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

笔记整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1、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1.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2.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3.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大纲(初级)

简介

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

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类见表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

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软件种类及版本见考试要求中的相关部分。

五、考试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时间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具体考试日期由考试中心在考试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开始报名时间为考试前40天。

六、考点

考点资格由省级考试行政部门按标准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各省在考试报名前1个月,向社会公布考点信息。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七、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八、其他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详细考务信息,请咨询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省级考试承办机构和考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 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

4.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 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 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4. 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 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 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试内容提纲

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内容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求

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

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要求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 学习理论

内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内容

(1)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求

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流程

1. 需求分析

内容

(1)学习者分析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

(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

硬件设施(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

教学软件平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2)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3)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教学目标分析

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描述

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教学重、难点的提炼

教学序列的组织

要求

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

3. 教学策略初步选择

内容

(1)教学活动的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3)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在提供的教学策略中进行恰当选择4. 教学媒体选择

内容

(1)依据学习目标

(2)依据学习内容

(3)依据学习者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 教学评价方案制定

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要求

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方案

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1. 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制作工具

内容

电子教案的特点

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要求

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

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

2.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内容

新建、输入并保存电子教案

编辑电子教案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像和页码的插入

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查找与替换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

资源准备

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1.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

内容

(1)教学资源的定义

(2)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

教学媒体的选择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

了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来源

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2.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

内容

可执行文件格式(*.exe)

文档格式(*.doc *.ppt *.xls)

音频格式(*.wav *.mp3)

视频格式(*.mpg)

图像格式(*.jpg )

要求

区别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

掌握常见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

内容

数字教学资源获取方法

①截取计算机屏幕上所需的教学图像

②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③查询、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

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

④下载与保存数字教学资源

下载与保存链接的文件

下载与保存需要的网页、文字、图像

树立教学资源的版权意识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

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2.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

内容

⑴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

⑵数字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要求

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内容

(1)教学准备

(2)在实施中感受、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3)评价反思

要求

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相关内容

2. 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内容

(1)集中讲授

(2)自主学习

(3)协作学习

要求

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3.教学信息呈现

内容

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与方式

合理借助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要求

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二、教学设施的使用

1. 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内容

(1) 教具或仪器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2) DVD播放机和电视机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3) 计算机、网络和显示设备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要求

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常用软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内容

(1)Word、WPS Office

(2) PowerPoint

(3)Windows Media Player

(4)IE

要求

根据数字教学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软件

三、教学中的交流

1. 对教学交流的认识

内容

(1)交流及互动的重要性

(2)交流的内容

日常教学信息

要求

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2. 交流工具的使用

内容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批注和修订文档

会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包括附件)

要求

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评价的内容

内容

(1)教学资源

(2)教学效果

要求

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内容

数据的收集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调查问卷

数据的处理

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

Excel

WPS Office

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内容

评价数据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结果的表达

评语

表格

统计图表

要求

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

要求: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反思

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反思的方法

撰写教学日志

观看教学录像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内容框架

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

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2、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教案设计:

1、教案设计流程

2、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资源准备:

1、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2、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3、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教学实施:

1、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2、教学设施的使用

3、教学中的交流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2、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3、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详解

模块1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实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技术:狭义——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广义——技术包含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非物质的智能方法。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

2、教育技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本质: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科学定义(aect1994定义):(1994年:教育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3、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观念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如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

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

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视听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

4、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进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5、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

6、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可以对教学提供下列支持:

1)创设真实的情境,2)共享丰富的资源,3)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4)提供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

5)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协作交流,6)支持学生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二、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

1、(一)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二)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1)、自20世纪90年代,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取代“电化教育”。2)、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3 什么是教育技术,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从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来回答,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开发主要包括:文印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综合技术等;利用主要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等;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评价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4、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育技术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教学观念,带动教学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三方面组成。教育技术素质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将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有助于促进学习的保持和速度、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教育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5、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

(1)德育方面:教育技术能改进和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视听媒体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图文具全、声形并茂,克服呆板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可以创造一个德育教育的环境

(2)在智育方面: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a、增强情景、激发学习兴趣;b、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加深理解c、提供感性知识,提高思维能力;d、提供范例培养实际技能。)

(3)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提高教学效率

(1)在相同的时间内,教师可以教更多的内容,学生可以学更多的内容。

(2)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通过实验心理学对知识获取比率、知识记忆比率、使用媒体注意比率等实验验证了此点。

3、扩大教学规模教学手段:1、利用语言广播2、利用电视广播3、利用卫星电视

4、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

4、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以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6、比较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区别:

2004年6月南国农先生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一书中提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一样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可以互相转换。“信息化教育”名称的流行表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从学科角度而言,信息化教育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我国目前将教育技术做为教育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

1

2 二者的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47-48页)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产生:19世纪末,以幻灯机在美国教育上使用为标志。

教育技术产生的动力:

1、教师和学生对提高教学效率、质量和规模的渴望

2、科学技术的发展

3、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p 1

(一) 视觉教育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 视听教育

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a、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b、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 视听传播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a、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b、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 教育技术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1、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2、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3、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定义。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时期进入新媒体有影响的理论

萌芽阶段19世纪末幻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起步阶段20世纪初无声电影《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20年代广播

早期发展阶段30年代有声电影戴尔的《经验之塔》

40年代录音

迅速发展阶段50年代电视语言试验室程序教学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60年代闭路电视系统电子计算机

系统发展阶段70年代录象电视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80年代激光视盘、唱片

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我国教育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1、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1937年有了“电化教育”的称谓。

2、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电化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起步,并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化教育组织,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学校教育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3、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之争。

4、目前,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期:1950-1965 ;特征:1、播音教育、电视教育2、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

典型事件:a、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b、1958年9月筹建北京电化教育馆(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

时期:1978-90年代中期;特征:1、全国电教系统形成2、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典型事件:a、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b、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四)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特征:1、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2、教育技术学

科迅速发展

典型事件: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1、建立了以推广教育手段现代化为己任的现代教育技术机构;2. 具备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条件3. 各级学校普遍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4. 广播电视教育教育发展迅速;5. 创办教育技术专业

6. 出版了大量现代教育技术刊物和专著;

7. 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教育正在兴起

四、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的研究;(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3)媒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开发;(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和评价;(7)教学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8)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1、课堂教学领域:①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②多媒体计算机个别交互学习方式③虚拟现实仿真教学

2、远程教学领域:①卫星电视广播远距离教学方式②基于因特网的远程通讯教学

3.、企业员工培训领域

五、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全面的的教育技术观逐步形成;

2. 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 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 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定义: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地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包括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49页)

在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上述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定义: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组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术标准)

2、课程整合是指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1、资源的获取、加工。

2、知识创建、展示、演示。

3、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

4、交流、通讯、协作。

5、联系、测试、评估。

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界定是一种典型的工具观,它认为“使用技术的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以工具形式融合进来,以促进对某一知识范围或者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祝智庭教授:“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诸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构表示,从传统意义上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以及知识为中心”

P153发现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要重点看

P170----174两个案例要认真看

列举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三种以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1:教学目标漂移,缺乏有效的教学目标来引导整合活动

解决策略: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而服务。问题2:当让学生使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时,发生信息迷航或目标偏移。

解决策略:教师进行有效和必要的引导,提供参考网址或支架,使学生关注于解决教学问题。

问题3:教学时间过于紧张,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整合。

解决策略:在更弹性或宽泛的设计时空(例如从课时层面发展到单元层面)来综合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问题4:整合过程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仍然是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

解决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投入性和活动参与积极性。

9、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我国目前全面启动和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计划,对于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具备教育技术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何帮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何新要求?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发和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自己有何期望

模块2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P28认识教学过程设计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其他学伴同时也听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在不断碰撞与接纳中,冲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定势。

P30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过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学习情

景设计、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的定义: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率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注意点: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目的;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其具体物可以是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等。(51页)

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3、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

4、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

教师在具体教学教学中应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特征、不同的学习结果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做出灵活地选择。

当学习内容是规律和概念时,教师需要用言语进行说明和指导;而当学习内容是技能时,教师则需要动手操作、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重视支持学生意义建构的课堂学习环境、资源、工具,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在教学实施中创造、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102页)

5、教学设计模式:

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书上33页)

教学方法: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的教学活动。

?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个体特征为出发点

4)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5)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6)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从小到大分为:

⑴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它把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⑵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设计范围是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⑶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这一层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涉及面广,设计难度大。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

四个基本要素:

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就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包括三个要点:

①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是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

②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

③它是简化的形式,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

教学设计模式的分类: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简称双主教学设计模式)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由教学系统的前端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又由若干相关要素组成。

特点:

?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教学;

?不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仍是目前教学设计的主流;

?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发。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模式包含活动

1. 学习需要分析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2. 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初始能力的评定

3. 教学目标的阐明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4. 教学内容分析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内容分析与安排,任务分析

5. 教学策略的制定安排教学活动程序,说明方法,策略的制定

6. 教学媒体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试验原型,分析结果,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行为评价,反馈评价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知识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

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强调学习的复杂性;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估,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估;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2.1 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过程的知识内容)?强调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

?避免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陷阱和将教学目标简单化

?教学目标应有一定弹性、可变化性,以适应所有学生

?重整体、轻细化具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式

2.2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和问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恰当的指导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中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相同。

2.3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以及知识内容的类型(如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等),以便在以后的设计学习问题时,很好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

2.4 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提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和重点,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使得学习者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案例、项目或是观点分歧,他们都代表某种连续性的复杂问题,能够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展开,均要求采用真实的情景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来学习。

建构学习任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再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2) 学习任务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只能更加复杂,不能更简单;

(2) 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讲法或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

(4) 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知识能力太多;

(5) 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给出完美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和了解这个领域。

2.5 学习情景设计

1. 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2. 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建构学习情景中的三个要素

(1) 学习情景中的上下文或背景

(2) 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

(3) 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

学习情景设计设计时要注意

(1) 不同学科对情景创设的不同要求;

(2) 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基本内容),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

(3) 学习情景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外因”。设计理想的学习情景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

(4) 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景必须相融合,不能处于分离状态,学习情景中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6 学习资源设计

(1)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 学习资源是指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以及internet 上获取的有关知识;

(3) 应从大量信息中找寻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污染;

(4) 教学设计中要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正确高效地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与利用。

2.7 提供认知工具

(1) 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derry, 1990);

(1) 认知工具可帮助学习者收集并处理解决问题所必须的重要信息;

(3) 常用的认知工具有六类: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集工具,协同工作工具与评价工具。

2.8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指为了激发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2.9 管理与帮助设计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提供帮助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认知工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导演;

(3) 引导方法:提出适当问题;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补充片面的认识。

2.10 总结与强化练习

(1)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2) 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2.11 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主张评价不能仅依据客观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即通过让学生去实际完成一个真实任务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源于建构观的评价并不强调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对比

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在教学结构上,教师是中心在教学结构上,学生是中心

在教学内容上,课本是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经验是中心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课堂是中心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关注教师的讲授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结果注重学习过程

三、双主教学设计

何克抗教授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两种教学设计模式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即双主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理论的选择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并存关系

行为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行为主义

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答案:系统方法 2. 下面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教育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3. 对于教育技术相关术语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教育技术就是媒体技术 二教学设计过程 1. “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最优化即是( )答案:给定条件下努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 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3.下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可以使用()下拉菜单中的“背景”命令改变幻灯片的背景答案: 格式 2. PowerPoint中,应用设计模板时,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模板的内容要到导入之后才能看见 3. 幻灯片间的动画效果,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的()命令设置. 答案:幻灯片切换 模块2后测 1. 美国AECT’94定义明确指出了教学技术研究的对象是( ) 答案: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2. 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3.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不恰当的说法是()答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二教学设计过程 1.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的分析通常称为() 答案:学习需要分析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 答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3. 科拉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五个环节是() 答案: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在PowerPoint中,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需要用哪个菜单中的命令?( ) 答案:“幻灯片放映”菜单 2. 在P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答案: 幻灯片浏览视图 3. 如果要在当前的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文件,应该使用菜单中的( )命令 答案:【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模块3前测 1. 对于媒体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教学媒体又可称为教学资源 2. 对于教学媒体,一般不需具备下列哪个要素() 3. 教学游戏机属于( ) 答案:交互媒体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1. 对图像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的工具软件是( ) 答案:PHOTOSHOP 2. 关于矢量图与位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不会引起失真 3. 下列图像文件格式中,可能有动画效果的图像格式是()答案:.gif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1. 你在网上查询《锄禾》的相关教学资源后,想将名为“锄禾”的网页保存,以便再次浏览,下面哪一种做法行不通?() 答案: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把它以txt格式存在在硬盘中 2. Yahoo网站属于()答案:目录搜索引擎 3. 在搜索文件时,你需要将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到电脑,下面的下载方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利用Google输入关键字 四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及合理利用 1. 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评价教学资源是否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2. 教学时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答案:网上发表的文章不属于文献资料,可以做一定的修改,为自己所使用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信息资源() 答案:电子邮件系统 模块3后测 1.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 答案:呈现力 2. 下面的教学媒体中,( )常用于个别指导教学 答案:计算机教学系统 3. 下列有关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概念有交叉,有时候可以互换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1. 关于媒体使用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挂图、实物、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了用处 2. 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音频的是( ) 答案:教育技术.bmp 3. HyperSnap-DX软件中,捕捉选定矩形区域的命令是() 答案:Region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1. 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哪一个文件既可呈现音频也可呈现视频( ) 答案:.avi 2. 搜集教学资源应遵循一些原则,你认为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答案:教学资源需要是数字格式 3. 在将某视频材料下载到硬盘后,发现所下载的材料无法播放,下面哪个选项不可能是原因( ) 答案:可能网络断开,可以检查网络连接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2021年教师教育随笔三篇

教师教育随笔三篇 教育教學是伟大神圣的,老師们无私奉献,将自己所學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一个个學生,为国家培育了那么多的栋梁。下面是收集的教育教學随笔,大家可以来参考一下的。 听了程老師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學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學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學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學习是學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學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學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學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學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

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學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今天是开學的第一天,學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學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學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學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學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8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八天的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协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局刘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生动地论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刘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干有资格为人师表,才干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发明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保守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假如不和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需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发明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刘局长在会上还特别表彰了以余阳老师为代表的市骨干教师,使我深受感触。我以后将以这些老师为典范,向他们学习,兢兢业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听了何子山教研员«有效,教学有永恒追求»精辟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何教研员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溢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此外,在这短短的8天,我还有幸听了聂世旺、彭飞等几位老师对五、六年级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将结束了,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不懈的进取中实现自身的专业生长。

科技哲学班田培沛2013111398《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 作者: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7班田培沛 2013111398 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本书的主编是陈美东,本书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在这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上若干规律性问题的加以探讨。这些意见虽然还只是初步的,不成熟或者不完备,甚至有错误,但是可以引起读者去进一步研究,也有助于读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在距今一万多年前,晚期智人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智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经验和技能,制作劳动工具的技术,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就发展成为现代人。这时候,人类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在技术上有许多新的突破,出现了形制准确合用和有锋利刃口的磨制石器,开始烧制陶器,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且利用野生葛、麻等纤维编织成织物,还建筑了住房。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发现距今4000年-7000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约六七千处。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气候差异也比较大,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各地区造成一定的隔阂、闭塞状态。我们的先民长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住房、生活用品等各方面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区特点。考古学家习惯上用某种特定文化遗存最初发现的地名给这种文化命名。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著名的有河姆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原始公社制逐渐走向崩溃,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在跟自然界作斗争的时候,是结成群体进行的。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由于工具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组织能力也很薄弱,只能几十人结成一伙,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活。因为生活极端艰苦,大多数人都早年天亡。有人曾经就所发掘到的22个“北京人”化石材料进行鉴定,在14岁以下死亡的就有15人之多,占68.2%。 奴隶社会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

教师安全教育笔记

××小学教师安全工作培训笔记

任课教师安全岗位职责 1.明确并履行岗位安全职责,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将安全教育有机渗透到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3.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班主任,课堂上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告诫、教育,并与班主任或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课间(候课期间)负责本楼层就近楼梯间、楼层的安全工作。 4.密切配合班主任开展安全工作,及时将班内的安全问题向班主任反映,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妥善处理班级出现的安全问题。 5.课堂教学中如遇突发事件或安全问题,及时将学生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并作妥善处理,同时立即向分管领导或校长汇报。 6.开展“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每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前,结合实际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骗、防各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班主任安全岗位职责 1.班级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学生安全及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安全负责。 2.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及时解决班级出现的安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3.在班委会和团支部设立安全委员,在班级设立若干安全员。 4.

保证晨(午、晚)检专时专用,仔细查看学生精神和身体状态,认真记录,及时上报。 5.充分利用晨(午、晚)检、班会等时间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特别注意根据季节变化提醒学生预防疾病,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6.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做好学生考勤统计工作,及时了解未到校上课或中途离校学生的情况,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好记录。 7.认真做好班级内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和登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年级组长和校领导汇报。 8.对有特异体质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在家长的配合下及时做好记录。在安排体育、劳动、大型活动等时予以照顾。 9.协助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并做好协议书回执留存。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开展家长安全教育,让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人职责,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监管工作,特别是保障学生校外安全。 10.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必须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做好安全预案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11.发现学生在校出现身体不适或危险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及时通知家长、报告学校。 12.开展“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结合实际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骗、防各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 13.认真准确采集学生及家庭相关信息。1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安全工作。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笔记整理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 笔记整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1、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3、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同济大学中建史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教学人员初级(小学语文)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基本知识 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信息化教育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 )。 A.信息化教育中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只通过网络来实现 B.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具有相同的内涵 C.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D.信息化教育中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模式为讲授/辅导型 答案:C 第2题(单选题)学习需要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学习需要”指的是( )。 A.教师的差距与需要 B.学生的学习需要 C.教学过程的需要 D.教学手段的需要 答案:B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然后由你来补充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前端分析] 第3题(单选题)学习者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有关学习者分析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 )。 A.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 B.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具有相同的学习者一般特征 C.学习者分析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没有任何影响 D.分析学习着急初始能力之后将学习起点确定为高端的水平 答案:A 第4题(单选题)在前端分析阶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尚未达到本课时学习的基本要求时,从教育技术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 )。 A.跳过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直接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B.先强化知识点和技能学习,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然后对照着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D.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上课期间展示,然后进入本课时的教学 答案:B 第5题(单选题)确定学习目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 科目 语文 年级 小学三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秋天的美好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带有艺术化的语言 2.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课文语言理解的意境

科学史读书笔记

《科学史》读书笔记 在科学史上,每一时代的科学家之间,或因为志同道合,或因为学术论争,而通过种种渠道互相交往。 西方医学和中国医学不同,特别是在外科方面。西方较早拜托了亚里士多德的水、火、土、气等,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以严格的解剖学为基础。中医虽然早在战国时期就笼统的提出了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没有摆脱自然哲学思想的舒服,缺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严格论证,虽有许多秘方真传,但多属经验性的。 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哥白尼的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N. Copernicus, 1473-1543,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商人家庭。学习过医学、数学、法律,天文学、希腊语言和哲学。在意大利还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领导人、天文学家诺瓦拉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大。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写成了一部六卷本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成书后,由于社会原因无法刊行,一直到哥白尼70岁时,才得以出版。但此时的哥白尼已重病在身,一直到去世也没能再读一遍。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的日心说,完全否定了《圣经》上肯定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即否定了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教义,建立了科学的宇宙观。从此,自然科学就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圣经》的一贯正确和绝对真理的画皮被撕碎了,人们的精神枷锁也随之被打碎了。 哥白尼的日心说威胁着宗教神学的存在,所以《天体运行论》长期被列为禁书,不许流传。传播和支持这一学说的布鲁诺被罗马教廷处死,这足以说明宗教对日心说的恐惧。 《天体运行论》是科学向神学写的一篇挑战书,其中包括的科学内容和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的范围。这部著作可以说是近代科学真正开始的标志。 哥白尼是天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简单性原则”的人,他以圆形轨道为基础的数学计算,比托勒密体系简答得多,所以易于被人理解。早在意大利求学时,哥白尼就接受了他老师的观点: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太复杂,根本不符合数学上的“和谐原理”。尽管它被写进了《圣经》,并统治了人们思想1000多年,但其中一大套本轮、均轮的计算,仍然是繁杂而不协调的。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第 2 页共 5 页

新教师教育随笔

开学将近一个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感受到了教师这份工作的职责、使命与重量,同时心里也是开心、快乐、兴奋与激动。 从学校时代的学生毕业,到再次进入学校当老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管是心理上还是思想上,我都告诉自己,作为教师,就要有教师的样子,不能随随便便和学生开玩笑,要适当与学生保持距离……虽然自己这样想,可毕竟是一年级的老师,换句话说,可能就是他们在学校里的“妈妈”,得无时无刻地关注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是不是健康、安全的,小朋友之间有没有什么矛盾与不愉快,告诉他们有任何事情都要找老师。就这样一点点的教,从开学第一天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到现在上课知道举手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就是一点一滴的在成长、变化。当然,这中间也发生了很多第一次,让我不知所措:小男生因为去厕所迟了,尿急尿在裤子上;小朋友之间因为一点点小事情说脏话;下课之间打闹受伤;因为想妈妈总是哭着跟我说想回家;因为排队位置被别人占了而哭鼻子……各种各样的状况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当然,当看到大一点的小朋友不仅能管住自己,还帮助我照顾小朋友时,我很欣慰有小帮手;当打扫卫生时,孩子们不嫌脏、累,认真地打扫,我被他们感动了;当小朋友受伤需要有人送到医务室,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想去送时,我的心是暖暖的;当我们谈论爸爸妈妈,一个女生在回忆自己高烧爸爸带他去医院时,精默默地流泪了,我的眼眶里泪水也在打转;当与他们谈论故事时,他们的兴致特别高,每个人似乎都有表演欲,虽然动作大概相同,表情也相差不大,但是他们的积极参与、乐于展示自己的情感,我非常欣赏;当班级的图书角开始借阅时,看到一个个小家伙拿着书,三个一群,四个一组的互相翻看,我是震惊的,没想到平日里下课打闹的他们,也能在教室里看看课外书,可能他们并不知道里面说的什么,但是几张图片,就可以让他们为之兴奋,一个小朋友看到书里面的“地球”,很激动地喊我过去,“老师,我看到地球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天真与纯洁在他们身上尽情地展现出来。在操场上做操时,看着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虽然没有学过,但是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跟着领队老师学,可能姿势不那么到位,但是他们都尽力做到最好。我看到他们灿烂微笑的脸庞,自己也忍不住的扬起了嘴角。不过,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也会批评。上课坐不住、作业没认真写、下课打闹、乱扔垃圾、说脏话……一年级的他们需要养成各种不同的好习惯,如果我视而不见,我想他们可能不会觉得自己的习惯有什么不好,这时,就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我都是幸福的,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曾经上小学时的自己。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是与孩子相处,如果不会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可能自己永远也走不进孩子的心里。我们教师也不仅要懂得孩子的心声,更要学会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信息技术试卷(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信息技术试卷 第1题(单选题)根据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结合您的教学实践,以下关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 A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中并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我们发展中国家开展信息技术课成本太大,可以考虑取消 B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中,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和语文课结合,电脑绘画也可以和美术课整合,因此没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单独开信息技术课 C 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其实是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前者是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后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来学习其他的课程 D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是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便于其他学科开展信息技术整合 第2题(多选题)经过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之后,您准备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您认为下面这些建议中可以采纳的是()(3分) A 可以考虑如何将图像、视频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B 可以考虑如何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C 可以考虑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管理,使得课堂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D 可以考虑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尽量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E 可以考虑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1分) 在进行“插入表格“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题)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学习理论,目前学习理论中对于教学设计影响很大的理论体系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根据您对于这三种学习理论的理解,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分) A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近期提出的,有许多学者都支持这种理论学说,因此在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课程网络培训测验考试及全部答案

模块一 Question 1 分数: 8 (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b ),(d)和评价五大部分。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实施 b. 利用 c. 培训 d. 管理 Question 2 分数: 8 (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a、c)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教学过程 b. 学生 c. 教学资源 d. 教师 Question 3 分数: 8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选择一个答案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c.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d.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Question 4 分数: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d )。 选择一个答案 a.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b.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Question 5 分数: 8 (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B)、(D )、传输与呈现。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分析 b. 加工 c. 研究 d. 存储 [attachment=117] 模块2: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 阅读测验 Question 1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分析过程主要考虑了学习者特征中的(a )。 选择一个答案 a. 兴趣偏好 b. 学习习惯 c. 学习风格 d. 知识基础 e. 学习动机 Question 2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学目标描述:“ 初中二年级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标出主要煤炭产地。” 这里的“行政区划图上”属于教学目标描述中的(c )。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习情境b. 范围c. 行为条件d. 知识基础 Question 3 分数: 2 ( 多选题)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面选项中哪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b.d )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抛锚式 b. 讲授法 c. 支架式 d. 操练—反馈式 e. 探究式 Question 4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读书笔记 光电1001 李喆勋100150128 当前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古代先进而近代落后,一定有社会历史的原因。研究和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探讨它的发展规律,将可以起到鉴古论今的作用。本书将向读者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叙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也探索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史,是整个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成果,同时也把自己的许多成果传到国外,贡献给全人类。关于中外科技交流,《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也给予了一定的注意。 尽管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国外成果,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却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有独立性和特异性的特殊传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它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所谓“体系”是指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经验性和实用性,恰好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否完全缺乏理论体系,这个问题也有不同意见,现在我们暂且撇开不说。但是,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具一格的这一特点来看,不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或者是各个分支学科,也完全称得上是自成体系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实用科学特别注重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效益,具有实际经验的工匠、文人、医生对实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用科学把研究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如把天文学的研究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以便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体系。各项技术的发明则直接同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军事工程设施、武器的改进联系在一起,因而,其实用性、应用性更加突出。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有模式。 我在读完《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之后,对于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感想: 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Experience docu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 gy ability train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 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此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心得体会。下

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 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 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 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 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