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拜耳公司的产品开发研究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拜耳公司的产品开发研究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拜耳公司的产品开发研究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拜耳公司的产品开发研究

一、拜耳公司简介

拜耳公司于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国创建。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该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1925年公司同其他几家化学公司合并建立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战后被拆散。1951年成为独立的法本继承公司,称拜耳颜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

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五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拜耳主要涉及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几个方面。拜耳的发展史被人称为“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阿司匹林、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该企业在2009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四。

拜耳十字

拜耳十字是拜耳公司的标志,1904年起开始使用。拜耳十字由横排和竖排的“拜

晚上的拜耳十字

耳”(BAYER)英文单字组成,两个词共用一个"Y"字母,最外面为一个圆圈。拜耳总部在勒沃库森有一个大的霓虹灯标志。这个1958年安装的拜耳十字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二、拜耳公司的产品战略

从1863年到现在的2013年,这一百多年拜耳公司其实是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的过程,中间的一段历史,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在现今有很多从我们眼中迅速地诞生又迅速的消亡的企业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拜耳公司仍能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拜耳的创新精神。

而在他的产品策略上面,拜耳将公司的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精致。

拜耳化学公司的产品能够长盛不衰,是与其经营者一直注重商品的定位分不开的。该公司在开发自己的新产品时,把自己商品销售的对象确定为注重高质量的顾客,并把自己的产品竞争能力定在竞争对手之上的位置。然后根据定位的标准,投入资金和人力研制新产品。(商品的定位)

而正是由于拜耳公司这种产品定位,所以就特别注重研究与开发。拜耳今日的业务几乎都是自行研发的产品。目前拜耳公司约50%的营业额来自于过去15年间的研发成果。拜耳公司全球有12,000名研发人员,而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金额都超过营业额的7%。

拜耳公司的领导认为,在化学工业领域,研究与制造和销售同样重要。拜耳公司的产品都是花大量研究力量研制的结果。至1990年,拜耳集团遍布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已获多大157670项研究专利。由此可以看出,拜耳集团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内部培养)

拜耳集团还拥有欧洲最大的化学文献图书馆,馆内藏书65万多册,博士论文6万多篇,技术杂志7600种。馆里配备有电子计算机中心,可以进行最为精确的数据和资料处理,为利用馆内资料从事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内部培养)

拜耳技术: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夹层复合材料

拜耳聚氨酯硬泡:有效冷藏链的关键环节

带纳米孔的硬泡塑料

冷库的零排放理念

研制出特殊边缘亮光树脂薄膜

拜耳公司由于始终严格按照自己的定位策略去经营,所以一直致力于开发世界领先的新产品。自从阿司匹林成功后,该公司接连不断的研制出新的闻名于世的药物和化学产品。1939年,拜耳公司的研究人员多马克,因研究发展磺胺的药物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据统计,该公司创立100年来,研究发明的医药达1300多种,其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开发的药物就有700多种。20世纪80年代,随着化学工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拜耳的科研规则更上一层楼,又推出20多种世界闻名的新药。其中有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疗效显著的xiao’ben’pi’ding。

另外,拜耳化学公司的广告宣传,也一直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世界水平,定位于世界市场。拜耳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现在更加注重科研。该公司虽已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近年,它仍在美国开设了两个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并准备在日本再建立一个研究中心。

三、新产品战略的作用

新产品开发具有以下8项战略作用:

1.新产品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

2.新产品可以加强或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

3.新产品能提高企业形象;

4.新产品能为投资提供长期的财务收益;

5.新产品可以提供研究开发的资金,形成新产品开发的良性循环;

6.新产品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7.新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和提高营销效果和品牌效益;

8.新产品可以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新产品开发研究势在必行。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

不确定性、变革性、机遇和高费用性方面

拜耳与其竞争对手

安万特陶氏帝斯曼巴斯夫华峰杜邦

拜耳基本情况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其核心竞争力领域包括医药保健、作物营养和高科技材料。公司产品和服务致力于造福人民,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拜耳还通过科技创新、业务增长和高效的盈利模式来创造价值。拜耳集团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认可并接受其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并将经济、生态和社会责任视为同等重要的企业政策目标。2010年财政年度,拜耳的员工人数为111,400名,销售额为351亿欧元,资本支出为16亿欧元,研究开发投入为31亿欧元。 拜耳医药保健中国里程碑 1936年拜耳在中国成立第一个生产公司-拜耳医药公司,生产一系列的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阿司匹林?止痛药。 1992年拜耳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1995年拜耳在中国注册成立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1996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开始在北京建厂。 1999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工厂通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管理中心的药 品GMP认证。 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拜唐苹?增加IGT(葡萄糖耐量低减)适应症,中国因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批准用药物干预IGT的国家。 2005年拜耳医药保健收购了罗氏的OTC业务。 2007年拜耳医药保健的处方药部和先灵(广州)药业有限公司合并。 2008年成为中国医药医院市场中份额最大的跨国医药公司。 收购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止咳及抗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 拜耳医药保健完成了投资达2.2亿余元人民币的北京生产厂的扩建。 2009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际研发中心成立。 2010年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升级成为直接向总部汇报的区域。 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正式从一家合资企业转变成为独资公司。 2011年普药全球商业管理团队迁至中国。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详阅) 会计093 09363080 侯美昕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2004年的岁末掀起一股狂飙,搅得全球IT业为之震荡。中外名家纷纷亮相,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看好的,不看好的,既看好也不看好的,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现在,并购狂飙已经尘埃落定,为了给历史作个见证,也给这次收购留下一个记录。这次我将此案例进行企业合并案例分析。主要进行一下几部分:并购双方介绍、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过程、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介绍 1、联想集团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结构,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神州租车六家子公司,联想控股作为联想系企业的旗舰,承担公司总体资金管理,以及子公司战略方向的统一协调与指导等战略功能。 2、IBM集团 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90年来在帮助企业创新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1995年,IBM将公司内部的各个软件部门合并,成立了IBM软件集团。 二、并购背景及原因 扩展海外业务,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 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 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 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 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并

获得IBM 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三、并购过程简介 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 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1)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 能。在进行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 (2)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 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 5 亿美元现金、价值 6 亿美元的 联想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 的股份。 (3)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 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 85 亿美元, 2. 23 亿美元和1. 97 亿美元;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四、案例分析 1、合并类型: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够买 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 资产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种合并形式中,参与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前后均 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例如,在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联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 一、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 ●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 (三)战略定位 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 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 3.规定议事日程 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 5.重组业务 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7.新的战略过程 8.新的系统和控制 (五)面临的挑战 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 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 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 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

拜耳人力资源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在人力资源部里,有一个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资源是可以被开发的。每个年终,人力资源部都会对每一个员工做工作表现评估。有人会以为这就如同国营单位评…先进?的形式,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每位员工一定能在那份分类细致严谨的工作评估表上感到此事的重要,同时,在…综述?栏目里轻松和谐地同你的顶头上司共同填写…员工发展及培训计划?。评估的分数将直接影响你的奖金,…员工发展计划?为你真正的…升值?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为了使本年度评估和第二年的目标设定更为有效,每一位经理都必须接受绩效评估的专门培训和模拟评估,目的是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受到尊重,得到公正而准确的评估,提供最适宜的培训以及明确地接受明年的任务。 简单地举个例子: 在企业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方式是HRM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BAYER在中国有十几家企业,每年有两次人事部经理会。并在BAYER网络上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共享”的平台。比如说BAYER光翌有一个秘书已经工作了3年,在公司内部无法调整,如果我在BAYER人力资源网站里得到另一家BAYER公司有一个更高的职位适合她,我会迅速地通过这个渠道输送人才。 这个结果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它告诉BAYER的所有员工,BAYER是个大家庭,你一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成本。因为她已经具备了BAYER的理念,了解BAYER经营方式,甚至于清楚老板的做事风格。当然,最基本的说法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企业的杂志和各种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渠道,比如挑战训练,互动配合性培训,交叉培训等都能使企业员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自己,发挥潜能,依靠团队,精诚合作。它也就成为了人力资源部的一个工作的舞台。 度身定制的个人发展体系 事实上,在去年再次评选杰出雇主的时候,归梅萍为了那句落实到书面上的话颇费了一番心思。长久以来,公司管理层达成的共识就是“员工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未来”。本着实现

案例1 拜耳公司的市场定位

案例1 拜耳公司的市场定位 每个人都知道,产品质量越高,往往其制造成本越高,因而大多数企业都从低价值切入市场,但德国拜耳公司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并大获成功。 拜耳公司创立于1863年,1991年销售额达255.81亿美元,利润额1亿美元,雇员16.4人,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四十二位。 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而且敢于将产品定位在高质量、高技术市场上,因为高质量要求企业具有高的研究开发能力,搞得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拜耳则不同,它重视研究开发并具有高质量的研发能力。 拜耳公司的领导人认为,在化学工业领域,研究与制造和销售同样重要。拜耳公司的产品都是花大量研究力量研制的结果。至1990年,拜耳集团遍布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已获多达157670项研究专利。由此可以看出,拜耳集团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 1990年,拜耳集团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达27.38亿马克。1991年,这笔费用增加到30亿,占拜耳集团销售额的7%。一位资深的分析家对拜耳的产品进行分析后认为,在过去的15年内,拜耳营业额的50%是靠科技投入获得的。 1990年,拜耳的研究人员为13206人,到1991年增加至13488人。其中8000多人在德国境内的拜耳企业内从事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研究经费的2/3用在德国的研究机构。同时,拜耳也重视其在国际的研究力量,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的公司着力研究新产品。 拜耳公司由于始终严格按照自己的定位策略去经营,所以一直致力于开发世界领先的新产品。自从阿斯匹林成功后,该公司接连不断地研制出新的闻名于世的药物和化学产品。1939年,拜耳公司的研究人员多马克因研究发现磺胺的药物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据统计,该公司创立100多年来,研究发明的医药达1300多种,其中70年代工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拜耳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又推出20多种世界闻名的新药,其中有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疗效显著的硝苯吡啶。 另外,拜耳化学公司的广告宣传,也一直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世界水平,定位于世界市场。拜耳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现在更加注重科研。该公司虽已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它仍在美国开设了两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并准备在日本再建立一个研究中心。 问题: 1、拜耳实施高定位的基础是什么? 2、拜耳是如何实现其产品定位的?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 引言....................................................................................................................................... 一、宝洁公司简介 ........................................................................................................... 1.1 宝洁公司概况....................................................................................................... 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1.3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3.1 P&G组织结构分析.......................................................................................... 3.2 P&G经营战略分析.......................................................................................... 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3.4 P&G管理挑战................................................................................................... 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

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 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

拜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揭秘(一)

拜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揭秘(一) “以人为本”这句话今天频繁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亮相,每一个人,都是可待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人们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那就是使人真正的认识自己是人并以更高的目标做人。以前我认为人就是被用来做事情的,然后根据老板的感觉和意愿付你薪水。步入人力资源这个行业后,我才逐步懂得了什么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开发人力资源。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人力资源的概念中,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实际上,这个最适合的,也就是最好的。 一个企业建立以后第一步就是招兵买马。董事会会给你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的大致的要求,这个要求决定了你这个企业各种岗位的状况:规模、人数等。你再根据这个要求对每一个职位进行具体的职位描述,然后去招聘你需要的人,而不仅仅是招到一个个有意进入企业的人,同样也不应该是一个超乎标准的人,最合适的标准是他的条件距离你的要求有20%未达标,这样的人,企业对他有足够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他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冲劲和兴趣,高涨的工作热情对于任何一家

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一个距离标准太远的人,培训成本和时间都太高太长,一旦他真正成熟的时候,也许他已经打算离去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用好人而不是培训人,一个很OVER的人,看起来好象得到了“便宜”,可以立即使用,但原有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很可能使他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远不是你所期望的。因此,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一年我们公司上海办事处招聘一个销售助理的职位。在上海,拜耳是个很响亮的名字。位置只有一个,但前来竞聘的人有200多人。挑来挑去,好中选优,最后剩下了5个女孩。于是,销售部经理专程从香港飞过来,加上上海办事处的人员以及我,一共5人组成了面试小组。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我说,你们想喝点什么,请随便来。有3个女孩说要咖啡。当一位销售代表拿来了第一杯咖啡时,有一个女孩说:哎呀这个放糖放奶,我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第二个女孩说:我喝加奶但是不加糖的咖啡。第三个女孩说:那给我吧,我无所谓,怎么样都行。这个时候正式的面试还没有开始,但是我们已经有人在面试评价表上划去了前两个女孩的名字了。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一、案例描述 (一)雷诺与尼桑 1、雷诺 雷诺汽车公司创立于1898年,二战后由法国政府接管,之后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80年代初雷诺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万辆以上。然而高速发展导致债台高筑,亏损严重。从1985年起,雷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并适时推出了多款汽车产品。企业改革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使雷诺公司再次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的厂商结成联盟赢得世界汽车市场约10%的份额;扩大产品了范围。 1990年2月-1993年12月,雷诺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行动失败。背景:以共享两公司的协同优势为基础,双方具有较为相近的民族文化。失败原因:沃尔沃股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欣赏法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就我们自身而言,存在着外交经验的缺乏以及可控的巨额保险。” 失败后,雷诺考虑引进潜在的伙伴公司:富士、三菱、铃木、尼桑。 2、尼桑 尼桑于1933年创立。二战初期尼桑损失了大量的销售力量,战后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起,“蓝鸟”和“阳光”热销。1961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海外企业。20世纪80年代,国内销量下滑,尼桑开始迅速海外扩张。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尼桑的利润迅速下滑。1996年,尼桑第14任总裁花轮上任。 与许多日本大型企业的通病一样,尼桑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的控制力不佳,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8年底,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二)联盟的形成与结果 1、联盟的形成 ●1985年~1995年,雷诺保持与日本:本田、三菱,韩国:三星、大宇公司交往。 ●1998年4月,雷诺的一个代表团对日本的汽车公司进行全面的考察。 ●1998年6月,雷诺总裁路易·施伟泽分别写信给三菱和尼桑,提议进行广泛的战略合 作。 ●1998年7月底,施伟泽与尼桑总裁花轮见面,并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两个公司发现约20个潜在的合作机会后,双方总裁于1998年9月10日签署了一份关 于技术和金融合作评估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让雷诺确立与尼桑合作,建立了21个联合研究小组,研究结盟的可行性。 ●1998年10月,施伟泽草拟了标题为“日产和雷诺联手”的联盟协议书,列出了他设想 的协议内容。

德国拜耳PC 2858

德国拜耳PC 2858物性数据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注塑级外观颜色:--- 用途概述:--- 备注说明:特性:中粘度,FDA认可,食品级。医疗产品及一般用品,HB以及V-2级 德国拜耳PC 2858物性表资料 由金橙塑胶提供 T e L: 1 5 2 0 7 6 9 2 620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 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 (体积) 300℃,1.2kg ISO 1133 9.5 cm3/mm 熔体流动速率 (质量) 300℃,1.2kg ISO 1133 10 g/10min 吸水性 饱和值23℃, Saturation ISO 62 0.30 % 吸湿性 23℃/50℃相对 温度 ISO 62 0.12 % 密度--- ISO 1183 1200 KG/m3 物理性能折射系数--- ISO 489 1.586 --- 雾度(透明材料)3mm ISO 14782 <0.8 % 透光率(透明材 料) 1mm DIN 5036-1 89 % 透光率(透明材 料) 2mm DIN 5036-1 89 % 透光率(透明材 料) 3mm DIN 5036-1 88 % 透光率(透明材 料) 4mm DIN 5036-1 87 % 机械性能拉伸模量1mm/min ISO 527 2400 MPa 屈服应力50mm/min ISO 527 65 MPa 屈服应变50mm/min ISO 527 6.0 % 名义断裂拉伸应 变 50mm/min ISO 527 >50 % 拉伸蠕变模量1h ISO 899-1 2200 MPa 拉伸蠕变模量1000h ISO 899-1 1900 MPa CHARPY冲击强度23℃ ISO 179-1eU N KJ/m2 CHARPY冲击强度-30℃ ISO 179-1eU N KJ/m2 IZOD缺口冲击强 度 23℃ ISO 180-4A 85 KJ/m2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第一章:绪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滚滚而来,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更加提高。在这种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作用。因此,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管理,自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为这次论文研究的对象。首先我们来了解下跨国公司的定义 1.1跨国公司的定义 1.1.1广义的跨国公司定义 广义定义使用于普遍意义上的跨国公司。1963 年美国《每周商务杂志》对跨国公司就进行了描述性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公司。第一, 它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取其他形态的直接投资; 第二, 具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力, 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究等方面, 能做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 联合国跨国公司问题研究报告认为“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 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适用于凡是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的企业。” 著名英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说: “国际的或者多国的生产企业的概念..简单地说, 就是一个以上的国家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例如工厂、矿山、炼油厂、销售机构、办事处等)的一个企业。” 1.1.2狭义的跨国公司定义 狭义定义着重突出在跨国公司的规模巨大上。1968 年,哈佛大学维农教授把跨国公司定义为“一个跨国公司就是一个控制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设立公司的母公司, 不同国家的各个公司之间人力和财力实行统筹使用, 并且有共同的经营战略;它们共同的规模巨大”“每一群的销售额在1 亿美元以下者, 是很少值得注意的。”“它们不是单纯的出口商,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者, 它们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 在本国以外的活动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他把跨国数限定在6 个以上。 又一种定义认为, 跨国公司是“在世界各地适当地点布下许多工厂和销售据点组成为密网, 以其世界战略为基础, 追求整个公司的最大限度利润和发展的企业。” “联合国贸发会1993 年称营业额在10 亿美元以上的为跨国公司”。 1.1.3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86 年联合国制定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指出跨国公司的定义:“本守则中使用跨国公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 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进行运营, 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 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 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这个定义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的跨国数量和生产销售规模上, 而是更强调了跨国公司实质性的内容, 强调了它的一体化战略, 因而也更体现了它的深度, 尤其是对发展中

拜耳公司的激励方法浅析 (2)

防灾科技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拜耳公司的激励方法浅析 专业 层次 学号 答辩人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前言 (4) 2激励的相关理论 (4) 2.1激励的概念 (4) 2.2激励的内容 (5) 2.2.1基本原则 (5) 2.2.2激励的类型 (6) 2.2.3激励的主要理论 (7) 2.3激励的作用 (9) 3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激励方法 (10) 3.1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经营简况 (10) 3.2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激励方法 (11) 3.2.1关于绩效考核激励方面的方法 (11) 3.2.2关于薪酬激励方面的方法 (11) 3.2.3关于培训激励方面的方法 (12) 3.2.4关于精神激励制度方面的方法 (13) 4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激励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3) 4.1存在的问题 (13) 4.1.1绩效考核方面存在问题 (13) 4.1.2薪酬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4) 4.1.3精神激励方面存在问题 (14) 4.2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5) 4.2.1缺乏总体的先进激励理念 (15) 4.2.2忽略员工对未来成长的心理需求 (15) 4.2.3激励制度僵化落后 (15) 5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员工激励方法的优化措施 (16) 5.1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16) 5.2制定完善的薪酬体系 (17) 5.3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 (17) 5.4强化非物质激励 (18) 结论 (18)

拜耳公司的激励方法浅析 摘要: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的制度。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动态的现代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在企业中,人力资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本开发价值是管理的关键。于是,企业通过激励制度的建立,鼓励企业员工全身心的投入企业的劳动和创造。并且在企业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激发企业员工奋发向上的热情,忠诚及责任感等;可以防止企业员工的流失,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立足实际,围绕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激励现状,探讨医药公司的激励方法,以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拜耳公司;激励;企业管理 1前言 如今社会全球化已然日趋风盛,全球范围内所有组织机构争夺的重点是人才。如今市场经济斗争激烈,人才资源不但是组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然而所有组织机构的行为效率最终取决于组织机构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其他行业的公司相比,医药公司更具有创新、高效和精简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也更加的重要,要求公司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创建高效、务实和专业的人才团队。 在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人力资源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员工激励不足,导致公司运营受到极大阻碍,也不吻合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本文参照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具体的案例,探讨医药公司员工激励的是什么样的近况和怎样改进,期望总结出拜耳(中国)有限公司激励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给出相关的提议。 2激励的相关理论 2.1 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在心理学中被用来指刺激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管理的定义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是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从而完成机构的目标和工作。它意味着激励一个人的动力和驾驶动作。机制是复杂的工作系统中每一个分系统的组成和运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激励是指系统内各种驱动因素和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

五大公司企业合并案例

五大公司企业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 并购过程: 12月 8日,联想宣布以 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IBM的个人电脑业 2004年务。 2005年 3月 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作出裁决,批准联想集团并购 IBM全球的个人计算机 (PC)业务。17.5亿美元中的 6.5亿美元将以现金支付,6亿美元以联想的股票支付,每股计价 2.675港元,包括 8.2亿股联想普通股,9.2亿股优先股,共计 17.4亿股联想股票,占联想股份的 18.9%,BIM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在收购前,BI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帐面净资产为负 6.8亿美元。 2005年 5月 1日收购完成,新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全球市场的 8%,是世界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合并动因: 联想长期以来把战略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高效的团队。 联想收购 BI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通过利用 BIM现有资源有利于解决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联想此次收购,连同 BIM的 PC部门员工一起纳入摩下,这些员工在国际市场上的丰富经验对想把“LENOVO”,打入全球市场的联想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其次,联想缺少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而 BIM 在国际上有较为完善的销售渠道。最后,这次收购因 BIM在世界上的地位而被全球媒体大量报道,ELNOVO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成为

一个被大肆宣传的品牌,这无疑为 LENOVO走向世界埋下了有利的伏笔。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来说,被纳入联想旗下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机遇。首先,BIM 在全球大型企业的市场方面个人电脑市场做得非常好,联想在小企业的市场方面做得很好,两者的联合能把这两部分的优势联合在一起。其次,新联想通过扩大了的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降低个人电脑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对 BIM个人电脑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也提供了一个机遇。因此,此次联想收购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双方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此次收购实现了优势资源的联合。 合并结果: 截至 2004年上半年,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己经累计亏损三年半,金额达到 10亿美金,其中 2002年亏损 1.71亿,2003年亏损 2.58亿,2004年上半年亏损1.39亿,到 2004年 6月底,IBM PC业务的帐面净资产为负的 6.8亿。 IBM在此次出售中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成功地把盈利率低的不良资产转变为优质资产 (现金)。通过把优良资产投资到资产收益率较高的业务上,IBM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截至到 2004年 12月 30日,IMB股价上涨 -66财经研究 0.12美元,累计上涨 6. 1%。从短期来看,此次并购恶化了联想的财务状况。首先,2003年 IBM 的 CP业务亏损 2.58亿美元,联想 2003年纯利润为 10.5亿港元,折合美元约1.35亿美元,简单计算下,新联想将有 1.23亿/年的帐面亏损。其次,2005年 4月联想宣布向 BIM支付的现金增加到 8亿美元,股票相应减少到 4.5亿美元。而收购 前联想仅持有现金约 4亿美元现金。联想通过债务融资获得 9.5亿美金,向IMB支付 8亿美金后,留下约 5.5亿美元,新联想获得大约 4年时间解决 IBM的PC业务亏损。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拜耳公司的产品开发研究

一、拜耳公司简介 拜耳公司于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国创建。拜耳公司是世界最为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该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1925年公司同其他几家化学公司合并建立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战后被拆散。1951年成为独立的法本继承公司,称拜耳颜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 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五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拜耳主要涉及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几个方面。拜耳的发展史被人称为“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阿司匹林、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该企业在2009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四。 拜耳十字 拜耳十字是拜耳公司的标志,1904年起开始使用。拜耳十字由横排和竖排的“拜 晚上的拜耳十字 耳”(BAYER)英文单字组成,两个词共用一个"Y"字母,最外面为一个圆圈。拜耳总部在勒沃库森有一个大的霓虹灯标志。这个1958年安装的拜耳十字是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广告。 二、拜耳公司的产品战略 从1863年到现在的2013年,这一百多年拜耳公司其实是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的过程,中间的一段历史,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在现今有很多从我们眼中迅速地诞生又迅速的消亡的企业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拜耳公司仍能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拜耳的创新精神。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 一、跨国公司定义:跨国公司服务方案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 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二、上汽集团出巨资收购通用大宇10%的股份 通用汽车通过剥离大宇原有的许多不良资产,保留了韩国境内的3个汽车厂的优质资产,汉城的设计中心、在海外的部分分销公司,即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精髓,并且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大宇汽车公司的债权人合作成立的一家绝对控股的新公司——大宇汽车科技公司接管大宇汽车轿车生产业务。2002年4月通用汽车及其合作公司的亚洲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和日本钤木汽车公司,联合投资收购持股67%,其分配比例为:通用汽车占41.1%,日本铃木占14.9%(出资8 900万美元),上汽集团占10% (出资5 970万美元),其余33%由大宇债权人持股。新合资公司通用大宇于2002年10月底正式成立并运营。 成功之处: 1.促进上汽融入国际汽车工业 上汽参与通用大宇公司,股份虽然不多,但使中国汽车工业在走向世界方面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同时,上汽集团也能够帮助通用大宇更快地进入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对于上汽和大宇来讲这是—项双赢的投资战略。一向奉行“引进来”的中国汽车上业,终于迈出了走出去”的第—步,参与到全球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去。它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国际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这次收购并转让股权的行既照顾了亚洲合作伙伴的关系,又降低了收购大宇汽车公司的风险。而铃木公司和上汽集团在其中也得到了实惠,分享到了由通用公司针对韩国方面近似严酷的谈判压价成果。这不仅能促进上汽集团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国际经营管理经而且能通过优化组合集成其在亚洲的合作伙伴的全球资源,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致命缺陷,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 2.是一种提高国内市场份额的巧妙方式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山东大宇项目作为大宇惟一在华资产。上汽集团参与收购大宇资产 最终目标将是中国市场 上汽集团此次的借船出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行为。 3. 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良好战略性开端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借船出海”实施出海跨洋战略说明 近年来中园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已经开始踏上了—条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目前,中国的跨国兼并和收购行动适度,有一个很好的战略性的开端。 三.联想的跨国投资与规划 联想自成立起,始终坚持“以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做贡献”。1985年11月,“联想式汉卡”正式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的鉴定。经过几年奋斗,联想公司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有些还远销国际市场。同时公司的资产、人员数量、营业额、税利等也迅速增长。但是,公司总裁柳传志却认为 联想“还只是一叶飘零小舟,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他明确提出 “争取在几年内创办成全国第一流的外向型计算机企业,为国民经济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