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卫生

全球卫生

全球卫生
全球卫生

全球卫生(基本概念类术语)

作者信息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条目提交时间

2010-5-4

条目中文名

全球卫生

条目英文名

Global health

条目拼音

Quán qǐu wèi shēng

条目所属学科

卫生事业管理

条目分类

大条目

索引词

全球卫生

条目释文

1.定义

全球卫生也可称为全球健康,是以全球范围内人群的健康为关注点,而不是个别国家人群的健康。[1]它重点关注那些超越国家界限的或者具有全球政治或经济影响的健康问题。

[2]它也被定义为这样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健康和实现全球范围的卫生公平性是被作为优先事项的。[3]所以,全球卫生就是关于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健康水平,减少差距,应对跨越国界的全球卫生威胁的。[4]

(Global health is the health of populations in a global context and transcends the perspectives and concerns of individual nations.[1] Health problems that transcend national borders or have a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are often emphasized.[2] It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area of study,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at places a priority on improving health and achieving equity in health for all people worldwide'.[3] Thus, global health is about worldwide improvement of health, reduction of disparitie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global threats that disregard national borders.[4]) [1]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International"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Brown et al., AJPH: Jan 2006, V ol 96, No 1.

[2]Global Health Initiative (2008).

[3]Koplan JP, Bond TC, Merson MH, et al; 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for Global Health Executive Board. Towards a common definition of global health. Lancet. 2009;373:1993-1995. [4]Macfarlane SB, Jacobs M, Kaaya EE. In the name of global health: trends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J Public Health Policy. 29(4):383-401. 2008

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召开的全球卫生峰会签署的《费城协议》中关于全球卫生的定义,引述了美国科学医学协会的提法,即“超越国界的、或可能受到某些国家本身条件和遭遇影响的卫生问题与重大争议,而联合行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

[李鲁滨.当代全球卫生概况及走向-全球卫生峰会及《费城协议》简介.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4):311.]

2.展开性叙述

对于“全球卫生”所具备的属性,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Brown等认为“国际卫生”起源于国家之间在传染病控制上的共同努力,要求是“两个及以上国家”,而“全球卫生”则是世界人民对地球上卫生问题的共同关注,弱化了“国家”与“国家”的概念,这显然更符合全球化对国家边界的模糊这一特性。Bunyanvanich等在其文章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全球”二字将“地缘政治从卫生问题中脱离出来”,同时也是对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策略的呼应。此外,“全球卫生”强调各国人民在卫生保健的知识、提供、政策上的共同性,是全球化在卫生中的体现。Kickuusch等认为“全球卫生”是指“那些跨越国家边界和政府的、需要采取行动影响那些对健康起决定作用的全球各种力量来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的“各种力量”不仅包括国家,更囊括了诸多新兴行为体。

全球卫生不仅涉及传统公共卫生领域(主要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同时也延伸至其他多个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全球卫生与外交的融合。①全球卫生与健康。在全球卫生所需应多和解决的问题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传统公共卫生领域,即预防疾病、延长寿命。而在这一领域中,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卫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加速,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由于国家相互依赖增强,人口流动和交通运输速度加快,致使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能力加强,传播速度提升。2003年的SARS、禽流感,以及最近的H1N1甲型流感,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就传播到世界各地。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和贸易的扩大,产品的频繁流动促使传染病流行。人们消费的食品有很多来自遥远的地方,在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疯牛病和口蹄疫的传播就是非常著名的例子。跨国犯罪也促使了传染病的传播,艾滋病是目前对整个人类和国际社会构成严重威胁的流行疾病,艾滋病的传播与毒品、卖淫等跨国犯罪相联系。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官方报告的病例中,艾滋病80%以上是发生在吸毒者当中。在中

国,注射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达到了43.9%,有一些地区甚至高达90%左右。②全球卫生与外交。长期以来,公共卫生一直处于外交政策的较低层次,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被重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公共卫生被更多地赋予了全球的特性,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公共卫生与外交政策中较高层次的交互关系,卫生在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卫生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涉及各国的全球卫生问题,也需要外交谈判、协商等手段的介入。这种卫生与外交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主权国界解决波及自身的全球卫生问题,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两大成果,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FCTC)和《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IHR),这些依靠国际谈判与协商所达到的具有约束力的工具,在应对全球卫生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岩,刘培龙,许静.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47-251.]

3.概念形成过程

全球卫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从90年代开始逐步成为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流行用语,其前身为国际卫生(international health)。

14世纪中期的黑死病大流行给欧洲到来了很大冲击,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农业和文化根基都遭到摧毁性的破坏,为控制这种传染病,意大利的一些港口城市,以威尼斯为首,开始对外来船只进行长达40天的禁运,并与1377年建立“隔离检疫”的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但却不利于当时以海运为主要贸易方式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禁运的混乱。为此,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interna1sanitary conference)在法国政府的倡导下与巴黎召开,试图在疾病控制和经济发展中寻找平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讲多国公共卫生管理者和研究者召集在一起,致力于解决跨国家的卫生问题,因此这一年被视为国际卫生的起始点。

随后,国际卫生大会定期召开,并制定条例以规范各国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稳定,也缺乏约束力,于是法国政府又提出建立永久性国际为甚组织。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卫生组织,主要职能为传染病研究、定期召开国际卫生会议、执行会议决议等。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同盟国在国际联盟没设立了专门的卫生组织,主要从事于疾病的流行病学、技术开发等研究,与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并存但职能有所分工,并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作为主战场的欧洲损失巨大,不论是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还是国际联盟内的专门卫生组织,都无法继续承担国际卫生重任。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上,巴西和中国代表团联合提出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卫生组织,这便是于1948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国际联盟内的专门卫生组织合并入这一新的组织。在其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世界卫生组织在疾病控制、健康促进和加强初

级卫生保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核心的国际卫生体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卫生概念悄然兴起,并有逐步取代国际卫生的趋势。随着自由市场理念的全球化,资本、货物、人员、观念、思想和价值观念超越国界传播,经济、政治和社会相互依存加深、全球一体化加速,这也影响到卫生领域。首先,全球化使得穿越国界的健康风险剧增,这些风险包括新发和重发的传染病、与有害产品消费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的全球扩散、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传染病在全球广泛传播,使个人的健康与安全、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安全都充满了风险,并且应对传染病的全球化危机,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就能解决的。其次,很多健康问题的社会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全球化,而处理这些决定因素,离不开非卫生部门的联合行动。再者,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为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卫生行动提供了更多的政治空间和物质条件,这包括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以及公司合作伙伴型的机构等。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卫生体系在对待这些新兴行为体上缺乏经验,且没有设置将其纳入进来的机制,因此在重要国际卫生事务上的决策上,很少让新兴行为体参与其中。随着这些行为体在国际工作上的作用日益重要,其加入国际卫生事务决策的渴求也更为强烈,改革现有体系势在必行。全球化对于卫生的上述影响,给国际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些困难,一些专家提出全球卫生的概念,认为其具有与国际卫生不同的属性,有利于开拓卫生治理的良好局面。

[郭岩,刘培龙,许静.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47-251.]

4.功能或作用

《费城协议》指出,全球卫生的目的是改善生活,减少疾病传播,促进世界稳定。强调了全球卫生是人类人口的卫生,是我们彼此为邻的世界公民共同拥有的责任。特别是在危机期间,如发生的海地洪水和东南亚海啸这样自然的和人道主义的灾难,已反复证实了这一点,认为由于当代的快速旅行、国际贸易、商业交流以及便捷的全球通讯,人为的边界和地理上的距离是不能将各个地区的人们在卫生与安全问题上完全分开的。因此,卫生问题在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对于所有国家的和平、繁荣、福利而言,全球卫生在道义、实践及战略考虑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费城协议》阐明了新世纪给全球卫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在疫苗、抗生素、洁净水、环境卫生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突破对全球卫生做出贡献的同时,艾滋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HIV/AID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禽流感等新出现的疾病,日益增多的慢性病及全世界前所未有的人员和货物流动,给全球卫生带来挑战。二是引发全球公共卫生许多问题的贫穷和卫生条件悬殊等各种因素亟待处理。三是为适应全球化趋势,需更加增进各国对公共卫生事务合作与理解。要成功预防新疾病暴发和促进健康状况,卫生工作者和普通大众要树立一个全球卫生观,必须超越国界去思考:全球发生了什么影响着我们,我们做了些什么影响整个地球上的邻居。四是需要制订一个时间表,促使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和咨询机构、公共和私人基金卫生项目、健康与环境促进的综合组织、卫生专业社团与协会、各国大众教育系统、媒体及美国公众等,在促进全球卫生工作中承担义务。

[李鲁滨.当代全球卫生概况及走向-全球卫生峰会及《费城协议》简介.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4):311.]

5.研究方法或表达指标

全球卫生的研究方法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我们借鉴社会卫生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来做相应的阐述。

社会卫生评价的指标包括人群健康状态的指标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指标两部分。而人群健康指标又包括个体健康指标与群体健康指标。具体地有:

5.1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服务及卫生行为指标

卫生政策评价指标包括:①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对人民健康的政治承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措施;②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与卫生发展有关的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住房、食物供应和营养、医疗卫生保健等)费用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卫生资源用于初级卫生保健的比例;③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程度人均卫生经费、卫生资源用于初级卫生保健的百分比、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以及其他卫生人员数;④社区参与卫生事业发展;⑤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社会经济指标包括:①经济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劳动人口就业率和劳动人口失业率;②社会指标: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成人识字率、人均居住面积、食物供应。

卫生服务指标包括:①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面指标;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③妇幼保健指标:包括易感儿童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等等;④医疗服务需要量: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患病次数及患病天数等;⑤医疗质量:误诊率、漏诊率、医疗差错率及事故发生率等。

卫生行为指标包括:①吸烟指标:每千人口吸烟人数及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量;②饮(酗)酒指标:每千人口饮(酗)酒量、饮(酗)酒者每日平均饮酒量及人均乙醇消耗量;③每万人口吸毒人数;④每万人口患性传播疾病人数;⑤刑事犯人中因酗酒、吸毒、性乱(卖淫嫖娼)罪所占比例。

5.2 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包括:①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②行为发展指标:人格、智力、情感和情绪;③社会学指标:人际关系、社会支持、行为模式、生活方式

5.3 群体健康指标

包括:①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结构包含性比例、年龄结构等;②人口出生及增长指标:出生率、生育率、人口增长率;③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低身高百分比、低体重百分比;④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与顺位,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⑥人口死亡评价指标: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围生

儿死亡率、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与死因顺位;⑦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病残调整生存年、生命素质指数、社会卫生综合评价指标。

[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参见条

参考文献

1李鲁滨.当代全球卫生概况及走向-全球卫生峰会及《费城协议》简介.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4):311.

2郭岩,刘培龙,许静.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47-251.

3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完整版)《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系统的概念; 卫生系统是所有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目的的,致力于开展卫生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文化环境对卫生事业影响的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社会整体价值观、医务人员的行医理念、人群的健康期望。 3、卫生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①提供卫生服务; ②提供医疗保障,具体包括筹资,建立资金池,分配资金以购买服务; ③资源筹措,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④管理,即卫生系统作为管家,管理资金、分配权力,并且对人群赋予他们的期望作出应答。 4、卫生系统的的三大目标是什么? 1.改善健康 2.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 3.分担疾病经济风险确保筹资公平性 5、卫生事业的概念; 指国家和社会为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有条理、有规模的从事所有社会服务的总和 6、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P10 是以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国家和社会采取的所有管理事务 7、卫生事业管理的手段有哪些?P13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项目管理手段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16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 2.卫生事业的管理体制 3.卫生事业的运行机制 4.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专题小组讨论法,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政策研究情景分析,循证政策分析。 定量研究方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关键路径法。 9、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12 主体:包括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社会其他管理者,如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等。 客体:包括卫生组织及其构成要素和职能活动两类。 10、卫生系统的特殊性有哪些?P5 a)卫生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专业性; b)大多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状况 第二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1、卫生工作方针的概念;P19 是国家指导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思想,使卫生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指导国家各项卫生工作和制定各项具体卫生政策的依据。 2、新时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P23 1.以农村为重点 2.预防为主 3.中西医并 4.依靠科技与教育 5.动员全社会参与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政策回顾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政策回顾 作者:童元元, 何巍, 赵英凯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刊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0,17(1) 参考文献(8条) 1.Traditional Medicine 2009 2.Establish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09 3.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 2009 4.WHO Collaborating Centres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2009 5.General Guidelines for Methodologies 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2009 6.Traditional medicine 2008 7.第六十二届卫生大会WHA62.13号决议 2009 8.Global strategy and plan of action on public health,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左言富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评析[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5) 2.薜汉喜.赵利斌.郭治昕.罗瑞芝.孙鹤传统医药的东西方融合及其国际化[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 3.熊昌彪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论传统医药面临三大挑战[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0,2(3) 4.王家威.马双成.Wang Jiawei.Ma Shuangcheng世界卫生组织药品预认证项目的概述及发展方向[期刊论文]-中国药事2009,23(4) 5.崔京艳.贾守凯论中医药学的转型与政策应用[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 6.张超中.Zhang Chaozhong对WHO传统医学战略的反思和建议[期刊论文]-中国基础科学2008,10(3) 7.本刊英文摘要的书写方法[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 8.罗铭忠.姚伶伶山西省启动接种风疹疫苗干预出生缺陷项目[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7) 9.摘要的写法[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 10.高鹏飞.Kenji Watanabe.Peng-fei Gao.Kenji Watanabe WHO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介绍[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09(1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d11076423.html,/Periodical_zgzyyxxzz201001002.aspx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 2.1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 3.05人。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建立了区县间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互联互补机 制,在5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07年重庆市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粗出生率粗死亡 率 婴儿死亡 率 新生儿死 亡率 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 新生儿低体 重百分比 平均期 望寿命 全国12.09‰ 6.81‰33‰73岁重庆9.08‰ 5.95‰11.4‰14.6‰73.6岁 2007年重庆市人口学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构成比 (>65)岁 少年构成比 (<14岁) 年龄中位数 全国12.09‰ 6.81‰33‰ 重庆9.08‰ 5.95‰11.4‰14.6‰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事业: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一,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同时医疗服务需要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卫生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不是纯福利,不是全包)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卫生事业的特点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 ●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 4、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证 ●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5、卫生事业管理(health care administration)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而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 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6、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具体由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负责管理 7、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一静两动】 【静】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相关人员)【动】卫生系统活动(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动】社会卫生措施(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五个控制柄) 8、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五个方式) 计划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行政方式、项目方式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考试说明 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电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者。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卫生事业管理学》(郭岩主编)。本考核说明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4次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20%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课程总成绩一般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为4次记分作业(由中央电大通过作业本的形式下发)。 (六)终结性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说明、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据此,本课程

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般问题,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组卷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内,并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安排各类题目,掌握的内容约占40%,熟悉的内容约占30%,了解的内容不超过30%。 (2)考试命题的覆盖面尽量大,并突出课程重点内容。 (3)试卷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30%,理解40%,应用30%。 (4)试卷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按照难易程度,一般分为易、中等、难三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较容易的题目占30%,中等难度的题目占50%,较难的题目占20%。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5)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检查施教者导学、助学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运转情况,多种媒体教材的使用情况,以使学习者通过课程或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因而,出题者不以学生为敌,不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 3.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

关于大幅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人类接触健康水平的决议草案

关于大幅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人类接触健康水平的决议草案 提案国:苏丹 联合国环境大会 表示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第六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2015年5月审议的题为“健康与环境:应对空气污染对健康带来的影响”的报告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700万例过早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目前可能已超过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的总和, 回顾理事会2013年2月22日第27/2号决定第2段概述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任务授权, 认识到空气质量差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一项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事关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有必要跨部门采取措施以改善空气质量, 又认识到空气污染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工人生产率、医疗保健成本和旅游业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 意识到提高空气质量是保护公众健康方面的一项优先事项,同时还提供气候、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和粮食安全方面的益处, 回顾联大在2012年7月27日第66/288号决议中核可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题为“我们希望的未来”的成果文件,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高级代表在该文件中承诺推进各项有助于在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背景下实现健康空气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并承认减少空气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呼吁与相关利益攸关方协作,建立一项公共卫生及空气质量信息工具; 2.邀请受空气质量问题影响的会员国,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协作, 制定和实施改善空气质量的国家行动方案; 3.请联合国及其他实体提供工具,以开发、支持和改进研究与分析,包括评 估空气污染对健康与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健康影响评估等手段查明部门政策的健康风险和益处,以及在国家以下一级(在城市和家庭)在特定利益攸关方群体(如妇女和儿童)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请执行主任与会员国、联合国其他实体以及相关各署合作,确立和分享在 制定和实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战略框架以及改善公共卫生的预警系统方面的最佳做法; 5.又请执行主任通过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向会员国提供关于空气污染问 题的技术支持; 6.呼吁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各级 制定宣传战略,以提高人们对防治空气污染、预防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和增进福祉的政策的认识,并激发人们对这些政策的需求; K1707416 220817

(精选)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基本卫生状况。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l、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期为200%o,目前下降到25.5%o。(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o、30%o、112%o);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期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l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l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制度僵化。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几十年来,政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投入、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

梅琳达·盖茨在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World Health Assembly Remarks Melinda Gates May 20, 2014 Mr. President, Director-General Dr. Chan, First Lady Dr. Christine Kaseba-Sata, Excellencie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to speak to you today. Global health is my second c areer. I wasn’t formally trained in the field, but I have spent the last 15 years learning about it from experts, many of you in this room. I have travelled to dozens of countries to see for myself how the right investments can help people tap into potential that has been buried under the burden of poverty and disease. One thing I’ve learned during my apprenticeship in global health is how complex and how absolutely critical your work is, both as part of this assembly and in your ministries. Here, you debate what is possible, and encourage the world to see what we can accomplish together. Back home, you do the challenging work of turning big plans into results. Simply put, you have proved that your bold ambition is justified. The world is getting healthier—faster—than ever before. To me, the best measure of success is declining child mortality in the last 20 years. When you think about global health as a choice between saving more children or letting more children die, I think it is very clear what we want. The world’s record on child mortality is strong. Since 1990, the baseline year for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dying has gone down by 47 percent. This improvement is even more impressive if you account for population growth. If the rate of death had remained constant since 1990, then 17 million children would have died last year. Instead, the number was 6.6 million. That is incredible progress, but still too many children dying. That progress is stunning. And yet the fact that 6.6 million children still die—almost all of whom could have been saved—is just as stunning. It’s also an urgent call to action. Getting that number down as close to zero as possible is a cornerstone of your work. My husband Bill has had the honor to address this assembly on two occasions. In 2005, when our foundation was still very young, he explained who we are, why we were getting involved in global health, and how we think about solving problems together with our partners. He told the story of the newspaper article we read about rotavirus, which kill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ldren in poor countries but almost none in rich countries. We were shocked by this glaring inequity, but we were also inspired by the world’s ability to

陈竺新中国成立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精心整理 陈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2009年09月08日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万下降到有上世纪60上世纪到3.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四是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处方管理办法》等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归纳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 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计划、法律、经济、行政、项目 卫生事业管理的对象-------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的编制和实施为生计划、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用,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步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管理: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卫生行政组织:指那些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服务组织:指以保障居民健康为目标,直接或间接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组织,包括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营利性和非赢利性医疗机构等。 中国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城乡划分 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卫生部→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运用医学理论、技术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监测、科研、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是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监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论述题 1.“看病难看病贵”原因: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改变 3.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靠自费就医 4.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5.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6.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2.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和增长的原因: 发生的原因:(1)医院方面的原因:①医院对医疗事故不做实事求是的处理 ②医生和病人对医疗差错意见不一 ③医生态度粗暴 ④医务人员索要红包 (2)病人方面的原因:①缺乏医学知识和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不理解②病人及家属不良动机增长的原因:(1)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知识和法律观念意识提高(2)有些医疗主体追求物质利益造成医德降低,态度恶劣(3)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存在未知情况(4)医疗保险带来医、患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 3.分析处方流失的利弊,你认为处方流失能够防止吗?为什么 利:患者可以买到价格便宜的药,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市场竞争,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有利于抑制药价虚高,消除药品回扣。 弊:目前我国以药养医,医院补偿不足,处方流失可能使医院受损失;减少医生与患者的联系,不利于治疗。 防止的可能性不大。(1)连锁药店发展迅猛,价格比医院低(2)患者倾向到药店购买药(3)医疗保险制度使在药店可以保险药费。 4.在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增加农村卫生投入(2)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3)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4)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合理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7)加大卫生支农和扶贫力度(8)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9)发挥中医院在农村卫生服务的优势与作用(10)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全球疫苗行动计划

第六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WHA65.17议程项目13.122012年5月26日 全球疫苗行动计划 第六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 审议了有关全球疫苗行动计划草案的报告1; 认识到免疫接种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十分重要,应承认其为享有健康的人权的核心组成部分; 确认一些国家已经在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个人均能接种所有适合疫苗而不论其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是否残疾、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民族或工作条件方面取得突出进展; 赞赏成功免疫规划在实现全球卫生目标特别是减少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以及有可能在整个生命历程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注意到针对几种主要死因疾病如肺炎、腹泻和宫颈癌的重要病因推出了新疫苗,这有可能促进补充干预措施的扩大并在初级卫生保健规划之间创造协同效应;而且除降低死亡率外,这些新疫苗还将预防发病,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即使在已经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国家也是如此; 担忧虽然已经取得了进展,但如果不实现并保持高覆盖和公平覆盖,消灭和消除疾病的目标如消灭脊灰和消除麻疹、风疹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担忧采用可获得疫苗速度较慢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或许没有机会获得今后十年预计会出现的新疫苗和改进疫苗; 对每五位儿童就有一位未获得全球常规免疫服务而且各国内部常规免疫接种覆盖仍存在巨大空白感到震惊; 1文件A65/22。

WHA65.17 2忆及有关全球免疫战略的WHA58.15和WHA61.15号决议, 1.批准全球疫苗行动计划; 2.敦促会员国: (1) 使用全球疫苗行动计划确定的前景和战略,以制定其国家卫生战略和计划的疫 苗和免疫接种相关内容,尤其要注意增进扩大免疫规划的绩效,并符合各自国家的流行病学形势; (2) 致力于为实现免疫接种目标和其它相关关键里程碑分配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资 金; (3) 每年向区域委员会有关疫苗十年的专门会议报告其收获的经验教训、取得的进 展、仍然存在的挑战及为实现国家免疫目标而采取的最新行动; 3.要求总干事: (1) 加强协调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全球免疫工作以支持全球疫苗行动计划的实施; (2) 确保为落实全球疫苗行动计划向区域和国家层面提供的支持将特别重视加强 常规免疫问题纳入在内; (3) 确定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以实施全球疫苗行动计划的国家计划并 监督其影响; (4) 动员更多财务资源,以支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落实全球疫苗行动计划; (5)监督进展情况并每年通过执委会以实质性议程项目向卫生大会报告实现全球 免疫目标的进展情况,利用建议的问责框架指导讨论和未来的行动,直至第七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 第十次全体会议,2012年5月26日 A65/VR/10 = = =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地处成都市的东郊,距离成都市中心10公里,与锦江区的三圣乡、龙泉驿区的大面镇、柏合镇、高新区的中和街办以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白沙镇、万安镇等相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农村一半以上的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量,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着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防疫、保健等服务的职能。乡镇卫生院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设立7个行政村、1个社区,辖区人口31702人,建有7个村卫生站,共 有乡村医生7人,其中村医生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执业医师2人,卫生覆盖率87%。镇卫生院于2012年4月迁至***凉水村5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型乡镇卫 生院,承担着全镇三万多人口及周边乡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卫生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8人,药剂师4人,放射医师1人,检验医师2人,后勤2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2人,占职工总数7%,大专以上学历22人, 占职工总数65%,中专学历9人,占职工总数27%,中专以下学历4人,占职工 总数8%。 卫生院开设了公共卫生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内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为辖区群众提供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年门诊人次4万人次以上,住院500人次左右,辖区7个村卫生站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签订了服务外包合同。 与五年前相比,可以说卫生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 但是,作为分管卫生的负责人,我也清醒的看到,目前的乡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等要求还相差甚远,甚至连满足老百姓最根本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应向何处转移、怎样在新医改形势下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基层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2,经营状况急剧衰退;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附参考答案)

卫生事业管理重点(附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2、卫生事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发挥主导作用。4、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们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我国的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1、以农村为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与教育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章卫生组织 卫生组织体系构成: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服务组织;3.第三方组织。卫生服务组织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等。第三方组织包括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 第五章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类:(一)基本医疗保险(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三)商业性医疗保险(四)医疗救助(五)农村医疗保障 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新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为基本原则,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医疗服务

WHO全球患者安全联盟

栏目独家协办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特别策划 SPECIAL PLANNING 2 Chinese Hospitals,Dec.2005,Vol.9,No.12 WHO全球患者安全联盟 ■ J ames Killingsworth James Killingsworth: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国际关系管理主任 【关键词】 WHO 患者安全联盟 清洁医护 患者参与 【摘 要】介绍了全球患者安全工作现状、WHO全球患者安全联盟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患者安全联盟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James Killingsworth//Chinese Hospitals.-2005,9(12):2-3 【Key words】WHO,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 clean care, patient for patient safety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ing, history of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 and summary its challenge.Author’s address:managing direct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CI, USA 1 全球患者安全工作现状 WHO世界卫生组织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搜集了大量有关患者的信息,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在美国,有3.7%的住院病人导致伤害;在澳大利亚,有16.6%的住院病人导致伤害,其中约一半可以避免;在英国,有10%的住院病人导致伤害,其中约一半可以避免;在新西兰,有12.9%的住院病人导致伤害,其中约35%可以避免;在加拿大,有7.5%的住院病人导致伤害,其中约36.9%可以避免。 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可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积极的控制措施。在患者安全方面,安全用药管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此,WHO患者安全联盟和其它的一些组织就安全用药管理提出了5个目标,即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病人、正确的 途径、正确的用药。该项目标已总结成为国家以及国际性的患者安全目标。在患者安全方面不仅仅是用药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其它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当然可以归咎为某个人的过错,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实际上是整个体系的问题,如果体系没有出问题,像医疗事故这样的问题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标,不断发现和纠正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负面医疗事故发生之前就杜绝出现事故的可能。那么在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哪里去找一些比较好的模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组织能够来避免这些错误,尽可能地来少犯错误。我们知道不仅仅是在医院里面,因为医院犯错误的机率很高,在航空业也是如此,也有很多犯错误的可能,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的时候航空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非常重视航空安全,当然航空业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事故,这和医疗业也是非常相似的。从近3年的时间看,在欧 洲、美国乃至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都没有出现严重的航空事故,这与高度关注航空安全和行之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密切相关。因而医疗业应该向航空业学习。 2 关于全球患者安全联盟 在患者安全方面,WHO早在2002年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到2004年,患者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议事问题进入世界卫生大会的讨论议程,并发表了专门关于患者安全的技术报告,而且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行动,去认识患者安全的问题。针对患者安全在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各国所有的可利用的资源状况,为将各个国家在患者安全上的不同工作重点和方法推荐到世界各地,WHO于2004年创立了全球患者安全联盟。目前,该联盟已拥有192个以上的成员国,包括了WHO所有的成员国,中国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寻找有关患者安全的解决方案,解决全球共同的问题是该联盟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反映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县政协常委会____年工作安排,7—9月,县政协组成课题组,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主题,先后到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开展座谈走访,同时赴省内部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X家,其中:公立综合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X人,执业护士XXX人。全县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61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执业(助理)医师1.XXX人、执业护士1.XXX人。全县共有规范化乡村卫生室XXX个,持证乡村医生XXX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联系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____0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药品差价达4XX.X 万元。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XXX个,实施公共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了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从____1年的XXX元提高到____3年的XXX元,全县共有95.XXX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金额达XX.X亿元。制定出台《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在我县办医的用地、税收、审批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目前,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进入选址环节。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条件。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XX.X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先后对新昌、白石、宋畈等XXX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X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医疗机构设备技改项目,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腹腔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