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绪论

第三节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语文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而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姑姑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他就无法再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其次,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和发展。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来进行思维,而一个人的思维力又是其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再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第二章语文教育系统

第一节语文教育系统

在当代社会中,语文教育必须与大生产,大经济,大教育想适应。按照这种观点透视分析语文教育的性质,内容,过程,功能,目标,就是大语文教育观,即语文教育的系统观点。语文教育系统观高度重视语文继续教育,认为它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延续,提高和完善,是语文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校语文教育结束之后,绝大多数人难以有系统接受语文教育的可能,学校语文教育只能交给受教育者基础语文知识,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于是,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就显得很重要了。为人们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融,实现智能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实现语文继续教育,在特定的意义上讲,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语文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语文教育系统的结构三个子系统

一.家庭语文教育分别特点

1.继承性

家庭文化氛围对个体语文素质也要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气质,性情,性格的熏陶感染也会渗透在个体的语文素养之中。

2.基础性

3.家庭语文教育也为个体接受学校语文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奠定最初的基

础。

二.社会语文教育

1.广泛性 2.动态性

三.学校语文教育

1.规范性

2.选择性 3

第三节语文学科教育系统

4.语文学科教育的状态系统

所谓状态,这里是指教育活动的态势,包括教师各方面的素养,如知识,能力,思维品格,

人格道德,学生的知识水平,生理,心理状态,求知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兴趣指向等。状态系统则是指以上诸多要素之间的契合,统一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投入。

第三章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与一般的教育目的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指人们的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具有鲜明的学科规定性,范围普遍性,阶段预期性和实施可能性。主要依据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总体目标,语文学科性质和学生发展状况。

1.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的区别

“目的”和“目标”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国际教育界,教育“目的”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的社会个体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现的是较长时期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终极价值,教育“目标”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的子系统《如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的质量规格提出的比较具体的要求,体现的是较短时期内阶段性,局部性的具体价值。

2.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涵义与特征

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育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内涵决定了它包括了语文学科领域内的全部教育目标,即语文学科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局部目标,他们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智力,人格因素等多方面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以及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题、课时等各单位时间内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第二节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1.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等情感态度,韧性,耐力等意志特征,细心、工整等

行为习惯,认真、勤奋、虚心、一丝不苟等性格表现,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等,无不影响到人格的塑造和语文学习的成效。

2.以“三线合一”为基础,从语文和思维的密切关系入手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主体序列。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序列的确释,理应建立在语文学科教育的逻辑主线、个人言语发展的历史主线高度统一的基础之上,形成三线合一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主体序列。

第四节语文学科课程的发展趋势

1.语文课程与学科内容同构

2.语文课程与时代需求共振

3.语文课程与国际效率接轨

4.语文课程与未来发展想适应

第85页

第六章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它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诗句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第119页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它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而提出来的。没有这些原则,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127页

二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4点

1.文道统一的原则

2.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3.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想结合的原则

正确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想结合的原则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符合科学规律。

第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要和语文训练密切结合,在语言训练中进行。

第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要引导学生同时学好语文知识。

最后,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既要考虑智力因素,又要考虑非智力因素。

第136页第三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整体把握,“知行”结合,达到掌握规律,化知为能的目标。

第140页第八章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收知识,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教学的地位

2.阅读教学的作用

(1)从阅读中吸取知识

(2)在阅读中掌握读书的方法

(3)在阅读中开发智力

(4)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5)产生审美教育的作用

第155页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评价鉴赏能力的培养——评价作品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鉴赏,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是读者对文章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偏于理性的褒贬,鉴赏则带有更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和趣味,偏于形象的直觉,感情上页是爱憎分明的。

第168页第二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1.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并重——教师既要注意感情的激发,又要注意客观地、理智地

叙述讲解,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其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有理性的认识。

2.要强调语言教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挖掘其语言因素,注意语言

的分析,引导学生去品味、鉴赏、模仿乃至创造。

3.要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文学作品美的特征尤为明显,其中不乏心灵美,意

境美,语言美等因素。因此,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4.要重视朗诵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深入了解作品的内蕴,欣赏作品的成

就,学习作品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趋向高雅脱俗。

5.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五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要求——1991年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能借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这是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的。阅读文言文时能从工具书中选择正确的义项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读懂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基本意思,能将句段串起来,理解全篇的内容,体会出当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主旨,初步理解文章明显的写作特点,这样,可以说是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185页

第九章作文教学

第一节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3.从学生学习的难度看,尤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根据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一

般来说,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往往先于读写能力,因为早在他们入学之前,家

庭和社会就已经为他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要厚实得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

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说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一些,更需要花费实际和精力,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作文和学习阅读的难度。阅读时学习别人现成

的知识和经验,而作文则相反,是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生活,当然

难于前者。这样就要求我们把作文教学摆到重要地位上来。

第189页

第十二章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语文学习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接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智力以外的各种因素,它与智力因素一起发挥着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情感过程,包括情感强度,情感性质,理智感等成分。

2.意志过程,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3.个性意识倾向,主要指理想,动机,兴趣。

4.气质,主要包括了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与强度等等。

5.性格,主要指个性、态度、意志与理智特征等。

第260页第二节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

一,开发观察力

1.确定观察目标

2.指导观察顺序

3.促使多种感官并用

4.把观察引向深入

二开发记忆力

1.调动记忆积极性

2加强朗读背诵

3.导以理解记忆

4.提供复习效力

5.指导记忆方法

三.开发思维力

鼓励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思考、探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多端、变异、独创的是它的主要特征。

四,开发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事物新形象的能力。

第268页

第十四章语文学科美育

第二节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1》培养审美感和知能力

《2》培养审美想象力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4》培养美好的情操

《5》全面发展个性

第295页

第十六章语文教育方法

语文教育方法是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师生共同完成语文教育任务的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是施教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

第一节语文教育方法概述

1.语文教育方法的一般概念——语文教育方法是指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总体

教育目的和语文教育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使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切实掌握语文知识和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在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方式,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动方式,是施教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

第318页第十七章语文教育媒体

第二节语文教育的传统媒体

板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清晰的条理性

《2》要突出重点,画龙点睛

《3》要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4》要板面优美,富有审美价值

第三节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媒体

1.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优越性及特点

首先,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在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直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像传统媒体那样,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去获取知识。

其次,它比传统的语文教育媒体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效力。第四,可以扩大教育规模。

第343页

第十八章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语文考试评价及改革方向

信度——信度是指试卷作为测量工具的可靠性程度。在测量是室内和阅卷评分过程保持可靠地前提下,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即反映了试卷的可靠性。所以,信度能反映考试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是衡量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375页

第二十章语文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1》品德素养

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语文教育同行,如何对待自己

《2》如何对待语文教师的职业

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具有经济手段、立法措施、行政规定所不能替代的高尚道德。同时也应看到,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也是发挥个人才能,参与社会文明进步、达到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形式。创造社会文明正是人类最崇高的道德准则。

《3》怎样对待学生

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关系中渗透着广泛地道德内容。热爱学生反映了师生关系最本质的必然联系和语文教育事业的需要,决定着语文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是语文教师对待学生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民主、尊重、合作与鼓励、肯定、赞赏的态度去关怀语文教育对象的成长,以对学生及人类未来的睿智预见和坚定信念,负责地乃至忘我地投入语文教育工作。“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等,都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对待学生的良好师德规范。

《4》如何对待同行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屏弃文人相轻,猜疑嫉妒、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从尊重共同的道德准则出发,与同事相互团结,协作、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集体。

第399页

第二节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工作

撰写论文

引导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意义等项内容,正文是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

结论为全篇论文的总观点,总见解,列出所引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为了反映科学依据、研究态度与尊重他人成果,也便于检索。

第409页

结合实际来洽谈未来的语文的特点

《1》开发的,所谓开放,空间开发,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全面发展

《3》重视自己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如何与现代相结合

《1》现代人的故事来理解文言文

《2》用现代人的意识来诠释文言文

《3》用现代人的实例来领悟文言文

语文教学的引论内容

《1》近年来,教改的重要课题

《2》现有的条件用少的实际经历,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课文的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要素

《1》精要,好懂、有用

《2》整体把握知行合一

《3》掌握规律,化知为能

语文的教育课程

《1》与传统课程教学相平行

《2》属于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学活动

《3》以活动的形式出现

语文教育工作者指

《1》从事各类各集,语文教学所有的文言,主要指中小学教师

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

《1》语文学科与课程内容的同构

《2》语文课程与时代需求的共抚

《3》课文课程与国际接轨

《4》课文课程与未来发展相适应

课文学美育有哪些

《1》创造美丽气氛《2》加强朗读《3》发现自我《4》强调直观效应,激发情感,默读与朗读的不同

《1》朗读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默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2》朗读需事先准备,默读不需要,可以直接进入

对语文教育的方法、理解——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总体的教育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切实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多角度利益——指要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突破框架,独立思考,充分发展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从不同的侧面体会事物的规律。

整体感知对阅读的教学含义

《1》汉语史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语文倡导整体感知从汉语的特点出发,把握文章的整体部分与部分关系

《2》整体感受要从整体来把握文体内容、包括理清思维,理解文章关点和情感,研究表达的形式。

文学作品的要求《情感因素,要跟理性因素并重,又要注意客观理性的讲解,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社会意义、教育意义有很理性认识》

分析与审题法指——指在分析作文题时把握关键的意义和作用,还有关键词和其他的意义,从而抓住题意和写作中学要求。

语文素养——符合性的概念,素是向来的意思

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学科长久地修养和长久地训练

人为教养的内涵?

答:正确科学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完美情趣、自学精神、社会行为、人际关系、各种心理品质、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教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人。

怎样处理语文教材的编辑关系

《1》小学语文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2》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3》智力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4》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5》听、说、读、写的关系

写作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利益能力?

《1》与作文的结合,思想境界认识事物的程度

《2》以小见大,通过导体平凡的事情,文采深刻不平凡的道理

《3》多角度利益、鼓励学生感受、注重个体独特的体验

文学、历史、哲学、是不分家的

新课标写作取向的知识

《1》淡化写作的功利性,从语言的角度表达

《2》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

《3》留心周围事物

《4》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怎样培养学的鉴赏能力

《1》提高评价自身的自赏能力

《2》把评价鉴赏能力培养起来

《3》在培养鉴赏同时,注意学生的批判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法

《1》师生共同明确单元课时间目标及教学意义

《2》教学方法要多样性

《3》引发疑问、激发求知性。

《4》开阔学生视野

《5》练习和提问要求深度难度

《6》教学语言要生动、鲜明、准确

语文课标当中关于语文素养的分析概括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丰富语言的积导、培养语感。

语感对语言的本能反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全面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是人的基本能力,是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培养全面的语言能力、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工具在各种场合都要用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和实用的范围越来越大

创设问题情景,包括哪几层意思?

《1》教师发现问题

《2》教师要研究提问的方法和艺术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1》向学生讲文章教学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以及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和生活源泉、激发起他们的表达欲望,给他们理启迪。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写下好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结合实际什么是语文教师

《1》知识广博《2》阅读面广《3》有一定文艺理论知识《4》历史知识的储备

对新课标写作取向的认识?

《1》写作的功利倾向《2》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3》留心周围事物,加强写作自信心《4》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

《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价值观

语文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

《1》社会导向《2》综合运用《3》人文发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向学生讲明文章教学的地位任务以及重要意义,给学生理性的启迪。

作文批改的原则:多鼓励少批评注意评语情绪不好不要改作文。

中学语文的指导

《1》学习智趣的形成《2》学习方法的培养《3》自学方法的传授

影响一个人发展的成长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强调要使教学变成儿童的经验有关的理论是提出来的---杜威:

贯彻“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文道统一)的原则应该做到寓人教育于语文知识教育之中:

剧本教学尤其是对分析的高潮:

文体写作指导的训练程序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国际上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

教师在课堂之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室使用的口语体式就叫教育口语

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手段和媒介

问题策略的中心是学生

语文教学本质新探对语文教学的课程进行了猛烈性的批判——李海林

教育既要遵守客观规定,又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思想——斯霞

黔之驴——王安石

爱弥尔——卢梭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于问——陶行知

中国古代把乐学当成最高的境界——孔子

善歌者使人继其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

心理是一门科学,教育学是一门技术——詹姆斯

教育的目的就是一本书——罗素

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

课堂教学部仅是知识传递,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教案的编写应该在保障信息,科学化的前提下力求信息的简约,在学生思路受阻,偏离正轨的提问教疏导性的提问

中国语文教育第4次变革时间是1978年,

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能力

按照社会方法发展趋势来形容社会的文盲,不会阅读的人、不会自觉的人、

古代文化包括(称谓、纪年方式、帝名、官名、科举名称礼仪习俗)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的(语文教育、文学教育)

一般作文教学的程序(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文教育的专业课和交叉学科

语文教育不是单纯的学习某一种语言(语言文学、文学是一种中华民族通用的汉语文化)美国的一个教育学家布姆斯把教育分成几大理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作文语文教育的承担者,教师必须做到四个素养(品质素养、品德素养、技能素养、体能素养)

课时计划、规划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步骤、课外作业、)

中学教育应该树立要有科研意识,要把科研作为要立志做教育的思想家

语文的教育思想、目标、教育、方法是一定教育发展的创新

1.学校语文教育是整体语文教育的核心,反馈机制在教育中的两种状态

《1》及时反馈《2》延时反馈

2.可变通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前要考虑、学校、家庭、地域社区

3.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属于德育的目标

4.文言词、虚词、句式、翻译、属于古代汉语的知识教学内容

5.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分析、重积累

6.宏观语文教学的策略是、应用、开放、合作、问题的策略

7.作文教育中作文训练的构思起草

8.语文课教学技能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

9.教育中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技能、认知特征

10.要坚持基本原则、突出主体性、体现科学性、教育性

11.古文讲的作文教学三偷指、浅者偷其学、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

12.导入环节的基本要素《1》符合学生特点《2》从学生实际出发

13.语文课学的三基是教材知识能力

14.杜威是美国进步和思想的代表人物

15.语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包括《1》突出重点《2》突破难点《3》讲清要点

1.中学语文教学原则跟一般的关系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

2.所谓的认读能力指的是对文学符号的感知能力

3.专家的认为中学阶段最起码要了解3000——4000的文字,自然积累

4.领读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读的准确

5.研究语文的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6.语文教学尤其注意朗读训练

7.座谈会不属于课外活动当中训练说话的方式

8.古代对8——15岁的教育叫做蒙养教育

9.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10.应用多媒体要注意三点(目的明确、多样化、依据实际)

11. 家庭语文的教育采取的形式(讲述、伴读、娱乐、表演)

12.加涅的理论、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主要反应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13.南北时期周兴嗣编写了(千字文)

14.六艺是{书、数、礼、乐、射、御}

15.默读要求讲速度,抓重点,正确感知文字符号

16.语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语文教育

17.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

18.语文学科美育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美、评价美)

19.课程的实践特点着眼于思想情感的熏陶的人文学科的特色

20.语文科目必须便于操作,能构造成(可激励、可评估、可变通)的实施效果

21.布鲁姆关于语文层次主要有(具体的知识、处理事务的方法和知识、关于原理和概念知识)

22.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要抓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作品)文言文

23.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系统中,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

24.古代汉语知识教学的内容包括(常见文言虚词及其用法、常用文言实词)常见文言句式,文言文的翻译

25.散文教学要根据不同风格把握不同线索包括(人物、事物、景物、感情线索)

26.作文批改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利用批语和学生进行思想对交流)情绪不好时不要批改作文

27.三中心论,指(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学习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它具有(规范性、选择性)的结构特点

28.语文教育的子系统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29.语文教材的功能是(凭借、示范、教育、发展)

30.阅读能力的构成包括(认知、理解、评价功能)阅读技巧运用能力

1.语文教育学的社会价值是(教育导向、综合应用、人文发展)

2.语文素养指的是(语文长久地修养、语文长久地训练)

1.语文继续教育是学校语文教育的(延续、提高、完善)

2.社会语文教育具有(广泛性、动态性)的结构特点

3.语文是其他学科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基础)

4.语文学科教育系统中的系统是(要素、过程、状态系统)

1.语文教育是指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文教育

2.标志着语文,1903(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是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4.文言文教学的借鉴指,学习古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技巧

5.语文教育是指导人们学习祖国语言的活动

6.语文的继续教育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创造力、获得有利条件

7.课外活动是课内语文教育的延伸

8.语文基础知识构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9.培养阅读能力,即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10.教学要点教学步骤,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布置,实际分配等内容是(课时计划)的具体化

11.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智能素养

12.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自始至终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开展课堂教育活动

13.语文以双基训练为重点,分量难度适宜,作用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14.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家)

15.在撰写研究论文中,首先要搜索材料,材料的来源(前人的文献和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16.语文学科,课程指的是(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度)

17.区别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原则(听、说、读、写)相互促进

18.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准确,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

19.诗歌最主要的因素是(情与韵)

20.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分析任务形象)

21.全民语文素质的提高语文教育的水平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校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

22.语文教育系统中主体是(学校语文教育)

23.在信息社会中,语文是(最基本的承裁体)

24.从个体发展的阶段来看(家庭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接受语文的起点

25.我国是一个多方言国家,因此(推广普通话)是社会语文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6.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有过4次比较重大的变化和改革

27.据记载,我国早在(清末维新运动)中就提出推广普通话的要求了

28.一趟成功的语文课一般都是引人入胜的(导入)发人深思,感人情怀的高潮和巩固落实本课目标。

29.教师的角色地位被动实施者

30.语文学科课程指的是(语文科目教育内容及其进程)

31.语文学科的性质是(攻击性的人文性的统一)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学习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1引起注意和告知教学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5、引出学生的反映,提供反馈与纠正 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绪,促进迁移 分类: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是的感知、理解等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动作的技能和熟练学习 3、智能的学习:智能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以思维为主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苛勒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所谓格式塔是指任何一种吧情景看作被分离的整体 知觉:由感觉组成认知:由多个知觉组成意识:有多个意识流组成 顿悟: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顿悟学习的归因:格式塔的学习观(顿悟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因此在布置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能让动物直接感知到需要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能够给予学习的关系。 特点:活动性:可以促进机体进入活动状态 选择性:可以促进有机体选择性的指向某一目标 作用:1、激发行为2、行为定向3、维持行为 动机与学习的区别和作用 区别:动机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和行为的获得与矫正作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较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要通过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中介因素而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强度愈低,效率就愈差。 各种记忆及规律 按其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以信息寻出的时间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一般有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特点:形象性容量大保留时间短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依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特点: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长时记忆:外界刺激作用与人的大脑后所形成的印象,记忆时限以提取时间为界限的记忆。特点: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高等教育学 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选题 1. 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2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C 1 3.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2 4.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 1920年 B、 1930年 C、 1900年 D、 1910年

5.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30分)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 6.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1 7. 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30分)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2 8.以培养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为目的的教育的是(30分) A、自由教育理念 B、通识教育理念 C、专业教育理念 D、职业教育理念

9.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10.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 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1 11. 在软件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C 2 12.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1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来源:《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作者:杨天平 [字体:大中小 ]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英美等国没有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而是习惯于以school(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等概指之,并未在其前后加上science和discipline之类的词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固守狭义的自然科学观,认为只有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实证研究活动及其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而将包括教育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教育管理学只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基础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门以解决现实的教育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显然,这种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已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反映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实际水平。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社会科学异军突起,打破了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的概念,把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显示了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广博胸襟和恢弘气度。如果以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就进了科学的行列。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19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也达到了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教育管理学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经验研究和移植研究两支笔。前者将教育管理的经验归纳成书,荟萃成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后者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演绎成书,汇集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当然,上述这两条道路都还是以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在以自然科学研究规则为内核的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那场“理论运动”,它们殊途同归,致力于教育管理本质的追问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探求。此后的教育管理学虽未完全突破传统科学的界域,但却在尝试。自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以来的另类研究传统,并高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标帜,以现象学、解释学、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认识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摘要: 高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 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基础理论学科 学科性质是对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分类的界定, 它通过深刻影响学科的研究对象来决定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和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高等教育学在我国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 对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和匡正。 迄今为止, 关于学科性质的讨论,主要基于学科的功能分类来展开。在自然科学领域, 人们根据学科的主要功能, 将学科划分为基础学科、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三大类。教育科学的功能分类, 以自然科学的功能分类为依据, 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 一般划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是学科推进的“思想发动机”, 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描述、解释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探索和揭示事物运动带本质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基础理论学科探明的理论原理, 解决具体领域或特殊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并形成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方案等,其重点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

性质的讨论, 正是在上述学科功能分类及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目前, 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应用学科说”。这种观点认为,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理由是普通教育学在客观上已经为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 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若高等教育学也同普通教育学一样作为平行学科, 都以探讨基础理论为主旨,就难免出现重复。这一观点把高等教育学置于教育科学的整体学科结构中来认识, 从而得出了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的结论。的确, 在教育科学的学科结构中, 基础理论学科只能是普通教育学, 其他学科只能应用普通教育学的理论来解决本学科研究对象存在的各种问题, 包括高等教育学在内的其他教育学科自然就成了应用学科。这一认识从整个教育学科结构中不同学科的分工和功能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但其缺陷是没有认识到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现实。从教育科学学科结构整体来看, 普通教育学理应研究一切教育现象, 它是对一切教育现象内在规定性及其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总结, 它是关于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学问。但事实上, 普通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界定或基本原理诠释, 多半囿于基础教育的认识视野”, 其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育。如果拿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普通教育学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学的应用学科体系, 不仅是一种“画饼充饥”的自慰, 而且还会将高等教育实践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引入歧途。更何况目前的普通教育学因“迷惘”和“贫困”而处于遭人诟病之中。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一一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 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一一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一- 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一一库姆斯、伊里奇 &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一一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一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一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一一《爱弥儿》一一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一一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一裴斯泰洛齐 (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一一《教育论》一一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一一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 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书评 姓名:姜佩文 学号:1016301006

《教育管理学》书评 摘要: 如果说西方国家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的话,而我国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则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涌现出大量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出版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本文以陈孝彬所著《教育管理学》为例,来评论和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评论 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从80年代起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来出版了100余部有关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著作和教材,但大都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部门任务管理为线索的工作体系,对教育管理活动尚缺乏规律性的揭示和深入的理论探讨。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教材。作者力图对教育管理学学科进行理论层面和体系结构的探讨。 本书共分为九章三编。三编分别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在第一编中包括第一至五章。着重从学科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角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与环境、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按照三维空间理论建立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第二编是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教育立法、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计划、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育督导制以及教育行政组织和人员等问题,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都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设想;包括第六、七章。第三编包括最后两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我们在吸收

心理学得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 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科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为: 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 因此,我首先是认为心理学是科学,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客观规律,产生的关于这些客观规律的知识,而不应该是仅仅是某些思想。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开篇也是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等。狭义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社会科学是一门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学科,起源于193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其内容包含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刑罚学、政治学、犯罪学、哲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艺术、社会工作学及法律学等等与社会科学概论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中,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军事学等等学科是典型的狭义上的社会科学。而有些学科,如历史学,则是狭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但通常理解为人文学科。广义的“社会科学”则包含了人文学科,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两类研究所。 可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上的区别,而不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思想的区别。 心理学,中国大陆将心理学列为自然科学,如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在1956年以前,包括民国时期都设在理学院下;而香港跟随欧美地区把它归入社会科学。 个人观点,对于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认为,应该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某种研究方法,而使用到动物实验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伦理道德的因素,而采取的替代性的研究,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揭示人的心理行为的客观规律。因此,应该属于社会科学。之所以国内在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上存在长期的争议,原因在于国内有一种将社会科学等同于哲学的倾向,这就从性质上改变了社会科学的地位,甚至将科学纯粹的理解为狭义科学,即自然科学,将社会科学排除在科学门外,也就让研究这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产生了不确定的因素。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