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骨折脱位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骨折/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L1-L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每年发病率约为1/20000。研究表明,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损伤中,一些患者常常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胸腰段脊柱解剖特点

胸椎与肋骨相连.因而其活动度相对较小;而腰椎则有较好的活动性,活动范围大,且可做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胸腰段脊柱是较固定的胸椎向较活动的腰椎的转换点,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的转换点,同叫也是胸椎额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向腰椎矢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的转换之处。此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承载较大,同时又为腰大肌和脊柱旁肌保护作用减弱区域,因而胸腰段脊柱最常受伤。此外,胸腰段脊柱椎管内神经组织又是脊髓、圆锥、马尾和神经根移行区域,神经损伤后症状较为复杂。此段椎管与脊髓的有效间隙相对挟窄,胸腰段损伤后容易造成脊髓神经压迫.导致脊髓损伤。胸腰段是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混合部位.即使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但神经根损伤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胸腰段脊柱生物力学研究

脊柱由相似的基本运动单位或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所构成。FSU由相邻两节椎骨和连接此椎骨的椎间盘和韧带构成。FSU 是显示整个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但其与在人体内的状态有一定的差别。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所获得的参数.大多数是以FSU为基础。脊柱椎体的运动是在三维坐标系(亦称直角坐标系、Cartesian系统)内的位移和旋转.具有6个自由度。在胸腰段脊柱.胸椎向腰椎逐步移行,活动度也明显加大。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的加大必须依托其较强的稳定性。脊柱力学稳定性依赖其与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其中骨性结构包括椎伴骨皮质、松质骨、椎弓、小关节、推板和棘突,软组织结构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问盘纤维环和髓核、小关节囊、棘问韧带和棘上韧带及脊柱肌肉系统。1983年Denis提出了脊柱三柱分类概念,认为胸腰段脊椎可分成前、中、后三柱。1984年Ferguson进步完善了Denis的三柱概念.认为后柱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和关节

囊;中柱包括后1/3的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前柱包括椎体和椎间盘的前2/3和前纵韧带(图1)。在矢状面椎体前方存在三角形低密度区,若载荷作用于此三角可产生典型的压缩骨折,而同样大小的载荷作用于中柱则并不产生骨折。 Haher等对三柱在维持脊柱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轴向载荷下,前柱和中柱分别承担脊柱载荷总最的22%。但在屈曲和伸直时,两者分别增至46%和30%。脊柱屈曲时,前柱和中柱共承担脊柱载荷总量的68%;而伸直时,后柱和中柱共承担63%。因而作者认为屈曲载荷产生的胸腰椎前中双柱骨折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最大。同时作者也发现椎间盘纤维环远离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其抗旋转的作用远大于小关节或与其他结构共同作用。因而伴有前柱或纤维环软组织撕裂的损伤可产生明显的不稳定,即便小关节稳定也不能改变。Haher 等通过椎体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冲击载荷产生终板中心明显变形;下方小关节移位明显;而静态载荷作用时,变形发生在椎体周围,椎体后方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

Hongo等生物力学研究也表明脊柱加载下椎弓根处承受最高的张力和压应力。此外作者还发现椎体处的剪应力明显高于椎板,椎体上缘的张力高于椎体下缘。因而.作者认为椎弓根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起始部位。Dai用脊柱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椎体皮质骨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椎弓根周围,后伸位时尤为明显。椎体松质骨在3种体位时应力集中于邻近终板处的中央部分,而椎体前、后方的应力集中部位为中央的偏后。这些研究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解释了一些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损伤分类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胸腰段脊柱损伤先后出现多种分类方法。早在1949年,Nicoll研究了166例英国煤矿工人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后.提出稳定性与不稳定性骨折两种类型的分类。1963年Holdsworth提出了脊柱两柱理论,即以椎体后缘为界将脊柱分为两柱,并将胸腰段脊柱骨折分为屈曲、屈曲旋转、伸直和压缩型四种类型,每型可以独立,也可以两种以上同叫存在,其稳定与否视后方韧带复合体(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小关节关节囊和黄韧带)的完整性而定。1968年Kelly和Whitesides也提出了他们的两柱学说,即空心柱(神经管)和实柱(椎体)两部分。他们认为前柱起到承载功能,而后柱抵抗张力,脊柱的稳定性取决

于后柱的完整性。随着CT的发展和病理研究进展,1983年Denis研究了412例胸腰段脊柱损伤后提出了三柱理论.并指出脊柱的稳定性取决于中柱的状况,而非决定于后方韧带复合结构。作者同时将胸腰段脊柱损伤分为屈曲、爆裂、屈曲分离和骨折脱位四个类型。1984年Ferguson和Allen则进步完善丁Denis的三柱概念提出了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力学分类.有助于指导各种治疗的选择。

尽管国内外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分类与法但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日前较为常为习惯的是Denis分类和Magerl(A0/ASIF)分类两种。

1.Denis分类在各种分类系统中,基于平片和CT分析研究所得的Denis 分类方法也广为接受。它提出了三柱慨念,简便易懂,有助于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三柱模型有助于理解损伤的机制和评价脊柱稳定性,但不能反映椎管受累的情况。

McAfee的分类方法与Denis相似,但它将爆裂性骨折进一步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因而共有6个骨折类型:楔形压缩缩骨折;稳定爆裂性骨折;不稳定爆裂性骨折;屈曲分离损伤;伸直骨折;椎体脱位或剪切损伤。McAfee认为进行性神经功能损伤、进行性后凸畸形超过200、椎体高度丢失50%以上以及椎管内游离骨块的存在提示了脊柱的不稳定。他同时指出中柱的破坏最能提示脊柱的不稳定。

2 Magerl(A0/ASIF)分类基于对1445例朐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分析Magerl等提出了较为详细全面的分类方法。这是一种涵盖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分类系统,但过于复杂。

现场急救

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枪伤和工伤等常常会导致胸腰段脊柱损伤。因而对于多发伤患者肯应排除脊柱骨折。对于高度怀疑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首先应行初步检查,观察生命体征,进一步减少损伤。危重患者必要时应行心肺复苏,优先处理颅脑损伤、血气胸和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创伤。大约有50%的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组织的损伤,其中肿部损伤占20%,腹部脏器破裂则为10%左右。运输脊柱损伤患者时应将其置于硬板床,颈椎给予相应固定,在脊柱摄片前保护好脊柱。在搬运后送的过程中不宜随意转动或搬动,应尽可能在采用支具或临时固定器固定后搬动。搬动病员时动怍要轻、稳和准、并协调一致,

脊柱不可扭曲或转动,要平抬平放,至少需要3个人,采用无弹性担架。运输途中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

诊断

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一般有严重的外伤史,如从高处落下、重物砸于肩背部、塌方砸伤或被掩埋于泥土砂石中,以及精神异常者坠楼等。胸腰段脊柱损伤后,患者有伤区疼痛、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起立、翻身困难等症状。伴有腹膜后血肿者,由于自主神经的刺激引起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往往提示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有时尽管患者看起来完全瘫痪,但只要伤后至就诊期间有过肛周或肢体的感觉及任何肢体活动脊髓损伤就有可能是不完全的。

胸腰段脊柱损伤通常合并跟骨骨折、踝关节骨折、肩部骨折或脊柱其他部位跳跃式损伤。复合伤患者可能合并颅脑损伤、胸腔内的和腹腔内的脏器损伤及休克等。对于复合患者,首先应抢救生命,在病情平稳后查清脊柱和肢体伤情。在检查脊柱时,应沿脊柱中线用手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棘突,可发现伤区的局部肿胀和压痛,胸腰椎损伤者常可触及后凸成角的畸形。脊柱损伤患者均应进行系统的神经检查,包括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反射功能、括约肌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脊髓损伤患者常因脊柱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伤因不同出现不同的体征。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均出现障碍,其程度随脊髓损伤的程度和损伤平面而异,可以是不完全性,可以是完全性,也可以是单纯马尾神经损伤。但对于昏迷或酒醉的患者,很难评价感觉和运动功能。观察对于有害刺激的任何反应、任何反射、直肠张力和胸廓呼吸运动有助于昏迷患者的神经损伤评价。

X线检查所见对确定脊柱损伤部位、类型和骨折脱位现状,以及在指导治疗方面有极为重要价值。CT检查比X线具有优越性,他是目前检查脊柱损伤的理想方法。CT可测量椎管横截面和中矢状径,很容易测定并能标明其椎管的狭窄程度。除此之外,CT还能显示骨折的特征,常见的有:1、椎体上半部压缩骨折2、椎体下半部压缩骨折3、椎间盘损伤4、骨折块突入椎管5、椎板骨折。MRI 检查则对于评价脊髓损伤程度、致压物来源、周围韧带损伤等情况具有主要价值。

治疗

有记录的胸腰段脊柱损伤治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时期。早先的治疗均为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Hippocrates对伴或不伴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损伤进行了区分。瘫痪的脊柱骨折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非瘫痪的一般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和仰卧位休息。在复位中Hippocrates和Oribasius设计了特殊的复位床,利用机械原理复位脊柱骨折。20世纪前后Malgaigne和Bohler 倡导通过纵向牵引、过伸复位、石膏背心固定和后续强化肌肉训练来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手术处理骨折椎体一直难以实现,因而在很长段时期内,保守治疗是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金标准。

早在公元7世纪Aegina的Paul就建议对于瘫痪患者可采用椎板切除和压迫骨块的去除。但当时这种手术方法是否得以实施并不清楚。随着影像学技术、麻醉技术、重症监护技术和植人物材料的发展,外科技术得到进步的发展。1953年Holdsworth提出,对所有不稳定性骨折应采取早期切开复位,棘突钢板内固定,及早恢复其正常生理结构,预防脊髓与马尾神经损伤或脊柱畸形,也利于护理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一般卧位3个月即可开始康复治疗。1970年以后,胸腰段脊柱骨折中手术治疗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

一、治疗目的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骨折脱位的复位减压;恢复脊柱解剖序列;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为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

二、保守治疗

尽管外科技术逐渐在胸膜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现今保守治疗仍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治疗选择。Howard等认为保守治疗的指征包括:①稳定性骨折如压缩骨折、骨性屈曲分离损伤或不伴有明显后凸或椎管占位的稳定性爆裂骨折;②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骨折;③难以外科处理的多节段非连续性骨折。Hitchon等提出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为神经功能完好、后凸畸形<200、椎管残腔>50%和椎体压缩<50%。Rechtine认为多节段非连续性脊柱损伤是保守治疗的指征之一,但脊柱韧带损伤的患者不适合保守治疗。Spivak等认为保守治疗适合于没有进行性畸形和神经功能受损的稳定性脊柱损伤和某些单纯骨性损伤的不稳定脊柱损伤患者。

保守治疗以卧床休息、镇痛为主,辅以腰背肌锻炼,6~8周后即可起床活

动。对于稳定性的屈曲压缩骨折可采用一次性过伸复位,方法有悬吊过伸牵引和垫枕复位法等。对于无神经功能障碍的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体位复位,用支架或石膏背心固定。保守治疗决非简单地将患者置于床上而不顾,而应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三、手术治疗

1、指征通常手术指征包括①急性胸腰段脊柱损伤伴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②保守治疗截瘫症状末恢复,反而逐渐加重者;③CT或MRI显示椎体骨折片突人椎管内,椎间盘突出物致压或凹陷性椎板骨折者;④小关节突交锁者⑤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内有骨折片或异物者,⑤开放性脊柱脊髓损伤⑦各型不稳定性新鲜或陈旧性脊柱骨折。椎体压缩50%以上一般认为有手术指征,但Rechtine 认为保守治疗也可获得良好效果。作者认为尚无证据表明椎体压缩50%以上有手术的必要。Capen认为Chancc骨折,屈曲分离损伤和椎体脱位是最不稳定的胸腰段脊柱损伤,最适宜手术治疗。对于不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不稳定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选择是有争议的,Spivak认为手术固定可以促使功能快速恢复。

2手术时机在手术时机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大多数作者一致同意,进行性神经损伤是急诊减压手术的指征。一些基础实验表明早期手术能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伤后6 h内手术减压对神经功能恢复有好处,超过6 h则明显影响手术疗效。但急诊入院的患者很少能在伤后6 h进行于术减压。急诊手术准备不充分,术中出血多,容易加重神经损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些往往限制了急诊手术的开展。对完全牲脊髓损伤或病情不再逐渐加重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一些作者主张延迟几天再行手术干预,以等待脊髓水肿消除;其他作者则主张早期手术固定。目前文献中尚无确切的证据说明早朝手术减压和固定可以促进神经恢复或者神经恢复因为手术延迟数日进行而受影响。一般认为对神经功能正常的不稳定性脊椎损伤患者或有非进行性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应该尽早行开放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并非需要急诊手术。仅仅当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伤并脱位无法复位时才需要急诊手术。

四、手术方法

1.手术前路手术一般采用侧前方人路。胸腰段脊柱侧前方人路首先是由Hodgson和Stock提出的,早先用于脊柱结核脓肿的引流。20世纪50年代该八入路又用于脊柱侧弯的前方融合。1953年Wenger等将撑开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的前路固定中。之后一Dwyer、I妇u和zlc№e等c艟展r前路蛔定技术。20世纪70年代

Bohlm锄等提出了经腹膜后^路对陈日性爆裂性目折

讲行减压和矫形。由于单纯的前路植骨支撵融合率水

令凡满意因而常常辅以二期的后路撑开同定。为T

碱少二期手术带来的并发症.Dunn,Kostuick羽I K卸。d。

等设H了胸瞬段脊柱爆裂骨折前路同定器械,进一步

垃展T前路手术。尽管侧前方人路解剖暴露相对困

难技术L要求较高操作州对复杂但前路手术可呲

卣接取出后凸目块.使脊髓压迫充分解除·为神经功能

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1)减压,≮硬脊膜鞋受到来自前方骨折块或椎间

鼽的压迫时,侧前力直接减压是合理的。如经胸或胸

1】Ⅱ联合^路的前方减压可以达到椎管前方的完全减

№而无需神经或脊髓组织的牵拉。更好的是这种方

法避免了x,i于水肿、充血状志下的损伤神经组织不必

坦的操作。

当选择左侧人路迁是右侧人路时.要考虑以下因

素如有脊柱侧l马畸形存在时.即使仅为单个节段·【‘h

删比凹侧更容易接近,在离雎迫最重部位较远的侧

啦人押.管比较窨易。吼往有脊柱前路手术或腹部手术

史.前蹄手术之前放置输雎管插管可有助于保护输尿

管。运用直的和弯的刮匙有助于减睢的操作e当应用

前路支撑植哥或植人物时.在保持脊柱最大的前凸状

态下设计一个骨槽.将植人物战人这个目槽内n在准

备骨槽时在背部施加压力,加大前凸。挎制性低血压

麻醉有助于减少手术失血便于减压和减少手术时I“l。

在脊髓暴露后,应避免不必要的I【『L管缩扎,尽可能少分离节段血管.而能达到充分暴露n

减压时首先要刘爆裂性目折的上方和下方的椎司

盘进行定位。旦确认.紧邻后纵韧带将椎间盘完整

地切除.显露出目折椎体的上、下表面。由于椎体的后部是造成压迫的结构.必须切陈一而椎体的前面即使碎裂得=昨常严重.也不必去除。一般用骨凿或高速电钻

在目折椎体上垂直开一骨槽并用刮匙或圆凿去除后

方的松质骨.哗可能不损伤前纵回带。准备好骨褙并

目出血拄制以后即町进行减E臣。为了避免刺激或挤

压脊髓或硬膜首先从椎臂离人口较远的部分开始去

陈骨质比较安全.这样形成一个减压区t当减压操作向外科医师方向进行叫.脊髓就会落人选个减压区而不

第=篇*#"#I自ⅨR女#目堑!坚

会受到挤压。由于椎弓根是断裂的,并H粘连的硬膜

就在椎弓根下力.因此切陈椎弓根必须十分细撤-最好

是用高速电钻。逐步切除有质直到仅保留一薄层目

质。然后将硬膜和后纵同带前潜在的问隙清理出来’

占除压迫脊髓的骨片、环状纤维或软组织。当脊髓溅

压后.脊髓应谖轻度向前方下落并有轻微搏动。

茫前路减压刚保留前纵韧带的完整十分重要e后

者在维持脊柱稳定陆方而有着明显的生物力学意义。

前纵韧带的完整存在可咀使脊柱后伸受到明显限制,

同时使得瞬时旋转中心不至于过度后移,帽列减少,

至重力中心的矢世臂削弱r重力的变形作用一此外

宽阔的前纵韧带有利于稳定植目块的位置a

(2)植骨前路手术通过自体的腓骨、1】=l】骨移植的史

撑植骨米加强稳定.其他前路植骨材料有三面皮质骨的髂嵴和同种骨。j而皮质目的植目较好·它包舍皮质悄

和松质骨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它还可眦提供个用

以支撑的宽阔基底并且不要求损伤节段上下终板是否

破坏,而且晚期塌陷少。用肋骨和腓骨植骨刚要求有坚固的终板这样植骨可以包埋其中。如果移植倡穿破终板.并进入柞体的忪质目,将会降低列抗轴向载荷的吏持能力并目植骨的结构强度也受到影响。囡此当准

备植骨融合时,终板的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sDⅣaI等提山如果前路减压植目后行后路Ⅲ定植

骨融台,则植目块应较眭,需植人近侧椎体的上终板和远侧椎体的下终板。单纯前路固定时植骨仅需植入上

位椎体的下终板至下椎体的上终板之间。当植儡从lI

位椎体的下终板向F柞体的上终板延伸嗣用较短的

植骨。在这种隋砒下.三面皮质骨的髂骨移植是比较

理想的.因为芭不需要由宽闹的基底如完整的终板来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更远和更近的终板都能用

于移植目的植八如近删椎体的E终板和远侧椎体的

下终板。更&的融合可用自体删骨移植但对这种患

者麻将2-3块腓目放在起增加承重面积n单独肋骨

不能提供足够的负重惯度。

异体骨的植人融合失败率较高·一般较少考虑a

但当自体骼目不可得到、量不足或风险较高刚,可以选用异体骨移植或自体骨、异体骨混合植骨。其他些

材料如椎间融台器较少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应用。

(3)内同定在进行前路碱压和融合之后·脊牲”j

吼用前路器械进行排列和固定。这些手术的优点是他们可姒通过一次手术达到充分减压、短声段融台、良好的复位和可靠固定。实验研究表明,跨越3个节段的

Kaneda系统和跨越5个节段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所提供的脊柱稳定肚相当。用~neda系统联台前路植儡所提供的即时稳定忡明显优于单纯植儡a Zdeblick早先发现Kaneda比不用器械固定具有更高的融合率、更.1 n7

腰椎陈旧性骨折

文章导读 腰椎是处于人体正中部位,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的用到它,比如说弯腰、扭腰都会用到腰椎,但是腰椎也是很容易就会骨折,一不小心腰椎就会闪着造成骨折,腰椎骨折可以通过手术来恢复,但是恢复以后还会出现腰椎骨折,这种属于陈旧性骨折,那么,腰椎陈旧性骨折是什么? 陈旧性骨折系指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而言。所谓畸形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处的远近骨折断端对线对位不佳,或成角,或旋转,或重叠而成畸形连接,其造成的原因多为整复不良,或固定不确实而使整复后的骨折断端再度移位、或过早地在无保护下的负重而使断端移位,并且在发生这些情况后又未及时矫正,终于形成畸形愈合。所谓迟缓愈合,即骨折虽然经过处理和相当时间的固定,但形成的骨痂仍不能把断端坚强地连接在一起。 有些人骨折后会留下某种后遗症。表现:为在天气变化时,以前骨折过的地方会疼痛不止,或者发痒。偶尔还会出现酸痛,骨折处怕冷,怕风,疼起来很难受,有的会感到浑身特别是原骨折处乏力。阴雨天也会有这种可以自觉的症状。一般痛1--2天就自然好了。有时候 也会疼疼唧唧的,酸酸麻麻的,并非持续性的连续不舒服好几天。意见建议:外伤引起的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使用中医传统膏药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办法了。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对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具有极强的营养修复功能,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目地。 腰椎陈旧性骨折,现在下肢麻木比较明显,是否存在后凸畸形压迫神经的问题,需要看具体的ct检查结果。如果是严重的厚度畸形压迫神经,这个药物治疗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需要考虑手术减压,建议提供具体的x片或者ct图片,另外就是多休息,避免反复弯腰劳累,重体力劳动。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且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种入路的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ASIA等级,总有效率为85%。X光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结论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前路手术适合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和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入路 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很多争议[1] ;前路手术不利于处理脱位或后柱损伤,但减压彻底;后路手术存在内固定失败和术后矫正度丢失的问题,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因此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伤椎高度、椎管占位、多椎损伤、后凸角度等多因素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抽取2005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病例140例,男8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5岁。按部位分类:20例T11,51例T12,50例L1,19例L2。脊髓损害分级(ASIA):18例A级,28例B级,47例C级,38例D级,9例E级。 1. 2 内固定器操作方法分析患者的CT、MRI资料后,所有患者分为经后路手术45例(单纯胸腰椎骨折),都采用AF钉固定;经前路手术95例(合并脊髓损伤),其中采用z-plate 67例,采用K钢板28例。 1. 3 手术方法经后路手术患者以受伤椎骨为核心,显露伤椎上下相邻椎骨、分别打入椎弓根螺钉,纠正椎管内骨块,减压,安装固定棒矫正复位,恢复脊柱的高度,安放横连杆。 前入路手术在第12肋尖处显露腹膜后组织做切口,满足T12~L2骨折手术操作要求。进入腹膜,切开膈肌即达胸膜外,充分显露椎体,因T11骨折的位置偏高,需经第11或10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将膈肌切开,术后修复。术毕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胸膜裂口,如有即行缝合,进行引流以避免气胸、血气胸的发生。 骨折显露位置偏高,需经第10或11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切开膈肌,手术后进行修复。术毕后应进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查看有无胸膜裂口,如发现给予缝合,安置胸腔闭式引流,避免血气胸、气胸的发生。术中應避免损伤

运动生物力学

一、名词解释 特征画面:特征画面是指人体运动过程中整体或局部肢体姿态所处的特殊位置,特征画面可作为区分不同动作阶段的临界点。 骨杠杆:骨骼是生物运动链的刚性环节,它们的可动连接构成了生物运动链的基础。在生物运动链中环节绕关节轴转动,其功能与杠杆相同,称做骨杠杆。 刚度:刚度是指材料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大小取决于材料的强度极限。 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量度转动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用以描述物体保持原有转动状态的能力。 相向运动:相向运动动作是指身体一部分向某一方向运动(转动)时,身体的另一部分会同时产生反方向的运动(转动)。 环节:相邻关节之间的部分称环节。 相对力量: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备的力量。 肌肉松弛:被拉长的肌肉张力随时间延长而变小。人们把被拉长的肌肉张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性称为肌肉松弛。 单生物运动链:两个相邻骨环节及其之间的可动连接构成了单生物运动链,包括相邻的两个环节和连接在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节。 人体重心:人体各个环节所受地球吸引力的合力作用点。 稳定角:稳定角是指重力作用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 二、填充题 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如果质点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则必将产生(法向) 加速度,如果质点运动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必将产生(切向)加速度。 2.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人体外力有(重力),(摩擦力),(弹性力)。决定力的作用效应的因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可能出简答) 3.力偶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 三、是非题 1.缓冲对人体能起保护作用,是由于他能减少地面的反作用力的冲量,从而也就减少了地面反作用力的大小(B) 2.如果作用于刚体上的合外力是零,则它就处于平衡状态(B)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转动定律Mo=Ioβ,如果作用在人体上的合外力F和对转轴O的合外力矩Mo保持不变,那么无论人体保持何钟姿势,人体加速度a和人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将被唯一的确定。 (B) 4. 物体的速度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A) 5.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法向加速度必定不为零。(A) 6.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则其运动速率可能保持不变。(A) 7.一轻质球(比重大于空气)被垂直向上击出后,由于空气作用力的影响,其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将少于它从 最高点落到击出点高度的时间。(A) 8.自行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加速行驶时,作用在后轮的摩擦力向前,而在减速行驶时其上的摩擦力是向后。 (B) 9. 运动员在50米的游泳池中游完了250米,计时为100秒,则他的平均速度值2.5m/s。(B)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骨折脱位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骨折/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L1-L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每年发病率约为1/20000。研究表明,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损伤中,一些患者常常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胸腰段脊柱解剖特点 胸椎与肋骨相连.因而其活动度相对较小;而腰椎则有较好的活动性,活动范围大,且可做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胸腰段脊柱是较固定的胸椎向较活动的腰椎的转换点,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的转换点,同叫也是胸椎额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向腰椎矢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的转换之处。此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承载较大,同时又为腰大肌和脊柱旁肌保护作用减弱区域,因而胸腰段脊柱最常受伤。此外,胸腰段脊柱椎管内神经组织又是脊髓、圆锥、马尾和神经根移行区域,神经损伤后症状较为复杂。此段椎管与脊髓的有效间隙相对挟窄,胸腰段损伤后容易造成脊髓神经压迫.导致脊髓损伤。胸腰段是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混合部位.即使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但神经根损伤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胸腰段脊柱生物力学研究 脊柱由相似的基本运动单位或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所构成。FSU由相邻两节椎骨和连接此椎骨的椎间盘和韧带构成。FSU 是显示整个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但其与在人体内的状态有一定的差别。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所获得的参数.大多数是以FSU为基础。脊柱椎体的运动是在三维坐标系(亦称直角坐标系、Cartesian系统)内的位移和旋转.具有6个自由度。在胸腰段脊柱.胸椎向腰椎逐步移行,活动度也明显加大。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的加大必须依托其较强的稳定性。脊柱力学稳定性依赖其与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其中骨性结构包括椎伴骨皮质、松质骨、椎弓、小关节、推板和棘突,软组织结构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问盘纤维环和髓核、小关节囊、棘问韧带和棘上韧带及脊柱肌肉系统。1983年Denis提出了脊柱三柱分类概念,认为胸腰段脊椎可分成前、中、后三柱。1984年Ferguson进步完善了Denis的三柱概念.认为后柱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和关节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谭东;蒋成;谢海洋;龙炼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6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术在合并后凸畸形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共30例,所30例患者均接受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测量Cobb角,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术后定期复查X线发现所有患者的内固定良好,术后1年随访发现椎体骨面和植入骨骨面已充分融合,2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其余8例则有所改善。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Cobb角和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后路截骨校正手术的疗效较好,适用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者。%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erior osteotomy in old thoracolumbar kyphosis fractures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kyphosi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atients in 2012 June to 2013 June in our hospital, 30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spinal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X-ray, Cobb angle measurement,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fol ow-up X-ray found that al patients with internal fixation is good, after 1 years of fol ow-up of vertebral bone and implant bone surface has been ful y fusion, neural function in 22 patients recovered obviously, the remaining 8 cases improved. 1 years 6

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

一.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力学的概念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及器械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二.动能与势能的正确利用(高水平运动员动作的特征):1.高水平运动员在完成投掷动作时有效地利用了助跑速度。2.高水平运动员超越器械动作时间短,身体背弓大器械被充分引向身体后方。3.高水平运动员较好的利用了身体的动能及肌肉的弹性势能。 三.人体运动的形式:如果将人体简化为质点,人体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果将人体简化为刚体,人体运动可分为: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2.斜抛物体的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2.斜抛运动的构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竖直上抛运动 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定义:任何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应用(保持跑速,动作连贯)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1.定义F=ma 2:几点注意1.a是运动学量F是动力学量,他们都是矢量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并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2.牛顿第二定律中的物体是被当做质点的 3.加速度与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反应的是瞬时关系。应用:加速跑,超重,失重,弯道跑 五.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1.定义Fab=-Fba 2.应用:加速跑,起跳,投掷链球 六.动量与冲量 1.动量:K=mv 2.冲量:I=Ft 动量定理在体育中的应用1:落地缓冲动作:要减少对人体的冲力,就得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七.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人体平衡的力学条件是人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和合外力矩为零。表达式为:∑F=0,∑M=0 如:燕式平衡,单杠支臂悬垂 八.人体重心的概念:1.概念:人体全部环节所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就叫人体重心 2.研究人体重心的意义:评定一个体育动作的质量,分析其技术特征和纠正错误动作等。都需要从人体重心的变化规律去分析,无论是动力性的动作还是静力性的姿势,探索其运动规律时,都离不开人体重心。 3.特点:人体中心不想物体那样恒定在一个点上,不仅在一段时间内,要受肌肉和脂肪的增长或消退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每一瞬间,也要受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要受人体姿势变化的制约,随姿势的改变,有时甚至移出体外。例如:体操中的“桥”,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等。 九.人体平衡的分类:1:根据支点相对中心位置分类:1:上支撑平衡:当人体处于平衡,切支撑点在人体重心上方,如:体操中的各类悬垂动作。2:下支撑平衡:当人体处于平衡,切支撑点在人体重心的下方,下支撑平衡在体育动作中最为常见如:站立,自由体操和平衡木的平衡动作以及田径,武术等。3:混合支撑平衡:是一种多支撑点的平衡状态,这时有的支撑点在人体重心上方,有的支撑点在人体重心下方。如:肋木侧身平衡根据平衡的稳定度分类: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有限度的稳定平衡。 1:稳定平衡:人体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外力撤除时,人体自然恢复平衡位置,而不需要通过肌肉收缩恢复平衡。如果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结果是物体重心升高,则该平衡是稳定平衡,多数上支撑平衡属于稳定平衡。如:单杠支臂悬垂 2: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外力撤除时,人体不仅不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而是更加偏离平衡位置。如果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结果是物体的重心降低,则该平衡是稳定平衡,多数下支撑平衡属不稳定平衡。如:单臂手倒立 3:随遇平衡: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后,当外力撤除时,人体既回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也不继续偏离原位置,而是在新位置上保持平衡。在体育中很少见。如:连续完成两个前滚翻。 4:有限度的稳定平衡:人体在外力作用下,一定限度内偏离平衡位置,当外力撤除时,人体回到平衡状态,但如果偏离平衡位置超过某一限度时,人体失去平衡。如:太极拳中的推手。

运动生物力学

结合你的专业技术特点,说明如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于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研究。 摘要:篮球技术的方法大多是经验的总结,但还有许多不是很合理的地方,应对篮球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给出科学的解释,使篮球技术的总结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关键词:移动步法突破传、接球投篮飞行的球体 正文:篮球运动遍及世界每个角落,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可以亿来计算,篮球比赛以它技巧性高、对抗激烈、复杂多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是世界体坛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对于中学生而言,打得一手好篮球,在球场上飞舞,流汗时的沸腾,激情的澎湃,无疑于给他们增添了信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外部条件。用力学知识来指导篮球运动,学生对物理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对篮球运动会更加热爱。 篮球技术是进行篮球比赛的基本手段,双方运动员都以技术动作体现对抗。运动员只有练习正确的篮球技术,才能达到提高技术,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效果,篮球技术的方法大多是经验的总结,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应对篮球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给出科学的解释,使篮球技术的总结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篮球技术是有一定标准规格要求的一个或一系列动作,是为更好的实现其本质目的而设计的。其每个动作都是人体各关节的运动动作按一定顺序组合进行的运动,是一负责的动作结合为基础的不固定动作,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和个体差异性。篮球场上,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动作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篮球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在我们就用人体运动力学科学及篮球实际特点的动作规格或运动形式,对这些具体的方法或活动形式进行分析。 1移动步法 站立姿势:怎样才能在球场上跑得快,停的稳,这要学会篮球场上专门的脚步移动,一种能随时启动又不感觉很累的站立姿势。两脚自然开立,脚跟稍虚,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肘关节微微弯曲,随时准备向各个方向启动。 转身:通过转身可以摆脱防守队员,获得传、运、投的机会,也能在掩护和抢板式抢占有利位置。一脚向中枢脚脚尖方向跨出步法叫钱转身;一脚向中枢脚脚跟方向跨出的步法叫后转身,利用其摆脱防守对原始必需紧贴防守队员。在这两个动作中同时控制好重心,克服离心力的反作用。

运动生物力学

一、名词解释 1、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学科。 2、生物力学:是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力学与生物学的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它是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转动惯量:是衡量物体(人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用ω表示。 5、角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用α表示。 6、加速度:指单位时间内人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人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7、角加速度:表示人体转动时角速度变化的快慢,指转动中角速度的时间变化率。 8、三维坐标系:又称空间坐标,判断人体运动要从三个方向上看,由原点引出三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分别用Ox、Oy、Oz表示。 9、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0、力矩:使物体(人体)转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用M表示。 11、动量:用以描述物体在一定运动状态下具有的“运动量”。 12、动量矩:是转动惯量J和角速度ω的乘积。用L表示。 13、冲量:物体(人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力作用的结果,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可用冲量I表示 14、冲量矩:在研究转动问题时,把力矩在时间上的积累称为冲量矩,是力矩和时间的乘积。 15、均匀强度分布:在特定的加载条件下,材料的每一部分受到的最大应力相同。 16、适宜应力原则:骨骼对体育运动的生物力学适应性本质上是骨骼系统对机械力信号的应变。有利于运动负荷及强度导致的骨应变会诱导骨量增加和骨的结构改善;应变过大则造成骨组织微损伤和出现疲劳性骨折,应变过小或出现废用则导致骨质流失过快。 17、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者称为骨折。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18、关节软骨:是一种多孔的粘弹性材料,其组织间隙中充满着关节液。 19、渗透性:在恒定的外力下,软骨变形,关节液和水分子溶液从软骨的小孔流出,由形变引起的压力梯度就是引起关节液渗出的驱动力。 20、界面润滑:是依靠吸附于关节面表面的关节液分子形成的界面层作为润滑。 21、压渗润滑:液体又接触面从运动方向的前缘挤出,在接触面的后缘由渗透压把压渗出的滑液再吸收回软骨内,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保存关节液及其位置,对抗外力。 22、收缩元:代表可以相对滑动的肌浆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纤维丝,其张力与它们之间的横桥数目有关。 23、串联弹性元:表示肌浆球蛋白纤维、肌动蛋白纤维、横桥、Z线以及结缔组织的固有弹性。 24、并联弹性元:表示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力学性质。 25、肌力变化梯度:在很多体育运动中往往要求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一般称爆发力。 26、力的时间梯度:达到1/2最大力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力的时间梯度。 27、力的速度梯度:力的最大值与所需时间的比值这个指标称为力的速度梯度。 28、摆动动作:指人体肢体为增加全身活动的协调性及增加动作效果而绕某一轴进行的一定幅度的转动。 29、鞭打动作:人们把这种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过程中,肢体依次加速与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称为鞭打动作。 30、相向动作:人体在腾空状态下,由于肌群的收缩使身体两部分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称为相向动作。 31、冲击动作:在体育动作中,通过扣、踢等击打方式使人体四肢动量向运动器械实现转移的动作形式。 32、缓冲动作:肢体末端环节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肢体由伸展到屈曲以延长力的作用时减小冲击力作用或控制外界物体的动作,在运动技术中叫缓冲动作。 33、蹬伸动作:人体在有支撑的状态下,下肢各环节积极伸展,配合以正确的摆臂技术,给支撑面施加压力,已获得较大支撑反作用力的动作过程。

经椎弓根 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骨折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脊柱 骨折后凸畸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脊柱骨折经过不当的保守治疗或者不确切手术治疗后均可能发生陈旧性的局部小角度的后凸畸形。引起脊柱不稳、畸形,局部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和脊柱退变的加重,其中部分患者出现后凸畸形的进行性加重,同时产生的腰背部疼痛和圆锥马尾受刺激症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干预。2009年5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08月,我院连续收治陈旧性脊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5~62岁,平均54.6岁;损伤位置:T10骨折1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2例,L1骨折2例,L2骨折1例。既往治疗过程包括:3例患者伤后曾采取保守治疗;5例曾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术,术后1.5-2年内取出内固定后逐渐出现后凸畸形。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

30°,伤椎前后缘高度差平均为21.04mm。 1.2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全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俯卧位脊柱后正中入路,于拟截骨部位头尾各2~3个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将楔形截骨的角度向伤椎上方椎间盘位置倾斜,从而使残余椎体形成一个前后方等高的规则形状,利用Cobb剥离器、各种角度的髓核咬钳和高速磨钻等工具彻底去处伤椎头侧的椎间盘,刮匙去除伤椎头侧椎体下终板软骨。经椎弓根和椎间盘截骨间隙处植入自体碎骨(来源于椎体截骨操作和后方附件的切除或自体髂骨),在X线透视引导下,用加压器两侧同时缓慢加压,仔细检查硬膜及神经根有无卡压,截骨平面有无前后位移等,至截骨底部间隙闭合,锁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完成内固定后制作骨床,利用自体碎骨进行后路植骨融合。切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术后支具保护3个月。 2结果 全部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0.0±31.4)min,平均出血量(850.8±100.6)ml;术前Cobb:37.42±21.90°,术后Cobb:II.73±21.15°平均矫正度数:27.58±13.04°;应用配对t检验,fl=弱,a=0.01,T=9.3。查表得P0.001,拒绝HO,接受H1,认为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obb角度较前明显改善,矫正度数可靠。术前整体矢状面平衡较术前均明显改善,1-2.5年随

最新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立定跳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立定跳远成绩通常被作为评定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它也 经常作为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依据。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科学,?它直接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服务。以运动力学原理来分析立定跳远各个阶段的动作技术,找出提高立定跳远技术的途径,寻求最佳立定跳远技术,以帮助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换句话说,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立定跳远应该怎么跳,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提高立定跳成绩。立定跳远属于抛射点与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抛射运动,?根据远度公式得知,影响抛射远度的主要因素是腾起初速度,又根据动量定理,?要求练习者在预蹲后应立即摆臂,蹬地跳起,蹬地应快猛干脆利落。因此,在进行完整连贯地练习立定跳远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动作技术方面的问题。 动作各阶段分析 1、预蹲预摆阶段。双腿预蹲与双臂预摆是同时进行且运动方向完全相反。当双腿下蹲时,双臂由前下方经体侧向后上方摆动,上体稍前倾。这个阶段应注意四个问题。 (1)下蹲的程度,是微蹲、半蹲或是全蹲应明确。立定跳远时下蹲程度要求是微蹲,这时,人体的肌肉初长度被拉长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若是半蹲或全蹲就不符合人体肌肉的工作特点,变成了有意识地放慢下蹲的速度而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样会降低肌肉的收缩力量,不利于形成强大的肌肉收缩力即爆发力。 (2)预蹲摆后能不能停顿。立定跳远动作要求是不能停顿的,当预蹲预摆后应接着迅速完成蹲地动作的,其主要原因是:停顿是把连贯的动作变成静力性动作,而静力性动作较连贯性动作易使肌体产生疲劳。。 (3)摆臂的程度。预蹲时双臂后摆应做到自然,不能强扭使摆幅加大,蹬地时双臂前摆应尽力前上方摆起,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身体重心。 (4)明确预蹲摆的次数是不是越多越有利于起跳。立定跳远要求只预蹲摆一至二次,并不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多次的重复预蹲预摆不利于充分利用肌肉的弹性,同时由于肌肉松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强力。 2蹬地结束后人体腾空到最高点阶段。预蹲结束应立即摆臂与蹬地跳起,蹬直双腿,上体尽量前送,人体在达到最高点时成一斜线,这时候整个人体也应该是遵循角动量守恒定律的。 3人体从最高点到安全落地阶段。人体蹬离地面后,由于上体尽量前倾,在最高点时,是成一条斜线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当人体在腾空后,在不改变外力矩作用时,身体某一环节若以一定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某一方向产生转动,必然导致身体其他环节以等量大小的动力矩绕转轴向相反方向发生转动。这时,若不急剧挥臂,向前屈体并做收腹举腿,必然导致人体按原来斜线状态落地。为保证安全落地,必定要使下肢向反方向发生转动,并且小腿前伸着地,保证了上肢上体与下肢转动的动量矩矢量和为零,才能顺利地落地。 为了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在进行动作练习时还应注意以下一些训练方法的问题: 1从抛射原理的射程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初速度与远度是成正比的,初速度是影响远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着重提高初速度以提高远度。由于

胸腰椎骨折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sing Distraction and Ligamentotaxis Reduction 胸腰椎骨折:采用撑开和韧带整复复位后路器械固定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occurs when the vertebral body is subjected to a significant axial force that brings about compression failure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olumns of the spine.1 Most burst fractures involve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which is uniquely susceptible to this type of injury because of its transitional anatomy and its location between the stiff, kyphotic thoracic spine and the more mobile, lordotic lumbar region. Unlike purely compressive fractures, in which the middle spinal column remains intact, burst injuries typically are associated with some degree of spinal canal occlusion, which may result in neurologic deficits. 当椎体受到轴向暴力产生脊柱前、中柱压缩破坏时可发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大多数爆裂性骨折容易发生在胸腰段连接处,主要是因为胸腰段解剖结构和所处位置不同,胸段特点是活动度小并向后凸,而腰段活动度较大且向前凸。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时脊柱中柱保持完好,而典型的爆裂性损伤与单纯压缩骨折不同,它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椎管受累,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Many stabl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re treated nonsurgically with external immobilization and early ambulation. However, the patient who exhibits spinal instability,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or an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is often an appropriate candidate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se presentations, the goals of surgery are to restore spinal stability through fracture stabilization and to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s by decompressing the neural elements. 许多稳定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用制动和早期下床活动等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脊柱不稳定、进行性脊柱畸形或不完全性脊柱损伤的患者通常适合手术治疗。对这些情况进行手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骨折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通过减压改善神经功能。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ie, anterior, posterior, circumferential) for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a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this clinical scenario because they facilitat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 arthrodesis. At the same time, indirect 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anal may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distraction and ligamentotaxis, a process that effectively shifts the retropulsed bony fragments anteriorly away from the neural structures. The posterior-only approach has become even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edicle screw systems, which provide reliable fixation through the anterior, middle, and posterior column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of these constructs and allowing application of greater axial and rotational forces to the spine. 关于最佳手术入路(如前路、后路、前后联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存在大量争议。在临床上后路器械固定技术通常用于此类患者,这种手术方式有利于骨折复位和融合。同时,撑开和韧带整复可以完成椎管间接减压,这种方法有效后复位骨折碎片,使其远离神经结构。随着现代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发展,后方入路变得更加普及,它通过前、中和后柱提供可靠的固定,因此增加了这些结构的刚度,脊柱可承受更大的轴向和旋转暴力。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适应证和禁忌证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patient with a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is determined by neurologic status, presence of a kyphotic deformity, evidence of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or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 发表时间:2019-05-16T13:27:24.9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作者:彭安波[导读] 根据患者伤锥椎体压缩的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和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者骨折脱位来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方式。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患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体会。方法:随机选取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前入路或后入路手术,每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患者的伤锥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的术前情况,对患者的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作出评估。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存在较大的变化,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入路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的多于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后入路术患者,术后一年对患者的脊柱植骨融合率进行调查,发现前入路术惠患者的融合率为83.5%,后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为53%。两种手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前路或后路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伤锥椎体压缩的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和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者骨折脱位来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方式选择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损伤最常见的部位,大部分胸腰椎损伤的发生部位在T11-L1段,目前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前入路以及后入路手术,这两种手术的方法各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胸腰段骨折的损伤十分复杂,且损伤的类型比较多,因此应当根据损伤的病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2]。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我院的80例患者使用前后入路手术,探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现做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前入路和后入路手术,每组40例患者。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20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23±2.4岁。其中出现车祸损伤的有25例患者,坠落损伤的有20例患者,砸伤的有25例患者,其他损伤的有10例患者。其中有10例患者损伤T1,有30例患者损伤T12,有20例患者损伤L1。Denis分型:A型的有25例患者,B型的有35例患者,C型的10例患者,D型的有5例患者,E型的5例患者。 1.2方法 1.2.1前入路术: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采取左侧入路,把病锥以及上下相邻的椎体显示出来,逐层深入显露,并将节段性分布的腰横动脉和静脉结扎。切除压迫的骨折椎体,将压迫脊髓的碎骨块以及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刮除临近椎体的上下终板,取髂骨或者使用取下的肋骨、椎间融合器(材质为纳米及钛质材料)进行植骨支撑,行Z-plaIe钢板固定。放置负压引流,将引流管在术后48小时到72小时拔出,根据引流的情况拔出引流管,术后给予促骨愈合、神经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处理。 1.2.2后入路术:患者手术麻醉后采取俯卧位,在骨折椎体的中心位置切口,将棘突、椎板、关节突以及横突显露出来,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脊柱不稳或者没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行C型臂透视下后路单纯撑开复位,对椎管内骨块侵占未超过1/2及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撑开复位,将关节突关节打磨至骨面渗血后,冲洗后取髂骨或人工骨在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间进行植骨融合。采用负压引流.对伤口进行缝合,引流管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拔出,术后给予促骨愈合、神经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率、术后的影像学测定两组患者Cobb角以及前后缘高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用方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 前入路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的多于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后入路术患者,术后一年对患者的脊柱植骨融合率进行调查,发现前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为83.5%,后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高达53.0%。两种手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前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情况以及融合率比较

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谈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运动医学· 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谈运动损伤 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戈定(同济医科大学式汉‘30030) 摘要: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根本_卜讲.上要是由于运动训练及技术动作违背r 运 动解剖学、生理学及生物力学的科学原理所致。本文欲探讨此力一面生物力学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原因,防治 On the Causes of Exercises Injury and Prevention,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E3iomechanics (*e Dcn} (Tuug.lt Me准备活动的不够充分;<3>场地、器材的小合理或突然变异的情况;机体机能状态低卜时的超负荷运动3}. 综卜所述,运动损伤以运动系统的创伤为主,多发生于从事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的人群之 中,尤以刚开始从事卜述活动的人为多数,发生的原因主要以技术动作的不合.理,场地器材的 不规范,以及超负荷大强度的运动训练所致。所谓技术动作不合理,实际_卜就是运动时的技术 动作不符合本人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理机能的客观条件要求,不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规律,这类 技术动作有些是竞技体育的客观要求,但大多数则是对卜述知识、概念的掌握不够,认识不足 所造成的,所以从人体解剖、生理学及运动生物力学的观点来看一,错误的动作技术既不利于人 体竟技水平、运动能力的提高,义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必然因素。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 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努力消灭造成运动损伤的必然因素,增加知识,提高预见度,尽[__L 避免运动

脊柱骨折试题

脊柱骨折试题 A型题 1. 脊髓颈膨大的位置是 A、C1-2 B、C2-3 C、C3-5 D、C5-7 E、C3-7 2. 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卧床时间一般为 A2-4周B4-6周C6-8周D8-10周E8-12周 3. 单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卧床时间一般为 A2周B3周C4周D5周E6周 4. 用帆布担架抬运屈曲型脊柱骨折的病人时,病人应取 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D损伤当时的体位E抱膝位 5. 腰脊髓的水平位置为 A、T9-10之间 B、T10-11之间 C、T11-12之间 D、T12-L1之间 E、L1-L2之间 6. 引起锥体压缩性骨折的最常见原因是

A传达暴力B直接暴力C肌肉拉力D慢性劳损E旋转暴力 7. 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发生的部位多见于 A、T10 B、T10-11 C、T11-12 D、T12-L1 E、L1-2 8. 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 A颈椎B胸椎C胸与腰1.2.3D腰椎E骶椎 9. 成人脊髓末端水平为 AT11下缘BT12下缘CL1下缘DL2下缘ET12-l1之间 10. 颈椎骨折脱位可选用下列合法治疗 A双踝悬吊法B攀索叠砖法C垫枕法D持续牵引法E拔伸足蹬法11. 正常成人,第()腰椎以下无脊髓。 A1B2C3D4E5 12.()是确定脊柱骨折脱位及损伤病理的重要方法。 A病史B临床表现C体格检查DX线检查E血液检查 13.胸神经共有对 A11B12C13D14E15

14.骶神经共有对 A1B2C3D4E5 15.攀索叠砖法最早载于 A《世医得救方》B《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C《普济方。折伤门》D《伤科汇纂》E以上都不是 16.采用枕颌布托牵引的时间一般应持续 A2-3周B3-4周C4-5周D4-6周E6-8周 17.对于轻度移位,无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一般采用枕颌布脱牵引,其牵引重量为 A1-2kgB1-3kgC2-3kgD2-4kgE3-4kg 18.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共有()对 A29B30C31D32E33 1. 颈神经共有()对 A8B9C10D11E12 2. 脊椎的小关节面在何处接近前后方向 A颈椎B胸椎C腰椎D骶椎E尾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