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推荐】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精品推荐】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精品推荐】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小编希望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酸雨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燃烧,将酸性化合物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水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酸雨中的物质会通过生态系统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人体等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那么你知道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酸雨是由于大量化石燃料或生物物质燃烧,将酸性化合物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水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酸雨中的物质会通过生态系统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人体等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那么你知道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的酸雨区有哪些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和西南酸雨区。

中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

《酸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解答

《酸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解答 1、问:酸雨采样的降水量标准以哪种降水记录为准? 答:以人工定时降水量观测记录为准。 2、问:如何理解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日界的有关规定? 答: (1)一个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日界内(以下简称为08-08)的降水量大于等于1.0mm时,必须进行降水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如果因为遗洒或在夏季因为蒸发等原因导致降水样品不足30毫升,无法进行测量的,需要在观测簿中备注说其原因。 (2)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时,建议由各省作出补充规定,在实际采集的降水样品的量多于弃样标准(30毫升),也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要求台站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此时的观测簿记录以及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的填写、整编要求完全同正常情况,并且也和正常情况一样统计观测员的观测基数。(3)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时,如未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不计算错情,或漏测;观测簿记录以及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中,除pH值和电导率测量有关记录填写为缺测,其他的记录,如采样记录、气象记录等均需填写完整。 3、问: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但更换了采样桶后在8:00到8:30期间又下了一阵雨(在8:30前降水结束),但无法判断该部分的降水量有多少,与08-08的降水量累加后是否达到1.0mm,前一日的样品如何分析?有关记录如何填写?

答: (1)将8:00到8:30期间的降水样品与前一日的降水样品混合(注意:要全样混合)后,可作为前一日的降水样品进行pH值和电导率测量,如未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也不计算错情,或漏测。 (2)尽管在8:00到8:30期间有降水,但是,观测簿的降水量一栏仍填写08-08的降水量。 (3)8:00到8:30期间的采样桶安放和收取记录仍在观测簿的后一日对应栏目内填写,但是在整编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时,前一日降水时段的结束时间,应记为后一日8:00到8:30期间内的最后一次采样桶收取时间。其他记录要求参照问题1和问题2的解答执行。 (4)由于酸雨观测记录中的降水量抄自人工定时降水量观测记录,在个别情况下,酸雨采样样品对应时段的实际降水量与地面观测的降水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规范所允许的。 4、问:情况同问3,但是8:31以后(到下一个8:00为止)有降水。如何完成当日的测量、记录? 答:按照规范要求,正常进行测量和填写记录。 5、问:情况同问3,但是8:31以后一天内(到下一个8:00为止)无降水,根据地面观测记录,后面的08-08降水量(实际上为8:30前的降水)为1.5mm。如何完成当日的测量、记录? 答: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故事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使用蒸汽机,锅炉烧煤,产生蒸汽, 推动机器; 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 燃煤数量更就是日益猛增。然而,煤含杂质硫, 其在燃烧中将产生酸性气体SO2; 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产生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 溶解, 雨就成为了酸雨。酸雨具有较大危害, 如使土壤酸化、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因此, 我们应对酸雨进行监测, 对于酸雨严重地区采取合理措施。那么, 应该如果进行酸雨监测呢?讨论 1.酸雨的形成 2、酸雨的危害 阅读 空中死神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就是,史密斯首先在她的著作《空气与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包括导 致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与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等等。因此,酸雨就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人称“空中死神”。 酸雨就是酸性的雨,需要用雨量计测量地区年均雨量;用pH 计测量降水的酸性,即pH,它小于5、65时即为酸雨。还要建立气象站网以了解污染酸性 酸雨的监测

气体的传输动向,进行我国高空污染物传输的轨迹研究。而应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与其它仪器分析酸雨中盐类成份,以讨论产生酸雨的污染源。 在许多环保工作者付出近20 年大量的、长年的、持续的与深入细致的监测劳动,较准确勾画出我国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即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及两小块酸雨区域,即胶东半岛与图门江地区。 1995年8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其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探究 1. 什么就是pH? 2.自然降水的pH应就是多少?酸雨的pH就是多少? 3.如何测量雨水的pH? 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酸雨监测实验。 1.如何收集雨水?请您设计一个简易的雨水收集器。 2.应该控制下列哪些因素? a.雨水收集区 b.采样点的个数 c.降雨的时间 d.温度 e. 降雨量 3.如何选择采样地点? 酸雨的监测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酸雨测量操作步骤

酸雨测量操作步骤 (雷磁PHS—3B) 一、准备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PH仪与电导率仪),预热30分钟。 2)取下复合电极盖帽,用纯水洗净,用滤纸将残液汲干。 3)检查“手动、自动温度补偿选择开关”,使其处于自动补偿位置,而后 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到“测温”档。 二、两点定位 1、6.68中性标准缓冲溶液与“定位”旋钮 4)先将盛有中性标准缓冲溶液的容量瓶上下颠倒并摇动3次,备用。 5)a进行原液涤荡(取洗净的50ml烧杯一个,倒入少量(2 -5ml)6.68中 性标准缓冲溶液);b再倒入大半杯的6.68中性标准缓冲溶液,将复合 电极和测温探头同时浸入该溶液中(复合电极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在液 面以下),轻轻摇晃杯子2-3圈;c读取温度值;d查出该温度下中性标 准缓冲溶液的pH值(打开酸雨软件,点击“观测记录”,日记录簿,在 缓冲溶液、温度中性栏输入溶液温度,把光标放在温度数值上读取弹出 数值,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e记录温度值和查出的pH值。 6)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到“pH测量”档,将“斜率”旋钮顺时针旋到最大, 用“定位”旋钮将显示值调到查出的pH值上。(以后的操作不得再拨动 “定位”钮。) 7)将复合电极和测温探头移出烧杯。 8)用纯水清洗复合电极和测温探头,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残液汲干。 2、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与“斜率”旋钮 9)将选择开关拨到“测温”档。准备用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或9.180 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计的“斜率”。 10)a进行原液涤荡(取洗净的50ml烧杯一个,倒入少量(2 -5ml)4.00酸 性标准缓冲溶液);b再倒入大半杯的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将复合 电极和测温探头同时浸入该溶液中(复合电极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在液 面以下),轻轻摇晃杯子2-3圈;c读取温度值;d查出该温度下酸性标

校本课程--酸雨观测

酸雨观测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增长,环境却受到了影响。在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的基础上,我指导同学对家乡酸雨情况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在活动与研究中我们收获颇多,现将这一阶段的收获评估如下: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人们常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有许多的知识点通过课堂上多层次地讲述、学生多方面地学习,及课件多角度地展示等辅助教学方式,往往不如让学生亲手做一下,亲身体验一下的效果好,那样,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思考。如在酸雨的观测中,学生通过到野外收集雨水,并通过各种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测出PH值,还可以用化学试剂检测其中所含主要的酸性物质。通过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能彻底任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应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既要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同时又要起到指导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从实际出发,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验中要充分指导学生,让他们按照程序进行,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如在酸雨观测中要指导学生到适当地点收集雨水,告诉他们测PH值的方法和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手操作,教师适当指导,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教学与乡土实际相结合 关于“酸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仅仅获得了一些理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不强,认为距离我们可能还很遥远。让他们亲身走到家乡实地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酸雨的“遗迹”,如雨后庄稼叶片有时会变黄,日久的房屋表面会被腐蚀,还有河水水质恶化等。这样可以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活动,更容易调动他们研究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注乡土、呵护家园的情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当然,在我们的活动与研究过程中由于财力、物力有限,以及受到教者水平和学生能力的限制,活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归纳如下:

酸雨概述

我国酸雨污染研究概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的酸雨现象逐年加重,中国酸雨区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并结合部分教材综合论述了酸雨的形成、影响因素、危害及控制措施。 关键字:酸雨;影响因素;危害;防治措施 1、前言 英国化学家SMITHRA在英格兰调查了酸沉降现象,并在1872 年出版的《空气和雨: 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叙述了世界工业发展先驱城市———曼彻斯特市郊区降水中含有高浓度SO?2?,首次提出酸雨概念,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972年瑞典政府把酸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向人类环境会议提交了报告。1975年第一次国际性酸雨和森林生态系统讨论会在美国举行,该会议讨论了酸雨对地表、土壤、森林和植被的严重危害,自此酸雨问题受到了普遍重视。到20 世纪40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开展了研究,我国则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酸雨污染[1]。 2、酸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1 酸雨的形成: 酸雨是指pH 值<5.6的大气降水,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SO?)和含氮化合物(NO?),两者在大气中经过均相氧化和非均相氧化转变为H?SO?和HNO?,并溶于雨水降落到地面所形成的。 图表1 2.2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1)酸性物质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及它们的盐类,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物质,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与大气中的SO?、NO?和降水中的

SO?2?、NO??浓度的时空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2)大气中的氨:降水的pH值决定于硫酸、硝酸与NH?以及碱性尘粒的相互关系。NH?是大气中委员的气态碱,由于它易溶于水,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从而可降低雨水的酸度[2]。 (3)大气颗粒物和降尘浓度的影响:大气中的颗粒物和降尘在云水降落过程中被吸附、冲刷,起到缓冲作用,中和降水的酸度。大气中颗粒物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来源于土地飞起的扬尘,其化学组成与土壤组成基本相同,酸碱度取决于土壤的性质。除土壤粒子外,还有矿物燃料燃烧形成的飞灰等。它们的酸碱性都会对酸雨有一定的影响。 (4)气象条件的影响: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在化学方面,影响前体物的转化率;在大气物理方面,影响有关物质的扩散、输送和沉降哺]。太阳光强和水蒸气浓度将促进SO:的转化,形成硫酸在局地沉降,通过降雨形成酸雨。太阳光强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对我国来说,大气湿度也是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南方大气中的SO:能较快地转化为硫酸,从而形成酸雨[3]。 3、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化学特征 我国降水酸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降水酸度年均pH<5.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并由北向南逐渐加重,西南地区最为严重。在四川、贵州和广西的一些地方,降水年平均pH<5.0,是目前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酸雨污染趋于严重,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厦门为代表的地区也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酸雨区。同时华北的京津、东北的一些地区也开始频繁出现酸性降水。 酸雨的化学特性可通过测定降水中的阳离子(包括NH??、Ca2?、Na?、K?、Mg2?、H?),阴离子(包括SO?2?、NO??、Cl?、HCO??),pH值和电导率来反应。酸雨中含硫酸、硝酸、盐酸三种强酸,它们在水中可完全电离,所以对降水的酸度贡献很大。酸雨中还有一定量弱酸,常见的有碳酸(H?CO?)、有机酸、亚硫酸、氟酸等,由于这些酸在pH<5。0时几乎不电离,所以它们对严重的酸雨影响很小。酸雨中还有以NH??、Ca2?、Na?、K?、Mg2?为代表的碱性物质,在降水中对酸起中和作用。在酸性土壤区(红块、黄壤和灰化土等)降水中Ca2?含量低,而在内陆碱性土壤区(黑钙土、栗钙土和荒漠土) Ca2?含量很高,NH??是大气中唯一的气态碱,对酸雨的缓解有着重要的作用。雨水的酸度是雨水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酸雨特性也不尽相同。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我国不同地区酸雨的分布特征 摘要:当今,酸雨已发展成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于我国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并且能源消耗迅速增加,酸雨问题必将变得更加突出,酸雨已成为污染环境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酸雨、地理分布。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在《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个概念,到20 世纪40 年代酸雨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此后展开了对酸雨各方面的大量研究。我国开展酸雨研究的时间比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其后陆续在其他城市也展开了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也高度重视酸雨的研究。 酸雨的危害:(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 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 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临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已覆盖国土面积的40%[ 17 ] 。1999年106个城市的pH值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年均pH值范围在4. 3 ~7. 47。pH值< 5. 6的城市有43个,占统计城市的40. 6% ,怀化、景德镇、遵义、宜宾、赣州等南方城市的酸雨频率达80%。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 ●故事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使用蒸汽机,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更是日益猛增。然而, ;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煤含杂质硫,其在燃烧中将产生酸性气体 SO 2 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产生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酸雨具有较大危害,如使土壤酸化、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因此,我们应对酸雨进行监测,对于酸雨严重地区采取合理措施。那么,应该如果进行酸雨监测呢? ●讨论 1.酸雨的形成 2. 酸雨的危害 ●阅读 空中死神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包括导致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等等。因此,酸雨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人称“空中死神”。 酸雨是酸性的雨,需要用雨量计测量地区年均雨量;用pH计测量降水的酸性,即pH,它小于5.65时即为酸雨。还要建立气象站网以了解污染酸性气体的传输动向,进行我国高空污染物传输的轨迹研究。而应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其它仪器分析酸雨中盐类成份,以讨论产生酸雨的污染源。 在许多环保工作者付出近20年大量的、长年的、持续的和深入细致的监测劳动,较准确勾画出我国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即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及两小块酸雨区域,即胶东半岛和图门江地区。 1995年8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其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探究 1.什么是pH?

酸雨观测资料传输规定

酸雨观测资料传输数据文件格式 一、日数据文件 (一)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 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是指酸雨观测站每日进行酸雨采样,进行测量后的酸雨观测数据文件。 1、文件名 Z_ATCM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R_FTM.txt 其中: Z 表示国内交换;ATCM表示大气成分观测大类;I 表示后面的IIiii编码为区站号;O 是字符,表示观测类信息,AR 表示酸雨观测,FTM 表示定时观测;txt为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ASCII格式。 yyyyMMddhhmmss 为文件生成的时间(世界协调时,UTC),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 2、文件格式 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 Z_ATCM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R_FTM.txt>为顺序数据文件,共2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28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第2条记录为酸雨采样和测量值,共173字节,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记录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5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

⑵第2条记录共28组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

数据记录单位:遵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 存储要求: ①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②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例如:气温-1.2℃,记录为-012。 ③风向不足三位时,高位用“P”补齐。 ④天气现象编码的处理: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少于4种,以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编码录入前几位,后几位以“0”补足。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多于4个,按照天气现象持续时间的长短顺序录入前4种的编码。 ⑤两种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当某日无降水,则在第2条记录的

对我国酸雨的认识及其危害

化学论文——对我国酸雨的认识及其危害 姓名:马福涛学校:邢台一中班级:9班学号:201450934 在现代社会中,酸雨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苛性钠是碱,小苏打虽显碱性但属于盐类。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为7;酸性越大,pH越低;碱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为0-14之间)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为碳酸),pH为5.65。pH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酸雨的成因: 对于酸雨的成因我归结为以下内容,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酸雨的危害: 1.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大体可分为煤炭型和石油型两类。煤炭型是燃煤引起,因此污染强度以对流最强的夏季和白天为最轻,而以逆温最强、对流最弱的冬季和夜间为最重。伦敦烟雾事件就属于这种类型。石油型是石油和石油化学产品和汽车尾气所产生。 2.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城市中烟尘粒子增多的结果,使大气透明度变差,所以有人称城市为“烟霾岛”或“混浊岛”。烟尘大量削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在太阳高度较低时甚至可减少30%一50%),这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3.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 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 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温州等8个城市酸雨频率为100.0%,近200城市出现酸雨,引发重点关注。事实上,早在 2006年,酸雨迁移到包括京津在内的华北地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4月流传的“火山灰酸雨致癌”则引起了人们大规模的恐慌。难道说,我们头上一直下的是酸雨?我国酸雨现状: 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 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80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酸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 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 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如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 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约为3,有时甚至约为2。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林木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 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

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包括四川云南的东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09年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 258个,占52. 9%;酸雨发生的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个,占 33.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朱乐坤,温晓清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 100081) 摘要: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为政府有针对性地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的生成提供重要科学决策,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如何确保酸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最重要的是观测数据的质量跟踪和保障。本文将从酸雨测量仪器的原理、标定及取样样品的正确保存作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在酸雨观测和标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测量误差来源,并提出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酸雨观测;误差来源;解决对策 Resolve Countermeasure of Raising the Acid Rain Measurement Accurate ZHU Lekun, WEN Xiaoqing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Technology, CMA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cid rain observation provides valuable scientific data for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long-term trend of acid rain, it also provides vital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adopt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prevent from acid rain generation, it be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ow to ensure the data of acid rain observation accurate、reliable and comparabl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quality tracking and assurance.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cid rain measuring instruments、test and observing samples preserva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sources of measurement error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te of observation data Keywords: acid rain observation, sources of measurement error, resolve countermeasure 引言 酸雨,是工业生产、人类生活、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交通运输、燃煤发电等活动)导致的区域性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酸雨的形成对公众身体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的、不利的影响。 作者简介:朱乐坤,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气象标准仪器的计量检测和研发,E-mail: ZLK5304@https://www.doczj.com/doc/2e5166017.html,

浅谈酸雨观测技术流程

浅谈酸雨观测技术流程 摘要:酸雨,是因人类活动导致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布设酸雨观测站网,将酸雨观测正式列为气象台站观测项目,测量降水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K值。由于各个台站或观测员的操作流程并不一致,会影响到酸雨观测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台站酸雨观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本文对酸雨采样、测量、操作维护等观测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酸雨采样观测流程探讨 引言 酸雨,是因人类活动导致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1]。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为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国家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中国气象局已将酸雨观测正式列为气象台站的观测项目,其所积累的长期酸雨监测资料,已经应用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治理的科学决策和相关科学研究。酸雨观测已成为气象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做好酸雨观测,许多作者对酸雨观测质量控制、观测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2-3]。但是由于各个台站或观测员的操作流程并不一致,会影响到酸雨观测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台站酸雨观测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本文对酸雨采样、测量、操作维护等观测流程进行了探讨。1酸雨的定义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7%)、水汽和其它惰性气体等组成的。在这些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酸性气体。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易溶解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发生电离。根据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和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计算出洁净降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并由此得出其pH值为5.60。 但是,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偏远地区,自然降水的pH值一般多在5.00~5.20左右,因为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自然大气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酸性物质,可使降水进一步酸化。所以,以pH值小于5.60作为酸雨的标准,是一个仅考虑大气中二氧化碳溶解影响的简单定义。 2酸雨观测的基本任务 采集降水样品,测量降水样品的pH值与电导率,记录、整理观测数据,编制酸雨观测报表,报送酸雨观测资料;维护酸雨观测场地和酸雨观测实验室工作环境,填写并报送酸雨观测站环境报告书;正确安装、使用和维护酸雨观测仪器,及时送修、送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参加酸雨观测业务考核;按要求寄送降水样品,或对降水样品进行除pH值与电导率以外的其他项目的测量;建立、健全站内酸雨观测值班制度、仪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操作)和管理制度以及观测工作质量的检查制度。 3酸雨降水样品的采样流程 3.1降水样品采样日界

最新-酸雨pH值监测统计分析 精品

酸雨pH值监测统计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已成为备受全世界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是指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我国是酸雨危害较严重的国家,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龙口国家基准气候站自2007年开展酸雨观测以来,积累了大量酸雨观测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更好地分析近些年龙口市区域酸雨年月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供人们借鉴,以达到趋利避害合理发展的目的。 1资料来源和方法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境内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为滨海平原。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境域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气温392℃,年最低气温-171℃,年降水量5834,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占各风向频率的18,年平均风速34。 龙口酸雨观测站位于龙口市西北部滨海120°20′,37°38′,海拔48,观测站的北边分布着煤矿、电厂,南边是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有各类工业企业及化工厂。 降水的值是研究降水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值表示降水的酸碱性质。 在降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大气中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气体以及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影响,降水的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降水的值能作为反映自然界降水特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重要指标。 参照中国气象局制定的《酸雨业务观测规范》。 大气降水的酸碱度用值表示,值的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系无量纲量。 =-[+];[+]为氢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单位为。

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措施

新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姓名杨贺娜 论文名称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措施 院(系)名称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化学教育 年级班级2008级1班 指导教师姓名刘清玲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1 酸雨的形成 (2) 1.1 天然排放源 (2) 1.2 人工排放源 (2) 2 我国酸雨的状况 (4) 2.1 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 (4) 2.2 我国的酸雨化学组成及特点 (5) 3 酸雨的危害 (5) 3.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5) 3.2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6) 3.3 酸雨的与人体的危害 (6) 3.4 酸雨对建筑材料的危害 (7) 4 酸雨的防治措施 (7) 4.1 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环保执法 (7) 4.2 优化能源质量、调整能源结构 (8) 4.3 抓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治理 (8) 4.4 加快开发二氧化硫治理技术和设备 (8) 4.5 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防酸雨意识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内容摘要: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指出酸雨是十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最后结合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形成危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from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humanity,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acid rain. Pointed out that acid rain is one of the top te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cid rain on ecosystems, human health, building materials, etc., have a lot of harm, the last of our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possible prevention of acid rain. Tags: acid rain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acid rain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measures

浅谈酸雨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浅谈酸雨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从标准缓冲溶液配制、降水样品采集与存放、仪器使用与维护几方面,分析了酸雨观测注意的事项,并提出避免或降低酸雨观测误差的措施。 标签:酸雨观测标准溶液降水样品观测精度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雹等。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酸雨观测是我局新增的一个观测项目,可借鉴和总结的经验较少,而酸雨观测是一项要求严格、操作仔细、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实际观测中,由于仪器使用和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测量结果失真现象,严重影响观测记录的准确性和酸雨资料的连续性。 酸雨观测主要包括标准溶液配制、水样采集与存放、仪器校准、大气降水的酸碱度(pH值)及电导率(K值)测量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可能造成观测结果的误差。 1标准缓冲溶液配制保存注意事项 标准缓冲溶液用于校准pH计(酸雨观测站测量降水样品pH值的仪器),其浓度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缓冲溶液应定量配制,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规定操作,避免太阳直射。需长期保存(1周以上)时,应放置冰箱的冷藏室内,保存和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且不得重复使用。 若发现标准溶液中有混浊、沉淀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标准缓冲溶液出现沉淀物有两种可能:一是标准溶液过期,二是使用的纯水不合格。须每月定期测量本站使用纯水的K值,保证K值不超过10μS/cm。 2降水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2.1采样桶及器皿的清洗 采样器皿受污染将影响酸雨pH值及K值的测定结果。如果使用受灰尘污染的容器采样,将造成降水样品碱性增加、K值变大,因此用于降水采样收集和存放的容器,使用前后均要清洗干净。经常使用的器皿,使用前后须用纯水涤荡。在纯水涤荡不能洗净时,先用自来水刷洗,再用纯水涤荡。首次使用(新购进或长期放置后)或在使用中严重污染(即一般冲洗无法洗净)的玻璃(聚乙烯)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