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统计图表的应用

地理统计图表的应用

地理统计图表的应用
地理统计图表的应用

专题三地理统计图等图像的判读应用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一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

1、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

(1)二维坐标图: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但要注意横、纵坐标不唯一时的切换。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ⅰ.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ⅱ.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ⅲ.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ⅳ.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必然一致,而不是既可以

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

(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图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2、结构图的判读与应用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

而成。通常对结构图题型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第一,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

比例及其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第二,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以对比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在结构特征上的差异或联系。

第三,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

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

(1)扇形(饼状)结构图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事物由哪几部,二是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如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图甲)。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结构图(图乙):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

此类结构图的判读步骤为: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②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④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2)柱状结构图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用柱(线)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判读柱状结构图,首先要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两个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3)矩形结构图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例如,阅读上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的时间段,纵坐标表示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由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但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取代煤炭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的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金字塔图

金字塔图多用于人口的年龄结构统计上,又称人口百岁图,是用几何图形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示,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左右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特征反映的人口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人口金字塔的基本类型分三种,如下图所示。

①为增长型:下宽上窄。表示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增长趋势。

②为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稳定趋势。

③为收缩型:上宽下窄。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将呈减少趋势。

另外由于人口生育、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等。

3、地理表格的分析技巧

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欲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切不可被表格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一般而言,解读表格题,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要注意以下要点:

(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表格题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命题意图,是

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认识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发展思维。

4、地理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关联图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搞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把握图的核心,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2)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的知识进行联想,把相关知识在头脑中过一遍,并使其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3)做这类题时,先把联系最紧密的,自己觉得最好填的先填出来,剩余越少就越好选了。

(4)解答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

5、地理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地理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①分析其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

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

例如:读“世界气候模式图”可以看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那么只要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方都可能会有这种气候的分布,我们应该在世界地图中熟悉一些典型的地区,比如: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2)地理过程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过程模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①了解图意,图文转换。从图中获取答题的信息。

②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就是在读图了解图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整理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③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6、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分布图在图形系统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工农业要素分布图、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图(如南方地区矿产、铁路和城市等多要素分布图等)。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如下:

(1)读图名

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

(2)读图例

一般的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读图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

(3)定位置

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知识点二地理绘图能力的培养

1、地球公转示意图

绘图内容:二分二至日、太阳位置、近远日点、公转方向、自转方向。

特别注意:(1)太阳位置与近、远日点的关系。

(2)太阳位置与地球上太阳直射半球的关系。

(3)地球南北极与公转方向的关系。

2、黄赤交角示意图

特别注意:(1)地轴与赤道垂直。

(2)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为23°26′,黄道与地轴交角为66°34′。

(3)黄赤交角的大小等于回归线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极圈的度数。

3、光照图

特别注意:(1)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地轴(经线)的关系:冬、夏至日时,晨昏线与地轴(或经线)呈23°26′的夹角;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地轴)重合。

(3)在光照图转绘时要注意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各条经线的地方时。

(4)注意不同光照图的绘制。

4、热力环流图

特别注意:(1)首先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2)根据冷热确定垂直气流方向。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流上升。

(3)根据气流上升和下沉,判断近地面和高空中的气压高低。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4)空气的水平运动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5)注意海陆、湖陆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

5、等压线图

绘图内容:绘制等压线、风向、低压槽、高压脊、冷暖锋等。

特别注意:(1)在绘制等压线图时要将各点顺次连好,并用平滑线连接起来。

(2)画风向时:首先判断出高低气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然后根据南北半球确定出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适当的角度,南半球向左偏转适当的角度。

(3)低压槽位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部分,等压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并且画在最弯曲的部分。如下面图1左图。

(4)高压脊是高压中心向外延伸的部分,等压线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凸出,并且画在等压线最弯曲的部分。如图1右图。

(5)冷暖锋的位置均位于低压槽上。气旋的前方为暖锋,气旋的后方为冷锋。如下图:

6、气候图

绘图内容: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特别注意:(1)绘制气温曲线时,要找准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2)绘制降水柱状图时要找准数值。

7、气压带风带图

特别注意:各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一般情况下,赤道低压带位于0°纬线两侧,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风带介于两气压带之间。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西风带与信风带风向相反,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

8、扇形比例图

特别注意:首先根据提供的资料算出各部分的比例,然后一般按由大到小逐步画出(也可例外)。在画之前可将圆根据需要分成四等份或八等份等等,以便准确绘出各部分的比例。

9、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

绘制内容:画出河谷、分水岭,标出水库坝址的位置,绘制地形剖面图。

特别注意:

(1)画集水区域——沿山脊线与鞍部画,若集水区域为一盆地且修建水库的话,则集水区域为这一水库的最大集水范围。

(2)画脊线与槽线——在等高线最弯曲处,若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可画上脊线;若等高线由低处指向高处,可画上槽线。

(3)画示坡线——在等高线上由地势高处向低处画一短线即可。

(4)画地形剖面图

①作用: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情况。

②制图基础: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

③画图步骤:

第一步:先量出剖面线的长度,并在地形图下方画一根长度与剖面线相等的线(X轴方向)。第二步:根据水平比例尺,合理确定垂直比例尺。一般垂直比例尺为水平比例尺的5~20倍。第三步:根据垂直比例尺画出适当的双Y轴高度,并标上海拔高度(等高线值)。

第四步:量出地形图中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及其相互位置。

第五步:在剖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根据各交点的海拔高度在剖面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个点。

第六步: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示剖面起伏情况。

第七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上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知识点三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1、地图的计算

(1)比例尺的计算

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过程中,要将实地距离单位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求实地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

方法:

第一步: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地距离;

第二步:量出图上距离;

第三步: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依据比例尺公式还可以进行实地距离或图上距离的计算。图幅的变化与比例尺的变化的关系是比例尺放大2倍,图幅扩大4倍。

(2)地面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数值,或对流层中温度变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方法:

①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数值均为海拔,即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绝对高度。依据两点的海拔可求其相对高度——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度。

②等温线表示地形。因不同高度的气温不同,等温线的分布可反映地形特点,并可依据温度变化求出地形相对高度。

(3)陡崖高度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

方法: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A≤H<A+d。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B-d<H≤B。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4)坡度大小的计算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及比例尺。

方法:坡度= 。

如:读等高线示意图,若该图的比例尺是

1:50 000,则b、c之间的坡度是(B )

A.1/5

B.2/5

C.3/5

D.4/5b

计算时,算出b、c两点的相对高度和b、c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找出坡度的三角形对应关系,算出坡度的正切值。由图可知,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300米,即30 000厘米,图上距离(投影到平面上的距离)约是1.5厘米,b、c两点的实际水平距离是1.5×50 000厘米,即图中坡角的邻边长为1.5×50 000厘米,对边长(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30 000厘米,可得出答案为2/5。

注意:不能将图中b、c的图上距离看成b、c之间斜坡的图上距离。

(5)地球表面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

依据:地球大圆的每1°的弧长约为111千米(通过

球心的截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叫地球的大圆)。

方法: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纬度差×111千米;赤道上两点的实地距离=两点经度差×111千米,其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间距=两点经度差×111cosφ(φ为纬度)。2、.有关地球与地球运动的计算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依据: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方法:①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数=经度÷15(按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②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方时: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时,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用“+”,反之用“-”。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

④时区差=甲时区数±乙时区数(同时区加,异时区减)。

⑤已知两地地方时及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4分/1°(两地同为东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两地同为西经且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用“-”,如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需讨论计算)。

⑥已知某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求该地经度:所

求经度=120°E -(北京时间-12时)÷4分/1°。⑦已知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时间及昼长,

求经度:先求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日出+昼长/2=日落-昼长/2,再根据⑥中公式计算。

(2

)两个日期范围比的计算

此类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某地的时间求全球的日期范围;二是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时间。

①一般方法:关键是确定两条日期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理论上是

180°经线)和0时经线。方法:向东跨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向东跨过0时经线日期

加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旧的一天”的范围是

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的范围。

②特殊方法:一般题目不必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南、北半球)和具体的经线,可直接运用新

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于180°经线地方时数这一规律解题。若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日期范

围,可先运用时间的换算方法,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再运用“规律”得出“新的一天”与“旧

的一天”的日期范围,即新一天/旧一天=15°n/(180°-15°n )(n 为180°经线上的地方

时);若已知全球的日期范围求某地的地方时,也可以运用“新的一天跨过的时区数等于

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这一规律,首先得出180°经线的地方时数,进而运用时间问题的换

算方法求出某地的地方时。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

°。

方法一:昼(夜)长=昼(夜)弧所跨经度÷15°/ 小时。

方法二: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时-日出时刻)×2=(日落时刻-12时)

×2。

方法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4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依据昼长公式可得:日出=12时-昼长/2,日落=12时+昼长/2。晨线上各点均为日出,

昏线上各点均为日落。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5)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依据:所求地与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

差(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之差)

方法:

第一步:计算纬度差;

第二步:利用图解法或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右图,某地水平地面上垂直立一h 高的竹竿,竿影长l ,则此日该地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tan H= (6)对跖点的计算 依据:地面上某点通过地心的延长线与地球表面交会的另一点,即为对计算的方

法是对跖点的纬度数不变,但南北纬正好相反;对跖点的经度数之和为180°,而东西经相 反。

(7

)地球自转与公转线速度的计算

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为1670千米/小时,在南北纬60°处,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任意纬度的线速度=1670cos φ千米/小时(φ为纬度);地球公转平均角速度1°/天,平均线速

度为30千米/秒。在远日点(7月初)较慢,在近日点(1月初)较快,故从春分到秋分的

时间约为186天,从秋分到春分的时间约为179天。

3、关于大气温度的计算

l

h

依据:(1)对流层温度的变化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2)逆温现象:当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时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对流层辐射逆温的全过程为发生—发展—消亡。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随之降温。

方法:假设近地面空气的温度为T0;上升到高空H时的理论温度为T(T=T0-0.6H/100);H处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

5.各种构成比例的计算

主要有人口就业比例的计算、农业产值的计算以及工业产值的构成、能源消费的构成、出口贸易的构成的计算等等。这些计算内容大都以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出现,需要对图表进行

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计算。

如: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题。

该地区10年内森林覆盖率下降的百分比和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分别是(B )

A.9%30.3%

B.9% 43.5%

C.13.9% 30.3%

D.13.9% 43.5%

将两年的森林覆盖率相减即得出下降了9%,耕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199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985年的耕地面积×100%=(478-333)÷333×100%=43.5%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剖析 一、统计图的类型 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 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如右图: 2. 饼状图: 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是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 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 (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 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21 300 15 290 13 200 水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 单位:(万千瓦) ① 哥伦比亚 ② 阿根廷 ③ 日本

地理统计图表的应用

专题三地理统计图等图像的判读应用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知识点一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 1、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 (1)二维坐标图: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但要注意横、纵坐标不唯一时的切换。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ⅰ.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ⅱ.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ⅲ.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ⅳ.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必然一致,而不是既可以 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 (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图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2、结构图的判读与应用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化、演变趋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 而成。通常对结构图题型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第一,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 比例及其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第二,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以对比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在结构特征上的差异或联系。 第三,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 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构图等。 (1)扇形(饼状)结构图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理事物由哪几部,二是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如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图甲)。饼状结构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某市工业结构图(图乙):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300亿元,又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

高考地理复习地理统计图表专项练

地理统计图表专项练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河北邯郸高三教学质检)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回答1~2题。 1.图中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 A.天然气 B.水能 C.核能 D.其他可再生能源 2.据图分析,从现在到2035年( ) A.煤炭消耗量下降 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 D.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为天然气,4为水能,5为其他可再生能源,6为核能,B正确。第2题,本题要注意一点,就是比例与消费总量的关系。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对能源需求量增加,所以虽然某些能源比例下降,但整体消费量却在增加。故而从图中信息推断,4(为水能)虽然比例增长不大,但其消耗量在持续增加,C正确。 答案 1.B 2.C 图1为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图,图2为2014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百分比情况图(单位:%)。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 B.吨粗铜综合能耗增幅大于水泥 C.清洁能源比重已超过石油所占比重 D.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幅度最小 4.图2所示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比重上升 B.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C.工业技术的革新 D.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解析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的比重之和仍小于石油比重。图2中,距原点越远,表明单位能耗下降百分比越大。从图2中可以看出,吨粗铜综合能耗下降4%,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约1%;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约0.5%,下降幅度最小。第4题,图2显示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5%,下降幅度大,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技术的革新,使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利用率提高。 答案 3.D 4.C (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5~6题。 5.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孟买 B.上海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得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答案:1.D 2.B (2019·济宁市模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每万元GDP耗水量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B.技术水平低 C.人口众多D.水污染严重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B.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法国 C.我国水资源总量约是美国水资源总量4倍 D.澳大利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解析:第3题,我国相对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而言,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200立方米,而澳大利亚为18 245立方米,我国远低于澳大利亚,A错误;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为387立方米,法国为288立方米,高于法国,B正确;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美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C错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水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B。 答案:3.B 4.B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变化型统计图—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

高中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doc

精品文档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 2006 年 X 科 3 幅图表 /8 分 6 幅图表 /45 分35.3 % 2007 年 X 科8 幅图 /24 分13 幅图表 /64 分58.7 % 2006 年大综合 4 幅图 /9 分 1 幅图 /2 分44% 2007 年文基 5 幅图 /10 分——27.8 % 2007 年理基 3 幅图表 /6 分——42.9 % 二、统计图表的类型 变化型统计图表——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 (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 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 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 换,不同类型地理 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 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剖析 一、统计图的类型 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面积图: 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如右图: 2.饼状图: 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如右图: 3.柱状图(直线图):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是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如各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4.折线图和曲线图: 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累计百分比图: 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 (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 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 (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仍占主导地位,水电、核能比重上升,石油、天然气主要用作化工原料,比重下降 (5)2001年我国政府提高建设石油储备体系,于2004年确定岙山、镇海、黄岛和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 ①建石油储备基地的目的:减少国际石油价格的冲击 37 853 中国21 300 17 860 15 290 13 200 8 400 5 000 4 810 3 339 巴 西 美 国 ① 加 拿 大 扎 伊 尔 印 度②③ 水能资源较丰富的 单位:(万千瓦) ①哥伦比亚 ②阿根廷 ③日本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优化重组卷6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优化重组卷(六)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B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 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得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答案:1.D 2.B (2019·济宁市模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每万元GDP耗水量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B.技术水平低 C.人口众多D.水污染严重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高于澳大利亚 B.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法国 C.我国水资源总量约是美国水资源总量4倍 D.澳大利亚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解析:第3题,我国相对于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而言,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每万元GDP耗水量高。故选B。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200立方米,而澳大利亚为18 245立方米,我国远低于澳大利亚,A错误;澳大利亚每万元GDP耗水量为387立方米,法国为288立方米,高于法国,B正确;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美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C错误;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水资源缺乏,D错误。故选B。 答案:3.B 4.B (2018·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 A.东北部B.西南部 C.东南部D.西北部 6.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 A.湖泊B.山峰 C.城市D.煤矿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练: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练习题

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读“1990~2010年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条件改善 C.产业结构升级D.职业收入差异 2.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对农村的影响是( ) A.加速农村聚落规模的扩大 B.扩大与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D.不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在家务农和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差异明显,所以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构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差距。第2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将减轻农村土地压力,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减缓农村聚落规模的扩大,缩小与城市经济水平的差距,有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读“珠江入海泥沙量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回答3~4题。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珠江入海泥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关于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B.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与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有关 C.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 D.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答案 3.D 4.D 解析第3题,河流含沙量的大小取决于河流流速的快慢,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珠江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入海泥沙量最小。第4题,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修建水库,导致水库下游河流流速减缓,搬运作用减弱,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读“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单位:%)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理统计图的判读(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某林地多年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单位:℃)和平均最低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B.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东侧湿度较大

解析:第1题,我国12月为冬季。读图,该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在25 ℃以上、平均最低气温也在15 ℃以上,冬季气温高,说明为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B对;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下,故A、C、D错。第2题,冬季夜晚气温较低,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雾,上午因雾没有完全扩散,光照较弱;下午光照强,且下午太阳位于西边,太阳光照射的主要是林窗东侧的森林,导致东侧太阳辐射强,最高气温高于西侧,A对。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东侧和西侧的理论日照时间相同,B错。若东侧通风性好,则散热快,最高气温应偏低,C错。东侧湿度较大,则白天削弱作用较强,最高气温较低,D错。 答案:1.B 2.A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据此完成3~5题。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地理图表三 坐标统计图与地理表格练习

地理图表三坐标统计图与地理表格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诊)我国东部某城市的李大爷想买一套住宅,他考察了数家小区楼盘,并选取了其中四家制作了下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我国住宅行业标准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须设置电梯。据此完成1~2题。 1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D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当盛行风向与楼房走向一致时,易出现瞬时强风,故D项正确。 2.李大爷腿脚不好,想买光照充足且比较清净的房屋,最理想的小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C 解析腿脚不好,应选择有电梯的楼房。光照充足且比较清净,应选择高层楼房。结合容积率和建蔽率的含义可知,根据容积率与建蔽率的比值大致可计算楼房的层数,计算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小区的层数依次为6、5、11、6。结合材料信息“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须设置电梯”可知,丙小区设有电梯且楼层高,故C项正确。 (2019·安徽江南十校3月综合检测)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态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阿克苏河发源于天山冰雪覆盖区,冰雪融水在其径流量中占有重要比例。下图示意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季节。据此完成3~5题。

3.天山山区春季水储量为(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该图示意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为不同季节。山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导致了水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天山山区整个冬半年固态水资源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到春季达到最大值,由此,可判断②为春季。 4.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 ) A.呈波动减少趋势B.呈波动增加趋势 C.波动但相对稳定D.变化趋势不明显 答案 A 解析由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直接判断: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5.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变化,导致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 ) A.持续缓慢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C.持续缓慢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 解析阿克苏河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随着冰雪消融量的增多,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先增大;再随着固态水储量(冰雪)的减少,补给来源减少,出山口的径流量后减小。 (2019·广东汕头一模)按照我国集中供暖有关设计规范,当每年的连续5天平均气温≤5 ℃时,第一天作为供暖开始日期,称作供暖初日。下图示意1961~2016年我国三个地区平均集中供暖初日日序(年内第n日)变化。据此回答6~8题。

2020年二轮优化重组卷5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A卷)(精编)

优化重组卷(五)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A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苏锡常镇二模)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 C.2020—2025年D.2026—2030年 2.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 D.老龄化现象趋缓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力人口一直为正增长,劳动力 人口总数一直在增加,2026年之后我国劳动力人口一直为负增长,劳动力人口 总数开始减少,故2020-2025年为我国劳动力人口从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时期,应为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故选C。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2036-2040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为零,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总数比较稳定(并

非逐年下降);此时段劳动力人口负增长,劳动力短缺;人口增长率为零的条件下,劳动人口减少,说明老龄化现象严重。故选B。 答案:1.C 2.B 甲图为一条河流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的变化图, 乙图为该河流不同地点按上下游顺序每隔5米所测量的某一岩层顶部距河床顶部距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选项中地理景观或现象与甲图中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相近 的是() A.喀斯特景观 B.科罗拉多峡谷 C.河流凹岸水较深 D.河流下游石头较圆润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 A.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后河床为基岩 B.甲图所示河段1990年前后流速变化较大 C.乙图所示岩层为向斜 D.乙图各地中A为上游 5.乙图中H处距河床顶部距离变化的形成原因可能有() ①瀑布②地下暗河③断层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第3题,据甲图可知,该数据涉及时间为60年,内力作用对其变化影响较小,因此该变化受外力作用明显。该点岩层距河床顶部距离越来越小,可知流水对河床的下蚀作用增强。喀斯特景观为流水溶蚀作用;科罗拉多峡谷为河流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