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阿法骨化醇对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阿法骨化醇对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阿法骨化醇对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阿法骨化醇对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阿法骨化醇对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

目的觀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VitD)缺乏的比例及补充阿法骨化醇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150例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25(OH)D水平不足及缺乏的114例作为治疗组,抽取未检测25(OH)D水平的新诊断T2DM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额外添加阿法骨化醇0.25 μg,1次/d,口服。治疗3个月时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6个月时再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空腹胰岛素(FINS)、血钙(Ca2+)、血磷(P)水平,通过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与基线情况比较。结果新诊断T2DM 患者维生素D不正常的比例达76%(VitD不足24.7%,VitD缺乏51.3%)。观察3个月时,治疗组2 hPG和HhA1c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6个月时,2 hPG、HhA1c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OMA-β指数较基线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Ca2+、血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诊断T2DM人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达76%,小剂量补充阿法骨化醇,可改善新诊断T2DM人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血糖控制,临床使用安全。

标签:糖尿病2型;阿法骨化醇;血糖控制;胰岛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sufficiency proportion of vitamin D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T2DM)Patients and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 of alfacalcidol on the islet - βcell function and glycemic control of T2DM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150 newly diagnosed T2DM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o test 25(OH)D in the Hanzhong Central Hospital. 114 patients who lack of 25(OH)D were taken as treatment group and 80 newly diagnosed T2DM patients who did not test 25(OH)D were regarded as a contrast group. Both of the groups received orally - taken Hypoglycemic Agent,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rally given 0.25 μg alfacalcidol once a day. In the third month of the intervention,the level of glycemic control were tested. In the sixth month of the intervention,FBG,2 hPG,HbA1c,fasting Insulin (FINS),serum calcium(Ca2+),and serum phosphorus(P)were test. The index of HOMA-βcell 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the Homeostasis model,and t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abnormal level of Vitamin D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reached to 76%(inadequate incidence of 24.7% and deficiency incidence of 51.3%). In the third month of the intervention,2 hPG、HbA1c more percentag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than the contrast group. In the sixth month of the treatment,the level of 2 hPG、HbA1c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till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HOMA-βcell function index of treatment group was ascending above the baseline,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was declining,with a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1 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不少病情较轻老年糖尿病患者,仅用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不需促泌剂及胰岛素,血糖达到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这类人血糖控制目标可接近正常范围。 1.2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所需时间平均为糖尿病发生后15年,而大多数70岁以上老人往往在此之前就死于别的疾病,所以,对7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但不能放弃血糖的良好控制,不然就将降低70岁以上发病者的10年生存率;年老与糖尿病协同作用而加快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70岁以上老人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高血糖容易引起许多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现在社会,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较以往提高,65岁以上非糖尿病老人平均预期寿命为15年,75岁以上者不足10年,85岁以上者不足5年,因此,应尽量控制血糖以保持预期寿命。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 mmol/L,餐后2小时:8~11.1 mmol/L,HbAlc:7.0%~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血糖居高不降时,应及时使用普通胰岛素尽快降低血糖,但又要不使血糖下降过快,以免诱发脑水肿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注意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待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已纠正,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按上述标准控制血糖水平,有时目标要因人而异。 1.5 老年糖尿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或基础疾病因为年老和糖尿病更为加重,生活质量低下,对这类老年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或控制在尿糖量偏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及脱水的血糖水平,并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标准

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一、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HbA1c<%,尽量使HbA1c<%。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L且随机血糖<L,HbA1c<%。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L,餐后血糖在~L,HbA1c在%~%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

二、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三、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L,睡前~L,HbA1c<%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 四、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L,餐后血糖在L以下,HbA1c<%。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同为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许多糖友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现,医生告诉每个人的血糖目标值并不相同,那同样 是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每个人的指标不一样呢? 个体化控制目标才是合理的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并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糖控制目标。 对比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指南将血糖控制目标由一个固定的值修改为一个范围,如空腹血糖在3.9~7.2mmol/L,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修改呢? 这主要是综合考虑高血糖、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由于发生一次低血糖对身体所产生的危害,足以抵消长期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什 么只有个体化的血糖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才是合理的。 三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 10.0mmol/L,HbA1c<7.0%。 此外,如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 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适当放宽目标的2型糖尿病 1.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可以控制得稍微宽泛一些,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空腹血糖 6.0~ 7.0mmol/L,餐后2小时 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对那 些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适当放宽。 2.合并严重并发症 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低血糖所引起的风险远远大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所带来的风险,这时首先要考虑减少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使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的状态,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种情况下,患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导读:本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作者:张艳辉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头放置在助针器槽内,向下推动助针器托架,直到听到“卡嗒”的响声,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衬纸。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肚脐5 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乙醇挥发后取下针套将助针器(60°)的腿轻置于平铺的皮肤上扣动按钮,植入探头,轻轻向后退出助针器。偏瘦体质病人适当减少植入角度,但不应小于45°。按植入的角度向后缓缓拔出引导针针芯,撕下探头后端胶布的白色衬纸,固定好探头,等待至少5 min 后连接记录器电缆,用透明胶贴覆盖固定探头。开始初始化(INIT)60 min倒计时。初始化结束1 h,测第一个指血值并在5 min内输入记录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量。应用胰岛素泵者,每天需监测8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还应测餐前、夜间,以调整剂量。 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

持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张红梅

持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张红梅 发表时间:2018-05-24T15:31:58.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张红梅1 关晓英2 崔岩华3 [导读]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 张红梅1 关晓英2 崔岩华3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2;2.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3.大庆油田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大庆油田总医院接诊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院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持续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依从性和健康意识的比较上也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血糖状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与健康意识。 关键词:持续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措施;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此疾病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呈不断的上升,而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已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心健康,给患者乃至家庭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1]。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持续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遵医性及血糖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接诊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49至76岁,平均(47.3±9.8)岁,病程1至12年,平均(6.0±5.1)年。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47至78岁,平均(47.9±8.7)岁,病程1.5至13年,平均(6.5±4.8)年。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院内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因为长期的疾病困扰给患者生活以及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需进行耐心的疏解,仔细的倾听患者诉说,对其现有的困扰表示理解,并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安抚,通过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有效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的搭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确保营养供给多样化,禁辛辣、油腻、烟酒等食物,减少盐分、糖分的摄入量,嘱其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果,避免便秘情况发生。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方案,主要包含运动项目、强度、次数与时间等。指导患者作循序渐进的运动,管控好运动时间与强度,为避免发生低血糖,选取餐后进行,若运动时发生异常现象,需马上停止运动并作有关治疗。④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嘱其不可擅自停药和换药。对需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正确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各种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异常反应,以及预防措施。⑤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讲解疾病形成的原因,相关的发病诱因,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以及经治疗后会有怎样的转归。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再次告知其各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并叮嘱其按时来院复诊。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持续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邀请患者积极倾听;发放疾病相关的知识小册,以提升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定期做好电话回访工作。②出院指导:指导患者与其家属正确测量尿糖与家庭自测血糖的方法,讲解微量血糖仪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血糖管控的标准范围,并让其对测量数据做好记录,回访时做为医生评价血糖控制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遵医嘱执行情况和健康认知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糖改善情况、遵医嘱执行情况、健康认知情况等比较上,实验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3%左右,而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左右,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高血糖本身,而主要是会带来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各种并发症的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要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就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治疗和处理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使糖尿病病人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其中,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采用静脉血浆检测方法,这样较为准确;或者也可以用血糖监测仪来进行检测,这样较为简便。空腹血糖反映一天中较低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反映较高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反映近6-8周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很好的监测指标,其正常值为<6.2%。 根据200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8.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 <6.5%,则表明血糖控制良好。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表明血糖控制一般。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7.5%,则表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作者:张艳辉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

②糖尿病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糖尿病慢病管理 一、糖尿病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二)分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型: 1.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3.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已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三)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说明: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据此时血糖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四)病情分级:参见糖尿病并发症分级。 (五)治疗目标 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目标血糖 1.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 mmol/L。 2.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年轻患者且没有并发症患者尽可能把血糖值控制接近正常值。糖尿病患者治疗除血糖要达到正常外,其他包括糖化血红蛋、体重指数、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应控制在正常水平。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临床意义: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糖尿病患者一般控制在7%以内。 4.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mmHg)一般控制在130/80mmHg。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方法 马婧婷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市塘沽区浙江路41号 30045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怎么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方法:糖尿病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6~70岁;病程20天~9年。职业有退休工人、农民、教师、自由职业者等。正常体重42例,肥胖14例。1型糖尿病15例,2型糖尿病41例。通过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有24例能够通过对糖尿病认知、膳食指导、定时检测血糖、适当运动、心理护理,使血糖达到理想的范围,15例通过饮食治疗结合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10例因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饮食治疗不当等因素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例合并水肿、贫血病人通过低盐、高蛋白饮食,能使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结论:控制好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通过膳食指导、适当运动、心理护理能都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让糖尿病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糖尿病;膳食指导;适当运动;心理护理;检测血糖 引言: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多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微生物感染、激素异常,精神因素,肥胖、年龄等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顽固,短期难见显效,故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愈方法。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用药:①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实施不同的患者。②为每位患者制定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副作用。③定期监测用药后的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④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规定注射时间,以防无法控制血糖。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可使糖尿病患者感到特别痛苦,不配合治疗,血糖控制较差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实验组5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糖尿病患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下列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整体护理的实施[1]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强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中心,以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为护理工作目标。制定糖尿病患者的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分为1型跟2型糖尿病治疗的3大难点第一服用大量西药导致肝肾损伤第二代谢的混乱营养的缺泛第三心理的影印自己带上帽子 那如何科学的去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什么? 马车之一:糖尿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也是被公认的治疗成败的关键。治疗和控制疾病是个双向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和负担,是患者受益。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展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马车之二:饮食控制 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热量需求,以便更合理的控制食物摄入量。三餐的分配合理,多食膳食纤维等能降低餐后血糖的食物。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请营养师为自己量身定制食谱。 马车之三:合理运动 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参加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且须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但需注意的是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 马车之四(重点):长期调理控制血糖 患者须长期服用控制血糖没有副作用的调理品,可以服用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平稳血糖,化解糖毒,预防心、肾、神经和眼底等的并发症。 微络康中的主要成分是洗胰清糖素,是植物葛根、玉竹、中提取的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可防止可直接分解葡萄糖,为受损的胰岛减负,增强胰岛受体活性,清洗胰岛细胞,深度清除多余不能分解的糖份,促进葡萄糖正常代谢,激活胰岛细胞,仅可以降低空腹血糖,还可以减低餐后血糖,安全控制血糖稳定,并能保护胰腺功能。 马车之五: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依然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手段,分为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欧美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指出,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的患者应尽早加用基础胰岛素。我国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围术期高血糖控制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本院9年来68例DM 患者行外科手术临床资料, 经过术前评估、术前血糖控制在7.0~8.9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6.7~10.0 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4.5~6.1 mmol/L。结果:68例中有62常规治愈,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无酮症酸中毒,感染率为8.8%,充分发挥了抗生素应有的作用。结论:积极控制围术期血糖浓度,将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标签:糖尿病;围术期;血糖控制 糖尿病(DM)是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DM本身并存许多并发症和代谢紊乱,是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非DM患者高出5倍。但如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妥善处理,患者也能顺利度过围术期,本院2000~2008年收治68例DM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经积极血糖控制等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1~78岁,平均57.5岁,小于50岁23例,50~59岁24例,60~69岁13例,大于70岁8例。疾病种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8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18例,胆囊癌1例,乙状结肠癌2例,胃癌11例,急性阑尾炎8例,右斜疝8例,肠梗阻6例。这些患者入院前DM确诊46例(67.6%),入院后确诊22例(32.4%),均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病史最长26年。诊断标准按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其中,7.0 mmol/L11.1 mmol/L 22例(32.3%),需混合胰岛素控制血糖4例(5.9%)。 1.2方法 手术科联合内分泌科对本组患者围术期血糖积极控制治疗,监测血糖,皮下注射或静脉使用短效胰岛素,使血糖控制目标在:术前空腹血糖7.0~8.9 mmol/L,术中血糖6.7~10.0 mmol/L,术后血糖4.5~6.1 mmol/L。 2 结果 68例中有62常规治愈,术后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无酮症酸中毒,感染率为8.8%,经积极的抗感染,选用强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手术切口感染,对感染病灶坏死组织的手术清除和有效引流,进行血糖的有效控制,使抗生素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摘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回顾,重点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方案和监测相关技巧进行探讨,提出了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上需终身治疗,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以前病人只能到医院才能检测血糖,自从便携式血糖仪,彻底结束了只能到医院检测血糖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在家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提高了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住院糖尿病病人135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82人,40岁以下40人,40岁以上95人,初诊糖尿病41人,病程半年以上94人。 2调查方法 病人住院第一天,使用访谈式调查:(1)您有便携式血糖仪吗?20%有,80%无。(2)您知道如何选择血糖仪吗?100%回答经推销商介绍。(3)您会使用血糖仪吗?90%的人不会,10%人基本上会。(4)您知道什么时候监测血糖吗?全部回答空腹。 3健康教育 3.1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一种精准度高,售后服务好试纸有效期长,并且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2)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

范,并确认你可以单独操作。(3)血糖仪的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4)最好选一种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以便将所测得血糖值储存起来。 (5)针对各种品牌血糖仪的标准匹配管理,使用前应对血糖仪进行校准,血糖仪校准时利用模拟血糖液,购买时随仪器配前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模拟血糖仪液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可与试纸发生反应,需做血糖仪标准的情况有:①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②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时。③若怀疑血糖仪和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④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患者的主观身体状况时。⑤血糖仪摔跌后。(6)血糖仪标准时应注意:①不要使用过期的模拟血糖液。 ②模拟血糖液开瓶后3个月内有效,因配药一次开瓶后应注明过期日期。③不宜将模拟血糖液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也不宜冷藏或冷冻,试纸要匹配,每盒试纸都有编码,需在测量前根据试纸的编码调整仪器,才能正常使用。(7)采血要规范,采血前请患者用温水清洁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或者手臂自然下垂15~20秒,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一般选手掌的2-4指采血,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手指掌面的两侧,不要选择在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打开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处,如果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取出条试纸插入机内;如果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取一张试纸拿在手上,注意手指不能触及试纸测试区,取出试纸后将试纸筒的盖筒盖紧,用采血试针或采血笔紧挨指腹,按动弹簧开关,到指腹。如果是吸血的血糖仪就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血糖监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d761069.html,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血糖监测 作者:何小琼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03-02 在平常的生活中,有糖尿病的话,就需要进行血糖检测的,但是现在去医院检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说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的时候,都是自己在家进行血糖检测的。但是在自己检测血糖的时候,也是需要采血的,有很多的人是忍不住采血带来的疼痛的感觉,所以就会放弃检测。 1 病人自己在家测试的方法 1.1 要注意采血的深浅 在糖尿病病人自己采血的时候,要自己把握住扎针的深浅程度。如果扎比较浅的话,血液流不出来,如果深度深的话,那么就会有很强的疼痛的感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去选择输入血量比较少的血糖仪。在经过几次的采血以后,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也可以在不断的摸索中,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采血针去采血。如果说皮肤比较嫩的话,扎的时候就可以轻一点,相反,皮肤比较粗糙的话,就可以扎的深一些,几次下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深度。 1.2 更换采血的地方 有糖尿病的人,一般需要经常的检查自己血糖的高低水平,所以需要频繁的去采集血样。如果长期的在一个手指上采血的话,会让病人的疼痛感增加的。所以说,在采血的时候,还是要经常更换采血的地方。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都是用右手方便,所以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左手去采血,可以无名指和中指去轮换着来,如果习惯用左手的话,就可以选择右手去采血。采血的频率高,也可以适当的在食指和拇指上采血。尽量的在手指指腹的两边去采血,因为那里的神经会比较少,疼痛的感觉也是比较轻[1]。 1.3 采血的方法 在医院采血的时候,都是需要先用酒精给病人的手指消毒,然后在开始进行采血,因为在医院进行检查的人很多,所以说为了防止感染,才酒精的消毒。在自己的家里的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消毒,只需要将自己的手指用温水清洗干净就可以。尽量的不要用酒精去消毒,因为用酒精消毒会让自己的皮肤变得很干燥,还会让采血的地方的疼痛感觉增加。在自己采血的时候,要记得把采血的地方用手指按住,防止采血笔晃动,导致采血没有采好,放在采血笔晃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减轻自己的疼痛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

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方法 1.2.1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8℃)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头放置在助针器槽内,向下推动助针器托架,直到听到“卡嗒”的响声,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衬纸。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肚脐5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乙醇挥发后取下针套将助针器(60°)的腿轻置于平铺的皮肤上扣动按钮,植入探头,轻轻向后退出助针器。偏瘦体质病人适当减少植入角度,但不应小于45°。按植入的角度向后缓缓拔出引导针针芯,撕下探头后端胶布的白色衬纸,固定好探头,等待至少5min后连接记录器电缆,用透明胶贴覆盖固定探头。开始初始化(INIT)60min倒计时。初始化结束1h,测第一个指血值并在5min内输入记录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量。应用胰岛素泵者,每天需监测8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还应测餐前、夜间,以调整剂量。 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

糖尿病控制方法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方法马婧婷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市塘沽区浙江路41 号30045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怎么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方法:糖尿病患者56 例,其中男31 例,女25 例;年龄26~70 岁;病程20 天~9 年。职业有退休工人、农民、教师、自由职业者等。正常体重42 例,肥胖14 例。 1 型糖尿病15 例, 2 型糖尿病41 例。通过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有24 例能够通过对糖尿病认知、膳食指导、定时检测血糖、适当运动、心理护理,使血糖达到理想的范围,15 例通过饮食治疗结合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10 例因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饮食治疗不当等因素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 例合并水肿、贫血病人通过低盐、高蛋白饮食,能使血压、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结论: 控制好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通过膳食指导、适当运动、心理护理能都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让糖尿病患者对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 糖尿病;膳食指导;适当运动;心理护理;检测血糖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多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微生物感染、激素异常,精神因素,肥胖、年龄等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 2 型糖尿病为主。其发病率高,病程长,症状顽固,短期难见显效,故尚缺乏完全有效的治愈方法。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用药:①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实施不同的患者。②为每位患者制定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的副作用。③定期监测用药后的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④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规定注射时间,以防无法控制血糖。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可使糖尿病患者感到特别痛苦,不配合治疗,血糖控制较差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现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实验组5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糖尿病患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下列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整体护理的实施[1]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强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护理中心,以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减少并发症为护理工作目标。制定糖尿病患者的标准护理计划、标准教育计划、各种护理表格和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