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业务管理)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业务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2

1.4.解释权2

2目标和原则3

2.1.目标3

2.2.原则3

3统壹信息平台总体说明5

3.1.俩级架构5

3.2.统壹信息平台组成5

3.2.1.应用系统6

3.2.2.展示平台7

3.2.3.网络和接入平台7

3.2.

4.安全管理平台7

4应用系统8

4.1.基本业务系统8

4.2.统计查询系统8

4.3.网上教育系统8

4.4.OA核心应用8

4.5.OA扩展应用8

4.6.电子招投标9

5展示平台10

5.1.业务功能10

5.1.1.访问安全控制10

5.1.2.个性化展现管理10

5.1.3.内容应用聚集11

5.2.内容组织规划11

5.2.1.规划原则11

5.2.1.1.资源组织规划原则11

5.2.1.2.内容展现原则12

5.2.1.3.色调风格原则13

5.2.2.页面布局13

5.2.2.1.系统区13

5.2.2.2.个性化内容区14

5.2.3.个性化14

6网络和接入平台15

6.1.广域传输网络15

6.2.内部局域网15

6.3.接入平台15

7安全管理平台17

7.1.网络安全管理17

7.1.1.网络管理17

7.1.2.网络安全17

7.2.系统安全管理17

7.2.1.系统管理17

7.2.2.系统安全17

7.3.数据安全管理18

7.4.防病毒18

8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互连互通互访19

1 总则

1.1.概述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壹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且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壹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中国移动于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以BOSS、NMS、MIS为核心的IT架构,于企业的运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建设首先要加强现有应用系统的推广和新应用系统的建设,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上壹个新的台阶。和此同时,仍必须进行应用系统平台的集中化和WEB化改造,实现接入的多元化,通过基础网络建设为扩展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网络承载。于此基础上,考虑目前由于不同的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不同管理方向而形成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需要进行企业IT应用和信息于表现层和应用层的重整;同时为了使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完成各自的工作,需要进行企业IT能力和资源面向使用者角色的重构。之上这些工作的完成将使中国移动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目前的OA系统升级改造成为统壹信息平台,为进壹步扩展成为企业门户打下基础。

本规范阐述了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定义了系统建设的功能业务需求,是中国移动进行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建设的业务框架标准。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建设。

1.3.起草单位

本业务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负责起草。

1.4.解释权

本规范的增补、修订及解释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如中国移动于此之前的文件和本规范有矛盾,按此规范执行。

2 目标和原则

2.1.目标

集团公司完成总部从OA系统向统壹信息平台的全面升级改造。

各省应全面完成OA系统建设,实现全集团“无纸办公”;完成OA系统的集中化、WEB化改造,将OA系统升级改造成为以省为单位集中的WEB化的统壹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统壹展示和统壹访问;完成GPRS、WLAN移动接入,实现接入多元化。

本着“应用先导”的原则,各省应遵循集团公司统壹部署,实现网上教育、统计查询、OA核心应用、OA扩展应用、电子招投标等统壹信息平台R0版本应用功能。其中OA扩展应用包括: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

2.2.原则

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统壹信息平台建设按照“俩级系统”的原则,分为集团公司级系统和省级系统。

于建设中遵照仍应遵照下列建设原则:

1、统壹性

统壹性是中国移动统壹企业形象于统壹信息平台展现中的重要体现,包括:指统壹的系统建设规划;统壹的资源展现规划;统壹的界面美工设计原则。

2、集成性

统壹信息平台的资源展现建立于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组织、整合基础之上。将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业务系统和统壹信息平台有效地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统壹信息平台的渠道拓展作用,为企业员工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展现服务。

3、整体性

统壹信息平台是中国移动整体IT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内容的服务能力也将随着企业IT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增强。因此,统壹信息平台的建设是壹个长期的过程,且将融入到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4、个性化

统壹信息平台将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访问者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内容,使统壹信息平台的使用者根据自身对信息的访问要求,迅速获取关联的内容信息,从而充分发挥统壹信息平台的渠道、桥梁作用。

3 统壹信息平台总体说明

3.1.俩级架构

中国移动的统壹信息平台是移动企业员工访问内部资源内容的渠道和桥梁。

鉴于目前中国移动IT系统大多采用俩级结构,各省公司的管理相对独立,中国移动的统壹信息平台分为集团公司系统和省公司系统俩级,各级系统既要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建设,又要遵守相同的业务规范,共同构成中国移动统壹信息平台,如图所示。

图1统壹信息平台俩级架构

3.2.统壹信息平台组成

于每壹级系统,统壹信息平台由应用系统、展示平台、网络和接入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几个部分组成。

图2统壹信息平台组成

3.2.1.应用系统

企业信息化壹期工程中的统壹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如下R0版本应用系统和功能:

1、基本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等;

2、统计查询系统;

3、网上教育系统;

4、OA核心应用:公文处理、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等;

5、OA扩展应用: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

档管理、搜索引擎等;

6、电子招投标。

之上各类系统构成了统壹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通过展示平台展示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BOSS、NMS等服务企业生产运营的生产系统,考虑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关数据信息通过统计查询系统和展示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展现,提供企业领导和各级关联主管对信息查询、分析的需求。原则上不建议统壹信息平台和生产系统直接连接。

3.2.2.展示平台

展示平台应包括访问安全控制、个性化展现管理、内容应用聚集等功能,实现对统壹信息平台的各种应用及信息内容于展示层面进行整合,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展示内容。

3.2.3.网络和接入平台

网络和接入平台包括集团和各省公司的局域网络、集团和各省公司间及各省内部的广域网络、集团和各省公司的各种网络接入。

该平台支持领导、员工通过多种接入途径(Intranet、Internet、GPRS、WLAN、PSTN/ISDN、SMS等),使用多种访问设备(台式机、便携机、PDA、移动电话等),于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访问展示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应用资源。

3.2.

4.安全管理平台

提供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管理、防病毒及数据备份等功能,保证统壹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

4 应用系统

4.1.基本业务系统

基本业务系统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应用系统。对于基本业务系统,于通过展示平台进行应用聚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于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对于关键业务(如财务系统),应考虑进行二次认证。

基本业务系统由集团公司统壹规划。

4.2.统计查询系统

统计查询的业务功能包括采集、汇总、审核、统计、简单分析、展示等。应尽可能地于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3.网上教育系统

网上教育系统的业务功能包括学习管理、辅助教学管理、课件管理、报表和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等。应尽可能地于展示平台中提供对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网上教育系统由集团公司统壹规划。

4.4.OA核心应用

OA核心应用主要提供企业各种公文处理、电子邮件和信息发布等功能。应尽可能地于展示平台中提供该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5.OA扩展应用

OA扩展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报销、资源预定、办公用品申领、电子期刊、文档管理、搜索引擎等。应尽可能地于展示平台中提供上述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4.6.电子招投标

电子招投标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的使用对象包括合作伙伴和中国移动关联的工作人员。于展示平台对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应用聚集过程中,对外提供应用访问途径,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策略;对内于展示平台中提供系统的访问处理手段。

电子招投标系统由集团公司统壹建设。

5 展示平台

5.1.业务功能

展示平台主要包括访问安全控制、个性化展现管理、内容应用聚集等功能。

5.1.1.访问安全控制

提供用户访问展示平台的身份认证手段、信息传输加密及访问授权等功能。于本期统壹信息平台的建设中,使用者访问展示平台采用静态密码的认证方式。

5.1.2.个性化展现管理

(1)多种信息格式展现功能

作为企业资源的访问渠道,其内容展现应支持多种访问设备,包括:

●台式机/便携机

●PDA

●移动电话等。

同时,展示平台的内容展现应支持不同的信息浏览工具软件,且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描述格式。

展现管理是将展示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访问设备和信息浏览工具的不同,提供定制管理工具,实现信息格式的自动转换。

(2)个性化内容展现管理功能

用户可定义个性化的内容、布局及风格等页面设置;展示管理于用户浏览信息时根据其定义的个性化设置展示个性化的页面。

5.1.3.内容应用聚集

和访问安全控制和个性化展现管理功能相结合,于展示平台中提供壹定的访问处理手段,使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于角色/权限允许的范围内访问相应的内容和应用资源。

5.2.内容组织规划

5.2.1.规划原则

5.2.1.1.资源组织规划原则

图3资源组织规划原则

●公司维度

集团公司和各省移动公司的展示平台共同组成了中国移动的企业资源访问获取平台,各级移动企业的公司页面是中国移动展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移动企业应于统壹组织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组织规划资源展现内容、突出自身的特色。同时,各级企业于向本企业的员工提供资源获取服务的同时,仍应面向整个移动企业的员工提供基于本企业特色的资源获取服务,使各级企业的展示平台成为组成中国移动展示平台的有机体。

●部门、项目组维度

各级移动企业于建设公司页面时,应针对本企业各级职能部门和项目的业务特色,组织规划相应的信息资源内容,为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组的员工提供团队协作的交流空间及访问部门级关联业务应用的管理渠道。

●应用系统维度

各级移动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应用系统资源,于展示平台中组织规划各系统的应用展现原则,提供访问各应用系统的途径,使企业员工能够利用展示平台的渠道管理功能,有效的访问和其工作关联的应用系统。

三个角度的划分和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移动展示平台所展现的资源内容的组织方式。企业员工能够通过三种角度的资源获取路径,有效地获得其所关心的信息。

5.2.1.2.内容展现原则

●统壹性

界面的整体风格力求统壹,包括统壹的企业图形标示、统壹的功能区块划分(通用功能及个性化功能区域设置)、统壹的色调搭配等。

●个性化

于规划统壹的界面风格的同时,访问者能够根据自身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和个人习惯设置个性化工作区。

●实用性和美观性

界面的规划应力求实用性,使应用充分满足访问者对企业内部资源内容的访问需求。同时,于保证实用性的同时,应力求界面的美观、大方。

●多样性

集团公司制定统壹的页面色调风格,各省移动公司于此风格之下设计各自的页面。同时,针对不同访问接入方式,提供相适应的展示页面。

5.2.1.3.色调风格原则

展示平台的色调搭应力求美观、大方、明快、简洁。具体要求包括:

●页面色调风格遵守中国移动统壹制定的企业标示色调风格;

●公司标识采用中国移动定义的企业标识图案;

●各页面组成元素的色调可自行选择搭配,但要求和企业标示色调相和

谐。

●内容区采用浅色调,突出文字内容和应用图标。

5.2.2.页面布局

界面组织形式应充分体现后台资源内容的多维组织形式,于二维界面中提供强大的信息获取手段。于界面布局中,各省移动公司的界面布局风格应和集团公司壹致,力求企业形象的统壹。

5.2.2.1.系统区

系统区是管理员于界面中制定的内容预设区域。系统区于布局划分中壹般位于页面的上部和左侧。

系统区的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标识

企业标识要求突出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集团公司将定义统壹的统壹信息平台标识及风格,各省公司于进行展示平台界面美工设计时,应遵守集团公司的统壹风格定义。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将相应的企业内部资源按照统壹信息平台内容组织的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且提供相应的应用链接。包括:其他公司统壹信息平台链接、部门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链接。组织管理的应用链接能够采用下拉框和链接等形式进行分类。

●应用链接

提供访问不同应用系统及信息的快捷途径,用户能够通过应用链接直接访问相应的业务系统。用户能够于系统区自定义所需的应用链接。

●配置管理

为用户提供界面布局和内容资源展现的个性化配置管理功能。个性化配置包括应用系统的可选择展现、布局的划分管理,所处理的对象包括系统区中的应用链接配置和个性化内容区中的应用选择及布局设置。

5.2.2.2.个性化内容区

个性化内容区是应用、信息展示的主要区域。用户能够根据个人的业务需求,自定义个性化内容区中的展现内容。

用户于个性化配置时,通过展示平台的内容应用聚集功能中的资源管理实现队企业应用的展现集成。

5.2.3.个性化

于统壹控制管理的基础上,系统为员工提供个性化信息订阅的管理平台。员工能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对企业资源的访问需求,设置个性化的访问界面,且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及时查阅、管理关联的信息。

个性化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系统角色管理: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的不同进行角色的分类,然后,根

据角色的不同向员工推送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

●模板/主题风格管理:员工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能够设置适合自己的模

板和主题风格。

●布局管理:员工能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频繁程度,改变不同功能模

块的页面布局设置,系统将根据员工的设置,呈现出其需要的布局。

●栏目定制:员工能够设置自己需要的频道信息。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_戴静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 戴静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姚柒零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工程师 摘要:从业务融合的角度对全业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到了对移动运营商的启发和建议。然后依据外部竞争环境、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状况,对全业务整体策略进行了总体定位,着重对个人家庭市场的全业务策略进行了差异化定位。最后对中国移动个人家庭市场在不同运营时期均作了详细分析与全业务运营策略的部署。 关键词:全业务运营,固定与移动融合 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all-servicebasedontheviewpointofser-viceconverg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mobileoperators.Then,basedonthecompetitionenvironmentandthestatusofChinaMobile,theoverallstrategyofall-serviceareoriented,withdifferentialpersonalandhomemarketsbeingpositioned.Finally,theauthorsanalysesthepersonalandhomemobilemarketindifferentperiodsindetailthenputsforwardthearrangementsforall-serviceoperationdeploy-ment. KeyWords:All-Serviceoperation,FMC 一、全业务运营概述 1.全业务运营概念 全业务可从电信管制、业务属性及市场三个角度进行定义。全业务运营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从管制视角带来的狭义全业务;一是从多业务领域与电信结合的广义全业务。具体表述可参照图1。 2.固定移动融合概念 在十年之前,固定移动融合(FMC)就被提出来,它被认为是最终的网络融合,提供无差别的移动和固定服务,移动电话提供像固定通信一样的增值服务,固定电话提供全球的移动性,而且可以在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个服务 协议的条件下提供服务。

中国XX业务支撑网4A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网 4A 安全技术规范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W-016-2007

目录 1概述 (7) 1.1范围 (7)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7)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 2综述 (8) 2.1背景和现状分析 (8) 2.24A平台建设目标 (9) 2.34A平台管理范围 (10) 34A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1) 44A管理平台功能要求 (14) 4.1帐号管理 (14) 4.1.1帐号管理的范围 (14) 4.1.2帐号管理的内容 (14) 4.1.3主帐号管理 (14) 4.1.4从帐号管理 (15) 4.1.5密码策略管理 (15) 4.2认证管理 (15) 4.2.1认证管理的范围 (16) 4.2.2认证管理的内容 (16) 4.2.3认证服务的管理 (16) 4.2.4认证枢纽的管理 (16) 4.2.5SSO的管理 (17) 4.2.6认证手段 (17) 4.2.7提供多种手段的组合使用 (17) 4.3授权管理 (17) 4.3.1授权管理的范围 (17) 4.3.2授权管理的内容 (18) 4.3.3资源管理 (18) 4.3.4角色管理 (18) 4.3.5资源授权 (19) 4.4审计管理 (20) 4.4.1审计管理范围 (20) 4.4.2审计信息收集与标准化 (21) 4.4.3审计分析 (21) 4.4.4审计预警 (22) 4.54A管理平台的自管理 (23)

4.5.2权限管理 (23) 4.5.3组件管理 (23) 4.5.4运行管理 (23) 4.5.5备份管理 (23) 4.64A管理平台接口管理 (24) 4.6.1帐号管理接口 (24) 4.6.2认证接口 (24) 4.6.3审计接口 (24) 4.6.4外部管理接口 (25) 54A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5) 5.1总体技术框架 (25) 5.2P ORTAL层技术要求 (27) 5.3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1前台应用层技术要求 (27) 5.3.2核心数据库技术要求 (28) 5.3.3后台服务层技术要求 (30) 5.3.4单点登录技术要求 (32) 5.3.5安全审计技术要求 (33) 5.4接口层技术要求 (35) 5.5非功能性技术要求 (35) 5.5.1业务连续性要求 (35) 5.5.2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求 (38) 5.5.3性能要求 (38) 5.5.4安全性要求 (38) 64A管理平台接口规范 (40) 6.1应用接口技术规范 (40) 6.1.1总体描述 (40) 6.1.2登录类接口(①) (41) 6.1.3认证类接口 (42) 6.1.4帐号/角色接口(④) (43) 6.1.5审计类接口 (48) 6.2系统接口技术规范 (51) 6.2.1总体描述 (51) 6.2.2登录类接口(①) (52) 6.2.3认证类接口 (53) 6.2.4帐号接口(⑤) (55) 6.2.5审计类接口 (59) 6.3外部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61) 7BOSS系统3.0的改造要求 (62)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 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 6 1 2 3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重点推广以语音专线、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业务为基础,捆绑综合V网、IMS等多种业务,切入固网的核心利润区,扩大业务影响力。 (一)专线领域 1、 2 3 4 1、通过语音直联方式,在集团客户内积极开展综合V网业务,利用手机、固话短号互拨,提高集团手机用户粘性,为下一步固话策反提前埋下伏笔。 2、利用TD8位信息机与铁通固话相结合,结合移动总机、PBX业务、IMS业务,在高价值、重点集团客户内大力发展语音策反工作,提高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3、面向服务类集团客户,如电力、金融、保险、交通、公安、公共事业等单位呼叫中心,加大公关力度,积极开展语音分流业务。 4、面向商业类集团客户,利用语音直联+400业务或TD信息机+400业务,进行产品组合营销,满足客户实际需求,拓展在商业类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1、企 2 三、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4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娄文科、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党志俊

目录 PTN资源自动分析优化功能需求规范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PTN资源分析优化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 物理资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逻辑资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流量监控及资源预警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资源优化分析报告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作者:马立威厦门希尔咨询顾问师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

CMCC_v22_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技术规范 C h i n a M o b i l e B a r c o d e R e c o g n i t i o n S e r v i c e T e r m i n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 1.1.0(报批稿)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1. 适用范围 (44) 2. 引用标准 (44) 3. 相关术语 (44) 4. 缩略语解释 (44) 5. 业务描述 (55) 5.1. 业务定义 (55) 5.2. 业务模型 (55) 6. 终端功能要求 (55) 6.1. QR码符号取景及采集 (55) 6.2. 终端解码 (66) 6.2.1. QR码符号到数据字符 (66) 6.2.2. 数据字符到应用信息 (77) 6.3. 打开和保存文件 (88) 6.3.1. 保存文件 (88) 6.3.2. 打开文件 (88) 7. 终端业务应用要求 (88) 7.1. 属性操作要求 (88) 7.2. 应用操作要求 (1010) 7.2.1. 名片应用 (1010) 7.2.2. 短信应用 (1010) 7.2.3. 邮件应用 (1010) 7.2.4. 文本应用 (1111) 7.2.5. 业务营销应用WAP业务 (1111) 7.2.6. 业务营销应用SMS业务 (1212) 7.2.7. 业务营销应用IVR业务 (1212) 8. 终端异常处理要求 (1313) 8.1. 终端解码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8.2. 其它异常事件处理要求 (1313) 9. 终端性能要求 (1313) 10. 终端界面要求 (1414) 11. 终端硬件要求(推荐) (1414) 11.1. 摄像头 (1414) 11.2. CPU (1414) 11.3. 存储器 (1414) 12. 编制历史 (1414) 附录A 中国移动条码识别业务终端界面规范 (1515)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全球通信市场正在驶入“融合”的快车道。固定移动融合,三网融合,甚至监管机构也在走向融合。在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电信运营商均开始了全业务运营。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监管政策的放松,目前仍然经营单一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必将紧跟融合大势,进入全业务竞争的时代。为此,在3G牌照发放前夕,研究全业务运营的本质特征及其给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意义重大。 何为全业务 全业务的概念随管制、融合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管制严格、网络尚未融合的环境中,全业务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租用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电信传输等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固定及移动的基础电信业务和相应的增值服务,就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未来管制放松、网络融合的环境下,全业务概念将有所延伸,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采用租用、合建信息网络设施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则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全业务运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与现在的非全业务运营相比,全业务运营对公司的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网络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现有战略定位受限,需要进行调整。目前中国移动只有移动牌照,战略定位的广度受到限制,业务选择空间有限。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来临之后,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需要做出调整。为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应适时制定新的战略定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28-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 NMS Port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版本号 1.0.0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概述与建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部-省”两级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网与设备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单点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具备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对于未接入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接入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B/S与C/S应用统一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公网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3 移动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界面集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界面集成的技术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界面集成的基本功能—展现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 界面集成的基本业务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 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前言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目录 前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移动室外UPS技术规范

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技术规范书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一、概述 (1) 本文件为浙江移动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设备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书。 (2) 本技术规范书的编制依据是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总技术要求”等有关规定编制。 (3) 参与选型及报价的设备必须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相关要求低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应论述其理由。 (4) 设备必须具有入网证,并能提供设备技术数据和电原理图及安装图。 (5) 本技术的解释权属于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二、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户外通信用一体化不间断电源——UPS的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存储。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户外干放、直放站、微蜂窝等通信用静止型不间断电源。 三、定义 户外通信用一体化UPS电源系统在构成上,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包括户外专用UPS主机、蓄电池组、输入输出配电、防雷保护和一体化户外机柜。几部分相互配合,实现在市电正常时使用市电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市电故障时使用蓄电池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纯净稳压的交流电。各部分可集成安装在一体化机柜内或蓄电池组独立安装。 参与报价设备厂家需详列一体化电源柜体尺寸、质量,电池柜尺寸、质量以及各组成部分主要技术指标。 四、一体化户外机柜技术要求 1、柜体采用热镀锌钢板、需防锈处理,表面喷塑。满足室外安装和室外工作的防雨、防尘、 防潮、防盗要求,外观美观。 2、防护等级:IP55。 3、温度范围:-25℃~+55℃。 4、湿度范围:5%~95%。 5、挡阳棚要求:能够挡住30度角的太阳光。 6、安装/维护方便:提供多种可选安装配件,可以满足抱大杆、抱小杆、壁挂和落地等多 种安装要求。 7、振动运输实验:按照GB/T14715-93中5.3.2条 高低温储存实验:贮存条件:YD/T1059-200 测试标准:YD/T1059-2000 8、内部合理布局,可满足UPS立式、卧式等各种安装方式。电池仓外置时,其电池仓柜体 需满足上述要求。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支撑能力提升的思考 2009年是中国电信行业3G元年,同时也是中国电信企业全业务竞争的元年。这一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三家电信运营商日子都不好过。对中国移动而言,这一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TD赋予中国移动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种责任是中国移动不断进步的动力;全业务给中国移动带来的是新的市场领域,伴随新市场的扩张,中国移动运营支撑能力急需提升,以适应全业务运营的需求。 全业务运营后,中国移动运营支撑体系面临多方面的变化,主要如下: 首先,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往,中国移动客户群主要是个人用户,提供通道服务,维护不直接面对客户。全业务运营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维护将直接面对更多用户,价值取向由通道价值向内容价值、终端价值转移。通道化服务和内容服务、终端服务间的矛盾凸现,如何提升内容服务和终端服务的能力是摆在中国移动面前的大问题。 终端维护需要直接面度客户,目前是让原来实施基站、传输维护的人员肩负终端维护的任务,并没有相关组织机构支撑,存在较多问题:一服务不规范,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需要有一套服务规范,从服务人员的着装、服务用语、服务流程等,这样才能让用户树立信心;二维护不专业,终端维护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维护经验,对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所不具备的,需进行专门培训;三资源争夺,让基站和传输维护人员参与终端维护是对通道维护资源的挤占,势必影响通道的质量,对网络质量生命线的保障不利。 内容服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客户求“新”求“酷”的需求,这对中国移动维护体系是个挑战,同时也是维护体系的“空白”。让中规中矩的中国移动从事“酷眩”行业,确实需要思维的变革;同时,内容服务维护和网络通道维护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实现SP/CP和中国移动的通道网络的最佳配合,提升内容服务的QOS,是内容服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另外,内容服务的管理是目前一个难题,央视“315”广告短信、手机黄色网站等问题的曝光,对内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维护需要面对。 其次,维护主体的多样化。为适应网络规模扩张和网元多样化带来的自维人员不足的问题,多种维护力量逐步引入中国移动维护体系,维护队伍呈现多样化,这些维护力量包括:设备原厂家的技术支持、非原厂的技术支持等,涉及的网络包括:基站、核心网、电源配套设备等。这些维护力量对提升中国移动网络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维护主题的多样化也带来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自维维护队伍老化严重。由于维护力量更新速度无法赶上技术更新速度,人员老化加速;伴随第三方代维力量的引入,管理要求加强,部分自维力量逐步转向维护管理,自维力量不断萎缩;同时,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张,规划层面的工作剧增,自维力量逐步向售前技术支持转变(业务需求方案提供),售后(维护工作)对第三方代维力量依赖性加强,自维队伍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弱化。 代维力量的管理水平低下,把控能力差。代维力量在维护责任心上与自维团队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实力受投入影响,对核心技术人员的配置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弱;核心人员的稳定性差,对网络质量是潜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需在代维管理上更多考虑。同时,为避免代维力量服务与竞争对手,避免竞争后同质化,需要在管控上下功夫。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t To p B o x S o f t P r o b e a n d N o r t h -I n t e r f a c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

目录 1前言 (2) 2范围 (2) 3规范性引用文件 (2)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5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 (3) 6接口协议定义 (4) 6.1.BOOT接口(IF1) (4) 6.1.1.BOOT请求 (4) 6.1.2.BOOT响应 (6) 6.2.PERIODIC接口(IF2) (9) 6.2.1.PERIODIC请求 (9) 6.2.2.PERIODIC响应 (11) 6.3.PROGRAM INFO接口(IF3) (12) 6.3.1.PROGRAM INFO请求 (12) 6.3.2.PROGRAM INFO响应 (15) 6.4.ALARM接口(IF4) (16) 6.4.1.ALARM请求 (16) 6.4.2.ALARM响应 (20) 6.5.CONNECTION REQUEST之网络测试接口(IF5) (21) 6.5.1.网络测试任务下发 (21) 6.5.2.网络测试数据上报请求 (23) 6.6.常量表 (25) 6.6.1.EventCode (25) 6.6.2.AlarmCode (25) https://www.doczj.com/doc/2c13796173.html,workTestCode (26) 6.6.4.ProgramInfoCode (26) 6.6.5.Result (26) 6.6.6.OperationCode (27)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2009年第1期 福建电脑基于SWOT 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马立威1,黄心正2 (1、福州大学图书馆情报学06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省计算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SWOT 分析是进行公司战略分析的重要工具。依据对重组后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战略的SWOT 分析,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最核心的做法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 部管理。 【关键词】:SWOT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3G 竞争战略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 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 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 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 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优势 (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与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相协调,从而为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SWOT 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是: 2.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 结合电信重组后的竞争新格局,运用SWOT 分析,对新移动 发展全业务运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果: (数据来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官方网站及各公司年报 ) 32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规范 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7月

目录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1)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1) 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 2.1. 直放站 (2) 2.2. 宏蜂窝或微蜂窝 (3) 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4) 3.2. 电缆式 (4) 3.2. 泄漏电缆式 (5) 3.3. 光纤式 (6) 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7) 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8) 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0) 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11) 1、厂商资质要求 (11) 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11) 2.1. 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11) 2.2. 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14) 2.3. 干线放大器 (15) 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15) 4、设计施工能力 (16) 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16) 1、安装工艺要求 (16) 1.1. 有源设备安装 (16) 1.2. 室内天线安装 (16) 1.3. 馈线及相关设施 (16) 1.4. 无源器件安装 (17) 1.5. 接地 (17) 1.6. 标签 (17) 2、网络质量要求 (18) 2.1. 覆盖达标 (18) 2.2. 质量标准 (18) 2.3. 网络运行指标 (18) 2.4. 监控系统 (19)

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移动的GSM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室内分布系统是实现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作好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2001年西安网络工作会议中对室内信号覆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加强城市室内覆盖建设不仅是吸收话务量、提高通话质量的有力手段,还应该认识到,室内覆盖站址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及早抢占,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各省要结合2-3年的无线网络规划,确定必须建设室内覆盖的建筑,力争在2001年完成建设。2001年要求以下重要场所实现覆盖(即室内面积95%以上信号强度大于-94db):移动用户在10万户以上城市的政府办公场所、新闻中心;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厅;地铁;三星级以上酒店(北京、上海、广州为四星级)、高档商业办公楼、娱乐中心;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其他移动运营商有覆盖的场所;话务量大或用户投诉多的地方。” 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室内分布系统是一套无线信号传播设备的总称,它利用电缆或光缆,辅以功分器、耦合器,将信号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 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 功能需求规范书 文档版本:Version 1.0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 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 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早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 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 刖言 (2) 目录 (3) 1?概述 (4)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 2.1术语和定义 (4) 2.2缩略语 (4) 3.功能需求 (5) 3.1 告警相关性分析 (5) 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 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 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 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 3.3.1用户界面 (7) 3.3.2故障定位手段 (7) 3.3.3故障定位结果 (8)

1 ?概述 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 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 率及能力。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 —告警相关性分析 —业务相关性分析 —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2.2缩略语 F

绝密-某移动公司内部的全业务运营建议

**分公司全业务 1. 关于全业务 **全业务的基本判断: 1)全业务竞争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客户的争夺: **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客户普及率以及信息化普及率已经较高,可供竞争对手新挖的客户资源不会是很多。竞争对手**电信与**联通一旦拿到拍照和进行放号,将是围绕客户的经营与争夺层面来展开:2)客户的选择话语权增大,如何利用业务,网络与服务推动客户经营工作成为全业务竞争的关键: 客户由于可供选择运营商的增加,再加上未来可能实施的号码携带等非对称管制政策,客户将会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在业务,网络与服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信明确提出了CDMA客户定位在中高端用户。从目前现实看,这部分客户的来源会有几部分:一是电信原有的小灵通部分高端客户;二是联通的G网高端客户;三是**移动的中高端客户(神州行,动感地带部分高端客户与全球通高端客户),对于**公司而言,如何守住自己的中高端客户是实施全业务竞争的第一步。这就涉及到采取什么策略来保住自己的中高端客户。**公司建议: 1、细分现有存量客户市场,打好“组合拳”来挽留客户 一是针对个人客户市场,采取“资费巩固阵地+新业务增加客户粘性”的组合策略。 资费永远是客户的首选。对于全球通客户,采取新的“签约制”形式,增加客户的签约年限,对于具有1年签约,2年签约,3年以上的签约客户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于神州行与动感地带客户,采取“话务积分奖励制”,不同的话务量给予不同级别的优惠。 新业务是客户增值的表现形式,客户在同等资费与网络质量的前提下,会倾向于选择能提供更多优惠增值服务的运营商。为此,**公司可以采取针对不同的品牌客户(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提供更多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移动协议技术规范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移动通信 CHINA MO0UE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乂 -XXXX 与承载独立的呼叫控制 (BI CC) 规范第5部分:BI CC 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 CC与 I SUP的信令配合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乂※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修订稿 版本号:1. 0. 0

目次 1 MM ............................................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5 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2 6 BICC与ISUP的信令配合.... 编制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刖曰 本规范共包含如下标准文件,本文件是第五部分。 第1部分:BICC的功能描述,对应于ITU-T建议 Q.1902.1 第2部分:BICC的消息和参数的基本功能和格式 第3部分:BICC的程序 第4部分:BICC的APM隧道和IP承载控制协议。 第5部分:BICC所支持的补充业务、BICC与ISUP 的信令配合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还是为了新业务、新商务模式,都需要考虑融合。融合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动行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源动力,是行业创新和转型的主旋律。 (一)市场形势 电信重组后,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已具备了全业务运营的资质和能力,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目前移动仍主导移动话音市场,占据了约63%的市场份额,在固话领域联通、电信两家他网运营商占据了整个市场约75%的市场份额,专线及互联网领域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在新的形势下电信和联通一方面通过固网接入将集团客户牢牢把控,另一方面将固网优势和移动进行捆绑,抢夺我网移动用户。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公司应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前提下,本着保收入,保增长,稳定移动用户的市场目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在固话、专线、互联网三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移动话音替代固定话音趋势不可阻挡,移动在传统话音业务上优势明显。 6、与中国铁通合并,融合了固网宽带资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固网资源的缺陷,有利于发展集团ICT业务。 (二)劣势 1、在固定宽带资源,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以及互联网骨干网资源方面较电信和新联通具有明显劣势。 2、重组前,仅限于移动业务,基于全业务的发展缺乏运营经验,相应配套人员、维护系统、支撑系统缺乏准备。 3、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固话和宽带领域站绝对优势;中国移动在互联网、专线和固话方面基础薄弱,全业务服务能力很不均衡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