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且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种入路的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ASIA等级,总有效率为85%。X光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结论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前路手术适合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和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入路

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很多争议[1] ;前路手术不利于处理脱位或后柱损伤,但减压彻底;后路手术存在内固定失败和术后矫正度丢失的问题,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因此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伤椎高度、椎管占位、多椎损伤、后凸角度等多因素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抽取2005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病例140例,男8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5岁。按部位分类:20例T11,51例T12,50例L1,19例L2。脊髓损害分级(ASIA):18例A级,28例B级,47例C级,38例D级,9例E级。

1. 2 内固定器操作方法分析患者的CT、MRI资料后,所有患者分为经后路手术45例(单纯胸腰椎骨折),都采用AF钉固定;经前路手术95例(合并脊髓损伤),其中采用z-plate 67例,采用K钢板28例。

1. 3 手术方法经后路手术患者以受伤椎骨为核心,显露伤椎上下相邻椎骨、分别打入椎弓根螺钉,纠正椎管内骨块,减压,安装固定棒矫正复位,恢复脊柱的高度,安放横连杆。

前入路手术在第12肋尖处显露腹膜后组织做切口,满足T12~L2骨折手术操作要求。进入腹膜,切开膈肌即达胸膜外,充分显露椎体,因T11骨折的位置偏高,需经第11或10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将膈肌切开,术后修复。术毕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胸膜裂口,如有即行缝合,进行引流以避免气胸、血气胸的发生。

骨折显露位置偏高,需经第10或11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切开膈肌,手术后进行修复。术毕后应进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查看有无胸膜裂口,如发现给予缝合,安置胸腔闭式引流,避免血气胸、气胸的发生。术中應避免损伤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 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的准确判断、适当的手术径路、精确的复位、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而恰当的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的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的入路进行介绍。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 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 K L入路[1] 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的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的旋股内侧动脉升支。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的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的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和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的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和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的后路部分。

该入路的优点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的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这种手术入路的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的限制,髋臼上方的髂骨、后方的坐骨大切迹和前方的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的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K-L 入路示意 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改良入路:又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除K L入路显露的范围外,还可以较好地显露后柱上部至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髂骨翼下部和前柱的一部分。大转子截骨和臀小肌剥离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术中清除坏死的臀小肌可以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 Y形入路[3]:患者侧卧位,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沿大腿外侧向下延长6~8 cm,然后分别向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做两个直切口,3个切口相互之间约形成120°夹角。沿纵行切口分离切开阔筋膜,沿前斜行切口自髂前上棘分离阔筋膜张肌,切开臀大肌筋膜并沿其肌纤维方向分离,直至臀下血管神经。沿后斜行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的覆盖筋膜,在髂嵴上掀起肌肉的起点并作臀中肌起点的骨膜下剥离。行大转子截骨,连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附着将大转子向后翻开,掀起臀中肌和臀小肌直至坐骨大切迹,注意保护臀上血管。在大转子上切断小外旋肌群,并向后翻转,以显露后方关节囊及髋臼后柱。需要显露坐骨结节时,可切断绳肌;需要显露前柱和髂骨内板时,可以向髂前上棘内侧延长6~8 cm,自髂嵴切开,剥离腹外斜肌腱膜和髂肌的附着点,向内侧牵拉髂肌,以显露骶髂关节。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1 【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半年后出现肩部创伤性关节炎,无感染病例。结论肩胛骨骨折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行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使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及建筑业的发达,高能量损伤日趋多见,在遭受高能量暴力的情况下肩胛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骨折的类型及合并症较复杂。其中一小部分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就能获得满意疗效,但不稳定骨折常影响肩关节功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河南省辉县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采取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9~58岁,平均(38±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直接暴力打击伤5例,其他伤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3~10 d,平均(6.5±2.2)d。合并颅脑损伤4例,肺挫伤3例,下肢骨折2例,肋骨折4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肩胛体部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5例、肩胛冈骨折1例、肩胛盂骨折4例、肩峰骨折2例、喙突骨折1例,其中混

合型骨折7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25例均采用后入路,麻醉采取全麻,体位采用45°健侧俯卧位,患肩前方垫一软垫。切口起自肩峰背侧尖端内侧1 cm 处,沿肩胛冈向内侧延伸,再沿肩胛骨内缘,呈弧形至肩胛骨下角。自肩胛冈分离三角肌后部,并向外牵开,显露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冈下肌和小圆肌间隙,沿着骨面剥离肌层,完整暴露肩胛骨颈部,肩胛冈及肩胛体。注意不能损伤肩胛上神经及血管,注意三边孔及四边孔内容物。骨折部位清楚暴露后利用器械、手法对骨折进行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用重建钛板固定。术后切口置皮管引流,24~48 h拔除。其中2例胫骨远端骨折用远端解剖钛板内固定,4例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后1~10 d锻炼肘、腕、指关节活动。术后10~14 d行肩关节钟摆式功能锻炼。术后4~5周行卧位旋臂、抱颈、立位操练、爬墙运动、自由活动。3个月后开始肌肉强度和耐久力的训练。 2 结果 本组随访 6个月~3.5年。复诊时摄 X线片。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8.2周。采用 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良率为 88%。 3 讨论 3.1 肩胛骨属扁骨,呈不规则三角形,分二面三缘,前面呈轻微的凹形,与胸后上壁相适应。肩胛骨有甚多肌肉附着,借肩胛提肌、菱形肌、及斜方肌附于颈椎及胸椎,前锯肌附着于第1~8肋骨,维持肩胛骨的稳定并便利其活动。肩胛骨上附着的肌肉除三角肌外大多与肩胛

第五课 T12椎体爆裂性骨折伴双下肢不全瘫规范

入院记录 姓名:徐福娣工作单位和职业:其他劳动者 性别:女性家庭地址:杨浦区内江二村24号401室 年龄:71岁入院日期: 2006-08-11 婚否:已婚病史采集日期:2006-08-11 籍贯:上海病史记录日期:2006-08-11 民族:汉族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 主诉:摔伤致腰背部疼痛、卧床2月,双下肢活动受限7天。 现病史:患者于2006-06-03晚上洗澡时不慎腰背部摔至浴缸边缘,当时即感腰背部疼痛,无双下肢活动受限,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故未予重视,给予卧床休息2月,1周前逐步坐起并慢慢活动,同时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活动受限,呈渐进性加重,今日下午被家人送至当地医院拍片示:“T12骨折”,即转至我院,拍X片及CT提示:“T1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性椎管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无发热寒战,无消瘦盗汗,无大小便异常。 过去史:40余年前右示指压榨伤,中远节已切除;有支气管扩张病史40余年,偶有咯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口服复方降压片,控制可,但近来已2月未服药,有糖尿病史6年余,平时口服优降糖,血糖控制可,但已停药2月,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等其它慢性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长当地,无长期外地居留史。否认有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已婚,生有一女。月经史:16 7/28-29 56己绝经。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70C 脉搏70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60/90mmHg 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痛苦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可,言语对答欠流利,查体欠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且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种入路的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ASIA等级,总有效率为85%。X光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结论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前路手术适合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和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入路 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很多争议[1] ;前路手术不利于处理脱位或后柱损伤,但减压彻底;后路手术存在内固定失败和术后矫正度丢失的问题,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因此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伤椎高度、椎管占位、多椎损伤、后凸角度等多因素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抽取2005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病例140例,男8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5岁。按部位分类:20例T11,51例T12,50例L1,19例L2。脊髓损害分级(ASIA):18例A级,28例B级,47例C级,38例D级,9例E级。 1. 2 内固定器操作方法分析患者的CT、MRI资料后,所有患者分为经后路手术45例(单纯胸腰椎骨折),都采用AF钉固定;经前路手术95例(合并脊髓损伤),其中采用z-plate 67例,采用K钢板28例。 1. 3 手术方法经后路手术患者以受伤椎骨为核心,显露伤椎上下相邻椎骨、分别打入椎弓根螺钉,纠正椎管内骨块,减压,安装固定棒矫正复位,恢复脊柱的高度,安放横连杆。 前入路手术在第12肋尖处显露腹膜后组织做切口,满足T12~L2骨折手术操作要求。进入腹膜,切开膈肌即达胸膜外,充分显露椎体,因T11骨折的位置偏高,需经第11或10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将膈肌切开,术后修复。术毕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胸膜裂口,如有即行缝合,进行引流以避免气胸、血气胸的发生。 骨折显露位置偏高,需经第10或11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切开膈肌,手术后进行修复。术毕后应进行术侧肺正压通气检查,查看有无胸膜裂口,如发现给予缝合,安置胸腔闭式引流,避免血气胸、气胸的发生。术中應避免损伤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2016-01-14 作者: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王谦张堃点击量:571我要说 2014年7月3日至5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国际委员会(AOTrauma)举办的联合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AOTrauma 日本委员会主席、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Sawaguchi教授应邀就“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作了精彩报告。在征得Sawaguchi教授同意后,特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并呈现给大家,供骨科同道们分享。 髋臼骨折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青壮年,骨折块移位可导致髋关节匹配丧失,若不经复位而任其畸形愈合,将导致股骨头与髋臼接触面减小,局部压力增加,引起关节软骨塌陷,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需恢复髋臼形态、接触区几何形态和关节内压力分布。 1.髋臼解剖结构 Letournel将髋臼分为前柱和后柱2个结构,同时包含前柱和前壁、后柱和后壁4个元素;将94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单一元素的骨折(后壁型23.7%、后柱型3.2%、前壁型1.9%、前柱型4.5%和横断型7.4%)和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骨折(后柱加后壁型3.4%、T型7.0%、横断加后壁型19.5%、前柱加后半横型6.6%和双柱型22.7%)。2.髋臼骨折诊断

髋臼骨折治疗的难点在于诊断、分型,只有明确的诊断、分型才能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制订合理的内固定方案。髋臼骨折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2.1 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 线片。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需牢记6个标记,即髋臼顶、前壁、后壁、髂坐线(后柱)、髂耻线(前柱)和泪滴(图1)。 图1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髋臼相关标记a.髋臼顶b.前壁c.后壁d.髂坐线e.髂耻线f.泪滴 2.2CT平扫 仔细解读CT平扫图像,并与X线片进行对照,有助于了解骨折的个性化特点。CT平扫图像中矢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横断骨折线;CT平扫图像中冠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线(图2)。

胸腰段损伤

胸腰段骨折脱位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骨折/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L1-L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每年发病率约为1/20000。研究表明,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损伤中,一些患者常常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胸腰段脊柱解剖特点 胸椎与肋骨相连.因而其活动度相对较小;而腰椎则有较好的活动性,活动范围大,且可做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胸腰段脊柱是较固定的胸椎向较活动的腰椎的转换点,是胸椎后凸向腰椎前凸的转换点,同叫也是胸椎额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向腰椎矢状位小关节突关节面的转换之处。此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承载较大,同时又为腰大肌和脊柱旁肌保护作用减弱区域,因而胸腰段脊柱最常受伤。此外,胸腰段脊柱椎管内神经组织又是脊髓、圆锥、马尾和神经根移行区域,神经损伤后症状较为复杂。此段椎管与脊髓的有效间隙相对挟窄,胸腰段损伤后容易造成脊髓神经压迫.导致脊髓损伤。胸腰段是脊髓和马尾神经的混合部位.即使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但神经根损伤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胸腰段脊柱生物力学研究 脊柱由相似的基本运动单位或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所构成。FSU由相邻两节椎骨和连接此椎骨的椎间盘和韧带构成。FSU 是显示整个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但其与在人体内的状态有一定的差别。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所获得的参数.大多数是以FSU为基础。脊柱椎体的运动是在三维坐标系(亦称直角坐标系、Cartesian系统)内的位移和旋转.具有6个自由度。在胸腰段脊柱.胸椎向腰椎逐步移行,活动度也明显加大。 胸腰段脊柱活动度的加大必须依托其较强的稳定性。脊柱力学稳定性依赖其与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其中骨性结构包括椎伴骨皮质、松质骨、椎弓、小关节、推板和棘突,软组织结构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问盘纤维环和髓核、小关节囊、棘问韧带和棘上韧带及脊柱肌肉系统。1983年Denis提出了脊柱三柱分类概念,认为胸腰段脊椎可分成前、中、后三柱。1984年Ferguson进步完善了Denis的三柱概念.认为后柱包括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关节突和关节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A型:椎体压缩 A1:压缩骨折 A1.1终板嵌压 A1.2楔形嵌压 .1上缘楔形嵌压骨折 .2侧方楔形嵌压骨折 .3下缘楔形嵌压骨折 A1.3椎体塌陷 A2: 劈裂骨折 A2.1矢状面劈裂骨折 A2.2冠状面劈裂骨折 A2.3钳夹样骨折 A3:爆裂型骨折 A3.1不完全爆裂骨折 .1上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2侧方不完全爆裂骨折 .3下缘不完全爆裂骨折 A3.2爆裂分离骨折 .1上缘爆裂分离骨折 .2侧方爆裂分离骨折 .3下缘爆裂分离骨折 A3.3完全分离骨折 .1钳夹分离骨折 .2完全屈曲爆裂骨折 .3完全纵轴向爆裂骨折 B型:前方及后方结构牵张性损伤 B1: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 B1.1伴有间盘的横贯损伤 .1屈曲半脱位 .2前方脱位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 B1.2 后方韧带结构为主的损伤伴有A型椎体骨折 .1屈曲半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2前方脱位伴有A型椎体骨折 .3屈曲半脱位/前方脱位伴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B2:后方骨性结构损伤(屈曲牵张型损伤) B2.1两柱横贯性骨折 B2.2伴有间盘损伤 .1损伤通过间盘及椎弓根 .2损伤通过间盘及峡部(屈曲—峡部裂)B2.3伴有A型椎体骨折 .1经椎弓根伴有A型椎体骨折 .2经峡部伴有A型椎体骨折

B3:经间盘前方损伤(过伸剪切损伤) B3.1过伸半脱位 .1不伴有后柱损伤 .2伴有后柱损伤 B3.2过伸—峡部裂 B3.3后方脱位 C型:前方及后方结构旋转性损伤 C1:A型(压缩)损伤伴有旋转 C1.1楔形旋转骨折 C1.2劈裂旋转骨折 .1矢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2冠状面劈裂旋转骨折 .3钳夹样劈裂旋转骨折 C1.3椎体分离(旋转爆裂骨折) .1不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2旋转爆裂分离骨折 .3完全旋转爆裂骨折 C2:B型损伤伴有旋转 C2.1 B1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屈曲旋转半脱位 .2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3单侧脱位 .4向前旋转脱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 .5屈曲旋转半脱位伴或不伴有单侧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 .6单侧脱位+A型骨折 .7向前旋转脱位伴或不伴有关节突骨折+A型骨折C2.2 B2损伤伴有旋转(屈曲牵张型损伤伴有旋转) .1两柱横贯性旋转骨折 .2单侧屈曲峡部裂伴有间盘损伤 .3单侧屈曲峡部裂+A型骨折 C2.3 B3损伤伴有旋转(过伸剪切损伤伴有旋转) .1旋转过伸半脱位伴或不伴有椎体后方结构的骨折 .2单侧过伸峡部裂 .3向后旋转脱位 C3:剪切旋转样骨折 C3.1切皮样骨折 C3.2斜行骨折

肩胛骨骨折三种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比较

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F)临床上相对少见,多由高能直接暴力所致,绝大多数为粉碎性骨折。既往观点认为大部分SF可通过功能康复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仅少数移位严重或累及肩关节盂的骨折才需手术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手术病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要优于非手术病例。因此,手术机率逐渐升高。目前临床上大多数肩胛骨骨折采用Judet 入路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部分骨折采用肩前方三角肌-胸大肌入路[1-3]。本文通过对三种手术入路的局部解剖分析,探讨三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其各自的临床应用。 1 三种手术入路的局部解剖学特点 1.1 肩前方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的局部解剖 患者取仰卧位,切口起自喙突,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作一长约10~15 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辨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和行于其间的头静脉,沿此肌间沟分离肌筋膜,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向外侧牵开三角肌,头静脉向内、外侧牵开均可,暴露下方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腱,沿联合腱可扪及其止点喙突,进行喙突骨折的复位固定。切开联合腱表面的筋膜,分离出肌腱,牵向内侧,显露肩胛下肌,距肱骨小结节肩胛下肌止点1 cm处垂直切断该肌,向内侧翻开切断的肩胛下肌,显露肩关节囊,纵行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肱骨头及肩关节内部,进行骨折的复位及固定。肌皮神经在喙突下方5~8 cm处,从喙肱肌内侧深面斜穿该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腋动脉第二段行于喙突下方,被胸小肌覆盖。腋神经经腋动脉后方、桡神经外侧及肩胛下肌的前面斜向外下,继绕该肌的外侧部下缘向后入四边孔。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与肱骨外科颈之间外行,与旋肱后动脉吻合[2]。 1.2 Judet手术入路的局部解剖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切口从肩峰基点开始沿肩胛冈下缘, 直到肩胛骨内侧缘转向肩胛下角,呈“L”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深筋膜至肌肉层,向外侧牵拉开皮瓣后暴露肌肉层,扪及肩胛冈,其上方的肌肉为斜方肌,其下方的肌肉为三角肌,切断三角肌后部纤维并将其向外侧翻转后暴露下方的冈下肌和小圆肌,沿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进入或沿内侧缘及肩胛冈切开冈下肌后即可显露肩胛冈下方骨部, 直达肩胛骨外侧缘及颈部、体部、肩峰基底部及盂缘后方骨折处。肩胛上动脉及肩胛上神经从肩胛切迹上方进入肩胛区,支配冈上下肌,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旋肱后动静脉从四边孔穿出[4-5]。 1.3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的局部解剖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切口自肩峰后缘沿肩胛骨外侧缘走行,近端稍弧形,远端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深筋膜至肌肉层,切断附着于肩胛冈切口下部分三角肌,向外侧牵开可暴露其下的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冈下肌与小圆肌间隙即可显露肩胛骨体部及颈部外侧,紧贴肩胛骨剥离骨膜,肩胛骨颈部、肩胛冈及肩胛体均能清晰显露。肩胛上动脉及肩胛上神经从肩胛切迹上方进入肩胛区,支配冈上下肌,旋肩胛动脉经三边孔穿出后与肩胛上动脉吻合,旋肱后动静脉从四边孔穿出[6-9]。 2 三种切口入路的优缺点及副损伤

胸腰椎骨折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sing Distraction and Ligamentotaxis Reduction 胸腰椎骨折:采用撑开和韧带整复复位后路器械固定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occurs when the vertebral body is subjected to a significant axial force that brings about compression failure of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columns of the spine.1 Most burst fractures involve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which is uniquely susceptible to this type of injury because of its transitional anatomy and its location between the stiff, kyphotic thoracic spine and the more mobile, lordotic lumbar region. Unlike purely compressive fractures, in which the middle spinal column remains intact, burst injuries typically are associated with some degree of spinal canal occlusion, which may result in neurologic deficits. 当椎体受到轴向暴力产生脊柱前、中柱压缩破坏时可发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大多数爆裂性骨折容易发生在胸腰段连接处,主要是因为胸腰段解剖结构和所处位置不同,胸段特点是活动度小并向后凸,而腰段活动度较大且向前凸。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时脊柱中柱保持完好,而典型的爆裂性损伤与单纯压缩骨折不同,它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椎管受累,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Many stable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re treated nonsurgically with external immobilization and early ambulation. However, the patient who exhibits spinal instability,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or an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is often an appropriate candidate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se presentations, the goals of surgery are to restore spinal stability through fracture stabilization and to improve functional outcomes by decompressing the neural elements. 许多稳定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用制动和早期下床活动等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脊柱不稳定、进行性脊柱畸形或不完全性脊柱损伤的患者通常适合手术治疗。对这些情况进行手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骨折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通过减压改善神经功能。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ie, anterior, posterior, circumferential) for treating a patient with a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are frequently used in this clinical scenario because they facilitat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 arthrodesis. At the same time, indirect de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anal may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distraction and ligamentotaxis, a process that effectively shifts the retropulsed bony fragments anteriorly away from the neural structures. The posterior-only approach has become even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edicle screw systems, which provide reliable fixation through the anterior, middle, and posterior column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rigidity of these constructs and allowing application of greater axial and rotational forces to the spine. 关于最佳手术入路(如前路、后路、前后联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存在大量争议。在临床上后路器械固定技术通常用于此类患者,这种手术方式有利于骨折复位和融合。同时,撑开和韧带整复可以完成椎管间接减压,这种方法有效后复位骨折碎片,使其远离神经结构。随着现代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发展,后方入路变得更加普及,它通过前、中和后柱提供可靠的固定,因此增加了这些结构的刚度,脊柱可承受更大的轴向和旋转暴力。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适应证和禁忌证 The optimal 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patient with a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is determined by neurologic status, presence of a kyphotic deformity, evidence of spinal canal compromise or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胸腰椎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脊柱曲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非病理性因素所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参考。分析患者的骨折椎体节段、致伤原因、治疗方式及疗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压缩程度与脊柱曲度改变有我明显相关性,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骨折应采取积极治疗。 脊柱在全身骨骼中占主要地位,是很多内脏的附着点和保护器,脊柱骨折和脱位可以造成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引起终身瘫痪或者死亡。其结构较具有承重、运动和保护脊髓的功能。胸腰椎是从活动度较小的胸椎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极易发生损伤,胸椎有骨性胸廓的支撑,除直接暴力打击外,损伤的机会较小。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这一区域恰好位于活动度小、稳定性较强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腰椎之间,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胸腰椎更易发生损伤,因此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部位,影像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诊断,这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椎体、附件骨折形态、骨块大小,还可以确定椎管的形态、椎管狭窄的程度和神经根狭窄的程度等,结合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大小及骨块移位部位,可提示我们对骨块压迫神经程度的估计,在描述的同时,提出其临床价值,有利于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来源于我院脊柱骨科中医正骨科门诊。 1.2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纳入标准的患者,即有明显的外伤史、腰部疼痛、活动受限,X线显示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1.3排除标准排除肿瘤、转移瘤、结核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1.4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26岁-85岁,平均年龄56.7±14.9岁。 2结果 2.1椎体损伤120例患者共损伤椎体161个,其中单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双椎体压缩性骨折33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3例。平均每例损伤椎体1.3个。 2.2致伤原因其中交通事故62例,高处坠落伤26例,腰部打击伤15例,跌倒致伤11例,其他6例;合并伤:颅脑损伤9例,多发肋骨骨折并挫裂伤6例,骨盆骨折3例,四肢骨折12例,合并脊髓损伤13例。其中交通事故伤中,50岁以上者43例,占69.1%;急刹车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汽车颠簸造成椎体骨折35例。 2.3影像学表现 ,表现为脊柱椎体压缩程度I度114例,Ⅱ度44例,Ⅲ度3例。椎体前缘有碎片者42例,椎体前高度减低103例,椎体后高度减低26例,椎体后缘连续性异常者51例,上下终板骨折者12例,椎板骨折者5例,棘突间距增宽者32例。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 发表时间:2019-05-16T13:27:24.9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作者:彭安波[导读] 根据患者伤锥椎体压缩的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和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者骨折脱位来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方式。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患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体会。方法:随机选取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前入路或后入路手术,每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的手术方式患者的伤锥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的术前情况,对患者的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作出评估。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存在较大的变化,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入路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的多于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后入路术患者,术后一年对患者的脊柱植骨融合率进行调查,发现前入路术惠患者的融合率为83.5%,后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为53%。两种手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前路或后路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伤锥椎体压缩的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和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者骨折脱位来合理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方式选择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损伤最常见的部位,大部分胸腰椎损伤的发生部位在T11-L1段,目前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前入路以及后入路手术,这两种手术的方法各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式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胸腰段骨折的损伤十分复杂,且损伤的类型比较多,因此应当根据损伤的病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2]。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我院的80例患者使用前后入路手术,探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现做如下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前入路和后入路手术,每组40例患者。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20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23±2.4岁。其中出现车祸损伤的有25例患者,坠落损伤的有20例患者,砸伤的有25例患者,其他损伤的有10例患者。其中有10例患者损伤T1,有30例患者损伤T12,有20例患者损伤L1。Denis分型:A型的有25例患者,B型的有35例患者,C型的10例患者,D型的有5例患者,E型的5例患者。 1.2方法 1.2.1前入路术: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采取左侧入路,把病锥以及上下相邻的椎体显示出来,逐层深入显露,并将节段性分布的腰横动脉和静脉结扎。切除压迫的骨折椎体,将压迫脊髓的碎骨块以及椎间盘组织彻底清除,刮除临近椎体的上下终板,取髂骨或者使用取下的肋骨、椎间融合器(材质为纳米及钛质材料)进行植骨支撑,行Z-plaIe钢板固定。放置负压引流,将引流管在术后48小时到72小时拔出,根据引流的情况拔出引流管,术后给予促骨愈合、神经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处理。 1.2.2后入路术:患者手术麻醉后采取俯卧位,在骨折椎体的中心位置切口,将棘突、椎板、关节突以及横突显露出来,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脊柱不稳或者没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行C型臂透视下后路单纯撑开复位,对椎管内骨块侵占未超过1/2及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撑开复位,将关节突关节打磨至骨面渗血后,冲洗后取髂骨或人工骨在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间进行植骨融合。采用负压引流.对伤口进行缝合,引流管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拔出,术后给予促骨愈合、神经营养、预防伤口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率、术后的影像学测定两组患者Cobb角以及前后缘高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用方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 前入路术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的多于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后入路术患者,术后一年对患者的脊柱植骨融合率进行调查,发现前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为83.5%,后入路术患者的融合率高达53.0%。两种手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前后入路术患者手术情况以及融合率比较

L2椎体爆裂性骨折

入院记录 工作单位:检验员 家庭地址:浦东和庆怀庆中路 57弄7号 入院日期: 2006-07-24 病史采集日期:2006-07-24 病史记录日期:2006-07-24 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摔伤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8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于今日凌晨 0时左右从三楼跳下,足部及臀部着地,行走数十米后 感腰背 部剧烈疼痛,即俯卧在地,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及运动良好。当时无昏迷, 无恶心、呕吐 等。后由家人送至当地医院拍 X 光片及CT 诊断为L2椎体压缩性骨折, 为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故来我院。患者患病以来无畏寒、发热,精神可,睡眠、食欲欠 佳, 大、小便未解。 过去史:96年因饮酒急性胃出血史,否认“肝炎” “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 病、糖尿病及先天性疾病等病史。 个人史:出生成长于原籍,未到疫区,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 已 婚,配偶及子女体健,父亲喉癌病史 3年,母亲身体健康。 家族史: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体温:37.7 C ,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 肿大。头部毛发分布均匀、黑色。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 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听力正常。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 紫绀, 伸舌居中,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及脓性分泌物。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及结节。 胸廓对 称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右 第五肋间 锁骨中线内侧,心脏相对浊音界处于正常范围内,心率 88次/分,律齐,各瓣膜 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区无压 痛 及叩击痛,未触及腹部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及神经系 统检 姓名:金屹 性 别:男 年龄: 32岁 婚否:已婚 籍贯:上海宝山 民族:汉族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不同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例不同骨折分类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Matta临床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扩展髂股入路组异位骨化发生率高于其他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Matta临床评分优良率为87.5%。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坐骨神经损伤等。结论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式,在单一常规切口不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联合入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复位 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ZOU Zhu-yi,LI Jin-sheng,XU Jian-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Dongguan City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 5237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reating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received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Matta imageing criteria,Matta clinical score,and complications in different approaches patients. Results Expanded iliofemoral approach group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groups. Good rate of clinical score in anterior-posterior combined approach group was 87.5%. Mai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raumatic arthritis,and sciatic nerve injury. Conclusion The best approach in surgery should be chosen by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 When conventional single incision cannot fully show fracture area,combined approaches is selectable for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aximumly recovery hip joint function. 【Key words】Acetabular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Restoration 复杂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随着交通事故伤和建筑工伤的增多,其发病有增多趋势[1]。复杂髋臼骨折创伤严重,骨折类型复杂,若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则股骨头与髋臼无法良好匹配,致使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导致骨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受到大大影响。随着手术入路的发展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由于髋臼关节解剖位置较深,使得促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高质量的复位对髋臼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程度及复位质量有很

第三课 L1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截瘫

入院记录 姓名:任雪第工作单位和职业:其他劳动者 性别:男性家庭地址:崇明跃进农场奶牛二场 年龄:45岁入院日期: 2006-08-19 10:30 婚否:已婚病史采集日期:2006-08-19 11:15 籍贯:上海病史记录日期:2006-08-19 11:30 民族:汉族病情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摔伤致腰部疼痛、双下肢活动不能一天。 现病史:患者于2006-08-18 下午15左右工作中不慎从3米高处坠下,当时即感腰部剧痛,双下肢无感觉,不能活动活动,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被他人送至当地医院,拍片及CT检查提示:“L1椎体爆裂性骨折”,未予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门诊以:“L1骨折伴全瘫”收入院,欲接受手术治疗。发病以来无发热寒战,无消瘦盗汗,肛周及会阴区时有麻木,精神一般,有排尿困,留置导尿,未解大便难。 过去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慢性病史。否认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当地,工作在农场。否认有疫水接触史,偶尔吸烟,少量饮酒。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20C 脉搏70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10/70mmHg 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痛苦面容,神志清楚,精神可,言语流利,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双耳听力基本正常。鼻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乳突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及脓性分泌物。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结节。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均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处于正常范围内,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未触及腹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