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化学实验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二、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

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三、

四、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五、(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六、(二)仪器设备:1. 分光光度计;2. 电子顶载天平(感量);3. 研钵;4. 棕色容量

瓶;5. 小漏斗;6. 定量滤纸;7. 吸水纸;8. 擦境纸;9. 滴管。

七、(三)试剂:96%乙醇(或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八、

九、三、实验步骤

十、1. 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

脉),混匀。2.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3. 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4.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

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5.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

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5nm、649nm下测定吸光度。

十一、

十二、四、实验结果计算:将测定得到的吸光值代入下面的式子:Ca=-;Cb=-。据此即可得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Ca、Cb:mg/L),二者之和为总叶绿素的浓度。最

后根据下式可进一步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

十三、叶绿素的含量(mg/g)= [叶绿素的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或干重)。

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及变性

发布时间:2010-12-23 浏览次数:339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

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作用并不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而是二级结构以上的高级结构的

破坏,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剧烈的搅拌、震荡等。化学因素

有强酸、强碱、尿素、胍盐、去污剂、重金属盐(如Hg2+、Ag+、Pb2+等)三氯乙酸,浓乙醇等。不同蛋白质对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盐析作用。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影响下脱去水化层,同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结果蛋白质的胶体稳定性遭到破坏而沉淀析出。经透析或用水稀释时又可溶解,故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盐析不同的蛋白质所需中性盐浓度与蛋白质种类及pH有关。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如球蛋白)比分子量小的(如白蛋白)易于析出。改变盐浓度,使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别析出。三、实验材料

1.新鲜蛋清或血清,蛋白质溶液。

2.固体硫酸铵及饱和硫酸铵溶液。

3.95%乙醇,1%CuSO4,饱和苦味酸,LHAC,NaCl,

4.试管,三角漏斗、玻棒,滤纸,试管架酒精灯,移液管。

四、操作方法

1.卵清蛋白的分离

(1)、取卵清约2 ml于试管中,加等体积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搅拌均匀,蛋白质析出,静置,用滤纸过滤致滤液澄清,沉淀为卵球蛋白,将此沉淀用2 ml半饱和硫酸铵洗涤一次。

(2)、将析出卵清球蛋白后的滤液放人试管中,再加人固体硫酸铵使之达饱和,观察有无沉淀产生,若有沉淀,则过滤之,滤出的沉淀却为卵清白蛋白。

2.乙醇沉淀蛋白质(乙醇为脱水剂,能破坏蛋白质胶体质的水化层而使其沉淀析出)。

取蛋白质滤液1ml,加晶体NaCl少许(加速沉淀并使沉淀完全)。带溶解后再加入95%乙醇2ml混匀,观察有无沉淀析出。

3.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容性盐类而沉淀。取试管1支加蛋白质溶液2ml,滴加1%CuSO4溶液,至有沉淀生成。

4.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植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称为生物碱。能沉淀生物碱或与其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生物碱试剂能和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可能因蛋白质和生物碱含有相似的含氮基团。2ml蛋白质溶液及1%醋酸溶液4-5滴,加5%苦味酸数滴。

五、思考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还有哪些方法’哪些变性了哪些没有变性

实验三:马铃薯淀粉的制备

马铃薯可溶性淀粉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第一次:用同种、不同浓度的酸在不同温度下水解不同时间,探讨上述因素对可溶性淀粉的影响。

1、马铃薯可溶性淀粉糊化液制备:称取3 g马铃薯可溶性

淀粉,用蒸馏水定容至120ml,将装有混合物的烧杯做如下处理,盐酸的加入量、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如下表所示:试验号加酸量(%)水解时间(min)温度(℃)191555

292065

392575

493085

5111555

6112065

7112575

8113085

9131555

10132065

11132575

12133085

13151555

14152065

15152575

16153085

2、恒温干燥成膜:将水浴后的马铃薯淀粉成膜溶液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0min(温度保持与之前的水解温度一致)将膜液倒入安全瓶中,瓶口用插有胶头滴管的瓶塞塞紧,支管口通过橡皮管连接真空泵,冷却后在真空下脱气20分钟。

3、将处理后的膜液均匀倒入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70℃,保持10小时取出。

4、揭膜:将干燥成膜后的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温度过高损坏实验台,迅速用刀片将膜的四周与培养皿底部分离冷却5min后迅速揭膜。揭膜时,先将膜与玻璃板四周分离,放在相对湿度50%条件下,平衡48h进行指标测定。

指标测定如下:

1、膜的微观形貌

将薄膜固定在载玻片上,糙面向上,用显微成像系统在不倍数下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拍照。

2、膜厚度测定: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膜上随机取8点测定,取平均值,

膜厚单位为mm.

3、淀粉膜水蒸汽透过性的测定:

参照拟杯子法。具体方法如下:称取5g无水氯化钙放置在小锥形瓶中,挑选均匀无破损的样品膜,测量其厚度后,将样品膜密封于小锥形瓶口,并称取锥形瓶重量,然后将小锥形瓶放入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每天称重一次,直到平衡不变,最后得出小锥形瓶质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Wv=△m\ (A*t)

式中:wv为水蒸气透过系数;△m为水蒸气迁移量(g);A为膜的面积(m2);T为测定时间(d)。

4、透油系数测定

将1mL色拉油加入到试管中,挑选完整均匀的样品膜封口,倒置于滤纸上,称量滤纸片重量,在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放置,每天称重一次,称量得出滤纸质量的变化。

计算公式如下:Po=△WF T/ST。式中:PO为透油系数(g·mm/cm2·d);△W为滤纸质量前后的变化(g);FT为膜厚度(mm);S为膜面积(m2);T为放置时间(d)。

5、透明度测定:

将贮藏 2d 的淀粉膜切成 1 cm × 3 cm 的长条垂直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中,测定其在波长 585nm 处的吸光值 A 585。按照下式计算膜的透明度( T) :T =A585\n。其中,n 为膜的厚度( mm) 。T 越大表示膜对光

的通透性越差。

6、膜溶胀性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2cm的样品,于50℃真

空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量(W1), 然后将膜样品浸入盛有

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以聚乙烯薄膜封口,在25℃放置24h,

定期轻轻晃动烧杯,24 h后将膜取出,用滤纸吸干膜表面的水

分,称重(W2),每个配方样品重复3次,根据膜溶胀前后重

量的变化来计算溶胀率(Sol), Sol=(W-W0)/W0*100(%) 式中:W0:试样实验前质量( g ); W :试样实验后质量( g )

7、膜的耐酸耐碱性能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4cm的样品,分别放入L

的盐酸标准溶液或 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烧杯中,以聚

乙烯薄膜封口,并定期轻轻摇晃烧杯。通过拍照,观察和记录

淀粉膜的表观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8、热水速溶率:

第二次:在第一次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酸的最佳浓度、水解

温度与时间,添加不同的增强剂、增塑剂和交联剂等,找出

使膜性能更加完善的最佳组合。

1. 马铃薯可溶性淀粉糊化液制备:称取3 g马铃薯可溶性淀粉,用蒸馏水定容至120ml,加入最佳浓度的盐酸,将装有混合物的烧杯,放入最佳温度恒温水浴锅中,不断搅拌直至淀粉糊化完全,保温最佳时间长度。

2. 恒温干燥成膜:将水浴后的马铃薯淀粉成膜溶液放入85℃恒温水浴锅中,加入海藻酸钠、甘油、环氧丙烷、硫酸铝钾,具体加入量如下所示:

保温20min后,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0min(温度控制在85℃)。将膜液倒入安全瓶中,瓶口用插有胶头滴管的瓶塞塞紧,支管口通过橡皮管连接真空泵冷却后在真空下脱气20分钟。

3、将处理后的膜液均匀倒入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70℃,保持10小时取出。

4、揭膜:将干燥成膜后的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温度过高损坏实验台,迅速用刀片将膜的四周与培养皿底部分离冷却5min后迅速揭膜。揭膜时,先将膜与玻璃板四周分离,放在相对湿度50%条件下,平衡48h进行指标测定。

指标测定如下:

1、膜的微观形貌

将薄膜固定在载玻片上,糙面向上,用显微成像系统在不倍数下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拍照。

2、膜厚度测定: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膜上随机取8点测定,取平均值,膜厚单位为mm.

3、淀粉膜水蒸汽透过性的测定:

参照拟杯子法。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5g无水氯化钙放入小锥形瓶中,挑选均匀无破损的样品膜,测量其厚度后,将样品膜密封于小锥形瓶口,并称取锥形瓶重量,然后将小锥形瓶放入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每天称重一次,直到平衡不变,最后得出小锥形瓶质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Wv=△m\ (A*t)

式中:wv为水蒸气透过系数;△m为水蒸气迁移量(g);A为膜的面积(m2);T为测定时间(d)。

4、透油系数测定

将1mL色拉油加入到试管中,挑选完整均匀的样品膜封口,倒置于滤纸上,称量滤纸片重量,在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放置,每天称重一次,称量得出滤纸质量的变化。

计算公式如下:Po=△WF T/ST。式中:PO为透油系数(g·mm/cm2·d);△W为滤纸质量前后的变化(g);FT为膜厚度(mm);S为膜面积(m2);T为放置时间(d)。

5、透明度测定:

将贮藏 2d 的淀粉膜切成 1 cm × 3 cm 的长条垂直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中,测定其在波长 585nm

处的吸光值 A 585。按照下式计算膜的透明度( T) :T

=A585\n。其中,n 为膜的厚度( mm) 。T 越大表示膜对光

的通透性越差。

6、膜溶胀性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2cm的样品,于50℃真

空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量(W1), 然后将膜样品浸入盛有

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以聚乙烯薄膜封口,在25℃放置24h,

定期轻轻晃动烧杯,24 h后将膜取出,用滤纸吸干膜表面的水

分,称重(W2),每个配方样品重复3次,根据膜溶胀前后重

量的变化来计算溶胀率(Sol), Sol=(W-W0)/W0*100(%) 式中:W0:试样实验前质量( g ); W :试样实验后质量( g )

7、膜的耐酸耐碱性能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4cm的样品,分别放入L

的盐酸标准溶液或 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烧杯中,以聚

乙烯薄膜封口,并定期轻轻摇晃烧杯。通过拍照,观察和记录

淀粉膜的表观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8、热水速溶率:

第三次:在第二次试验后,确定海藻酸钠、硫酸铝钾和甘油的最佳搭配用量,在此基础上,开始第三次试验。

1、可溶性淀粉糊化液制备:保持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总质量为4克不变,分别以质量比为1:1、1:3、1:4、4:1、3:1、等多种比例混合,用蒸馏水定容至120ml,将装有混合物的烧杯放入85℃恒温水浴锅中,不断搅拌直至淀粉糊化完全,保温20min。

2、恒温干燥成膜:将膜溶液放入85℃恒温水浴锅中,加入海藻酸钠、甘油、环氧丙烷、硫酸铝钾(采用第二次试验得出的最佳搭配),保温20min后,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0min(温度控制在85℃)将膜液倒入安全瓶中,瓶口用插有胶头滴管的瓶塞塞紧,支管口通过橡皮管连接真空泵冷却后在真空下脱气20分钟。

3、将处理后的膜液均匀倒入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70℃,保持10小时取出。

4、揭膜:将干燥成膜后的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温度过高损坏实验台,迅速用刀片将膜的四周与培养皿底部分离冷却5min后迅速揭膜。揭膜时,先将膜与玻璃板四周分离,放在相对湿度50%条件下,平衡48h进行指标测定,确定最佳比例。指标测定如下:

1、膜的微观形貌

将薄膜固定在载玻片上,糙面向上,用显微成像系统在不倍数下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拍照。

2、膜厚度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膜上随机取8点测定,取平均值,膜厚单位为mm.

3、淀粉膜水蒸汽透过性的测定:参照拟杯子法。具体方法如下: 称取5g无水氯化钙放入小锥形瓶中,挑选均匀无破损的样品膜,测量其厚度后,将样品膜密封于小锥形瓶口,并称取锥形瓶重量,然后将小锥形瓶放入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每天称重一次,直到平衡不变,最后得出小锥形瓶质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Wv=△m\ (A*t)。式中:wv为水蒸气透过系数;△m为水蒸气迁移量(g);A为膜的面积(m2);T为测定时间(d)。

4、透油系数测定:将1mL色拉油加入到试管中,挑选完整均匀的样品膜封口,倒置于滤纸上,称量滤纸片重量,在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放置,每天称重一次,称量得出滤纸质量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Po=△WF T/ST。式中:PO为透油系数

(g·mm/cm2·d);△W为滤纸质量前后的变化(g);FT为膜厚

度(mm);S为膜面积(m2);T为放置时间(d)。

5、透明度测定:将贮藏 2d 的淀粉膜切成 1 cm × 3 cm 的

长条垂直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槽中,测定其

在波长 585nm 处的吸光值 A 585。按照下式计算膜的透明

度( T) :T =A585\n。其中,n 为膜的厚度( mm) 。T 越大

表示膜对光的通透性越差。

6、膜溶胀性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2cm的样品,于50℃真

空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量(W1), 然后将膜样品浸入盛有

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以聚乙烯薄膜封口,在25℃放置24h,

定期轻轻晃动烧杯,24 h后将膜取出,用滤纸吸干膜表面的水

分,称重(W2),每个配方样品重复3次,根据膜溶胀前后重

量的变化来计算溶胀率(Sol), Sol=(W-W0)/W0*100(%) 式中:W0:试样实验前质量( g ); W :试样实验后质量( g )

7、膜的耐酸耐碱性能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不同组成的膜裁剪成4cm*4cm的样品,分别放入L

的盐酸标准溶液或 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烧杯中,以聚

乙烯薄膜封口,并定期轻轻摇晃烧杯。通过拍照,观察和记录

淀粉膜的表观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8、热水速溶率:

将第三次实验中的红薯淀粉改为绿豆淀粉,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四:果胶的提取及果冻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胶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过程。

3.掌握果冻制作的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

果胶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微甜且稍带酸味,无固定的熔点,能溶于20倍水中呈稠状液体,但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结构稳定,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自然界中果胶以不溶于水的果胶原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其中以柑橘皮、苹果皮、西瓜皮、向日葵花盘、针叶松皮、蚕沙等含量较高,特别是柑

橘皮中,果胶的含量达10%~30%。果胶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胶凝性,这在食品工业中和医药行业中有重要意义。果胶是在食品中制造果酱、果冻的稳定剂,软糖、酸奶等饮料的乳化剂。

利用果胶的稳定性,作为水果果冻制作的稳定剂,在水果果冻的制作过程中加入果胶粉。

三、实验器材及原料:

电加热套、电动搅拌器、减压蒸馏装置、果冻模、水浴锅等。橘皮200g、/L 氢氧化钠溶液、lmol/L醋酸溶液、lmol/L氯化钙溶液、盐酸及95%乙醇溶液、水、砂糖或精制细砂糖75克、柠檬薄片2~3片、白葡萄酒3大勺、水果(甜瓜西瓜、橙子等配好) 150克、砂糖20克

备注:麝香葡萄、菠萝、草莓,桃子等如果用罐头.就没有必要用糖水浸泡了。

四、实验步骤:

1.果胶的制备

.称取去蒂的橘皮200g,用水清洗干净,晾干后压榨出橘油,再用水淘洗2~3次,去掉橘油。

.把去掉橘油的橘皮挤干,放在2000mL烧杯中加水700mL,在95~100℃下用水浴加热5~10min,稍冷后用清水漂洗、挤干。

.在橘皮中加水800mL,用盐酸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在2左右,在90~100℃下水浴加热,浸取30min,趁热过滤。

.由于大量的细小柑橘皮渣过滤困难,因此可先用滤布或白的确良布粗滤一次。将所得的浅黄色滤液在600~700mmHg(1mmHg一真空度下浓缩至300mL左右,得到浅黄色黏稠果胶液体。

.将浓缩后的果胶冷却,然后以多股细线状均匀流入等体积95%乙醇溶液中,充分搅拌,使果胶沉淀完全。

.静置2~3h后过滤。滤液不要弃去,蒸馏后回收乙醇可继续使用。滤饼用95%乙醇溶液洗涤2~3次,洗涤后的果胶在40~50℃下干燥,然后粉碎,并用

80~100目的筛子过筛。

2.果冻的制备

. [准备]15分钟

①将水果切小块或剜成小球状,用糖水浸泡10分钟左右。

②从做果冻液的分量水中取出3大匙.撤上果胶粉,放置5分钟。

. [制作]50分钟

①将剩余的水、砂糖、柠檬、香料放入锅中煮,糖溶后,加入弄湿了的果胶煮溶。

②将①放凉,过滤,盛盘,加入白葡萄酒。

③盛盘放在冰水上,一边搅拌一边等果冻液变成稀泥状。

④用布巾将水果汁挤干。

⑤用水将果冻模具打湿,将③的果冻液放入,略凝固后,舀出一半,将水果色彩搭配好放入,再将舀出的果冻液略溶后放回,放入冰柜冷冻。手用水打湿,把果冻从模具中取出,盛盘。

五、注意事项:

1.在果胶的制作过程中,加入浓盐酸的量不宜过大,沸腾时间不宜过长。2.将果冻液一边搅拌成稀泥状,一边晒凉,然后注入模具,会让果冻保持细滑感。

3.在果冻液稍微凝固后加入水果,则不会下沉。

4.在步骤中,因果胶煮沸会使明胶的凝固力降低,所以要注意防止果胶沸腾。实验十果胶的提取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柑橘约为~%,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从柑橘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三、实验器材

恒温水浴、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

柑橘皮(新鲜)。

四、实验试剂

1.95%乙醇、无水乙醇。

2. mol/L盐酸溶液

3.6 mol/L氨水

4.活性炭

五、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 ℃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将处理过的果皮粒放入烧杯中,加入 mol/L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之间。加热至90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40 min,保温期间要不断地搅动,趁热用垫有尼龙布(100目)的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

3.在滤液中加入%~1%的活性炭,加热至80 ℃,脱色20 min,趁热抽滤(如橘皮漂洗干净,滤液清沏,则可不脱色)。

4.滤液冷却后,用6 mol/L氨水调至pH 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地加入95%酒精溶液,加入乙醇的量为原滤液体积的倍(使其中酒精的质量分数达50%~60%)。酒精加入过程中即可看到絮状果胶物质析出,静置20 min后,用尼龙布(100目)过滤制得湿果胶。

5.将湿果胶转移于10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无水乙醇洗涤湿果胶,再用尼龙布过滤、挤压。将脱水的果胶放入表面皿中摊开,在60~70 ℃烘干。将烘干的果胶磨碎过筛,制得干果胶。

六、注意事项

1.脱色中如抽滤困难可加入2%~4%的硅藻土作助滤剂。

2.湿果胶用无水乙醇洗涤,可进行2次。

3.滤液可用分馏法回收酒精。

七、问题与思考

1.从橘皮中提取果胶时,为什么要加热使酶失活

2.沉淀果胶除用乙醇外,还可用什么试剂

3.在工业上,可用什么果蔬原料提取果胶

马铃薯淀粉的制备

淀粉(amylum)是一种多糖。制造淀粉是植物贮存能量的一种方式。分子式(C6H10O5)n。

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糖淀粉)和支链淀粉(胶淀粉)。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reaction),而是产生相互作用(interaction),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

实验目的学会马铃薯淀粉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直链淀粉难溶于水,在热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溶液放置时会重新析出淀粉。支链淀粉易溶于水,且不析出!支链淀粉遇碘液显紫红色!而直连淀粉是蓝色

操作过程:1 每组一个马铃薯,去皮,称重,切碎,粉碎,纱布过滤。

2.静置40分钟,取1g淀粉,加50ml水,煮沸,滴加碘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编写整理人员: 丁长河鲁玉杰王争艳布冠好杨国龙田双岐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013年4月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食品水分活度仪器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样品在密闭空间与空气水汽交换平衡后,其分水活度近似等于密闭空间空气的相对湿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分活度仪LabSwift(瑞士Novasina)。 测量样品:小麦、面粉。 四、实验步骤 1.接上电源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带电插座内; 2.按MENU键开机,仪器自动运行“WARM UP”模式,经几分钟后,稳定并显示出测量腔的温度和水分活度值; 3.将标准品放入测量腔内(体积不要超过塑料器皿的上边缘),盖上仪器的上盖,默认模式为F模式,按MENU键开始测量; 4.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5.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6.按MENU键,然后按ACTURAL键至屏幕显示CALIB页面,再按MENU 键进入校正程序; 7.仪器页面此时会显示数字,下面会有CAL XX字样,XX代表着放进去的标准品的浓度,然后按MENU键; 8.仪器页面会显示0000提示输入密码,按ACTURAL及MENU键输入8808,具体是按ACTURAL选择数字,按MENU确认; 9.密码输入后仪器显示为CAL NO,此时按ACTURAL使之变为CAL YES,按MENU确认,仪器会显示WAITING至DONE,此时校正结束,仪器页面显示水活度值; 10.将待测样品放入塑料盒(去掉塑料盒的盖子)后放入测量腔内,盖上盖子,默认模式仍然是F,仪器自动进行测量; 11.仪器显示器上方会显示数据,下方会显示ANALYSIS及温度,下方数字会闪烁; 12.待仪器到达分析终点后会发出蜂鸣声并所有数字停止闪烁,此时即为测定平衡终点; 13.分析结束后,长按MENU键仪器会显示OFF,并自动关机,拔下电源线,将仪器及电源线放入便携箱内。 注意: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已校准,第3-9步不需要操作。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目的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二、原理Folin-酚试剂法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 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磷钼蓝和磷钨蓝混合物),颜色深 一、目的 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原理 Folin-酚试剂法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 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磷钼蓝和磷钨蓝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 倍,定量范围为5~100μg 蛋白质。Folin 试剂显色反应由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此外,不同蛋白质因酪氨酸、色氨酸含量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不同。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绿豆芽下胚轴(也可用其它材料如面粉)

2.仪器 (1)722 型(或721 型)分光光度计 (2)4 000r/min 的离心机 (3)分析天平 (4)容量瓶(50mL) (5)量筒 (6)移液管(0.5mL、1mL、5mL) 3.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1)0. 5mol/L NaOH (2) 试剂甲: (A)称取10g Na2CO3,2g NaOH 和0.25g 酒石酸钾钠,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B)称取0.5g CuSO4·5H2O,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每次使用前将(A)液50 份与(B)液1 份,即为试剂甲,其有效期为1d,过期失效。 (3)试剂乙: 在1.5L 容积的磨口回流器中加入100g 钨酸钠(Na2WO4·2H2O)和700mL 蒸馏水,再加50mL 85 %磷酸和100mL 浓盐酸充分混匀,接上回流冷凝管,以小火回流10h。回流结束后,加入150g 硫酸锂和50mL 蒸馏水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课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2016.3.2

食品化学实验讲义 2016.3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用品均用洗涤剂刷洗,自来水冲洗7-10遍。 2.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3. 实验废物去除水后,倒入垃圾桶中。 4. 实验废水没有毒、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可以倒入下水道;对环境有污染的分类倒入废液瓶中。废液分类:有毒废液,有机废液,含卤素废液,无机废液,碱液,酸液,含重金属废液(重金属指的是原子量大于55的金属。重金属约有45种,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 5. 实验完毕后,清洗自己组的实验用具,并摆放整齐。 6. 配制好的剩余试剂留给下一个班使用,不要倒掉。 7. 不要用滤纸做称量纸,试剂会粘在滤纸上。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

实验一碳水化合物功能性质测定 1 淀粉糊化度和老化度——碘量法 此法利用了淀粉糊化后容易生成糖的性质,以加热试样至完全糊化时所生成的糖量为基准,与未加热过的原始试样所生成的糖量比较,其百分比即为“糊化度”。测定生成的糖采用次碘酸法,是根据醛糖在碱性条件下被碘氧化的原理进行测定的。因为碘溶液的消耗量与糖生成量成正比,所以此法不计算糖的生成量,而是根据碘溶液的消耗量求得糊化度。 (1)原理对于淀粉性食品,糊化度的高低是衡量其生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糊化度的高低可用α-化度来表示。淀粉在糖化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葡萄糖。其糊化度越大,α-化度越高,转化生成葡萄糖的量就越多。用碘量法测定转化葡萄糖的含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α-化度。 (2)试剂 ①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五水合硫代硫酸钠25.00 g,溶于约200 mL水中,稀释 至1000 mL,放置2-3 d,稳定后备用。 ②0.1 mol/L碘标准溶液。称取碘化钾20 g,溶于约150 mL水中。再加入12.7g碘,使其溶解, 用1000 mL容量瓶定容,摇匀,保存于棕色瓶中,置避光处待用。 ③10%硫酸溶液(大约10ml浓硫酸滴加到90ml水中,定容到100ml)。 ④⑤1mol/L盐酸溶液(9ml浓盐酸滴加到90ml水中,定容到100ml)。 ⑤⑥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定容到100ml。用经煮沸排去二氧化碳的 水进行配制。 ⑤淀粉指示剂:称取1 g可溶性淀粉,加入20 mL水,充分混匀,边搅拌边加入到约80 mL的沸 水中,搅拌,加热煮沸2-3 min,放冷,再加氯化钠约20 g,使之溶解。如果溶液混浊,则需过滤。 (3)操作步骤 ①分别称取粉碎后过60目筛的淀粉质样品1.00g,置于2个具塞三角瓶A, B中,分别加入50mL水, 摇匀。另取一个具塞三角瓶C,不加试样,加水50 mL作空白试验。 ②将A瓶放在沸水浴中加热20 min,然后迅速冷却至20℃(在夏天高温时,B,C两瓶同样和A迅 速在水中冷却到20℃)。向各瓶分别加入100mg糖化酶,摇匀后一起置于37℃恒温水浴中保温1 h,在保温过程中随时摇动。取出后,立即分别加入1mol/L HCl溶液2mL,终止糖化。将各三角瓶内反应物移入容量瓶,定容至100 mL后,过滤备用。 ③各取滤液10mL,分别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各准确加入0.1 mol/L碘液10 mL,水100mL,以及 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18 mL,盖严放置15min。然后分别迅速加入 10 %硫酸2 mL,以0.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当碘残留量很少时(溶液呈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2-3滴,至显示无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 (4)计算 α-化度=(V0-V2)/(V0-V1)×100% 式中: V0为滴定空白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理论上应为20ml左右) V1为滴定糊化样品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V2为滴定未糊化样品所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5)说明 ①此法用于淀粉转化为糊精的转化率的测定。 ②一般膨化食品的α-化度为98%-99%,方便面为86%,速溶代乳粉为90%-92%,生淀粉为15%。 ④酶糖化时的条件,如加酶量、糖化温度与时间等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操作时应适当控制。 2 美拉德反应能力测定 ①材料。葡萄糖、蔗糖、赖氨酸、甘氨酸、或脯氨酸。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目的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二、原理Folin-酚试 剂法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 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 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磷钼蓝和磷钨蓝混合物),颜色深 一、目的 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原理 Folin-酚试剂法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是此络合物将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 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磷钼蓝和磷钨蓝混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度比双缩脲法高100 倍,定量范围为5~100μg 蛋白质。Folin 试剂显色反应由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引起,因此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化合物均有干扰作用。此外,不同蛋白质因酪氨酸、色氨酸含量不同而使显色强度稍有不同。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绿豆芽下胚轴(也可用其它材料如面粉) 2.仪器 (1)722 型(或721 型)分光光度计 (2)4 000r/min 的离心机 (3)分析天平 (4)容量瓶(50mL) (5)量筒 (6)移液管(0.5mL、1mL、5mL) 3.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1)0. 5mol/L NaOH (2) 试剂甲: (A)称取10g Na2CO3,2g NaOH 和0.25g 酒石酸钾钠,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B)称取0.5g CuSO4·5H2O,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每次使用前将(A)液50 份与(B)液1 份,即为试剂甲,其有效期为1d,过期失效。 (3)试剂乙: 在1.5L 容积的磨口回流器中加入100g 钨酸钠(Na2WO4·2H2O)和700mL 蒸馏水,再加50mL 85 %磷酸和100mL 浓盐酸充分混匀,接上回流冷凝管,以小火回流10h。回流结束后,加入150g 硫酸锂和50mL 蒸馏水及数滴液体溴,开口继续沸腾15min,驱除过量的溴,冷却后溶液呈黄色(倘若仍呈绿色,再滴加数滴液体溴,继续沸腾15min)。然后稀释至1L,过滤,滤液置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使用前大约加水1 倍,使最终浓度相当于1mol/L。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配制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0.0250g 结晶牛血清白蛋白,倒入小烧杯内,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mL 容量瓶中,烧杯内的残液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数次,冲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则配成250μg/mL 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年9月

目录 酱油理化指标化学测定 (5) 近红外光谱仪使用教学实习 (10) 物性测定仪使用教学实习 (13) 大气质量检测 (14) 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4) 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5) 饮用水检测教学实习 (23) 实习报告封皮格式 (29)

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实习1计划 一、实习目的 1、学习并操作部分现代食品分析先进装备,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2、认知、了解食源微生物分析、检测和研究装备; 3、系统学习一种食品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 4、观摩学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范畴、程序和方法。 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应切实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了解与食品安全领域有关的现代分析手段,学习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实务,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习内容 1、专题调研; 可供选择的调研项目:(1)杨凌居民调味品(或饮用水、乳品、食用油)消费调查(至少30户居民),以上任选一项进行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 2、酱油质量指标的NIR光谱建模; 3、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纯净水生产质量分析与控制; 5、食品质构测定; 6、食源微生物安全实验室观摩; 7、不同冷冻食品超耐药细菌风险评估。 三、时间和地点 见下页具体安排表。

四、考核 实习结束后所有实习学生均应上交实习总结报告1份,该报告占实习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等)占实习总成绩的4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析与质量分控制教学实习1具体安排(第16周)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0级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1教学实习具体安排(第17周)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复习过程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 不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 中,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 作,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 摆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

食品检验工(高级工)培训计划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 食品检验工(高级工)培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培训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统筹安排各类培训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的培训形式,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学员既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术与技能,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理论 通过培训使学员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无机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分析化学及其实验技术知识;掌握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熟悉食品分析与检验和食品加工工艺规程;了解本工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会用专业知识指导解决生产岗位中的实际问题。 2、专业技能 (1)具备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机械与设备等专业知识。 (2)掌握各类食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实际生产中能自觉遵守各类食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3)具备各类食品生产相关生产单元诸如流体输送、沉降、过滤、离心分离、混合、乳化、蒸发、结晶、干燥、冷冻、包装以及相关操作岗位的操作能力,并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定。 (4)掌握焙烤食品、肉类食品、水产品、果蔬制品、乳制品、软饮料、冷食品等食品生产的原料、半成品、产品的检验标准,具备较为独立的常规检验能力。 (5)了解各类食品生产设备的性能,具备维护设备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章,每个章节依据它的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个学时。在课程的结束安排学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

生物化学实验4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 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许 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 28-29 人, 4 人一小组。 2. 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如 有损坏,照价赔偿。 4. 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放 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 10 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4 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4 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4 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 4 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 4 学时) 实验总课时: 16 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 、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 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 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 - 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 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 6 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 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 200 ~ 980 或 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 32 000 ~ 160 000 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 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 20 ~ 28 ,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 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葡萄糖单位的聚合度 3.8 7.4 12.9 18.3 20.2 29.3 34.7 以上 包合物的颜色无色淡红红棕红紫色蓝紫色蓝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 pH=4 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 、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 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 C 6 H 12 O 5 )m → (C 6 H 10 O 5)n → C 12 H 22 O 11 → C 6 H 12 O 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葡萄糖是淀粉最重要的下游产品之一,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玉米淀粉水解来加工结晶葡萄糖。 3 、淀粉的老化淀粉加入适量水,加热搅拌糊化成淀粉糊(α - 淀粉),冷却或 冷冻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将淀粉拌水制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 一、引言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对食品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主要包括有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等。 本实验以卵蛋白、大豆蛋白为代表,通过一些定性试验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试剂 蛋清蛋白; 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g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液; 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分离大豆蛋白粉; 1M盐酸;1M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酒石酸;硫酸铵;氯化钠;δ—葡萄糖酸内酯;氯化钙饱和溶液;水溶性红色素;明胶。 三、实验步骤 (一)蛋白质的水溶性 (1)在50ml的小烧杯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无沉淀产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的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质在水中及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2)在四个试管中各加入0.1-0.2g大豆分离蛋白粉,分别加入5ml水,5ml饱和食盐水,5ml 1M 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1M的盐酸溶液,摇匀,在温水浴中温热片刻,观察大豆蛋白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在第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3ml,析出大豆球蛋白沉淀。第三、四支试管中分别用1M盐酸及1M氢氧化钠中和至pH 4-4.5,观察沉淀的生成,解释大豆蛋白的溶解性以及pH值对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二)蛋白质的乳化性 (1)取5g卵黄蛋白加入250ml的烧杯中,加入95ml水,0.5g氯化钠,用电动搅拌器搅匀后,在不断搅拌下滴加植物油10ml,滴加完后,强烈搅拌5分钟使其分散成均匀的乳状液,静置10分钟,待泡沫大部分消除后,取出10ml,加入少量水溶性红色素染色,不断搅拌直至染色均匀,取一滴乳状液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被染色部分为水相,未被染色部分为油相,根据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到的染料分布,确定该乳状液是属于水包油型还是油包水型。 (2)配制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100ml,加0.5g氯化钠,在水浴上温热搅拌均匀,同上法加

食品化学实验2014

食品化学实验 课程名称:食品化学实验 授课教师:鲍晓华 授课时数:6个实验(18课时)2组 授课班级:2011级化学8班 采用教材:无 参考资料: 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以平时实验考核为主,实验课堂操作、实验报告各占50%。实验成绩与理论课成绩一并计算,占总成绩的40%。 教学内容: 实验一果胶的提取及应用 一、引言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含量为0.7~1.5%(以湿品计),在蔬菜中以南瓜含量最多,为7~17%。果胶的基本结构是以α-1,4甙键连结的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酯化,其余的羧基与钾、钠、钙离子结合成盐,其结构式如下: 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是以金属离子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中的游离羧基相结合。原果胶不溶于水,故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从柑桔皮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酯化度在70%以上。在食品工业中常利用果胶来制作果酱、果冻和糖果,在汁液类食品中用作增稠剂、乳化剂等。 【板书】实验目的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板书】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之间的中胶层,尤其以果蔬中含量为多。不同的果蔬含果胶物质的量不同,山楂约为6.6%,柑橘约为0.7~1.5%,南瓜含量较多,约为7%~17%。在果蔬中,尤其是在未成熟的水果和果皮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生成可溶性果胶,再进行脱色、沉淀、干燥即得商品果胶。从柑橘皮 中提取的果胶是高酯化度的果胶,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制作果酱、果冻等食品。 【讲述】实验仪器及用品 恒温水浴锅、布氏漏斗、抽滤瓶、玻棒、尼龙布(纱布)、表面皿、精密pH试纸、烧杯、电子天平、小刀、真空泵、柑橘皮(新鲜)、95%乙醇、无水乙醇、0.2 mol/L盐酸溶液、6 mol/L氨水、活性炭、pH试纸。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实验室的工作范围界定在从事食品质量检测如感官评定和常规理化检测、食品化学物质检测包括有有效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环境污染物等危害食品安全的项目。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实验室管理层: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管理实验室活动的人员。至少应包含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符合项的纠正。 技术负责人: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对技术要素的控制责任。 控制样品:已知样品成分含量、可用于重复性测试及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度的样品。1 实验室自己制备添加已知值的阳性样本。2标准物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客户能够确信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或服务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是为了实验室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确信本实验室和本部门能够达到并保持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为了让客户信任,通常要对实验室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并开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样品重复性测试、与外部实验室的测试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各种控制活动,以证实实验室、某个部门

或相关人员具有持续稳定的 4.1质量负责人负责主持保密工作 4.3质量负责人: 4.3.1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4.3.2监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及时纠正降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偏离行为; 4.3.3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2.12内审和管理评审要把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审核和评审内容,质量负责人要跟踪与此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落到实处。 5.3.4 最高管理者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5.4.4质量负责人应保持与最高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反映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本中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 5.5.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来自法律、法规,顾客的抱怨和意见,检测能力的验证和比对结果,当发现本中心的质量体系屡次出现同一类似的问题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3.1 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综合办公室发放。 5.2.1.2 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送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5.2.1.7 质量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编写,综合办负责人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 5.2.3.6 重新颁布新版本时,旧版本作废,已作废的文件应由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要求 1.学生做实验前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预习,无实验预习报告者不 许进入实验室。每大组实验人数28人,4人一小组。 2.实验试剂的配制,现场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学生在试剂配制过程中, 掌握试剂配置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室所有设备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器皿要小心使用,按规范要求操作, 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卫生要求:每次试验完毕小组成员务必将本试验台及地面收拾整洁,器皿摆 放整齐有序,如哪组成员发现没有搞好自己组的环境卫生,这次试验的所有组员的实验报告都会扣分。 一、10食品科学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项目表 1. 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4学时) 2.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4学时) 3. 牛奶中酪蛋白等电点测定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4学时) 4. 或果胶的提取(4学时) 5. 酶的性质实验(4学时) 实验总课时:16学时

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淀粉的显色、水解和老化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淀粉的性质及淀粉水解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淀粉水解的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方法。 3、淀粉的老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淀粉与碘的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糊精遇碘呈蓝紫、紫、橙等颜色。这些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作鉴别淀粉的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也可以用它来分析碘的含量。纺织工业上用它来衡量布匹退浆的完全度,它还可以用来测定水果果实(如苹果等)的淀粉含量。 近年来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X射线、红外光谱等)研究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证明碘和淀粉的显色除吸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生成包合物的缘故。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螺旋状的长长的螺旋体,每个葡萄糖单元都仍有羟基暴露在螺旋外。碘分子跟这些羟基作用,使碘分子嵌入淀粉螺旋体的轴心部位。碘跟淀粉的这种作用叫做包合作用,生成物叫做包合物。 在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中,每个碘分子跟6个葡萄糖单元配合,淀粉链以直径0.13 pm绕成螺旋状,碘分子处在螺旋的轴心部位。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合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例如,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是32 000~160 000时,包合物的颜色是蓝色。分支很多的支链淀粉,在支链上的直链平均聚合度20~28,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是紫色的。糊精的聚合度更低,显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下表就是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表 2-1 淀粉的聚合度和生成碘包合物的颜色 淀粉跟碘生成的包合物在pH=4时最稳定,所以它的显色反应在微酸性溶液里最明显。 2、淀粉的水解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属糖类,但本身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淀粉进入人体后,一部分淀粉收唾液所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余下的淀粉在小肠里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在肠液中麦芽糖酶的催化下,水解为人体可吸收的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反应过程为:(C6H12O5)m→(C6H10O5)n→C12H22O11→C6H12O6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高一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2.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来初步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操作。本节选择粗盐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离子检验等基本操作。进而继续学习蒸馏和萃取等新的分离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3.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从三维目标的层面上来看,掌握化学实验方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的方案,并在初步掌握溶解、过滤的基础上学习蒸馏、萃取的操作,可以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并可为选修课《实验化学》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观点: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二、学生分析 1.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学习较为主动,有学习动机和兴趣,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与要求,积极关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2.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实验知识,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对初中已有的有关实验知识的拓宽和提升。初中学生实验过程中已经涉及一些实验安全问题、分离的方法。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在本章中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巩固粗盐提纯的操作,掌握蒸馏的实验室正规的装置和规范的操作,学习新的分离提纯的方法——萃取,还要了解有关离子的验检。可以看到第一节中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在分离提纯的学习过程中纯盐提纯有关的操作学生比较熟悉,其学习的难度不大。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提纯后溶液依然存在的杂质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分离提纯,对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 姓名:学号:班级:分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关系。 2. 了解水分活动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食品的质量减轻;相反,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不管是蒸发水分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和环境的水分达平衡时为止。据此原理,我们采用标准水分活度的试剂,形成相应湿度的空气环境,在密封和恒温条件下,观察食品试样在此空气环境中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质量变化,通常使试样分别在Aw较高、中等和较低的标准饱和盐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增加(即在较高A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和减少(即在较低A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的量,计算试样的Aw值,食品试样放在以此为相对湿度的空气中时,既不吸湿也不解吸,即其质量保持不变。 三.实验设备 干燥箱(1个),干燥器(8个),称量瓶或培养皿(数个),精密天平(2 台),水分活度仪(1)。 四、实验步骤 1、水分含量的测定:称量瓶的重量为m1,称量2g左右的样品(记录样品和称量瓶的重质量,m2),放入干燥箱内(温度为103℃±2℃)干燥至恒重(恒重: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2mg),恒重后的总质量为m3,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计算公式:(m2- m3)×100%/(m2- m1) 五、思考题 绘制样品的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曲线,并讨论两者的关系。

实验二、油脂氧化酸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油脂酸败的概念及机理。 2.研究影响脂肪酸败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由于化学结构的特点,不饱和脂肪酸和油脂容易氧化降解,这就是所谓的氧化酸败。这是一类自由基链式反应,从脂肪酸链上脱除一个有反应性的烯丙基上的氢,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化、重组、链的断裂和风味化合物的产生。脂肪酸败是肉眼看不见的,胡萝卜素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其结构与脂肪酸相似,当氧化发生时能从明亮的橙色变为无色。本实验中,用胡萝卜素作为脂肪酸败反应的标记物,胡萝卜素颜色变浅的速率可以作为脂肪氧化酸败的速率指示,研究光、温度、抗氧化剂和促氧化剂对脂肪酸败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炼好的猪油(50g),胡萝卜素(10mg),氯仿,0.01%CuSO4,0.001%BHA(丁基 羟基茴香醚,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5%血色素,饱和盐溶液,萝卜叶提取 物,新鲜洋葱顶部提取物,马铃薯提取物。 四、实验步骤 取50g炼好的猪油,添加10mg溶解在少量的氯仿中的胡萝卜素。用塑料钳子、骨 头钳子或覆盖聚乙烯的钳子,将小滤纸(直径7cm的较方便)浸到熔化的油脂中并 保持20s。转移到培养皿中,并做如下的处理: 1. 温度和光对脂肪氧化的影响 (1)将培养皿盖住并在室温下储存于暗处。 (2)将培养皿盖住并储存在光下(可能的话直接阳光照射)。 (3)将培养皿盖住并储存在冰箱中。 (4)将培养皿盖住并储存在60℃的培养箱中。 2. 抗氧化剂和促氧化剂对脂肪氧化的影响 实验中,将浸入待测溶液中(如下)的小圆形滤纸片放置在浸有胡萝卜素-猪油混 合物的滤纸上。将内含滤纸的培养皿扣在含有水的培养皿盖上(水封),不同测试 使用单独的培养皿。在6℃的培养箱中储存器皿。 待测的溶液包括: (1)水对照 (2)稀释的铜溶液(0.01% CuSO4) (3)稀释的血色素溶液(0.5%) (4)Vc(0.01%) (5)饱和氯化钠溶液 (6)将20g切碎的蔬菜和80ml水加热到沸腾制备浸出物(萝卜叶,新鲜洋葱的 顶部,马铃薯皮),在使用前轻轻倒出并冷却。

(完整word版)大纲【营养配餐和设计】

《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Food and nutrition 课程编码: 课内教学时数:40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专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开课单位: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撰写人: 审核人: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3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营养方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本课程不仅与生物化学有关,而且与食品营养、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密切相关。本课程使学生在全面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基础上,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且学会对食品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学生具备公共营养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和能力。 本课程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学习为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营养配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和《食品营养学》为学习基础;与《食品工艺学》、《烹调学》、《临床营养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关系密切。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能量和营养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知识及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教学内容] 一、能量和营养素 能量、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水、维生素的基本营养知识复习回顾 二、各类食物营养特点 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类、奶类及制品的营养特点复习回顾 第二章营养配餐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掌握进行营养配餐所需要的营养基本数据及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 一、标准体重的计算 二、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 三、产能营养素的能量值及能量单位换算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六、中国居民每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三章科学配餐与食谱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法和食品交换法进行配餐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一般食谱及宴会食谱设计的一些原则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了解有关配餐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食谱编制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计算法 (一)能量摄取量和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 (二)三餐能量分配 (三)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提供的能量 (四)三类产能营养素每餐需要量 (五)主食品种与数量的确定 (六)副食品种、数量的确定 (七)蔬菜数量品种的确定 (八)烹调油和主要调味品的确定 (九)原料的营养分析与调整 (十)将选定的原料编制带量食谱 二、食品交换份法 (一)特点 (二)步骤 (三)利用食物交换份表设计营养餐 三、计算机食谱编制法 四、中级技能的相关知识 (一)市场调查 1.了解就餐者基本情况 2.了解食物原料的库存与时价 (二)卫生督导 1.检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餐具消毒 (三)烹饪原料的感观质量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