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走向整体的世界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走向整体的世界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高考真题)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2.(2022·全国·高考真题)

该时期()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3.(2021·天津·高考真题)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4.(2021·浙江·高考真题)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5.(2021·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6.(2019·全国·高考真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7.(2018·浙江·高考真题)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8.(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9.(2018·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城“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

(2)资本主义的发展掩盖不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11.(2020·北京·高考真题)“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 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 tea。

材料二“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1)读上图,cha 与 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12.(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13.(2019·江苏·高考真题)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14.(2018·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三、论述题

15.(2020·山东·高考真题)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16.(2018·上海·高考真题)地理学与“世界观”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图

材料二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2)三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

17.(2018·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

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以西亚北非为中心,向其他大洲传播,结合所学可知,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原产于北非或者西亚;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以东南亚和印度地区为中心,向其他地区传播,结合所学可知,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玉米的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进而向其他地区传播,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AB项;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与与图示传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美国为主。因此,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通过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而形成的,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无法体现“殖民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由材料信息“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该航海家是哥伦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决定向西航行到印度,结果到达了美洲,故A正确;哥伦布航行不会途径非洲最南端的海角,故B错误;哥伦布没有到达真正的东方,故C错误;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故D错误。

5.D

【详解】16至18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民扩张手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18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这说明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式,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

6.D

【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7.D

【详解】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航路连接的不是传统商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格局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A

【详解】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

点睛:这一题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奴隶贸易为考查点,这既是所学的主干知识,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反思材料。选项对所学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知识的容量较大。考生需要对重要的概念如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等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时代特征才可以准确作答。同样考查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C

【详解】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链接的方式,所以②错误,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故C项正确。

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的选项都是其中的三项,所以只要是排除到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

10.(1)作物:麦、水稻。

表现: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

(2)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

【分析】(1)作物: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把麦、水稻传播到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表现:根据所学商业革命的内容,从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等进行回答。

(2)影响:根据“获利极为丰厚”得出提供了资金来源;根据“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得出扩大了海外市场;根据“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得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原因:根据“获利极为丰厚”得出牟取暴利: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

11.示例

(1)cha: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东欧、葡萄牙。tea:东南亚南部(马来群岛);非洲南部和西部海岸;西欧和北欧等。

(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

【详解】(1)地区:根据材料中的图例及传播路线可知,cha的发音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和东欧、葡萄牙。; tea 的发音主要分布东南亚南部(马来群岛),非洲南部和西部海岸及西欧和北欧等。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ha的发音分布主要和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引起的贸易中心转移有关; tea 的发音主要早期殖民扩张有关。

12.(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详解】(1)“传播路径”,依据材料一信息“‘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洲——欧洲——欧美之外。“重大转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分析。

(2)“重要途径”,根据所学知识从殖民掠夺、屠戮、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等角度分析。“命运”,依据材料二信息“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得出:成为黑奴、命运悲惨等。13.(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详解】(1)后果: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等信息,可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进行回答;动因: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根据材料“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4.(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每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

(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详解】(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

15.(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详解】(1)本题要求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因此解答本题首先应紧扣设问中的时间,即17世纪,在这一时期英国发生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大事件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荷兰威廉三世入主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形成、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颁布《航海条例》等,可从其中任选一个进行论述。其次场景是在咖啡馆内,根据“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可知咖啡馆内的人物应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因此人物身份设定可以是新旧贵族、工商业者等。因此解答本题必须选定符合题意的论题和设计符合场景的人物身份展开对话。对话设计逻辑清晰、完整即可。

(2)咖啡原产非洲,经由阿拉伯人带入欧洲,所以咖啡的传入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进行的,由此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咖啡馆的出现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咖啡馆内的消费人群也表明咖啡逐渐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通饮品,来自东方的茶叶也逐渐成为咖啡馆提供的饮料之一,说明当时英国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这种变化则是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英国咖啡馆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经济史”。结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对本题进行阐述即可。

16.(1)时间:新航路开辟后,或15、16世纪之交。

理由:图中已经出现美洲轮廓。

(2)异:从三者的视野范围,是否持地圆学说的程度。

同:三者都把自己所属地域文明置于中心位置。

(3)看法:15、16世纪,西方通过新航路开辟,探索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地理认识,为其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反观中国,虽然新的地理知识在明末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到乾隆年间,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观”仍在延续甚至强化,成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最终为近代中西方冲突埋下伏笔。

【分析】(1)“时间”,由地图C中美洲轮廓的信息可推知:新航路开辟后,或15、16世纪之交。“理由”,依据地图信息得出:图中已经出现美洲轮廓。

(2)“异”,依据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三者的视野范围,是否持地圆学说的程度。“同”,依据三幅地图得出:三者都把自己所属地域文明置于中心位置。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中国传统世界观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分析。“看法”,依据“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5、16世纪,西方通过新航路开辟,探索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地理认识,为其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反观中国,虽然新的地理知识在明末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到乾隆年间,

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观”仍在延续甚至强化,成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之一,最终为近代中西方冲突埋下伏笔。

17.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亮点,也是广大师生最头疼的一道试题。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的出乎所有师生的意料,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点睛: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走向整体的世界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选题 1.(2022·山东·高考真题)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2.(2022·全国·高考真题) 该时期()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3.(2021·天津·高考真题)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

4.(2021·浙江·高考真题)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5.(2021·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6.(2019·全国·高考真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7.(2018·浙江·高考真题)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8.(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9.(2018·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五年(2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考点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山东】1.战国时期,法家三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2022·山东】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2022·广东】3.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022·广东】4.“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2022·湖南】5.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2022·湖南】6.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 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 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单选题 1.(2020·天津·高考真题)如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2.(2020·全国·高考真题)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3.(2020·全国·高考真题)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4.(2019·海南·高考真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5.(2019·海南·高考真题)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6.(2019·全国·高考真题)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7.(2019·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8.(2018·浙江·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9.(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10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十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两个大陆相遇”。下列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2. 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3.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人奴隶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4.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马铃薯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由27%增长到35%,并催化了工业革命的产生。据此可知( )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农作物 5.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但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流向西葡”“英国成为海盗”“意大利被晾在一边”。其中“意大利被晾在一边”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性商业危机爆发

B.意大利经济衰退 C.贸易中心转移 D.意大利发生金融危机 6.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 7.6万千克。1521—1544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 900千克,白银30 700千克,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千克和24.6万千克。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进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7.美洲白银生产量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37 000吨。在17世纪产量中约有27 000吨运抵欧洲,然后欧洲又将约48%的白银运往亚洲。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残酷剥削 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8.15世纪的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都复活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9.“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精神 B.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10.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上述材料突出地反映了( )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 C.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1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 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十三走向整体的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综合测评(十三)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理想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上述材料说明,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4.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导致

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 5.15世纪末16世纪初,继卡伯特航行后,英国的冒险航海家在国王和商人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朝着西北方向航行,以便寻找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西北通道。下列对英国航海冒险家的企图分析准确的是( ) A.打击荷兰的海外殖民地B.推动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C.与葡萄牙争夺北美大陆D.避开西班牙的海上势力 6.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这一观点( )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7.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题复习23:走向整体的世界(附答案)

专题复习23: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1609年,歌剧《女王们的假面舞》在伦敦上演。剧中,来自埃及、亚马孙、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海洋的女王”。这一剧情反映了() A.女权运动的进步 B.“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 C.世界市场的发展 D.英国的殖民扩张 2.下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1731—1740年 胡椒20.10% 4.30% 茶叶0.02% 9.26% 咖啡0.63% 5.35% 棉纺织品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3.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4.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贵族和高级教士合计不到总人口的2%,却拥有95%到97%的土地。社会上人们普遍忽视商人和手工业者,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这一现象() A.源于王室支持海外探险 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C.不利于西班牙发展经济 D.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5.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专题九手工工场时期:近代早期的世界 一、走向整体的世界

三、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四、西方的文官制度、民族国家与国际法 的发展 第2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点一新航路开辟

1.动因 (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2)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社会原因: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西欧社会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4)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5)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也鼓励冒险精神。 2.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 (2)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3.新航路的开辟 4.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2)北大西洋高纬度航路 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③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课题33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题33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新航路开辟的基本过程(全球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①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③《马可·波罗行纪》中对中国的描写,使欧洲开始了寻金热。 ④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⑤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2)条件: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2.新航路的开辟: 3.其他航路的开辟: (1)15世纪: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2)16世纪

(3)17世纪 (4)意义: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旧航路与新航路 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 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这一时期被称为大航海时代。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①美洲: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②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2)物种交换。 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条件: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2)概况。 ①印度洋贸易及大西洋贸易 ②太平洋贸易。

回归教材重难点13走向整体的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13走向整体的世界-【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一、单选题 1. 如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D.法国与普鲁士 2.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 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3. 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 4. 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5. 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6. 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2022《创新设计》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训练9-32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32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1.(2021·湖南长沙模拟)内燃机的制造,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制造,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进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简洁,对能源产 地争夺更激烈,严峻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依据所学,①②③说法正确。④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解。 答案 D 2.(2021·江苏海门模拟)“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制造,最早毁灭于() A.19世纪60年月B.19世纪70年月 C.19世纪80年月D.19世纪90年月 解析由“火树千株照水明”“真个销魂不夜城”可知为电灯,这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爱迪生制造世界上第一盏有有用价值的电灯,故选B项。 答案 B 3.(2021·河南平顶山模拟)某个历史时期开头毁灭这样的现象:“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争辩和开发机构,使寻求技术变化机会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而使个体制造家、小企业家人数削减。”从材料可以看出() A.西欧开头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B.科学争辩完全受控于垄断组织 C.科技成为推动工业进展的因素 D.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个体制造家 解析依据题干“创新来源更为多样”“个体制造家、小企业家人数削减”可知B、D两项 与题干不符,排解;A项与史实及题干均不符合。故选C项。 答案 C 4.(2021·浙江杭州质检)从19世纪90年月起,德国毁灭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进展 D.生产集中根本转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留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殊是电力相关工业的进展,故选C 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解A、D两项。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解B项。 答案 C 5.(2021·江苏盐城期中)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快速提高 C.英国工业进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进展的最大动力 解析材料图表描述的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不能表明世界市场的形成,A 项排解;数据从1500到1750年左右都是徘徊不前,可见B项错误;这个数据仅为英国一国数据,并未与其他国家相比较,C项错误;从图表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开头到1900年,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答案)-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全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历史原因: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2、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封建庄园制度的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当时西欧人从《马可·波罗行纪》了解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4、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5、宗教原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6、王室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7、客观条件: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也不断提高。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迪亚士: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而意外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2、达伽马:1497—1498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斩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3、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熟悉《马可·波罗行纪》,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中国的航路。他相信“地圆说”,想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达中国。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尽管哥伦布没有达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4、麦哲伦: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他的同伴们驾驶“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江苏专用):走向整体的世界

14世纪至19世纪中后期是世界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经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和世界物种的大交换;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掠夺,积累了原始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文化:西欧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14-18世纪,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猛烈冲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王权的精神统治,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3)政治: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9世纪中后期,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第29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考点定位 1.全球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及意义。2.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影响。

主题一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经济根源: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 (3)精神动力: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狂热。 (4)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 (5)技术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6)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思维点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5世纪,欧洲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封建王朝、天主教会、贫困市民等斗争激烈,但在开辟新航路问题上,却意见一致。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是各种社会势力出于各种不同目的而共同推动的产物。 2.主要航线的开辟 时间航海家支持国家方向开辟的新航线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从欧洲向东抵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从欧洲向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从欧洲向西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西班牙从欧洲向西完成了环球航行 二、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2.航线开辟 区域支持国家时间航海家开辟航线 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 英国1497年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法国16世纪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荷兰 —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提升

第一部分第八单元第23讲 一、选择题 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答案】D 【解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时期,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选D项。 2.(2021·云南丽江质检)“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为殖民机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可知,传播基督教对新航路开辟起到一定的精神鼓励作用,故A项正确;教皇和宗教目标是两回事,实际上教皇并没有对新航路开辟起到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传播基督教不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教会只是在早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没有成为殖民机构,故D项错误。 3.(2021·广西桂林模拟)1492年,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支持哥伦布,二者签订了协议,内容包括: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这可以用来( ) A.说明远航的殖民性 B.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 C.研究各地和平交往 D.论证哥伦布企图独立建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可知,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达成协议,允许哥伦布在新发现的岛屿建立机构进行统治,说明了远航的殖民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达成的殖民统治方面的相关协议,未涉及经济内容,因此不能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协议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远航是殖民扩张,并非和平交往,排除C项;根据材料“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可知,哥伦布可以拥有对新发现地区的殖民统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走向整体的世界章节综合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 走向整体的世界章节综合 A.人类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B.小麦在世界各地传播种植

①罪恶的奴隶贸易被取消①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 ①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①欧洲商贸中心开始了转移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5.(2022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文中的“新天地”是指() A.新航路开辟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中国D.商品贸易的发展 6.(2022秋·北京怀柔·高二统考期末)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入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商业革命的发展D.自然科学的发展 7.(2023秋·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末)16世纪末17世纪初,墨西哥的一些印第安人、黑人、穷人也能穿上中国丝绸做的衣服,甚至制成了流行至今、融合中国纺织品艺术风格的墨西哥民族服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欧洲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D.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8.(2021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蔗糖生产与贸易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与其它作物不同,甘蔗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才能产出适合出口的糖浆或精制蔗糖。因此蔗糖生产业常常会促成农业和工业企业的联合。它们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种植和收获过程中的艰苦劳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晓蔗糖制作的复杂工序的熟练工人……西半球对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了一种高利润商业的发展,欧洲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糖产区则使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将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材料二十七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加糖红茶可以说是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品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占据世界商业的中心位置,才能实现这两种商品的结合。从十七世纪中期开始,糖产量的增加导致糖的价格急剧下降,糖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红茶加糖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不仅是早餐,工作间隙的茶歇也同样具有立时提神的作用,能让劳动者成为工厂老板需要的劳动力。红茶和糖渐渐惠及下层民众,最终成了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 ——摘编自(日)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加勒比海地区蔗糖生产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17世纪以后英国蔗糖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蔗糖贸易的影响。 9.(2023秋·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甘薯(番薯)的传入

2023届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13)走向整体的世界(Word版,含解析)

(13)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在15世纪下半叶的西欧,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第一批寻找新航路的航海家踏上征程,他们或出身贵族,或渴望通过航海活动得到贵族头衔、土地分封等赏赐。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 B.得益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C.旨在推动基督教的传播 D.根源于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 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在航行前曾与西班牙王室商定:预封他为新发现土地上的世袭总督,这块土地上的一切财富扣除费用外,9/10归王室,1/10归哥伦布。这说明,哥伦布航行( ) A.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意在为西班牙寻找土地 C.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D.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成就 4.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里库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内容是:“贵王期的达・伽马先生来我国,我很高兴。我国盛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据此可推知,达・伽马的远洋航行( ) A.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 B.利于丰富欧洲人的生活 C.开始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D.使大量贵金属流入亚洲 5.哥伦布大交换,是指东西半球、新旧大陆之间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动物、植物、衣作物、人种、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哥伦布大交换( ) A.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保障了人类的粮食安全 C.催生出了资本主义萌芽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重构 6.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以茶叶、玉米等物种交流为主: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贸易则呈现出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全球发展不平衡 B.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工业生产领域 D.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世界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一些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科学发展导致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 8.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生版)板块5 第11单元 训练29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2·房山一模)“西欧人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奥斯曼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意大利人也想继续与阿拉伯商人做生意,双方都“颇称心如意”,但一些欧洲人深感不满,他们想自己另寻一条到东方的航路,“以分享厚利”。由此,可以推测出() A.奥斯曼人维护了旧商路的畅通 B.意大利最先开辟远东的航路 C.西欧人热衷开辟新航路的意图 D.阿拉伯商人做生意获利最多 2.(2022·吉安期末)16世纪前后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封建专制王权十分强大,封建生产关系还很牢固。两国的君主之所以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享受的需要,并且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不是用于扩大再生产。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充分体现了封建性的统治因素 B.开启了东西方政治经济的交流之路 C.反映封建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 D.动力源于封建国家人文主义的鼓励 3.(2022·长沙月考)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是因为() A.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航行资本 B.欧洲经济出现货币化趋势 C.新的经济内驱主导了世界经济 D.欧洲封建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4.(2023·重庆高三模拟)在《古地图密码》一书中,有两幅地图值得人们深思:一幅是绘于1459年,藏于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的“毛罗地图”,能清晰地看到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另一幅是绘于1507年的“瓦德西穆勒地图”,绘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且太平洋海域大于大西洋海域。如表是相关史实简表。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事件 1459年毛罗绘制地图 1488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0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解析)统编版

课时规范练20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汕头模拟)16、17世纪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 A.人文主义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 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2.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138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行业92种,到15世纪已经增加到了近200种,14世纪末的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引起了早期殖民战争 3.(2021云南丽江检测)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4.(2021广东肇庆月考)1565—1815年,西班牙大型帆船(人称“中国船”)不间断地航行于马尼拉 与墨西哥之间,船上的货物以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通过“中国船”运回中国。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经济依然领先世界 B.白银输入加速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C.海上丝绸之路长盛不衰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5.(2021广东汕头一模)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一支探险船队的编年史官和领航员在完成航行时才发现,他们最初各自计算时间的方式是错误的,实际航行用时比他们想象中的多了一天。这次航行( ) A.开辟了欧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B.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C.导致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D.空前扩展了人类地理空间视野 6.(2021湖南长沙检测)16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建立种植园,生产经济作物(比如蔗糖),因为这种 产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力,在美洲从事种植园经济的农场主可能会用下列哪种措 施以提升生产力( ) A.使用机器代替人力进行生产 B.从奴隶贩子手中购买奴隶 C.强迫印第安人劳动 D.在欧洲大陆雇佣工人 7.新航路开辟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 部分。材料反映(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