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12)

高中物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12)

第2课时电学实验

1(2019·全国卷Ⅰ·23)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

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该微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1(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图1

(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图2

A.18 mA B.21 mA

C.25 mA D.28 mA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 .R 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 .R 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 的电阻即可,其中k =________. 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

(2)C (3)AC (4)99

79

解析 (1)量程为250 μA 的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0 mA 的电流表,量程扩大了80倍,需要将定值电阻与微安表并联,然后根据题图(a)的原理图连线.

(2)当标准毫安表示数为16.0 mA 时,对应的微安表读数为160 μA ,说明量程扩大了100倍,因此所改装的电表量程是25 mA ,选项C 正确. (3)根据I g R g =(I -I g )R 得:I =

I g R g

R

+I g 出现该情况可能是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电阻大于1 200 Ω,或者并联的电阻R 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选项A 、C 正确.

(4)设微安表的满偏电压为U ,则对并联的电阻R 有 U =(25-0.25)×10-

3R U =(20-0.25)×10-3kR 解得k =99

79

.

拓展训练

1(2019·云南昆明市4月质检)某同学想将一量程为1 mA的灵敏电流计G改装为多用电表,他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图3

(1)他用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灵敏电流计G的内阻

①请在乙图中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②闭合开关S1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2置于位置1,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使电流表G0有适当示数I0;然后保持R1的阻值不变,将开关S2置于位置2,调节电阻箱R2,使电流表G0示数仍为I0.若此时电阻箱阻值R2=200 Ω,则灵敏电流计G的内阻R g=________ Ω. (2)他将该灵敏电流计G按图丙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为3 mA、30 mA及倍率为“×1”、“×10”的多用电表.若选择电流30 mA量程时,应将选择开关S置于________(选填“a”“b”“c”或“d”),根据题给条件可得电阻R1=______ Ω,R2=________ Ω.

(3)已知图丙电路中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均为3 V(内阻可忽略),将选择开关置于a测量某电阻的阻值,若通过灵敏电流计G的电流为0.40 mA,则所测电阻阻值为________ Ω.

答案(1)①见解析图②200(2)b1090(3)150

解析(1)①由原理图连线如图:

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两情况下的电流相同,所以灵敏电流计G 的内阻R g =200 Ω; (2)由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原理可知,当开关接b 时,表头与R 2串联再与R 1并联,此种情形比开关接c 时电路总电流更大,故开关应接b ; 由电流表的两种量程可知:

接c 时有:R 1+R 2=200×10-

3

2×10-

3 Ω=100 Ω 接b 时有:29×10-

3R 1=10-3×(200+R 2) 联立解得:R 1=10 Ω,R 2=90 Ω;

(3)开关接a 时,多用电表I max =30 mA ,多用电表的内阻为:R 内=E I max =3

30×10-3 Ω=100 Ω,

此时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I =I g +I g (R g +R 2)R 1=0.40 mA +0.40×(200+90)

10

mA =12 mA ,所以总电阻为:

R 总=E I =312×10-3

Ω=250 Ω,

所以所测电阻阻值为R 测=R 总-R 内=150 Ω.

拓展训练

2(2019·全国卷Ⅲ·23)某同学欲将内阻为98.5 Ω、量程为1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并进行刻度和校准,要求改装后欧姆表的15 kΩ刻度正好对应电流表表盘的50 μA刻度.可选用的器材还有:定值电阻R0(阻值14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 5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0 Ω),电阻箱(0~99 999.9 Ω),干电池(E=1.5 V,r=1.5 Ω),红、黑表笔和导线若干.

图4

(1)欧姆表设计

将图4中的实物连线组成欧姆表.欧姆表改装好后,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________ Ω;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填“R1”或“R2”).

(2)刻度欧姆表表盘

通过计算,对整个表盘进行电阻刻度,如图5所示.表盘上a、b处的电流刻度分别为25和75,则a、b处的电阻刻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图5

(3)校准

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________ kΩ处;将红、黑表笔与电阻箱连接,记录多组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及欧姆表上对应的测量值,完成校准数据测量.若校准某刻度时,电阻箱旋钮位置如图6所示,则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________ Ω.

图6

答案 (1)如图所示 900 R 1

(2)45 5 (3)0 35 000.0

解析 (1)由题知当两表笔间接入15 kΩ的电阻时,电流

表示数为50 μ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g 2=E

R g +r +R x +R 0+R ,代入数据解得R =900 Ω,

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R 1.

(2)欧姆表的内阻R g ′=R g +r +R 0+R =15 kΩ,当电流为25 μA 时,有I g 4=E

R g ′+R x ′,可得

R x ′=45 kΩ;当电流为75 μA 时,有3I g 4=E

R g ′+R x ″

,可得R x ″=5 kΩ.

(3)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欧姆表指针指向0 kΩ处.题图中电阻箱读数为35 000.0 Ω.

2(2019·四川南充市第二次适应性考试)LED绿色照明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实验小组要精确测定额定电压为3 V的LED

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已知该灯正常工作时电阻大约500 Ω,电学符号与小灯泡电学符号相同.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 .电流表A 1(量程为0至50 mA ,内阻R A1约为3 Ω)

B .电流表A 2(量程为0至3 mA ,内阻R A2=15 Ω)

C .定值电阻R 1=697 Ω

D .定值电阻R 2=1 985 Ω

E .滑动变阻器R (0至20 Ω)一只

F .电压表V(量程为0至12 V ,内阻R V =1 kΩ)

G .蓄电池E (电动势为12 V ,内阻很小)

H .开关S 一只

(1)如图7所示,请选择合适的器材,电表1为________,电表2为________,定值电阻为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编号)

图7

(2)将采用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3)写出测量LED 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表达式R x =________(用测量量字母和已知字母表示),当表达式中的________(填字母)达到________,记下另一电表的读数代入表达式,其结果为LED 灯正常工作时电阻.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要精确测定额定电压为3 V 的LED 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需测量LED 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LED 灯的电流,由于电压表的量程较大,测量误差较大,不能用已知的电压表测量LED 灯两端的电压,可以将电流表A 2与定值电阻串联改装为电压表测量电压;改装电压表的内阻:R =U LED 额I A2满偏= 3 V

0.003 A

=1 000 Ω,A 2的内阻为15 Ω,则定值电阻应选D ;LED 灯正常

工作时的电流约为I =U R =3

500 A =6 mA ,因为电表1测量其所在支路电流,电流表A 1的量

程为0至50 mA ,若用电压表V 测电流,可测得的最大电流为12 V

1 kΩ=1

2 mA ,可以发现用电

压表V 来测电流更精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电表1为F ,电表2为B ,定值电阻为D. (2)因为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LED 灯的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设LED 灯正常工作时电表1的读数为U V ,电表2的读数为I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LED 灯两端的电压U =I 2(R 2+R A2),通过LED 灯的电流I =U V

R V -I 2,所以LED 灯正常工作时

的电阻R x =U I =I 2(R 2+R A2)

U V

R V -I 2.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为R V =1 985 Ω+15 Ω=2 000 Ω,则当I 2=

1.5 mA 时,LED 灯两端的电压为3 V ,达到额定电压,测出来的电阻为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拓展训练

3(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某同学想测出学校附近一工厂排出废水的电阻率,以判断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工业废水电阻率的达标值为ρ≥200 Ω·m).图8为该同学所用盛水容器,其左、右两侧面为带有接线柱的金属薄板(电阻极小),其余四面由绝缘材料制成,容器内部长a=40 cm,宽b=20 cm,高c=10 cm.他将水样注满容器后设计实验进行测量.

图8

(1)他用实验室中的下列器材来精确测量所取水样的电阻:

A.电流表(量程5 mA,电阻R A=800 Ω)

B.电压表(量程15 V,电阻R V约为10.0 kΩ)

C.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1 A)

D.电源(12 V,内阻约10 Ω)

E.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在图9中完成电路连接;

图9

图10

(2)正确连接电路后,这位同学闭合开关,测得一组U、I数据;再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上述测量得出一系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10的坐标系中作出U-I关系图线;

(3)由U-I图线求出待测水样的电阻为________ Ω,算出所测水样的电阻率,可以判断这一水样________(选填“达标”或“不达标”).

答案(1)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12-模型专题(4) -板块模型(解析版)

专题十一模型专题(4)板块模型 【重点模型解读】 一、模型认识 类型图示规律分析 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 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 B=x A+L 物块A带动木板B,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 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 B+L=x A 力F作用在物块A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 力F作用在木板B上讨论相关的临界情况 二、板块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 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 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 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

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三、注意点: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典例讲练突破】 【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点拨】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 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1】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12楞次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一、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 楞次定律的应用主要考查的内容 主标题:楞次定律的应用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楞次定律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本定律,从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对楞次定律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高考主要考查考生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方向及磁通量变化,出题以选择题为主。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简明扼要,初学时常常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楞次定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定律中有两个磁场——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的磁场。原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2.理解定律的关键在于理解“阻碍”的含义:“阻碍”不是“阻止”,不是使原磁场的变化停止,阻碍作用只是“延缓”原磁场的变化,没有原磁场的变化就不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阻碍”的对象是原磁场的变化而不是原磁场,不能把“阻碍”简单理解为“相反”;阻碍不仅有“反抗”原磁场增加的含义,还有“补偿”原磁场减弱的含义。 楞次定理可推广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如果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增加的,感应电流就产生一个反向的磁场“反抗”原磁场的增加;如果原磁场的磁通量是减小的,感应电流就产生一个同向磁场对原磁场进行“补偿”。 2.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从运动效果上看,也可形象地表述为“敌进我退”、“敌逃我追”。 典型例题 例1.(2014·全国卷)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止开始下落。条形磁铁在圆筒中的运动速率( ) A.均匀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趋于不变 D.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不变 【解析】C.本题考查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竖直圆筒相当于闭合电路,磁铁穿过闭合电路,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磁铁受到向上的阻碍磁铁运动的安培力,开始时磁铁的速度小,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小,安培力也小,磁铁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产生的感应电流增大,安培力也增大,直到安培力等于重力的时候,磁铁匀速运动。所以C 正确。

专题12 圆周运动模型(原卷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12 圆周运动模型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1) 热点题型二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 (3) 模型一车辆转弯问题 (4) 模型二圆锥摆模型 (5) 热点题型三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 (6) 模型一汽车过拱桥模型 (7) 模型二轻绳模型 (8) 模型三轻杆模型 (9) 热点题型四圆周运动中的两类临界问题 (10) 热点题型五实验:验证向心力的影响因素 (12)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 【题型要点】1.运动参量

当r 一定时,v 与ω成正比. 当ω一定时,v 与r 成正比. 当v 一定时,ω与r 成反比. 3.对a n =v 2 r =ω2r 的理解 在v 一定时,a n 与r 成反比;在ω一定时,a n 与r 成正比. 4.常见的传动方式及特点 (1)皮带传动:如图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 =v B .

(2)摩擦传动和齿轮传动:如图甲、乙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v B. (3)同轴转动:如图甲、乙所示,绕同一转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ωA=ωB,由v=ωr知v与r成正比. 【例1】(多选)(2020·辽宁丹东质检)在如图所示的齿轮传动中,三个齿轮的半径之比为2∶3∶6,当齿轮转动的时候,小齿轮边缘的A点和大齿轮边缘的B点()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A点和B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1 C.A点和B点的角速度之比为3∶1 D.以上三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变式1】(多选)(2019·福建漳州市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并附有牛力齿轮翻车的图画如图5所示,翻车通过齿轮传动,将湖水翻入农田.已知A、B齿轮啮合且齿轮之间不打滑,B、C齿轮同轴,若A、B、C三齿轮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 A>r B>r C,则() A.齿轮A、B的角速度相等B.齿轮A的角速度比齿轮C的角速度小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讲)(含解析)

专题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掌握超重、失重的概念,会分析有关超重、失重的问题。 2.学会分析临界与极值问题。 3.会进行动力学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考点一超重与失重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重点归纳★ 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下表列出了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处状态的关系。 加速度超重、失重视重F a=0不超重、不失重F=mg a的方向竖直向上超重F=m(g+a) a的方向竖直向下失重F=m(g-a)

a =g ,竖直向下 完全失重 F =0 特别提醒: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三”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典型案例★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 。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就是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 。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g/5,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答案】D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明确失重状态是物体对与之接触的物体的弹力小于重力,不是重力变小了.基础题目. ★针对练习1★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床面与运动员间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 /10g m s ,根据图像,可以得到: ( ) A 、人上升的最大高度距离蹦床为10m

2021高考物理复习课件(经典版)Word文档第12章第1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高考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经常结合经典物理理论和最新科技成果考查,难度不会太大,分值在6分左右。 考纲下载波粒 二象 性 1.光电效应(Ⅰ)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 程(Ⅰ) 考 纲 解 读 1.理解光电效应现象,掌握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高考 中常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理解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 谱的解释,掌握氢原子的能 级公式并能灵活应用,用氢 原子能级图求解原子的能级 跃迁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3.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原 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半衰 期等仍会是高考命题的重 点。 4.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 用,了解核力的特点。 5.书写核反应方程,区分核 反应的种类并根据质能方程 求解核能问题在高考中命题 率较高。 6.裂变反应、聚变反应的应 用,射线的危害和应用等知 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密切。 原子 结构 1.氢原子光谱(Ⅰ)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能级公式(Ⅰ) 原子 核 1.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Ⅰ) 2.放射性同位素(Ⅰ) 3.核力、核反应方程(Ⅰ) 4.结合能、质量亏损(Ⅰ) 5.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裂变反应堆(Ⅰ) 6.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

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主干梳理对点激活 知识点光电效应及其规律Ⅰ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01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02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饱和光电流:光照条件不变,当正向电压增大时,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即一定的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发出的光电子数目是一定的。实验表明,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03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04越多。 (2)存在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 c称为遏止电压。遏止电 压的存在意味着光电子的初动能有最大值E km=1 2m e v 2 c =eU c,称为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实验表明,遏止电压(或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05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06增大。 (3)存在截止频率: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或截止频率νc,入射光的频率必须07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入射光的频率超过截止频率νc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 知识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01hν。其中h=6.63×10-34 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高中物理奥赛讲座第12部分:量子论

第十二部分 量子论 第一节 黑体辐射 1.热辐射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提到,开尔文勋爵所说的两朵乌云的第二朵是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被拔开时,人们发现了近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础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即量子力学论. 量子论 由于温度升高而发射能量的辐射源,通常称为热辐射.热辐射体中原子和分子不发生运动状态变化.热辐射能量来自物体的热运动.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只要不是绝对零度)都向四周进行热辐射,也从周围吸收这种辐射.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光谱.一般情况下,热辐射的光谱不仅与辐射源的温度有关,还与它的表面特征有关. 为了定量的描述热辐射与温度和物体特性的关系,首先引入下列概念: (1)辐射出射度(简称辐出度) 温度为T 的热辐射体,在单位间内从单位面积向各个方向辐射出的所有频率的辐射能量.又称为辐射能通量密度. (2)单色辐射出射度 温度为T 的热辐射体, 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向各个方向所发射的、在某一频率附近的单位间隔内辐射能量(即功率)叫做该物体的单色辐射出射度.单色辐射出射度与温度、频率和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3)吸收本领 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通量,一部分被物体散射或反射(对透明物体,还会有一部分透射), 其余的为物体所吸收. 2.黑体 热辐射的规律是很复杂的,我们知道,各种物体由于它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以及它本身对外的辐射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类物体其表面不反射光, 它们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吸收射来的一切电磁辐射,这类物体就叫做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绝对黑体是我们研究热辐射时为使问题简化的理想模型.实际上黑体只是一种理想情况,但如果做一个闭合的空腔,在空腔表面开一个小孔,小孔表面就可以模拟黑体表面.这是因为从外面射来的辐射,经小孔射入空腔,要在腔壁上经过多次反射,才可能有机会 射出小孔.因此,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外面射来的辐射几乎全部被腔壁吸收.在实验中,可在绕有电热丝的空腔上开一个小孔来实现,正因为实验所用的绝对黑体都是空腔辐射,因此,黑体辐射又称为空腔辐射. 3.黑体的经典辐射定律 1879年,斯忒藩(J .Stefan ,1835~1893年)从实验观察到黑体的辐出度与绝对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4J T σ= 1884年玻尔兹曼从理论上给出这个关系式.其中8245.6703210/()W m K δ-=??. 对一般物体而言,() 412J T Js m εσ--=,ε为发射率,J 为辐出度, () 412J T Js m εσ--=,式中

(精)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实验总复习专题讲座 电学部分 一.高考大纲及说明: 二.能力要求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 (2)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3)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三.教学内容和思路: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 1、实验仪器的使用: 高考试卷实验部分的第一题往往是针对测量仪器的原理、使用及读数而命题。<<考试说明>>要求会正确使用的电学仪器有: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

动变阻器、电阻箱以及示波器等。 说明: 要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读数规则,不仅要明确其构造、 原理,会读数,还要明确量程的选取规则,正确进行实物连线。 2、读数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如图甲是电压表的刻度盘。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V 量程,那么电压 表读数为 V图乙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0.6A量程,那么电流表度数为 A 甲乙 归纳:读数的基本原则: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从仪器上直接读出 估计值=对应最小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电流表、电压表通常采用1/2估读法) 说明:凡仪器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 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凡仪器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一般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下估读。 例2.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_____V. (2)如果是用直流5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___mA . (3)如果是用×100Ω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______Ω. [解题分析] 由于多用电表的测量项目和量程比较多,而表盘的空间有限,所以并不是各个项目的每个量程都有专门的标度,有些标度就是属于共用标度,如表盘的第二行刻度就是交、直流电压、电流共用的标度。使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 压时,由于直流10V 档没有专门的标度,只能按“0~250”或“0~50”来读数,然后再折算成“0~10V ”的电压,譬如当按“0~50”读数时,将读数乘以0.2即为测量值。 [解] ⑴用直流10V 档测量电压时,按“0~50”的标度来读数为32.5,则测量值为32.5×0.2=6.50V (也可写为6.5V ) ⑵用直流5mA 档测量时,读数方法与⑴中相同,测量值为3.25mA . ⑶指针所指电阻刻度的读数为8.0,乘以欧姆档的倍率,则所测电阻值为 0 1 2 3 0 5 10 15 V 0 0.2 0.4 0.6 0 1 2 3 A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2章 热学 实验18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教案(含解析)

实验十八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就是研究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气体压强增大时,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时,体积增大。 三、实验器材 带铁夹的铁架台,注射器,柱塞(与压力表密封连接),压力表,橡胶套,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 2.注射器两端有柱塞和橡胶套,管内密封一段空气柱,这段空气柱就是我们的研究对 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柱的质量和温度不变。 3.用手把柱塞向下压,选取几个位置,同时读出刻度尺读数与压强,记录数据。 4.用手把柱塞向上拉,选取几个位置,同时读出刻度尺读数与压强,记录数据。在该 实验中,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用刻度尺读数做为空气柱体积,而无需测量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5.以压强p 为纵坐标,以体积的倒数1V 为横坐标,把以上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观察图象,进一步确定p 与1/V 的关系。 五、数据处理

1.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空气柱高度d /cm 空气柱体积V /L 压强p /(×105 Pa) 1 V 2.建立p ­1V 坐标系描点画图 3.实验结论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六、误差分析 1.气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想气体。 2.两个状态的温度不能保证完全一致。 七、注意事项 1.适用条件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操作要缓慢,才能保证温度不变。 2.要等到示数稳定之后,再去读数。 3.研究对象为一定质量的气体,防止漏气。 实验原理与注意事项 1.(多选)关于“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被封闭气体的质量和温度不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讲座第一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由我来谈谈物理学科的学习。很多同学对物理学科有畏惧感,其实物理学科不是特别 的难学。同学们如果能主动听课,独立思考,按时作业,定期复习,那么学好物理学科不是一 件难事。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 讲之前先简单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科是由物理事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组成的学科。他有自己的一套完整学科语言体系。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熟悉这门学科的语言体系,你将很难进入物理学的大门。因此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要注意物理学科专门术语的记忆,还有就是物理学科的概念的理解,先要记住然后才能理解应用。假如不熟悉物理学科的语言体系在上课的时候你将听不懂老师讲的话。 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上课要认真听讲,且要主动听课。有时老师讲的地方你提前预习了这时也不要认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课,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的思路保持同步,不能自搞一套,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对于听不懂的地方先记录下来,留待课后认真地琢磨,不建议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问旁边的同学,这不是好的听课习惯。还有在上课前该把本堂课用的东西准备好,不能上课以后才开始找东西,耽误了听课。上课要以听讲思考为主,但也要有一个,把一些上课内容记下来。例如知识框架、例题解法、扩充内容、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再消化”,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典型题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作为今后复习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下午自习课应该把课堂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发现不会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地研究明白,不能留有“死角”,这个死角就可能是你今后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复习完后就要做写业了,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做到:

高中物理-12 图像在功能中的应用—高中物理三轮复习重点题型考前突破

一、功和能图像问题 1.基本思路 (1)解读图象的坐标轴,理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坐标点的意义. (2)解读图象的形状、斜率、截距和面积信息. 2.解题技巧 (1)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 (2)分析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特殊点和该点前后两段图线. (3)分析图象的形状变化、斜率变化、相关性等. 3.斜率类力学图像 要理解物理图象中斜率的含义,首先要看清图象的两个坐标轴. W -x 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力F E k -x 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力 F 合 E p -x 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弹力F E 机-x 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力 F 非G 4.面积的物理意义 F -x 图象中,图线和x 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F 做的功,如果F 是静电力,此面积表示电势能的减小量,如果F 是合力,则此面积表示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1.(多选)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运动,如图甲所示,外力F 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 做的功与物体位移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 .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3 m C .物体在前3 m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3 m/s 2 D .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3 2 m/s 答案:ACD 解析:由题图可知,W f =μmgx 1=20 J ,解得:μ=0.2,A 正确;由f =μmg =2 N ,fx 2=W f ′=27 J ,解得:x 2=13.5 m ,B 错误;又W F =Fx 3,解得:前3 m 内,F =153 N =5 N ,由F -f =ma ,解得:a =3 m/s 2,C 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W F ′-fx 4=12 mv 2,解得:x 4=9 m 时物体的速度v =3 2 m/s ,D 正确。

高中物理专题讲座

高二物理专题讲座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除受电场力外,一定还受到其他力(重力等)作用,才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且电场力必须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与减速 (1)运动状态分析:带电粒子沿与电场线平行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受到电场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加(减)速直线运动。 (2)用功能观点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若不计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功等于带电粒子动能的增量。 ①在匀强电场中:2022121mv mv qU qEd W -= == ②在非匀强电场中: 2022 121mv mv qU W -== (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 1、我们在力学中学过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带电粒子进入电场中的初速度方向与电场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将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可以先分解成两个方向的简单直线运动来处理。 (1)对于匀强电场其电场力是恒力,既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处理,也可以用动能定理来处理。 (2)若是非匀强电场,则电场力是变力,只能用动能定理来处理,且公式qEd W =不成立,只能用qU W =来处理。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 1、若V ∥B ,带电粒子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情况下洛伦兹力F=0)。 2、若V ⊥B ,带电粒子在垂直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V 做匀速圆周运动。 3、周期、频率和角速度公式 v R qB m T π22==π m Bq T f π21== m Bq f T ===πω22π 4、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圆心位置确定极为重要,通常有两个方法: ①已知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以通过入射点和初射点做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岀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 ②已知入射方向和岀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做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岀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条垂线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

2020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专题讲座第12讲圆周运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 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4、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二、学习要点: 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3、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衔接点1 线速度、角速度、转速 【基础知识梳理】 1、线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比值定义法,这里是弧长,而直线运动中是位移) (3)大小:v=△l/△t单位:m/s(s是弧长.非位移)。 (4)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 2、角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转过的圆心角的快慢. (2)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θ的角度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 (3)定义式:ω=△θ/△ (4)单位:rad/s(弧度每秒) 结论: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ω 3、转速和周期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v=rω=2πr/T ω=2π/T 【典例引路剖析】 【例题1】广州的甲物体和北京的乙物体相对地球静止,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时()A. 甲的线速度大,乙的角速度大

B. 甲的角速度大,乙的线速度大 C. 甲和乙的线速度相等 D. 甲和乙的角速度相等 【答案】 D 点晴:甲与乙两物体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一天,乙的转动半径较大,可根据角速度定义式和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公式判断. 【例题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由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知三者线速度相同,其半径分别为 r1、r2、r3,则ω1r1=ω2r2=ω3r3;故,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的应用,同时要知道皮带或齿轮连动的角速度相同. 【变式训练】 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B. 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保持不变 C. 角速度大小不断变化 D. 线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答案】 D 【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选项A错误,D正确;线速度不断变化,角速度保持不变,选项BC错误;故选D. 2、甲沿着半径为R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

2023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12: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 (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 专题12: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 (1)比例式:F =kma ,式中k 是比例系数,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国际单位制中:F =ma .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a 与F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为瞬时对应关系. (2)矢量性:F =ma 是矢量表达式,任一时刻a 的方向均与合外力F 的方向一致,当合外力方向变化时a 的方向同时变化,即a 与F 的方向在任何时刻均相同. (3)同体性:公式F =ma 中各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物体的. (4)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各个力都满足F =ma ,每个力都会产生一个加速度, 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为物体具有的合加速度.故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 F x =ma x , F y =ma y . 4.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力与加速度为因果关系.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总相同、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 (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可以同向,可以反向;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5.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1)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a 与v 、Δv 、Δt 均无关. (2)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决定.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1 N 的定义:使质量为1 kg 的物体产生1_m/s 2的加速度的力叫1 N ,即1 N =1 kg·m/s 2. 3.比例系数的意义 (1)在F =kma 中,k 的选取有一定的任意性. (2)在国际单位制中k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ma ,式中F 、m 、a 的单位分别为牛顿、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高中物理知识讲座 李彬 人类今天已经非常轻松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从古老文明走到现代文明,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二者之间跨越的关键,恰恰要取决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深度。尽管有许多史前文明都体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兴趣,但是在四处广汉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器件,大概是表现得最执着的,这里 的人以鸟为偶像,鸟的眼睛被他们深深的崇拜, 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的塑造,通过对眼睛的延长而求索宇宙的向往。400多年前望远镜的发明终于让这个愿望实现了。 1.宇宙的结构、形状和归宿 人们对宇宙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另一种认为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辞海》对宇宙的解释是:宇,空间的总称;宙,时间的总称。这源于《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这就是说,宇宙既包括无限的空间,又包括无限时间的延续。 关于宇宙诞生的理论很多,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论。在一二百亿年前,我们的宇宙刚刚诞生时,是一个温度极高、压力和物质密度极大的混沌火球(不妨叫它“宇宙蛋”)。所谓物质,只不过是一些光子而已。然后逐渐形成各种基本粒子,成为现在各种物质的构成材料。巨大的压力使宇宙急剧地膨胀(即大爆炸),宇宙温度则因膨胀而逐渐降低,物质凝聚成一团团星系云,星系云又一步步分裂,凝聚成一个个恒星,恒星周围的剩余物质又逐渐凝聚成行星和卫星。这些天体不是分散的,许多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又聚集成星系群,进而是星系团、超星系团,还有更大的群体。这些群体也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区域非常密集,形成“宇宙长城”,有些区域非常稀少,形成“宇宙空洞”。宇宙天体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泡沫结构”。 有许多证据表明,宇宙还在继续膨胀。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最远天体,已超过150亿光年,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宇宙似乎有无限的空间。不过,多数科学家趋向于认为,“宇宙有限,但无尽头”。因为如果宇宙确实是由大爆炸从“无”膨胀起来的,它不可能是无限的,只能是一个有限的三维空间,就像膨胀的气球总有一个一定的体积,威力巨大的氢弹爆炸总有一个可算出的影响范围一样。但是,宇宙确实没有尽头,我们找不到宇宙的边缘。 科学家们从宇宙的形状上去解开“宇宙有限,但无尽头”之谜。以球形的地球表面来说,从任何一点出发一直往前走,我们找不到地球的边缘,但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说明二维空间的地球表面没有尽头,但却是有限的。如果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球体,那么,在这个球体中的任何一点,不管从上下左右前后哪个方向前进,我们找不到边缘,但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不过,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不一定是一个球体,也可能是轮胎形、克莱因瓶形或其它什么形状。 宇宙今后的发展有两种可能,即继续膨胀下去或到一定时转而收缩。不管哪种发展,都将走向死亡,回复到混饨宇宙蛋的状况。但科学家们不知道宇宙还有多少寿命,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或许是万万兆年吧 2. 宇宙是什么组成的?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到处充满运动着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大行星。太阳系一共有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除了大行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包括月亮),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这些天体组成了我们的太阳系,它们都是离我们地球较近的,是人们了解得较多的天体。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无限的宇宙空间还有一些什么呢?晴夜,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的星球。我们银河系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恒星与恒星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宇宙空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恒星。有的星星很亮,亮度比太阳大上百倍到1万倍,这种星叫巨星,有的星的亮度比太阳亮上万倍到几百万倍,叫做超巨星。亮度小的星叫矮星,有的矮星亮度小到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恒星常常爱好“群居”,天上有很多一对对的星星“紧紧地”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绕转着,科学上称它们为

2023届浙江高三物理高考复习精讲精练第12讲 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论解决常见实际问题 (含详解)

第12讲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论解决常见实际问题 (多选)1.(2019·新课标)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图象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则()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一、知识回顾 (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知识 1.遵循的法则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 (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3.运动性质的判断⎩⎨⎧ 加速度(或合外力)⎩ ⎪⎨ ⎪⎧ 变化:非匀变速运动 不变: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 ⎪⎨⎪ ⎧ 共线:直线运动不共线:曲线运动 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标准:看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是否共线. 二、经典例题 模型一:蜡块——玻璃管模型 例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在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以速度v 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红蜡块由管口上升到顶端,所需时间为t ,相对地面通过的路程为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v 增大时,L 减小 B .v 增大时,L 增大 C .v 增大时,t 减小 D .v 增大时,t 增大 模型二:风中运动模型 例2、跳伞表演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观赏性体育项目。如图所示,当运动员从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后,在下落过程中将会受到水平风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复习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精品解析版)

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夯实专练 1.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除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 (ii)F合的大小为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4.0(2)(Ⅰ)F1、F2和F合如图所示(Ⅰ)4.0 0.05 【解析】:(1)由图b可知每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为0.2N,则读数为4.0N。 (2)根据比例用圆规作图,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作出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合力大小 225.6 5.6(4.2)() 4.022 N ++= 当然,可以直接从作出的图上读出,F 合力与F 4.2- 322=-15.64 2 计算结果为0.05. 2.(2018·天津高考)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 .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B .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 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C .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 D .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的拉力 (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 、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下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

第12讲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提升素养导学案(全国通用)

明确目标 确定方向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知识回归】 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 =ma 。 二.动力学两类问题 1.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第二部分:重难点辨析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性质 2瞬时性 3独立性 4相对性 二、瞬时突变的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 (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有约束的不能瞬时突变 学习目标

2.解题思路: 分析瞬时变化前后物体的受力情况―→ 列牛顿第二 定律方程 ―→ 求瞬时 加速度 三.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 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 2.动力学图像问题的类型 【典例分析】精选例题提高素养【例1】.如图所示,两个倾角均为30︒的斜面体固定在卡车上(每个斜面上都安装力传感器),在两个斜面之间放着一个较重的圆柱状工件。当汽车静止时,斜面与工件间的力传感器的读数均为F。不计斜面与工 F 例1【答案】A 【详解】当汽车静止时,以工件为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2cos30 F mg ︒= 当汽车加速或减速行驶,其中一斜面对工件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时,传感器有最大值;以工件为对象,竖直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m cos30 F mg ︒= 联立解得 m 2 F F = 故选A。 【例2】.小端同学在研究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运动时,分别有几种不同的模型。已知该同学抛出小球的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