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626年,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国防,平息边患,改善民族关系。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后唐高宗继位,但大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建立了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延续了太宗的政策,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讨论、自学、朗读、划线、互动等教学过程认识并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原因:隋亡的鉴戒,社会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主观原因:唐太宗个人丰富的阅历,皇帝个人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等,用人上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并且能居安思危;对待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的积极作为对于社会或历史的影响,进一步唤醒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2、操作程序: (1)朗读——划线与阐释:本目所有大字内容。 (2)划线——自学——阐释:本目所有小字内容。 二、开元盛世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鼎盛时期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玄宗在位前期开元年间,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出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玄宗晚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自学、划线、互动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武则天当政期间基本延续了贞观年间的政策;唐玄宗本人励精图治,锐意革新;法律上宽简慎刑;政治上革除弊端,抑制腐败,精简机构,裁汰冗官,提高行政效率;用人上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直谏;经济上重视生产,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唐玄宗个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是重要原因:由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耽于声色,怠问政事,宠信佞臣等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为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品行及其施政状况,对于江山社稷的重大影响;体会民族政策的施行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2、操作程序 (1)—— A、自学与归纳性阐释:P57/4/(括弧里的内容), B、划线与阐释:P57/4。 C、问答或互动:P57/文献选读。 (2)朗读——划线——互动——阐释:P57/3。 (3)划线——朗读——互动——阐释:P58/2。 (4)解读——划线——自学:P58/3。 三、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 1、 (1)李世民有丰富的阅历,又能从隋亡的历史中得到鉴戒,使他善于体察民情。 (2)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

【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 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 问天地向谁倾诉 千载历史我回顾 恩怨情仇怎堪数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 …… 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贞观之治” 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贞观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贞观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