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作者:骆希陈巨

来源:《产城》2022年第01期

农业功能区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形态,其基本建设要求是以产业生态圈理念为指导,聚焦具有区域特征的主导产业,通过重构管理机制,集聚发展要素,集链成群,集成功能,打造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农业产业形态由低端向高端、产业体系由分散向融合、产业效益由区内独享向外溢扩散重大转变,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地理重构和农业产业能级的整体提升。

崇州市天府优质粮油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唯一的粮油功能区,承担着成都市提升粮油产业发展能级和示范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其发展不仅对提升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整体水平意义重大,而且对四川和全国粮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带动引领效应。

从总体上看,崇州粮油功能区具有基础条件优越、管理制度优化、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农业共营制创新推广及农村改革集成推进等主要优势,面临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升温、食品安全需求提升、政策叠加等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耕地资源的竞争性挤压、土壤重金属污染、人才短缺三大劣势,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全产业链布局较晚、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三大挑战。全面提升崇州粮油功能区增长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

基于对崇州功能区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判,对其高质量发展基本态势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总体认识和判断。

当前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愈加紧迫,崇州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和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基本国策。随着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造成生产能力约束,我国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将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动荡持续加剧和新冠疫情影响仍然严峻的特殊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的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意义更加凸显。当前,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崇州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四川省油菜基地县,其战略价值和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将更加突出,迫切需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造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的“西部粮谷”贡献崇州力量。

崇州功能区农业发展正处于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关键时期,亟须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崇州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十分紧迫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一方面,崇州功能区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亟需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同时,功能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土地、劳动力、资金、生产性服务等要素供给失衡、失配对产业提质升级所产生的制约日益凸显。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崇州功能区迫切需要构建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产加销服”贯通的全产业链结构优化,促进形成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共营制的制度红利面临发展性瓶颈,亟需进一步的制度突破激活粮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制度支撑。崇州功能区所探索实践的农业共营制为破解中国農业发展中谁来种地、怎样经营、如何服务等瓶颈性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制度借鉴,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要范本,也是使崇州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制度“名片”。依托农业共营制,崇州功能区内粮油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粮油生产规模经营率达到8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然而,随着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农业共营制”对于农业经营主体的激励作用呈现减弱趋势。在新发展阶段,崇州功能区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索构建升级版的“农业共营制”,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支撑崇州农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进而为成都和全省构建现代农业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功能区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需要统筹考虑农产品保供、产业提质升级、绿色发展等多元目标均衡实现

绿色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群众对实现美好生活的迫切希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的农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当前崇州功能区农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资源环境要素制约,例如区域内可利用耕地资源已达“天花板”,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在农产品保供任务艰巨、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的双重压力下,着眼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崇州功能区必须统筹考虑农产品保供、产业提质升级、绿色发展,兼顾和平衡多元目标的实现。

崇州功能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需求更加凸显,需要从横向与纵向一体化双向拓展打造全产业链形成重要支撑

产业融合增效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主要潜力所在,需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粮油产业是崇州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业之本,由此决定了功能区的产业融合之路也应以粮油产业为基础支撑,以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双向拓展延伸构建全产业链,基于此,需要综合利用功能区内生态环境、乡村景观、文化遗产等资源,统筹多元产业和业态、多元经营主体、多个行政区域,形成产业集群、主体协作、空间融合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功能区粮油产业与农商文旅体的共生共荣发展。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实现路径

崇州功能区建设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功能区应立足现有基础,聚焦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核心目标,按照产业主体共创、产业价值共享、产业业态共融、产乡人境共生的原则,突出关键环节、关注重点领域,全力实施突破难点的五大重点路径:

突出稳产保供战略功能,高标准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崇州功能区必须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天府粮仓”的资源与产业优势,结合新时代国家粮油安全战略保障新要求,引导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探索建立与保障粮油安全相适应的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崇州贡献”。一是稳步提高产量。大力推进天府粮油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粮油种植结构升级,提高农田综合产出,统筹整合中国好粮油、“川米优化”工程、四川省天府菜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县建设。二是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耕地保护督查和执法监督;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三是筑牢种业根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领军型种业企业以及特色优势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等,强化特殊资源、特殊品种的竞争优势,为种业产业链重点环节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建设“长江中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研发水稻优良品种;加强对种业技术创新、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种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突出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引领性建设粮油产业集群

崇州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当聚焦粮油主导产业,以产业质量、效益双重提升为重要目标导向,构建涵盖高端种业、粮油生产、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营运销售多个环节的粮油全产业链。一是注重以加工流通强化延链。提升加工产值产能,发展规模化精深加工,强化农产品

初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完善糧油产地仓储物流体系。二是注重以科技创新补链,着眼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技术创新。创建集聚粮油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应用、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与人员培训等多重功能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导向,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三是注重以要素聚集壮链,聚集多元发展要素,增强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四是注重以业态创新优链,跨界融合培育发展新业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粮油产业为鲜明特色,促进农业与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产业链条健全、联结链条紧密、产业业态丰富、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功能区产业体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突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体系化构建农业经营组织

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功能区应充分发挥崇州市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领域的先发优势,以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深度有机衔接,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设为导向,创新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共营制”制度创新的优势,持续创新完善和推广农业共营制,并根据功能区不同阶段发展需求,构建和优化更具适应性的多元主体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经营主体内部以及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引导多元主体抱团发展,实现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共生发展;坚持为农、惠农,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实现互惠互助、价值共享。

突出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全域化践行绿色兴业兴村

崇州功能区作为成都市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载体,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兴农、绿色兴业、绿色兴村的基本指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高质量发展,以资源消耗减量和生态产业发展为重点,持续增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将功能区打造为成都市乃至全省绿色农业样板区、大美乡村田园样板区。实现绿色农业发展提质任务,一是加强土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功能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强化环保专项执法和联动执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二是加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推广稻田综合生态种养,并完善和强化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政策支持;加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应用,积极推进绿色种养。三是强化绿色发展制度约束。建立绿色农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分类推进重点地区资源保护和严重污染地区治理;建立绿色农业发展一票否决制度,对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永久性禁入。

突出产业深度融合共生,高水平打造协同互融业态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农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崇州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是以优质粮油产业为核心,利用功能区内生态环境、乡村景观、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以粮油产业为基础支撑的农商文旅体产业体系,通过充分发挥粮油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综合粮油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业态孵化、产村融合等方式,促进粮油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协同互融,构建粮油产业与农商文旅体共生共荣发展之路。一是以稻田和林盘为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营造特色人文场景和景观场景;二是以旅游为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推进文旅特色镇建设,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三是以文化为产业融合铸魂,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将功能区生态粮油文化融入到景观打造和粮油产品包装、品牌形象设计、宣传推广之中;四是以营销实现产业融合价值,打造崇州粮油功能区核心IP,形成“核心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研产销”融合的产业链。依托农商文旅体融合共享服务平台,打造集都市现代农业、川西林盘文化、乡村旅游、绿道体育为一体的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产业园。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 作者:骆希陈巨 来源:《产城》2022年第01期 农业功能区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形态,其基本建设要求是以产业生态圈理念为指导,聚焦具有区域特征的主导产业,通过重构管理机制,集聚发展要素,集链成群,集成功能,打造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农业产业形态由低端向高端、产业体系由分散向融合、产业效益由区内独享向外溢扩散重大转变,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地理重构和农业产业能级的整体提升。 崇州市天府优质粮油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唯一的粮油功能区,承担着成都市提升粮油产业发展能级和示范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其发展不仅对提升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整体水平意义重大,而且对四川和全国粮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带动引领效应。 从总体上看,崇州粮油功能区具有基础条件优越、管理制度优化、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农业共营制创新推广及农村改革集成推进等主要优势,面临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升温、食品安全需求提升、政策叠加等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耕地资源的竞争性挤压、土壤重金属污染、人才短缺三大劣势,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全产业链布局较晚、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三大挑战。全面提升崇州粮油功能区增长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 基于对崇州功能区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判,对其高质量发展基本态势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总体认识和判断。 当前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愈加紧迫,崇州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和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基本国策。随着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造成生产能力约束,我国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将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动荡持续加剧和新冠疫情影响仍然严峻的特殊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的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意义更加凸显。当前,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崇州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四川省油菜基地县,其战略价值和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将更加突出,迫切需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造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的“西部粮谷”贡献崇州力量。 崇州功能区农业发展正处于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关键时期,亟须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 崇州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十分紧迫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一方面,崇州功能区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另一方面,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亟需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同时,功能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土地、劳动力、资金、生产性服务等要素供给失衡、失配对产业提质升级所产生的制约日益凸显。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崇州功能区迫切需要构建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产加销服”贯通的全产业链结构优化,促进形成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共营制的制度红利面临发展性瓶颈,亟需进一步的制度突破激活粮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制度支撑。崇州功能区所探索实践的农业共营制为破解中国農业发展中谁来种地、怎样经营、如何服务等瓶颈性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制度借鉴,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要范本,也是使崇州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制度“名片”。依托农业共营制,崇州功能区内粮油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粮油生产规模经营率达到8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然而,随着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农业共营制”对于农业经营主体的激励作用呈现减弱趋势。在新发展阶段,崇州功能区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索构建升级版的“农业共营制”,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支撑崇州农业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进而为成都和全省构建现代农业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浅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背景、条件和重点措施——以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浅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背景、条件和重 点措施——以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 园为例 摘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繁荣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以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例,对当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基础条件和重点措施进行浅要分析,以期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背景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同年批准创建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到目前三批共认定了8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四川省启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星级评定。2020年8月25日,彭清华在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上强调: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四川在线)。2021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10+3”现代农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个以上、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3000个以上。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被提到了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重点思考的地位。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改革、农技推广、品牌孵化,加快农业方式转变,提升当地农业竞争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条件 2.1崇州市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崇州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天府之国的腹心,全市幅员面积1090平方公里,呈“四山一水五分田”格局。崇州以“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根据生态本底、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全市划分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康养旅游集聚区、现代农业功能区、城市功能核心区四大功能区(今日崇州)。 近年来,崇州市通过不断努力,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前身为崇州市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园区、崇州市天府优质粮油融合发展园区,开始创建于2013年。2016年3月崇州市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园区命名为四川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12月崇州市天府优质粮油融合发展园区命名为成都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19年入选第二批200个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2020年3月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命名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同年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2.2建设条件思考 一是优化布局、规划引领。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基于2013年开始建设的崇州市十万亩高产稳产高效示范基地,后期在全市农业发展中,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2017年,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市规划建设的66个产业园中,“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作为成都市唯一的粮油农业产业园,承担了成都市保供的重要功能和成都市粮油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核心任务。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根据全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等作了相应优化调整,园区从涵盖3个镇调整为涵盖5个镇街。由此可见,我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规划初期就要考虑选择具备良好产业基础、相对充裕建设空间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来布局园区,同时我们规划布局的园区要具有独特性。 二是瞄准目标,锁定主导产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从基础好的“个体”入手,去带动整体,而从一定意义来讲,园区本身就是一个“五脏俱全”能独立运转的个体。园区建设初期,我们就当结合实际,明确自身在产业某一细分领域的优势,瞄准、锁定、壮大主导产业,进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从一定程度来讲,因为近些年崇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创新构建“农业共营制”为突破,以高标准建设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为支撑,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持续的粮

理论文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和五大途径

理论文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和五大途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特征 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产业经济学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形态上呈现出从低级向中级、高级不断攀升的特征,这是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各项指标都呈现出转型升级的明显信号,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达到50.6%。近两年来,这一趋势仍然处于稳步增长之中,据有关部门测算,2017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从未来看,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特别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深,我国服务业还将迎来快速发展、深度发展的时期。这表明,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应当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着力点。 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8%,被誉为经济发展史上难得一见的增长奇观。但总体而言,我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要素大量投入、粗放使用的基础之上,为此所付出的环境、资源、生态、社会代价十分沉重,可持续性堪忧。推动我国经济由高

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力量”“技术进步是经济繁荣的根源”的理念,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流动的障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要抓住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抓住未来二三十年间互联网对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可能性,推动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这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历史背景之下有其必然性。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随着我国整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出口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在过去十多年的增长中我国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几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强大而持久,已经并还将进一步显示其对于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上升,2015年为66.4%,2016年为64.6%。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重视与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环境、氛围、制度安排等工作,以为消费型经济的到来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结构优化。基于创新支撑、消费驱动、第三产业壮大的经济形态,应当会呈现出总体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可持续性增强的特点。一是供给与需求之间能保持动态平衡,供给体系能随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需求,而需求侧的变化也会比较顺畅地传导到供给侧,两者在动态调整中相互适应、相应平衡。二是表现为产业上、中、下游之间协同性增强,要素流入流出自由、顺畅、高效,价

推动新时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推动新时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研究 摘要:新农村建设经济先行,只有不断提振农村经济才能够使得新农村建设有的放矢,才能够在人、财、物的多维度角度快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背景下,立足于农业发展特色经济、差异化经济以及城市花园经济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路径。然而,要实现上述的“多元一体”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必然需要得到显著的提升,以满足经济创新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创新路径。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如何促进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成为广大农村发展经济应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培植经济增长点,创新农业产业的经济模式,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释放社会潜能,这是在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着重关注和努力的领域之一。 1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当前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对所拥有的各种农业生产力资源进行组织安排及管理,让农民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让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得到升级,也能更好地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也正是在新农村环境的建设基础上,借助于科学合理的策略,加强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可以让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农民的作用得

到充分的发挥,在其中展现出更加优良的成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 基础上开展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有助于农业经济水平提高,也能对农业经济发展 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借助于农业经济管理,了解当前在农村地区发展 和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结合实际对其做合理 的优化和安排,实现农业资源可靠配置的任务目标。也正是通过在新农村建设环 境下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让农村地区的经济运行更加顺畅,为农业经济建 设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更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使农村的各种经济活动 安排更有指导性及可执行性,在农村地区的全面稳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推动新时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1加强引导与管理 相关部门应制订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评判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处于关 键时期,需要不断壮大新兴经济力量,但如果缺乏相关判定标准,可能会打击新 型农业经济主体的发展信心,因此应确立其合法地位。例如,农业合作社在发展 到某一特定阶段之后,就需要进行联合,通常是横向一体化与产业之间联合,纵 向一体化与生产、销售联合,需要对其联合性质进行明确规定。同时鼓励农民在 发展过程中学习当代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减少发展目标与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通过财务会计或管理考核等方式,推动农业企业规范化运作,探索更多促进产业 发展的新思路。例如,打造乡村休闲农业产业,不但可以提供观光和农产品采摘 的场所,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住宿以及餐饮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拉长农业产 业链。同时要做好组织内部管理,尽可能避免出现责任划分、账目不明等问题。 除此之外,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市场规范建设,建立生产技术标准约束,确保政策 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 还应注重对于收费项目的管理,严格惩处乱收费及乱罚款等现象,组织专项行动 小组进行专项清理,协调好涉农部门共同发挥自身职能责任,完成对农民的正向 引导,必要时提供技术指导与管理监督,营造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 2.2管理专业化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农业 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产业化,推 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工作,为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对科技创新的积极参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加 工和储运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推动农业产业链、农村产业链和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 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保障农产品质 量安全。加强农产品标准制定和执行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 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加强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 结构,加强粮食、畜牧、水产品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挖 掘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价值,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

护,推行绿色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程度。加强农村产权制度,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的一系列理忨,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探讨和制定 合适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核心,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过程中,创新是驱动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激发 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鼓 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产业向现代化、现代 化向国际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格局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要求各方面发展要协调统一、相互促进。为了实现区域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引导各地区均衡发展,统 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 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绿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贯穿全局的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 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 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开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开放发展是重要原则,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共享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建共享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是核心价值,要求推动共建共享、公平正义,促进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收入分 配体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区域 经济社会的共建共享。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 动力。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新型经济形态,对农业产业 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农业产业面临着新的挑 战与机遇,如何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 成为当前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路径 引言: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会在未来几十年中全面推进和发展,并在第四 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发挥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会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决策部署,其中,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改变往日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实现农业 农村现代化,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已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 域扎根结果,必须加强农村产业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数字经济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1.1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数字经济 体系不断壮大,催生了很多新行业和新的经济模式,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 将带动3.79亿人实现就业。从1996年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起步阶 段的0.29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其产值翻了130多倍。数字 产业即信息通信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最基础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电信行业、软件产业、网络服务等,数字产业化规模从2016年的5.2万亿元增加到 2021年的8.4万亿元,预计将在2023年突破10万亿元,其增长规模仍在加速。 产业数字化就是指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融入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思路 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 过程。这种发展方式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还能够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国家更加强大和有竞争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以下是一些路径和思路: 1.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政府需 要加大对创新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需要加强自身 研发能力,优化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政府需要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 谋求更加高端、优质的产业和产品。同时,政府也要提供采购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3. 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基础条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才能更加积 极地进行创新活动,促进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增强国内产业核心竞争力。 4.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各种管理和政策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让企业放心投入生 产和研究,提高产业效益。政府可以逐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 竞争,从而提升投资和优化就业机会。 5. 加强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和支持。政府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 人才来华工作。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培训和培养体系建设,优化员工职业发展道路,从而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管,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创新、产业、人才等方面全面提升,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特色优势更鲜明、创新驱动更强劲,集群效应更显著的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粮食和“菜篮子”稳产保供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信息化为途径,以提升农业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构建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立足城市、辐射引领周边、面向全国的现代都市农业标杆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区域公用品牌享誉全国,将打造成为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步建成。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

1.稳粮保供强基建设。在保持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方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力争2025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500万亩、粮食总产量45亿斤以上。同时,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统一育供秧、统一植保、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烘干等社会化服务;推广轮作模式,发展高油油料作物,扩大木本油料种植面积,提升油料产业发展水平。 2.建设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地。推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5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标准化园区示范基地,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鼓励商贸流通保供主体特别是大型商超在都市圈和区外城市共建“菜篮子”保供基地。 3.高水平建设农产品流通网。加快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每年新建或者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50个以上。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农副产品大市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构建立足都市圈、辐射区域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 (二)引领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 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质优。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培育推广粮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科技包括 种子、施肥、农药、机械化、农田水利等多个方面的技术。通过引进和研 发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 生产效益。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产品 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不受污染和变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政府可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 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执法 力度。同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食品 安全意识。 三、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 结构升级包括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培育高效农业产业链和农 产品加工业。政府可以提供产业发展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培育, 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通信网络和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鼓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总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农民、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可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的效益、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以粮食和菜篮子稳产保供为重点,围绕重点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信息化为途径,以提升农业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辐射引领周边现代农业强圈集群成带发展,打造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步建成,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保供惠民,引领农产品绿色发展

1、建设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地。推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2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标准化园区示范基地,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 2、着力打造智慧农业。推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面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3、高水平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新建或者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20个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农副产品大市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构建立足圈、辐射区域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二)聚焦加工升级,引领加工提质增效 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质优。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要求,抓实抓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培育推广粮油、蔬菜、畜禽等加工适用型品种。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前端延伸,加强与重要农产品产区合作,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 2、产地初加工提升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作者:罗千峰赵奇锋张利庠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22年第07期

[摘要] 数字技术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基于“三大体系”视角,构建高质量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理论框架,其中,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技术和手段的结合,重点是解决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业发展动力问题;经营体系是经营主体、组织及服务模式的组合,重点是解决经营主体培育和经营效益提高问题;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统一,重点是解决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提升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聚合经济和分工经济四大增效机制,并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强化数字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正外部效应,提升数字服务水平和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业融合发展和功能拓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0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2)07-0049-08 一、引言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题,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支柱,因此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1]。然而,面对疫情冲击、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寻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新动能。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技术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为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历史动态演进过程看,数字技术赋能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在较长时期内,是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核心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现代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农业的多功能性也进一步拓展,学术界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过程,其内涵具有历史动态性、相对性特征,同时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2-4]。在中国进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依赖需要有新的突破,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快速扩散,数字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具体来说,数字技术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以及要素互联,推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并且,数字技术能够与乡村治理机制相融合,驱动数字乡村建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策略选择[5-6]。 从资源约束角度看,数字技术赋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供了有效路径。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如何破解资源约束瓶颈、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内部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并成为制约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7]。此外,农业资源的有限性、要素禀赋区域的差异性以及禀赋结构短期内的稳定性等因素,决定了农业现代化不能单纯依靠资源要素密集投入来推进,而需要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上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新机制[8]。在资源约束背景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通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的基础上提高产出效益,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变革[9-10]。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当前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展开:一是构建评价体系和测算指标视角,主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高质量发展水平[11-14];二是具体领域视角,例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等[15-20];三是互动关系或影响机制视角,主要包括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农村宽带普及、网购农产品消费等领域的关系及影响机理[21-24]。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是技术进步,信息化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要素,有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5],因此,数字技术已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总体来看,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仍需要拓展,尤其是将数字技术纳入到农业高质量发展框架的研究成果较少,数字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研究还有待强化。鉴于此,本文将基于高质量农业“三大体系”理论视角,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的理论框架,试图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增效机制,并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