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相关问题

引言

自国家学科政策调整,以及有关部门按照一级学科实施学科评估和进行学科资源配置之后,高等教育学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思考高等教育学应对挑战和走出困境的对策。

1.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基于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上述认识,研究者探讨了包括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略三个问题。学科的规范性特点所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主张的是彰显价值和形成规范。运用多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学科研究,不仅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如是,在其他一些学科研究如比较教育学研究中也是被普遍运用,并同样卓有成效。必须指出的是,一个学科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和成功,并不表明该学科研究就具有多学科性,更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针对教育学科的多学科属性问题,人们就担心会不会因此动摇教育学科独

立存在的地位。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对社会具有的某些影响无法归结于其社会、经济、心理或政治的因素,高等教育学研究应当倡导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

2.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与术语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常常被认为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和表征。但事实上,研究方法的独特性也是一个时常引起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的方法移植到另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所移植的方法在其学科的运用应当是比较成熟和比较完善的;二是从需要引进方法的学科的角度,一般也要对其学科的属性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有较好的认知。只有满足了这两个前提条件,才可能发生有效的方法移植。而后一个前提条件正是可体现所移植方法的独特性的地方,它要求移植的方法必须紧密结合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再创造以体现独特性。

术语问题

学科的表达方式即术语系统是否专业,同样是学科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学科术语或话语方面还有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学科的

国际性术语或话语缺失,这里包括两方面情况:一是我们的术语或话语在国际上认同度不高,影响十分有限;二是国际通行的学术术语或话语在国内学术领域却不通行,甚至学界知之甚少,还有不少误读的现象。因此,如何改变国际性术语或话语缺失状况,增强高等教育学的术语或话语的国际性,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走向世界,乃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并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价值取向的方向性困境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价值取向至少面临三点困境:一是科层管理型价值标准难以适应专业性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实践。高等教育主要以专业或学科为基本单位,不同专业或学科的质量保障具有内在的特殊性,而科层管理型价值标准对质量保障的共性要求难以深入到专业或学科的内质,凸显专业或学科的个性。二是科层管理型价值决策机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因行业、职业、岗位的发展而变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适应力,而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价值决策机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三是微观层面的价值创新受到抑制,即宏观和中观层面

的价值导向往往直接成为微观层面的实践价值取向,因而抑制了微观层面根据办学特色、专业或学科特点、经济社会需求等进行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评价系统的结构性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评价范畴存在结构性缺失。一是质量保障项目的实施背景和需求、可行性和合理性等缺乏专业化的前导性诊断,当然对前导性诊断的技术和操作规范更缺乏系统研究。二是在质量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是否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缺乏判断机制,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维持并调控质量保障项目高效运行的作用。三是评估本身的专业性受到质疑。尽管部分质量保障项目涉及评价环节,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并未得到举证,因而评价结果一定程度上缺乏公信力,且在改进质量保障项目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四是评价结果的运用不足,即仅仅把评价视为一个事件而非一个持续改进和调控的过程,因而评价被作为一个例行的工作环节实施,并不关注对受评对象的后续改进是否产生有效的影响。

3.高等教育学的成功突围之路

必须坚持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化发展方向

现代学科与经典学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经典学科是由知识演化逻辑主导的学科,学科知识呈现树形

结构或阶梯结构,有严密的学科知识谱系,有清晰的知识演化路径,学科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追溯;而现代学科则是由社会需求逻辑主导的学科,是由问题导向所主导的综合性、交叉性、横断性学科。高等教育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现代学科。

致力于学科建制层面的再学科化

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坚持高等教育学学科化发展方向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学科建制层面实现再学科化。

促进知识形态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我们在努力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同时还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弱化学科的边界,在组织设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去推动高等教育学的开放和交流。

結语

值得提及的是,建立一门学科的表达方式和术语系统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不能奢望一劳永逸地提出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通用术语,这种术语永远处于形成之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学习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1引起注意和告知教学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5、引出学生的反映,提供反馈与纠正 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绪,促进迁移 分类: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是的感知、理解等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动作的技能和熟练学习 3、智能的学习:智能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以思维为主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苛勒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所谓格式塔是指任何一种吧情景看作被分离的整体 知觉:由感觉组成认知:由多个知觉组成意识:有多个意识流组成 顿悟: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顿悟学习的归因:格式塔的学习观(顿悟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因此在布置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能让动物直接感知到需要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能够给予学习的关系。 特点:活动性:可以促进机体进入活动状态 选择性:可以促进有机体选择性的指向某一目标 作用:1、激发行为2、行为定向3、维持行为 动机与学习的区别和作用 区别:动机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和行为的获得与矫正作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较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要通过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中介因素而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强度愈低,效率就愈差。 各种记忆及规律 按其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以信息寻出的时间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一般有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特点:形象性容量大保留时间短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依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特点: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长时记忆:外界刺激作用与人的大脑后所形成的印象,记忆时限以提取时间为界限的记忆。特点: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学科教育心理学答案第六章

1、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查看答案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监视 C. 元认知调节 D. 元认知体验 查看答案:B 2、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查看答案 A. 举例 B. 类比 C. 提问 D. 划线 查看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查看答案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监视策略 D. 调节策略 查看答案:B 4、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查看答案 A. 精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查看答案:A

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查看答案 A. 具体方法 B. 动作技能 C. 复杂方案 D. 学习工具 查看答案:C 6、反思评价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查看答案 A. 精加工策略 B. 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D 7、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查看答案 A. 谐音联想 B. 举例 C. 列提纲 D. 阐释意义 查看答案:C 8、组织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A. 新知识与新知识 B. 新知识与旧知识 C. 旧知识与旧知识 D. 都强调

9、精加工策略重点强调()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A. 新知识与新知识 B. 新知识与旧知识 C. 旧知识与旧知识 D. 都强调 查看答案:B 10、学生利用系统结构图对学习材料归类整理,这一策略属于() 查看答案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查看答案:C 11、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模式 查看答案 A. 指导教学模式 B. 程序化训练模式 C. 完形训练模式 D. 交互式教学模式 查看答案:D 12、复述策略适用于() 查看答案 A. 机械识记 B. 意义识记 C. a和 b都适用 D. a和 b都不适用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来源:《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作者:杨天平 [字体:大中小 ]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英美等国没有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而是习惯于以school(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等概指之,并未在其前后加上science和discipline之类的词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固守狭义的自然科学观,认为只有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实证研究活动及其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而将包括教育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教育管理学只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基础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门以解决现实的教育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显然,这种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已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反映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实际水平。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社会科学异军突起,打破了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的概念,把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显示了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广博胸襟和恢弘气度。如果以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就进了科学的行列。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19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也达到了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教育管理学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经验研究和移植研究两支笔。前者将教育管理的经验归纳成书,荟萃成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后者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演绎成书,汇集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当然,上述这两条道路都还是以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在以自然科学研究规则为内核的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那场“理论运动”,它们殊途同归,致力于教育管理本质的追问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探求。此后的教育管理学虽未完全突破传统科学的界域,但却在尝试。自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以来的另类研究传统,并高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标帜,以现象学、解释学、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口诀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背诵口诀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 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 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 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 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 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 1.设置榜样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培养学习兴趣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 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 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 九、课外活动的特点 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的实践性 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 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这学期,我通过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而且我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也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认识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摘要: 高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 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基础理论学科 学科性质是对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分类的界定, 它通过深刻影响学科的研究对象来决定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和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高等教育学在我国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 对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和匡正。 迄今为止, 关于学科性质的讨论,主要基于学科的功能分类来展开。在自然科学领域, 人们根据学科的主要功能, 将学科划分为基础学科、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三大类。教育科学的功能分类, 以自然科学的功能分类为依据, 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 一般划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是学科推进的“思想发动机”, 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描述、解释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探索和揭示事物运动带本质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基础理论学科探明的理论原理, 解决具体领域或特殊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并形成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方案等,其重点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

性质的讨论, 正是在上述学科功能分类及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目前, 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应用学科说”。这种观点认为,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理由是普通教育学在客观上已经为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 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若高等教育学也同普通教育学一样作为平行学科, 都以探讨基础理论为主旨,就难免出现重复。这一观点把高等教育学置于教育科学的整体学科结构中来认识, 从而得出了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的结论。的确, 在教育科学的学科结构中, 基础理论学科只能是普通教育学, 其他学科只能应用普通教育学的理论来解决本学科研究对象存在的各种问题, 包括高等教育学在内的其他教育学科自然就成了应用学科。这一认识从整个教育学科结构中不同学科的分工和功能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但其缺陷是没有认识到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现实。从教育科学学科结构整体来看, 普通教育学理应研究一切教育现象, 它是对一切教育现象内在规定性及其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总结, 它是关于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学问。但事实上, 普通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界定或基本原理诠释, 多半囿于基础教育的认识视野”, 其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育。如果拿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普通教育学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学的应用学科体系, 不仅是一种“画饼充饥”的自慰, 而且还会将高等教育实践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引入歧途。更何况目前的普通教育学因“迷惘”和“贫困”而处于遭人诟病之中。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书评 姓名:姜佩文 学号:1016301006

《教育管理学》书评 摘要: 如果说西方国家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的话,而我国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则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涌现出大量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出版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本文以陈孝彬所著《教育管理学》为例,来评论和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评论 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从80年代起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来出版了100余部有关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著作和教材,但大都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部门任务管理为线索的工作体系,对教育管理活动尚缺乏规律性的揭示和深入的理论探讨。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教材。作者力图对教育管理学学科进行理论层面和体系结构的探讨。 本书共分为九章三编。三编分别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在第一编中包括第一至五章。着重从学科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角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与环境、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按照三维空间理论建立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第二编是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教育立法、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计划、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育督导制以及教育行政组织和人员等问题,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都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设想;包括第六、七章。第三编包括最后两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我们在吸收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学得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 Psychology 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学科,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科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为: 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 因此,我首先是认为心理学是科学,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客观规律,产生的关于这些客观规律的知识,而不应该是仅仅是某些思想。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开篇也是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等。狭义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社会科学是一门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学科,起源于1930年出版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其内容包含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刑罚学、政治学、犯罪学、哲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艺术、社会工作学及法律学等等与社会科学概论相关的一门学科。其中,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军事学等等学科是典型的狭义上的社会科学。而有些学科,如历史学,则是狭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但通常理解为人文学科。广义的“社会科学”则包含了人文学科,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两类研究所。 可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上的区别,而不是研究方法或研究思想的区别。 心理学,中国大陆将心理学列为自然科学,如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在1956年以前,包括民国时期都设在理学院下;而香港跟随欧美地区把它归入社会科学。 个人观点,对于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认为,应该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某种研究方法,而使用到动物实验的时候,也是考虑到伦理道德的因素,而采取的替代性的研究,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揭示人的心理行为的客观规律。因此,应该属于社会科学。之所以国内在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上存在长期的争议,原因在于国内有一种将社会科学等同于哲学的倾向,这就从性质上改变了社会科学的地位,甚至将科学纯粹的理解为狭义科学,即自然科学,将社会科学排除在科学门外,也就让研究这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产生了不确定的因素。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3、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 4、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

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第三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人一出生就要接受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要接受社会中教育的影响。最初是养育的问题,这大都由家庭负责,继之就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群体教育,从而达到社会化。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生活,学校是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组成的。一方面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也有接受教育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必然引起各种心理活动。教育所引起的心理活动,不仅服从于在一般生活实践中人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 例如,年幼儿童最初掌握的概念多属日常概念,日常概念一般既含有本质属性,也含有非本质属性,或者只含有非本质属性,经过一定的学习,接受了科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于是就分辨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科学的概念,达到理性认识。儿

童认识能力从感性水平提高到理性水平,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心理变化。又如,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逐渐形成的。儿童、青少年在先天素质基础上,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熏陶,或者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是受教师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于是便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 所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既如上述,那么,这门学科的性质是什么呢? 教育心理学从它的发展来看,最早是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问。教育心理学在它成为心理学的独立分支以前,许多教育家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他们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近代欧洲早期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https://www.doczj.com/doc/2818658872.html,enius)、裴斯泰洛齐 (J.Pestalozi)就持有这种观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J.E.Herbart,1776-1841)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要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这是把教育心理学看作是科学的观点。后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的(也有人类的)学习材料,提出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关于XX教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XX教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摘要:分析了作为一门学科的民族教育学的形成过程,并对民族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民族教育学界存有争议的几个学科的原点问题进行了重新厘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教育学内含的学科内容及应遵循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民族教育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 民族教育学(ErhnicPedagogy)作为一门萌芽于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中叶的新兴学科,它是教育学与民族学两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民族教育学是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民族的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不同的民族群体与个体为研究对象,在探索人类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同时重点探讨不同民族群体与个体教育的特殊规律及特点。在民族学领域,民族教育学常常和民族经济学、民族社会学、民族文化学、民族政策学等并列为下位学科;在教育学领域,民族教育学常常和教育人类学相接近,与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学等并列而成为下位学科。在西方国家的学术研究领域,民族教育学与教育人类学、多元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 一、民族教育学的形成过程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的时期,特别是二战以后,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兴起,民族教育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教育学和民族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民族教育学是由教育人类学、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土著教育、移民教育等几个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所组成。在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与民族学、教育学的交叉发展关系密切。 第一阶段: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一20世纪80 年代)。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前30年 时期。 民国时期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民国政府为贯彻“ __”国策而对少数民族进行同化和安抚,以达成“五族共和”之目的,在教育方面推行“蒙藏教育”、“边疆教育”等,另一方面,围绕“蒙藏教育”、“边疆教育”而开展了大量的民族教育调查研究工作。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西北通讯》等期刊上发表了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成果,如高风谦的《蒙回藏教育问题》、郑鹤生的《我国边疆教育之计划与设施》、拜少天的《从边政谈边教》和《再从边政谈边教》、古椹的《民族教育的讲授》等,而且还出版了刘曼卿的《边疆教育》、曹树勋的《边疆教育新论》等民族教育的专著。同时, __ __还颁布了《推进边疆教育的方案》、《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