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提出的“睁大眼睛看世界”和“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技巧”的新观念,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严重打击。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救国图存的方法和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报纸、书籍、地图,在战争期间审问英国囚犯,以及直接询问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获得了当时的世界知识。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被道光派往广东虎门镇压鸦片和打击鸦片走私。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出版物。1841年,他把它们编成《四洲志》,并把手稿交给了他的好朋友魏源。1843年1月,魏源将其编为《海国图志》,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论述了海防的战略和战术。《《筹海篇》》一书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丰富强兵,抵抗外国侵略,在近代中国创造先进的外国军事科学技术”的思想。魏源及其《魏源简介》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这个词沉默而深沉,来自湖南邵阳。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创了世界历史。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着大考官脱口说出对联“杯里太极”,并回答说:“我怀了一个儿子”。听了这话,县长反复表扬他,从小就想得很快。魏源出生在邵阳县一个小官员的家里。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是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他从不放下书本,熬夜看书。他的母亲害怕他会在过去搞垮自己的身

林则徐电影简介

林则徐电影简介 《林则徐》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联合起来扣留中国鸦片船,于1839年在虎门把烟土全部焚烧的事情。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林则徐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 林则徐电影基本信息《林则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岑范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片。 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联合起来扣留中国鸦片船,于1839年在虎门把烟土全部焚烧的事情。 《林则徐》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部献礼影片之一。 林则徐电影剧情简介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将此事告之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 林则徐到广州后,立刻采取行动,联合两广总督,加强海防,并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同时扣留可疑英国商船,收缴大量鸦片烟土;随后,林则徐亲自督导,将收缴的二万余箱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举动严重触动了英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他们遂于1840年5月悍然发动鸦片战争,一直挥军北上打到天津,震慑北京。

道光帝昏庸无能,为讨好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不力为名将其职位革除,另派琦善前往广州,商量向英国投降。后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到新疆,但英帝国主义并不满足,将侵华的战火由沿海烧到内地,面对敌人的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抗英斗争。 林则徐电影幕后制作该片既是新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作品,也是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中国彩色故事片。 该片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片,围绕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史实,成功将爱国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形象再现于银幕。 影片塑造人物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该片的美术和音乐,在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林则徐人物生平贫苦童年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儿。 虽然林宾日为私塾教师,中了秀才后又可领取公粮。但家里人口众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无以为继。林母陈帙瞒住丈夫,偷偷以女红这项手艺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后来,林则徐在其著文《先妣事略》中忆述:“逾年,家君入学,旋食廪饩。此后馆谷虽稍充,而食指渐繁,贫如故。先妣工针凿,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评述 冯伟 摘要:爱国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它包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分析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对促进现代国人增强爱国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思想 引言 爱国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有行为上的表现,有思想上的表现。但这两种表现却又是相辅相成的。研究一个典型的爱国人物可以指导我们当代青年明确爱国的含义,不盲目的去爱国,甚至用错误的方式方法去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国家的未来是当代的青年,只有让他们有了一个正确的爱国意识,爱国价值观,才能在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在众多爱国仁人志士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不仅具有其普遍意义,而且又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民族英雄,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只能过眼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的爱国思想的体现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文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震中外的林则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其谥号“文忠”,是清朝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所赐,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到广州前也认为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接触“夷务”后迅速开阔了眼界

徐州导游词

徐州简介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徐州,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誉。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设市,现辖丰、沛、铜山、睢宁4县,邳州、新沂2个县级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5区。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963平方公里。总人口900多万,年平均气温14℃。 徐州拥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国第一个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出生地和发迹地,数百年的两汉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徐州的两汉文化遗存,以“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除此之外,汉皇祖陵、项羽戏马台、楚汉鏖战的九里山古战争遗址、霸王别姬处、虞姬墓、以及刘邦荣归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风歌》的歌风台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遗存还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鹤亭、黄楼、东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关盼盼的燕子楼、北魏大石佛、苏北第一寺—兴化寺、以明清民居为特色的民俗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等。 徐州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云龙湖水质清澈,仿佛一颗明珠镶嵌在市区南部。绿波层涌的泉山森林公园、玉带迴转的故黄河风光带、临波倚翠的云龙湖滨湖公园以及多条景观路工程,使徐州披戴着一袭醉人的锦山绣水。 徐州市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汉文化景区 1.景区概况: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2.汉文化广场: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由江苏省美术馆油雕院吴支超教授设计制作,雕塑高5米,花岗岩材质,底座高4米,花岗岩贴面。其余是大块绿地,铺地分隔,绿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并设有花坛。西入口两侧各设一小品,龙头喷水,并镶嵌反映刘邦生平的汉像画浮雕,是一座布局对称、体现汉代文化高品位的市民休闲广,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两汉大事年表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仅可以与石材形成一刚一柔的对比,更成为两汉文化广场中将各个景点联系起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 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 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 年1 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 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 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 ,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 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 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

对林则徐的评价人物评价

对林则徐的评价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对林则徐 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 2 万多箱鸦片现货,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其禁烟所选用的是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不要动脑子的专制政府一贯使用的愚蠢方法,其所用的主要手段则是对付本国当惯了亡国奴的民众一用即见效的暴力手段。他在对付后面有英帝国撑腰的鸦片贩子时所选择的政策措施,更是毫无技术含量和外交智慧可言。当他把自己制定的“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禁烟措施付诸实施之后,其给国家招来战祸的结局也就被历史性地注定了。 林则徐最终历史定位:林则徐乃是标准的忠臣和清官,他青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林则徐从庶吉士开始他的宦途,终身勤劳王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两袖清风著称。宦游几十年,历任各地方面大员,但退休之后却两袖清风。全面看他的一生,林则徐禁烟,治水,平乱,建设边疆,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其私人的节操,则为海内外公推。在平息云贵汉回纠纷时,林则徐坚持:“只分良莠,不分汉回”,那又是极难可贵的民族平等胸襟。在东河治理水利,他极精明干练,调查

魏源人物评价,魏源简介: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人物评价,魏源简介: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文导读: 著述魏源学识渊博,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其它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8] 。2005年,作品结集为20卷《魏源全集》。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圣武记》《圣武记》书中谈到18世纪西北地区穆斯林的反清起义问题。共14卷,前10卷以纪事本末体记述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后4卷《武功余记》为作者对有关军事问题的论述。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而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主张严禁鸦片这一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伟大壮举,他是第一个奋起组织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也因此使他在中国有了“民族英雄”的美誉。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学其优而用之,被称为“放眼世界”的第一人。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这一次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

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让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池南学校(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 13 )课时 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 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资源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出示课题)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劳动力、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出示图片现代毒品:海洛

林则徐传记

林则徐传记 安全1501 2015013343 李睿文 公元1785年8月30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已是半夜时分,福州城内,一片寂静。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然而,惟有离贡院不远的一条叫做左营司的小巷里,一户“矮屋三椽”的人家,却还亮着灯火。忽然,屋内“哇——”的一声,清脆响亮,划破夜空,传向四方。一个男婴降生了。这个男婴,便是日后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1796年,12岁的林则徐岁试中佾生,应郡试第一。第二年参加科试,中秀才,即入鳌峰书院读书。林则徐在鳌峰书院求学7年,一直到1804年20岁时中举为止。当时的鳌峰书院是福建的最高学府,主持书院的山长是郑光策,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山长郑光策的引导下,开始钻研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接触各种经史典籍,眼界大为开拓”。林则徐在鳌峰书院7年的学习中,博览各种古籍,潜心研读经史,写下大量读书心得笔记,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816年9月,林则徐到南昌充江西乡试副主考官。他奉公守法,细心勤阅荐卷,严肃处理抄袭作弊。他选拔的人材,“素有文誉”,使地方上大为满意。 1820年3月21日,他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上任不久,便于4月9日出疏严劾福建澎湖协副将张保。此时,河南马营坝决口甫堵,仪封南岸又决,河南巡抚琦善措置无方,料贩乘机囤积居奇,影响河工进行。林则徐于5月8日上奏揭露料贩囤积居奇,建议敕令地方大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这两次言事,均被嘉庆帝重视,加以采纳。 林则徐决狱平恕,“申理淹滞,博击豪强”,取缔烟贩,拿办土豪恶棍,深受人民爱戴,“民颂之曰林青天”。林则徐奉旨总办江浙七府水利后,首先督促查勘吴淞江、黄浦江和娄江三江水道,研究疏浚方案。他认为三江水道淤塞,“蓄泄无资,旱涝皆足为害,如上年被水灾,蠲缓赈贷,不但无入,而又上耗国用,下损民财,贻患匪浅”,疏浚工程必须赶紧动工。按惯例,河工费用由沾水利的州县分摊,但因去年水灾,不宜马上征摊,故建议督抚先行由藩库借垫以应挑浚之需。 9月24日,林则徐接到母丧噩耗,立即请假奔丧。12月7日,林则徐得悉父亲在赴宁途中病亡于浙江衢州,便星夜从陕南奔丧, 1828年1月到衢州,扶柩返回福州,守制丁忧三年。 丁忧期间,林则徐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披图经史,并与旧日师友话谈桑梓,作文赋诗,有时也和他们徘徊于幼时钓游之地。 1831年4月11日,林则徐接任河南布政使。在豫期间,他清理各洲县悬款,为政府疏通财源林则徐严守职责,多次受到道光帝的眷顾,称他办事得力道光帝这样的隆宠,在当时的臣僚中是不多见的,林则徐感激涕零,决心做清廷的良臣廉吏。 在英国政府的共谋和卵翼下,鸦片贸易空前繁荣,规模越来越大。无产阶级革命先辈马克思曾指出:1834年“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他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天朝的拼命抵制,在1837年就已将价值2500万美元的3.9万箱鸦片顺利地偷运入中国”。根据历年中国官方关于各地鸦片流毒情况的报告,英、美等国鸦片贩子通过分赃利润、重贿收买等无耻手段,勾联中国烟贩、腐败官吏兵丁,建成了一个几乎遍及全中国的贩烟毒网。以贩毒为生的鸦片贩卖集团,人数在百万以上,仅“闽越之民,自富商大贾,以及网鱼拾蚌,推埋剽劫之徒,逐其利者不下数十万人”。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的人,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弁,构成一个庞大的鸦片受贿集团。负责缉私的地方官吏、兵弁等是直接的受贿者,他们主要是收受烟贩现银和鸦片的贿赂,以得赃纵放得利的。 在贿赂公行的情况下,道光帝一次又一次的严厉禁烟命令,毫无实际效果。鸦片贩卖集团和受贿集团狼狈为奸,互为利用,结成一股最黑暗、最腐朽的恶势力。倚仗英国政府的支持和中国鸦片贩卖、受贿集团的配合,英国海盗商人的余孽——鸦片贩子们通过鸦片贸易从中国掠走大量的白银,扭转了贸易逆差。从1833年起,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无须向中国输入白银,便可购得大量茶叶,转售给国内和欧洲各国,从中牟取巨额暴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 价林则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林则徐纪念馆参观报告

近代史实习报告 ——————林则徐纪念馆 班级:电子1107 组员:陈浩(29);梁大雄(28);游应 (27) 指导老师:林林

林则徐简介 人物简介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 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林则徐于 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 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 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 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 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 辉煌的岁月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

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到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 则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林则徐家规

福建林则徐一代忠贞垂史传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在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历官14省,统兵40万,为官清廉刚正,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主持编译外国报刊,了解学习西方技术,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还致力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福泽至今。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则徐故居 林则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文北路(文藻山),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是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于道光初年购置,内含主座三进,东西各两进,由“七十二峰楼”(林则徐藏书楼)、“揖斗楼”等组成。林则徐为其父母丁忧守制、回乡探亲以及晚年养病时居住于此。

1948年,一场洪水摧毁了林则徐故居大部分建筑;1961年,林则徐故居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林则徐故居第一期修复工程“七十二峰楼”竣工;2013年,作为“林则徐宅与祠”的组成部分,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七十二峰楼”被辟为“林则徐文献馆”;2015年8月,“林则徐文献馆”正式启用,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开工。 ●脚本 志存高远慎守儒风 ——林则徐家风家训励后人 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耀眼的小行星——林则徐星,这是国际天文学史上极少用中国政治家名字命名的行星,这是福州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世界禁毒先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995年,在福州召开的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号召,“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闽都福州,钟灵毓秀,人文鼎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在毗邻三坊七巷的澳门路16号,有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四年级语文教案)林则徐(虎门销烟资料)

林则徐(虎门销烟资料) 四年级语文教案 简介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____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____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惩办****贩子,迫使外国****商交出****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____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____年因病返籍。____年病死于广东潮州。林则徐在****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文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

____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震中外的林则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家。其谥号“文忠”,是清朝皇帝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所赐,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评价最贴切,那就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到广州前也认为洋人的腿不会打弯,接触“夷务”后迅速开阔了眼界 林则徐一生的大部分轨迹,还是按传统封建仕途行进。____年他生于福建,20岁时中举人。26岁便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后来,他历任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成为汉族大臣中最受满清皇帝重用的人物。 ____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在禁烟时,又积极整顿海防,筹备战守。____年夏,英军入侵后,道光皇帝认为是他惹的祸,将他革职后充军伊犁。后来,皇帝又念及林则徐的忠心,于____年重新起用他,并授予林则徐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要职,直至他____年因病辞官返乡。 林则徐禁烟前,中国封建王朝仍以“天朝君临万国”的妄自尊大心态紧闭大门,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