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知识记忆十五法 新课标 人教版

物理知识记忆十五法 新课标 人教版

物理知识记忆十五法

祁东育贤中学肖仲春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都离不开记忆力。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在一定程度上,记忆力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个人记忆得如何,跟是否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记忆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深远的环节。

1.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联想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富有延展性、灵活性,联想能使脑神经细胞兴奋,在大脑皮层留下清晰的印迹,因而,记忆十分牢固。坚持使用这种记忆方法,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在高中教材:“弹性碰撞”一节里,讲述了“一个运动钢球(m

1

)对心碰撞

另一个静止钢球(m

2

)”的规律,推导出了两钢球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只要记住①、②两式就能解决这一类碰撞问题,而不必要每次解题都要重新推导①、②两式的来龙去脉。学习中学生应用这两式来讨论有关问题时,常常将式中分子项的脚标搞混乱。为澄清这种混乱,可把碰撞现象与公式

联系起来看,“由于是m

1去碰m2,我们就可把①式中的分子项m

1

—m

2

视为m

1

→m

2

即把减号-形象地看成为动作指向的箭头→,把m

1—m

2

形象地读作运动球m

1

→(去碰)

静止球m

2(或称:主动球m

1

→(去碰)被动球m

2

)”,作了如此联想后,即使以后

遇到题目叙述为“运动的B球去碰静止的A球”,也能迅速正确地写出表达式来。

对于②式中的分子项,则只要记住它是“主动球动量的2倍(2m

1v

1

)”即可。除此

之外,①、②两式的分母均相同,无所谓记忆的困难。

2.比较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记忆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对象。

如:在学习了机械谐振和电谐振的知识后,可将三个周期公式列出来加以比较;

不同之处是根号内的物理量L/g,m/k,LC,这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谐振系统不同的固有性质。学习中在使用机械谐振的周期公式,特别是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时,经常将fK号内的m与k填写颠倒,为此可作这样的对比联想:把“L/g”跟单摆的形状联系起来:摆线L悬挂在上方(对应把“L”写在分数线上方),摆球mg悬挂在下方(对应把“g”写在分数线下方)“;把”m/k“形象地联想为:犹如”质量为m的人坐在倔强系数为 k的弹簧沙发上“。

这种比较记忆法,在物理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如:比较电阻(和电容)的串、并联特点;比较电场与重力场;比较重量与质量;比较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比较α、β、γ衰变;比较几个守恒定律等等。

一个学生,仅在中学阶段就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要记忆很多的概念、规律、公式和数据。仅以高中物理课本为例,学生应该掌握和记忆的物理公式,逐页数起来就达二百个左右(含导出的公式和推导的结论式),何况学生还要在各个学科上“齐头并进”!分散的、片断的杂乱的知识总是记得不多,也不能长期保持,如果抓住了它们内在的规律,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而这种条理化、系统化的办法,就是给知识的“珠子”穿上线索。这样,

原先想要记住的“一大堆”公式,便只剩下若干个主要的公式了,就好像一大捧珠子,用一根线穿起来,一下子就全部提起来了。

如:学习了“气态方程”之后,只要记住克拉珀龙方程,就可导出各种条件下的气态方程和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3.规律记忆法

使用“规律记忆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把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开动脑筋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极有好处的。

4.谐音法

谐音记忆法是一种巧妙的、用途广泛的记忆方法。它可以化“难”为“易”、变“死”为“活”,把晦涩分散、枯燥无味的材料,变得诙谐幽默、流畅易记、轻松有趣。恰到好处的谐音记忆,能够激发人的学习兴趣,产生意味深长的记忆效果,并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谐音记忆的核心,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声音编成另一句声音相似的话,来帮助记忆。

距μ与像距v的字母搞混淆,为此,只要记得:物距的“物”读音与拼音字母的“μ”读音相同,凡提到物距时,就谐音地联想到拼音字母“μ”,这样就把μ与v的物理概念区分清楚了。

再如: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记法。可按读音编成谐音的三个短句来帮助记忆:v1=7.9千米/秒(谐音:吃点酒)

v2=11.2千米/秒(谐音:要一点儿)

v3=16.7千米/秒(谐音:要留点吃)

记忆这组谐音时,把三个谐音短句作为一个故事情节来理解,意思是:一个无

钱的酒鬼去讨酒吃,向店家喊道:“吃点酒”,店家不允,酒鬼乞讨说:“要一点儿(嘛)”,店家当时余酒不多,答道:“要留点(来自己)吃”。作了这样的奇特联想后,就很容易记住这三个宇宙速度。

5.歌诀法

“歌诀记忆法”的核心,是把一些材料编成顺口溜,赋于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律,使材料合辄押韵,朗朗上口,易记易背。有些内容枯燥、零散的材料,难于记忆,这时就适宜借助歌诀来帮助记忆。比如在学习“原子核物理”知识时,常常需要填写核反应方程和判断核反应生成的元素,这就要求学生一般应能记得元素周期表上的前20号元素(化学方面的要求亦是如此),而这些元素名称是单调、枯燥的,可先把它们按序数排列:

1氢、2氦、3锂、4铍、5硼、6碳,

7氮。8氧、9氟、10氖;

11钠、12镁、13铝、14硅、15磷、16硫,

17氯、18氢、19钾、20钙。

然后编成谐音的歌诀形式(按谐音意思分类):

一青、二黑、三黎(明),(颜色类)

四琵、五朋、六弹(琴)(娱乐类)

七蛋、八羊、九幅(画)(物名类)

拾奶瓶(生活类)

一男、二妹、三女(勤)(人称类)

四龟、五羚、六牛(群)(动物类)

七鹿、八鸭、九甲(虫)(动物类)

失街(亭)(典故类)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离奇、可笑的谐音联想,给学生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牢固的。

6.观察法

进行观察记忆时,必须开动脑筋,分析比较,抓住特征。必须仔细观察、一丝不苟,做到准确无误,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马虎从事。学生的观察记忆力一般不强,漫不经心的观察不能帮助他们准确记住应记的对象。这方面经常表现在对一些物理常数的记忆上较为明显。比如记忆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学生时常对这两个恒量值发生混淆、模糊,只记得“大约是六点六几……”(不能准确回答)。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万有引力恒量“6.67”的“7”字,犹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与“7”发生联想(或用谐音来联想“力”与“7”);普朗克恒量中“6.63”的“3”,犹如光子能量符号“ε(即ε=hv)”反过来写。而普朗克恒量值在中学课本里,只在光量子知识中方用到,所以,可把光子能量符号“ε ”与“3”发生形象的联想。至于记忆幂指数“10-11”与“10-34”,前者为两个“1”组成,后者为两个相邻数字“3”与“4”组成。这样,对它们的记忆就清晰多了。

7.图示法

图示的特点是直观、容易引起联想,从中得到暗示和启发。因此,用图示方法来帮助记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时,记不清三个物理量ΔE、Q、W的“正、负”符号之规定,可画如下的一个方框示意图。

把方框当作研究系统:凡是从外界吸收能量(Q与w)进入系统时为“正”(方框上箭头从外向内示意“吸收”),凡是从系统内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与W)时为

“负”(方框上箭头从内向外示意“放出”);凡是内能增加(方框中箭头向上)时ΔE为“正”,内能减少(方框中箭头向下)时ΔE为“负”。

8.联系实验法

间接回忆是在中介性联系参加之下实现的再现。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形象、实验的原理图或实验的情节,来跟易混、易忘的知识挂上钩,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光的干涉”知识里,导出了公式。

由于这一部分“干涉”知识在学习和应用中重复的机会少;闭书作业时常常将公式写错(分子分母混乱、颠倒),为此,联系实验在干涉实验中(如右图所示的原理图),几何尺寸最长的是暗箱长度L,最短的是光波波长λ,余下的就是双缝间距d和条纹间距Δx——取名“中等量”,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为:L≥ΔX与d≥λ,我们只需将原公式变形记作Δx·d=L·λ的乘积形式,再把它与实验(原理图)中的几何尺寸联系起来,就不难看出这种乘积形式的关系是:“中等量×中等量=最长量×最短量”

9.目标法

在明确识记目的、任务的基础上促进自觉识记的方法。识记的效果与有无识记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具体程度和要求的长期性大有关系。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1)每章导言,交待全章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全编中的地位;

(2)制订每节课的教学双向目标;

(3)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讲清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及作用。

使学生记有目标、学有重点,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记忆。

10.因果法

在明确概念、规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达到理解记忆的方法。例如,只有了解

了欧姆定律的来龙去脉,知道它只适用于导体,即纯电阻,才能明确在应用焦耳定律时,应首先考虑发热体是否为纯电阻,不能乱套公式Q=UIt及Q=U2t/R.因为此两式是实验定律Q=I2Rt与欧姆定律推导而来的,必须符合欧姆定律的条件,相应地这就从根本上记住了定律及应用条件。

11.表象法

利用某事例在头脑中映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而引起记忆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利用熟知的生活事例激发记忆。对“质量一定时、体积大的物质密度小”以及“体积一定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的道理想不通、记不住,可借用生活经验:“一斤棉花一斤铁”(质量一样),棉花体积大、密度小以及“大小、形状相同(体积一定)的铜勺和铝勺”,铜勺的质量多是因为它的密度大,将抽象转化为具体,使记忆有依托。

(2)利用演示实验中的明显结论,激发理解记忆。如在进行比热概念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理解并牢牢记住“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时间相同),煤油升温快”这个实验结论。以此为基础,再让学生记忆“比热大的吸热多”及“比热小的升温快(其它条件相同)”等规律。

(3)对较难理解的抽象规律,用实验予以具体形象说明,激发深刻记忆。如电学教学中,学生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短接、短路的概念及串并联电路分电流、分电压、分功率的规律往往理解不深,记忆较困难。为此教师可设计如下总结性实验:

a.将“220V、100W”,“220V、60W”,“220V、15W”三灯泡串联在照明电路中;

b.将三灯泡并联在照明电路中;

C.将其中任一个灯用导线并联(短接);

d.将整个电路(串有保险丝)短路、明显的实验结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2.公式法

利用公式的物理含义进行逻辑记忆的方法。“看公式、记概念(规律),易记又方便。”如从电流强度的定义式I=Q/t出发,理解并记忆“所谓电流强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

13.类比法

比较两个或两类物理量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达到同化记忆的目的。如学生对一些具有比值定义特点的物理量,往往从纯数学观点去理解,忽略其物理含义。以至于刚弄清密度的含义,碰到比热,又重蹈覆辙。在复习时,通过类比,可将具有此类特点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电阻、速度、燃烧值、机械效率等概念的共同点一并讲解,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4.归纳法

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一类物理知识,依据相互联系,综合归纳成一有机的知识整体,从而达到整体记忆的方法。如学习了力的初步。念后,相继出现了许多不同名称的力,可及时地按力的定义及力的三要素进行归类列表(表略)。通过列表比较,使学生对力的内涵和外延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学习。

15.复现法

就是为强化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迹而采取多次复习巩固记忆的方法。记忆的大敌是遗忘,与遗忘作斗争的良策便是复习,即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复现”一般应注意:

(1)及时性。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而在学习新概念之后,应及时配备目标测试题,当堂的内容当堂复习强化,作业最好当堂完成;

(2)反复性。有人经过研究认为,复习的次数,可遵循先密后疏的规律,当复习到十次以上,记忆的对象就很难忘却了。为此,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复习的机会。例如课前、课后复习、单元全章复习、期中期末复习、毕业升学复习,抓住学生积极迎考的心理,反复(不等于简单重复)进行强化。其次也应注意利用平时的复习机会,例如讲授新旧知识交替部分时,及时“挂上钩”、“接上头”,这样既自然得体,又省时收效快。

(3)应用性。理科知识比文科知识容易记的原因,不仅在于理科知识间联系的紧密性,还在于理科知识理解记忆多,应用练习多。在反复的练习中,多种感觉及分析器官协同活动,使大脑皮层增加了重现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4.位移和路程 (1)位移--矢量。(2)路程--标量。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5.速度 (1).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2).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v=t s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无往复的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一: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二: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三: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理解图象的含义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基本公式 速度—时间关系式: at v v+ = 位移—时间关系式: 2 02 1 at t v x+ = 位移—速度关系式: ax v v2 2 2=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常用推论

初中物理知识记忆口诀光学

初中物理知识记忆口诀光学 光学作图反折作图先作法,入点垂直界面法。反入两边中间法,反射入射角等大。 空斜水玻折近法,水玻斜空折离法。 水斜玻璃折近法,玻璃斜水折离法。 折入两边中间法,光线箭头按向画。 凸透镜成像物体靠近凸透镜,像与像距同时增。倒小实像相机成,大小二倍焦距分。 二倍焦距内大实,倒大实像幻投影。 二倍焦距等大实,现实不常用。 像的虚实焦距分,大于焦距像倒实。 等于焦距不成像,小于焦距像虚正。 虚像折光反延成,虚像难成于光屏。 实像折光会聚成,清晰出现在光屏。 凸透镜成像三字经物近镜,像远镜。 物远镜,像近镜。 二焦距,像物等。 二焦外,倒小实。 二焦距,倒等实。 二焦内,倒大实。 焦点处,像不成。 焦距内,正大虚。 物上移,像下移。 物下移,像上移。 上移镜,像上跟。

下移镜,像下跟。 眼睛和眼镜睫松晶薄看远物,睫缩晶厚看近物。 晶厚近视晶薄远,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 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凸透镜矫远视眼,凹透镜矫近视眼。 近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前,已成近视眼。 凹透平入散,矫正近视眼。 远视及矫正像落网膜后,已成远视眼。 凸平入聚点,矫正远视眼。 远、近视及矫正睫松晶薄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面。凸透聚光像移前,凸透镜矫远视眼。 睫缩晶厚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面。 凹透发散像移后,凹透矫正近视眼。 望远镜和显微镜远处物光经物镜,倒立缩小实像成。放大虚像目镜成,如此成像望远镜。 近处物光进物镜,倒立放大实像成。 放大虚像目镜成,如此成像显微镜。 显微镜物成倒大实,物镜短焦距。 目成正大虚,两放成显微。 望远镜物成倒小实,移近视角增。 目成正大虚,望远看清晰。 电子猫眼室内凸透镜,室外凹透镜。 内向外看清,外向内不清。 透镜透镜有一共同点,通过光心向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2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绘 参照物:描绘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绘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拟快慢方法:时间一样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一样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绘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顿,该现象说明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振动的物体叫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间隔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原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拟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缺乏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间隔、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消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那么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重点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总结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总结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前三皇,后五帝”。(测前观察零量分,测时根据需要选;零点磨损换为整,测量对齐还要平;刻线紧贴被测物,垂直尺面读数准;估读分度下一位,记录数值带单位。) 2.长度测量取平均值的易错点——多次测量取平均,去掉错误再平均;求取平均也估读,四舍五入下一位。 3.单位换算过程的正确书写——数不变,单位变,乘进率,算结果。 4.巧判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找动词,明对象;看位变,定参照。 5.多个物体运动情况的判定——先找地面静物体,以此出发来突破。其余对谁就选谁,分别判断动与静。 6.怎样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看似难,先抓总字是关键。路程要算总路程,时间对应总时间。不管中途停与走,时间都要一起算。然后可求平均值,总路程除总时间。 7.平均速度——“一半一半”——路程分半——两只鸡在河上飞;时间分半——河的一半。 8.υ-t 图像与s -t 图像——横纵坐标最基础,倾斜四点加面积。 9.正确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高低看频率,远近振幅定响度;声音不同音色辨,影响都在不同中。 10.怎样识别声音的波形图——声音特征波形图,峰谷个数对音调,振动幅度定响度,不同音色形状分。 11.噪声的等级与环境保护——分贝数,九七五,保护健康听学休。 12.借画运动图线巧解回声计算题——回声问题有诀窍,运动图线来帮忙。距离两倍是路程,注意鸣笛听到处。 13.声学瓶子问题——敲瓶振,水多慢;吹气振,水多快。 1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温度测量须小心,量程分度先弄清,液泡与物全接触,碰底碰壁都不行,视线要与液柱平,取出读数测不准,示数稳定再读数,不可乱甩超量程。 15.体温计记忆口诀——体温计,真是乖,热胀冷缩作表率;可离人体来读数,缩口水银便断开;为了正常测体温,别忘用前甩几甩。 16.不准温度计问题——真假温,对着写;短比长,成比例。(=①③②④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十三章内能21.分子热运动22.内能33.比热容C4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61.热机62、热机的效率η7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91、两种电荷92、电流和电路103、串联和并联114、电流的测量11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31.电压(U)13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43.电阻(R)144、变阻器15第 十七章欧姆定律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2.欧姆定律183、电阻的测量18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9第十八章电功率211、电能212.电功率(P) 22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34.焦耳定律2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261、家庭电路262、家庭电路中 电流过大的原因27第二十章电与磁283、电磁铁304、电动机305、磁生电3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32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直径大约10-10m演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二氧化氮是密度很 大的气体。过一段时间上下两个瓶子均变成是淡红棕色气体。 液体扩散实验:开使水的下方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一种密度很大的溶液。经 过一段时间,界面模糊,最终两种溶液会混合。 固体扩散: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合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他 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空隙。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铅柱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 现为斥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学习是小学生步入中学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初中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本文着重介绍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和考试成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可以分为三大类:力学、热学和声学。这三大类众多知识点中又有许多分支,具体如下: 一、力学 力学主要涉及物体运动的原理,其主要包括力的平衡、矢量、作用力、惯性等等。 1、力的平衡:主要涉及力的大小、方向、平衡点等概念,引出力学中重要概念支点、摆荡摆等。 2、矢量:学习矢量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量矢量、比量矢量、叠加矢量、大小和方向的表示等。 3、作用力:主要涉及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等。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定义求解作用力的大小以及运动物体初速度等问题。 4、惯性:学习惯性及其相关内容,掌握惯性定律,熟悉运动学中正反作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等概念。 二、热学 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力学特性,是理解能量转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主要包括温度、热量、温度快速变化热力学以及热导等。 1、温度:学习温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开尔文定律、摄氏、华氏、

比特摄氏的相互转换; 2、热量:学习热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温度和热量的关系、热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3、温度快速变化热力学:学习温度快速变化时热力学的变化,熟悉不同温度对热力学的影响; 4、热导:学习热导的相关概念,熟悉热导的定义、物体的热导率以及热传导等概念。 三、声学 声学主要涉及声音的制作、传播、探测,其主要包括声波波长、声强、声速以及声级、分贝等概念。 1、声波波长:学习声波波长的概念,熟悉声波的传播,能够计算声音传播时所产生的波长; 2、声强:学习声强概念,能够掌握声强大小、计算声强等方法; 3、声速:学习声速概念,熟悉声速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声速; 4、声级、分贝:学习声级、分贝的概念,熟悉声级、分贝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把握声级、分贝的概念。 以上内容是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编写的八年级物理知识 点总结归纳,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在考试中发挥出色的成绩,从而为学生的初中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物理概念的学习十五法_学习方法

对于基本物理概念,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感知。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 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把头脑 中各种感觉按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综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映象,是人脑对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然而,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仅仅是事物 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知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感知 和简接感知。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 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间接感知 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有关 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观念。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两种感知方式应当相互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观念。(2)理解。理解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它是指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质的特征,能够区分相似的事物,能够比较确切地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是属于抽象思维阶段。(3)运用。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速率和效率,同时,也达到巩固、深化、活化概念的作用。应当指出:以上三个阶段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掌握概念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是否明确概念是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二是看学生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和联系,物理含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三是看学生是否能运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以致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物理问题。

快速记忆物理知识的十种方法

快速记忆物理知识的十种方法 快速记忆物理知识的方法 1、理象记忆法 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 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 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 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 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 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

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 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 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 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验记忆 物理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是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制作土电话,潜水艇模型;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模拟家庭电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简单的磁现象等。 有效的物理记忆方法 1、系统记忆

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是这些内容及其属性,这样,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由相关信息记起要记住的知识。例如初中物理公式中不能用数学方法理解的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物质的密度公式=m/V、导体的电阻公式 R=U/I、物质的比热容公式 c=Q/(mt)、燃料的热值公式q=Q/m。密度、比热容等都是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与公式中的分子(分母)并无比例关系。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是增强记忆的有效途径。 2、图像记忆 图像是一种形象的直观语言,它能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或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对于物理图像要会看、会画。把物理规律、过程等用图像表示出来,能给记忆提供帮助。例如:利用晶体的熔化图像就容易记住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与热量、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以及在各个加热阶段中的状态。 3、谐趣记忆 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谐音、意趣可能与所讲的知识风马牛不相干,但因其诙谐、幽默,能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就记住了。例如:电功的公式W=Uit,可用谐音法记作:大不了,又挨踢;再如:摩擦起电现象中,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

高中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 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 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 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 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 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 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 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答案:可先用小绳测 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 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 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 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 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更精密的仪器。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误差,是能够避免的。 7.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小时(h);1min=60s;1h=60min 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 物体)叫参照物。 3.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m=10-6m 1nm=0.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

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精确记录丈量值:丈量成效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 1以减小误差 6、特殊办法丈量(1)积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替代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活动物体位置的变革叫机械活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基础知识梳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声音属于机 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水中声速约为1500m/s,固体中声速更高; 4、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传播,反射传 播可以产生回声和共鸣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 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声音高低的主要特征,与声波频率有关,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3、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要特征,与声波振幅有关,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是声音的质感特征,不同乐器、人声和环境产生 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在通讯、广播、音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声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检测、控制和处理声音; 3、声音的利用还包括声波消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例如植树和建造隔音墙,第三种是在人耳处采用耳塞。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通常用高温来形容物体热,用低温来形容物体冷。但是,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用符号“℃”表示。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读取温度时,“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温度。在使用温度计之前,我们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以避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壁和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

快速记忆高一物理知识的十五个方法

快速记忆高一物理知识的十五个方法 1.联想法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联想的特点是思路开阔、富有延展性、灵活性,联想能使脑神经细胞兴奋,在大脑皮层留下清晰的印迹,因而,记忆十分牢固。坚持使用这种记忆方法,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如在高中教材:"弹性碰撞"一节里,讲述了"一个运动钢球(m1)对心碰撞另一个静止钢球(m2)"的规律,推导出了两钢球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参照高中教材)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只要记住①、②两式就能解决这一类碰撞问题,而不必要每次解题都要重新推导①、②两式的来龙去脉。学习中学生应用这两式来讨论有关问题时,常常将式中分子项的脚标搞混乱。为澄清这种混乱,可把碰撞现象与公式联系起来看,"由于是m1去碰m2,我们就可把①式中的分子项m1-m2视为m1m2,即把减号-形象地看成为动作指向的箭头,把m1-m2形象地读作运动球m1(去碰)静止球m2(或称:主动球m1(去碰)被动球m2)",作了如此联想后,即使以后遇到题目叙述为"运动的B球去碰静止的A球",也能迅速正确地写出表达式来。对于②式中的分子项,则只要记住它是"主动球动量的2倍(2m1v1)"即可。除此之外,①、②两式的分母均相同,无所谓记忆的困难。 2.比较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记忆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辨别记忆对象,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对象。 如:在学习了机械谐振和电谐振的知识后,可将三个周期公式列出来加以比较;

不同之处是根号内的物理量L/g,m/k,LC,这不同之处正是反映了谐振系 统不同的固有性质。学习中在使用机械谐振的周期公式,特别是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时,经常将fK号内的m与k填写颠倒,为此可作这样的对比联想:把"L/g"跟单摆的形状联系起来:摆线L悬挂在上方(对应把"L"写在分数线上方),摆球mg悬挂在下方(对应把"g"写在分数线下方)";把"m/k"形象地联想为:犹如"质量为m的人坐在倔强系数为k的弹簧沙发上"。 这种比较记忆法,在物理教学中会经常用到,如:比较电阻(和电容)的串、并联特点;比较电场与重力场;比较重量与质量;比较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比较、、衰变;比较几个守恒定律等等。 一个学生,仅在中学阶段就要学习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要记忆很多的概念、规律、公式和数据。仅以高中物理课本为例,学生应该掌握和记忆的物理公式,逐页数起来就达二百个左右(含导出的公式和推导的结论式),何况学生还要在各个学科上"齐头并进"!分散的、片断的杂乱的知识总是记得不多,也不能长期保持,如果抓住了它们内在的规律,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了,就会记得又快又牢。而这种条理化、系统化的办法,就是给知识的"珠子"穿上线索。这样,原先想要记住的"一大堆"公式,便只剩下若干个主要的公式了,就好像一大捧珠子,用一根线穿起来,一下子就全部提起来了。如:学习了"气态方程" 之后,只要记住克拉珀龙方程,就可导出各种条件下的气态方程和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3.规律记忆法 使用"规律记忆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把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开动脑筋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极有好处的。 4.谐音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运用方法: (1)运用前先视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歼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可以避开,而误差恒久存在,不能避开。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更叫做机械运动。 7.在探讨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声现象 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与构造有关。) 13.限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与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与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爱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更 16.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运用温度计前应先视察它的量程与分度值。 18.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接着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19.物态变更: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溶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2、3 第二章声现象3、4 第三章物态变化4 第四章光现象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6 第七章力7 第八章运动和力8 第九章压强8 第十章浮力8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9 第十三章内能10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1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1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3 第十八章电功率13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4 第二十章电与磁14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5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

第一章机械运动 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范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 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除准确读出分 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值 +估读值 +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 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测 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 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一是化曲为直法。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 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 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三是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即可。 四是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 锥的高,球体的直径。 五是平移法。将待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例如,测量硬币 的直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将硬币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5、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原则上,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我们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参照物,尽可能 使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简单清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于 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 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 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 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 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 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 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 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 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 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 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

新课标高中物理知识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体系表 一、力的基本知识 1. 力的种类: ⎪⎪⎪⎪⎪⎪⎪ ⎪⎪ ⎪⎩⎪ ⎪⎪⎪ ⎪⎪⎪ ⎪⎪⎪ ⎨⎧⎩⎨ ⎧==⊥=⊥===-=-==-==N f F F Eq F B v qvB F B I BIL F r Q Q K F r m m G F L L k L L k kx F m g G μ滑动摩擦力: 解静摩擦力:受力平衡求摩擦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电场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洛仑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安培力:牛顿三定律: (点电荷)库仑力:(适用于质点、天体)万有引力:压缩拉伸弹力:向心力) 万有引力(重力重力:22122100)()( 2. 力(矢量)的合成计算方法: 平行四边形法、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特殊力合成: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围:|F 1-F 2|≤F ≤F 1+F 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 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 1 -F 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 1+F 2。 (2)两力互相垂直: (3)两力大小相等,夹角为θ: 一.运动学基本知识: 1. 匀速直线运动:x =v t v 大小、方向不变 2. 匀变速直线运动ax v v at t v x at v v t v v a t t t 22 12 022000 =-+=+=-= 3. 两推论: ) (2 22312两边中间v v v v aT x x x x x t ===-=-=∆ 4. 平抛:⎪⎩ ⎪ ⎨ ⎧====200 2 1gt y gt v t v x v v y x 竖直方向:水平方向: 合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θ: tan θ=V y /V x =gt/Vo 5. 匀速圆周运动: ① 合外力作为向心力⎪ ⎩⎪ ⎨⎧<>=离心运动 减小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向 合向 合向合F F r F F F F (最常见的是万有引力、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②m F r v r r v a fr r T r t s v f T f T t 合========== == = 22 2)T 2(22122πωωπωπππϕ ω 6.天体运动: (1)F 引=G 2r Mm =⎪⎪⎪ ⎪⎩⎪⎪⎪⎪⎨ ⎧= ⇒= ⇒= ⇒=⇒GM r T r T m r GM r m r GM v r v m r GM a m a 322232 2 244ππωω (2) 其中g 中心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中心球体半经。 (3)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gR R GM v == (4)同步卫星:轨道平面、距地面高度、周期、角速度一定 二.功和能与动量 1. 能量⎪⎪⎪⎪⎪ ⎪⎪ ⎩⎪ ⎪⎪⎪⎪⎪ ⎪⎨⎧∆=∆==⨯=====能量守恒定律: 势能沿力的方向减少相对热弹2222mC E 2121m c E h E S f Q q E m gh E kx E m v E p p k νϕ 2. 功和功率: ⎪⎪⎪ ⎪⎩⎪⎪ ⎪⎪⎨ ⎧===⨯=====两点沿电场线的距离、为,只与初末高度有关路程力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电 摩B A d Eqd Uq W m gh W W v F t W p Fl W G αα α Fvcos p cos cos 3. 动能定理:(涉与位移、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优先考虑) 2 0212212 121mv mv E E W W S F W t k k -= -=⋯ ++==合合

新课标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1、基本概念 ①参照物,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或物体系叫做参照物或参照系,中学阶段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②质点,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这个物体看成一个具有质量的几何点,这样的研究对象在力学中叫做质点。 ③时间和时刻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与质点所在某一坐标 相对应的为时刻,与质点所经历的某一段路程相对应的为时间。时间本身具有单向性,是不可逆的,两个时刻的间隔就是一段时间。 ④路程与位移,质点在空间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运动轨迹的长度叫做质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所通过的路程。路程是标量。质点从空间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其位置的变化,叫做质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指位移的大小,距离是标量。 ⑤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速率。 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即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叫这段时间 或这个位移的的平均速度。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叫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速度、速度都是矢量。 物体经过的路程和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的平均速率。当时间间隔趋近于零时平均速率的极限值叫做这一时刻的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平均速率、瞬时速率、速率都是标量。 ⑥加速度,速率对时间的变化率叫加速度。a v t = ∆∆。当所取时间较长时,这一比值表示平均加速度;当所取时间趋于零时,这一比值的极限值表示即时加速度。对匀变速运动来说,加速度为恒量,其平均速度和即时加速度是相等的。 要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必须区分速度v ,速度的变化∆v 和速度对时间变化率 ∆∆v t ,这三个不同概念。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v 方向一致,物体运动方向就是指运动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不一定一致,因此加速度方向并不一定跟速度方向一致。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又不是一回事。加速度追其产生根源是由于受力而产生的,是用速度变化率来量度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加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反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公式有: (1)即时速度公式:v v at t =+0 (2)位移公式:S v t at =+ 0212 (3)位移速度公式:2202 aS v v t =-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 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