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影响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影响?

当今,劳动力跨国流动数量和参与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国际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国家是劳动力输出的主体,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入国,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数量也非常大。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要素在各国中之间流动,会通过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而对贸易模式和贸易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国际流动的本身也会对各国要素市场的供给、需求、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目前,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共有三种形式:第一是单纯的劳动力输出。这些劳动者以有组织的或另散自发的形式离开自己的祖国,前往境外的国家或地区谋生,提供自己的劳务。第二种类型是对外工程承包,即有组织、成建制地向国外输出劳动力。近二十年来,这种形式的劳动力流动发展很快,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劳务公司,管理逐渐规范化。仅我国,以劳务形式开发对外劳务输出的机构就超过了一百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三种形式是海外移民,这些移居者不仅在国外工作,而且正式在那里定居,成为永久性居民。虽然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对于接受移民都做出了严格限制,但近年来以这种方式流动的劳动力有增无减。

影响:

(1)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要求中国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力市场,更好地实现劳动力跨国流动。中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适应境外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国际市场对外籍劳工的需求。这些人为国家创汇达二十亿美元。

(2)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尽管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就业与再就业始终成为政府与民众关注的焦点。而中国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可以缓解我国强大的就业压力。

(3)人口多,经济滞后,是资源缺乏,是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改变人口流动速度与方向,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适合国情的。国际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4)中国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能够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但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却能够造成我国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WTO应该提供什么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

非排他性的产品。世界贸易组织本身就是全球性的公共物品. 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

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

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

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

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

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更具活力、更持

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

谈判的所有成果。因此WTO应该提供和完善如下公共产品:

(1)为谈判提供场所。世贸组织为其成员就多边贸易关系进行的谈判和部

长会议提供场所,并促进其目标的实现,同时提供是谈判结果生效的框架,提供

一个对于贸易各方来说都权利和义务都相对平衡的公共物品,如有效地防止一些

搭便车行为的贸易原则与协定.

(2)负责世贸组织多边协议的实施管理和运作,并促进其目标的实

现,同时为诸边贸易协定的实施、管理和运作提供框架。提供更加具

有说服力的贸易自由化环境和争端解决机制.充分体现其非排他性和共享性特

征.

(3)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

世界贸易组织与负责货币和金融事务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以增强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保证国际经济政策作

为一个整体和谐地发挥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分别于1996年12月和1997年4月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

(4)贸易政策审议。

世界贸易组织依靠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主要是对各个成

员的全部贸易政策和做法及其对多边贸易体制运行的影响进行定期共同评价和

评审。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成员遵守根据多边贸易协议及诸边贸易协议的规则、

纪律和承诺,增加透明度

三.支撑WTO实现其功能需要哪些基础保障?

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预测和自由的进行。其最终目标是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因此,要想实现其功能需要以下基础保障:

(1)减少各国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发展

影响WTO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各国的贸易壁垒,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贸易壁垒调查及制裁制度。一套完整的贸易壁垒调查制裁制度对采取贸易壁垒的国家政府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令其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前必须仔细考虑是否会受到相应国家发起的贸易壁垒调查,这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潜在贸易壁垒的产生,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2) 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WTO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国际间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而良好的国际合作依赖于稳定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WTO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使各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更加畅通,国际合作更加和谐。

(3) 完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提供贸易纠纷处理程序

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无法避免各种贸易摩擦纠纷,而WTO作为最大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有责任和义务提供一套完整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及贸易纠纷处理程序,并不断完善,从而公正合理的解决国际间贸易摩擦纠纷。

(4) 建立一套完整的世贸组织人事及场所机构,保障WTO的运行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要想实现其功能,必然要有一套完整的人事机构,秉持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原则,更好的促进世贸组织的存在与运行。

(5) 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扶持力度,促进共同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由于其经济、政策等原因致使它们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一个整体,全球经济离开发展中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WTO必须通过提供资金,加强技术扶持等促进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共同发展。

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研究

绪论 (2)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2) 1、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 (2) 2、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3) 3、农民观念的更新和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3)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 (3)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4)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 (4) 1、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远大于企业的需求 (4) 2、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下,工作选择的余地小 (4) 3、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依然面临着制度障碍 (5) 4、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社会地位低下,属于边缘群体 (5) 5、产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 (5) 6、农村劳动力单向流动加重城市负担 (5) 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监督和引导 (5) 1、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变迁过程 (6) 2、地方政府要加快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减少劳动力盲目流动 (6) 3、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 (7) 4、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宏观调控流动人口 (7) 5、加强对劳动力的就业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地位 (8) 6、多渠道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8) 7、完善农民工养老金制度 (9) 六、小结 (9)

绪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涌向了城市,成为了产业工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国家实现城市化的必然过程,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从建国到改革开发之前,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我国采取重城市轻农村发展战略,并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改革开发之后,逐步放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同时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流动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基本特征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客观现实地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监督和引导的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收入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劳动力市场上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机制。农村劳动力流动一般是指具有农民户籍的“农民工”跨乡镇、区域从事非农生产与服务,他们的身份职业与实际从事的职业发生分离,在中国突出表现为,80年代开始的每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巨大的“民工潮”。 劳动力流动本身的原因有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间资本流动、人尽其才的愿望等。具体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 (1)生产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 众所周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突出的国情,并且大约65%人口居住在农村。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下降。另外,耕地面积也逐年减少。因此,这会产生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 (2)典型的二元结构调整的要求 国家在建国后一直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战略,虽然使工业部门体系逐渐健全,但却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造成中国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随着时间推移,国家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偏差也越来越大,并且受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影响,曾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更加突出了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而现阶段我国处于转变二元结构格局,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现代化是实

有关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分析

有关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类型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动力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它通过推动自愿的劳动力交换来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这种稀缺资源的配置作用。事实上,一个社会是依靠劳动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以及不同的职业等之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以一种同时使劳动者和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进行劳动力配置的。 劳动力流动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上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迁升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条换。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是有区别的。劳动力流动是比人口流动有着更严格限制的定义,劳动力流动通常不考虑随父母迁移的儿童和退休人员在退休时或退休后的流动。这是因为退休人员的移动和在职人员的移动受不同原因的支配。退休人员经常是流动到气候宜人和那些生活费低的地方,因为这样能够增大他们退休金的实际价值,从社会保障中得到更得的利益。 劳动力流动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把劳动力的流动分成不同的类型。首先,从流动的发起主体来说,流动可以分为自愿

流动和非自愿流动两种。其中,自愿流动是劳动者为追求总体效用水平的提高而主动发起的流动;而非自愿的流动则是企业发起的劳动力流动,主要表现为劳动者被企业解雇或是辞退等等。其次,根据劳动力流动的方向来说,劳动力可以划分为职业间的流动、企业间的流动、行业或产业间流动、跨地区流动(包括国际移民)等等。当然,这几种类型之间会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比如一位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可能同时还伴随着不同企业间的流动,甚至可能同时还发生了职业间的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可以纳入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在现实中,个人进行劳动力流动的决策时,也要首先界定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劳动流动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影响着劳动者的决策。 虽然,劳动者的流动提高了社会的劳动力利用效率,因而对社会的福利改善也是有益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还是发现劳动力市场价值信号即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一个组织中存在频繁的劳动力流动现象或是员工的流动动机很强,则这种情况会迫使那些支付的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水平的企业提高工资水平;而且,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频繁的员工流动对企业的损失的是很大的,企业为了减少人员流动的损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制度或改变经营模式,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然而,流动本身却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者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 【摘要】随着当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劳动力逐渐从农业转向工业,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移。本文基于工业集聚视角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分析。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原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展开,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集聚 一、引言 工业集聚是指一系列相似的下业企业汇聚于同一个区域。这是一种在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的现象。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环境限制以及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随着各种下业产业的发展与个别产业规模扩大。为了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应,下业集聚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的运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当地的劳动力已经远远不足。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下业集聚区。久而久之,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统计。2010年从农村转移㈩来的劳动力约有1.5亿人,占到了总流动人口的68.2%。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不容小觑。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生原因 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中一元是以下业化生产为主的城市经济。另外一元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

在这种经济社会结构下。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城乡生活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差距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1)经济因素。与农村相比,下业化集聚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更高的薪酬。一部分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奔赴工业聚集地,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农村劳动力转移。 (2)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开始引进适量机器设备,提高了部分农业的作业效率。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而在下业集聚地下厂为了维持日常经营又急需劳动力。那些被机器所淘汰的农民开始寻求新的下作。为了谋生他们向工业集聚地转移。 (3)生活质量因素。我国现阶段,农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差距。一些农民工进城工作已经不再是为了挣钱去找一些辛苦脏乱的下作,他们更加希望的是在挣到钱的同时能借此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开阔眼界,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希望在城市立足,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 三、工业集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我国农村人口过多。耕地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我国的人均耕地仅1.35亩。并有666个县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795亩,其中463个县低于国际公认危险线:0.5亩。工业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GATS将国际间劳动力流动视作自然人移动。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主要是“合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service suppliers)。其在外期间的报酬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提供者应具有相关和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一般为1~3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管理和移民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

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判和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预计,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动达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报酬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报酬高的地区或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 当前,劳动力流动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和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劳动力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加上其存在大量劳工短缺和高失业率,开拓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欧美的劳动力市场只对东欧各国和部分非洲国家开放,而对中国的开放度很低。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oc张甲佳

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调查 ----------------基于南伏牛调研结果的分析 调查时间]2014年7月15日—28日 [调查地点]山西省洪洞县明姜镇南伏牛村 [调查对象]普通村民 [调查目的]了解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9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2003年以来。“民工潮”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外出务工。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农忙或春节时才返乡回家。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将老年人留在家中,其次,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经济不发达,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外地寻找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却让我们陷入了困惑:中国既然是人口大国为何会出现“民工荒”?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同一地区一部分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乡从业? 本文将在综述国际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一、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国外学者所做较为著名的即为刘易斯两部门模型、拉尼厮---费景汉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刘易斯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界定为由两部门组成:一个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甚至为零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维持生计”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另一个是具有较多资本和较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主义”部门,即现代工业部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较高的工资水平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流动。【1】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刘易斯模型忽视了农业自身发展问题和农业对工业增长做出的贡献,他们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是农业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存量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托达罗模型中,城乡的预期收入差距而不是实际收入差距被认为是人口流动的决定因素,只要城市的预期收入减去迁移成本大于农村收入,理性的劳动力就会选择迁移,其中城市预期收入由城市工资水平和城市就业率的乘积决定。 国内学者对影响劳动力流动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展开的。杨春瑰从制度因素角度考虑认为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4】庞丽华认为家庭层次(家庭类型、劳动力数量等)、社区层次(交通条件、迁移传统等)和省区层次对劳动力迁移影响较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化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 研究 ——以城市农民工福利问题为例 作者:王晓红 专业名称:文秘 指导教师:浏讲师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农民工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当前农民工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与其伴生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治安问题、出租屋管理问题等,笔者则针对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问题提出几点浅见。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民工的涵义,对金牛区农民工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梳理,最后得出了笔者对完善农民工福利管理的粗浅的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金牛区;农民工;社会福利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前言1 1、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问题研究的重要性2 1.1降低社会矛盾2 1.2确保农民工工资保障与劳动强度的科学管理2 2、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面临的问题3 2.1农民工缺乏劳动保障及劳动纠纷等法律咨询福利3 2.2子女上学福利不足带来的人口管理和公共生活服务压力大4 2.3社区福利较少,影响农民工的融入速度4 2.4排斥情绪导致的农民工自卑心理严重4 3、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6 3.1缺乏权威的福利管理机构,引发安全隐患6 3.2农民工总体参保率低6 3.3社会因素导致的歧视、排斥现象的产生7 4、加强城市农民工福利管理问题的建议8 4.1将农民工福利管理制度纳入法制轨道8 4.1.1强化各组织间的相互配合8 4.1.2出台有关农民工管理的规性文件和规章8 4.2强化公安部门的社会治安管理职能8 4.3强化治安宣传工作,消除农民工歧视问题9 4.3.1把握传媒宣扬的舆论导向9 4.3.2开展普法宣传,消除农民工歧视问题9 4.4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9 .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劳动力流淌现状及进展趋势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淌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GATS将国际间劳动力流淌视作自然人移动。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要紧是“合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service suppliers)。其在外期间的酬劳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提供者应具有相关和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一般为1~3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治理和移民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进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能够关心他们摆脱贫困。而关于发达国家来讲,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

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峻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淌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判和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淌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淌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可能,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淌达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酬劳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酬劳高的地区或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 当前,劳动力流淌要紧是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和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 ----------------基于东楼村和省村调研结果的分析 06级经济学基地王茜 [调查时间]2008年4月27、28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省村 [调查对象]普通村民 [调查目的]了解周至县劳动力流动等问题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9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年增长,尤其自2000年以来。“民工潮”使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自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却让我们陷入了困惑:中国既然是人口大国为何会出现“民工荒”?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同一地区一部分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乡从业? 本文将在综述国际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东楼村和省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结论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地劳动力流动现状 刘易斯将剩余劳动力定义为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抽出而不会导致产出的任何减少的劳动力。【1】【p77】本文将剩余劳动力界定为抽去这些劳动力不影响家庭农活的劳动力。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65.85%的被调查者表示的外出劳动力的出外打工对家庭的农活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留在家里的人依旧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干完农活,无一人表示打工者出外以后家里的农活一年四季都忙不过来。这表明当地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笔者在今年四月去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东楼村和省村进行了调研活动,在对周边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式调研时发现所调查的家庭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劳动力流动现象。在被调查的59人中有41人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占被调查人数的69.5%。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 通过对当地外出打工者的情况分析发现当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打工者以中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占很小比例。其中中青年男性所占比重为60%,青年女性所占比重为16%,而中老年女性仅占8.7%。 2、长期外出打工者的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短期(季节性)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本省的西安市,只有极少数务工人员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打工者占打工者比例高达66.7%,中西部地区仅有0.8%. 3、外出打工者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和饭店服务等体力劳动为主,有86%的外出打工者集中在这几个行业。 4、打工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参加过技能培训。外出打工者中的71.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82.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5、文化程度和技能是产生外出打工者工资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下图就显示了对打工者工资造成影响的因素影响比重。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与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1952年的18243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49085.5万人,增长了2.69倍,占整个社会劳动力总数的67.2%,而且每年还在以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即使保持目前农村劳动力人数不变,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达到工业化国家重工业化前期平均40%的水平,也有1.98亿过剩劳动力;如果达到目前工业化国家平均20%的水平,则将产生3.44亿剩余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每年必须实现1500万到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益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鉴于我国目前现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已初见端倪,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了严峻考验。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我国建筑业的5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50%的从业人员均来自农村,可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进程 按照当前的统计口径,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就是说,只要地域或产业发生变化,即便是到外乡仍从事农业劳动,都视为转移。而由于婚姻关系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考学、参军等原因离开农村的,并不当作是劳动力转移。根据此统计口径,1978-2001年的20多年间,农村劳动力总量由30688万人增长到48229万人,净增1754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2182万人增长到15778万人,净增13596万人。20多年间,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本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 这一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基本上是在未受到政府力量控制情况下自发进行的。继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吸收了大批农村劳动力。195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部门职工为510万人,1958年增加到2316万人,工业部门新增的职工,绝大部分是由农村转移而来。 2.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 该时期由于受政府非经济力量的干预,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局面。1958年后,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开,经济建设规模虚假的急剧膨胀,从而造成了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1958年,全国工业和建筑业共新增职工1900万人,相当于原有职工的两倍,其中从农村招收的约1000万人。由于在农村内部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等,1958年农村劳动力比上年税减3800多万人,1958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陡降至58.2%.据统计,城镇人口由1957年的9900多万人猛增到1960年的1.3亿人,同期所增城镇人口中,约有90%属机械增长。同期城镇非农业职工增加了2500万人,其中近2000万来自农村。然而,这次农业劳动力转移“浪潮”的寿命却极其短暂。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大批劳动力又重新回到农村。1963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又陡升至82.5%,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农业劳动力转移发生这样规模的大起大落,在世界人口迁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一阶段,农

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浅析

流动人口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地一个特殊地人口群体,近三十年,这个群体地规模、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到如今,我国地流动人口数量人就持续增加.不难看出,劳动力大规模地流动对于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地挑战. 从我国目前来看,劳动力流动主要有四大流向,分别是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从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由技术力量雄厚地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地部门和单位或者技术雄厚部门单位之间流动.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着地就是在国际间地劳务流动,主要体现在劳务出口和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两个方面.当然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繁荣,劳动力流动地趋势和范围也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多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分析造成这种劳动力流动地形成原因,不同行业地人会有不同地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地差异是比较重要地原因.在我国自上世纪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一带发展迅猛,一直到现在都是我国地经济发展比较发达地地区.在这些发达地区中,原有农村过剩人口地释放工作已经接近完毕,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被逐步吸收.发达地区地创业就业机会也就会很自然地吸引一些外来人口地进入,劳动力地供求关系迫使劳动力自然地流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经济发展水平地不同就自然导致地区之间同质劳动力地工资差别,上述地外来人口地进入很大地原因就是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别导致地.人们愿意离开原来工作地地区,为了追随更好地待遇选择去新地地方工作,这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劳动力流动最普遍地情况.一般地,企业地规模越大,企业员工地流动率相对就越低.除了地区和地区之间地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异之外,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自然也是存在这样诱导劳动力在国际之间流动地情况.这样地情况在近几年尤为突出,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与世界越来越融合,逐步形成地球村地概念了.这也是“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劳动力流动地解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以上介绍地都是关于造成我国现在劳动力流动现状地一些宏观原因,在这些大环境地感染下,一些微观地因素也在导致着我国现在地劳动力流动现状.其主要方面有劳动力地年龄、家庭、教育以及其职业技术等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相比于其他几个因素,年龄因素是最重要地因素之一了.现如今地数据表明,劳动力流动地高峰年龄是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地人会认为因为自己年轻,自己将从人力资本投资中获得地潜在收益会相对较高.除此之外,我们在年轻阶段对于“离开朋友、离开自己原有生活圈、丢掉自己熟悉周围环境所带来地一些利益”等问题地思考和重视程度都是不够地.这些问题地原因主要是年轻地劳动力自身心智尚未成熟,社会阅历也不够丰富.随着年龄增加,社会迁徙变少,在一些不可抗因素地影响下,人们便不愿意再进行迁移.大多数劳动力都是如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家庭因素导致地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和年龄有着关系.人们在未婚阶段相较已婚阶段更容易流动,若是家庭中有学龄儿童,那么这一类家庭地中劳动力流动就会很难.需要抚养地子女会限定父母地流动,同样地需要赡养地父母也会限定着子女地流动.“家”地概念在我国可以算是最让人有安全感地一个地方了,正是这种安全感,也降低了劳动力地流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教育程度对于劳动力地迁徙也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科技等高度发展地一个社会环境中,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地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地受教育程度越高,会让人拥有更高地迁移率.现在不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如此.越来越多地“海归”一组们开始选择在国外学成之后或者是工作一定时间后回到我们地祖国,在国内发展.这就是高学历迁移地一个具体且常见地例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还有一个微观原因也在导致着我国劳动力地流动,那就是劳动力不同地职业和技术等级.一般地,技术等级越高地人越不容易选择流动,因为他们是在自己地行当里面非常专业地人群,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报告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学生XX XX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研究 内容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

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并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存在问题等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建议经济影响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o shift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 modern industrial country road to the inevitable.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not only fundamentally restricted the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to a certain

国际劳动力流动 人才工资差距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labour and skilled –unskilled wage inequality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Shigemi Yabuuchi a ,Sarbajit Chaudhuri b,? 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Nagoya City University,Yamanohata,Mizuho,Nagoya 467-8501,Japan b 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Calcutta,56A,B.T.Road,Kolkata 700050,India Accepted 7June 2006 Abstract The paper develops a three 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structure with diverse trade pattern and imperfection in the unskilled labour market to analyze the consequences of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ur on the skilled –unskille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It shows that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labour on the wage inequity crucially depend on both the relative capital intensities between the low-skill and high-skill sectors and the institutional nature of the markets for unskilled labour.The analysis finds that an emigration (immigration)of either type of labour is likely to produce a favourable (an unfavourable)effect on the wage inequality.In particular,the result of emigration (immigration)of skilled labour on the relative wage inequality is counterintuitive.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an overpopulated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India. ?2006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JEL classification:F13;J31 Keywords:Skilled labour;Unskilled labour;Wage inequality;Emigration (immigration)of labour;Labour market imperfection;Diverse trade pattern 1.Introduction The last two decades have witnessed a rapid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reflected in reduced trade barriers,increased international trade,highly mobile capital and labour and the Economic Modelling 24(2007)128– 137 ?Corresponding author.23Dr.P.N.Guha Road,Belgharia,Kolkata 700083,India.Tel.:+91335410455,+91335575082;fax:+913328441490. E-mail addresses:yabuuchi@econ.nagoya-cu.ac.jp (S.Yabuuchi),sarbajitch@https://www.doczj.com/doc/2d2973508.html, ,sceco@caluniv.ac.in (S.Chaudhuri). 0264-9993/$-see front matter ?2006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doi:10.1016/j.econmod.2006.06.00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提纲 (2) 二、内容提要、关键词:…………………………………………3-4 三、正文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5)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5-7 3、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7-10 4、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10-15 四、参考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提纲】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1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 2、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3、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3、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四、促进农村就业的主要措施 1、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3、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4、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 5、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ector to the transfer of moder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which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employment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s also coordinating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o study the major issues. Therefore, from the start with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and actively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the basic method is effective way to alleviate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issue brought about by the economic, social contradictions of an idea.

第十一章 国际劳动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第十一章国际劳动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是十分复杂的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格瓦蒂(J. N. Bhagwati)认为,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者的国际流动中,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最困难的,特别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如移民。总的来说,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还是经济因素。因而,我们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效果。 第一节国际劳动流动的一般分析模型 给出如下条件: (1)假定劳动力的跨国移动没有非经济因素的限制,仅仅是由收入所决定的; (2)在封闭条件下,各个国家的劳动力收入由本国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决定;于是,不同的国家内部将存在不同的工资水平; (3)开放以后,为追求较高的收入水平,劳动力将由收入较低的地区流向收入较高的地区; (4)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移民的流动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各个国家的工资水平达到趋同。 (5)从福利角度讲,劳动移入国将获得较廉价的劳动,从而扩大其生产规模;劳动移出国则获得移民的工资汇款;对于移民来说,他们将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 则根据上述这些条件,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是劳动输出国(B 国),一是劳动输入国(A国)。劳动力从输出国进入输入国会引起两国劳动市场上劳动供求均衡发生变化,从而劳动力的价格或工资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导致一种新的劳动供求均衡的形成。我们可用下图对此加以描述。 W W W m W0 W 102 (a)(b)

上图给出了两国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其中图(a)表示甲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图(b)表示乙国劳动力的供求变动状况。 在图(a)中,横轴表示甲国劳动力的供求数量,纵轴表示劳动力的价格,S 表示劳动力的供给曲线,D表示对劳动力需求曲线。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条件下,供求均衡点为A,此时均衡价格(工资)为OW0,均衡的劳力供求量为OM0。 图(b)表示乙国劳动力市场。在封闭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为D曲线与Sr+Sm曲线的交点A',此时均衡价格为OW'0,表示每小时工资水平,而均衡的供求量为OM'0。显然两国的工资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劳动力可以在各国间自由流动,那么这种工资水平上的差异很自然地成为劳动力流动的推动力。乙国的劳动力就要流向甲国,我们假设这种情况可以成为现实,那么甲国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就会引起其劳力市场上供求的不平衡。与原有的情况比,劳动力的供应显然大于需求了,这就迫使劳动力的价格下降,假设降至W m点,此时甲国原有劳动力的供应从OM0减少到OM1,在工资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加到OM2,供求之间有M1M2量的差别,这一缺口由移入的劳动力来补充。在此情况下,甲国本国的工人供应者剩余减少了a部分,而甲国的雇主或劳动力的需求者剩余增加了a+b部分。 在乙国的市场上,劳动力的移出使其国内劳动力的供应量减少了,在图(b)中,表示为劳动力的供应曲线从Sr+Sm移到S,劳力供应量的减少使国内劳力的供求发生了变化,劳力的国内供应量由原来的Om o'减少到OM1',在新的均衡价格OW m'下,乙国国内劳力的供应量由原来的OM o' 增加到OM2',但国内只需要OM1',这样就出一了解M1'M2' 的供求缺口,这一供大于求的量正好移居甲国,这一移出量又恰好等于甲国国内供不应求的数量,即M1M2=M1'M2',结果在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情况下,A国和B国的劳动力市场都达到了新的均衡状态。在B国劳动力市场上留在B 国的工人所得利益(供应者剩余)为c,移出的工人的利益d+e。 第二节国际劳动流动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目的在于取得要素报酬(或收益)。根据劳动力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原则,国际劳动流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国际化流动能够实现更多的劳动所得或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劳动者存在某种关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工资率差别的预期。另外,劳动流动过程中的风险、成本以及政策法规制度以及国际经济周期、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也是影响国际劳动流动的重要因素。 一、国际工资率差异 劳动是劳动者赖以谋生的手段,劳动者总是期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更多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

2009.9. 《 目 录 》 摘要 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现状 2. 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因素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在与将来 5. 政策建议 作者:李牧群 (Li Muqun) 首席研究员 刘金贺(Liu Jinhe)首席研究员 马兹晖(Ma Zihui)首席研究员 李萌(Li Meng)研究员 SERI: Hyunkuk Cho 首席研究员 审阅:刘晋硕(Liu Jinshuo) 首席研究员

《 概 要 》 2003年起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的现象,但事实上中国农村仍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存在,农民工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无法持续吸纳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日趋活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加之城市工作收入显著高于在农村务农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农。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安全条件差、工资水平低;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人群一样的城市公共服务,农民工的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问题更是增添了农民工在城镇生活的难度。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向劳动密集程度低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通过从收入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收入水平地区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消除地区不平等和减贫都有积极作用。 进城务农无论是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其家庭,以及城镇原有人群都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进城打工提高了劳动力本身的回报和对自身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城市的容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民工产生不满和失意,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问题严重。同时城市的犯罪案件增多及社会治安混乱等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 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外向经济依赖严重的中国经济影响明显,企业破产或以及产能过剩加剧了就业压力,政府出台解决就业的措施对农民工失业潮效果甚微,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大量失业在所难免,农民工的失业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经济和社会矛盾。 从未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演变趋势上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仍将长期存在,但每年新增进城务工人数将有所下降。从转移方向和目标行业来看,中西部地区将更多的吸引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而得益于东部沿海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仍将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该地区城镇的第三产业务工 农民工向城镇岗位的转移是对城镇劳动力的有效补充,但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有待提高,提升劳动者素质应当成为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建设的速度无法容纳大批农民工,长期而言应当依托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分流城镇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入;土地流转制度的出台应该充分考虑对失去土地农民的保障;长期而言解决农村-城镇劳动力大范围迁移的根本方法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