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林珠萍章淑莲浙江省三门县文化馆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4(000)012

【总页数】2

《月儿高》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在琵琶音乐中素有“武有‘十面’(《十面埋伏》),文有‘月儿’(《月儿高》)”一说。在以“月”为题的中国传统乐曲中,《月儿高》以其高雅的情趣,隽永的意境,清丽的旋律,严谨的结构,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月儿高》最早为套曲形式,载于清嘉庆年间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1814年)中,是用胡琴、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的合奏谱。谱后有注曰:“相传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真实作者现已无从稽考。现在流行的谱本源自华秋萍《琵琶谱》(1818),谱中标有12个写景性的小标题。1927年经柳尧章发掘,方为世人所知。解放后彭修文还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并增添了箫、二胡等抒情性乐器,使得音色更为柔和恬美,音响更为饱满,乐曲更加细腻优美。舞剧《丝路花雨》的音乐也以其作为重要素材。

“月”之母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这也正是中国人审美心理中崇尚阴柔、和谐、宁静、婉约、隐逸的具体表现。在传统器乐曲中,描写月亮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古琴曲《关山月》、《箕山秋月》、《溪山秋月》,琵琶曲《月儿高》、《浔阳夜月》,二胡曲《汉宫秋月》、《月夜》、《二泉映月》,笛子曲《秋湖月夜》,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花好月圆》,广东音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