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分类总复习:解方程

小学数学分类总复习:解方程

小学数学分类总复习:解方程
小学数学分类总复习:解方程

(1)5

3x+2.4x=6 (2)3.5:x=5:4.2

(3)1.8x -x=2.4 (4)x 10=8

.05.2 (5)6×3-1.8x=7.2

(6)17-5x=2.4+35

1 (7)4x =5

2.1 (8)x -41x=8

3 (9)12.6×6

5-2x=8 (10)2.1x =6

.05.1 (11)53×21-x=5

1 (12)3

2X+50%=42 (13)4X -13=31 (14)4.5+8x=272

1 (15)2x+4.3×3=142

1 (16)x ×(1-83)=13

2 (17)x -4

1x =83

(18)32

1÷4x =2.5 (19)4.0x =65.1 (20)1.6:x =52:10

3 (21)3x -16×3=102

(22)x :197=201:3

1

(23)4x +7.1=12.5

(24)x :0.6=3

1:4 (25)32:73=9

7:x (26) 0.3x -2=9.1 (27)7

x =5.36.0 (28)21

x -41=8

1 (29)x: 21=41:8

1 (30)21:x =41:8

1 (31)3x+41x =213

2 (32)145:7

5=0.3:x (33)131-x =89.2 (34)3

1:0.25=80%:x (35)4x +7.1=12.5 (36)43-21x =5

1 (37)32x -21x +51=3

2

(38)43:5

3=x:12 (39)x -21x=10

7 (40)x:43=12:3 (41)2.4x -0.45×2=0.3 (42)41:8

1=x:0.1 (43)6.3-5x=4.1

(44)1.25:5=0.75:x

(45)21:x=4

3:6 (46)5

3×2.5-x=0.6 (47)x -61x=12

5 (48)31:x=51:7

6 (49)10x =2

1.0 (50)32x -2

1x+1.2=3.4 (51)4:6=15:x (52)21:43=x:3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分类整理(全)

工程问题 1.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 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 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 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2.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2 4天完成,丙独做需6 天完成,现在甲与丙合作2天,丙因事离去,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3.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30 天完成,如果先由甲单独做8天,再由乙单独做 3 天,剩下的由甲,乙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行程问题。 4.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 72 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 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3)若快车上午9点30分出发,慢车上午11点出发,问几点钟两车相遇 5 .A、B两地相距64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千米,乙从B 地出发,每小时行18 千米,(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2)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几小时两人相距1 6 千米(3)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千米

6. 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从甲站开出来一列慢车,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从乙站开出一列快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问:如果两车同向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后),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7. 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00米/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3 的2倍,问(1)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相遇(2)第二次相遇呢 10.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 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 8. 某校学生列队以8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在队尾,校长让一名学生跑步到队伍的最前面找带队老师传达一个指示,然后立即返回队尾,这位学生的速度为12千米/时,从队尾出发赶到排头又回到队尾共用了分钟,问学生队伍的长是多少米 9. 一艘货轮往返于上下游两个码头之间,逆流而上需要38小时,顺流而下需要32小时,若水流速度为8千米/时,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0. 一列长50米的火车,穿过200米长的山洞用了25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11. 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 1 分钟,求这座桥长多少米

(完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基础知识分类专项练习题

小学毕业班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两种练习本,一种是5元6本,一种是3元4本,这两种练习本的单价比是( )。 2、甲班人数比乙班多4 1,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缩小3倍,体积( )倍 4、图上距离1.5厘米表示实际60千米,则数值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已知34 a=b ,那么a ∶b=( )。 6、一个数由十二个亿,一百六十三个万和五千八百八十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6.05吨=( )千克 114 小时=( )小时( )分 8、45 和56 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 ),分数单位较大的数是( )。 9、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上下底边的和是9分米,高是( )分米。 10、一道数学题,全班45人做正确,5人做错,正确率是( )%。 11、甲数分解质因数是2×2×3,乙数分解质因数是2×3×7,那么,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比3∶5∶5,周长是52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厘米。 13、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 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 14、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112 ,另一个内项是( )。 15、9005000000读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16、将3.144……、3.1414……、3.14、π 从小到大排列:( ) 17、9.99549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等于( )。 18、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队独做要20天完成,如果由乙队独作,( )天可以完成。 19、a b 是一个分数,b 是比10小的奇数,要使 a b 是一个最大真分数,a b =( )。 20、把54、32、48、81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 )。 21、把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取兀=3.14) 22、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如果宽增加3厘米,原来的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3、一个数的75%是150,这个数的25 是( )。 24、一根长8米的钢管,截去14 后又截去14 米,还剩( )米。 25、铅笔每支a 元,比一本本子少0.12元,买5本本子应付( )元。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分类全

1.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 6 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 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 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 3 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2.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24天完成,丙独做需6天完成,现在甲与丙合作2天,丙因事离去,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3.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30 天完成,如果先由甲单独做8天,再由乙单独做 3 天,剩下的由甲,乙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行程问题。 4.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 72 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 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 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3)若快车上午9点30分出发,慢车上午11点出发,问几点钟两车相遇? 5. A 、B两地相距64 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千米,乙从 B 地出发,每小时行18 千米,(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

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2)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几小时两人相距16 千米?(3)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 千米? 6. 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从甲站开出来一列慢车,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 从乙站开出一列快车,速度为每小时120 千米。问:如果两车同向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后),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7. 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00米/ 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 3 的2 倍,问(1)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相遇(2)第二次相遇呢?10.甲乙两人在400 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 米/ 分和160 米/ 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3 次相遇?(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2 次相遇? 8. 某校学生列队以8千米/ 时的速度前进,在队尾,校长让一名学生跑步到队伍的最前面找带队老师传达一个指示,然后立即返回队尾,这位学生的速度为12千米/ 时,从队尾出发赶到排头又回到队尾共用了7.2 分钟,问学生队伍的长是多少米? 9. 一艘货轮往返于上下游两个码头之间,逆流而上需要38小时,顺流而下需要32 小时,若水流速度为8 千米/ 时,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学解方程方法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的方法详解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4x-3=21,6x-2(2x-3)=20 方程的解: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上式解得x=6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方程就是一架天平,“=”两边是平衡的,一样重! 1.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加减乘除法的变形: (1) 加法:a + b = 和则 a = 和-b b = 和-a 例:4+5=9 则有:4=9-5 5=9-4 (2) 减法:被减数a –减数b = 差则: 被减数a = 差+减数b 被减数a-差= 减数b 例:12-4=8则有:12=8+4 12-8=4 (3) 乘法:乘数a ×乘数b = 积则: 乘数a = 积÷乘数b 乘数b= 积÷乘数a 例:3×7=21则有:3=21÷7 7=21÷3 (4) 除法:被除数a ÷除数b = 商则: 被除数a= 商×除数b 除数b=被除数a ÷商例:63÷7=9 则有:63=9×7 7=63÷9 解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1)运用乘法分配律;(2)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要变号;括号前边是“+”,去掉括号不变号。 2、移项:法1——运用等式性质,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法2——符号过墙魔法,越过“=”时,加减号互变,乘除号互变。 注意两点:(1)总是移小的;(2)带未知数的放一边,常数值放另一边。 3、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合并;常数加减计算。 4、系数化为1:利用同乘或同除,使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写出解:未知数放在“=”左边,数值(即解)放右边;如x=6 6、验算:将原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数,检查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注意:(1)做题开始要写“解:”(2)上下“=”要始终对齐 【例1】 x-5=13 x-5=13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基础知识分类专项练习题

小学毕业班数学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 1、两种练习本,一种是5元6本,一种是3元4本,这两种练习本的单价比是( )。 2、甲班人数比乙班多4 1,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 )。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缩小3倍,体积( )倍 4、图上距离1.5厘米表示实际60千米,则数值比例尺是( ),线段比例尺是: 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已知34 a=b ,那么a ∶b=( )。 6、一个数由十二个亿,一百六十三个万和五千八百八十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6.05吨=( )千克 114 小时=( )小时( )分 8、45 和56 两个数中,较大的数是( ),分数单位较大的数是( )。 9、梯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上下底边的和是9分米,高是( )分米。 10、一道数学题,全班45人做正确,5人做错,正确率是( )%。 11、甲数分解质因数是2×2×3,乙数分解质因数是2×3×7,那么,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比3∶5∶5,周长是52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厘米。 13、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 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 );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 14、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112 ,另一个内项 是( )。 15、9005000000读作( ),把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16、将 3.144……、3.1414……、3.14、π 从小到大排列:( ) 17、9.99549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等于( )。 18、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2天完成,甲队独做要20天完成,如果由乙队独作,( )天可以完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分类整理(全)

工程问题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丙单独做18小时完成,若先由甲、乙合做3小时,然后由乙丙合做,问共需几小时完成 2.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24天完成,丙独做需6天完成,现在甲与丙合作2天,丙因事离去,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30天完成,如果先由甲单独做8天,再由乙单独做3天,剩下的由甲,乙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行程问题。 4.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两车相遇(3)若快车上午9点30分出发,慢车上午11点出发,问几点钟两车相遇 5 .A、B两地相距64千米,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千米,乙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18千米,(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2)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几小时两人相距16千米(3)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从甲站开出来一列慢车,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从乙站开出一列快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问:如果两车同向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后),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7.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00米/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 的3 2倍,问(1)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相遇(2)第二次相遇呢 10.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8.某校学生列队以8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在队尾,校长让一名学生跑步到队伍的最前面找带队老师传达一个指示,然后立即返回队尾,这位学生的速度为12千米/时,从队尾出发赶到排头又回到队尾共用了分钟,问学生队伍的长是多少米 9.一艘货轮往返于上下游两个码头之间,逆流而上需要38小时,顺流而下需要32小时,若水流速度为8千米/时,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0.一列长50米的火车,穿过200米长的山洞用了25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11.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

最新小学数学总复习分类专训题(30类)

最新小学数学总复习分类专训题 1、因数倍数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在35÷5=7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在2、3、5、6、8、10、12、15、24、30、60这些数中,()是60 的因数,()是3的倍数。 3.用3、0、6排列成的三位数中,有因数2的数有(),有因数 5的数有(),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有()。 4.在4、11、27、31、101、48、97中素数有(),合数有() 5.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 5 7= 25 () = () 49= 45 () () 77 7.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 数 (1)1 4、 1 9、 1 16、()、()…… (2)1 2、 1 6、 1 12、 1 20、 1 30、()、()…… (3)1 3、 1 6、 1 9、 1 12、()、()、()…… (4)△○□○△○□○△○□○…… 像上面这样排列下去,第20个图形是()。 9.(1)从小到大写出3的五个倍数:、、、、(2)写出12的所有因数: 10。指出下面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35、72、69、101、0、1、73、1003、2008 11。指出下面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二、明辨是非. 1.18是倍数,6是因数。………………………………………() 2.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3.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练习2013-11-18 一、基本。易错练习: -x+4=10 -x-12=34 - 8x=96 -4x-30=08.-3x-2x=63 -x÷10 = . -3x+ 7x +10 = 90 -3(x - 12)+ 23 = 35 -7x-8=2x+27 -5x -18 = 3–2x (7x - 4)+3(x - 2)=-2x +6 80-x=20 2、 12x+8x-12=28 -3(2x-1)+10=37 4、 1.6x+3.4x-x-5=27 5、- 2(3x-4)+(4-x)=4x 6、 3(x+2)÷5=-(x+2) 7、 -(3x+5)÷2=(5x-9)÷3 1、 -7(4-x)=9(x-4) 2、 128-5(2x+3)=73 3、 -1.7x+4.8+0.3x=7.8 4、-x÷0.24=100 5、 3(x +1 )-(2x – 4)= 6 1.方程4(2-x)-4(x+1)=60的解是

A.7 B。6/7 C。-6/7 D。-7 2.解方程4(x-1)-x=2(x+0.5)步骤如下○1去括号,得4x-4-x=2x+1 ○2移 项得4x+x-2x=1+4 ○3合并同类项得3x=5 ○4系数化为1得x=5/3其中错误的是 A ○1 B. ○2 C. ○3 D.○4 3.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得有24人,从乙处调 一部分人到甲处,使甲处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若设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 则所列方程为 A.2(30+X)=24-X B.30+X=2(24-X) C.30-X=2(24+X) D.2(30-X)=24+X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a2-(2a-b+c)=a2-2a-b+c B。(a+1)-(-b+c)=a+1+b+c C.3a-【5b-(2c-1)】=3a-5b+2c-1 D.a-b+c-d=a-(b+c-d) 5.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则他们的积为------ 6.当x=3时,代数式x(3-m)+4的值为16,求当x=-5时,此代数式的值为 ------ 7.一元一次方程(2+5x)-(x-1)=7的解是 -------- 8.若5a+0.25与5(x-0.25)的值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9,。解下列方程 (1)-2(x-1)+4=0 (2)4-(3-x)=-2 (3)(x+1)-2(x-1)=1-3x (4)2(x-2)-6(x-1)=3(1-x)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类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一) (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复习内容:①整数、小数的认识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③简算 一、填空题。(30分) 1. 我们学过的整数计数单位有 (),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 从个位到千亿位分()级,()是()级, ()是()级,()是()级。 3. 12953300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4.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 写作(),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5.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精确到亿位是()。 6.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7. 在数位顺序表里,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的数位是在小数点()边的第()位。 8.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它缩小了()倍。 9.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10.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 的三位纯小数大()。 11.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1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0.70510.333……Π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5分)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4. 3.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A. 3.99 B. 4.0 C. 4.00 D. 3.90 5.大于0而小于1的数()。 A.一个也没有 B. 无数个 C. 有10个 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 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2.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3个0,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00倍。……………………() 3.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归类练习.doc

\ 解决问题——促销问题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2、一条裤子原价80元,五一期间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买三送一,爸爸用原来买3条裤子的钱买裤子,每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3、每瓶饮料3元钱,买5送1, 45名学生每人一瓶,要买多少平饮料?需要花多少钱? 4、文化用品商店搞促销活动,钢笔14元一枝,买5赠2,一次买5枝,每枝便宜多少钱? 5 我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妈妈带了200元去买饮料,最多能买多少瓶? 解决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1、、一块长方形的绿地宽8米,面积为560平方米。现在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草坪面积是420平方米,长是30米,如果宽不变,将长增加到90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有一条6米宽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0平方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度增加了18米,长不变,问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草坪面积是100平方米,扩建后,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建后的草坪是多少? 5、园林工人准备把花圃的宽增加到原来的2倍,长不变,扩大后的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27米 6、一个长方形的花圃的长是132米,宽是55米,如果把宽也增加到132米,成为正方形花圃,面积会增加多少? 7、如图是一块绿地,如果长不变,要把宽增加到绿地成为正方形,这块绿地的面积要增加多少平方米? 6

解决问题——行程问题 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的速度是56千米/时,共用5小时,返回时只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2、爸爸去开会,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能到达吗? 3、李叔叔骑摩托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驾驶到超过中点10千米时,离终点还有140千米,李叔叔要行使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4、甲地和乙地相距1050千米,王叔程汽车上午7时从甲地出发,下午2时距离乙地还有245千米,求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5、一辆汽车每分钟行使800米,行使288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6、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6千米,行了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比上山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7、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36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35千米,照这样计算,到达乙地还需要几小时? 8、长方形的宽增加到21米,长不变,面积就是252平方米,算一算,原来花坛的长是多少?原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7 解决问题——变式问题 1、王叔叔从早上8时到中午12时一共给960棵树喷洒农药,王叔叔平均每小时给多少棵果树喷洒农药? 2、李叔叔一共星期做完了21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七月份全月能做多少个零件? 3、全校师生去旅游,共有130人,每辆车限载客35人,需要准备几辆车? 4、一头猪4个月大约吃700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一头猪一年大约吃多少千克的饲料? 5、小红准备在假期读一本298页的故事书,每天读24页,预计从8月20日开始读,到9月1日开学,她能在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 6、王叔叔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满了树,这些树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960千克,如果每公顷树林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48千克,你能算出王叔叔承包了多少公顷的荒山吗? 7、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135米已经修了44天,还剩520米没修好,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8、四年级共有106人参加舞蹈表演,要统一购买47元一套的服装,学校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小学数学解方程汇总(强烈推荐

解方程 0.6×(x-0.6)=0.6 8x ÷(1.8+3)=1.5 12 x+ 13 x=75 13 x+ 50%x=35 4x+7.1=12.5-2x 13 x+59 x=1.4 x+0.8=1.7 34 x -1.4=1.6 4x-6.2=3.8 x+50% x=60 2 x ÷14 =40 75%x -28% x =16.92 70% x +25.8=39.8 x +20% x =120 16 x -14.8=71.6 60% x -15% x =10.8 10% x +x =2.2 x ÷(1-24%)=4 x +4x =9.2 62% x =5.89 45 x +25% x =2150 x -70% x =180 x -75% x =180 x ÷60%=50 (1+20%)x =7.2 91÷x =1.34 2x+1.4×2=3.7 0.16×3-7x=0.13 5x+3x=12.8 10x=45 (x+5)×4÷2=50 (2x+3)÷0.5=15 8.4-7.9+x=9.2

7.9+x=9 4.5x+0.5x=2.6×4 (0.4x+3)×6=25.2 8=2x+1.2 4x=2x+6 3(x+2)=4(x+1) 8(x -1.5)=x+0.6 2.5x+x=10.5 4.8+5x =13.8 52-x =15 x+1.2×5=24.4 2x +0.4x=48 35x+13x=9.6 x+20% x =16 1.2x=158 0.5+4x=0.6 0.7(x +0.9)=4 2 x + 25 = 35 70% x + 20% x = 3.6 25% x + 10 = 1 x -15% x = 68 x + 10 x =121 4x -3 ×9 =29 x -21% x =4 6 x +5=13.4 25 x -13 x =310 x÷15%=23 4 x +6 x =33 36× 5 -34 x =35 4+70%x=102 0.125x=8 x - 75% x =12 5 x -2.4×5=10 20% x=4 (1-50%)x=1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分类练习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2012年4月 平寨完小:杨再洪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练习 总复习1——数的认识 一、填空。 1.从个位到千亿位,分成( )级,它们是( );分别包括( )数位。 2.小数点左边部分叫( )部分,右边部分叫做( )部分;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3.45361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表示( )。 4.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8,十万位上的数字是4,其他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 )。 5.在79648000中,7在( )位上,计数单位是( );6在( )位上,计数单位是( );8在( )位上,计数单位是( )。 6.⑴6005000读作: (2)0.015读作: (3)80040903读作: (4)105.206读作: (5)1060050860读作: (6)208 15 读作: 7.⑴三十五万八千 写作: ⑵零点二八 写作: ⑶四千零六万零七百 写作: ⑷九又十七分五 写作: 8. 35个0.1和63个0.01组成的数是 9.⑴0.28有 个百分之一; 1.3里有13个 ; 个千分之一是3.75 10.有三个”6”和两个”0”能组成的最大五位数是 ,最小五位数是 ,能组成两个”0”都读出来的五位数是 . 二 判断. 1.在一个八位数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 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 ) 3. 4.3和4.30的计数单位相同. ( ) 4. 在读数或写数时,都要从高位开始. ( ) 5. 小数都比整数小. ( ) 6. 百分数都比1小. ( ) 7. 比0.57大比0.59小的数只有一个. ( ) 8. 一个数的中间连续有两个0,一定要读一个零.( ) 9. 万级的最低位是万位.( ) 10. 一根4米长的钢筋,锯成8段,每段长1 2 米.( )

小学数学分类总复习:解方程

(1)5 3x+2.4x=6 (2)3.5:x=5:4.2 (3)1.8x -x=2.4 (4)x 10=8 .05.2 (5)6×3-1.8x=7.2 (6)17-5x=2.4+35 1 (7)4x =5 2.1 (8)x -41x=8 3 (9)12.6×6 5-2x=8 (10)2.1x =6 .05.1 (11)53×21-x=5 1 (12)3 2X+50%=42 (13)4X -13=31 (14)4.5+8x=272 1 (15)2x+4.3×3=142 1 (16)x ×(1-83)=13 2 (17)x -4 1x =83 (18)32 1÷4x =2.5 (19)4.0x =65.1 (20)1.6:x =52:10 3 (21)3x -16×3=102 (22)x :197=201:3 1

(23)4x +7.1=12.5 (24)x :0.6=3 1:4 (25)32:73=9 7:x (26) 0.3x -2=9.1 (27)7 x =5.36.0 (28)21 x -41=8 1 (29)x: 21=41:8 1 (30)21:x =41:8 1 (31)3x+41x =213 2 (32)145:7 5=0.3:x (33)131-x =89.2 (34)3 1:0.25=80%:x (35)4x +7.1=12.5 (36)43-21x =5 1 (37)32x -21x +51=3 2 (38)43:5 3=x:12 (39)x -21x=10 7 (40)x:43=12:3 (41)2.4x -0.45×2=0.3 (42)41:8 1=x:0.1 (43)6.3-5x=4.1 (44)1.25:5=0.75:x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解方程练习2013-11-18 一、基本。易错练习: -x+4=10 -x-12=34 - 8x=96 -4x-30=08.-3x-2x=63 -x÷10 = . -3x+ 7x +10 = 90 -3(x - 12)+ 23 = 35 -7x-8=2x+27 -5x -18 = 3–2x (7x - 4)+3(x - 2)=-2x +6 80-x=20 2、 12x+8x-12=28 -3(2x-1)+10=37 4、+-x-5=27 5、- 2(3x-4)+(4-x)=4x 6、 3(x+2)÷5=-(x+2) 7、 -(3x+5)÷2=(5x-9)÷3 1、 -7(4-x)=9(x-4) 2、 128-5(2x+3)=73 3、++= 4、-x÷=100 5、 3(x +1 )-(2x – 4)= 6 1.方程4(2-x)-4(x+1)=60的解是 A.7 B。6/7 C。-6/7 D。-7 2.解方程4(x-1)-x=2(x+)步骤如下○1去括号,得4x-4-x=2x+1 ○2移项得4x+x-2x=1+4○3合并同类项得3x=5 ○4系数化为1得x=5/3其中错误的是 A ○1 B. ○2 C. ○3 D.○4 3.某中学进行义务劳动,去甲处劳动的有30人,去乙处得有24人,从乙处调一部分人到甲处,使甲处的人数是乙处人数的2倍,若设从乙处调x人到甲处,则所列方程为 (30+X)=24-X +X=2(24-X) =2(24+X) (30-X)=24+X 4.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题(分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题(分类) 数的认识(1) 姓名班级等第 一、填空。 1、一个数由二十九个亿,四百个万,五个千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2、600600600中从左到右。三个6依次表示()、()、()。 3、用三个8,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只读一个0的是(),两个0都读出来的是()。 4、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最大两位数与最大一位数的差是()。 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38,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依次为()、()、()。 6、7053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从个位向左第四位上的数字是(),它表示()。 7、上个月,爸爸领取工资1500元,记作+1500元,购买自行车用去588元,记作()元。 8、102分=()小时()分 1.5平方千米=()公顷 30公顷60平方米=()平方米 9、一个数由9个百万。5个十万,9个千,40个十,6个十分之一和5个0.01组成,这个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10、八亿零四百七十万写作(),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11、把3.400、0.1、7和15.1800改写成两位小数分别是()、()、()、()。 12、把5.12缩小10倍得(),把0.015扩大100倍得()。()缩小100倍得0.035,()扩大1000倍得45. 13、一个数小数点左边第九位是5,第六位上是4,第五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万,改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一个小数由6个百,8个一,9个十分之一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小数是(),保留到十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分类练习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练习 总复习 1——数的认识 一、填空。 1.从个位到千亿位,分成( 2.小数点左边部分叫( )级,它们是( );分别包括( )部分;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数位。 ),计 )部分,右边部分叫做( 数单位是( )。 3. 45361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高位上的数是( ),表示( )。 4.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8,十万位上的数字是4,其他各位上的数字都是 这个数写作( )。 0, 5.在 79648000中, 7在( 8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6.⑴ 6005000读作 : )位上,计数单位是( )。 ); 6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 (2)0.015读作 : (3)80040903读作 : (4)105.206读作 : 8 15 (5)1060050860读作 : (6)20 读作 : 7.⑴三十五万八千 写作 : 写作: ⑵零点二八 写作 : ⑶四千零六万零七百 ⑷九又十七分五 写作 : 8. 35个 0.1和 63个 0.01组成的数是 9.⑴ 0.28有 个百分之一 ; 1.3里有 13个 10.有三个” 6和”两个” 0能”组成的最大五位数是 ; 个千分之一是 3.75 ,最小五位数是 ,能组成两个” 0都” 读出来的五位数是 . 二判 断 . 1.在一个八位数中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 2.一个七位数 ,它的最高位是百万 位 . 3. 4.3和 4.30的计数单位相同 . ( ) ( ) 4.在读数或写数时 ,都要从高位开始 . ( ) 5.小数都比整数小 . ( 6.百分数都比 1 小 . ( ) ) 7.比 0.57大比 0.59小的数只有一个 . ( ) 8.一个数的中间连续有两个 0,一定要读一个 零 .( ) 9.万级的最低位是万位 .( ) 1 2 10.一根 4米长的钢筋 ,锯成 8段,每段长 米 . ( )

小学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解方程 解方程的步骤 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 2、移项变号: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但一定要注意改变原来的符号。我们常说“移项变号”。 3、移项的目的:是为了把含有x 的未知项和数字项分别放在等号的两端,使“未知项=数字项”,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4、怎样检验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就要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看方程两边结果是否相同。 模块一: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 【例1】(1) 38x +=; (2) 83x -=; (3) 39x ÷=; (4)39x =. (5)5210x ÷÷= (6)5330x ??= 【巩固】(1) (2) 38x +=96x -=

(3) (4) (5)952x ÷÷= (6)3742x ??= 【例2】(1)3110x += (2)253 x += (3)203=2x - (4)10=1424 x +- (5)214143x += (6)15 0.2536 x += 【巩固】(1)7.6210.6x += (2)42418x -= 39x =42x ÷=

(3)7.523=21x +? (4)17528 x += (5)244377x -= (6)361 1x=872 - 【例3】(1) (2) (3)41563x x +=+ (4)123718x x -=- 【巩固】(1) (2) (3)204322x x +=- (4)153194x x -=-. 4338x x +=+12432x x -=-138142x x +=+12432x x -=-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工具: 1、依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 A + B = C 加数+ 加数= 和 A = C — B 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X - Y = Z 被减数- 减数= 差 X = Y + Z 被减数= 减数+ 差 Y = X - Z 减数= 被减数- 差 乘法: A × B = C 因数×因数= 积 A = C ÷ B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X ÷Y = Z 被除数÷除数= 商 X = Y ×Z 被除数= 除数×商

Y = X ÷Z 除数= 被除数÷商 2、依据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 成立。 如:如果X=5成立,那么X+2=5+2,X-3=5-3,X×2=5×2,X÷2=5÷2也成立。 3、移项的方法。 观察下面的等式: X +5= 8 X - 4= 5 X+5-5 = 8-5 X-4 +4 = 5+4 X = 8-5X = 5+4 X×5=10 X ÷4 = 2 X×5÷5 =10÷5 X÷4×4 = 2×4 X=10÷5 X = 2×4 把等式中某一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时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加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减一个数,减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加一个数,乘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乘一个数。

技巧:整体思想,移项合并思想。 基本类型:X+A=B X-A=B A -X =B X=B-A X=B+A A –B= X X = A –B X×A=B X÷A=B A÷X=B X=B÷A X=B×A A÷B=X X=A÷B 如:20x+ 20= 80 把20x看作一个整体,把+ 20移到右边变为- 20(移项)20x =80 - 20 (合并)20x =60 X = 60÷20 X = 3 如: 30 - 2X = 10 30 - 10 = 20X 20X= 30-10 20X=20 X=20÷20 X=10

小学数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汇集(全)

小学数学必须掌握的 基本概念、数理规律及基本应用总归集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基本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6、倍数和约数: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基本规律: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 (1)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2)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3)3的倍数: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7、偶数与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8、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9、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