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第4期401~409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季刊

2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刘超,闵育娜,雷海宁,白存江,段建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咸阳窖店 712039)

摘要:综述了可利用氨基酸在饲料中的研究进展,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认为氨基酸可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应从生产现场进行选择,畜禽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研究应成为研究重点,并对可利用氨基酸在日粮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饲料;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81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15(2002)04-0401-09

1 氨基酸营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以蛋白质配制日粮并评定营养价值,是由于蛋白质是次于能量的重要营养物质,构成动物体蛋白质必需的氮元素与植物体相差的百分率最大(70.0 %)[1];部分饲料成本,蛋白质饲料约占四分之一。因此,蛋白质资源利用和低蛋白质日粮的研究,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为目的。对氨基酸营养的认识,使人们明白蛋白质营养价值变化的基本原因。蛋白质不是整体消化,而是被分解成小肽或氨基酸吸收利用。使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日粮并不能使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2~4],肽在蛋白质营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5,6]。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不具备可加性,在实践上难以依次配制日粮[7]。由于不同氨基酸蛋白质配合后的互补作用,以及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可使日粮其它氨基酸平衡性得到改变的事实,说明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不具备理想的重现性,只能在特定的如基础日粮为无氮日粮时才能重现[8]。氨基酸可利用率的可加性、重现性,因能在日粮或非常规饲料评价中成功表达受到学者认同[9],是蛋白质营养走向氨基酸营养的重要原因。

氨基酸从19世纪末Magendie发现到结构测定(Fischer)及willcock等人的添加试验,已认识到蛋白质营养价值受氨基酸组成的影响。Rose通过试验将氨基酸划分为必需和非必需。Block和Bolling注意到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采食该种蛋白质动物体蛋白氨基酸构成基本相似,由此提出了生长动物氨基酸需要量大体可由体蛋白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理想蛋白质”新理论。Mettchell建议以体组织中赖氨酸与其它氨基酸的比例关系估测其需要量,由此赋予“理想蛋白质”以实质性内容,表示日粮中最佳氨基酸组成模

作者简介:刘超(1963–),男,陕西兴平人,副研究员,从事动物营养研究。

资助基金:陕西省重大产业科技示范资助项目(编号:96ST07)

收稿日期:2002–02–20 修改稿日期:2002–05–20

式,是以赖氨酸为参照的各种氨基酸比例关系。由于不同来源的饲料配制的相同氨基酸平衡日粮,也可能得到不同的饲养效果,学者开始注意到氨基酸的生物学价值问题[10、11],Carpenter提出了氨基酸有效率的概念,Sibbald发明了真代谢能测定方法,并将其移植到氨基酸真消化率测定上,形成了氨基酸研究的新领域。

2 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氨基酸的营养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领域,一是氨基酸饲料资源研究,这对于棉籽饼粕、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常规饲料和大豆饼粕等常规饲料资源,以及传统饲料资源如玉米、豆饼和非传统饲料资源如蚯蚓、蟾蜍都有重要意义,为生产现场客观评价饲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测方法。二是工业合成氨基酸研究,通过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及其衍生物研究,生产具有相同分子量结构或相同生理营养功能的必需氨基酸,如一羟基蛋氨酸等生产工艺和生物活性工业检测研究等。三是氨基酸营养效率研究,寻找提高氨基酸营养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氨基酸营养效率的研究有四个途径,一是氨基酸功能结构研究,以寻找氨基酸营养功能的官能团及其活化部位。如赖氨酸的ε—氨基处于游离状态时才有生物学价值。这种研究已在破译控制氨基酸合成和营养功能基因密码及密码子上获得重要进展[12、13],证实生物体或组织中存在可以表示群体含量抽样概率的特定氨基酸生物配比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对蛋白质结构的预见性和饲料中氨基酸含量测度的准确性。这种研究有望破解生物体中氨基酸构型构象之迷,从而为以生物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氨基酸奠定了基础,其研究可直接与低蛋白日粮相联系[14~26],已在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上获得成功[22]。二是影响氨基酸营养功能因素研究,如能量与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关系[2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24]等。三是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模式研究,方向多为单胃动物,多以赖氨酸为参比,是基于和其他氨基酸相比,其测定简单易行,且机体吸收的赖氨酸主要用于蛋白质沉积,同源的三甲基赖氨酸不用于沉积,而是用于合成参与脂肪氧化的肉毒碱。从日粮配制上说,赖氨酸是畜禽需要量较大的限制性氨基酸,配制日粮时可应用工业合成的单体赖氨酸,同时对畜禽赖氨酸需要量和影响因素研究的比较清楚。第四条途径是可利用性研究,这已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手段上初具体系雏形,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通过这种研究可形成新型饲料配方体系。

3 氨基酸可利用率的测定

饲料中的氨基酸多以化合物(蛋白质)形式存在,在畜禽消化道内不能100 %的被吸收[25],不同原料中的相同氨基酸在同一动物体内的消化率不同,同一原料中相同的氨基酸在

畜禽间的消化率不同,同一原料中的不同氨基酸在同一动物的消化率不同。这种可消化性是指饲料中的氨基酸有多少可被畜禽消化吸收,实质上是氨基酸的生物学价值,而生物学

第4期刘超等: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403

价值具有多种含义,实际引用中常被界定在消化阶段上,从而有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之说。真与表观两者的差异在于是否用内源氨基酸进行了校正,常趋于真消化率。在测定方法上有去盲肠和不去盲肠之别,在排空取样的时间上又有32小时和48小时之分,使同名术语的技术参数失去了可比性。理论上,氨基酸是蛋白质消化吸收的最小单位,完全相同的氨基酸不能区分为消化与不消化,仅由于动物吸收速率或效率的限制使其来不及吸收而排出体外。实践上,正常生理状况下血液和淋巴中氨基酸含量的恒定,表明已吸收的氨基酸对代谢着的氨基酸进行等量补偿,使消化、吸收、代谢氨基酸等量,代谢即利用。在应用上,同一表达式被赋予消化率、吸收率等不同定义。消化率和利用率有着同样的生物学意义和理论数理基础,只要统一测定方法并规范赋式定义,所测参数即可相互参考。

家禽中进入大肠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对动物几乎没有营养作用,但很大一部分却被微生物降解和再合成,盲肠是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26、27],食糜中有相当数量的未被消化的氨基酸进入盲肠被微生物利用[28],影响了可利用率测值[29、30],切除盲肠又可导致正常生理消化规律的变化。盲肠严重干扰测值[31],其来自盲肠微生物还是去盲肠后的手术生理应激,尚无直接实验证据。猪粪氮的60 % ~ 80 %来自大肠微生物降解含氮物,使可利用率测值严重偏差,为此产生了回肠末端取样法,派生出屠宰法、瘘管法、回–直吻合法等。马永喜[32]对此进行了详细综述,从手术操作、取样代表性和可测饲料种类上推荐了回–直吻合法。

根据真可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内源氨基酸是影响测值的重要因子,去盲肠否对内源氨基酸的影响当然引起关注。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去盲肠鸡极显著地高于未去盲肠鸡[33、34],这种差异仅是相互比较的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不能说明去盲肠增加了排泄量,还是未去盲肠减少了排泄量。未去盲肠动物当然处于正常生理期,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符合生产实际排泄量。据此则去盲肠显著增加氨基酸排泄量,使测值偏离真值,采用正常鸡可能更接近其消化生理和生产现场[35、36]。以氨基酸消化率的可加性评价去盲肠与不去盲肠测值[9],是将测定方法推向生产现场。最直接的方法是以生产性能评价两种测值[36],这既符合畜禽正常生理,也接近生产实际。马永喜[32]对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价值评价方法做了评述,认为可加性及重现性是测定方法的重要原则。学者趋向认同回肠末端瘘管取样法和回–直吻合述所得数据的内源氨基酸校正值。

4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的计算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含量是可利用率乘以其氨基酸含量所得,这在可利用率测不准上又增加偶然误差,饲料氨基酸含量可因地域或时空变化而改变。

如果就饲料本身研究可利用率既脱离生产现场又缺乏理论基础,氨基酸构象上虽有D、L型之分和左右旋之别,尚未证实其就是可利用与不可利用的化学基础,植物中的氨基酸大多数为L型却不能100 %的被利用。以体内或体外氮消化率、体外氨基酸消化率、蛋白质回肠末端消化率和氨基酸含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估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37],受原始数据及测定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距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以TME法测定鸡饲

404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

料氨基酸利用率,盲肠显著影响(P<0.05)消化率低的饲料氨基酸可利用率测定值[38]。戎易等应用体外法(Carpenter)的化学染色法之染色结合赖氨酸(dyebindinglysine, DLB)测定了赖氨酸含量,对其测定结果与TME法进行比较[39、40],两者相关系数达0.96。用可溶性蛋白指数估算氨基酸利用率[41],只有赖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的相关系数达0.9以上,其余没有相关性。

体外法测定的“可利用”或“有效”氨基酸,只能代表饲料样品活性氨基酸含量,并不意味着“可利用”,也不能完全反映动物消化吸收的量。但体外法简单快速的优点和体内法的诸多争议使体外法的研究前景大为可观。

基因拼接技术的日趋成熟,可以展望育成可利用氨基酸含量高的饲料作物。但除动物因素外,控制氨基酸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的蛋白质因素仍需深入研究。如果单体氨基酸在动物体内能100 %被吸收,可能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结合状态和结构状态是影响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

5 动物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

由于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尚未统一,畜禽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较少。一些试验研究所使用的需要量是根据氨基酸可利用率可加性原理,以组成日粮的单个原料氨基酸消化率加权均值与日粮氨基酸含量乘积而得。常用的估测氨基酸需要量的方法是稀释法和低蛋白日粮法[42],均是以氨基酸的浓度梯度法进行试验,其日粮的生产性能指标多不一致,以增重、产蛋率、饲料成本等不同目标函数所求得的条件函数必然不同(Jensen)。吴世林等[23]用此法测出肉仔鸡和5~110 kg猪最佳生产性能的日粮氨基酸需要量,再根据组成日粮原料氨基酸可利用率,推荐了肉仔鸡可利用蛋+胱氨酸和可利用赖氨酸需要量为氨基酸需要量的90 % ~ 92 %,据此分生长体重阶段给出了猪的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Green等人[43]以消化试验测定了混合日粮的消化率,并结合生长试验推荐了猪和鸡的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以生长试验和消化试验结合,可以将总氨基酸推荐值转化为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Dalibard)。

动物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量,一种方法是将营养需要量中氨基酸修正为可利用氨基酸,另一种是保持原有氨基酸需要量,仅修正饲料营养成分表中氨基酸为可利用氨基酸。这些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畜禽对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量,也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效果,还会低估单体氨基酸的添加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生长试验和消化试验,以测定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量(Parsons)。另一种方法是实测可利用赖氨酸需要量,然后根据“理想蛋白质”原理计算其他氨基酸的需要量。以生长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可推算“可消化理想蛋白质”猪的模型(表1)。在有禽可以此法推荐产蛋鸡、种鸡、肉鸡的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需要量[36]。以回直吻合术测定猪的赖氨酸消化率,结合生长试验,36~60 kg生长猪的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0.656 %,60~90 kg肥育猪的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453 %[10],两者占赖氨酸需要量(0.754 %、0.584 %)的87.0 %和82.7 %,与生长猪

第4期刘超等: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405

(NRC)去势猪(AEC)的赖氨酸需要量0.75 %、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0.65 %推荐水平极为接近;而肥育猪的试验结果则比NRC的0.60 %、AEC的0.65 %,可消化赖氨酸的0.57 %低得多。在确定了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后,可根据“可消化理想蛋白质”估算其他氨基酸需要量。

表1 猪可消化理想蛋白模型%

资料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苯丙+酪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来源

IIP1 100 42 32 60 100 60 65 95 18 68 AEC2 100 36 36 54 100 60 63 98 19 68 注:1. Chung和Baker,1992 2. 罗纳普朗克公司,营养指南(1993)

Fuller将生长育肥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分为维持和蛋白质沉积,其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38 mg/kg W0.75和68.1 mg/kg。国内学者也推荐了猪可利用赖氨酸需要量(表2),其中0.71 %与国内外研究结果接近。

表2 猪可利用赖氨酸在日粮中的需要量%

体重(kg)

资料来源

5~10 10~20 20~50 50~110 20~60 60~90 备注吴世林(1995) 1.05 0.95 0.71 0.56 – –

丁晓明(1996) 1.01 0.80 – – 0.61 0.49 生长猪

丁晓明(1996)–– 0.61 0.50 – – 后备公猪丁晓明(1996)–– 0.59 0.48 – – 后备母猪

在家禽,肉鸡按日龄或周龄推荐需要量(表3),肉用仔鸭[44]0~2周龄为0.85 %,2周龄以上为0.61 %。罗纳普朗克公司推荐了产蛋鸡(轻型、中型)和种鸡的赖氨酸、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其中只日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在轻型、中型蛋鸡均为660 mg,重型种鸡为761 mg,丁晓明[44]推荐的产蛋鸡前期为0.60 %,后期为0.58 %。许万根分别以0.60 %、0.64 %、0.70 %、0.72 %的可利用赖氨酸饲喂蛋鸡,产蛋率0.72 %组最高,料蛋比0.70 %组最好。

表3 肉鸡可利用赖氨酸在日粮中需要量%

日龄(d)周龄(w)资料来源

1~21 22~24 42 0~3 3 3~6 6 罗纳普朗克 1.00 0.86 0.77 – – – –

日本– – – 0.98 0.80 – –

丁晓明(1996)– – – 1.02 0.88 0.79

研究可利用赖氨酸的需要量,是基于赖氨酸是畜禽主要限制性氨基酸之一,但根据氨基酸平衡动力学原理,当饲料粗蛋白质水平发生变化时,各种氨基酸相互间的关系也在变化。Hansen证实,玉米–豆粕型猪饲料当蛋白质含量水平小于20 %时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

406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

氨基酸,达22.9 %时苏氨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含硫氨基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当达到27.7 %时,限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含硫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同时可消化赖氨酸摄入量与蛋白沉积存在线性关系[45],两者之比在20~90 kg猪中是1:8.9。

6 按可利用氨基酸配制日粮及其应用

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畜禽日粮,可降低蛋白质水平2 %~3 %。鉴于此许万根等[46]建立了蛋鸡配方专家系统,黄世仪[47]测定了鸭的饲料参数。由于可利用氨基酸最初起源是理想蛋白质,计成[48]等进行了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研究,任鹏等[49]设计了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鸡日粮的软件系统。王茂兴[50]研究了中小饲料企业应用计算器设计可利用氨基酸日粮配方技术,候水生等[51、52]以取盲肠和不去盲肠公鸡测定了大豆粕、棉仁粕、菜籽粕、花生粕、胡麻粕、芝麻粕的真表氨基酸利用率。去盲肠与结扎盲肠对纤维素、多糖等的消化率影响甚少[53、54],可以在日粮配制时不予考虑。已公布的测值[55]是不切除盲肠的正常生理试验鸡所获得的氨基酸消化率数据,猪的是以回肠末端瘘管取样法、回–直吻合法(ADAA)及无氮日粮校正内源氨基酸(TDAA法)后所得的两大类氨基酸利用率数据,为配制可利用氨基酸日粮提供了重要参数。

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日粮,先将营养成分表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相应的可利用氨基酸,即可利用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可利用率。氨基酸可利用率一般多采用真可利用率(TAAA或TDAA),并优先考虑不去盲肠测值。再根据畜禽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设计日粮。另一种是保持原有的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只将营养成分表中的氨基酸修正为可利用氨基酸。多数氨基酸需要量实质上是典型日粮条件下的推荐值,而非典型日粮氨基酸消化率与之不同甚至差异较大,可根据其差异将非常规饲料的转换成常规饲料中的氨基酸当量,然后进行配合。后一种方法往往会低估工业合成氨基酸的添加效应,很少采用。

可利用氨基酸除了用来配制日粮外,还可进行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和畜禽生产性能预测。由于蛋白质在日粮营养中的特殊地位,除了量上引起学者关注外,更多的是在质上予以研究,其品质主要表现在氨基酸的平衡性上。氨基酸的平衡性愈差,动物对其利用率越低。定量地衡量氨基酸平衡程度,并找出氨基酸平衡度与蛋白质利用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学者致力于化学指数(Chemical Indexing)研究的主要目的。Mitchell和Block提出了第一个化学指数——化学比分(Chemical Score, CS)0ser提出了“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EAAT)。后来,葛伟文[59]提出了氨基酸当量整齐性指数(EI=1/CV),朱圣陶[57]提出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100(1-CV)],孙文志[58]提出了失衡度(IBD=a/a max,王永军[59]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指数(IAAB=IP/CP),,裴鑫德[60]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对这些指数进行了数理基础研究和营养价值评价及生产性能预测。在已往的研究中,利用数学模型评价蛋白质饲料,对非常规饲料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数学模型指数同时对揭示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及可利用氨基酸之间的数理关系,起到了实验方法难以实现的利用。

第4期刘超等: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407

制定饲养标准是为了预测生产性能,最大目标函数法是在对各种生产性能进行最大预测或最优预测的目标下,寻找条件函数与约束函数的最佳组合。由于可利用氨基酸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以进行无偏估计。Hansen证实,可消化赖氨酸摄入量是影响生长猪和肥育猪的主要变量参数,分别具有回归系数为0.85和0.87的线性回归关系,并以生长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个关系,田秀娥等证实了这种关系在肉鸡中的存在。因此,饲养标准的选择应以市场所需的生产性能为目标函数,进行最低成本的条件函数和约束数的优化组合。

7 结束语

可利用氨基酸研究除了需统一测试方法外,还应以生产现场为基础研究需要量。基于不同目标的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其影响程度和方法并不一致,研究清楚其影响因素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甘肃农业大学. 家畜饲养学(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2]Jensen L S. Arepeptides needed for optimum animal nutrition [J]. Feed management, 1991, (42):37~40

[3]Backwell F R C. Peptide utilization by tissues curr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s of stable isotope [J]. Proc. Nutr.

Soc., 1994, (53):457~464

[4] Carnie J.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eta Castor https://www.doczj.com/doc/2d1193156.html,-paten Application, GB 2-1989-214810A.

[5]Funabiki R.In Vivo effect of L-leucine aclministration on protein synthesis in mice[J]. Nutr.Biochem. 1992,

(3):401~407

[6] Stehle P.Effect of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s on muscle glutamineloss and nitrogen balance after

major surgery[J]. Lancet, 1989,(1):231~233.

[7]Sibbald J R. Estimation of bioavailable amino acids in feedstuffs forpoultry and pigs:areview with emphasis

on balance experiment[J]. Can.J.Anim.Sci., 1987, 67(2):221~330

[8]田河山.家禽饲料氨基酸消化率和利用率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1997,18(1):9~14.

[9]徐子伟.理想蛋白质模式在肉鸡非常规型饲料中表达的探讨[A]. 动物营养研究进展(1996)[C].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10] 林映才,蒋宗勇,吴世林,等. 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J].中国饲料,1996,(6):19~

21

[11] 许万根,计成,戎易,等. 以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为基础配制蛋鸡日粮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1993,

24(4):312~318

[12] 吴仲贤.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相对含量与相应的密码子数的关系[A].第二次中国畜禽遗传育种论文专刊

[M],1984,3~11

[13] 陈宏权,蒋有摸. 氨基酸生物配比与遗传密码关联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1999,30(3):225~231

408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

[14] Douglas W B., Bin H, Rogtr C G, Roy J M. Low Protein Diets Increase Neuropeptide Y Gene Expression in

the Basomedial Hypothalamus of Rats[J]. J nutr, 1994,(124):1152~1160

[15] Austin L G, Edwards A P, Jinsong 1,et al. Metabolic Rogulation of Gene Transcription[J]. J Nutr.,1994,

(124):1533~1539

[16] Bremel R D, Yom H C, Blech G T. Alteraton of milk composition usingmolecular genetic. J Dary Sci.,

1989,(72):2826~2833

[17] Clarke B. Selective constraints o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proteins[J]. Nature,

1970,(228):150~160

[18] Bogart J R A. Evolution of th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in the mammalian myoglobin gene [J]. J Mol Evol,

1980, (15): 197~218

[19] Grantham R.Codo frequencies in 119 individualgenes confirm consistent choices of degenerate baese

according to genome type[J]. Nucl Acids Res. 1980, (8):1893~1912

[20] Barnard E A. Evolution of ribonuclease in relation to polypeptide folding mechanisme[J]. Nature,

1972,(240):395~398

[21] Dayhoff Moed. 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 Vol.4, Silver spuing, Maryland, Nat1. Biomed. Res,

Found[Z], 1969

[22] 李建凡. 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J]. 动物营养学报,1997,9(1):1~11

[23] 吴世林,蒋宗勇. 5~110 kg猪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与平衡[J]. 动物营养学报,1995,7(1):50~63

[24] 邵根伙. 以可消化赖氨酸为基础配制猪日粮的试验研究[J]. 饲料与畜牧,1991,(1):5~8

[25] 梁浩仪. 猪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J]. 国外畜牧科技,1987,14(5):22~29

[26] Sodo sz, Duke G E,Kinctics of absorp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from the ceca of domestic turkeys[J]. Comp.

Biochem. PHysiol, 1980,67(A):231~237

[27] Bjornhag G.Sperber 1. Transport of Various food components through thedigestive tractof rurkeys, geese and

guinea fowl[J]. Swed. J. Agric. Res,1997,(7):57~66

[28] Parsons, C.M. Determination of digestible and available amino acids in meatmeal using conventonal and

caecectomized cockerels of chick growth assays[J]. Br. J. Nutr. 1986.(56):227~240

[29] Johns, D.C,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mino acid digestibility using caecectomised and intact anult cockerels[J].

Brit. Poult. Sci, 1986,(27):451~461

[30] Green, s., Digestibilities of amino acids in maize, wheat and barley meal, determined wit intact and

caecectomized cockerels[J]. Brit. Pouit. Sci., 1987, (28):631~641

[31] 候水生. 鸡盲肠在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中的作用[A]. 第三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讨

论会优秀论文集[C],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204~209

[32] 马永喜,常碧影,张宏福. 评定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方法[J]. 动物营养学报,1997,9(2):1~4

[33] 计成. 去盲肠和未去盲肠公鸡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J]. 中国动物营养学报,1992,4

(20):1~9

[34] Rhone-Poulenc. Nutrition Guide. Feed Formulation With Digestible Amino Acids[M]. First edition,

Rhone-Roulenc Animal Nutrition, Commentry, France 1989,.

[35] 任鹏.,杜荣,张宏福. 正常及去盲肠公鸡以四种蛋白质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比较研究[J]. 动物营

第4期刘超等: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409

养学报,1997,9(1):27~34

[36] 刘超,高宗耀,卢兴民等. 麦饭石对家禽酵母饲料消化率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8,7(1):

14~17

[37] 沈银书,霍启光. 应用回归分析估测猪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或利用率的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1995,

(5):17~20

[38] 许万根, 计成, 戎易等. 应用sibbale “TME”方法测定鸡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 饲料工业,

1992,13(8):7~10

[39] 计成, 许成根, 戎易,等. DBL法与Sibbale “TME”方法测定可利用氨基酸的比较研究[J]. 饲料工

业,1991,12(7):29~30

[40] 沈维华. 染料综合法(DBL)测定有效氨基酸含量的准确度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1989,25(4):9~

11

[41] 李建凡. 从可溶性蛋白指数估算菜籽饼氨基酸利用率[J]. 饲料工业. 1994,15(9):20~21

[42] P.Dalibard, 郭长旺. 可消化氨基酸在家禽日粮配制中的应用[J]. 中国饲料, 1994(9):28~30 (10):

22~25

[43] Green. Digestibilities of nitrogen and amino acide in soya-bean, Sunflower, meat and rapeseed maeals

measured with pigs and poulty[J]. British Society of Animal Production, 1989,(48):157~179

[44] 丁晓明. 关于按可利用氨基酸设计家禽饲料配方的初步建议[J]. 中国饲料,1996,(5):14~17

[45] 顾华孝. 高产瘦肉型猪生长—肥育饲料理想蛋白质配方设计[J]. 饲料工业,1996,17(8):23~28

[46] 许万根,苗泽荣. 蛋鸡配方专家系统说明[J]. 中国饲料,1994,(6):36~39

[47] 黄世仪,周中华. 鸡与鸭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比较[J]. 动物营养学报,1997,9(4):50~55

[48] 计成,贺高峰,丁丽敏. 产蛋鸡理想蛋白模式的研究[J]. 饲料工业,1997,18(8):3~5

[49] 任鹏,许万根,苗泽荣. 应用CMIX饲料配方系统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配制鸡日粮[J]. 中国饲料,

1996,(5):25~27

[50] 王茂兴,王秀娴,夏增权. 应用电子计算器设计最佳饲料配方新技术的研究[J]. 饲料研究,1991,12

(7):28~35

[51] 候水生,赵玲,喻俊英等. 去盲肠和未取盲肠鸡测定大豆粕、棉仁粕、菜籽粕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

[J],畜牧兽医学报,1996,27(1):7~15

[52] 候水生,赵玲,喻俊英等. 去盲肠鸡和未取盲肠鸡测定花生粕、胡麻粕、芝麻粕氨基酸消化率的研

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6,27(5):388~395

[53] Thornburn C C. Willcox J S. The Cacca of fowl and digestion of the crudefibre complex[J]. Br. Poult. Sci,

1965,(6):23~31

[54] Narahiro Y, Isshik Y. Effect of cocal ligation on digestibility of crudefiber, cellulose and pentosan in

chickens[J]. Jpn. Poulty Sci. 1975, (12):138~140

[55] 中国饲料数据库情报网中心.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0年(第11版)修订说明[J]. 饲料博览,

2001,(2):43~48

[56] 葛伟文. 氨基酸营养当量和整剂性指数[J]. 氨基酸杂志,1992,(2):5~7

[57] 朱圣陶,吴坤.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J]. 营养学报,1988,10(2):187~190

[58] 孙文志. 营养学中氨基酸平衡的度量[J]. 动物营养学报,1995,7(1):42~49

[59] 王永军,田秀娥.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研究[J]. 动物营养学报,1997,9(4):50~55

[60] 裴鑫德. 多元统计分析及其应用[ C]. 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下转420页)

420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年

菌的调查分类只是初步工作[5],还须进一步调查;另外还有一些标本,待寄主植物鉴定出来后将另做报道。

参考文献

[1] sawada K. Researches on Fungi in the Tohoku District of Japan: Erysiphaceae[J]. Bull. Govt. Forest. Exp. Sta.,

1951 (50): 97~140,

[2] Braun U. The Powdery mildews (Erysiphales) of Europe[M] Fischer Verlag,1995

[3] 郑儒永,余永年. 中国真菌志,第一卷白粉菌目[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51.

[4] Braun U. A monograph of Erysiphales[J]. Nova Hedwigia, 1987, (Suppl):1~700

[5] 王生荣,窦彦霞,陈诚,等. 甘肃省草本植物上的白粉菌[J]. 草原与草坪,2001,(1):34~37

The notes on Erysiphales in the Guiqing Mountain

of Gansu Province

WANG Sheng-rong1,2, DOU Yan-xia2, ZHU Ke-gong1

(1.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2.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 Twenty-one species of the powdery mildews (Erysiphales) from Guiqing Mountain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Five species among them are new to China, namely Microsphaera helwingiae Sawada, Eryisiphe ulmariae Desm., Sphaerotheca spiraeae Sawada and Microsphaera grossulariae (Wallr.)Lev.The most of them are first recorded in Gansu province. The de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m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powdery mildews; investigation; Guiqing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上接409页)

Recent advance of available amino acid in feedstuff

LIU Chao,Min Yu-na,LEI Hai-ning,Bai Cun-jiang,DUAN Jian-gong

(Institute of Animal Products and Veterinarian,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Xianyang, Shanxi, 712039,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s of available amino acid in feedstuff are reviewed. Part of the results is discussed. The determining ways of utilization ratio of amino acid should be chosen from the spot testing, livestocks’ and poultries’ requirements of available amino acid should be emphasized. Moreover, we look forward to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on available amino acid feed.

Key words:feedstuff; available amino acid; recent advance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

氨基酸工业现状及趋势 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消费市场是饲料添加剂,氨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有4 个方面的功效: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②改善肉质,提高产量;③节省蛋白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④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国内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占饲料工业的95% 以上,而苏氨酸的使用呈增长趋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产量和产能的提高。表1 为近10 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 表1 近10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 品名1996年1999年2002年2006年主要生产商 DL-蛋氨酸35 50 55 65 德固萨、住友、诺伟司、安迪苏 L-赖氨酸30 60 65 80 味之素、ADM、巴斯夫、大成、德固萨、协和、希杰L-苏氨酸 2.5 3 4 12 味之素、ADM、德固萨、协和 1、蛋氨酸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蛋氨酸的需求逐年强劲增长,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种之一。1993年,全世界蛋氨酸产量为26万t,1999年达50万t,2002年为55万t。目前,全球的年产能约为100万t,年产量约为70万t。预计全球总产能会达到110万t/年左右,但产量不会超过70万t,市场仍将明显供过于求。蛋氨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安迪苏、德固赛和诺伟司,约占世界产量的90%,其中诺伟司的产能最大。 1.1中国市场概况 在中国市场,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蛋氨酸,现已成为中国化学原料药进口的大宗产品,2003年进口量高达7万t,进口额过1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将达到90万t,中国的需求量也将超过10万t。近年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但一定时期内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中国是世界第2大饲料生产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7%-8%,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在中国市场,日本公司占据了43%份额、德固赛为21%、诺伟司10%、安迪苏为21%,其他占5%。由于中国蛋氨酸市场快速扩张且竞争日趋激烈,国外蛋氨酸生产厂商均加大了在中国的销售力度。 目前,中国生产蛋氨酸在工艺技术、原料、设备、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火爆的市场已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已有企业着手蛋氨酸规模生产的研发、设计和规划。 据了解,德固赛并未忽视蛋氨酸医药保健用途的开发。2004年12月德固赛在广西南宁武鸣投资的安力泰美诗药业公司的L-(左旋)蛋氨酸新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本次新建的这条

知识点总结:蛋白质及氨基酸生化基础

蛋白质 ▲蛋白质的化学知识 历史 1.1838, Mulder发现了组成生物体的复杂含氮物。 2.1902, Fischer, Hofmeister同时提出肽键理论。(Nobel,1902) 3.1950, 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基本单位:α-螺旋和β-折叠,肽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Nobel, 1954) 4.1953, Sanger确定了牛胰岛素一级结构。(Nobel,1958) 5.1961, Anfinsen证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三级结构, 利用核糖核酸酶的变性和复性 20种氨基酸–一级氨基酸, Primary amino acid ?缩写 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蛋氨酸/甲硫氨酸(Met),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酪氨酸(Tyr),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口诀: ?分类及特性: ?非极性,通过疏水作用稳定蛋白质的结构, Met, Val, Ala, Gly, Ile, Leu ?芳香族氨基酸,相对非极性,都能参与疏水作用。Trp, Try, Phe ?极性不带电:水中溶解度较大或更加亲水,可以与水形成氢键。Ser, Thr, Cry, Asn, Gln, Pro ?植物受到逆境条件的危害,积累Pro。积累一定量的溶质降低水势。Pro主要以游离状态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具有较强的水和能力。Pro大量积累,含量甚至高达百倍以上。 ?带正电和的三个碱性氨基酸,最为亲水,侧链上有第二个氨基,Arg有带正电的胍基,His有可带电的咪唑基。Lys ?旋光性与手性原子上的构型没有确定的关系。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一般物理性质:无色晶体,熔点较高,溶解度各不同,在紫外有特征吸收的仅三个芳香族的氨基酸Trp、Tyr、Phe。测定280nm处的紫外吸收值。 ?两性电解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可以同时解离携带正电荷和负电荷,被称为两性电解质ampholyte。氨基和羧基在不同的PH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解离状态。电荷总量为零时(净电荷为零),溶液的PH值为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 pI. ? -氨基参与的反应 ?与亚硝酸反应(Van Slyke 定氮) ?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直接测定氨基酸浓度。 ?烃基化反应(DNFB)法,二硝基氟苯法,桑格反应,Sanger reaction, 鉴定多肽N端氨基酸的重要方法 ?烃基化反应(PITC)法。Edman氨基酸顺序分析法。N端测序,苯异硫氰酸酯。能够不断重复循环,将肽链N端氨基酸逐一进行标记和解离。 ?酰基化反应(丹磺酰氯法),N端测序,丹磺酰-氨基酸有很强的荧光性质,DNS-Cl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第4期401~409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季刊 2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刘超,闵育娜,雷海宁,白存江,段建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研究院,咸阳窖店 712039) 摘要:综述了可利用氨基酸在饲料中的研究进展,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认为氨基酸可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应从生产现场进行选择,畜禽可利用氨基酸需要量研究应成为研究重点,并对可利用氨基酸在日粮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饲料;可利用氨基酸;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81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15(2002)04-0401-09 1 氨基酸营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以蛋白质配制日粮并评定营养价值,是由于蛋白质是次于能量的重要营养物质,构成动物体蛋白质必需的氮元素与植物体相差的百分率最大(70.0 %)[1];部分饲料成本,蛋白质饲料约占四分之一。因此,蛋白质资源利用和低蛋白质日粮的研究,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为目的。对氨基酸营养的认识,使人们明白蛋白质营养价值变化的基本原因。蛋白质不是整体消化,而是被分解成小肽或氨基酸吸收利用。使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日粮并不能使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2~4],肽在蛋白质营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5,6]。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不具备可加性,在实践上难以依次配制日粮[7]。由于不同氨基酸蛋白质配合后的互补作用,以及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可使日粮其它氨基酸平衡性得到改变的事实,说明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不具备理想的重现性,只能在特定的如基础日粮为无氮日粮时才能重现[8]。氨基酸可利用率的可加性、重现性,因能在日粮或非常规饲料评价中成功表达受到学者认同[9],是蛋白质营养走向氨基酸营养的重要原因。 氨基酸从19世纪末Magendie发现到结构测定(Fischer)及willcock等人的添加试验,已认识到蛋白质营养价值受氨基酸组成的影响。Rose通过试验将氨基酸划分为必需和非必需。Block和Bolling注意到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采食该种蛋白质动物体蛋白氨基酸构成基本相似,由此提出了生长动物氨基酸需要量大体可由体蛋白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理想蛋白质”新理论。Mettchell建议以体组织中赖氨酸与其它氨基酸的比例关系估测其需要量,由此赋予“理想蛋白质”以实质性内容,表示日粮中最佳氨基酸组成模 作者简介:刘超(1963–),男,陕西兴平人,副研究员,从事动物营养研究。 资助基金:陕西省重大产业科技示范资助项目(编号:96ST07) 收稿日期:2002–02–20 修改稿日期:2002–05–20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一、前言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滕冰舒绪刚 广州天科科技有限公司 1.“螯合率”问题 1.1微量元素氨基酸螯何物结构一般描述 络合物是由作为中心离子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配位体(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的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根据络合物的组成,络合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研究进展物可以分成简单络合物、螯合物,多核络合物等多种,简单络合物分子或离子只有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位体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成键。螯合物中每个配体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同时与中心离子成键,形成环状结构。一般来说,简单配合物的稳定性较差,由于螯合效应的影响,螯合物比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简单配合物稳定。螯合物作为络合物的特殊形式亦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从化学结构上区分可有以下不同: (1)中心离子与配位体摩尔比例不同,M/M=1:1~1:3,分别形成单环,双环,三环,一般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稳定,螯环越多,越稳定。 (2)内络盐型和络离子型,(络阴离子或络阳离子) (3)单核-单一配位体和单核—混合配位体型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以下不同: (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不同(测定方法不同其结果亦有差异) (2)络合物的溶解度不同(实验室条件和生理条件) (3)络合物的结晶不同 1.2“螯合率” 在螯合物的实际应用中,人们经常把“螯合率”看作一种反应得率。事实上,“螯合率”概念的提出是不正确的,(络合物化学中没有“螯合率”概念)因为在不考虑螯合物稳定程度的情况下,配位体螯合金属离子的反应很容易发生,只要是混合配位体和金属离子的溶液就可以实现螯合。但是,衡量螯合是否很“彻底”,则应以螯合物的稳定常数来表示。螯合物稳定常数的是有条件的,也称为“条件稳定常数”。例如,一个螯合物在中性pH时稳定常数很大,但在酸性和碱性受到了H+和OH-浓度的影响,会解离成配位体和金属离子或生成羟合络离子和配位体。络合物化学中研究稳定常数测定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研究络合逐级配位过程中的金属离子、配位体浓度变化,再计算出稳定常数。而不是将产物逐级分解,研究分解过程的各个组分的浓度变化。

饲料中的氨基酸分析

饲料中的氨基酸分析 一. 仪器及试剂 仪器: 1). 天平一台(精度0.1mg); 2). 恒温水浴锅一台; 3). 容量瓶; 4). 试管(1.5×15cm或1.5×10cm); 5). 微量进样器(5μL或10μL)一支; 6). 微量可调移液枪(1000uμL,200μL)一支、吸头多个; 7). 旋涡混匀器一台; 8). HPLC系统及氨基酸分析专用柱(4.6×250mm 5μm); 试剂: 1). 超纯水(≥18MΩ?cm); 2). 乙腈(HPLC级); 3). 三水合醋酸钠(分析纯); 4). 冰醋酸(分析纯); 5). 衍生试剂A和衍生试剂B溶液,至于冰箱保存(衍生试剂包对身体有害,用 时请做好防护措施); 6). 正己烷(HPLC级)。 7). 0.1mol/L盐酸溶液:精密量取9.0mL浓盐酸,加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8)6mol/L盐酸溶液:精密量取浓盐酸溶液,加到去离子纯化水以等比例混合,(再加入0.1%的苯酚试剂作为保护剂)。 二. 流动相的配制 流动相A:0.1mol/L醋酸钠溶液(pH 6.5):乙睛=93.0:7.0 配制方法:准确称取三水合醋酸钠13.6g于1000mL水中,搅拌均匀,使之溶解,用冰醋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6.50;准确量取配制好的三水合醋酸钠溶液 930mL和乙腈70mL,混合均匀,抽滤过0.22μm滤膜;

流动相B:水:乙腈=20.0:80.0 配制方法:准确量取水200mL和乙腈800mL,混合均匀,抽滤过0.22μm滤膜; 三. 衍生化反应 1. 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饲料粉末样品100mg,置于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的6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在110度条件下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反应完成后,放置冷却;冷却完后转移至100ml的量瓶中,加水分别3次润洗反应瓶,收集到量瓶中定容至100ml;充分混匀,再量取50ml的溶液蒸干,并用2ml水润洗定容,待衍生用。 3. 衍生步骤 1)分别将A、B两种衍生试剂用稀释剂稀释至原来浓度的1/5倍; 2)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200μL,置于试管中,加入稀释后的A溶液100μL和稀释后的B 溶液100μL,摇匀,室温反应60min;然后加入正己烷溶液400μL旋紧盖子后振摇5~10s,室温静置分层,取下层200μL溶液,加入800μL水混合均匀,再取200μL加入800μL 水混合均匀,用孔径为0.22μm有机膜过滤,待分析; 3)供试品的衍生:供试品溶液200μL,置于试管中,加入稀释后的A溶液100μL和稀释后的B溶液100μL,摇匀,室温反应60min;然后加入正己烷溶液400μL旋紧盖子后振摇5~10s,室温静置分层,取下层200μL溶液,加入800μL水混合均匀,再取200μL加入800μL水混合均匀,用孔径为0.22μm有机膜过滤,待分析;

饲料中氨基酸含量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24版) TABLES OF FEED COMPOSITION AND NUTRITIVE VALUES IN CHINA 表3. 饲料中氨基酸含量 Amino Acids 序号 中国饲料号CFN 饲料名称 Feed Name 干物质DM% 粗蛋白质 CP% 精氨酸Arg% 组氨酸His% 异亮氨酸Ile% 亮氨酸 Leu% 赖氨酸Lys% 蛋氨酸Met% 胱氨酸Cys% 苯丙氨酸Phe% 酪氨酸Tyr% 苏氨酸Thr% 色氨酸 Trp% 缬氨酸 Val% 1 4-07-0278 玉米corn grain 86.09.40.380.230.26 1.03 0.260.190.220.430.340.310.08 0.40 2 4-07-0288 玉米corn grain 86.08.50.500.290.270.74 0.360.150.180.370.280.300.08 0.46 3 4-07-0279 玉米corn grain 86.08.70.390.210.250.93 0.240.180.200.410.330.300.07 0.38 4 4-07-0280 玉米corn grain 86.0 7.8 0.370.20 0.24 0.93 0.230.150.150.380.310.290.06 0.35 5 4-07-0272 高粱sorghum grain 86.0 9.0 0.33 0.18 0.35 1.08 0.180.170.120.450.320.260.08 0.44 6 4-07-0270 小麦wheat grain 88.0 13.4 0.62 0.300.46 0.89 0.35 0.21 0.30 0.61 0.370.38 0.15 0.56 7 4-07-0274 大麦(裸)naked barley grain 87.0 13.0 0.64 0.16 0.43 0.87 0.440.14 0.25 0.68 0.40 0.43 0.16 0.63 8 4-07-0277 大麦(皮)barley grain 87.0 11.0 0.65 0.24 0.52 0.91 0.42 0.18 0.18 0.59 0.350.41 0.12 0.64 9 4-07-0281 黑麦rye 88.0 9.500.48 0.22 0.30 0.58 0.350.150.21 0.42 0.26 0.31 0.10 0.43 10 4-07-0273 稻谷paddy 86.07.8 0.57 0.15 0.32 0.58 0.290.190.160.40 0.37 0.25 0.10 0.47 11 4-07-0276 糙米rough rice 87.0 8.8 0.65 0.170.30 0.61 0.320.20 0.14 0.35 0.31 0.28 0.12 0.49 12 4-07-0275 碎米broken rice 88.010.4 0.78 0.27 0.39 0.74 0.42 0.22 0.17 0.49 0.390.38 0.12 0.57 13 4-07-0479 粟(谷子)millet grain 86.5 9.7 0.30 0.20 0.36 1.15 0.15 0.25 0.20 0.49 0.26 0.35 0.17 0.42 14 4-04-0067 木薯干cassava tuber flake 87.0 2.5 0.40 0.05 0.11 0.15 0.13 0.05 0.04 0.10 0.04 0.10 0.03 0.13 15 4-04-0068 甘薯干sweet potato tuber flake 87.0 4.0 0.16 0.08 0.17 0.26 0.160.06 0.08 0.19 0.130.180.05 0.27 16 4-08-0104 次粉wheat middling and reddog 88.0 15.4 0.86 0.41 0.55 1.06 0.59 0.23 0.37 0.66 0.46 0.50 0.21 0.72 17 4-08-0105 次粉wheat middling and reddog 87.013.60.850.330.480.98 0.520.160.330.630.450.500.18 0.68 18 4-08-0069 小麦麸wheat bran 87.015.7 1.000.410.510.96 0.630.230.320.620.430.500.25 0.71 19 4-08-0070 小麦麸wheat bran 87.014.30.880.370.460.88 0.560.220.310.570.340.450.18 0.65 20 4-08-0041 米糠rice bran 87.012.8 1.060.390.63 1.00 0.740.250.190.630.500.480.14 0.81 21 4-10-0025 米糠饼rice bran meal(exp.) 88.014.7 1.190.430.72 1.06 0.660.260.300.760.510.530.15 0.99 22 4-10-0018 米糠粕rice bran meal(sol.) 87.015.1 1.280.460.78 1.30 0.720.280.320.820.550.570.17 1.07 23 5-09-0127 大豆soybeans 87.0 35.5 2.57 0.59 1.28 2.72 2.20 0.56 0.70 1.42 0.64 1.41 0.45 1.50 CFIC 2013 24 动物科学数据分中心 CFIC 2013 24 动物科学数据分中心

氨基酸饲料

鱼类氨基酸类营养物质的新进展: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水饲料 近来的一些证据表明一些氨基酸以及它们的代谢物是对鱼类的维护,生长,食物摄入量,营养物质的利用,免疫,行为,幼虫的变形,繁殖以及抵抗环境压力和各类鱼中出现的微生物病毒。因此,关于必须和非必须氨基酸的常规定义受到很多关于牛磺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以及羟脯氨酸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水产动物的健康的发现的挑战。考虑到以上物质在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方面的重要性,我们预计饮食方面在氨基酸上明确的增补规定可能对鱼类以下几个方面有益: (1)以少量鱼粉来增加水饲料化疗亲和力的性能以及营养价值 (2)优化幼鱼和成鱼新陈代谢转化的效率 (3)抑制过激行为和自残现象 (4)提高幼鱼的品质和存活率 (5)调节鱼类产卵的时效性和效率 (6)改善鱼片的风味和肉质 (7)增强免疫能力以及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 功能性氨基酸给增加全球水产品的效率和利益率的平衡性水饲料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关键词:氨基酸,鱼类,健康,生长,水饲料,水产养殖业 缩略词 AA:氨基酸 GABA:β-氨基丁酸 BCAA:支链氨基酸 HMB:羟基—β-甲基丁酸 NAC:N-乙酰半胱氨酸 NO:含氮氧化物 NOS:含氮氧化物合酶 P5C: 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4:四碘甲状腺氨酸 介绍: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从鱼类生长所需饮食的必要性来说,氨基酸来说可以 传统地分为必须氨基酸(不可或缺的)和非必须氨基酸(不可或缺的)(表1)。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利用速率低于合成速率的条件下必需从饮食中得到供给。根据定义,所有非必须氨基酸都能由水产动物自身合成。 膳食蛋白质是标准水饲料中主要的和最昂贵的组分。鱼粉被公认为最理想的蛋白质添加

氨基酸分析

2.2.56氨基酸分析(1)(见注解) 氨基酸分析是指利用方法对蛋白质,多肽和其他药物制剂进行氨基酸组成或含量的分析。蛋白质和多肽一般是氨基酸残基以共价键的形式组成的线性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了其分子的性质。蛋白质普遍是由大分子以折叠的方式形成的特定构象,而多肽则比较小,可能只有几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蛋白质和多肽的量化,基于氨基酸的组成来确定蛋白质或多肽的类型,支撑蛋白质和多肽的结构分析,评估碎片肽段,并检测可能存在于蛋白质或多肽中的不规则氨基酸。并且在氨基酸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将蛋白质或多肽水解为个别氨基酸。伴随着蛋白质或多肽的水解,氨基酸分析的过程和其他药物制剂中氨基酸的游离是一致的。通常我们采用易于分析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成分。 设备 用于氨基酸分析方法通常是基于色谱分离氨基酸的方法设定的。当前的方法是利用自动化色谱仪进行分析。氨基酸分析仪通常是一个能够产生梯度的低压或高压的液相色谱仪,并在色谱柱上分离氨基酸。除非样品在柱前进行了衍生化,否则这些仪器必须具备柱后衍生化的能力。检测器使用的是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此外,还需具有一个记录仪器(例如,积分仪),用于转化检测到的信号及用于定量测定。而且,这些仪器是专门用于氨基酸分析使用的。 一般预防策施 在氨基酸分析中,分析师关注的一个重点是背景的污染。高纯度的试剂是必要的(例如,低纯度的盐酸的使用在分析中会产生甘氨酸污染)。分析试剂通常是每隔几周更换一次,并且仅使用HPLC级别的溶剂。所用试剂使用之前必须用过滤器将溶剂中可能潜在的微生物和外来材料污染过滤除去,保持溶剂贮存器出于密封状态,并且不可将氨基酸分析仪放置于光照条件下。 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决定了氨基酸分析的质量。仪器应放置在实验室的空旷区域。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干净。根据维修计划,及时清洁和校准移液管,将移液吸头放置在相应的盒子中,分析师不得用手处理移液管。分析师需要穿戴一次性的乳胶手套或同等质量的其他手套。限制测试样品瓶开启和关闭的次数,因为飞灰可以提高甘氨酸,丝氨酸和丙氨酸的浓度。 良好的仪器状态是氨基酸分析结果可接受的一个关键步骤。在日常使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 :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 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是在玻 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 ,):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 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 素钠()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 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 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值: 点的距离 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距离 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 Rf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值)也是恒定的,因

有机锌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有机锌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锌是动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其作用及临床应用是当前微量元素营养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锌在饲料中的添加形式有3种,无机锌:氧化锌(ZnO)、硫酸锌(ZnSO4)等;简单有机酸锌:葡萄糖酸锌、柠檬酸锌等;锌的氨基酸、蛋白质络合物:蛋白质螯合锌、赖氨酸锌(Zn-Lys)、甘氨酸锌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氨基酸螯合锌。 1有机锌的种类及特点 有机锌包括络合锌、有机螯合锌、蛋白质锌盐和多糖锌复合体等几种。锌在 体内主要以有机结合态进行吸收、转运、储存和利用。所以,在体内发生作用的是锌的有机物或螯合物,而不是游离的无机锌离子。 1.1有机锌更接近于其在体内的作用形式。有机锌在消化道中稳定存在,不与其它物质形成阻碍吸收的复合物,能更有效的由小肠绒毛转运到细胞上皮,然后转化成具有生化功能的形式。 1.2有机锌生物学效价要高于无机锌。Wedekind(1990 1992)的试验表明,与ZnSO4(100%)相比,根据日粮的复杂程度,Zn-Met 的生物学效价在117%~206%之间。仔猪日粮中添加250mg/kg Zn-Met,其促生长功效相当于2000mg/kg ZnO。在羊的试验中,Zn-Met的生物学效价高于ZnSO4(Spear,l989;朱志国, 1996)。对肉鸡的研究表明,Zn-Met的生物学效价比无机盐提高了1.2倍(高秀萍,1995)。对仔猪而言,添加低水平的Zn-Met可取得同高水平ZnO相同的生产成绩(任鹏,1998;Ward, 1996)。K.J.Wedekind(1992)通过试验证实,在鸡饲料中添加 Zn-Met的生物利用率要比ZnSO4-7H2O高,如果以ZnSO4?7H2O的生物利用率为100%,则Zn-Met为117%。

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

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 氨基酸分D型、L型和DL型,作为鱼类诱食剂来讲,L型比D型的诱食效果高一倍。 1.L-丙氨酸(L-α-丙氨酸) 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属于甜味型氨基酸,甜度约为蔗糖的70%。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由蚕丝蛋白质水解制成。制作鱼类诱食剂时建议添加量为0.04-lg/kg,除对虹鳟鱼之外,几乎对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具有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5-20g/瓶)、食品添加剂商店。 2.L-精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为强碱性,由胶原蛋白质分离制得,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对鲤鱼、鲫鱼、鲂鱼和大麻哈鱼有诱食作用。鲶鱼有暂时性忌避反应。制作钓饵时建议添加量为:0.3-1.5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饲料公司。 3.L-天冬氨酸(L-氨基琥珀酸) 无色透明至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酸味型的氨基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酸、碱及食盐水中。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牙鲷有诱食效果,对其他鱼类诱食效果不明显。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4.甘氨酸(氨基乙酸)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用明胶水解经分离制成,甜味型氨基酸。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几乎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和水产动物均具有强烈的诱食效果。建议添加量为 1-2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 5.L-组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苦味氨基酸。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虹鳟鱼有明显的诱食效果。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6.L-异亮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结晶性薄片,苦味氨基酸。易溶于水、无机酸和碱溶液,不溶于冷乙醇和乙醚。在加工时遇热不受损失(如加工膨化钓饵时)。对泥鳅、牙鲷有明显的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7.L-亮氨酸 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苦味型氨基酸。易溶于水、无机酸和碱溶液。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145-l48'C时升华。对鳕鱼有明显的诱食效果。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8.L-赖氨酸 赖氨酸非常活泼,受热时易分解破坏,故常使用的L-赖氨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受热后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

氨基酸概况主要供应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氨基酸工业现状及趋势 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消费市场是饲料添加剂,氨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有4 个方面的功效: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②改善肉质,提高产量;③节省蛋白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④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目前国内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占饲料工业的95% 以上,而苏氨酸的使用呈增长趋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产量和产能的提高。表1 为近10 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 表1 近10年来世界三种氨基酸产量及主要生产商 品名1996年1999年2002年2006年主要生产商DL-蛋氨酸35 50 55 65 德固萨、住友、诺伟司、安迪苏 L-赖氨酸30 60 65 80 味之素、ADM、巴斯夫、大成、德固萨、协和、希 杰 1、蛋氨酸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蛋氨酸的需求逐年强劲增长,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种之一。1993年,全世界蛋氨酸产量为26万t,1999年达50万t,2002年为55万t。目前,全球的年产能约为100万t,年产量约为70万t。预计全球总产能会达到110万t/年左右,但产量不会超过70万t,市场仍将明显供过于求。蛋氨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安迪苏、德固赛和诺伟司,约占世界产量的90%,其中诺伟司的产能最大。 中国市场概况 在中国市场,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蛋氨酸,现已成为中国化学原料药进口的大宗产品,2003年进口量高达7万t,进口额过1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蛋氨酸需求将达到90万t,中国的需求量也将超过10万t。近年中国对蛋氨酸的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但一定时期内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中国是世界第2大饲料生产国,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7%-8%,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在中国市场,日本公司占据了

蛋白质氨基酸分析测试

蛋白质氨基酸分析测试 一、实验课程: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项目: 三、主要仪器设备 日立L-89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1 实验目的 用于检测样品中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等领域检测。 2 仪器用具和材料 L-89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氮吹仪、真空泵、水解瓶等。 3 基本知识 用水解的方法将蛋白质的肽链打开,形成单一的氨基酸进行分析。所有的氨基酸 在低PH值的条件下都带有正电荷,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均被吸附,但吸附的程度 不同,碱性氨基酸结合力最强、其次为芳香族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结合力最弱。按照氨基酸分析仪设定的洗脱程序,用不同离子强度、PH值的缓冲 液依次将氨基酸按吸附力的不同洗脱下来,被洗脱下来的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液 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135度),生成可在分光光度计中检测到的蓝紫色物质外标 法定量。 4 实验步骤: 1水解样品 (1)药液 0.02 N HCI稀释3倍以上(根据氨基酸的浓度)作样品。

(2)蛋白质固体 a 6N-HCI,110℃水解样品24小时。 b 减压干燥,除去HCI。 c 0.02NHCI容量, 0.22um的滤膜过滤(最终浓度以200ug/ml为宜)。 2打开工作站主画面,点击control——instrument status键进入 3 单击connect联机,大约两分钟后初始化完成。 4点击File——Sequence,建立样品表。 5依次输入未知样品顺序、样品号、数据路径、文件名称、样品个数、重复次数。 6 点击下一步,输入样品瓶号、标准瓶号、进样体积、样品间隔数。 7点击下一步,标准品号、路径、文件名、标准品个数、重复次数。 8点击完成,生成的样品表。 9点击File-Method-Open,调用方的。 10点击单一运行(Single Run),及序列运行(Sequence Run)。 11采样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

18种天然氨基酸分析

18种天然氨基酸分析 迪马科技摘要 氨基酸组成测定是蛋白质组学、食品质量检测以及药品质量检测中的重要分析项目。本文分别以异硫氰酸苯酯、2,4-二硝基氟苯作为衍生剂对蛋白质水解液和游离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衍生,使用Diamonsil AAA柱250×4.6 mm,5 μm,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能够满足19种天然氨基酸的分析,各组分分离度较高、定量结果准确而稳定。 Abstract The amino acid deter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analysis project in proteomics, food and drug quality testing.The method determination of 19 nature amino acid in protein hydrolyzed solution and free amino acid injection, the derived reagent is phenyl isothiocyanate (PITC) and 1-Fluoro-2,4-dinitrobenzene. The column is Diamonsil AAA (250 × 4.6 mm, 5 μm), gradient elution, the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stable. 引言 从化学角度讲,同时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和羧基的脂肪酸均可称为氨基酸。自然界存在300多种氨基酸,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又称为天然氨基酸。天然氨基酸分析是食品、饲料和药品分析的重要项目。目前氨基酸分析常常采用这样两种方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柱后衍生和柱前衍生-反相色谱法分离。后者以操作灵活、费用低廉而被广泛应用。在柱前衍生-反相色谱法分离中,异硫氰酸苯酯(PITC)和2,4-二硝基氟苯(DNFB)均可与一级胺、二级胺反应,是理想的柱前衍生剂。尽管天然氨基酸多达20种,但由于蛋白质水解过程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分别转化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半胱氨酸则以胱氨酸形式存在,因而对于含蛋白食品、饲料等样品的氨基酸分析时,只需分析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Ser(丝氨酸)、Gly(甘氨酸)、His(组氨酸)、Arg(精氨酸)、Thr(苏氨酸)、Ala(丙氨酸)、Pro(脯氨酸)、Tyr(酪氨酸)、Val(缬氨酸)、Met(甲硫氨酸)、Cys-Cys(胱氨酸)、Ile(异亮氨酸)、Leu(亮氨酸)、Phe(苯丙氨酸)、Trp(色氨酸)、Lys(赖氨酸)等18种氨基酸,PITC和DNFB均能与这些氨基酸生成稳定的衍生物。此外,DNFB还能对半胱氨酸进行衍生,对PITC衍生法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能够满足氨基酸注射液中涉及的19种氨基酸分析。 1 分析原理 对于含蛋白样品(饲料、动物组织等),先对样品进行酸水解或碱水解处理,得到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分析仪实验指导

氨基酸分析仪实验 测试中心吕雪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氨基酸分析仪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氨基酸分析的过程,前处理方法。 二、原理 氨基酸分析仪的分析原理是基于各种a一氨基酸的酸碱性、极性及分子大小的差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柱上进行层析分离,用几种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依次将它们洗脱,从柱子上分离和洗脱下来的各种氨基酸在反应柱中与茚三酮进行加热反应,反应产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的大小计算出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氨基酸和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二、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1缓冲液和茚三酮溶液的配制及正确放置 1.2氮气压力调整 1.2.1打开氮气钢瓶阀,调节其压力至50-100KPa(0.5-1.0Kgf/cm2)。 1.2.2顺时针轻轻旋转氮气调节器,使压力读数为34-40KPa(0.35-0.4Kgf /cm2)。 1.2.3脱气瓶中液体的更换 1.3放置自动进样器清洗瓶,向清洗瓶(C-1,1L)中盛上蒸馏水,放置于指定的位置并拧上盖子。 2.开稳压器 3.启动L-8800ASM应用程序 3.1系统初始化,OK 3.2打开Module Operation界面

3.3泵1流速设定----缓冲液的清洗,打开泵1的排液阀;清洗完毕,关闭泵1; 3.4泵2流速设定—一缓冲液的清洗,打开泵2的排液阀;清洗完毕关闭泵2; 3.5自动进样器流路和针头清洗,除气泡,重复此过程三次。 3.6泵的压力归零 4.分析程序 4.1选择应用程序 4.2选择分析方法 4.3输入待测样品的信息,编辑样品表,保存; 4.4打开数据采集监控画面 4.5选择样品表 4.6打开泵1和泵2 4.7按样品表顺序放置样品。 4.8单击监控屏幕下方的Start Series按钮,开始样品测试。 4.9开始结束后,关闭采集监控画面 4.10关闭L-8800ASM应用程序 4.11关电源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原理及分析条件; 2.实验结果。

氨基酸饲料添加量及介绍

1.正常添加标准 缬氨酸能够促进泌乳期母猪泌乳,通过提高泌乳量间接地提高仔猪增重,同时改善母猪体质,增强其免疫力。[1~3]适量的异亮氨酸也能够在禽畜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起到明显的作用,[4]并弥补饲料中异亮氨酸的缺乏。 目前在试验阶段的产品,只把现有生产的样品在计算后以一定量添加到饲粮中进行饲喂,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对象(猪和鸡)理想氨基酸模式来了解具体氨基酸的添加量,从而有利的指导实验的顺利展开,为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猪和鸡的理想氨基酸添加模式(来自行业标准)。 猪各生长阶段理想氨基酸模式(每日): 体重/kg 赖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需 求量3-5 100 18 55 100 69 65 1.50% (日粮)5-10 100 18 54 98 68 64 1.50% (日粮)10-20 100 18 55 97 69 64 1.50% (日粮)20-50 100 18 54 95 67 64 1.50% (日粮)50-80 100 18 56 95 69 68 1.50% (日粮)80-120 100 18 55 90 67 68 1.50% (日粮)上表以赖氨酸为基准,其它氨基酸添加量为与赖氨酸相比所占的份额 产蛋鸡氨基酸需要量(mg/d): 氨基酸0-6周6-12周12-18周18周-开产异亮氨酸291 286 257 321 亮氨酸534 486 450 571 苏氨酸330 326 238 336 色氨酸83 80 71 86 缬氨酸301 297 264 329 产蛋鸡对于特定数量单体氨基酸的生理需求,主要是用于生产鸡蛋蛋白和体组织蛋白,氨基酸需要量的最好表达方式是以每天氨基酸的摄入量(mg/d)直接表示。 氨基酸的添加量标准并不固定,仅作参考,具体数值要视饲粮种类与禽畜品种而定。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