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干部培养方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干部培养方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干部培养方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干部培养方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干部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素质提升

培训方案

项目编号:服务2017-02

项目名称: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素质提升

内容: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素质提升

名称:北京中建政研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2月

目录

(一)、培训项目背景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项目设计思路与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本项目课程设计依据及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具体课程设计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关注的权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具体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课程安排(初步设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管理人才系统培训课程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具体课程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中建政研本次项目顾问及讲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培训手段和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课程阶段性考核手段及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项目落地保障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流程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学管理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教材及教具的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教材的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具的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项目组联系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培训项目背景理解

通过与对接人的简单了解和中建政研自己的理解,本项目是胜任力行为的转化落地训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培训项目。所以本项目从“课前调研、测试、课程开发,课中的训练,行为修正和指导,课后的行为固化及评估”,都是需要本着以“以管理知识传播为辅,管理行为固化为主”的思想,本方案是对整个培训体系的构建,但是其实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中高层人员的培养。

为此我们:

1、项目前期——运用管理咨询的相关手段和工具,进一步发现需求,明确问题,根据胜任力模型开发课程

1)通过课前访谈、调研,课程内容针对公司当下问题专业设计课件;

2)通过诸如MTP管理、4E、6P等课程模块设计,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习;

3)所有的课程PPT会针对贵公司现有问题而初步设计,并经过贵公司领导审议后,共同修改,最后

拿出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保证每个环节落到实处;

4)课程开发中我们不但开发授课的ppt,还开发学员讲义,练习册和管理模型卡片。

2、项目中期—通过混合式培养手段和保障课堂氛围

授课老师采用典型企业、实战案例、学员参与、学员自身案例呈现、情景模拟等形式,保证现场氛围热烈,学员踊跃参与,自始至终富有参与兴致;(我们要求学员课前预习中建政研网上学院相关知识及我们下发的相关书籍,授课时学习是开放式的我们采用的是“翻转课堂”的技术和手段,课后我们结合行动学习和四层次评估技术来固化培训效果)

3、项目后期——独特的设计确保培训效果

1)授课课程中,通过使用对比分析,形成强烈反差,帮助学员直面现实、认识差距,激发提升的内

在动力;

2)授课课程中,安排学员现场测试,帮助学员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提升的目标;

3)每次培训填写一次收获心得,培训后2天填写一次工作改变计划、改变承诺;训后一式三份:一

份呈现给公司董事长审阅,一份人力备案,一份由培训机构保留,并安排专人据此进行学习行动督促并进行适时的企业走访;

4)现场不同课程模块,设计学员成果产生机制,引导每位学员产生现场成果,激发信心,抛砖引玉

激发课后持续产生实战应用成果;

5)不同模块提供不同实战管理工具,现场训练使用,课后培养应用提升好习惯;

(二)、项目设计思路与总体目标

1、本项目课程设计依据及来源

2、具体课程设计模型

3、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关注的权重

备注:在不同的权重和等级的要求下,我们开发的课程和授课的手段会有很大的差别。对等级要求越高的我们课程开发时候训练的要求就会越多。

4、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20个月的系统训练让潜质人才掌握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各项能力要求,有效改善学员思维方式,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素质,加强学员对管理工具及管理方法的掌握。

(三)、课程具体安排

1、总体课程安排(初步设想)

2、管理人才系统培训课程特色

第一,本课程是“务实的培训课程”

本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有专门定制的幻灯片,幻灯片课件是授课老师深入理解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加上多年培训经验的总结。每门课程将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导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及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本课程的师资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老师或专家”

本课程以人才培训专家和管理专家为基本教学团队,这些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人才培养、管理提升及素质提升等方面有着切实的实战经验。

第三,本课程是“完整的、全面的综合管理能力素质提升的培训课程”

本课程分为正己、带人及理事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利用真实案例经验讲授,集成并完整地满足了培训的需求,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专题培训体系。

第四,本课程注重学习效果评价检验

本课程编制了每门课程的幻灯片课件,同时还编制了培训测试试卷,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便于客户考核,以达到检验培训效果的目的。

培训学习:系统学习,改善心智,善于换位

实践练习:持续演练,现场点评,培训实战

跟踪辅导:跟踪辅导,团队学习,小组总结

消化总结:全面总结,系统评估,不断改进

提升贡献:学习更新,发挥能量,完善体系

行动学习:基于问题,发挥团队、实际提升

4、具体课程大纲

贵公司潜质人才核心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初步课程设置

培训对象课程模块课程名称课程大纲

高层管理人才带人

战略思维及管理心理学

一、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

二、战略思维的主要原则

三、战略失误的一般原因

四、战略思维的训练途径

五、管理心理学概述

六、个人心理

七、群体心理

八、领导行动

九、组织心理

基于PDP的沟通能力

一、中层与下级沟通常见的障碍

二、中层管理者与下级沟通的常见方式

三、中层管理者与下级沟通—责备部属的技巧

四、中层管理者与下级沟通—有浅入深的技巧

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通过案例思考团队

二、团队的四个条件

三、团队发展的阶段

四、构成团队的五要素(5P)

五、角色的测试,认识你自己的角色类型(工具)

六、确定普遍认同的团队目标

七、当好三种角色

八、建立和谐的团队建立文化

5、中建政研本次项目顾问及讲师

顾问及讲师资质信息表

培训讲师资质信息表

6、培训手段和方式

中建政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混合式人才培养”的方式。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课前采用教学资料和网上自学预习,在课程中采用导师辅导、讲师讲授、行动学习、实践体验,在课后我们采用远程一对一辅导,网上短板自学等手段。

7、课程阶段性考核手段及安排

中建政研为了让学员系统掌握知识对每个阶段都开展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评估的手段主要有随堂考试、学员表现综合评估、实践学习报告、讲师满意度评估、行动学习课题成果评估、课程辅导老师评价、情景教学表现等手段综合考核“老师、学员和教学管理人员”。

本次项目培训考核方案

为保障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促使学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项目培训目标,联系学员实际,特制定培训考核评价方案。

(一)考评维度

设置培训过程考核与生成性成果考核二个维度,其中:

1.培训过程考核

培训过程考核设置包括网上学习时间、参与研讨、我的故事、通关得分、课堂表现、针对知识学习与运用提交的作业、培训总结、随堂考试得分、学习反思等体现参与程度的项目,侧重考核“学没学”、“想没想”的问题,主要在课程学习阶段完成。

2.生成性成果考核

生成性成果主要考核行动学习过程产生的创新性成果,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是学习、研讨、岗位实践等认知成果的系统集成与创新提升,侧重考核“会不会用”的问题,作为终结性考核依据在培训结束前提交。

(二)考核项目与基本要求

本项目设置网上学习时间、作业、课堂研讨、培训总结、我的故事、随堂考试、行动学习成果七个考核项目,各项目具体要求是:

1.网上课程学习时间:参训学员在网上学习课程的实际时间,由网络自动记录。

2.作业:完成并提交1次作业,内容要求如下:

作业围绕解决问题安排,为拟解决问题的预设,内容包括拟解决的问题、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等,在课程学习开始时提交。

3.课堂研讨:是对课程学习期间学员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考核,以参与数量为依据,内容针对课程主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促进问题聚焦与深度思考。

4.培训总结包括两点:

(1)体会与感悟:是整个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对所学知识或探究问题的理解、体会或感悟,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且含有创新要素的阶段性认知成果。

(2)学习总结:是学员通过学习的收获体会,体现学员学习后的整体思考,同时体现学员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和提升计划。

5. 我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提交1篇我的教学故事。

6.随堂考试:课程结束以后的随堂考试。

7.行动学习:是集成阶段培训与考核成果的终结性成果,是解决问题预案(作业)经过本次培训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两次再提升成果,以方案的形式提交,是终结性考核依据,在网上交流共享。其中优秀成果加专家点评后,作为预设案例在后续培训项目中推广。

(三)考核标准

实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合格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求学员完成对预设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学习,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和研究活动。具体评价标准见下表:

注:学员培训评价满分为100分,60分即为合格。

(四)、项目落地保障体系

1、流程保障

项目前期

项目前期准备——前期测评、确定主题、学习分组、确定导师、项目分装、项目营销

项目启动——开班典礼、前测结果解读、班级建设、导师辅导、培养方案启动

项目中期

面授课程——结合培养目标设计课程

行动学习——界定培养问题、制定计划、要因分析、方案实施

特殊活动——案例分享、沙龙活动、影培活动、阶段成果总结、茶话会、沙盘演练

项目后期

后期测评

成果汇报

结业典礼——成果果汇报、360测评、专家评审、PK兑现、毕业酒会、颁奖合影

2、教学管理办法

1.班主任带班制:本系统课程实行班主任全程带班制,班主任是培训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员的管理者,认真实施教学计划的各项内容,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指导协助班委会开展好班级各项活动,审阅学员作业,了解掌握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确保学习期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学习分组PK:本课程为提高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企业的需要采用分组PK机制。按照课程培训学员人数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任命班长、学习委员和小组组长。除培训考核外(培训考试无法参加或考试不合格学员,需参加补考),培训结束后,学员需提交学习论文,根据计分情况评选出冠军组、亚

军组、季军组,并给予奖励,同时计分最后一名小组给予处罚。

3.学习过程PK:培训过程中的讨论环节和回答问题环节,表现优秀的小组,第一名加30分,第二名加20分,第三名加10分,其他组不加分,计分实时展示在张贴的龙虎榜上。培训期间,每季度团队评优一次,第一名团队加10分,并给予奖励,最后一名团队上台做10个俯卧撑。

4.学习成果PK:培训课程结束后采取论文答辩和小组辩论赛的考核方式,结合学习期间各项表现、考核和论文情况,评选出优秀论文、优秀学员和最佳辩手,颁发证书和奖品;评选出卓越团队第一名(冠军)加30分,第二名(亚军)加20分,第三名(季军)加10分;最后一名团队上台做俯卧撑20个,本组组长做30个。

(备注说明:PK环节根据学员对象和主题不同灵活运用,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

(六)、教材及教具的展示

1、教材的展示

课前辅导材料课程中的教材课后作业

2、教具的展示

课程前教具

课程中的教具

(七)、项目组联系人

中国领导胜任力模型报告

报告说明 “新兴市场”、“并购”以及“创新”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三大关键战略。跨界运营与领导力发展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未来都将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寻找发展方向、提升创新能力和保证高速成长是企业在变革转型中所面临的挑战。 在变革过程中,各层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提升与发展将为企业发展势头提供强劲动力。那么,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如何盘点领导力状况?如何培养和发展领导力?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帮助企业实现领导力变革转型的难得机遇。 2013年,诺姆四达研究院联合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心理学会开展了《2013中国企业领导力发展现状调研》,力图了解中国企业在领导力发展上取得的宝贵经验。同时,诺姆四达自成立已有15年,一直以来始终专注于人才测评。目前,已拥有累积数据900余万,本报告也将撬开庞大数据库的一角,向企业描绘不同层级领导力现状。 【发布单位】 诺姆四达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上海市心理学会

目录 领导力洞察 (1) 一、领导力标准体系 (2) 1、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3) (1)高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3) (2)中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5) (3)基层领导力胜任素质模型 (7) 2、领导力APM模型 (9) 二、领导力评估体系 (12) 1、领导能力评估 (13) (1)高层领导能力指数 (13) (2)中层领导能力指数 (19) (3)基层领导能力指数 (25) 2、领导个性评估 (32) (1)高层领导个性指数 (32) (2)中层领导个性指数 (38) (3)基层领导个性指数 (44) (4)不同层级领导个性指数对比 (50) 3、领导动力评估 (51) (1)高层领导动力指数 (51) (2)中层领导动力指数 (54) (3)基层领导动力指数 (59) (4)不同层级领导动力指数对比 (62) 三、领导力发展体系 (63)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维度变革管理 商业知识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商业银 行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命令、识人用人能力、培养他人、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 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管理、沟通 协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变革管理预期应对能力、银行人员合理调动能力、战略分析能力

各个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维度胜任力构成 要素 定义行为表现 商业知识 银行业 务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包括资产、 负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 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联行往来 业务等。 了解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并能及时关注学习, 熟悉当前本行主推的业务,并能将学习的商业银 行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工作中。 银行人力资 源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包括国外、国内的经典、前沿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商业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 进经验。 通过培训或自学、读书看报掌握新的人力资源管 理的先进知识,让知识不落伍,能及时用先进的 方法解决人力资源各方面的问题 银行 战略 商业银行战略包括其他商业 银行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人力 资源管理变化和本行战计划。 熟悉其他商业银行战略变化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 经验;及时了解本行的年度战略计划,并与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结合,使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 战略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命令 命令表达出个人促使他人依 照其希望行事的意图。(在特 定的 情况下,尤其在组织出现危机 或变革的情况谨慎使用) 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银行组织出 现变革时,谨慎地使用命令口吻与员工坦率直接 得探讨问题;单方面设定高绩效标准使下属遵守 自己的要求;对员工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识人 用人 能力 识人用人能力指能够了解下 属员工的特长、性格、经历等, 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 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每个员工的工作特长、工作 经历、个人性格等;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 验可判断出员工适合的负责内容;能根据每个员 工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授权。 培养 他人 培养他人表明了一种帮助他 人成功的倾向与意图,每一个 培养他人的正面含义都有促 成他人学习或发展的真实意 图。(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对部门下属的 培养) 表达对下属员工的正面期待,即使在困难的情况 下也是如此,相信他人想要学习也有能力学习; 平时工作中,对下属给予及时的指导或示范,并 针对各个员工特点而授予任务或责任;对于员工 的负面反馈,只针对行为并对未来绩效表达正面 期待 与银行内的 部门合作 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指与他 人通力合作,成为银行中的一 部分一起工作,而不是分开工 能积极主动与银行的其他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 作,相互协调工作;恳求其他部门人员对人力资 源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使全行效率最大化

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_赵辉

第24卷 第2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Vol.24 No.2 2006年4月SCIEN TIFIC MANA GEM EN T RESEARCH Apr.2006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Ξ 赵 辉,黄 晓,韦小军 (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胜任力模型提供了一个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更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在阐述了胜任力的概念及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研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如何根据党政机关的特点建立党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对胜任力模型的运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党政领导;胜任力;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6)02-0088-0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ministrators competency model Zhao H ui,H uang Xiao,Wei Xiaojun (School of E 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 est Jiaotong U niversity,Chengdu610031) Abstract:Competence model provides a tool and method that could combine all functions and service of human re2 sources together and can help all staffs,whole company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to work more efficiently in the future. The thesis discuss the concept of competence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dministrators competency model fea2 tures study.The thesis focuses discussion on how to establish the administrators competency model based on the adminis2 t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introduce the use of model. K ey w ords:Administrator;Competence;Competency model 管理者胜任力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证经验。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Mcclelland、Boyatzis、Spencer 等〔1〕〔2〕〔3〕,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而引起学术界极大的重视,成为当今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我国的研究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重鸣、时勘等〔4〕〔5〕,主要研究对象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其中包括旅游经理、项目经理、煤炭企业经理、银行家等〔6〕〔7〕〔8〕;还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咨询公司顾问等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但是目前,还很少有人进行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的研究〔9〕,因此,本文以党政领导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构建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意义及构建方法。 1 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内涵 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在管理界得到广泛使用,是从Mcclelland 对美国选拔国外服务信息官的研究开始的,1973年,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特征而不是智力”一文,对以往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进行了批评,主张用胜任特征测试代替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胜任力是指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1〕。随后学者们又提出了许多胜任力的定义,但是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在使用此概念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胜任力 Ξ收稿日期:2005-11-10 作者简介:赵辉(197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黄晓(1974-),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

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第三步:确定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指标或者规定,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专用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通用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通用素质模型 胜任力(competency)也称核心能力,它是一系列能够使工作成功的独特及相关行为,这行为是由个人深层的特性(例如性格、行为、驱动力、价值观及技术)所引起。根据胜任力的定义,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推动力、价值观、知识和技术等个人的深层特性,将导致这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是个人显示出来,但它可以被旁观者观察到),好的行为将导致成功的工作表现。每一个职业都有它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胜任力,具体到HR,他们的胜任力是什么呢? 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具备的最关键的素质之一。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成为“教练员”,就必须能够制定并宣讲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制度,帮助各级主管承担激发下属潜能,培养人才和贯彻执行人力资源制度的责任;同时面向员工的时候,则成为“咨询师”,为员工答疑解惑。 影响力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胜任“教练员”的角色,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就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与“营销员”,同样需要具备影响力一样,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与员工建立彼此信任并达成共识的基础,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言人;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依赖专业权威性影响与推动企业的变革,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运营实践的支持作用等方面。 人际理解力 人际理解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试想,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敏感地倾听与理解员工的需求,无法基于企业与员工的需要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如何体现?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一系列角色,包括变革推动者、战略合作伙伴等,又该如何落实?影响力和培养人才的素质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关系建立 关系建立更多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及运营之间达成某种契合与一致,从而驱动员工绩效与企业目标业绩之间实现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这实际上就是在素质意义上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对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理解。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素质是建立在人际理解力基础上的,具体表现在倾听并积极响应客户(包括内部员工与外部客户)提出的问题与需求,并就此提供一系列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从而获得客户的满意。 专业知识与技能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必要时,还要掌握一套严密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从而打破任何人都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强化专业素养对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与意义。

胜任力模型

平安保险公司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2012年1月

目录 一、简介 2 二、模型结构 3 三、胜任素质定义与层级 5 结果导向 6 适应调整7 监控能力8 影响能力9 团队领导10 组织理解11 战略导向12 建立创新组织13 归纳思维14 组织文化认同15 积极心态16 责任心17 重诺言18 学习领悟19 人际理解20

一、简介 作为中国金融界的飞速发展的企业,平安保险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迎接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储备干部体系的完善是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的一个关键。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干部发展和储备系统,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明确界定了作为优秀的平安管理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行为特征。 胜任素质(COMPETENCY)方法是由国际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博士倡导创立的。“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个人工作表现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非技术性的个人特征。胜任素质是在国际上,特别是先进企业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管理干部选拔、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是由平安项目小组与昱泉管理顾问(上海)公司团队合作,经过严格的研究开发努力的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严格遵循胜任素质方法的基本准则和操作要求。分析与平安公司优秀的管理业绩直接挂钩的管理行为模式。该模式与平安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直接服务于平安的发展战略和商业目标,促进平安管理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 该模型建立在广泛深入搜集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平安各级管理干部提供了大量的客观数据。通过对各种数据的详细分析,形成具有十五项胜任素质的平安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管理人员素质模型(1)

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使用说明: 1.此十项素质适用于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可以使用同样的素质名称但在行为指示上要进行相应的发掘、定义以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 2.素质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素质本身的重要性顺序。不同岗位对在岗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有侧重但每个管理人员都需要在所有的十项素质中达到基本要求。 3.在关键行为指示中的黑体部分是相对重要的。在应用时,为避免冗长可只使用重要部分。 4.给出负面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理解对素质的定义。在运用中应以正面引导为主而不是以管理负面行为为主。 5.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所列的关键行为指示及负面行为不是已包含了该素质的应包含的所有行为。随着企业的发展,行为指示可以增加、减少、重点调整。 6.对素质定义及行为指示的调整频率不宜过高,调整范围不宜过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维护素质定义权威性,确保员工对于素质理解的连续性,同时维护不同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管理人员通用素质 (1-5项为核心素质,6-10项为管理层人员专业素质) 1. 敬业精神/尽职尽责: 承担责任、精益求精、工作热情 定义:勇于承担责任,为公司的成功不惜付出额外的努力;对工作有热情,注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过程和结果精益求精;保持职业化作风,对自己和下属要求严格。 管理层人员关键行为指示 1.长期且不间断地提高个人绩效目标; 2.即使是在有时间和他人的压力之下,也坚持保证工作的质量; 3.常常能够提前完成任务,且90%以上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4.致力于解决问题,而非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 5.在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下,仍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6.为下属设立高标准,培养下属的敬业和尽职尽责精神; 7.工作积极主动,不等不拖,如邮件回复及时等; 8.视企业成败为己任,投入高度的工作热情,确保公司重要工作目标的实现; 9.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表现出勇气和毅力; 10.对公司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11.在职责不清晰时主动承担目前“灰色地带”(职责划分不清)的工作; 12.对工作涉及的任何环节均作充分的准备来确保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13.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在确定的发展领域内竭尽全力; 14.对重复性的工作每次都能坚持做好; 15.不断寻求他人、他部门、内外客户对本人、本部门工作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负面行为 1.在公司快速发展,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对个人短期利益斤斤计较; 2.对工作分配挑三拣四; 3.认为敬业就是经常加班加点; 4.遇到问题逃避、推诿责任;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 胜任力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企业大学各类人员胜任力模型 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培训交易网账号:opeixun 关注我们,免费参加11月13日沙龙:教练技术的企业应用 【人物介绍】陈黛(Nancy)广药沙槐学院执行院长 2005年毕业 8年的时间,让陈黛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培训生连升6级成长为着名合资公司的企业大学校长。她的职业生涯令人艳羡,她的成功秘诀耐人寻味,她在各级培训管理岗位上总结出的胜任力模型更值得学习。她的经历,是真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这无疑给众多的培训管理从业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5年,我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训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资公司企业大学的执行院长,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怀万千。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各阶段的心得,我总结得出,培训管理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个能力维度构成: 1.基础能力。这是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础技能,是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的。比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电脑操作技能等。 2.专业能力。是指员工为有效完成某一类型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因所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内控风险防范、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市场运营与管理、培训需求调研设计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业内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技能。它们不但能帮助员工创造突出的业绩,还能在组织内运用同一语言,为业务活动及个人发展创建统一平台。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互利等。 4.管理能力。这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行为。如业绩至上、业务洞察力、领导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明智决策、创新等。 培训专员:做到位 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为培训专员、培训主任、高级培训主任,直至培训经理。 在培训专员层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关注:职业化基本素养、专业技能、高绩效表现。因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若干年的专员,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打基础,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做总是有收获的。培训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需求的调研、统计等专业能力,做得越多,总结越多,也就越熟练。 实际上,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哪怕跑麦,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来,工作有四个等级: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对应这四个层次,我们的绩效结果分别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极品。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务、提交工作结果时自问:“我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当不断要求自己交付的绩效结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事宜都应是精品之后,我获得了晋升,成长为一名培训主任。 培训主任:强专业 到了培训主管层面,一定要做好的是“强专业”。 当时,我的目标是一定要做到:只要公司想开中基层培训课程或会议,一定会找我进行需求的深挖和方案的设计,并交付精品。这样,在同事们脑海中,可以建立起“Nancy=精准需求、成功设计、精品实施”的印象和直接联想,从而为破格晋升为高级培训主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树立高品质的口碑。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 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简历中,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地选择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简历。 一、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设定准确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现在许多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过于强调考核而忽视了员工素质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导致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达不到预期目的。建立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模型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能够解决许多相应的问题。胜任力模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可以描述出与完成任务与否至关重要的那些技能、知识以及特征,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设定与达到绩效优秀标准的考核指标,使员工明确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效地服务于薪酬体系的建立。 企业能够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以充足懂得员工的能力状况与其所任职位的能力素质等级进行相应匹配,从而可以打破传统的岗位等级的特点,肯定员工的执行薪酬等级或薪点数。薪酬设计要素应该更多地关注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岗位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薪酬体系设计,有利于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提升核心专长和技能。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结构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来支撑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三、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

指导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理念。通过开发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潜能进行评价,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特质与行为特点及发展需要,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来指引员工设计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发展计划过程中对员工提供支持和辅导。能力素质模型不仅仅强调知识、技能等显性的因素,更强调隐性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的匹配性,所以它能够为你公司员工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位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能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及挖掘职业潜能,也能促使员工努力开发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技能和行为。 总的来说,能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组织的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认识到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做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便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和发展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了能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苦苦寻求人才,却找不到真正的人才。人才在寻求良好的平台,却找不到真正适合的平台,如果建立好了模型,那人才岂不是手到擒来,公司业绩也会不断上升。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公司管理岗位能力胜任力模型

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准模型: 岗位行为通用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职能要求及行为能力、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路径,提炼各岗位的基础素质能力 自我管理:专业知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 关系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工作效能:客户导向、思维能力、执行力 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与培养 岗位行为专属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及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提炼各岗位对应的岗位关键专业技能专属能力:具体能力由各岗位的具体专业领域和核心能力而确定 岗位通用能力 一、自我管理 (1)专业知识 定义:指对其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业务、流程等)的掌握。 主题与元素:基础业务、工作流程、知识更新 行为等级: 1.基本掌握岗位涉及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并能及时更新本岗位的技术知识。

3.主动扩展知识基础,掌握小范围的新资讯,不断研究获得新知识。 (2)情绪管理 定义:指对自己情绪的有效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在面对压力或紧张的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与行为。 主题与元素:积极心态、自我调节 行为等级: 1.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稳定的情绪、行为,无消极及攻击性行为。 2.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有效转移/转化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3.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建立积极心态,并且能够以良好心态去影响团队成员。 (3)自我管理 定义:指其对自身管理的综合要求,包括主动开展有效的时间与计划管理,主动发现、判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改进措施。 主题与元素:责任感、时间管理、自我改进 行为等级: 1.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 2.通过有效时间与计划管理,不断努力促使工作目标的达成。 3.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需要正式的授权或命令,认真对待并超出期望的完成工作。 二、关系协调 (1)沟通能力 定义:积极、耐心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及意愿;向他人清晰地说明相关信息与自己观点;遇到冲突时能有效控制局面,化解危机。 主题与元素:倾听、理解、表达

人才素质模型

新进大学生 1. 调查汇总 在访谈中,我们与九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市场部经理、网络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有关人员等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新进大学生素质要求的看法,通过对原有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新进大学生素质要求是: 学习成绩,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个性外向,爱好,思想活跃,实践动手能力,务实,吃苦耐劳,责任心,组织认同,热情开朗,热爱工作,团队协作意识,忠诚度,稳定性,思路清晰,考虑全面,逻辑思维,价值观,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积极向上,可塑性,人品,思维的开拓性,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反映敏捷 在访谈中,各个素质要素分别被提到的频度见下表。 新进大学生素质要素访谈调查统计结果

从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学习发展被提到了八次之多,实践动手能力、责任心被提到了七次,成绩被提到了五次,思路清晰、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可塑性与适应能力被分别提到了四次,热爱工作、心理健康、个性外向、务实、热情开朗、人品被分别提到了三次。显然,这些素质要素是被调查者认为,作为合格的、适合本公司发展需要的新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 2. 模型设想 作为一名新进大学生,由于他们在公司中的具体工作岗位还未完全决定,有待于进一步考察、调整,直至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匹配。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前,我们无法确定某个岗位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只能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工作基本性质、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基础素质的要求来确定素质模型及其要素构成。 通常在实际招聘对大学生过程中主要考虑他们有无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强弱、是否能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价值观有无偏颇、有无责任心、对工作的认识是否实际等基础素质要求。因此,在确定大学生素质模型及其素质要素中,主要考虑工作对他们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暂时撇开具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的素质要求。 鉴于以上访谈调查的统计结果,对新进大学生基础素质要求的分析,我们将新进大学生的素质模型分为发展潜力、价值观与态度、职业适应性三大素质簇: 发展潜力素质簇:信息分析、沟通协调、经验开放性和学习发展四个通用素质要素,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人员有一些特殊的核心素质,营销类:人际交往;行政综合类:条理性、人际交往;财务类:关注细节;技术类:关注细节、前沿追踪。 价值观与态度素质簇:进取心、敬业、团队合作、责任心和组织认同五个素质

核心能力模型库( 胜任力模型 )

本工具说明:核心能力模型,也叫做胜任力模型,英文是competency,它是最近开始流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工具。人力资源通过帮助企业建设一套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人员招募、人员考核、培训发展,甚至用于界定薪酬级别。建立能力模型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界定清晰的能力定义。比如,我们说这个岗位要求比较高的“领导能力”,这华就等于没说,到底什么是领导能力,它又分成几个层级水平,都需要企业事先界定。 我们下边给提供的三套能力模型库词典,就是非常珍贵的清晰科学的能力词典。公司可以借助这些能力库,设定贵公司的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指导考核、招聘等等。 本工具书最后给出了“技术人员”职务、晋升政策,技术评级办法。 核心能力模型库之一 督导能力(DIRECTING WORK THROUGH OTHERS) 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 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体。 行为示范: 1.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 2.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 3.提出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

4.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 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1.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 2.给别人完成常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 3.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4.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三级 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 1.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 2.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并反馈进度。 3.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效问题。

胜任力模型测试题 答案

重庆路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管理干部调岗胜任素质模型 测试题 测试时间: 测试地点: 测试监督人: 测试评语: 结果导向 把工作做好, 改进创新, 和追求高标准的具体愿望和行动。该素质的核心特征是必须有客观标准来衡量这些愿望和行动是否代表进步和提高,而不仅仅是依靠主观判断和个人的口头表示。客观标准可以有多种表现。例如, 个人过去的工作水平 (有改进),比别人做得更好 (竞争意识), 达到自我确立的高标准 (自我激励)。追求独特的成就 (创新) 也是结果导向的表现。 层级 1.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愿望。想把工作做好或做对。对浪费和低效率感到不满 和沮丧 (例如, 抱怨浪费时间)。在第一级, 一个人只表现出愿望, 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来改善局面。 2.为自己订立衡量进步的客观标准(自己对自己有要求)。可以表现为考虑用新 的或更精确的方法去完成下达的任务。 (第二级尤其适用于自发和主动表现出来的想知道自己的工作结果或自己的表现是否出色的兴趣)。 3.改进工作成绩。对工作程序, 规章制度, 或工作方法做具体的修改以提高工 作成绩。第三级表现一个人采取具体行动改进工作, 但是没有量化的指标。

(例如, 采取行动增加收益, 但是没有订立收益增加百分比的指标)。 4.为自己定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采取具体行动去实现目标。"挑战性" 是指尽 了很大的努力后, 成功的可能性为80%左右的目标。如果不努力, 成功的可能性为一半一半。第四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照代表起始水平的某个具体指标, 来判断经过努力后提高的程度。 (如果所定目标太容易或太难, 则为第二级。 表明一个人有要求进步的具体标准)。 投入--产出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做决策, 确立优先次序, 选定目标等。明确并直接了当地考虑潜在的利润, 投资回报, 和成本--效益分析。 6.经过周密盘算后, 敢于采取有一定风险的行动。为了提高效益 (例如, 改进 业绩, 实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等), 在成功的可能性不十分确定的情况下, 在对风险做了充分的估计和应对准备后,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 物力, 和财力。 适应调整 外部因素变化时,个人行为能做出相应的调整。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不同的个人和群体相处工作的能力。适应调整包括以理解和赞赏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甚至反对的意见和观点。主动改变方法以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容易接受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方面的变化。 层级 1.表现灵活:面对新的、不同的环境或条件时,表示愿意调整。面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表示自己的观点是可以讨论的 2.愿意理解:面对不同的证据和信息,愿意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愿意改变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最新版】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职能:一方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不但在行政事务上,而且在企业战略制订、执行上参与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已经细分为招聘、选择和录用、人力资源开发、薪酬体系设计、劳动关系等几个方面。各个基本职能的内容越来越专业化。以上两个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及相关知识,同时对本专业业务有更深人、更高层面的了解。 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的期望促使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研究 胜任力是指一个人与工作绩效直接有关的知识、技能、才干或个性特征,它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个人胜任力这一概念,在管理领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公司都通过询问直线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期望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哪些胜任力,从而确认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需具备的关键胜任力。(比如,直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什么)这种方法假定每个公司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都有其独特期望;并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内部客户的直线管理人员在界定这些胜任力时起着核心作用。 20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力资源能力研究,已经对这个职业做出了一些有趣的解释说明。在第一项研究当中,Towers Perrin和IBM公司合作,对包括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公司顾问、直线主管人员以及学者在内的3000位人士进行了范围广泛的人力资源问题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工作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力资源胜任力进行了揭示。在接受调查研究的四组人员当中,普遍认可以下的胜任力特征: 1、计算机知识(直线主管人员观点); 2、广博的人力资源知识和观念(学者观点); 3、预测变化所带来影响的能力(公司顾问观点); 4、对直线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影响力(人力资源主管人员观点);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企管人员胜任力研究

企管人员胜任力研究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已不再全都是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它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技术和装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选择的企业发展模式是综合性、跨行业、宽范围、尽可能多地运用高技术。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如何制定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特色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决定了企业能否吸引、留住人才;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胜任力模型,实现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目标。胜任力模型将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提供对于组织而言十分重要的一系列能力构成。一个先进的胜任力模型能够作为组织从事员工培训、改善员工绩效水平、在招聘中定义能力以及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一、胜任力(competenee)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在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内所研究的胜任力的概念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从这一概念不难看出,并不是员工的所有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都可以称之为胜任力。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①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工 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在某一工作岗位上非常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另外一个工作岗位上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碍因素o ②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o ③运用胜任力这一概念能够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加以区分。换句话说,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胜任力上会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组织可以将胜任力指标作为员工的招聘、考评以及提升的主要依据之一。 只有满足这三个重要特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才能够被定义为胜任力 (compte nee)。由此不能看出,胜任力是有针对性的、动态的能力新概念,它有着非常强的岗位、职业特征。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的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组织需要根据“人员—职位—组织”三者相互匹配的原则,从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出发,对组织中的不同工作岗位的胜任力要求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描述。这样所建立起来的组织胜任力模型才能够满足组织的需要。 作为现代企业,考核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能否提升其在组织中的功能价值,就要看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帮助了员工个人以及组织提高整体绩效。而胜任力模型则提 供了一个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的更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因此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就具有巨大的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