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温州市直五校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直五校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直五校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

1.(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chén封的心胸敞开,让狭ài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huò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多zī多彩的世界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

2.(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4),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5)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6)子曰:,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国家“必须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视野。只有登高望远,才不怕被浮云遮住眼睛。这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3.(4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长跪而谢.之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小大之狱.

(4)一寺临.河干。

4.(4分)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1)患.得患失()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故患有所不辟也

(2)苟.延残喘()

A.苟.富贵,无相忘B.苟.全性命于乱世。

5.(5分)名著阅读。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奥楚蔑洛夫、夏洛克、斯科特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俄国莫泊桑的《变色龙》、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奥地利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B.《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飞岛国、大人国、慧骃(马)国、小人国等地的经历

C.“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外表印象

D.简?爱在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失去了一只手臂,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的情况下,回到了他身边,并与他结婚

6.阅读下面片段,完成①②两小题。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即纵马向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①这一片段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人物和情节)。

②根据《三国演义》相关情节,“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指哪些?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7.(3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故事

莫泊桑

①离一个海滨小城不远处,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两座并肩而立的小茅屋。两个农夫在贫瘠的

土地上辛勤劳作,为了养家糊口。每家都有四个孩子。小家伙们一天到晚都在门前的空地上嬉戏打闹。两个家庭几乎是同时成家、同时生儿育女的。

②从罗尔波特疗养站过来,第一座茅屋里住着蒂瓦施一家,他们有一个女孩三个男孩;另

一间破屋住的是瓦兰一家,他们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

③所有人都靠菜汤、土豆和充足的空气艰难度日。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

的主妇都要把她们的娃娃们集合在一起喂菜汤,就像看鹅人把鹅群赶拢一样。孩子们按

年龄大小依次坐在一张用了五十年、磨得油光锃亮的木桌前,最小的孩子的嘴刚能够到桌面。每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凹凹的汤盆,盛满了用土豆、半棵白菜和三个洋葱煮的汤以及在汤里泡得软软的面包。一排人吃得饱饱的。母亲亲手给最小的喂食。。星期天的一点肉汤对所有人来说都像过节一样,父亲这天在饭桌旁恋恋不舍,翻来覆去地说:“要是每天都这样该多好啊!”

④八月的一天下午,一辆小汽车猛地停在了两个茅屋前,驾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身旁的先

生说:“噢!看哪,亨利,这群孩子!他们在土里滚来滚去有多可爱啊!”她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抓住两个最小的男孩中的一个,蒂瓦施家的那个,把他抱在怀里,狂热地亲吻他肮脏的脸蛋。她是亨利?德?于贝尔太太。

⑤一天早上她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同她一起下了车,她没有在孩子们面前停下,而是径直

走进农夫的屋子。

⑥正在屋里忙着劈柴做饭的夫妇俩诧异地抬起头来。年轻太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发颤:“我

们没有孩子,家里只有我丈夫和我……我们想把他带走……你们同意吗?”

⑦“你们想把夏洛从这家里带走吗?哦,不,不行,绝对不行。”农妇生气地说道。

⑧这时德?于贝尔先生说话了:“我的妻子没说清楚。我们是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可以回

来看你们。如果他能长大成人,这点当然不成问题,那么他将是我们的继承人。万一我们有了孩子,他将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而且,考虑到你们的情况,在你们有生之年,我们将每月定期给你们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⑨农妇气冲冲地站起身来:“你们想让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怎么能对一个母亲提

出这种要求!噢,不!这太无耻了。”

⑩男人沉默不语,一脸严肃,仿佛在沉思,不过他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妻子的话。

?于是他们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想想你们孩子的未来,想想……”

?农妇(A.怒不可遏B.忿忿不平)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

?德?于贝尔太太走出大门时,忽然想起有两个小小的孩子,于是问道:“但是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不是你们的吧?”

?蒂瓦施老爹答道:“不,是邻居家的,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去那家看看。”说完他就进了屋,他妻子在屋里大发雷霆。

?瓦兰夫妇正坐在桌旁小口小口地吃着面包片,他们用刀在放在两人中间的盘子里挑起一点点黄油,然后小心翼翼地抹在面包上。

?德?于贝尔先生再一次陈述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了摇头,表示拒绝。但是当他们得知每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时,他们的决心大大地动摇了。夫妇俩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用眼光征询对方的意见。

?他们沉默了很久很久,左右为难,犹豫不决。女人终于开口问道:“你说呢,他爹?”

?他用一种说教式的口气答道:“我认为这倒不坏。”

?于是德?于贝尔太太开始跟他们谈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他将给他们带来的财富。

?农夫问道:“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要在公证人面前立约吗?”德?于贝尔先生答道:“当然,这事明天就可以办妥。”

?农妇仔细地想了想,又说:“每月一百法郎,想从我们身边把小家伙带走,这点钱可不够。

这孩子过几年就能干活了。得给我们一百二十法郎。”

?急得跌足的德?于贝尔太太立刻就答应了。她拿出一百法郎作为礼物,以便立刻将孩子带走。她的丈夫则在一旁立字据。镇长和一个邻居很快被请了来,他们欣然同意为双方作证。

?从此再没有人听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他的父母每个月都去公证人那儿领他们的一百二十法郎。他们跟邻居家翻了脸,因为蒂瓦施大妈没完没了地羞辱他们,挨家挨户地说若非丧尽天良怎么会卖孩子呢,还说这事太可怕、太肮脏、太下贱了。

?有时候她把她的夏洛夸耀似地抱在怀里,冲着他大声说,仿佛他听得懂似的:“我可没把你卖掉,我的小宝贝。我没把你卖掉,我没钱,可是不卖孩子。”

?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每天她都在门前含沙射影地大声说些不堪入耳的话,好让邻居家的人听见。蒂瓦施大妈最终相信在这个地区无人能与她相提并论,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

人们谈起她时都说:“我知道那是很诱人的,可是她不管,她那样做的确像一个好母亲。”?人们都赞扬她。已经十八岁的夏洛从小就听着这些话长大,他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优越,因为他没有被卖掉。

?靠着那笔年金,瓦兰一家不愁吃喝了。依然穷困的蒂瓦施一家因而怒气难平。他们的大儿子去服兵役了,二儿子死了,只剩下夏洛和他的老父亲一起拼命干活来养活母亲和小妹妹。

?他二十一岁了,有一天早上,一辆亮锃锃的小汽车在两个茅屋前停了下来。一位挂着金表

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走进瓦兰家的茅屋。

?老妈妈正在洗她的围裙,身患残疾的父亲在火炉边打盹。两人一起抬起头来,年轻人说道:“您好,爸爸,您好,妈妈。”

?他们惊呆了,一下子站起来,激动之下,老妇人手里的肥皂掉进了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

?他张开双臂拥抱她,亲吻她,不停地说:“您好,妈妈。”而颤巍巍的老头子用他一贯的平静语调说道:“你回来了,让?”就好像自己一个月前还见过他似的。

?相认之后,父母亲迫不及待地想让乡亲们见见他们的儿子,于是带他去镇长家、镇长助理家、神父家、小学老师家。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他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他母亲固执地说:“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年轻人怒吼道:“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本应该是我。’”

?他站起身:“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短篇小说之王

①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以短篇小说而著称的非止一人,但名列前茅的却是莫泊桑。

他以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而获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在欧美文学史上,莫泊桑把短篇小说这种体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小说完全脱离了浪漫主义表现非凡和神奇的传统,有意识地选择描写他最熟悉的生

活。他曾说:“如果昨日的小说家是选择和描述生活的巨变、灵魂和感情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所以他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关注各阶层人物的平常小事,从小事中现出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俗,反映某一阶级的特殊心理,从而为读者认识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以短篇小说这一特定体裁而论,它并不怕题材小,关键在于作者如何从小题材中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质。莫泊桑的小说往往从一串项链、一把雨伞、一盒珠宝、一枚勋章等小事入手,但却反映了金钱统治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道德水准。

③莫泊桑的小说继承了他的老师福楼拜冷静、客观的艺术风格,作者很少在作品中露面,

而是在表面上客观的描写中,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作品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的余地。他的作品“小心翼翼地避免复杂的解释,也不去议论人物的行为动机,只让人物和事件在读者眼前经过”。这是他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作冷静的剖析、观察,却将结论留给读者去作多方面的探讨。

④他的小说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莫泊桑说:“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力或

者使人觉得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并不是任何一个作家都能够把小事写好,因为平铺直叙的写法很难取得好的艺术效果,所以莫泊桑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非常注意对题材的艺术化处理,这就是要把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对它进行一番重新组合,即要在构思上下功夫,在详略上做文章,在对比中见深意,把平常的小事写得有起伏、有波澜,从而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自觉地去探究作品的意义。

如《珠宝》: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使用了真假难辨、跌宕起伏的

故事情节描写,描绘了爱金钱胜过爱一切的生活状态,当诸多真相揭开时更给读者造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⑤莫泊桑的小说在细节上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功力,细节描写准确传神。如《项链》中,

描写玛蒂尔德离开晚会现场时的细节:她出门时,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带来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种寒伧和舞装的雅致很不调和。她感觉到了,便想溜走,不让其他裹在锦裘里的太太们注意到。”因此,她不听丈夫的招呼,“便迅速下了楼梯”,这一系列细节,没有一处是多余的,烘托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的形象。

(选自百度,原题为《像流星一样步入文坛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有删改)【初读感知】

(1)下列对《乡村故事》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浪漫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两个家庭因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这种结局令人深思。

B.蒂瓦施一家的选择的确是愚蠢的,面对飞来的机会,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及孩子的命运,却不肯把孩子卖给别人,儿子夏洛的指责很有道理。而瓦兰家的选择就是明智的,可取的。

C.“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讲究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这篇小说的情节曲折地再现了两家人的情感和命运的变化发展。

D.瓦兰家的孩子让?瓦兰被送到城里富裕人家,回来探望父母,他彬彬有礼,显示了良好的教养。而蒂瓦施家的夏洛就略显粗鲁。可见富裕一定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教育。(2)阅读《短篇小说之王》,简要概括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艺术成就。

【细读品析】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乡巴佬

...!”(品味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②农妇(A.怒不可遏B.忿忿不平)地打断了他的话:“够了!够了!够了!走开,还

有,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居然想这么着就把我们的孩子带走!”(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阅读《乡村故事》,说说划线段落这一场景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联读发现】

(5)莫泊桑短篇小说常“在对比中见深意”。请结合《乡村故事》和《我的叔叔于勒》,探

究莫泊桑短篇小说中隐藏在“对比”中的“深意”。

(6)结合《乡村故事》一文,谈谈你对《短篇小说之王》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8.(5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③刍:喂牲畜的草。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晁端友的诗以为线索,由“残日”、“”、“卧听”等词可明。

(2)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13分)薛奎,字宿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①.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②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③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④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使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⑤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以此陈腐⑥而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益州,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⑦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⑧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推官:古代文职官名。②涴(wò):沾污。③白:禀告,报告。下同。④部:率领。⑤劾奏:上书弹劾。⑥陈腐:陈腐的粮食。⑦贷:饶恕。⑧被酒:醉酒。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博者适.至

②诘.之

③尝夜宴.

④真宗时数.宴大臣

(4)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幸兵食有余,安以此陈腐而困民哉!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薛奎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语言运用(70分)

10.(10分)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郭敬明是杂志《最小说》《最漫画》的主编,著有《爱与痛的边缘》《幻城》等作品,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竟然是“错别字”大王。

材料二:众说纷纭

作家王蒙:我非常喜欢你们“咬”。语言文字不是小的学问,这里面有大学问。

网友:《咬文嚼字》这样做是小题大做,只要能明白意思,便无所谓哪个正确哪个错误。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生活,谈谈开展“围观名家博客”这一活动是否有必要,并简述理由。(要求: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1.(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放下,是一种选择;放下,是一种智慧;放下,是一种境界。不放下,是一种坚守;不放下,是一份信念;不放下,是一种精神。

要求:

①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浙江省温州市直五校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7分)

1.尘;隘;豁;姿;2.青山郭外斜;自古逢秋悲寂寥;玉垒浮云变古今;人生若只如初见;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子喻于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道歉;通“嘱”,嘱托;案件;靠近;4.A;B;5.D;

6.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7.C;①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深入挖掘。②艺术风格冷静客观、含蓄不露。③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④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三、古诗文阅读

8.时间;青灯;9.正好,刚好;责问;设宴,宴请宾客;多次,屡次;现在幸好军粮有余,怎么能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①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②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

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③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

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

④薛奎刚直敢谏。处理军粮毁损之事中,他不怕上司发怒弹劾,敢于直言劝谏。对于真宗

宴请大臣之事,也不讳言,直接劝谏国君刚即位,一切应从简,不能宴饮无节制以致失了朝廷权威等。;

四、语言运用(70分)

1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